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購物

購物的教學反思【推薦】

欄目: 購物 / 發佈於: / 人氣:1.79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購物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購物的教學反思【推薦】

購物的教學反思1

本週,聾部二年級的學生去了聯華超市學習購物。首先老師給了每個學生2元錢,讓他們自己保存好。面對琳琅滿目的各類食品,真得很誘人,去看貨物的價格標籤。在選擇購物時,有學生髮現了2元錢買不到自己喜歡的那種物品,怎麼辦?自己喜歡的東西已經拿在手中,可是錢不夠,確實挺可惜的。 老師問:“那你們想想有沒有別的辦法?”在老師稍加啟發下,聰明的孩子們有的想到跟老師借錢;還有的想到了合作,並迅速的找到了合作伙伴,共同商議買什麼,有的還計劃好了怎樣比較公平的分享。 這一過程,是一個合作意識到合作行動的嘗試,他們能從嘗試中體會合作的快樂。

在整個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學生作出選擇嘗試最有效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當他們通過自己的常識、自己的努力積極參與超市的購物、快樂分享時,他們從中獲得思考、交流、合作、認知等很多很多,更體會到購物帶來的成功喜悦。

本活動通過“超市購物”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經驗,不僅僅嘗試着自己的選擇,合作購買,而且通過嘗試與周圍人的文明交流解決問題,其中的心理體驗遠遠大於外在的活動本身。真正體現了讓孩子“走進社會、開拓視野”的理念。

購物的教學反思2

數學活動《購物》是引導幼兒用一定的錢數購買兩樣或三樣物品,錢全部花完,訓練幼兒的計算能力。這個活動是《小小的銀行》活動的延伸,所以在進行完《小小的銀行》一課時,我就要求幼兒要保管好自己的假幣,下次數學活動再用。

我現在黑板上畫出各種物品,標上價格。然後提出用幾元錢來購買。我先提出用8元錢來買兩樣東西,都可以買什麼。幼兒手裏拿着錢,到前邊説出自己的購買計劃。我先檢查錢數是否正確,然後在讓小朋友回答可以買什麼,其他小朋友給以評價。8元錢會買兩樣東西了,我有讓幼兒用8元錢買三樣東西,讓幼兒思考回答。這個問題考住了一部分年齡相對小一些的小朋友,大部分小朋友還是躍躍欲試,答案都説得正確。

接着我讓小朋友拿出4元錢,購買兩樣物品。有人做起來很容易,紛紛説自己的想法。我又問:“能用這些錢買三樣嗎?”這個問題可有點難,小朋友都積極思考,只過了一會兒,就有很多小手舉了起來。回答很明確:“不能,錢不夠。”

活動進行到這裏,我讓幼兒自己來賣東西,其他幼兒分別按我説的錢數來買。這一環節的進行,讓幼兒更有興趣,更有成就感,加深了對錢幣的認識。

活動過程中,大部分幼兒積極參與,但是班裏6歲的小朋友理解不了所學的內容,沒辦法參與活動。家長們拔苗助長的想法,讓這些孩子鴨子聽雷,沒有什麼收穫。

購物的教學反思3

第六單元的標題“購物”點明瞭本單元內容的特點,即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設計一系列熟悉的購物活動,使學生認識人民幣,能解決與人民幣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買文具”認識小面額人民幣,通過“買衣服”認識大面額人民幣,通過“小小商店”學習正確使用人民幣等知識,並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放在購物活動中體會人民幣的功能和正確使用人民幣的方法,體會不同面額人民幣之間進行等值兑換方法的多樣性。但是一年級國小生比較缺乏購物的實際經驗,學起來非常抽象,難度很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算錢。4張20元+6張1元=()元,3張5元+5張2角=()元。這部分內容學生出錯,看到5張2角馬上會算成10元,看到4張2元會算成6元,從而導致最終結果出錯。

2、付錢。剛開始有的學生會寫1張30元、1張80元等等,鬧了不少笑話。3、找錢。5角-2元7角=()元()角,20元-4元5角=()元()角,50元-31元9角=()元()角,這部分內容也較難,運用已學的減法知識,學生慢慢地在接受,但還是容易算錯。

我的想法:

1、學生實在是沒這方面的經驗,在學習本單元前,學生別説用錢了,就連最常用的人民幣都沒摸過,現在會認人民幣已經很不錯了,至於兑換和算錢實在是太拔高要求了。長大後連傻瓜都會用錢,為何非這麼“拔苗助長”不可?

