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讀《居里夫人》有感(合集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居里夫人》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居里夫人》有感(合集15篇)

讀《居里夫人》有感1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讀過很多書,有《雷鋒的故事》、《笑貓日記》、《老人與海》等等。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居里夫人自傳》。

當説到著名女科學家的時候,人們多半會不假思索地蹦出“瑪麗·居里”的名字。通讀這位科學偉人的一生,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嚴肅冷酷、一成不變的女性,她看上去總是死氣沉沉、落寞寡歡,這是因為她將滿腔熱情全都傾注給了科研工作。

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應該學習她的這種刻苦鑽研、奮力拼搏、永不放棄的精神。

記得有一次,我們學校組織游泳比賽,我們班共有兩個人報名參加挑戰賽,其中,一個就是我。在比賽開始的時候,隨着裁判的一聲令下,運動員們就像一羣關了幾天的猛獸看到食物一樣拼命向終點游去。我剛遊五十米時,還不怎麼感覺到累,可是遊着遊着,我就覺得體力透支的不行,在最後還有二十米的時候,手就快像灌了鉛一樣劃不起來了。這時,我想到過要放棄,可是,當我往岸上看時,我們班好多同學都在為我喊“加油”,我又有了信心。不管了,我要繼續游下去,堅持就是勝利!就這樣,我 使出了全身的力氣,繼續遊了下去,終於到達了終點,而且,還取得了小組第二名的成績。我非常自豪!

是的,成功,在很多時候,就在於擁有一往無前的勇氣,在一次次失敗、挫折中堅持住自己的理想,堅定住自己的信心,通過奮力拼搏所換取到!居里夫人就是這麼做的,她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也將通過學習,做好自己的每件事情!

讀《居里夫人》有感2

初識居里夫人,是在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中。再見居里夫人,是我讀《居里夫人傳》中。我很喜歡這個看似遙遠的偉人。我看得很投入,當時只感覺有一種強大的驅動力推動着我,讓我不由得心生敬意。其充沛的精力、為了科學而偉大的獻身精神、還有那一顆熾熱而純真的心——高尚的人品和強烈的愛國激情……瑪麗居里,這個創造了諸多世界第一的女性,第一次完整地走進了我的心靈。

居里夫人的青年時期是屈辱而期盼的。小時候面對着山河破碎的祖國,她稚嫩的心是屈辱而悲哀,在俄國沙皇的暴力統治下,波蘭人民民不聊生,尤其是在知識分子的家庭,強烈的愛國心只能深掩於表面的逆來順受。六歲失去母親,大姐又由於疾病過早的離開,只有年邁的父親、哥哥約瑟夫、二姐布羅妮婭陪伴在她的身旁。貧窮的生活像一個夢魘,纏繞着他們。還好,他們兄妹三個一個比一個爭氣,最後都拿着獎學金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巴黎——當時的科學文化中心。而在這中間,瑪麗居里為了能夠讓二姐布羅妮婭順利完成學業,當了近五年的家教——一種跟女傭人差不多的待遇生活。瑪麗最終堅持住了自己的信條: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別人打倒你,也不要讓事情打倒你。而這種從小就培養起來的執着而堅強的秉性,無論是在她的科研中,還是人生的遭遇中,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使人不得不慨歎——一個人的偉大,並不在於他所創造的成就,而在於其人生中彰顯的精神。

瑪麗的求學時期是艱難而奮鬥的。她每月只花費着一百元的法郎,住着破舊的、陰暗而又潮濕的小房子。她的法語有缺陷,加之高中已經畢業了八年,所得到的知識也僅僅是凌亂而不透徹的,她開始花費更多的時間用於學習。為了節約時間,她幾乎每天只吃塗了黃油的麪包和定量的和胡蘿蔔、櫻桃之類的生菜果實,盡力不生火做飯。即使暈倒在地、即使二姐夫大呼“虛脱了,完全虛脱了!”她依然又以極高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天道酬勤,瑪麗,這個波蘭血統的女孩,在起初基礎並不牢固的情況下,經過自己近乎“斯巴達式”的努力,終於在畢業的時候以全班第一的成績被授予了物理學學士學位。偉大的成就等待着偉大的人物,瑪麗並沒有止步。她很快又投入到了攻讀碩士學位的備戰狀態。而且在此期間,遇見了影響她一生的、最終成為她終身伴侶的丈夫——皮埃爾居里。

