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精)讀《三字經》有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9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三字經》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讀《三字經》有感

讀《三字經》有感 篇1

讀了《三字經 》後,發現裏面有許多經典的故事,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 " 昔孟母,擇鄰處,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500字》。子不學,斷機杼 " .這一段經典名句,讓我很是感動!孟子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能有這麼大的成就跟他母親很有關係。

孟子小時候,住處附近有個墳場,每天都有出殯或掃墓的人哭哭啼啼從家門中經過。孟子覺的好玩,也學着玩起出殯的遊戲。孟母發現後,擔心孟子不安心學習就決定換個地方住。當他們搬到鎮上後,沒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不安心學習了,學着屠夫拿起刀子,玩起剁豬肉的遊戲。孟母決定再次搬家。這次,她帶着孟子住到學校附近,這裏書聲朗朗,學習氣氛濃厚。從此,孟子專心致志地讀起書來。

孟子稍大些,拜了大學問家子思為老師。起初,孟子學的很專心,過了一段時間,就變的很懶散了,有一次,趁老師不在時,同學們拉着孟子偷偷地溜出去捉迷藏,摸小魚,直到天黑才回家。

孟母問孟子為什麼回來這麼遲,孟子咕噥着説讀書沒意思。孟母聽了非常生氣。她拿起剪刀,一下子就剪斷了快要織好的整匹布,問孟子: " 布斷了,還能繼續織下去嗎? " " 不能。 "" 你正在求學,如果中途停學呢? "" 我明白了,我再也不貪玩逃學了。 "" 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如果半途而廢,終將一事無成。 " 從此,孟子發憤讀書,終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看了以後,覺得這位母親很偉大,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厭其煩的`三次搬家,當看到孩子逃學回家時,孟母不惜割斷快要織好的布,教育他學習不能半途而廢。

回想自己現在,有很好的學習環境,豐足的學習用品和幸福的生活,我就更應該認真學習!

讀《三字經》有感 篇2

我讀了《三子經》上的這句話:”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鬥燕山,有義方。教五子明句楊。“後有啟示。這些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孟子有個好的學習壞境曾三次搬遷學習。義次孟子不努力學習,孟母就用刀切斷織布機上的布來教育孩子。五代時,有一個人叫竇禹鈞的`人很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他所教育的五個兒子後來都成了進士。美名遠揚的姿態。可見爸爸媽媽孩子的的教育要重性。年幼時不學習長大後能有什麼作為呢?我被深深的打動了。

我的爸爸媽媽從小教育我,只要對我有利的事,總是不惜一切代價地讓我學習舞蹈。繪畫。爸爸媽媽就便是想讓我長大成一位有用的人。所以我要仔細地學,長大後酬謝我的爸爸媽媽。

讀《三字經》有感 篇3

我這幾天正在背《三字經》,為了方便我背誦,媽媽每一段都給我講解意思,讓我在理解的基礎上再來背誦,果然快許多。我不但背了《三字經》,還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字經》一開始寫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段話告訴我們:每個人出生之初,天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後來因各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所形成的生活習慣不同,才使人們的性格產生了巨大的差異。如果從小不進行教育,其天生的善性就會因外界的不良影響而改變。《三字經》每一句裏短短的三個字卻藴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感觸最深的'是這一句: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一段話告訴我們,要珍惜年少的黃金時期好好學習。讀到這,我很慚愧,因為有時候我沒有好好寫作業,經常邊寫邊玩,還容易被別人的一舉一動給吸引去,這些毛病讓作業的正確率很低,浪費了很多時間。讀了《三字經》,我明白了:如果不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將來就會碌碌無為。

《三字經》不僅講了做人的道理,還講了許多歷史故事,值得我們好好去品味。

讀《三字經》有感 篇4

爺爺告訴我《三字經》是古人的啟蒙讀物,裏面講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令人折服的道理。它讀起來琅琅上口,就像一首動聽的歌。於是我就捧着《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認真地讀了起來。

《三字經》的每一句話都在講述着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故事的精華都包含在這幾個小小的字裏。像“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講的是孫晉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房樑上,蘇秦學習睏倦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們沒有老師在一邊監督,但能自覺學習。晉朝車胤晚上用捉來的螢火蟲當作燈看書,孫康依靠雪的反光看書,他們雖然貧困,卻沒有因為點不起燈停下學習。他們儘管勞累,卻不放棄學習。

《三字經》裏的每一句我現在雖然還不大懂,但爺爺給我講的故事我卻明白了。我非常感動,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樣好的條件,能坐在明亮的教室,有和藹可親的.老師教導着我們,書本都是嶄新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買了漂亮的書包、文具。這樣好的學習條件,是古時的小朋友們所沒有的。如果在這樣好的條件下,我們卻沒有刻苦、努力地學習,就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

