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讀昆蟲記有感(通用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2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昆蟲記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昆蟲記有感(通用15篇)

讀昆蟲記有感1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耗費畢生心血完成的一部昆蟲學的鉅著。這本書讓我十分着迷,原來昆蟲世界還有這麼多祕密。作者以散文式的文筆,向大家講述了許許多多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情況,有關於昆蟲的進食,保護自己,養育後代等等,都做了詳盡的描述。讓我們真實地領略昆蟲的世界昆蟲的生活。法布爾懷着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年深入到昆蟲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對昆蟲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真實,細微,詳實的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特徵,用第一手資料將紛繁複雜的昆蟲世界真實而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這幾天,老師佈置了個任務,讓我們看科普讀物:《昆蟲記》,我一聽到這個名字就覺得應該是一本很好看的書。果然如此,看得我都不捨得放下。在這之前的世界幾乎是我想象的因為我沒有世界也沒有精力去觀察它們瞭解它們,原來昆蟲和我們人類一樣,有善良的食草性昆蟲,又有殘酷的食肉性昆蟲。有一次,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不多,我回家後很快就寫完了,卻忘了語文還有課文要背誦。正當我津津有味地在看書時,,媽媽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原來是語文老師發的信息,上面寫着今天還要背誦課文。媽媽就問我有沒有背。我趕緊把語文書拿出來,開始背。

現在讀了這本書,我一定要向法布爾學習,要有嚴謹的學習態度。《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閲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的閲讀一下《昆蟲記》就一定可以知道更多的知識。

讀昆蟲記有感2

這是一本知識的海洋。它是一本很好看的書,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多昆蟲的知識。

下面我就説一説這本書裏的一個小故事,第一個是《螢火蟲》大家可能都認識螢火蟲,但是大家可能不瞭解他,我就跟大家説一説,在我們大家心中,螢火蟲是很漂亮的,一定是食草動物,你們錯了其實螢火蟲是食肉動物他最愛的食物是蝸牛肉,我們來看看他怎麼蝸牛的。它吃蝸牛時要把蝸牛先麻痺了,在吃蝸牛的啊。

我再説其中的一個故事,是紅螞蟻,我們只見過黑螞蟻,沒見過紅螞蟻,紅螞蟻它們無論它們是去幹什麼,它們都要從原路返回的,法布爾看見一羣紅螞蟻去搶食物,無論法布爾怎麼來堵住紅螞蟻回家的路,但紅螞蟻卻依然從原路回家的。

從第一個故事讓我知道了,觀察東西,我們不能從外表來看某種東西我們一定不能他外表很美麗就代表它是好的昆蟲,這個人從外表看很好可能他就是一個壞人。所以我們不能從外表來看別人的好壞。這就是我對第一個故事的感受。

從第二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我們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能退縮,我們要因難而上。

讀昆蟲記有感3

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是一部不朽的傳世佳作。作品語言淺顯生動,為我們介紹了昆蟲世界的各種趣聞逸事,是一部集知識﹑趣味﹑文學﹑哲理於一體的散文集。有講紅螞蟻﹑蜜蜂﹑蝴蝶﹑螳螂﹑金步甲等各種昆蟲的文章,讓大家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學習了科普知識。

我特別喜歡紅螞蟻的文章,紅螞蟻有亞馬孫人之稱,但是他回家的方法是有限的,所以只能按照原路返回。我小孫女露絲觀察紅螞蟻的動靜。終於,看見紅螞蟻進了黑螞蟻的家,“我”趕緊跑過去,這些紅螞蟻肯定搶劫之後,沿着去的路線回去,“我”就把回去的路用大掃帚在螞蟻走過的路一陣猛掃,把大約一米的路都掃的一乾二淨,然後鋪上新材料,這樣紅螞蟻就回不了家了。蟻隊來到了第一個被破壞的地方,它們顯得十分猶豫,有的先後幾步,有的徘徊不前,有的從側面繞過去,有的聚在一起,最後有幾隻敢於向前走的螞蟻,後面也跟上來,顯然我設的圈套失敗了。