是啊,人的生命是短暫的,而事業的進展則十分緩慢。瑪麗迫不及待的投入到了科學的聖殿。瑪麗的工作是“斯巴達式”的,不近人情的。在那個激動人心的科學時代,在那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在那個不斷創造奇蹟的時代,瑪麗和她的丈夫以其畢生的精力獻身於科學。瑪麗沒有自己的實驗室,和丈夫一塊擠在一個破小簡陋的實驗室裏。他們敏鋭的撲捉最前沿的科學信息,投入研究。他們沒有經費,省吃儉用四處借貸,終於弄得到幾噸可憐的瀝青礦渣,而接下來繁雜的工作程序,在那麼簡陋的實驗條件下,全靠他們利用一些“土法”,不顧放射性元素的輻射,煉得了那麼可憐的不到十分之一克的氯化鐳鹽。他們發現了釙,並用她日夜思念的祖國的名字命名。瑪麗幹着一些連男人都不願意乾的髒、苦的活。他們放棄休息的時間,有時候在實驗室一呆就是一整天。然而,上帝是公平的。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爾居里共同摘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獎。這是幸福的,也是理所當然的。是啊,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並且極端頑強的堅持走下去。

作為偉人,瑪麗的人生是艱辛而輝煌的。就在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放射性的偉大研究中時,飛來橫禍——皮埃爾出事了,一個在他鄉的異國女子獨自承擔起所有的責任。她接過丈夫的工作,又用她那堅毅而頑強的精神,強忍着悲痛,繼續着他們兩人的共同事業。而出於對名人的一種嫉妒,出於一些市井小民低級乏味的愛好,瑪麗的路走的是多麼的艱辛啊!各種流言的誹謗、甚至是在她工作能力上的風言風語,作為一個女性,她也有被氣得住進醫院的經歷。但她有馬上恢復過來,再次以全身心的熱情鑽進的她生命的所在——實驗室。皇天不負有心人,1911年,這個偉大令人敬仰的女性,以自己頑強的品格和超人的才華,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你給了自己的實力——她第二次獲得了諾貝爾獎。她成功地收穫了自己的人生。

合書而思,偉人,離我已不再遙遠,她已悄無聲息地走進了我的生活中。

我想到自己,已是六年級的我生活優越,我每天忘形地享受,沒有明確的追求目標。我的成績平平,我每天只是應付地學習,沒有遠大的理想。我心生慚愧,我後悔自己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我想今後我願意以居里夫人為楷模,讓她的光輝形象鞭策我以後的生活和學習。雖然,可能我的付出與成功之比較只是滄海一粟,但是,我願意努力去嘗試。

讀《居里夫人》有感3

有的文章讓感慨萬千;有的文章讓人潸然淚下;有的文章讓人感觸深刻今天,我讀罷《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師》這篇文章,使我感觸深刻。

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提煉出了一克放射性元素鐳,為人類打開了進入原子時代的大門。然而,這位世界聞名的科學家在為人類作出貢獻後,心中還念念不忘傳播知識給她的歐班老師,給她寫了一封感謝信並誠懇地邀請老師去巴黎作客,還寄來了往返全部路費,至此,居里夫人還親自下廚做菜,飯後和老師緊挨在一起,親切地談心。在一次開幕典禮,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老師,居里夫人深情地握住她的雙手,並親自推着她向主席台走去。

