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推薦】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4W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推薦】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名字出現在我的世界裏已經有好幾年時間,可能快接近十年了,那個時候我還瘋狂的迷戀韓庚,在他的個人名片中,最喜歡的電影就是這部,但卻一直沒有真正的去看過。

最近工作期間,又聽同事提起,雖然他已經劇透了很多劇情,但還是決定親自看一看,感受這偉大的救贖。

男主人公叫安迪。杜弗瑞,是一個的銀行家,他有一位年輕美麗的妻子,而他的妻子卻和一位高爾夫球教練出軌,安迪憤懣不已,所以他買了酒,帶着槍,開車到妻子情人家企圖做點什麼,但酒精沒有麻痺安迪的神經,反而讓他越來越想不清,於是他驅車回家,把槍也扔進了回家的河裏。

然而,妻子和情夫還是死了,兩人身重八槍倒在血泊中,真兇逍遙法外,安迪鋃鐺入獄。在獄中,有能搞到一切東西的瑞德,也有從小入獄直到滿頭白髮的瑞布克斯,有暴力的監獄長......

觸動點一:沒有犯罪的安迪被判入獄,坐了二十多年的牢,知道被冤枉後,監獄長不僅沒有幫其洗清冤屈,反而將其關了一個月的禁閉,殺掉帶來真相的人。執行法律,聲揚正義的一羣人往往做這更加可惡與見不得人的勾當。

觸動點二:面對侵犯者時,一定要堅定的反抗,用盡一切辦法。

觸動點三:心懷希望,不要破罐子破摔。

不論是從一開始就策劃的出逃,還是在獄中給囚犯們擴建圖書館、幫助他們考取文憑,或者幫助瑞德出獄後適應自由的人生,安迪一直懷揣着希望,從來沒有放棄過,所以一切都在他的計劃之中慢慢的變好。

最後他爬過了厚厚的鐵牆,爬過五百碼的臭水溝,終於重獲自由,拿着在獄中為監獄長賺的五十七萬美元去到了夢想中的太平洋的小島,這裏沒有回憶,只有現在和未來

安迪在獄中這二十餘載,不僅救贖了自己的靈魂——但其實他又有多大的錯呢,只不過是一個不稱職的丈夫而已,也救贖了肖申克監獄裏成百上千的失足者。

安迪固然偉大,但卻沒有任何一個法律,一條道德規定,可以將一個無罪之人判入牢獄,去承受他不該承受的痛苦。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2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什麼事情最能夠緩解壓力,那麼我相信“看電影”會是很多人的不二選擇。

無論是一個人,還是呼朋喚友,又或者和所愛的人浪漫約會,看電影都會是非常不錯的一件事。

而要是還能夠在海灘邊上觀影,那麼我相信這將會是一生中非常難得的體驗。

就如同即將召開的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一樣,在沙灘旁觀影,相信會是一場光影的饕餮盛宴。

而説到沙灘、海邊,就讓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贖》片尾時,Red和Andy在海邊“重逢”時的那種充滿了自由味道的美感。

很開心能夠在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片單“經典重現”單元中看到這部我至少刷了20遍以上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自從1994年弗蘭克—德拉特將它搬上熒幕之後,這部電影就和《教父》一直爭奪IMDB第一的位置,而近些年來,這部電影更是蟬聯影史第一。

而這部“影史第一”的影片,自然少不了大量的影評文章出現,然而看過無數遍這部影片的我,卻從沒看過,更沒有寫過這部電影的影評文。

只因為我認為:不看透,才精彩。

“內心向往自由的人,永遠不會被束縛”

之所以一直沒看《肖申克的救贖》影評文,是因為內心一直對這部影片保持着至高的敬畏。

因為每次看這部電影時,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觸。而至於到底感觸到了什麼?其實根本説不上來,又或者我內心並不願意真正想要“看懂”。

甚至每個人生階段,每個人生經歷不同,在看這部影片時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可能這就是“影史第一”的魅力所在吧。