2、我覺得這部分內容如果低段非安排不可的話,可以分梯度進行,一年級“認識人民幣”,讓孩子有個初步的接觸;二年級“兑換”人民幣,因為二年級孩子已經學了乘除法,兑換、互換相對好算;三年級再學習“付錢、找錢”,學生有了用錢的直接經驗,“付錢、找錢”就不在話下。

購物的教學反思4

《購物策略》這節課是一節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課,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領域的實際問題,學生在從事這些活動中,將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方法,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方式進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繫,體會數學的作用,在與同伴合作交流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本節課我就力求體現"小課堂,大社會"的理念。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獲得一些數學的思考方法,進行一種理性的思考。

初步感受購物策略後,帶着學生一起去超市體會購物的策略。創設了三家超市促銷飲料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不同情況下各個超市的優惠策略,並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生活中購買酸奶為例,讓學生進一步展開探討,在學生設計的購買方案中發現:在滿足所需果奶量的前提下,同一種食品,大包裝要比小包裝便宜。

在學生初步的感受不同的優惠活動之後,我將教材中呈現給學生的3個問題設計成成開放式的情境題目,由學生自己設計想要買多少量的果奶,通過計算所買的果奶在三家超市的價錢來選擇去哪家超市購買比較合算,在學生的交流中我對此進行歸類,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如何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商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互相交流,分享不同的思維方式,改變在認知學習上的單一性,促進全面發展。

另外在解答練一練時,學生還發現買2.4升時,如果買兩大一中不但可以多得100ml而且還少花了0.2元。讓學生懂得了可以根據所需靈活選擇購買方案。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體會了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能夠根據實際需要,運用數學知識對常見的幾種優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較,並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本節課做的比較不到位是:對學生的估算能力沒有進一步的加強訓練;時間安排上,不是很合理;在對學生的回答時,關注的面不夠廣;學生板演比較少,可以對學生説的進行適當的板書。

購物的教學反思5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81頁《購物策略》

二、教學目標

1、根據實際需要,對常見的幾種優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較。

2、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分析、比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發展數學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

根據實際需要,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不同情況下各個商店的優惠策略,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四、教學難點

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與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具準備: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同學們,星期天一般做什麼呢?

大家去商店或超市買過東西嗎?

1、常常會見到各種各樣的促銷活動,你都見過哪些促銷形式?

(學生積極回報課前調查到的商場的優惠措施)

2、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師帶大家去逛超市,好嗎?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教材主題圖)從大屏幕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彙報甲商店的優惠策略(買一送一)

生2:彙報乙商店的優惠策略(一律九折優惠)

生3:彙報丙商店的優惠策略(購物30元以上八折優惠)

3、師:多麼細心多麼善於觀察的孩子啊!現在老師想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三家商店的老闆,誰願意?請你們向顧客解釋和宣傳你們的優惠策略?咱們看誰的解釋最清楚?誰的表演最能吸引顧客?讓三名學生介紹自己優惠策略。

4、我們已經瞭解了每一家商店優惠的策略了,那麼如果你要買東西,你選擇哪個商店?那麼讓我們一起去買一些飲料吧?看一看到底到哪個商店買飲料更便宜?分別出示三種情況帶着學生一起來計算。(二)、經歷過程,探究購物策略

出示問題:

①要買1小瓶飲料,去哪個商店較為合算?