當我讀到在典禮快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突然從主席台上跑下來,穿過捧着鮮花的人羣,來到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婦女前面,深情地握住了她的雙手,並親自推着她向主席台走去這裏時,我十分驚訝:在屬於居里夫人自己的場合上,她竟然想到自己的老師,走去把她帶到主席台上!這充分地看出居里夫人是一個懂得感恩、尊重老師、不擺架子的品德是差得多。我一直給老師起綽號,考試一考好就不把別人放在眼裏,真是太不應該了,以後我一定要改掉這些壞習慣!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受到了啟發:要懂得感恩別人,要尊重老師、長輩,不能因事業有了一點兒成就就覺得了不起,目空一切。

讀《居里夫人》有感4

在三年級的時候老師經常給咱們提到居里婦我的故事。從此,居面妻己這個名字,就深深地烙在了爾幼小的口理。

現在,我長大了,我學到了這邊文章。

瑪麗居里夫人是波蘭人,他的人生旅途充斥了崎嶇跟波折。小時候他忍耐着滅邦之恥。10歲這年,逝世神又奪走了她母疏的性命這對瑪麗去説,不比這更哀傷、更苦楚的了,可是她沒有退縮,相反更添盡力、更加耐勞了。

他忍授着生活的煎熬,經由不懈努力,末於和他丈夫發明了鐳。這一巨大的迷信領現震驚了世界,恥獲了諾貝爾獎,然而,可憐的事產生了,丈夫慘逢了車禍身歿,這給居里夫人帶來了繁重的擊擊,但她又一次挺住了,保持用倔強的毅力入一步研討,再一次登上了諾貝爾獎。居里夫人是一位如許值得敬佩的父性。由於終年交觸噴射性物資,她身材蒙到了損害。

回憶伏大家在學習中遇到一些艱苦焦躁不安,不是問問老師,就是問答同窗,很多本人結決過一講題。替種事不知被父母批駁功多少次,我老是振振有詞地説:“不懂就不能裝懂嘛。昨天,我才清楚這種依附行動是不良學風,望完這篇文章後,我想了良多許多。昔後,我將學習居里夫人的堅強精力,在教習生涯的途徑上消除萬難大步後退。

讀《居里夫人》有感5

在我小時候,媽媽就給我講過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這無比輝煌的名字就深深地烙在我心中……這個暑假,我來到書店毫不猶豫的買下了《居里夫人》這本書。

瑪麗居里是法國赫赫有名的物理家,化學家。在瑪麗居里10歲時,病魔無情的奪走了她母親的生命。對於年幼的她來説,這對她是個不小的考驗。但是瑪麗居里變得更加堅強,化壓力為動力,努力學習。

其中讓我最感動的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個月的時間提煉出了0m。1克鐳。她的化驗室只是一個廢棄的破棚子。終日的煙熏火燎,她的手上留下了酸鹼的點點傷痕。居里夫人的美名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她曾經獲得過10項獎金、16中獎章、107個名譽頭銜和2次諾貝爾獎。但是她依然在科學事業上發展。而不是享受年華。

我能用幾個美來形容她:外表美、人格美、心靈美、為科學獻身美、淡泊名利美。這些用在她身上“毫不褪色。”

她的事蹟,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她為了科學事業能更好的發展,長期的研究放射性物質,逐漸讓她的身體受到了嚴重的迫害……再想想我們的生活、學習中總會有預料不到的坎坷和磨難。但我們又有幾次去克服它。所以我們要像居里夫人一樣,要學會頑強的剋制困難。

居里夫人就像一葉執着的小舟,在科學事業上不斷探索着……

讀《居里夫人》有感6

聽人們説,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位兩次獲得洛貝爾獎的人。今天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讀完了《名人故事》裏的《科學女傑居里夫人》這篇文章。

居里夫人名叫瑪麗,是波蘭人。她從小失去母親,家庭生活困難。讀大學時,為了節省油燈和取暖費,天一黑她就跑到附近圖書館去讀書,一直到晚上10點關門才走。做實驗時,她因為買不起含鐳的鈾礦石,只好利用廉價的鈾瀝青殘渣。她經常冒着酷暑和嚴寒,忍着刺鼻的氣味工作。