之前看過一則富有哲理的漫畫:有些人身在監獄,卻內心自由;而有些人看似自由,卻如同坐牢。

這像極了我們身邊那些每天被自己“束縛”着的人,雖然是自由身,卻總是被感情、被煩惱、被壓力給束縛着。

而還有更多人,其實是被“太明白”給束縛着。

就好比説,當一個人已經很清楚結局的時候,那麼他在走向這個結局的過程就會變得毫無意義。但是他又不得不朝着那個“已知”的結局走下去,所以這時候他並不“自由”。

由此在我看來,真正的自由其實就是對“未知”的探索過程。

內心向往自由的人,永遠不會被束縛;沒有束縛的前提,就是“不看透”。

就像《肖申克的救贖》中那句台詞一樣:“他的步伐和談吐簡直是異類,他像是在公園散步,無憂無慮,彷彿身披隱形衣。”

哪怕Andy身陷囹圄,內心充滿“希望”的他,不像是在坐牢,更像是在“公園裏散步”。

“人生最精彩的,就是未知的多變性”

影片中有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老布。

老布因為害怕出獄,拿刀威脅赫伍,Red曾説過:

“老布沒有瘋,他只是體制化了,他坐了五十年牢,成了井底之蛙,他念過書,在獄中有地位,出獄就成了廢人,雙手犯關節炎的囚徒,想向圖書館借書都會被拒絕。”

對於很多人來説,能夠出獄是一種自由,而對於老布來説,出獄更像是一種“判刑”。

因為他知道出獄後,自己不可能適應外面的社會。所以他很清楚自己未來的路,太明白所以沒希望。

Red跟老布相同的地方是,在假釋出獄時,Red跟老布一樣患了“體制化”的病。

然而不同的是,Red要兑現對Andy的承諾,而那個承諾看似平淡無奇,卻讓Red充滿了“未知”的驚喜。

在Andy給Red的信中寫道:“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也正是如此,Red重拾希望,踏上了未知的和Andy重逢的旅途。

而人生最精彩的,不就是對於未知的多變性的嘗試和探索麼?

“老油條”其實就是職場版的“老布”

我們常説:“做人要有夢想。”

雖然可能這個夢想明明遙不可及,但它依然能夠給我們帶來前進的動力。

反而如果什麼事情都“觸手可及”,那麼或許這並不能叫“夢想”,頂多只能算是“目標”。

身在職場的我們,其實跟《肖申克的救贖》裏那些被關在肖申克監獄的人是一樣的。

時間久了,很多人就會像老布一樣,患上“體制化”的病——在職場上,被稱之為“老油條”。

職場版的“老布”幾乎每個公司都有,他們被職場的各種教條給教化,所以他們為了適應職場,變成了“老油條”。

而之所以他們會成為“老布”一般的人,更多還是對於自己人生之路或者職業生涯的“看透”,已經沒有了更多的希望。

無論多麼艱難,無論走到了人生的哪一個階段,都不要放棄”希望“。

認命不是我們該有的心態,哪怕希望可能會把我們憋瘋。

這就是我對《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的最大感觸。

電影是世界的財富,是全世界賦予觀眾精神的一道盛宴。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3

最近,我觀看了《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它給了我很大啟發。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安迪”和黑心的獄長之間相互博弈,最終安迪成功越獄的故事。

“安迪”是一個機智勇敢,聰明過人的人。他在獄長檢查時將工具藏在《聖經》裏,還用一張“足夠大”的海報遮住逃生洞。這些足以證實他心思縝密,處變不驚。

這部電影還有一個巧妙的地方,它將“瑞德”放在了“第一人稱”的位置上。這使“觀者”彷彿在聽“瑞德”敍述這“故事”,讓“觀者”身臨其境,好像就在他們的旁邊。這樣的手法,讓我想起了作家餘華的《活着》,它也是以講故事的方式,展現在讀者面前。這樣的寫法很新巧,拉近了人物與觀者的距離,看着特別親切,且容易融入其中,特別有吸引力。

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像安迪一樣學會“忍”。俗話説的好“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天我媽説了我一句,我怎麼能忍,張口就還了一嘴。結果,不對這個詞用的不夠準確,應該是此事的“後果”——就差被他們“男女混合雙打”。從此,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對家長,一個字“忍”;對別人,還要“忍”。據説,中國古代有一個姓“張”的大户人家,他家裏幾代都沒有發生叛亂。皇帝很好奇他是怎麼做到的。於是就問他:“你的家族為什麼這麼久都沒發生叛亂呢?”這個人沒有説話,一口氣寫了幾百個“忍”字。