②要買1瓶飲料1小瓶飲料,去哪個商店較為合算?

③要買3大瓶飲料和3小瓶飲料,你會建議他去哪家商店?

1、解決問題(1)

想買1小瓶飲料,你認為去哪個商店最便宜?誰來大膽估計一下?請把你的驗證結果寫在本子上。

去甲商店花多少錢?能説説你的理由嗎?乙呢?丙?同意嗎?

甲商店:2.00元 乙商店:2×0.9=1.8(元) 丙商店:2元

師:同學們非常細心,分別算出三家的價格進行比較,乙商店最便宜。如果要買1大瓶和1小瓶,你認為去哪個商店呢?去甲商店花多少錢,為什麼?乙呢?丙?可以嗎?

2、解決問題(2)

甲商店:10元 乙商店:(10+2)×0.9=10.8(元) 丙商店:10+2=12(元)

師:同學們真能幹,很會買東西,這時我想幹脆趁商場打折,不如多買一點。於是大家決定買3大瓶和3小瓶飲料,去哪個商店最合算?把你的算法寫在練習本上。去甲商店,為什麼?乙呢?丙?和你的一樣?

3、解決問題(3)

甲商店:3×10=30(元)

乙商店:(10+2)×3×0.9=32.4(元)

丙商店:(10+2)×3×0.8=28.8(元)

師:同學們真是聰明的消費者。解決了問題,買到了最便宜的飲料。通過剛才的購物活動,你有什麼發現?同桌交流。

生:30元以下的 甲、乙商店 30元以上的 丙商店

重點小結:師:是啊!購物中有很多學問,我們不但要看清商家的優惠信息,還要根據自身的需要,這樣才能做出合理的購物方案,找到最佳的購物策略。——板書課題

帶着我們的發現,請看問題(4):

班裏舉辦聯歡會,要給每位同學準備約200毫升飲料,如果淘氣班上共有學生35人,你認為去哪個商店購買比較合算?

4、解決問題

師:你們認為該到哪個商店去買合算呢?

生:丙商店,因為超過30元的商品到丙商店會便宜些?

通過以上一些具體購買情況的分析,你現在在買飲料的過程中會有購買建議呢?

不錯!不錯!真不錯!同學們真是精明的購物小能手!師:在這個例子中,你能總結出怎樣的購物策略?("貨比三家"的購物策略)我們在購物時應該根據自己購買數量及商家的優惠策略。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購物策略。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師:剛才我們從問題情境出發經過探索交流利用數學知識做出了合理判斷,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共同解決生活中的購物問題。【課件出示教材中練一練的內容】

有三種包裝的酸牛奶,大盒裝1000毫升,中盒裝500毫升,小盒裝200毫升。

1、要買1升酸牛奶,有多少種買法?怎樣買更合算?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彙報…… 真聰明!

2、要買1.5升酸牛奶,有多少種買法? 學生彙報…… 太棒了!

3、要買2.4升酸牛奶,怎樣買更合算?【要儘量多買大盒包裝的】

請看合作要求:

(1)同桌交流不同的購買方案

(2)比較出最合算的買法。

(3)然後上台展示。

學生完成。彙報。

方法一:2(大盒)×9.7元+2(小盒)×2.6元=24.6元

方法二:4(中盒)×5元+2(小盒)×2.6元=25.2元

方法三:12(小盒)×2.6元=31.2元

方法四:2(大盒)×9.7元+1(中盒)×5元=24.4元

(不但省錢,還可以多買100ml)…

師:同學們説得都有道理,就按你們喜歡的方法來買吧!

同一商品,大包裝比小包裝便宜。

師:在購買同一種商品,不同包裝時,在滿足所需量的前提下,同一種食品,大包裝要比小包裝便宜。所以我們儘量購買大包裝。當然有時也要根據個人的需要來選擇。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每個同學都能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我們在今後的購物中要到:貨比三家,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購物策略。

現在誰來談談你的感受和收穫,或者對自己的評價?