接着,我把一條澆水的布管接在池塘的接水口上,螞蟻一走到那裏,我就把閥門打開了,螞蟻們被急流沖斷了路,螞蟻們走近了一會兒,就把水流的速度放慢,以減小水層厚度,但是紅螞蟻一定選擇走原路,這個障礙它們一定要過去,螞蟻們猶豫了一會兒,它們終於下定決心了,通過路出水面的卵石走進急流,可

是由於腳下的根基不牢,流水把那些最勇敢的“戰士”捲走了,即使在水裏依然保護戰利品。有幾根麥秸衝到水裏,螞蟻們把他當做橋,而飄來的樹葉當做船,就這樣走到對岸。

顯然螞蟻對氣味的變化沒用,我就放棄這方法,使用地面的變化。

然後來到一個被石頭壓着的的報紙的上面,它們像第一個圈套一樣,十分猶豫。但還是勇敢的走出這個毫不認識的區域。到了一個被黃沙和淺灰沙鋪在上面的路,它們又一次猶豫,但不長時間後,就像第三個圈套一樣走過去。就這樣安全的回到家了。

我終於知道螞蟻不是靠嗅覺而走過去的,而是靠視力帶它回家的。因為不管我用什麼辦法來改變路的外貌——用笤帚掃,用水流衝,用紙地毯和與地面顏色不同的黃沙遮住,都是他們的視覺不好,所以它們應該是個大近視眼,所以移動一個小石頭,螞蟻們就不知所措。

讀昆蟲記有感4

點評:欲揚先抑,説明《昆蟲記》對自己的影響之大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法布爾的傳世之作。作者把自己的一生都融入到了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下對昆蟲進行觀察和實驗,真實的記錄下昆蟲的本能和習性。螢火蟲、蟬、蟋蟀、蝗蟲、胡蜂……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生活,它們的出生、進食、勞作、捕獵及繁殖後代等等所有細節都可以在《昆蟲記》中找到。更難能可貴的是,它並不像一般的科學著作那樣乏味枯燥,而是散發着濃郁的文學氣息。語言輕鬆詼諧,平實的記敍卻又是詳細、具體、清新自然,而又不失幽默。

點評:簡介《昆蟲記》 的內容

“昆蟲是不是一定要以這種響亮的傾訴和喋喋不休的表白來吐露它們的愛情呢?通過大量的考察可以知道,兩性之間的靠近會讓彼此沉默。所以,我認為蟈蟈的小提琴,雨蛙的風笛管,山蟬的音鈸,都只是表明生命樂趣的手段,這種樂趣任何動物都有,任何動物都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慶祝。”瞧,多麼細緻的觀察,多麼生動的語言。法布爾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用美術家一樣的觀察,文學家一般的敍述,為我們開啟了一扇通往昆蟲世界,更是通向科學的大門。

點評:品評書中內容

記得小時候,我只觀察過一種昆蟲,就是蝸牛,也許是它軟軟的身體總躲在殼中,所以我才不那麼害怕吧。我最感興趣的是蝸牛爬行為什麼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可這個“膽小鬼”沒等我的手碰到它,就把頭縮進殼中,幾次嘗試都沒成功。最後,用一塊尖石頭小心地敲破蝸牛殼,才掏出他的身體,黏黏的,讓我噁心,也就失去了繼續觀察的耐心。還是後來上網查資料,才知道那是足腺分泌的粘液,有助於蝸牛的爬行。

點評:聯繫自己的生活

看過《昆蟲記》,再想到我的那次觀察,真讓人羞愧。法布爾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探索生命世界的本來面目,發現自然界藴含的科學真理。《昆蟲記》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

點評:得到啟發

我們愛科學,我們學科學。只有像法布爾那樣有嚴謹的科學精神和態度,才能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科學!