這個笑話也不無道理。“忍”,我從它字的構成上看——刃+心,即一個鋭利無比的心。鋒利的刀片總能輕鬆劃開比它厚過百倍的東西,正因為它自己很薄。由此看來,“堅韌”的隱忍,力量無窮。安迪便是“隱忍”的高手。他忍過風雨,見到了自由的彩虹;他咬牙忍住,笑到了最後的“出逃”。

堅韌不拔的鋭利之“忍”,可以戰勝一切不公與苦難,讓我們逃出生活困頓中的“肖申克”。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4

每看完一部偉大的,有思想高度的電影,激情澎湃之餘還有沉重之感,豐盛的重量,是電影本身所附帶的;成熟穩重的姿態,是電影本身所呈現的。

救贖,分為很多種,有身體的救贖,有思想的救贖,有靈魂的救贖。當長期被關在肖申克的人得到釋放,被強行安置進社會,他獲得了身體的救贖,但其思想,其靈魂依然被禁錮,他已經適應了牢籠,他已經被體制化,他早已與世界脱軌,顯得格格不入,被世界冷眼相待,心如死灰,失去了與現實世界的聯繫,失去了希望,也失去了活的意義,生的價值。環境巨大的反差固然時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究其根本在於自己放棄了自己,自己否定了自己。人或者何必一定要得到全社會的認同?何必可以模仿他人?不若自己開闢出一條路,特立獨行,發掘自己的價值。生命短暫,努力去活得豐盛,活的精彩。

生活在灰暗無望,活在麻木中的人被給予了希望,給予了生活的意義,給予了精神食量,給予了前進的動力,固然他們還生活在監牢中,突然他們的內心深處是恐懼,但他們不再愚昧無知,他們的思想得到了救贖。

當安迪從臭水溝裏出來的那一刻,我彷彿看到了他靈魂的光輝,象徵着自由,熠熠生輝。但事實上,他從來都是自由的,他的靈魂始終處於自由之中。他就是那隻無法被牢籠禁錮的鳥,每一根羽毛都沾着自由的光輝。他始終都對未來充滿希望,運用自己的理智為希望鋪路,而其靈魂之自由是他走每一步的基礎。

無論是布魯克還是瑞德,他們都似孤舟,置身望不到邊際的汪洋,孤獨恐懼,渴望被約束;而安迪,他時一艘擁有導航的鉅艦,及時置身汪洋,他也會向着既定的目的地加足馬力前進,頭也不回的前進,毫不猶豫選擇前進。他深知,人,應該放眼未來,而不是執着於現在或是過去,抓着過去不放只會錯過未來。

當他被冤枉時,當他買着沉重的步伐顫巍巍走進牢籠時,他近乎抑鬱一樣地沉默,他沉默地工作,沉默地面對他人在第一天陷入的崩潰,沉默地面對獄中嚴酷粗暴的待遇,他表現的理智而冷靜,在我以為他被突如其來的打擊壓迫扭曲變形時,他終於不再沉默,而他第一次開口説話就體現出之前的沉默是在思考。他在思考自己的未來,自己活的意義何在,在忙於生存與趕着去死之間做出選擇之後,他最大限度地為未來做準備。他以雕刻來獲得更多可利用的資源,他一點一點挖出一條通向自由的洞,他利用自己的才學讓自己記者做自由人的感覺,同時他清醒的頭腦也未對感性讓步。

他憑着不滅的希望,執着得近乎倔強地寫信,儘管他人完全不抱有希望,他在邁向自由,重新做回自由人的道路上更近了一步。他即使跌落谷底也不會忘記飛翔的感覺,即使身處暗室仍嚮往美好。人的希望是人內心擁有的,無法被剝奪的美好。希望讓他不會沉迷於當下的享樂,在他人沉醉於電影減輕壓力時,他仍全身心為未來做打算,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獄中每個人都説自己是無辜的人,或許有些是真的,對於那些有罪卻自稱無辜的人,瑞德與他們相比更坦誠,反省的更深刻,對人生的定義更高一層。瑞德與安迪都是理智的人,而安迪更加勇敢積極,他敢於為未來而拼搏,而不是接受現狀,消極等待,坐以待斃。他要操控自己的人生,與命運作對。這更體現在他得知自己的確被冤枉,而無法擺脱其強加的罪過時,他並未絕望,是希望讓他更堅忍,讓他頂着窒息的壓力衝出牢籠,在風雨中自由呼吸,享受自由的陽光。