學生彙報……

其實不只是在購物時要講究策略,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要做好每一件事都要講究策略,

衷心的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利用策略,爭取更大的進步!

購物的教學反思6

教學小數加減法時,我通過設計購物小票設計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教學,同學們都能明白: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算理上與整數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數位上的數對齊。教學中,我不僅使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事例,自己去發現並加以歸納,從而去較好地掌握知識。現在反思如下:

1、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出發,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並有效的在教學與生活中架起一座橋樑。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去完成了對新課內容的建構,體會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內涵。

2、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取現實素材,激發學習興趣。課前讓學生親身經歷購物,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並由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需求。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親近數學。

3、面對“列豎式為什麼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讓學生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

在教學中我體會到:創設情境,使數學充滿生活氣息是數學課堂教學前進的方向,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有力體現,它有利於學生在愉悦中學數學、用數學,從而真正地掌握數學知識。

購物的教學反思7

一、“回憶舊知,課題質疑”

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尋找新舊知間的聯繫。

“學貴有疑”,上課伊始,出示課題,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計算知識,並大膽質疑,提出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質疑能力。課堂上孩子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小數加減法怎樣計算?整數加減法計算時要滿十進一,小數加減法是不是這樣呢?學生竟然關注到了新知可能與以前學過的舊知之間可能有聯繫,這為課堂的探究學習指明瞭方向,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究的慾望和興趣。

二、嘗試練習,問題引領,教師扶放結合,引導學生理解新知。

在學生列出算式後,先放手讓學生嘗試練習,經歷學習的過程。然後出示討論提示,讓學生針對性的進行討論,在討論中辨析思路,在交流中補充想法,學生自主學習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

在學生彙報時,我又設計了幾個追問,幫助孩子梳理計算過程:

小數點對齊的同時,什麼就對齊了?(理解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了。)

得數的小數點為什麼要和上面的小數點對齊。

三、練習形式多樣化,既避免枯燥的計算練習又針對教學重難點。

計算課的教學容易枯燥,特別是最後的練習,一道接一道的練習枯燥乏味,效果低下。如何避免這一現象?我把練習題穿插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第一次練習是學生初步會計算小數加減法後,設計了兩道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3。23+0。7= 5。3—5。23=,分散了本節課的難點。第二次練習是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後,設計的一系列練習,既有基礎練習,又有提高練習,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突出了重點。

回顧自己的教學,發現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1、教師權利可以繼續下放,個別問題研究含量不高。

2、要重視學生的驗算習慣的培養

3、改變評價機制,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

購物的教學反思8

在學本節課之前,學生對乘法口算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我利用教材中的“購物”情境,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位於具體的活動情境中,通過“購物”這一活動,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提出數學問題,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交流,引導學生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因為列豎式計算是以後學習的基礎,所以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列豎式計算乘法。

本節課我還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思維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使得每一個學生對解決一個數學問題都有着自己的想法,能夠獨立地去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數學問題的快樂。通過這樣的交流、比較、合作,學生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也讓學生學會表達和傾聽。

購物的教學反思9

超市購物是幼兒熟悉的生活環境。本節課的活動目標是:通過購物,學習5以內的加減運算;初步瞭解加減法算式所表達的實際意義。在“猜猜5元可以買哪兩樣”時,孩子知道兩樣加起來是5就對了,孩子的答案較多。在“我們來做營業員”時,讓幼兒用5元錢買一樣東西,應該找多少錢?幼兒非常感興趣,在購物、付款的過程中感知到了加減法的有用性,知道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

5以內的加減法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要求掌握了數的分與合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是後面學習加減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基礎。最後,“去超市購物”,要求幼兒一次只能買兩樣,加起來不能超過5元,由於答案的多樣性,好多孩子就不知道該買哪兩樣,也就不會列式了,主要原因是本次的操作答案多種多樣對能力弱一點的孩子來説是有難度的。