讀完這篇文章,我很敬佩居里夫人,敬佩她刻苦鑽研,永不滿足;敬佩她的那種頑強進取精神;敬佩她刻苦學習,勇於實踐……居里夫人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世界的科學技術,如今世界科學的飛速發展也有居里夫人的一份功勞。

與居里夫人相比,我羞愧萬分。居里夫人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下都學習,探究,我現在生活條件這麼好,卻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寄生蟲,有時還嫌這不好那不好。讀了這篇文章我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生在福中不知福。不過,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要發奮學習,長大後,像居里夫人一樣為祖國、為世界奮鬥終生。

讀《居里夫人》有感7

這幾天,我讀完了《居里夫人自傳》,這位偉大的法國女科學家帶給我一種震撼的效果。瑪麗·居里(1867-1934),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原籍波蘭,巴黎大學理學博士。她和丈夫先後發現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她着有《放射性通論》《放射性物質研究》等,推動了原子核科學的發展。因對放射性現象的研究工作,她和居里、貝克勒爾共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後來她又獲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這段簡簡單單的作者介紹,多麼樸實,多麼質樸,但其實在這些背後,藴藏着居里夫人畢生的的努力與追求。

我認為她與普通的的科學家不同,在他她的心中,不僅如同其他科學家一樣視科學研究工作為上帝,為畢生追求的方向,我認為,她的心中更壯着整個國際,裝着整個民族,裝着人類,還裝着許許多多高尚的品格與靈魂,她將科學與道德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

我認為可以用幾個詞來形容她——勤奮,自強,忘我,無私,愛國,善良。她勤奮,從小到大,她總是那麼熱愛自己所追求的一切,從學習,到生活,在她的求學路上,再苦再累的環境也打不倒她,摧毀不了她,她遠離家鄉,只能住在一所簡陋的小閣樓裏,白天,她在學校裏奮不顧身的學習,在圖書館裏孜孜不倦地查找,到了晚上,他就在自己的小閣樓裏藉着燈光讀書。等到她提煉鐳的時候,沒有一件像樣的實驗室,只好與丈夫在木棚裏沒日沒夜的工作。她愛國,當兒時時,祖國被普魯士強盜佔領時,就連在學校裏也不允許用國語波蘭語講話,而她在受家庭的影響下,早早就會與爸爸一起講詩歌,早早就已經有了一顆愛國心,到了後來甚至祕密加入了愛國組織。她無私善良,當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提煉出純鐳,而他為了更多人的利益,放棄了專利,並將提煉鐳的方法公諸於世,甚至需要接受美國婦女界為她捐贈的一克純鐳,在戰場上,也是她,拿着x光機奔走,挽救人們的性命!

這就是瑪麗·居里,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她不僅偉大在卓越的科學成就,更偉大在她的那顆高尚的的心靈!

讀《居里夫人》有感8

今年寒假裏,我閲讀到了一本好書——《居里夫人的故事》,使我感慨萬千,它讓我懂得了奮鬥,激勵我更加勤奮地學習。

居里夫人生於波蘭華沙的一個正直、愛國的教師家庭。她自小就勤奮好學,居里夫人16歲時在中學畢業典禮上獲得了金獎章,並給她了一年的假期。因為當時俄國沙皇統治下的華沙不允許女子上大學,加上家境貧寒,瑪麗亞不得不放棄去巴黎上大學的機會出去打工。瑪麗亞做過多次家庭教師,只要一擠出時間就教當地的小孩子讀書,並一直堅持自學。到了巴黎的大學,她更是努力地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且一有時間就去聽講座、去圖書館。結婚後繁忙的家務、幼小的女兒和貧窮也無法阻擋瑪麗亞對科學的探索、對知識的渴求。她與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發現了釙,之後又發現了鐳。