讀昆蟲記有感5

法布爾把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成果和經歷用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人文精神統領在自然科學的龐雜實據,蟲性,人性交融,使昆蟲世界成為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地方,將區區小蟲的話題書寫成層次意味,全方位價值的鉅製鴻篇,這樣的作品在世界上誠屬空前絕後。

法布爾用他一生大量的時間觀察千奇百怪的昆蟲,收穫非同小可,他利用智慧觀察到了昆蟲們的所有習性,並且不斷思考,必要時總會將昆蟲帶到家裏養,以便觀察。辛勤的蜜蜂,威武的螳螂,唱歌的蟈蟈……它們都像你的親密朋友一樣,給你講述它們平凡生活中的不尋常的故事。

法布爾傾注一生在昆蟲的觀察與研究中,他懷着父母對子女一樣的愛心,記錄了昆蟲的生命過程,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敬畏和讚美。整本書介紹了不同昆蟲的不同習性和各自捕捉獵物的方法,愚笨的毛蟲,漂亮的蛾,可怕的蜘蛛。其中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

讀昆蟲記有感6

我們不同於戰爭時那些命運悲慘的人們,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出生在一個強大的國家,出生在一個充斥着高科技的時代,智能手機、極速跑車層出不窮,舉目四望,隨處可見的是見怪不怪的低頭族,人們習慣於盯着手機,卻忘記了用心觀察我們身邊那些不易覺察的美好。

當人們在水泥鑄就的辦公室裏翻閲着百般無聊的文件時,《昆蟲記》裏的蟲蟲們卻將我帶入了另一個奇妙的世界,那裏正上演着一幕幕有趣的故事。在一條林蔭小道中,有一些穿着“禮服”的壁蜂,它們不停地將花粉運到蘆葦杆上。另一邊是一些胡蜂,還有長鬚胡蜂,它們不停地嗡嗡地飛來飛去,無論飛到哪裏,別的動物都紛紛遠離它們。不遠處還有一些捲心菜粉蝶在翩翩起舞,一點也不同於那些“凶神惡煞”的蜂子們,它們體態輕盈,忽高忽低,像是在跳芭蕾,與它們的衣服非常相稱。它們通體白色,只是在翅膀上點綴着幾個小白點,在空中舞蹈時格外起眼。

但是在昆蟲界中,除了這些和平美麗、活潑可愛的小昆蟲,還有一些十分可惡的寄生蟲,專門打破別的昆蟲美好的夢想。有一種寄生蟲,它們將自己的卵通過一根針放到別的昆蟲的卵旁邊,等到自己的卵孵化後,就會把原本屬於這裏的主人的卵吃掉,手法十分高超,不留一絲痕跡。另一種昆蟲更加毒辣,直接潛入到別的昆蟲家中,將主人吃掉,然後將自己的卵產在原主人家中,自己則啃食着不屬於自己的食物,並絲毫不感到歉意。但是它們絕不會犧牲自己的同類來養活自己,相對其他犧牲自己同類來養活自己的昆蟲和我們人類來説,它們已經是相當高尚了。

我們並不應該過分去指責這些昆蟲,我們沒有這個資格,它們不過是為了養活自己的後代,與其他動物用毛毛蟲或甲蟲去餵養自己的後代是一樣的。如果這樣就算盜賊的話,那我們人類就是罪行累累的混蛋了。我們喝的牛奶、吃的`牛肉,比起掠奪蜂類的幼蟲可恨的多,我們這樣做是為了生存並延續後代,昆蟲不也是一樣的嗎?

合上書,一隻只昆蟲在我腦海中浮現,我迫不及待想要學着法布爾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去觀察昆蟲,想去看看這些一直被人類所忽視的可愛生靈。我打開門,向一條綠蔭小道走去,在綠色的背景中,我看到一羣舞者在翩翩起舞,走近一點,再走近一點,哦,它們真美麗。

用心去發現身邊的美,尤其是那些細小的美,你會收穫很多。

——《昆蟲記》的確是一本好書。

讀昆蟲記有感7

《昆蟲記》是一部不朽的科學鉅著,由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著於19世紀中後期至20世紀初,全書分十卷,字數達二三百萬字之多。

在書中,法布爾記述了昆蟲的浮生百態,他們的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法布爾以其樸實的文字,散文的手法將這一切表現出來,一隻只如同人一般的昆蟲翩然登場,演繹出了一部奇異、有趣的大劇。