瑞德為自己的釋放做過努力,他極力表現得悔過謙卑,像面對着上帝,面對着操控它的人,吧決定權拋給對方,讓別人玩弄其命運。而他終於將一切看淡,看破了高牆,目空一切,雖被禁錮仍展現出風輕雲淡無所畏懼時他終於獲得了自由。

“改過”就是改掉過錯,好像一個人的一次錯誤就決定了此人的全部都是錯誤,把一個人全部批判,重新來過。其實不然,犯錯很正常,人人都會犯錯,既然已造成後果又如何去改寫,真正可以做的不過是認識到錯誤,清醒過來繼續前進,是“認錯”,是“悔過”,而不是“改過”。只有走上正確的軌道才會認識到過錯。

堅強的人會拯救自己,偉大的人會拯救他人。內心強大的人像一輪太陽,用自身輻射的光温暖他人,影響他人,讓他人原理黑暗,嚮往光明。

社會中總有些虛偽的人,表現的冠冕堂皇,然而在其神聖般的外表下卻是一顆腐爛的心。表象總是美好的,是始終是殘酷的。貪慾會讓人捲入滅亡的黑洞,知足才是積極地人生態度。宣揚上帝的人不一定時聖人,只不過是拿上帝來做自己的遮羞布。

不過分張揚,也不過分克制,把握好人生的度,需要有永不磨滅的希望,強大的內心,充足的知識,運用能力與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性的態度。抓住機會,創造機會,自我救贖,救贖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5

當你走進肖申克,你不知道在你身邊將會發生什麼,你不知道你的過去和將來,你將忘記你曾經的夢想,你只知道悔恨。生命也許就在這裏一天天衰退,夢想在這裏一天天流失。這就是肖申克帶給人的感覺。生命彷彿在這裏停止,時間彷彿消失掉。你會忘記你什麼時候走進來的,你也會忘記曾經美麗的夢。漫長的人生,絢麗的夢想,一瞬間不復存在。

沒有任何辯駁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檢察長把安迪的生命交給了肖申克漫長的歲月。被冤枉的.銀行家不會甘於命運,然而肖申克並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監獄長的訓詞非常露骨,他的意思無非是"在這裏,你們沒有自由,必須無條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那是屬於上帝的",於是,一場關於尊嚴和人性的鬥爭就此開場,不過在這場鬥爭中,救贖主不是上帝。

不管是誰,劇中的老布也好,瑞德也罷,包括安迪在內。再走近肖申克的那一刻,都不會把自己和這座無情的監獄扯上關係,也許想過有一天會從這兒出去,不知道明天怎樣,但知道自己該怎麼生活。可是,一年,兩年,三年……在不知不覺中,“肖申克”磨去了人的稜角,也磨滅了曾經的夢想,“肖申克”不再可怕,在這兒的人生不再那麼厭倦。“肖申克”開始慢慢變的熟悉,慢慢地對它產生依賴。用瑞德的話説:“起先你也許厭惡他,後來也許會喜歡他,在後來你也許會離不開他,這就叫體制化。”聽着有一種心酸,也有一種無奈。更有一種説不出的悲傷。那時老布已經不在,這句話雖説的是老布,但又像説我們每個人。悲涼嗎?又有一種悲哀。不知不覺中“肖申克”總在改變着什麼。寫到這裏,突然懷念那不知天高地後的日子,無所畏懼,我所畏懼,因為不知道而不怕着,因為不懂得而愛着温暖着感動着。世界是遼闊的,舞台是屬於自己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為了夢想而構築的。一年,兩年,三年……在不知不覺中,時間磨去了身上的稜角,也一天天磨盡了那不屈的精神。也許剛開始的時候會討厭這樣的自己,沒有追求,不知上進,也許會厭惡這樣的生活,寂寥而沒有活力。但隨着時間的流失,你會適應這種生活,也習慣這樣的自己。也許真的有一天,回到生命的最初,那種久違的陌生會讓人無所適從。突然會懷念曾經憎惡的日子,突然想回歸那種生活。就像老布不願離開“肖申克”,就像老布離開後懷念“肖申克”一樣,因為無措而選擇上帝一樣。悲哀嗎?只有每個故事的主人公知道。