三年零九個月,瑪麗亞終於從大量的瀝青殘渣中提取出了十分之一克鐳,她曾經説過:我從來不曾有過幸運,將來也永遠不指望幸運,我的最高原則是:不論對任何困難都絕不屈服!是的,瑪麗亞用行動證明了這句話。在這近乎四年的時間裏,她用雙手一遍又一遍地攪拌着殘渣。颳風、下雨、貧困……在沒有實驗室的這段時間裏,這無一不伴隨着她,卻無一能夠影響她,沒有精密的儀器,就用雙手大量地計算,沒有先進的設備,就一遍一遍地將殘渣煮沸去提取。

再回想我自己,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養尊處優的環境不但沒有帶來好處,反而消磨了性子,變得懶惰。讀了這本書,再對比居里夫人,我真是自愧不如。從今天起,我把居里夫人當做自己的榜樣,時刻向她學習,學習她的嚴於律己、學習她的謙虛、學習她對知識渴望、學習她對名利的淡泊……

我要向居里夫人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通過不斷的努力,為祖國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讀《居里夫人》有感9

書像一位老者,講述着各種各樣的故事;書像一座燈塔,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書也像一名老師,給我們講述世界上的真理。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本好書《居里夫人自傳》

相信大家都認識居里夫人吧?但你深入的瞭解過她嗎?現在就和我一起了解一下吧!

居里夫人原名瑪麗。居里,是巴黎大學的第一位女教授,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成就包括了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

居里夫人的童年是悲慘的,祖國被侵佔,承受着沙皇的統治,她的童年充滿了憂傷,這也漸漸形成了她理想的初衷。

進入大學後,她繼續不停地努力學習。她租了一間小房子,經濟的窘迫和廢寢忘食的學習讓她有一次差點被餓死。這樣的日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去了,她有太多太多的無奈,太多太多的艱辛,可她用她那瘦小的肩膀,堅定的信念,在科學界裏碩果累累。

她也曾有過迷茫,丈夫死後,她非常傷心,意志消沉了幾個月,但最後她還是重拾信心,又開始了新的生活。居里夫人做到了,她把她的一生都獻給了她鍾愛的科學事業。

有人説:居里夫人的一生是幸運的,但他們不知道居里夫人付出了多少汗水和淚水,有這樣一句話説的好,“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居里夫人去世了,在科學界它完成了使命,所有人都為她感到痛心。但她堅強勇敢,不怕苦的品質卻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傳頌,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榜樣!

讀《居里夫人》有感10

前幾天,我讀了《居里夫人自傳》這一本書。我有幸“認識”了一位偉大而勵志的人物,她就是居里夫人,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

居里夫人出生于波蘭,二十四歲時,她到巴黎大學學習,在學生時期與法國物理學家比埃爾·居里結交,邂逅後因志趣相投結為夫妻,居里夫婦於1903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年,比埃爾·居里因車禍去世。居里夫人帶着兩個年幼的女兒艱難度日,1911年,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居里夫人用X光照相技術在戰場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居里夫婦開創的激光技術也對醫學工作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34年,居里夫人因白血病不幸去世。

我覺得我們和她簡直天壤之別,她雖然沒有出生在我們這個和平年代,但是她在那樣艱苦的物質條件下,學習還是那樣專心致志,也沒有放棄她對科學的熱愛與追求。在丈夫去世後,她不是一直的一蹶不振,而是化悲痛為力量,繼續埋頭苦幹。經過三年多的堅持和努力和終於提煉出了鐳,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讓不看好他們的那些人給以沉重的.打擊!而我們生活在這樣和平、幸福的年代,不但沒有努力學習,還胡作非為;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用消極的心態去面對,甚至還會想方設法地逃避。有的心理素質較差的,遇到困難、複雜的事情,可能選擇虛度光陰、自甘墮落甚至輕生。我希望我們從現在開始不違背自己的信念,做自己理想中的事情。從點滴做起,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下力求完成創造與奉獻。

讀完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要學會堅強、***、熱愛學習、大膽探索科學;做事要認認真真,專心致志才能成為有名望的人。

