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步履不停》讀後感7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25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步履不停》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步履不停》讀後感7篇

《步履不停》讀後感1

用一天中的碎片時間看完了這個故事,讀完最後一句時,腦子裏想起張老闆歌中這一句:

“我擁有的都是僥倖啊,我失去的,都是人生。”

平和温柔的筆觸以及層層的插敍掩飾不了這本書主題之嚴肅——生死,尤其是與我們休慼相關的親人的生死,不可謂不是個沉重的主題。哥哥的在一次見義勇為義舉中意外離世,我在哥哥的十五年忌日時帶着新婚妻子由香裏和她的“拖油瓶”兒子淳史回鄉下家裏掃墓是故事的開頭,回鄉一天的經歷則構成了文章主線。

歲月的流淌並沒有帶走重重陰霾,反倒隨着家庭成員年齡的增長,家中的.微妙平衡也在一點點被打破。父親的白大褂無人繼承,他本人也因為年老體衰不能再繼續經營診所,“叫他老師的人又少了一個”;母親失去了最優秀最疼愛的兒子,十幾年來用道德綁架被大哥救下的孩子獲得內心舒快;小兒子也即“我”本人失去了頂住家長壓力的大哥,從是自己所熱愛的事業時白徒增一份愧疚,忌日與失業同時降臨的巧合更加深了一份窘迫;最後反倒是小時候遭遇重男輕女對待的姐姐受影響最小,“看一眼她嫁的人就知道她以後想過什麼生活”,並且可以在父母劍拔弩張的氣氛中插科打諢,製造一片開心的空氣。除此之外,十歲的少年淳史也是值得一提的人物。在大多數人享受父母之愛的年紀,他已經歷喪父之痛;在眾人為一隻寵物兔子寫信寄託哀思的時候,他表現出了一種置身事外的漠然。誰又可以指責他呢?畢竟,“哀傷的深度和年齡是無關的。他所失去的不是我能輕易理解的。”

《步履不停》讀後感2

直到我真的搞清楚的時候,我的人生已經往後翻了好幾頁,再也無法回頭挽救什麼。長大之後才發現,父母不可能永遠都像以前一樣。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我們之中有太多人不明白,也包括曾經的“我”。

又到了一年之中不得不回家的日子。“我”與妻子,和她的兒子一起坐在列車上,商量着這次拒絕父母留宿的託詞。不是不想念,也有許久日子沒有看望他們了,只是一想到即將面對的是什麼,帶着新婚妻子的我,內心不免忐忑。然而,僅僅幾年之後,自己是無比後悔今天的所作所為。

“我”,已步入中年,卻剛與一位帶着男孩的女子結婚;甚至於回家那天,還未收到新工作的面試通知。這就是是枝裕和筆下的男主角,與同樣碌碌無為的我們在無數瞬間重合。不知是否可稱為近鄉情怯,我們和“我”一樣,在歸家時,內心都隱藏了一些不確定,甚至於害怕面對自己的雙親。也許是期末成績,也許是曾多次向他們索要生活費,也有可能是憂於父母的嘮叨。

即使沒有書中的那些巧合,在現實生活中仍有這麼多足以讓我們害怕的存在。“我”是害怕的,所以忐忑地度過了這一天。連臨走之際,也都未曾與他們好好告別。生活是殘酷的,你再想告別時,他卻告訴你,已經來不及了。

父母在我們成長時,也迅速衰老着。從夾雜着銀絲,到兩鬢斑白。在這快速的衰老面前,我們也只能手足無措地面對着同樣手足無措的`雙親。或許過去內心還隱藏着兒時的怨懟,可你也知道,在這麼多年的幸福生活後,它們早已隨風而去。在這各自餘盡的日子裏,我們所能做的是,珍惜以後每一次的相聚,做好每一次的告別。

不要愛的太遲,有些心意,不可等某個日子;不要愛的太遲,有些告別,不能留給下一次。步履不停,錯失太易,請,在餘生放慢些腳步吧。

《步履不停》讀後感3

看到1/3的時候,我和老大一起走在往地鐵站的路上,我跟他説我正在看他推薦的這本書。他問我感覺怎麼樣,我説暫時沒什麼感覺,節奏很慢,什麼也沒看出來。他説看到後面就轉折了,日本的小説節奏總是這麼慢。

最開始看男主也蠻可憐,父母總是念想着已經死去的優秀的大哥,卻對活着的自己既諷刺又不上心。於是我開始幻想轉折是父母終於放下了死去的哥哥開始看到了他。沒想到劇情沒有轉折,是我的心態會轉折。