在“肖申克”中也存在着成功與失敗,在這裏最優秀的莫過於安迪,他讓犯人開始了一種新的健康的生活。安迪是註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對抗的,他帶來了希望。這種希望,在於對惡勢力(三姐妹)堅決的反抗,在於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於不畏兇險為大家贏得那坐牢以來唯一一次由海利請客的啤酒,在於他當着監獄長的面播放大家從未聽過的美妙音樂,在於他執着地帶領大家修建全英格蘭州最好的監獄圖書室,在於他二十年來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通過他個人的努力,我們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變化來自於瑞德。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安迪和他的約定,瑞德是否會和老布一樣,因為被長期地制度化了而無法適應社會,最終只能在長期的壓迫之後在自由社會"到此一遊",緣於這個約定,瑞德堅持了下來,找到了他堅持"希望"的終點。

安迪給瑞德的信中説;“希望是件好東西,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是不會流失的。”我不知道瑞德看到這句話時是什麼感受。我只知道對我影響很深,它給我一種生命的衝力,一種説不出來的感受。彷彿在黑暗中透過來的一束光,又彷彿在茫茫的海上遇到了知音。那種感覺,我想只有陷入黑暗的人可以理解,那種感情,只有久違陽光的人可以理解。希望,有時只是一種微妙的東西,虛無而真實的存在,微弱但卻温暖,也許照亮不了前面的路,但卻能温暖人的一段路程。有温暖已經足夠,至少它給我們向前的勇氣。給了我們夢的幻想,像一個影子,也像啟明星。

希望這東西很難説,有時選擇也一樣。安迪的苦難,也是每個人的苦難,安迪只是我們的一個縮影。跨過去就是幸福,跨不過去就是痛苦。安迪跨過去了,他獲得了幸福,老布沒跨過去,最終在痛苦中選擇了上帝。生活中也一樣,很多時候都被成長路上的石頭絆倒,都被路旁的荊棘刺傷,勇敢者向前,怯弱者退縮。勇敢的人最終獲得了成功,怯弱者躲在失敗裏歎息。成功和失敗有時只是一步之差。一步一切都將改寫。我想也許每個人都不能像安迪一樣成功,但至少應該向他學習。想起食指的詩,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生命短暫,也許千年的等待,才換來今生的一次綻放,我們都要好好的生活,像安迪學習,生命不屈,救贖靈魂,讓生命好好的綻放。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6

”讀那麼多書,究竟有什麼用呢?”一個朋友疑惑地的説着。

他是我的中學同學,我們的關係不算很好,當然也不能算是很差。他國中畢業後就來到社會中打拼,同每一個勵志故事一樣,他首先具備了中學輟學的基本條件。在每個成功勵志的故事中,若是沒有帶點傳奇色彩的色調,那還算什麼勵志呢?至少我的大學母校董事長就是十六歲單槍匹馬的殺出來了,可惜的是我的這位朋友並沒有一步登天。

我歪着頭想了想,説到”:沒什麼用。只是當你遇到人生瓶頸的時候,它總能幫助你做出最理性睿智的決定,不再讓你受到一些其他聲音的干擾;當你失意落寞的時候,它會給與你無比強大的信心,相信黑暗的時光終將過去,而最終迎接我們的是希望的曙光。”

他似是而非的點點頭,我知道他不能理解我説的話,但礙於情面沒有再説出什麼反駁我的話來。在他的思維裏,過往的那些複雜社會經歷賦予了他非凡的智慧,但這遠遠不夠,我相信他能夠很清晰的明白這點,但卻不認同讀書的觀點,他覺得這些都太過於夢幻飄渺,遠遠不如實際的來的痛快。

我和他並沒有就這個話題繼續延伸下去,他似乎想到了什麼,興致勃勃的説道”:那你覺得哪本書對你影響最大?”