這本書並沒有給我一種夢幻的感覺,法布爾的文字永遠是具體而真實的,時不時讓我感到身臨其境,彷彿我手中拿着放大鏡對着那些潮濕的角落搜尋蟲子一樣。那些我不曾注意的小蟲開始在我的眼前鮮活起來:有着天使面孔卻有着惡魔心腸的螳螂;為後代無私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的食糞蟲;被蠍子蟄傷的蠐螬,還會毫不在意的進食……是法布爾讓我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上的驚人相似。重要的是《昆蟲記》不是法布爾創造的世界,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也同樣是法布爾的每一天每一夜,是他寂寞的孤獨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艱辛,才終於向世人展現出這一奇妙的世界。

細讀下去,我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的觀察毛蟲旅行、不顧危險地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我歎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和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看待問題的角度多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過以往。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閲讀的好書,無論是誰,只要認真閲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發現另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讀昆蟲記有感8

我覺得《法布爾昆蟲記》很好,既有很多的昆蟲知識,像昆蟲幾月才出生;又有童話感。

《法布爾昆蟲記》共8本,我只看了4本,其中大自然的清道夫糞金龜給我印象最深。糞金龜把糞便當成了自己的美味,這樣就清理了垃圾,保護了環境。

我以前不喜歡這種蟲子,讀了這本書後,我知道它是益蟲了,今後我要好好的保護它。

《法布爾昆蟲記》講述了兩隻蜜蜂,一隻是節腹泥蜂怎樣挖巢、怎樣捕獵、怎樣自動保鮮食物。還有一隻是砂泥蜂怎樣發現夜蛾幼蟲,怎樣給夜蛾幼蟲做手術。

我覺得蜜蜂們非常殘忍,把幼蟲生下來就不管了。媽媽告訴我,蜂媽媽是為了讓孩子獨立成長。

讀昆蟲記有感9

學習了《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後,我迫不急待地上網搜索了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本書,閲讀了一些文章後,我學到了好多有關昆蟲的知識!如:蜣螂是如何辛勤勞動的,螳螂是怎樣產卵的等等,我都覺得非常有意思,看了這本書,好像在聽故事,一點都不費力地就把知識給記住了。

蜣螂是一位辛勤的勞動者,説白了,這是一種叫屎殼郎的昆蟲。

屎殼郎,這下大家不陌生了吧。大概大家都覺得這種昆蟲天天和污穢之物打交道,想必也不是什麼好蟲子,自然不及螢火蟲那般可愛。但是不要忘了,它為什麼叫屎殼郎?就是因為它無時無刻不在為人們消耗着那些無盡的廢物。

蜣螂的工作是比農民還有辛苦的,但是蜣螂卻比農民還要任勞任怨。蜣螂在田地裏工作,拖拉機播種機推土機等等都會影響它的工作,甚至一把普通的鋤頭橫在它面前也會阻擋它的去路。它們會繞過那些轟鳴作響的機器另闢新路,哪怕是千辛萬苦堆積而成的成果被毀,它們也不會在那裏發着無盡的牢騷,而是節省下那些發牢騷的時間來儘快開始新的工作,這就是蜣螂所做的一切。現在你還覺得它們是那麼的骯髒和噁心嗎?

一個人,或許還比不上一隻昆蟲,這並不奇怪。有的昆蟲在這世界上生活的時間比人長得多,不要因為一隻蟲子爬到了你的身上而尖叫不已,翻翻《昆蟲記》,你會發現它們是那麼的可愛,那麼的值得你學習。

讀了《昆蟲記》,我深深地被這本書吸引。書裏用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讓我進一步瞭解了昆蟲。法布爾為我們打開了昆蟲世界的大門。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有些昆蟲不但有趣,而且也很勤勞。比如蜜蜂是一種十分勤勞的昆蟲,如果沒有蜜蜂,我們就吃不到蜂蜜;蝴蝶是美麗的,它們為花兒傳遞花粉,如果沒有蝴蝶,大自然就不會有那麼多美麗的花朵,地球就不會這麼美麗。