這樣的'場景搬到每個人身上都適用吧。做為兒女總希望隨着時間的變化父母會按着我們期待的想法對待我們,總是幻想着自己揚眉吐氣的一天。然而事實是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們對彼此的想法都不會變,改變的只有我們失去了他們這一件事。

無論有多少的矛盾,還是要珍惜眼前。

外婆走的時候那段時間媽媽每天都在家裏哭,一直説我已經沒有爸爸了,現在也沒有媽媽了...每次連我也忍不住哭了起來。一方面想到自己的媽媽已經步入中年,還是會脆弱得像個想要媽媽在乎的小孩;另一方面想到若干年後的我也要經歷這些,應該也是這個樣子...媽媽對外婆已經照顧得很上心了,外婆活着的時候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媽媽變成這樣,我也許也沒辦法做到形影不離。然而即使她付出了那麼多,依然是滿滿的後悔...

我對父母也有很多芥蒂,父母對我的選擇也不全贊同,所以現在的我還是選擇了遠離父母。不知道如何應對這種矛盾的悲哀。看完這本書也忍不住一直在哭,卻除了哭什麼也做不了...

《步履不停》讀後感4

最近喜歡這句話:我們的生活在遠方是重疊的,像一個幸福的海。

每一次日落都像是第一次日落。一直認為,生活需要我們降落,心定,不要隨意對待任何人,任何事,不然永遠只會説聽了那麼多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這裏的“我”可以説錯過了太多,他説過:人生總是有那麼一點來不及——這麼一種近似於認命的教訓吧。我可能也懂了,為什麼母親總説他還不是真正的父親。或許沒有了自己的母親和父親才真正不能再説自己是個孩子了吧。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不能再像個孩子似的認為整個世界都要圍繞你轉,都要讓你滿意。我讀這樣的書感覺還可以,算是別人的`故事吧!不過他們這樣的家庭氛圍我是真的不喜歡,每個人都固執着自己的固執,人是最可怕的,最敏感的,疏離感無限蔓延真的很傷感情,本身在“我”這個時候可能還處於一個過渡階段,工作家庭讓他措手不及,再加上對一些事情的認知有些偏激,就容易將自己逼上絕路。最起碼我也算有良心,看了以後心裏會想:我不能像他一樣,我要抓住時間,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真是人生一大悲劇。自己對自己的戲弄最可笑,有多少次放縱自己的理智,去做一些相反的事,就好像在慪氣,跟自己過不去,明知道會後悔還是那樣做了,要我説還是責任太少,真正為人父母的時候可能就會好了吧,因為再也沒有人像小時候那樣在你哭的時候哄你,你沒有退路,只能帶着自己新的家庭好好地走在人生這條路上,步履不停。

印象很深的一段,感覺記得,具體對話記不清了。媽媽在兒子離家的時候要握手,他扭捏不好意思地問:好好的為什麼要握手啊?媽媽説:握手就是想要好好的呀!

現在的我很愛我的家,但由於從小到大的經歷等等,我可能對於親情把握的不是很好,不過我一直有想:或許什麼時候我就能明白所有,更加通透,可以好好地生活,即使過得不好也要學着期待美好,也能讓我身邊所有愛我的人都幸福,因為我。

《步履不停》讀後感5

寫家庭,懷念父親,母親,回憶童年類似這樣的小説有很多很多,但是能夠脱穎而出卻不簡單。

看到前面的一百來頁,覺得就很奇怪,為什麼要叫步履不停呢?我相信別人寫文章肯定不像我這樣隨便的吧!越到後面才是越來越明白,原來這就是母親所喜愛的一首歌裏面的一句歌詞啊!

當一家人在一起的這一天,母親翻出了舊日的CD。從歌聲中所有人的記憶似乎回到父母親年輕的時候,母親去車站等待父親的過程中作為兒子的我第一次聽到看到母親陶醉的樣子,那是不一樣的母親,有着光芒,或許又是一種落寞……無限延長在兒子的心中。

文中總是有很多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情況的説明,像最後一次這樣的話,而往往是這樣的看似不經意間補充的短短几個字往往藴藏着巨大的能量,衝擊着讀者的心靈與頭腦,使全文隱藏着淡淡的憂傷,讓那看似歡樂的一天裏,其實悲傷盤旋在每個人的頭上,久久不下……

優秀的大兒子為救他人而死去,使父母親永遠不能忘懷,以至於對被兒子救起的人施以心靈的酷刑。

我想時間在小説中是充滿了魔力的,一切都是在他的掌握之中,每個人的情緒因此而波動,開心,憂傷……

我始終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才能提筆就寫出這樣的小説,這樣的筆觸又如何去把握呢?