”肖申克的救贖。”

在説出這個回答之前,我腦海中依此閃過這幾年來讀的那些書。我想起了趙枚的《上官婉兒》”:一個襁褓中沐浴血雨腥風的女人……”,想起朱蘇進的《鄭和》”:一個狂風暴雨中航行的男人……”,想起了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藏》”:一個自我成長修煉的二刀流武士……”,想起了雨果的《冉阿讓》”:一個最接近神的老人……”想起了太多人的一生,也想起了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一個執着男人的自我救贖……”

之所以會説出這個答案,其實也不是這本書真的對我影響最大。而是我知道我的這個朋友曾經看過這個電影,我記得他説過的”:嗯……還不錯,只是感覺有點荒誕。”

……

……

沒有一點荒誕的成分,越是慢慢長大,越是能夠理解以前不能夠理解的東西。成長也許就是這樣,從陌生厭惡到理解同情,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但有時候也往往會在一瞬之間。

讀書如此,朋友亦如此。

這個社會不存在小説中的那個腥風血雨的江湖,但往往存在着那些古道熱腸的俠客、隱士。往往就在那麼一瞬間,你會感覺到這個人的神奇以及驚豔他的才能,這並不是那種通俗意義上的溜鬚拍馬、阿諛奉承,而是真正的感歎、感歎那些奇妙而有趣兒的想法,由此折服。

依舊還記得餘秋雨在描寫米開朗琪羅的時候”:當他的競爭對手拉斐爾看到聖彼得大教堂的設計手稿時,不由得驚歎一聲。”才能就是一種令人折服的天賦,就如同肖申克監獄裏面的銀行家安迪·杜佛尼一樣執着的精神。

”你若是想用這把錘子越獄,至少需要六百年的時間……”

也許沒有那麼長的時間,至少安迪·杜佛尼沒有花費那麼長時間。安迪·杜佛尼沒有想到這場颶風會吹的這麼久,而監獄長諾頓也沒有想到主的審判會來臨的這麼快……

隨着年齡的慢慢增長,我的視野開始轉移到那些卑微到塵土中的小人物身上,就像監獄圖書管理員布魯克一樣,

”他被改造了。”

我想是的,每一個在肖申克監獄裏面的人都或多或少的被成功改造了,”改造”是政客們的最好;而對於我們這個社會來説,我們生活其中的人,或多或少也在被改造着,而那些來自善意、譏諷、冷眼、淡漠的人,就是那些所謂的”政客”,一旦你遵循了他們的框架之下,也就徹底失去了自己生活的意義,你也就被”改造”成了社會需要的樣子。

”他們會關你到白髮蒼蒼,牙齒脱落的時候,那時的你無法對社會造成危害了,你也就自由了。”

自由和希望,這兩個在社會中最推崇的兩個語詞。到了肖申克監獄裏面,就成了罪惡和痛苦的源泉,它無時無刻不再折磨你脆弱的神經。很難想象的是,安迪·杜佛尼是怎麼承受下來的。

”他不能保證他在肖申克監獄裏面擁有單獨的房間、他不能保證在某個深夜,他正在挖掘通道時,獄警突然臨時突襲檢查、他不能保證挖通了下面究竟能不能容身出去、他不能保證當他在簡直令人窒息的糞坑中爬行了五個足球場那麼遠的距離後,出口卻橫亙着鐵條怎麼辦、他不能保證逃出來了被附近的農民看到怎麼辦、他不能保證他即便沒有被人發現,而他的那些新身份的鑰匙找不到怎麼辦……”

一切都不能保證,但他還是堅持、執着的往前走,最後他終於還是成功了。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不要被“體制化”,遵循着內心的呼喊,執着的走着。即便遇到那許多不確定的事情,我們依舊可以堅定執着的往前走着。

我衝着那個朋友笑着説道”:你讀的那些書,它不能幫助你快速獲得財富,但可以在你想要去做的任何事情上,賦予你無限的可能性以及執着的精神。”

他笑笑,然後走開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

何謂成長?有人説“成長需要堅持,成長需要友誼,成長需要關懷”。或許,成長需要一個目標,達到目標遠遠不夠,有的人一帆風順到達終點,但是有的人生活中充滿坎坷,第二類人更充滿魅力,因為成長更需要挫折。