讀昆蟲記有感10

看了《昆蟲記》後,我才知道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奧祕:蟬在地下待四年才能鑽出地面,蟋蟀善於建窩、管理窩巢;蜘蛛很會織網、捉蟲子;螳螂用心理戰術讓對方害怕&&這本書讓我們身臨其境一般,足不出户就能感到昆蟲世界的奇妙。當我看《昆蟲記》時,一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他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但是我卻沒有這種作風,相反我做任何事情都總是馬馬虎虎、草草了事,很少做完再檢查。有一次語文老師讓我們回家背課文,那天作業不多,但是我卻磨蹭了好長時間,到了10點鐘才寫完,我剛準備上牀睡覺,但是被媽媽叫我背課文。我根本不會背,媽媽就讓我重新背。我認為差不多就可以了,就去睡覺,結果第二天起來就只記得幾個字,被老師批評了。現在讀了這本書,我一定要向法布爾學習,要有認真嚴謹的想學習態度。我佩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細微觀察。我覺得無論是誰,閲讀一下《昆蟲記》,一定會喜歡上它的。七年級:楊牧雲《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爾對昆蟲有着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彷彿自己就是一隻在旁觀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祕的大自然。蟬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祕的自然中也有這麼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讀昆蟲記有感11

你有沒有想過昆蟲的生活?或是昆蟲的世界?你有沒有想過昆蟲的習性,覓食方法,繁衍與死亡…….讀《昆蟲記》可以讓我們洞悉這所有的一切。

《昆蟲記》,又名《昆蟲物語》,《昆蟲世界》。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所著的長篇科普文學作品,全書共十卷。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時表現出的靈性。該作不僅詳細地記錄了法布爾的研究成果,更記載着法布爾對昆蟲的痴迷,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和他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與追求。法布爾,法國博物學家、動物行為家、昆蟲學家、科普作家,以《昆蟲記》一書留名後世,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等而聞名,雨果稱他為“昆蟲世界的荷馬”。因貧病交加,法布爾於92歲逝世。

簡介完畢,現在讓我們走進《昆蟲記》。

這是一本讓我記憶深刻的一本書。它讓我明白了自然昆蟲界的太多太多。我不知不覺對我之前瞧不起的昆蟲的肅然起敬。從《昆蟲記》裏,我認識了天才建築師蜘蛛,預測天氣大師松毛蟲,捕食高手螳螂、愛美的被管蟲、快樂的蟋蟀、挖隧道的礦峯、不會迷失方向的蜜蜂、環境清潔工綠蠅、有兩顆毒牙的狼蛛、“小鬼”恩布沙、吃枯露菌的甲蟲、捕食蒼蠅的捕蠅蜂、嬌小的赤條蜂、喜好唱歌的蟬……等等。這些平時被人忽視的小蟲,在《昆蟲記》裏,一個個像注入了新的活力。盡情的展示着自己的色彩。而這一切,都出自偉大的科學家,法布爾,之手。但是,法布爾並不是隨隨便便就獲得瞭如此大的成就,他忍受了幾十年的貧寒交迫,憑藉自己超乎常人的毅力,是用努力和汗水換來的,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昆蟲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説是奇蹟。成功者背後的路都是那麼艱辛

法布爾對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充滿了純潔的愛。他從小家境就十分貧寒,但他任然刻苦努力地研究生物學。他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一切,懷着感恩的心去面對。這就正好詮釋了快樂的真諦:知足常樂、欲大則空。即使生活再苦,他依然堅強樂觀的面對生活,這一切,並非所有人都能做到。

再説《昆蟲記》一書,這是一本被認為是創造了奇蹟的書,為什麼説它創造了奇蹟呢?因為它記載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生育和死亡,而且它創造於十八至十九世紀之間,在那個時期,昆蟲學家的“田野實驗”是不被認可的,昆蟲學家們只是將昆蟲做成標本,睜大眼睛觀察,卻不考慮真正的昆蟲的習性與本能。這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爾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是作者細心觀察的結果。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但是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有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顯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記》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讓我喜歡上了這些可愛的小生靈;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着相似點。這是人類與自然界眾多的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

