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史記故事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6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史記故事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史記故事讀後感

史記故事讀後感1

國學經典是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部分。而傳承國學則有利於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陶冶國人的道德情操,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

司馬遷是我國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他是漢武帝時期的太史令,但因為同僚李陵辯護,而被處以宮刑。但是,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志向,憑藉頑強的意志完成了歷史鉅著《史記》。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通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魯迅因此評價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本書選取《史記》中有代表性的故事,按照時間順序重新加以排列,從遠古時期炎帝和黃帝的傳説到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再到劉邦、項羽征戰,政治更迭,可謂波瀾壯闊、激動人心。比如,《帝堯罰罪,不株連無辜》表現了遠古先人大公無私的胸懷;《周幽王玩烽火,毀王朝》説明了君王統治無道,終至國破家亡的教訓;《孫臏智鬥龐涓》展現了兵法上奇妙莫測的智慧等。

讀完整本書後,我受到極大的震撼,一個在牢籠裏寫成的書怎麼會如此鏗鏘有力、奇異頓挫,實在是難以置信,但事實就擺在眼前,使我不得不接受這令人難以接受的現實,經過我認真研讀,我發現這裏面每一個故事都表明司馬遷對當時社會的一個看法,他對每一個王朝都進行認真評價,以留給後世許多治世的道理,這些故事不僅告訴我們過去的一些歷史事件,也不僅告訴我們司馬遷對各個王朝的評價,而是向我們表明一個寧死不屈、堅強勇敢和報效祖國的高貴品質。

這本書告訴我中華民族以其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在世界的風雲變幻、呼吸吐納中,創造了令世人歎為觀止的歷史文化,流傳至今。推動歷史的車輪轟然前進的不是別人,正是千千萬萬智慧勇敢的勞動人民,他們用勤勞的雙手修築了舉世稱奇的萬里長城,他們用堅實的腳步走出了延綿千里的絲綢之路。古老的文化在現代文明的映襯下,越發顯得美輪美奐。而我們在用現代視角重新解那些古代先賢的智慧的同時,亦使塵封的文明煥發出蓬勃的活力與神采,這正是這本書真正的精華之處。

一個故事之所以盡人皆知,是因為它飽含着永不泯滅的人性;一段歷史之所以千古流傳,是因為它藴含着不朽的精神傳奇;一部文學作品之所以享譽中外,是因為它時時奏響着真與美的旋律。當它們彙集到一起,就搭建起世間最神聖的文學殿堂。暢遊其間,我們將跟全世界的人們一起,欣賞美麗、感悟真諦,與他們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史記故事讀後感2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魯迅先生對《史記》的讚譽。

《史記》是司馬遷着手寫成的,是我國第一部紀傳史通史。它記載了中華民族從炎黃時期到漢武帝時期約三千年間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實,是我國曆史學和文學史上的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

不知什麼時候我喜歡上了歷史,喜歡上了《史記》《資治通鑑》這類書。也許是從走進科學節目中獲得的興趣吧?莫名其妙的喜歡充實了我的暑假生活,使我對《史記故事》愛不釋手。我足足看了八遍,越看越着迷。它像塊兒吸鐵石,天天吸引着我,成了我整個假期生活的寄託所在。

我最喜歡讀的兩卷是高祖本紀和楚世家。

漢高祖劉邦取得天下後,大擺宴席,席間,劉邦問羣臣:”我之所以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麼?“大臣們議論紛紛。劉邦則説:”各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我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我能放心任用他們,所以我取得了天下。“我覺得漢高祖劉邦很了不起,即使自己地位很高,也不會被成功所迷惑,能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能仔細聽取羣臣進諫,有才能、願意為國效力的人,都能放心任用並得到提拔,我覺得這是很難得的。

楚莊王也是位令人佩服的明君。他繼位後,三年內只知道日夜享樂,還下令誰敢進諫,誅殺無赦。雖然大臣伍舉用隱語的方式啟發過楚莊王,但楚莊王依然荒淫奢靡,忠心的大臣蘇從卻對楚莊王説:”如果我的犧牲能夠換來國君的清明,這是值得的,也是我最大的願望。“蘇從等人冒死進諫後,楚莊王開始全力以赴治理朝政,並懲罰不稱職的各級官員,恢復了楚國以往的強大,楚國人民對楚莊王的做法非常擁護。楚莊王可謂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一個昏君,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變成了一個英明賢能的君主。另外那些願意冒死進諫的大臣們也讓人敬佩。有一些人表面上好像非常忠心愛國,可是當祖國需要他們時,他們就退縮了。而文章中的蘇從和伍舉,為了國家的利益,放棄個人得失,甚至是生命,這才是真正的英雄,我非常欣賞這樣的人,他們是我的榜樣,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這樣的人,我會努力做這樣的人。