讀《三字經》有感 篇5

《三字經》是我國古人智慧的結晶,書中包含了許多優秀歷史文化傳統知識和豐富的哲學道理。每個人都應該好好讀讀。

當我讀了《三字經》後,我才知道它的內容博大精深。其中讓我深受感動的是:“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説的是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冬天用體温給父親暖被窩;“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説的是四歲大的孔融,就知道把較大的梨子讓給哥哥吃。

每當看到這裏,我不禁想起以前,我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所有的事情都是老爸老媽安排好的,想着想着,我不由得羞紅了臉。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孝敬父母親,體諒父母,幫助父母。各同學、朋友在一起時,不要逞強,要懂得禮讓。

《三字經》裏值得我們學習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我將花更多的時間認認真真把它看一遍,從中汲取學習、生活的精神食糧。這真是一本好書呀!

讀《三字經》有感 篇6

星期六,我做完作業,覺得實在很無聊。就拿起媽媽剛給我買的《三字經》,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户曉的啟蒙讀物。它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住在墓地附近,他就模仿那些辦喪事的`人哭泣。孟母把家遷到鬧市,他便模仿商人吆喝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學堂附近,他就到學堂學習知識和文化禮儀。由此可見環境對人的成長多麼的重要啊!

雖然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但是如果自己不刻苦學習,那也是沒用的。這讓我想起《三字經》中的“子不學,斷機杼”。這句話講的就是孟子有一次不好好學習,孟母很生氣的割斷了正在織布的紗線,以此來告誡孟子不要自棄其功,半途而廢。只有堅持不懈,經年累月,不懈努力,才能有進步,有成就。

由此,我又想起了宋代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在小時候,他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可以稱得上是個天才,四五歲的時候他就能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不讓方仲永學習,整天遊逛自誇,自以為是。從此方仲永也就由一個非常有天賦的天才變成了一個平常的凡人。

讀《三字經》有感 篇7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會那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並且總會以會背三字經而感到驕傲。時至今日,我成為一名教師,重讀錢文忠先生的解讀《三字經》才發覺自己對三字經的內涵理解的太少、太膚淺。三字經用三大部分來告誡人們,如何學會生活,感受生活;如何學習,怎樣學習;如何做人,怎樣做人。作為一名老師,我們的學生大多都會背三字經,可對其中的含義,學生就不一定都明白了。在重讀此書後,我希望,我可以教給我的學生如何生活、如何學習、如何做人。讓學生除了對琅琅上口的三字經會背之外,還能真正的瞭解其含義。

三字經中有許多小故事向我們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師重教,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的,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的。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勤學,奮發圖強的。這些內容包括了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學中重複利用經典詩文中的故事,來教育學生。還應該在金典詩文、典故的基礎上,予以拓展,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現代生活的實際,去教育學生,去塑造他們的靈魂。為孩子的終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礎。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隔斷織布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適合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在教育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作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教師要教授與學生學習經驗密切聯繫的教學環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運用生活經驗,體會學習的快樂,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三字經裏有一句“能温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一位孝敬長輩,而留名千古的好兒童。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我們現在的孩子,就缺少這種精神。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可以説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教育學生學會愛自己的父母。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能愛他人,愛集體,長大才會愛社會,愛祖國。

列寧説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三字經中的榜樣比比皆是,“從温習的黃香,到讓梨的孔融,從八旬樑瀚大廷奪魁,到天才少年祖塋”,從這些榜樣都十分明確的告誡我們,向他們學習,就能有所作為。我們要教育學生,把榜樣作為模仿的對象,一榜樣的行為規範自己的行動舉止。

讀《三字經》有感 篇8

《三字經》這本書我非常喜歡,書中不僅有又富有哲理性的語言,還有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其中,《鐵鑄磨針》這個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這個故事講的是:李白小時候很貪玩,有一天,他書讀到一半就心煩意亂,到河邊去捉蜻蜓玩,他老遠就看見一位老婆婆在河邊磨東西,他走近一看,原來老婆婆在磨鐵棒,便問:“老婆婆你磨鐵棒幹嘛?”老婆婆説:“女兒要出嫁,把它磨成針來做嫁衣。”李白很吃驚:“這麼粗,怎麼才能磨成針呀?”老婆婆説:“孩子,我天天磨,害怕磨不成針麼?”他聽了很受啟發,從此以後發奮學習,後來成了歷史上一位傑出的詩人。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我鄰居的大哥哥,記得我8歲的'時候,有一天晚上急着上廁所,拉開燈就去了,回來時看見鄰居家大哥哥的房燈還沒關,我回屋一看都12點30了,大哥哥還在學習雖然他成績很好,但他從不驕傲,我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終於,在去年他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

