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入殮師觀後感(1700字)範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8W

  《入殮師》淺析

入殮師觀後感(1700字)範文

千百年來中國人對於死亡一直是諱莫如深的,因此,關於死亡的電影我從來不願觸碰,唯獨這部《入殮師》。

《入殮師》大致講述的是大提琴家小林大悟失業後,回到家鄉做了一名入殮師。經歷了許許多多的生命的逝去,他終於從心裏接受了這個在旁人看來並不光彩的職業。當然,事實上,影片中表現出的情感內容遠遠不止這些。

影片一開始就向我們展示小林為一名死者入殮的過程,雖然經檢查後詢問家屬是化男人的粧還是女人的粧讓我忍俊不禁,但想想,卻是更加透露出一種悲涼,由此決定了整部電影的基調。電影中充斥着大量死亡的場景,但絲毫沒有撕心裂肺的哭泣,沒有生離死別的糾纏,一切都顯得如此安詳,卻讓我心裏壓抑地難以呼吸。

看過這部影片的人大都為影片最後小林為他消失數年的父親入殮時,父親手裏掉出一塊石頭的那一幕所感動,不可置否,為他多年不見形同陌路的父親入殮,正是人性的迴歸。但更加令我影響深刻的場景有三。

第一幕:因為自己的工作而耿耿於懷的小林站在橋上,注視着橋下河裏的魚。下游的魚奮力的朝上游遊,而上游卻漂來了魚的屍體。小林説:“讓人覺得很悲傷,為了死而努力,終歸是一死,不那麼努力也可以啊。”同樣來到橋上的那個常去泡澡的泡澡大叔卻説:“是自然定理吧,它們天生就是這樣。”從這個時候開始,小林對生死開始有所感悟,正如劇中小林的自白“讓已經冰冷的人重新煥發生機,給她永恆的美麗,這要有冷靜,準確,而且要懷着温柔的情感”,他不像之前那樣排斥逝者,排斥這個職業,他認識到,入殮師不僅僅是給遺體清理和化粧,而是可以給逝者帶來永恆的美麗,“幫助他們踏上安穩的旅程”。因此,對於入殮師這個職業,他有了自己的一份理解和尊重。

在我看來,這個小片段似乎不怎麼起眼,卻是小林對於入殮師的理解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幫助他儘快接受和適應這個職業的催化劑。

第二幕:在小林為一個死於車禍的女孩入殮時,女孩的父親和騎車載着女孩的男孩吵了起來。女孩的父親質問男孩:“你不想贖罪嗎?你要像那個人做的工作一樣贖罪嗎?!”到這裏,我想小林當時的情緒應是無助的,猶豫的。妻子美香因為他的入殮師身份和他吵了一架後丟下一句“骯髒!”回了孃家,他失去了他唯一的親人,當然,除了他陌生的父親。那個時候的他應該是虛弱無力的,可他還在堅持着。可如今的這一句話卻讓他再也不堪重負,演員的表情在這一刻是傳神到極致的,委屈,無奈,猶豫,掙扎。。。他向社長辭職,因為他不知道他是否能勝任這個工作,不是技術上的困難,更多的一定是心理上的壓力以及對生存意義的本質思考。這個時候的小林讓我心疼,我真想衝上去告訴那個女孩的家長,小林只是因為失業了才選擇了這個薪水相對豐厚的職業!!!可我不能,導演自然有他的用意。果然,社長用河豚魚白和他的故事感染了小林,小林也做出了讓我欣慰的選擇,那就是留下。

第三幕:小林的妻子美香在看到丈夫為澡堂老闆娘舉行入殮儀式的那一刻,她似乎理解的丈夫,理解的丈夫的執着,她對小林微微一笑,小林也回之一笑,我頓時感覺到了希望。我想,美香就是生命和希望。美香一直支持着她的丈夫的工作,發現章魚還活着,她選擇放生;懷孕後,她主動回到丈夫的身邊勸説丈夫為了他們即將出生的孩子選擇一個“普通”的工作;影片的最後,也以美香作為結束,美香手握小林父親留下的那塊石頭,我覺得,那是世界上最美的畫面。那

就是生命存在的意義,人性閃耀的光輝。

以上就是這部《入殮師》我最喜愛的三個場景。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小林為社長和助理演奏大提琴時,伴隨着okuribito-memory的音樂,畫面轉移到小林在寬廣的草地上演奏着大提琴,交織着為愛穿長筒襪的老奶奶入殮,為信基督教的小男孩入殮,為被家人親的滿臉口紅的老爺爺入殮的畫面,這場5分鐘的場景一句台詞也沒有,一切全都靠音樂來敍述,平平淡淡,卻讓我萬分感動。沒有撕心裂肺,沒有扣人心絃,總是這麼平平淡淡的,感動着我,但絲毫不煽情。還有片中每一個人物,都是平凡而飽滿。因妻子的喪生走上入殮師行業的老社長,他的第一個客人居然是自己的妻子;在澡堂泡澡的大叔其實並不安逸,他一次又一次地見證着人們從殯儀館裏徹底消失;?