讀《居里夫人》有感11

在我八、九歲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媽媽帶我去銀杏家園去玩,在那裏我看到了魯迅、張衡、李白、居里夫人、達爾文、諾貝爾的石像,媽媽給我講了他們的故事,回來又看了居里夫人這本書,因此我對居里夫人的印象特別深刻。

居里夫人是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居里夫人原名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出生于波蘭華沙的一個貧寒家庭,父母皆是中學教師,家教十分嚴格。

居里夫人從小就是一個好孩子、好學生,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是父母的驕傲。她特別愛看書,常為了看書而忘記了所有的一切。中學畢業,掌握了英、德、俄、法四種外語,並獲得了學校頒發的金質獎章。因家境貧寒迫使她放棄了繼續深造的機會,當了一名家庭教師。居里夫人沒有被生活的困難擊倒,而是始終努力振作,最後,終於如願以償到巴黎大學索爾本理學院繼續深造。為了便於學習,她就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小閣樓,為了負擔房租,她只能省吃儉用,由於長期缺乏營養,她嚴重貧血。她抓緊一切時間學習,不分晝夜。在短短兩年內,她獲得了物理學和數學兩個學士學位。居里夫人是對世界科學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一位純粹的學者,她發現並分離出了放射性元素鐳和釙,基於這種傑出的功績她曾兩次榮獲諾貝爾獎。她是歷史上第一位連續獲此殊榮的女性,也是法國梭爾邦大學第一位取得博士學位的女教授。

讀了居里夫人,我深刻地體會到,要想取得好成績不容易,要想所成就,不是輕易就能成功的,必須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和勞動。“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我一定要學習居里夫人頑強的進取精神,刻苦學習,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讀《居里夫人》有感12

居里夫人,一個聞名世界的名字。她樸實的身影,深深的被一代代的人們所銘記;她激人奮進的故事,也被人們一遍遍傳誦。

居里夫人出生時,它的祖國波蘭正遭受沙俄的侵略。知識分子出生的家庭背景,和藹的親人。儘管沙俄施行的殖民統治,但身為小妹的她,還是幸福地度過了這短暫的童年時光。

17歲那年,它孤身一人背井離鄉,去外省當家庭教師,一當就是6年。這6年的磨礪教會了它如何面對挫折,使她在後來的實驗中敗而不餒,在經歷了風風雨雨後見到了繽紛的彩虹。

經過數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她成為了著名的科學家,並開始研究鐳。她在研究鐳元素的時候,整整一年都走出過實驗室的大門,每天埋頭苦幹。一年啊,8760個小時,25600分鐘,她無時無刻不在裏面努力換算,無時無刻不再努力研究,當她無數天的努力換來成功時,她長長的舒了一口氣,滿意地笑了笑。她終於成功了。

探求真理是沒有捷徑可走的,最可怕是莫過於知難而退,臨陣脱逃。或許成功離你就僅僅只有一步之遙,而你卻不願再走了;或許成功就在你身旁,而你不願側身尋找;或許成功就在你頭頂,而你不願抬頭望望……同學們,讓我們以居里夫人為楷模,樹立堅定、剛毅、頑強、遠大、執著的精神。好好學習,努力攀登學習高峯。

讀《居里夫人》有感13

説起居里夫人,無人不稱讚其在科學領域的成就,贊其是偉大的。

居里夫人確實是偉大的。她開創了放射性理論,鑽研了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發現了釙和鐳,並且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癌症治療。居里夫人的成就開創了新的里程碑,再多的讚譽和光環加著其身都不為過。

整個世界對居里夫人都稱讚不已,居里夫人近乎完美,她如神一般站在高處散發光芒,而我們沐浴着她撒下的光輝在科學的世界裏探索,將生命延續。讀完《居里夫人》一書後,我覺得居里夫人不再是不可觸及的神,而是一個和藹堅強的長者,用她睿智温和的眼睛注視着我,淡淡地微笑着。