總之,在本次教學中,我提倡算法的多樣化,為孩子提供了數學交流的機會,目的是促進孩子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由於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題策略,他們會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會對解決數學問題有初步的體驗,從而取得學習數學的經驗,這些運算方法都是孩子根據自己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思考的結果,每一個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個創新的意識,儘管效果不是很好,但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能力。

購物的教學反思10

細節描述:

細節一:孩子們,你們去超市買過東西嗎?(買過)那誰來説一説你買過什麼東西,這樣東西多少錢?(買過棒棒糖1元錢;買過玩具汽車100元錢;買了一包薯片和香腸用了一張紅票票)今天我們也要來逛超市了,看看這家超市裏有多少東西呢?

細節二:我們剛剛知道了這些東西的價錢,那麼現在每個小朋友都有5塊錢,你想買什麼東西?(我想買雞腿)幾塊錢的雞腿呢?(3塊錢)能不能把話講完整呢?你想買···(我想買3塊錢的雞腿)説得很好,那麼這樣你5塊錢裏還有2塊錢,誰能去超市買兩樣東西能5元全部用掉呢?(漢堡和可樂)他們都是幾元錢呢,加起來多少錢呢?誰能更完整地來説一説(我想買3塊錢的漢堡和2元錢的可樂加起來等於5元錢)説得非常地棒,我們來表揚一下他,誰再像他一樣完整地來説一説呢?(我想買4元錢的玩具汽車和一元錢的棒棒糖加起來等於5塊錢)説得也很棒。

評價分析:

細節一為整個活動的導入環節,以幼兒生活中經常做的逛超市為導入,貼近幼兒的生活,在數學活動中創造了一個讓幼兒有話可説的環境。但從孩子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於去逛超市非常地感興趣,但對於東西的價錢卻很少關注。所以在這個活動讓幼兒初步建構一個價錢的.概念。

細節二讓幼兒對於5的組成有一個概念,但從中我也加入了語言的內容,讓幼兒在説一説、看一看、想一想中瞭解5的分成,從而更加鞏固5以內的分成。從孩子們的回答來看,基本上大班的孩子都能完整的説出這句話,但對於中班年齡的孩子來説還是有一定的難度,他們只能説出一點,但不完整。

所思所悟:

在這個活動中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購物中學習用算式來表示,學習5以內的的加減法。從作業的情況來看,不是特別地好,因為我在教學時沒有在孩子們的作業本上做一個示範,所以很多幼兒對於加法和減法不是特別地清楚,應該在做作業之前讓孩子們認識加法和減法,並在他們的作業本上做一個示範,那麼作業做下來的效果有可能會好很多,今後會在這方面更加註意的。

購物的教學反思11

北師大版教材數學四年級下冊《購物小票》的內容是小數加減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直觀模型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運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學生在前一學段已接觸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如3.25元+1.24元等於多少元,那是利用元角分的知識進行計算的,3.25元是3元2角5分,1.24元是1元2角4分,加起來就是4元4角9分,也就是4.49元。此節課怎麼上?怎樣讓學生理解計算小數加減法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其它就與整數加減法一樣了的道理?小數點為什麼要對齊?是利用元角分的知識作為切入點,還是複習整數加減法的計算為新課做好鋪墊?如果採用這兩種方法的話,課堂教學會進行得很順利,教學效果會更明顯。但這樣做符合教材的編寫意圖嗎?能體現新課程標準理念和課改精神嗎?

我思考再三,決定拋棄這兩種求穩求妥的教學方法。但怎樣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呢?在深入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編寫體系和意圖之後,我決定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組織本節課的教學。

一、發揮課本情境圖的作用,讓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運算的過程,加深對運算意義的理解。

由於這是一節教導處臨時通知的隨堂聽課,我沒有、實際上也來不及製作多媒體課件或其它教具。怎樣創造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呢?我決定利用學生已有的購物經驗,採用談話的形式導入新課、揭示課題,於是有了以下的對話。

師:同學們經常到超市購買物品吧,當我們在收銀台付完錢後收銀員會用電腦打印一張什麼給我們呢?