一遍遍的翻讀《史記故事》這本書,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裏的一幕幕展現在我的眼前,《史記故事》精彩、深奧,讓我快樂,讓我滿足。故事裏的人物有的英明賢能,有的盡忠、有的盡孝;有的足智多謀,有的奸詐刻薄;有人讓我深思,有人讓我敬仰,有人讓我感到惋惜,有人則讓我感到驚訝和厭惡。都説讀史使人明智,《史記故事》裏藴含着無數的知識和道理,我要用一生才能讀懂。

史記故事讀後感3

一本厚厚的史書,一本被喻“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典籍,輕輕的翻開,讓我們的思想隨着歷史的齒輪一齊波動·成長。

從黃堯禹舜到秦皇漢武,有多少英才在其中綻放璀璨的.光芒,有多少謀略者讓我們嘖嘖稱讚,有多少故事激勵了我們步步前行,又有多少聖明之人成為了我們的指明燈。慨歎着一切的變幻輪迴,不禁有些痴迷。

話説,周武王去世,由於成王年幼,周公輔佐成王,協助成王伐誅作亂的武庚·管叔,幫忙成王處理朝政,儘管曾受到質疑,但他仍然為成王為國家奉獻着,最終在歷史與真實的鑑證下,證明了他自我。

楚王項羽,可謂是英雄。曾於帳中斬宋義頭,懾服諸將,於鉅鹿之戰破釜沉舟,有勇有謀,只可惜造化弄人,項羽的太過君子,再加上時運不濟,最終只能自刎烏江,可項羽畢竟是一代英才,最終仍能得到許多人的敬仰。

張儀,可謂史上最有本事的一名辯士。以往被笞數百,事後只問他的妻子:“視吾舌尚在不”?初聽,覺得像個笑話,再一想,才覺得這樣的想法是多麼讓人敬畏,只要舌在足矣。可就是這個舌,在戰國的歷史上曾捲起了一段風雲。

憑張儀三寸不爛之舌,使魏國歸於秦,利用計謀,離間楚齊,最終使秦齊聯合攻楚,楚曾發誓要殺張儀,而張儀孤身至敵營仍能冷靜行事,以自我敏鋭的思維得以逃脱。他有的不僅僅是謀略,還有的是膽識,能夠這樣説,秦統一六國與張儀的遊説是密不可分的。

《孫子兵法》,一部古今中外將者必讀之書,孫武,齊國人,輔佐吳王,三令五申的故事曾廣為傳頌,其後世子孫孫臏,也是一位出色的謀略者,其圍魏救趙的故事早已爛熟於心,曾因龐涓的妒忌,髕骨被除成了殘疾,在齊國幫忙韓國抵抗魏國時,以每一天灶減一半為計,擊敗魏國,並擄的魏太子,從此,孫臏名顯天下。這樣的睿智,讓人不由稱讚。

歷史長河中,英才、謀略值得我們欣賞,而那些激勵着我們步步前行的故事,更值得我們慨歎。

我們仍在前行的路上,也許會有許多衝突,會有許多的絆腳石。我們就應當學習孔子的泰然處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要學會韓信的感恩於忍耐。他們的事例激勵着我們,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以自我的智慧如此處事。

《史記》教會了我們太多,也讓我們瞭解了太多,將相王侯的故事,他們的精神,他們的智慧,都集於此書中傳承下來……

其實《史記》能夠寫出來就是一個奇蹟。太史公司馬遷在忍受如此大的屈辱之下,於牢獄之中完成了此部著作,那裏也同樣體現着司馬遷堅韌的性格與堅強的意志力,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也為了證明自我的志向,在惡劣的環境下默默的耕耘着。

一部史書,敍述了自黃帝以來至太八年級記,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不管是帝本紀,十表,八書,王侯的世家,名人的列傳,還是太史公的自序,都積聚了歷史的精髓,是司馬遷與歷代人智慧的結晶,那裏將是一番別樣的天空。

Tags:讀後感 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