有時挫折會使你在生活中摔倒,可能摔得狼狽不堪。每個人都會遇挫折,挫折能使人變得更強大,我也不例外。

我曾經為了得到學校裏評比的第二屆“優秀畫作”比賽的獎項,於是我在書櫃裏找啊,找啊,如同大海撈針一樣,才終於找到了一副滿意的畫交給了評委老師。我期待着比賽的結果。

過了幾天,評比結果出來了,我沒有入選“優秀畫作”那天,烏雲密佈,樹上再也沒有聽見小鳥的歌唱。“叮—咚—叮—咚”放學鈴一響,我便如同箭一般衝出校門,往家的方向跑去,一進家門,我便趴在牀上,淚水像溪水一樣,連綿不斷,把我整個人都“清洗”了一遍。面對這個打擊,我該怎麼辦呢?是放棄畫畫,還是面對挫折,絕不言棄?不行,我要直面困難!想到這裏我振作起來,決定再次投稿。我拿出紙張,重新構圖,一筆一畫,一絲不苟地進行着,塗色時採用顏色搭配,五彩繽紛,即使已經筋疲力盡,但我依然堅持着,凌晨12點,這幅畫終於完成了!下班回家的媽媽看到了這幅畫,批評我不務正業,還不睡覺。但我知道,這不是不務正業,這是我面對挫折的頑強。

第二天一早,便把畫交給了評委老師,接下來的事情就是靜靜地等待了,時間過得真慢,度日如年,每個課間我都盯着布告欄,等着,等着……

一天,我看見了布告欄上寫着我的名字,我開心極了,天是那麼藍,鳥兒的歌是多麼動聽。我成長了,我成功了,我克服了挫折!

挫折,給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顏色,挫折使我成長,挫折,使我離目標更進了一步。成長需要挫折,讓你在一次又一次的戰鬥中越來越強。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8

若待得夠久,任何地方都能成為“監獄”。

影片劇情非常簡單,銀行家安迪被當成殺妻犯送進名為“肖申克監獄”的地方,然後用長達三十年的時間逃出監獄。

眾所周知,進入監獄意味着失去自由,只剩下束縛,與其説是“救贖”不如説是“剝奪”。

主人公安迪面臨兩種選擇,要麼與現在的處境拼力反抗,要麼低頭認命。

安迪決定奮力抗擊,雖然這很痛苦,但,他知道,一旦放棄自己,就會和其它囚犯一樣,變成一具靈魂腐爛的軀殼。

之後,安迪的處境逐漸變好,被調到了圖書館,用自己的技能為獄警處理税務,基金,甚至教他們炒股票(插句題外話,學金融在哪都能吃香)

接管圖書館後,安迪每週都給政府寫信,請求提高預算,一寫就十幾年,從渺無音訊到後來的上千美元預算,利用這些預算,甚至還教獄友識字,甚至幫他們拿到高中文憑。

影片中主人公安迪曾説過:”世上有些地方,是石牆圍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深處,有他們找不到,拿不走的東西,那個東西就是’希望‘。“

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的困境,這是無法抗拒的事實,每個人都需要“救贖”自己的人生,沒有人能替代。

這部電影並非英雄主義電影,主人公的金融知識大部分金融財税專業的人都能勝任。

我敬佩的是他數十年如一日的寫信,逃獄,不放棄自己的堅持。

這種堅持我們普通人也可以做到,因為真的很簡單,不是什麼複雜的東西。

最後,安迪在信中寫道“心懷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許是最好的事,世界上真正美好的事情,是不會凋零的”

最後,我想説

不管你的“監獄”是你現在難以接受的環境,還是自己厭惡的學業或是工作還是其它,但,我們內心深處還有自由的地方,我們都能到那裏,但,得花些時間而已。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9

當我準備下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題目還沒有想好怎麼寫,我只是覺得,我想表達一些什麼東西,一些在我心裏噴薄欲出的東西。

相信很多人都會跟我一樣,看的時候,內心一片波瀾,看完之後仍然心存疑慮,繼而開始思考。那你在思考一些什麼呢,説出來,看看大家思考的是不是一樣?