與我玩的童年不同,居里夫人在孩提時就已形成嚴肅、不喜歡開玩笑的個性。她專注學習,對周圍的一切置之不理。不管周圍怎麼吵鬧,也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國小課文裏有一篇文章《專心致志》講的便是居里夫人的故事。

本書最令人記憶深刻的是居里夫人艱苦的求學之路和研究條件。求學時,由於貧困,她住在簡陋的小閣樓中,夏天炎熱難耐,冬天寒冷。食物經常只是一塊黃油麪包,有時兩天只吃了半磅核桃、一束小紅蕪菁。可即便如此,居里夫人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一年將兩年的課程修完,居里夫人學習十分刻苦,經常看書到凌晨二三點。

更讓人欽佩的是在進行鐳的提煉實驗時,她同時是妻子、母親、研究員、工人、技師,為了生活,她還是一名教師。她乾的是連工人幹起來都吃力的重體力活:每次都要把二十千克的礦渣放進大鍋裏,在鐵鍋邊一連幾個小時攪拌熔漿,在沒有通風罩的情況下使用硫化氫提煉……對科學的虔誠探索與不屈服的意志,讓居里夫人在十分簡陋的環境中取得了成功。

居里夫人在成功後力求退隱。晚年時,居里夫人在美國人的贊助下繼續她的研究工作。她還在華沙創設了一個鐳研究院,作為科學研究和癌腫治療的中心。

居里夫人早年的工作經歷錘鍊了居里夫人堅強不屈的意志和飽滿的愛國熱情,她身上簡樸的魅力使人對她着了迷,為她傾倒。這至情至性又至強的女子將永存人們心中。

我們要學習居里夫人對科學頑強執著的精神,學習她對工作的一絲不苟、專心致志的工作態度,學習她不計名利、不圖享受的優良品質,為祖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艱苦奮鬥、奮勇拼搏。

讀《居里夫人》有感14

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愛因斯坦

曾經給學生多次講述《三克鐳》這篇課文,對居里夫人有一點了解,從心底裏對她是那麼敬仰和愛慕!前天,我在書店偶然見到《居里夫人自傳》這本書,毫不猶豫的把它買回來,真正走進她平凡清苦的生活,走近她偉大執着內心的世界,走近她和皮埃爾幾近瘋狂的科學夢想,我的心更安靜了,真的,我無法形容自己的感受,這些天只是覺得自己為心所累太渺小,為名所累太庸俗,每天庸庸碌碌,隨波逐流!只是感歎時光的飛逝,青春不再,歲月不再,夢想也灰飛煙滅!

居里夫人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兩次諾貝爾獎更令世人矚目。她本來可以沉醉於任何一項大獎和任何一個榮譽之中享受她的人生,本來可以給子孫後代留下巨大的財富!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去當玩具。上帝給的美形她都不為所累,塵世給的美譽她又怎麼肯揹負在身呢?憑誰論短長,漫將浮名換作了精修細研。她一如既往,埋頭工作到67歲離開人世,離開了她心愛的實驗室。她的一生是清苦的,也是超凡脱俗的!

居里夫人給我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與丈夫皮埃爾居里在簡陋的木棚裏了經過千辛萬苦、費盡周折發現了放射性物質鐳,並將將鐳的提煉過程毫無保留的公佈於眾和沒有申請專利來獲得鉅額的獎金。

其實,戰爭期間的居里夫人憑藉自己的毅力和智慧衝破重重阻力,置生死度外,為人類和平做出的貢獻更是巨大。那時,面對德軍日益逼近巴黎,居里夫人迫不得已親自將其實驗室中的儲存的鐳藏到波爾多後,毅然決然地返回巴黎。回來後,面對國難當頭,她勇敢的和女兒在一起面對戰爭惡魔隨時的降臨的威脅,死守這自己的事業!她利用自己的科學知識,想方設法地向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大家都知道x射線對彈片嵌入體內的確切部位的檢查和確定有很大的幫助,而這種設備很少見,為了解決x射線設備與技師缺乏這一問居里集中了實驗室和儲藏室中的所有x射線設備,在1914年8,9月間建立了幾個x射線醫療站。後來,藉助紅十字會的協助設計並裝備出了一輛流動x光透視車,它是由一輛普通的敞篷車改裝而成的,它的作用十分顯著。