生:購物小票。

(師板書課題:購物小票)

師:可別小看一張購物小票,它裏面卻藴藏着不少的數學知識呢!不信?咱們就來瞧一瞧。

這就很自然地將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中的主題情境圖上,讓學生觀察購物小票,然後指名説説從購物小票上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繼而話鋒一轉,拋出問題——“怎樣核對應收款是否正確?”引導學生列出小數加減法的兩道算式。以上一系列的活動,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利用直觀模型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如何突破?我把小數的意義作為知識切入點,讓學生先説説算式1.25+2.41中每個加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表示什麼(1.25中的1表示一個,2表示十分之二,5表示百分之五;2.41中的2表示2個一,4表示十分之四,1表示百分之一),然後用直觀模型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讓學生説一説為什麼要這樣擺),最後再塗一塗。

在“説一説”、“擺一擺”、“塗一塗”的過程中,學生已領悟到只有相同的計算單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這種直觀模型的建立,使學生在列豎式計算時順理成章地就把小數點對齊了,學生對小數加減法算理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在學生獨立嘗試“算一算”後,我讓多個學生説説自己的計算過程,並反覆追問為什麼要把小數點對齊。這一過程耗費的時間比較多,卻非常值得,讓學生去説、去擺、去塗、去思考,從直觀到抽象,從直觀模型到數學模型的建立,學生已充分理解和掌握了小數加減法。

三、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關注學困生。

在學生運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小明家兩個月的水費共是多少元”後,我引導學生思考:根據題中的數學信息,你還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怎樣列式解答?根據學生計算中出現的粗心、馬虎、不認真的現象,我及時教育引導學生,僅掌握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不夠的,必須要有耐心、細緻、認真的品性,才能確保計算的正確。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注意到面向全體,更關注一些學困生的成長,對學習活動中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指點和輔導,所以整體教學效果很好。

購物的教學反思12

通過創設核對購物小票的情境,讓學生髮現小票上的數學信息,進而提出數學問題,然後再激發學生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慾望,使學生感覺到數學並不陌生,數學就在身邊,激發了探索的興趣,為學習新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注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比如:在研究購物小票時,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從購物小票中發現信息,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將獲取新知識與尋求策略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促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編制”生活內容。特別是在“應用拓展”部分,學生將學習到的新知識與生活實際緊緊的聯繫起來,加上老師的演示,使學生真正的體驗到了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目的。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比如:在“摘帽子”一題中,學生在獨立思考後,意見出現了分歧,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這學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礎上,進行討論才不流於形式,這樣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時也使學生學會了思考,又學會了與人合作。

購物的教學反思13

《走進購物場所》是未來版國小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第四單元第一課的內容,在學習中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於選擇購物場所都有很明確的認識,而後面調查探究部分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沒有辦法帶領學生實地感受、體驗,這是這堂課比較遺憾的地方。

《品德與社會》課程要關注學生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這就需要在相應的學習主題中引導學生不斷反思,達到對自然、社會的準確理解和對自我的合理把握教材。在《走進購物場所》中,我通過四個活動讓學生以生活體驗和經歷入手,認識瞭解購物場所的特點及作用,活動一購物場所我知道 。讓他們先説説自己知道的購物場所,並説出它的優勢;活動二 我是小小“導購員”。通過小遊戲,加深他們對購物場所的認識和了解;活動三 購物方式大比拼 。讓學生回憶見到過的或電視上介紹的、外出旅行體驗過的選購、付款方式。瞭解新穎的購物方法和支付方式。活動四 我是小小設計師 。分小組設計未來的購物場所,強化了學生對購物場所優缺點的認識,鍛鍊了他們的辨別思維。 通過活動,他們發現,原來各種購物場所都各有優勢,也各有缺陷,但互相補充,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後學生們通過給各種購物場所提出了改進的建議。他們在課堂上經歷了討論——思考——提問——在思考等過程,他們的認識被提升,真正實現知識溶於生活,生活於知識的引導。