真的是困惑我啊!

人總是在行走,步履不停,停下來的那一刻是什麼時候呢?或許死後,我想死應該分兩種:一種是精神上的,一種是身體上的。

記得有人説過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身體的死亡,第二人次是人們對她的遺忘的死亡,第三次是親人,朋友對她的遺忘的死亡。就先説這麼多吧!!

天氣好好的早上,一切都是這麼美好!

《步履不停》讀後感6

讀書以後,時常隔半年才回家兩週短暫見面。記得兩年前大學畢業,第一次趕上在家過生日,媽媽特地叫了一大家子人去酒店。那一年很奇妙,就我一個孩子放假回家了,突然成了飯桌上的主角,我不安又裝乖起來。飯後,媽媽又要帶我去棋牌室,聽阿姨們誇我,她再謙虛説“哪裏好”的樣子。我有時候很喜歡媽媽這樣簡單的小心思,也喜歡和媽媽走在一起,別人説“哎呀,你還有這麼高的女兒”,媽媽笑得樣子。

和家人都很久不見,很奇妙。在學校會盡量一週一次的.頻率打電話,有時候看到羣裏消息沒必要不會主動回覆,就會收到私信問你在忙嗎?我的性格不太會寒暄,我或許也知道家人會惦念,但不知道怎麼表達親切。我會看到父母的白髮,意識到他們老了,但是我還沒長大,懊悔又難過。我避免看到這些真實,所以我總是拒絕去深思,去聽他們説生活。

讀書太像象牙塔了,我躲在裏面心安理得,但知道現實往往充斥着太多不安與煩瑣。可是因為我理直氣壯做個孩子,所以不管父母老了,這讓我偶爾有些歉疚,但還是沒有行動。

我知道我愛我的家人,也知道歲月步履不停,但總覺得自己不夠光亮,所以不知道如何堅毅坦承去聽歲月的叮嚀,一同抵禦流淌的時光。我總希望大家自己好,這樣就心安理得了。不行啊,還是要主動去愛,去分享。好像錯過了彼此的時光,都會小心地不知道如何靠近和分享。如果我願意清醒就好啦,不等我的話,就期望我快點跑起來啊。

但即便我眼看着父母年華老去,我卻什麼都沒有做。我只能不知所措地遠遠看着同樣不知所措的父母。

《步履不停》讀後感7

看完這本書,腦子裏莫名想到一句詩:當時只道是尋常。真像啊,後悔、愧疚以及懷念。相處時的不耐、矛盾、小心眼,經過時間沉澱後顯得如此混賬和可笑。原來人們都是在失去後才開始成長的。

這是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故事嗎?不是的,沒有那麼簡單。過世大哥的忌日將一家人聚到一起,現實的逼仄,沉重的回憶,彆扭的父子關係,這場悼念對於男主角而言只是一場過於形式的茶話會。可以看到,一家人的形象十分鮮明,不像是情景喜劇裏面那樣的歡樂一家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祕密、私心和不討喜的一面。只是普通人而已。正是這份普通讓讀者默然,因為我們也曾經歷過這些。那些久久不能釋懷的童年經歷、對親人的怨懟、嫉妒和依賴,這種彆扭的關係與血緣連在一起,斬不斷也解不開。所以,要把一切都説開嗎?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相處,説錯了就立馬指出,做錯了即刻糾正,無話不説,無話不可説?既然是一家人,坦誠相待不是很正常嗎?大錯特錯!不要低估了人性。自私、傲慢、懶惰,這些都是人的本性,做錯事後的第一想法是如何逃避這不是很正常嗎?希望集一家人的寵愛於一身,不願與他人共享這並不奇怪吧?父母偏心更優秀的孩子不是理所應當的嗎?所以,人類不是那種可以完全相互理解的生物。該抱怨的就去抱怨,想後悔就去後悔,享受温馨和歡愉,接收歉意與和解,這才是家庭,正常的`、不完美的普通家庭。正是這種不完美讓你成長,那些瑣碎的回憶成就了你,即使你不認同現在的自己。

步履不停是這本書的主題,説得很對啊,每個人或主動或被動地向前走,傷心時生活也不會暫停一秒讓你歇息。我們都走的太快太急,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機會去和解,於是誤會和矛盾悄悄地隨我們同行,直到因果消散、塵埃落定,才開始後悔、懷念。想想真是矯情,明明做錯了卻不肯承認、後悔了卻不願彌補,待到時間將彼此衝散,一切只如初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