讀昆蟲記有感12

在19世紀的一天下午,法國有一個少年,他正趴在草坪上觀察着某種小東西,過往的馬車、人羣都沒有引起他的注意,他聚精會神地做着筆記,對別人的嘲笑與呼喊毫不理睬。他就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

《昆蟲記》,它是一本傳奇之作,它融合了法布爾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法布爾把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成果和經歷用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人文精神統領在自然科學的龐雜實據,蟲性,人**融,使昆蟲世界成為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學形態,將區區小蟲的話題書寫成層次意味,全方位價值的鉅製鴻篇,這樣的作品在世界上誠屬空前絕後。沒有哪位昆蟲學家具備如此高明的文學表達才能,沒有哪位作傢俱備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蟲學造詣。但法布爾做到了!

然而,法布爾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一生面臨着兩大難題:一是“偏見”,二是“貧窮”。法布爾勤奮刻苦,鋭意進取,從農民後代變成一位中學教師:中學教書二十餘年他兢兢業業,同時業餘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發表過出色的論文。儘管如此,他想“登上大學講堂”的夢想始終沒有實現,開闢獨立的昆蟲實驗室的願望始終得不到支持。教育,科學界權威們,骨子裏看不起他的自學學歷,看不慣他的研究方向。這種漠視與某些人的虛偽,庸俗,妒忌心理合拍,長期構成對法布爾的偏見。法布爾生在窮苦人家,靠自己打工,讀完了國小,中學;成年後只靠中學教師的工資,要顧慮七口之家的生活,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温飽。然而,法布爾沒有向“偏見”和“貧困”屈服。他依然勤於自修,擴充知識儲蓄,堅持不懈地觀察試驗,不斷獲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擊“偏見”。他擠出每一分錢,購買壇、罐、箱、籠,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積累研究資料,化教書匠之“貧困”為昆蟲學之富有。

法布爾活了九十多歲,他耗費了他畢生的精力來研究昆蟲,來寫這本書,正是他這樣的堅持與熱愛,才為後人們留下了《昆蟲記》這一部“科學與詩完美結合”的傳世佳作,使我們能夠遨遊在昆蟲的世界裏。

迎着“偏見”,伴着“貧窮”,不怕“犧牲”,“冒犯”和“忘卻”,這一切,就是為了那個“真”字。追求真理,探索真相,可謂“求真”。求真,這就是“法布爾的精神”。讀《昆蟲記》,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昆蟲的大千世界,更應該看到的是法布爾“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

讀昆蟲記有感13

我從小就很怕昆蟲,每次有金龜子或者蝴蝶飛進我家的閣樓,我總會莫名的緊張,甚至起一身雞皮疙瘩。我曾經很喜歡養蠶,但真到了蠶寶寶變成蛾子的時候,我又變得不喜歡了。

媽媽説我不喜歡昆蟲,是因為我不瞭解它們。寒假裏,我有幸讀到了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它讓我走進了昆蟲的世界,這本書寫得很好,我常常沉浸在書中,看到了那麼多的昆蟲世界的悲喜劇、、它改變了我對昆蟲的看法。

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金步甲的婚俗》,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法布爾在觀察自己養的金步甲時,發現一隻金步甲肚子被掏空了,他很驚訝,盒子裏不少啥呀,可它們怎麼會把自己同伴的肚子給掏空了呢?過了幾天,又有一隻金步甲的肚子被掏空了,就這樣每隔不久,都會有一隻金步甲被另外的金步甲掏空肚子。

有一次,法布爾親眼看到一隻雌蟲在擺弄一隻雄蟲,最後那隻雄蟲終於掙脱,逃之夭天。法布爾又在自己的玻璃盒裏不斷髮現遺骸,總是雄性步甲蟲的,這些雄性步甲蟲大概都是這樣喪命的。從六月初到八月一日,從最初的二十五隻雄性減少到只剩下五位,其他的全部被雌性步甲蟲掏空肚子。有些昆蟲的新婚之夜也會有同樣的事情發生。

這個故事讓我非常驚訝,昆蟲竟然有如此不可理解的行為,,同時,昆蟲的世界,有着如許的祕密,又讓我感到無比好奇,昆蟲的繁衍.是一個多麼悲壯的事啊,看來,真應該愛惜每一隻昆蟲的生命,它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多麼不容易啊,它們的爸爸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讀完後,我把自己的QQ簽名改成了“天下蟲蟲都可憐”,來表達我對這些小蟲的敬意!