這堂課學生通過探究、活動、體驗、討論、交流等學習方式去思考、去發現、去體驗、去探索……課堂教學真正成為觸動學生心靈,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認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課程也就真正走進了學生的生命歷程,成為促進其發展的內在生命力量。

但美中不足的是,由於大部分農村學生受家庭條件限制,對一些新的購物方式和付款方式沒有生活感受,在活動三的環節上課堂出現一邊倒(城裏孩子討論發言積極、踴躍,興趣高;而農村孩子茫然)的現象,使得課堂氛圍受到影響。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吸取這節課的教訓,設計適合每個學生的教學模式,使得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其中,已達到學習目標的實現。

購物的教學反思14

今天上的這一課是《購物有學問》,主要的教學內容是引導學生討論兩個問題:

①你平常最愛到什麼商店買東西?這些商店有什麼特點

②商店是怎麼能夠賺到錢的?最後讓他們總結一些購物的知識。

孩子們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熱烈的討論,個個説得眉飛色舞。在彙報時,各組學生踴躍發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從不同角度總結了各種商店的特點,第一個問題的討論和彙報,用了十五分鐘左右。我在幫助他們逐一理出各種商店的特點時,學生們打破了很多購物的定勢作用,有的孩子一向愛到小店鋪買東西的,認識到了小商店的貨物在質量上可能存在欠缺,有的孩子家庭條件好的,常跟父母在大商場購物,也知道了小商店的靈活方便,轉變了追求氣派購物的意識。

本以為第二個問題的討論是個難點,可五分鐘不到,很多同學就舉起了小手,而且他們彙報得十分準確到位:就是批發低價的貨物回來,以高價錢賣出去。這時我感到納悶了,追問了一句:“你們怎麼都知道商店賺錢的道理呢?個個都那麼聰明。”有幾個孩子踴躍地站了起來,説:“我曾經到過金鵝市場去批發小物品。”“我曾經參加過學校的小小商品交易會,還在交易會上賺到了八塊錢。”我猛地想起,是啊,去年學校就舉辦過這樣的活動,是我低估了這一個個聰明可愛的四年級孩子。他們的商品交換意識真在我意料之外。這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們經常説,要以學定教,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課程內容更適合學生。這個討論題,對於經歷過商品交易的學生來説,那是容易得很了。這必將促使我,以後備課要及早了解學情,那樣才可能順學而導,讓學生的學習水平在“最近發展區內”得到有益的提高。

購物的教學反思15

《購物策略》教學反思 《購物策略》這是一節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課。購物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這節課正是把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各種促銷策略融入教材,通過幾個情境的展示以及幾個問題的討論,讓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不同情況下各個商店的優惠策略,從而擇優選擇。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不僅讓學生懂得應該怎樣科學合理地購物,還有助於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本節課我力求體現“小課堂,大社會”的理念。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獲得一些數學的思考方法,進行一種理性的思考。 本節課,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了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而且親身經歷了“調查彙報,知識積累→探索交流,主動構建→實踐領悟,靈活應用”的心路歷程,整個活動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由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引入,縮短了師生距離,活動中通過學生計算,深入探究、比較、總結出了合理的購買策略。練習也注意讓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真正達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目的。教材真正成了一種學習的素材、探討的問題,課堂上我被學生強烈的表現欲所震撼着,沒想到主動學習的孩子所迸發出的潛能竟是那麼巨大,從開始到結束,每個孩子的思維都非常活躍,都在積極的思考動腦,課堂真正實現了“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體會了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能夠根據實際需要,運用數學知識對常見的幾種優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較,並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