每當有救護站的醫生請求居里夫人給予幫助時,她便親自駕着她自用的配有x光設備的流動車去支援。她在替傷員進行檢查的同時還捎帶着對當地急需什麼進行了解。由於剛開始瞭解的醫生並不多,居里對他們進行培訓後,知識也瞭解了不少而且他們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切友好了,也給她再次去那兒工作的時候就方便多了!

她的一生很長很長,神奇而又曲折,我無法一一敍述,但可以細細品味、感悟。我回想到了許許多多瘡痍的畫面:祖國波蘭被沙俄痛苦蹂躪時的無奈、失去姐姐與母親時的悲慟、六年過着家庭女教師生活的艱難、巴黎大學夜以繼日求學的勞累、夫婦二人四年屋棚下的簡樸、特別是她丈夫遭遇車禍死亡後,她忍着內心的無法言説悲痛一邊撐起女兒們教育事業的重任,一邊向的科學新的領域邁進……

讓人敬仰的是她和丈夫皮埃爾都是個“夢想家”,他們為了自己喜愛的科學事業無私奉獻、不計回報、無怨無悔,更令人心痛的是他們那完美而又殘缺的愛情,悽美而偉大!她一生淡泊名利,不接受財富,不接受名望,“兩袖清風”。在她心中,總有一個使命促使她完成一項又一項科學研究,總有一個夢想激勵着她不斷地超越自己,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我記得那句“即使人變成了沒有靈魂的軀殼,也必須繼續工作下去”。這是皮埃爾的名言。居里夫人她做到了,她的一生,為工作付出的太多太多。八年屋棚下,她與丈夫搞放射學研究。皮埃爾突然逝世後,她又忍住哀慟,用這句話激勵自己,努力工作,勇敢生活。她既挑起一個當母親的責任,又不忘她的科學使命。晚年的她,比原來更加清苦!親人們一個個要麼遠在他鄉,要麼哀傷離去,她在悲痛與孤獨中地做着工作,不負眾望,不負丈夫皮埃爾的重託終於自己又奪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真可以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她依然淡定從容,依然為科學事業貢獻自己的所有,並於1922年2月被當選為巴黎科學院院士,真是當之無愧啊!

居里夫人,她雖然已經逝去,她與她丈夫研究發現的天然放射性元素釙和鐳,推動了原子核科學的發展。她的美麗將永遠被我們銘記,她的故事將成為人們心中永恆的神話!

由此,我不禁想起我們現在安逸而滿足的生活,在缺失夢想的生活裏醉生夢死,在自我封閉的世界裏孤獨徘徊!在凡人俗事裏自怨自艾!

我不希望自己這樣下去,也不想讓我們的社會這樣下去,我們總應該有所追求,有所期盼!即便夢想不開花,也不能讓綠葉枯萎在我們的心中!

讀《居里夫人》有感15

今天,我在《經典閲讀》上讀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刻苦求學的居里夫人》,我讀完後,深有感觸。

文章主要講了:居里夫人出生于波蘭華沙。那時,波蘭正被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瓜分了。而且,她的媽媽和姐姐也先後去世,這使她非常難過。但是這並沒有阻止她對學習的熱情和追求。最終,她成為了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

讀完了文章,我明白了:居里夫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驕人,如此優異的成績,是因為她刻苦學習得來的結果。

看完了這篇文章,我聯想到了自己:我讀三年級的時候,成績不穩定。語文、數學、英語,三科成績有時考得高分,有時考80多分。但是,我並沒有放棄,而是越來越努力學習。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取得成功,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改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