這是一篇讀後感。從現今國小生寫的讀後感來看,很容易陷入模式化,比如總是先介紹一下讀該書的背景,接着介紹該書的主要內容,最後談幾句讀書之後的感想。這樣的讀後感充其量不過是“主要內容簡介”而已,從中,看不到閲讀者如何在閲讀中引發共鳴,如何在閲讀中生髮感情,一句話,沒有引發對話。

首先,文化認同是兒童作文的對話立場。兒童生活在社會生活之中,經歷着文化的薰陶與習染,兒童也在作文的過程中,與世界發生;中突、融合,因此,兒童是在與世界對話也就是作文的過程中建構自我的文化身份,認同自我的這種文化身份,是兒童在習作對話中成長應當持有的立場。

在這篇讀後感中,一開始小作者就表明自己對於昆蟲並不怎麼喜歡,但是通過閲讀《昆蟲記》之後,她卻能發自內心地對昆蟲充滿敬意。這種態度轉變的原因是作者有了自己對昆蟲世界的一種感悟,那就是”天下蟲蟲都可憐”,具有獨特的打動人的力量。由此可見,作者是把昆蟲作為一種“生命”來看待,把昆蟲的生命與人類的生命放置於一個同等的文化地位上。這種對自我文化身份的認同正是法布爾在《昆蟲記》中持有的立場,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説作者是真正進入了《昆蟲記》的世界。

其次,自我故事是兒童作文的對話起點。寫作作為一種對話,是需要寫作者敞開自我,與世界建立起“我一你”關係的。所以從本質上講,任何人的真正的作文其實都是在講述自我故事,也只有講出了自己的故事,對話才有可能產生。因此,兒童作文應當學會從講述自我故事出發。

作者一開始就講述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展現自己與昆蟲的故事。作者從小害怕昆蟲,“莫名的緊張”和“起一身雞皮疙瘩”點明瞭自己的害怕,同時,作者又説自己喜歡蠶,卻不喜歡蛾子,這又使得故事的講述很有戲劇性。

接下去,作者便把《昆蟲記》中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轉述了一遍,這就突破一般讀書筆記的寫法。一般的讀書筆記會用“概述”的方式把全書的基本面貌展現給讀者,這樣的寫法有利於展現全書,但是可讀性不強,其原因就在於失去故事性。而本文作者則以書中一個故事作為講述的重點,既降低了寫作的難度,又使筆墨集中於一個故事,使文章的可讀性與感染力大為增強。

因此,好的故事是兒童作文的對話起點。

再次,心路歷程是兒童作文的對話呈現。作文需要袒露心跡,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現給讀者,但文章貴在含蓄,表達感情貴在曲折,所以在許多時候,這種心路歷程的表達需要藴含於故事之中,並不是直接表白。而這種心路歷程,又恰恰是兒童作文與世界對話“成果”的一種呈現。

文章從一開始表達的對昆蟲的“厭惡”到讀到《昆蟲記》時感受到的“震撼與驚訝”以及最後作者的“敬佩”,均是對話成果的一種呈現。先説“厭惡”,兒童對於昆蟲的“厭惡”感,很有可能來自於生活體驗,例如蚊子會吸食人血,蜜蜂會蜇人,有的昆蟲有很怪的氣味等,這些生活體驗導致了作者對昆蟲的“厭惡“;當然也有可能來自於成人世界的影響,成人對昆蟲的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兒童的態度,這兩種情況恰恰是兒童與生活世界對話的結果;然而兒童與生活世界的對話畢竟不能深入到生活的內部,直至作者讀到《昆蟲記》,這部基於研究的作品展現的昆蟲世界突破了兒童的已有經驗,細緻深入的描繪令兒童看到了超越經驗的世界,因此,“震撼與驚訝”就產生了。而“敬佩”感的產生,則與兒童對昆蟲產生了新的理解有關。作者寫道:“它們來到這個世界多麼不容易啊,它們的爸爸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從這句話中可以窺見,作者是以人類的親情的視角來看待昆蟲世界的現象,可以説,此時,對話已然形成,視界得以融合。