讀《三字經》有感 篇9

《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它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可謂是家喻户曉。其內容涵蓋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和做人的基本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説,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易懂,真所謂“濃縮的是精華”。

我覺得《三字經》的作者-王應麟真的很厲害,竟然能寫出這麼完美的“詩經”。

《三字經》裏面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苟不教,性乃遷。這句話讓我知道了一個道理,如果小時候不好好教育的話,生來就有的善良等良好的本性就會慢慢的改變,人就會變壞。所以,我現在就要好好學習,特別要多學做人的道理,將來能成為一名對社會對他人有幫助的人。

《三字經》裏面還有許多知識和故事。譬如:一些朝代的建立和滅亡及其原因,一些皇帝和偉人的'名字和功績,還有一些包含着深刻道理的小故事,如:“孔融讓梨”告訴我要孝敬父母,要尊敬長輩,還要好好學習等。

總而言之,《三字經》涵蓋了我們需要認識和學習的所有的領域和科目,讀了《三字經》就如讀了一本百科全書,作者把所有的知識都寫得一清二楚。

《三字經》這本書對後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怪不得古人都説“熟讀《三字經》,便知千古事”今天,我終於明白了它的道理。

讀《三字經》有感 篇10

中華民族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藴,而千百年來積累的精華在國學之中藴含。古時垂髫小兒皆從《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規》開始入門,故而,攜子共讀《三字經》成為小兒學習國學的開端。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所以教育要趁早,家長在一言一行之中,教他明事理、辨是非、知善惡,教他作一個勇敢的人、積極向上的人、充滿愛心的人。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説: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教育子女的準則,讓小兒在健康成長過程中養成優良的品質,它包括:善良淳樸、百折不撓、知書達理、尊師重道、孝敬父母。如果為人父母者都能以次為準則教育子女,那麼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充滿愛和和諧的,而少了許多欺騙和不信任。讓我們共同努力吧,未來我們孩子的未來!

讀《三字經》有感 篇11

今天,我捧起《三字經》這本書讀,其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這句話是:“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句話的意思:年輕時不好好學習,這是很不應該的,如果你在年輕的時不刻苦讀書學習的話,到老的時候,能有什麼成就呢?

讀了這句話,讓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朋友,他的學習很不好,在班裏老是後幾名,他的數學作業差不多錯完了,有時候星期天他的作業都不寫,星期一上學時抄別人的.作業,他在家裏時,我見他屋裏沒有幾本跟學習有關的書,差不多全是漫畫書,他屋裏還有一個遊戲機,他每星期就打一天的遊戲。成績一天一天的下降,爸爸媽媽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而他卻想沒事人一樣,照樣如此。

今天我讀了這一句話,我知道我們要把握好現在的時光學習,不要到老才學習,那樣才會有成就和作為。回頭我也要把這句話讓我的朋友好好讀讀,明白其中的道理。

讀《三字經》有感 篇12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學《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説: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通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讀《三字經》有感 篇13

小時候,媽媽就讓我讀三字經,一開始我沒什麼興趣,但經過媽媽一句我一句地讀,並且媽媽每讀一句都給我講一個故事,我越來越感興趣了。

比如我讀的“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是寫一個叫黃香的'小女孩孝順父親的事,令我十分感動。想想自己多不孝順,再看看人家黃香,跟她比起來,我差得遠了。現在我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有時,作業都不完成,每天都讓父母操心。為什麼同樣年齡的黃香做得那麼好,而我們卻不行,我們有什麼理由做不到?看看我們現在生活多好,煮飯,有電飯鍋;熱菜,有微波爐;熱了,有空調、有冰箱。冷了,有暖氣。想玩了,父母帶我們去旅遊。想到這裏我感到非常慚愧,我決心以後有空的時候多多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為父母洗洗衣服、做飯、捶背、洗腳。學習上不再讓父母為我操心,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主動完成作業。我們每做一件事,都會讓父母開心不已。

父母的愛是多麼偉大,是多麼深厚,我們應該體會到,更應該珍惜,所以説我們要學會愛別人,首先愛父母!

讀《三字經》有感 篇14

《三字經》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的精華,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這個寒假我又仔細讀了一遍,從中學到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比如,孝順父母的”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意思是在黃香9歲的時候就已經十分孝順自己的`父母。其實孝順父母是很簡單的事情,比如為爸媽倒杯水,給爸媽捶捶背,理解他們,聽他們的話,不讓他們操心,關鍵是用心學習,用自己的勤奮和上進來報答他們,他們一定會歡樂開懷的。

《三字經》,讓我長見識,明禮儀,伴我快樂成長。

Tags:三字經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