看過這部《入殮師》,對生命的逝去會有一個全新的理解。

第二篇:影評入殮師 1600字

《入殮師》觀後感

我是在看了《入殮師》之後才上網搜了關於它的資料,在此之前,我並不知道這部看似普通的電影,居然獲過如此多的殊榮。我自認為自己是個理性的人,但卻為這部片子留了三次淚。這是一個很普通的故事,人也是很普通的人,沒有辭藻華麗的台詞,沒有驚心動魄的場景,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亦沒有生離死別的愛情,有的,只是一個失敗的大提琴手,和他周圍同樣普通的人。

我記得我的第一次落淚,是在聽到男主人公經常去的那家澡堂那個婆婆説的那段話。我記得她説:“我兒子想把澡堂買了,但我不肯,我要是不經營這個澡堂,那那些經常來我這泡澡的人該怎麼辦。”老婆婆説這句話的時候,語氣很平淡,但平淡中,卻更人動容。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婆婆,本可享受兒子的頤養天年,卻獨自經營這一個小小的澡堂,很累。她不是為了賺那點小小的錢,也不是沒事找事幹,只是作為一個看開了生命的老人,想為了其他人的方便,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我不禁想起以前我家最街角落,那是小時候我們孩子們做喜歡去的一個地方。我記得那是一個買糖葫蘆的老爺爺,他身上總是帶滿各種各樣的小玩具,一整個早上,他就呆在那賣糖葫蘆。他的糖葫蘆又好吃又便宜,他也喜歡和我們這羣孩子聊天玩遊戲,那時的我又調皮又貪吃,有時沒錢了沒站在攤子前眼巴巴的看着,老爺爺便會笑咪咪的送一支糖葫蘆給我。現在的糖葫蘆做的更甜更好看了,但我卻再也吃不到我想吃的那個味道了。我想,在我們周圍,都存在着這樣一種人,他們很普通,做着很平凡的工作,她們默默無聞,真善美。

第二次落淚,是看到男主角為童年記憶中澡堂婆婆入殮時的那種莊重,以及認真傳達出的那種温柔的愛。隨着鏡頭慢慢的切入,入殮師的每個動作是如此清晰,但卻不會讓人覺得很宂長很羅嗦,反而隨着他的一個個動作,帶動起了觀眾的傷感。棺木被推進去火化的那一刻,澡堂婆婆的.老朋友所説的“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一扇門,推門進去,會進入另外的境地”觸動到了我內心的那根弦。一直以來,我都很害怕提到死亡這個詞,我愛我的家人,我不敢相信,如果有一天他們不在了,我是否還有勇氣活在這個世界。但這個電影,卻用另外一種角度,闡釋了對死亡的理解。它不談人死了之後會怎樣,通過生死之交的終極關懷體現。在作為人在有生世界最後一程,入殮的過程中入殮師擦面、更衣、梳頭、化粧每一步都做得盡善盡美,温柔。把死者最美好的容顏留在最後一刻,有尊嚴

的離開。我想,即使有一天我的親人不在了,她們也會笑着離開的吧。

第三次落淚,是在看到男主人公用手暖開死去的父親緊握的雙拳,看到小時候送給父親的石頭,忍不住熱淚盈眶的時侯。整個過程中,男主人公並沒有説多什麼,但此刻卻無聲勝有聲。在音樂背景下烘托出的淡淡而又憂鬱的氣氛,適時的喚起了男主人公的回憶以及內心深處的對父親的那種愛。男主人公的父親早年棄家出走,給他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創傷,儘管在拉起大提琴的時候常常懷念父親,但也一直不願意原諒他,父親則因為愧對他們母子,孑然一身在外遊蕩,直到最後去世。影片中並沒有多少男主人公和父親以前生活的片段,但卻可以從那把大提琴,那首熟悉的曲子,以及那塊人被好好保存着的石頭看出男主人公隱藏在內心深處對父親深深的愛。

人從生下來就是有偏見的,偏見會固定下來,便成了禁忌。死亡對於人來説,儘管是無法逃避的終點,但幾乎所有的人都忌諱談論它,更別説親自擔任這項工作了。從失敗的大提琴手轉行做入殮師的大悟也毫無例外的受到人們的歧視和不理解,昔日的好友、死者的親屬、甚至連相濡以沫的妻子都嫌他髒,覺得這是一件讓人覺得羞恥的工作,他們毫無例外的選擇了遠離他。這正是人性的可悲之處,對不瞭解的事情就習慣性的選擇順從傳統的看法,從來不願意換個位置來感受別人,而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才然大悟。

這個世界有60幾億人,或許我們中的大多數都只能註定平凡。人生本不完美,我們要做的只是爭取不完美中的完美。一個愛的人,一扇等待的門,一個温暖的家,一盞柔和的燈,一份能夠為之努力並自豪的工作,人生便已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