最後,建構理想是兒童作文的對話指向。對話為何展開,何以需要有對話?實際上,對話都指向理想生活的建構,都基於對未來的理解與暢想。失去了理想的支撐的對話是無法想象的。對於兒童尤其如此,他們對未知充滿好奇,對未來充滿渴求,他們天然地具有“理想氣質”。因此,真正的兒童作文會表現出兒童對理想的嚮往。在本篇中,最突出的讓文章具有“理想氣質”的是作者從金步甲蟲的故事引發出對昆蟲的憐愛之情,從一個故事引申出對昆蟲的愛,對於小動物的憐憫,這是一種由此及彼式的人文關懷的萌芽,這使得文章獲得更為廣大的境界。

讀昆蟲記有感14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寫的一部著作。

本書共十大冊,每冊內容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的描繪一種或者幾種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等等。本書問世被看作為動物心理學的誕生。除了真實記錄昆蟲的生活,這本書還透過昆蟲的世界折射出社會人生,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充滿了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

其中我對蟬的印象最深刻。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是比較討厭蟬的,因為每到夏天蟬不論白天還是黑夜都在不停的叫,特別是早晨蟬就爬在我們家的窗户上發出刺耳的“吱、吱”聲,把我的美夢都給吵醒了。但是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鑽出地面,享受着温暖的陽光,大口大口吸着新鮮的空氣,在樹枝間唱着動聽的歌曲。而它的生命卻只有短暫的五個星期,這讓我懂得要尊重和愛護大自然中的每一個生命。

讀完《昆蟲記》我被深深的震撼到了,法布爾這種求真的精神使他成為了科學家,而我也要向他學習。在今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要用於思考、不恥下問,想出學習中的好辦法。

讀昆蟲記有感15

在五一長假中,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

《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著名作家法布爾寫的,他用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時間來觀察昆蟲,才寫出了這本文學鉅著:《昆蟲記》。法布爾用他的智慧,觀察出了昆蟲們的一些不為人所知的習性,甚至有時他為了觀察的方便,就把昆蟲帶回家中養。法布爾還被雨果稱為是“昆蟲世界的荷馬”,法國文學界也讚譽他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

整本書寫了不同昆蟲的不同習性和各自捕捉獵物的方法,有白麪螽斯,蝗蟲,金布甲,聖甲蟲,天牛幼蟲,西緒福斯蜣螂,圓網蛛,那麼顧名思義,這本書的主人公們就是他們啦!在那麼多的故事中,我最喜歡《天牛幼蟲的才能》,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這看起來小小的天牛幼蟲卻有這麼大的能耐,你瞧“漂亮的橡樹幹上,有的地方分佈着一道道傷痕,有的地方則破開了,傷口處閃耀着橡樹那散發着皮革味道的眼淚,樹枝和樹幹都被咬過了。”這些可都是天牛幼蟲的“功勞”哦。天牛幼蟲讓我受益匪淺: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除感覺能力外,還擁有某些生理潛能,這些潛能將被不是後天而是先天的啟示激發出來。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世界上無處不在的就是生命,往往一些微小的生命容易被忽略,人類雖然在生物鏈的頂端,可我們卻不知道如果沒有了這些微小的生命這個世界到底會有怎樣的變化,這些小生命就是法布爾所讚美的——昆蟲,他們是食物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它們對我們來説萬般重要,它們的生命也應該得到尊重。正好應對了一句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以前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司機在路上開着車,突然前面有一羣鳥,他便停下來等這羣鳥飛走之後他才走,慢慢的有許多輛車在後面按喇叭,催他快開車,可他依舊等在那兒,過了一會兒,那些人也不按喇叭了,耐心的等着。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應該要尊重每一個動物,就像法布爾那樣。

善待動物,也就是在善待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