1、生或死

“要麼忙着生,要麼忙着死”,這應該是大部分人記住的一句台詞了。確實,人生下來就是朝着死亡去的,只不過這個過程裏,我們總會發生一些什麼,總期盼着一些能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地方,好讓它更好的去享受生活,享受自由,享受美好。

有些人在這座肖申克監獄裏,安靜的度過了一輩子,他們進來的時候,外面的馬路上只有一輛汽車,假釋出去的時候,站在路口看着來來往往奔流不息的車輛,迷茫的像個過馬路的孩子;

你説是這個世界拋棄了他們嗎?還是他們不願意接納這個新的跟他們沒有半毛關係的世界?生,或者死,於他們這些銅牆鐵壁裏的人又有何意義?

2、堅持

為了避免自己不被別人侮辱,壞人打一次,安迪拼命反抗一次,從不妥協,從不示弱;每週一次的建議信,安迪寫了六年;每週兩次的建議信,安迪寫了一年;從ABC開始一個一個的認字,安迪教了託尼整整一年;五層監獄厚的牆壁,安迪用小錘子敲了20年;當他做這些的時候,從沒有人知道結果是什麼,包括他自己也不知道,但不試一試又怎麼知道呢?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清晨,到日暮,從滿頭青絲,到鬢染白霜,他的堅持從沒有人看得起,也沒有人支持,他就是這麼一直堅持着,直到某一天那些打他的壞人被更壞的人制裁,直到上級命令回信給他增加書籍和撥款,直到託尼收到教育委員寄來的證書;直到一個電閃雷鳴的夜裏,他神不知鬼不覺的從這座監獄逃脱;他的堅持,成功了。

不會有人知道,在那些無數個關燈之後的黑夜裏,安迪正用一個小的可憐慘的錘子,一點一滴的敲掉牆上的混凝土和石頭,不能發出一點聲音,還得一點一點的把敲掉的碎石想辦法運出到囚室外。可能一個晚上,他就只能挖出那麼一個乒乓球大的洞,但是一個月之後,就是一個蘋果那麼大,一年之後,就該有半英尺長了,只要不被人發現,只要不換房間,他就一直挖下去,一直挖下去。

3、體制

這裏最想説的就是體制,電影裏的瑞德也不止一次的説過“體制化”這個詞,那體制化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我想,體制化就是一個能讓你逆來順受,能讓你把一切不習慣都變成習慣,直至變成依賴的地方。在那樣一個地方,你的所有動作,所有行為,所有思想,都完全被同化了,你周圍的所有事物跟你都是一樣的,你生活在那裏,就像鳥被關在籠子裏,雖然你明白失去了一些什麼,但你卻不願意再飛出去;一旦你出去了,就像人離開了地球失去了引力,何處何從你都不知道。

就像老布,在監獄待了五十年,在獲得假釋的那一刻,他卻拿起刀架在獄友脖子上,因為只有他再次犯罪,才能不被假釋繼續留在這裏;就像瑞德,每次上廁所都要跟主管請示報告,因為他習慣了這種四十年的報告。們害怕這種變化,這種變化讓他們跟周圍格格不入,讓他們失去歸屬感,找不到跟另外一個世界握手言和的方式;所以,老布自殺了。

4、自由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自古以來,追求自由都是一種崇高的使命。

自由不是一種放縱,它只是一種狀態,一種心靈放空,不被約束的狀態。哪怕只有那麼短暫的幾分鐘,安迪都想嘗試,他把房門反鎖,廣播音響調到最大,此刻,他就是躺椅上那最自由的人,不管外面如何威逼利誘,他心無波瀾,儘管那代價是兩週的獨囚。

在藍天翱翔過的鷹,從來不會屑於草叢的低旋,他總是嚮往那片藍天的。哪怕只有一次,哪怕結果粉身碎骨,他都想去嘗試,去爭取。

5、希望

這應該是整部電影的主旋律了,希望。圍繞着一個虛無縹緲的希望,安迪耗盡了他的青春二十年,瑞德賠了四十年的光陰。但是真的説起這個詞的時候,我又不知道該如何説起,好像每個人都有希望,不然為什麼瑞德每十年申請一次假釋,託尼為什麼積極的學習?但是當希望成真的時候,老布表現的卻是那麼的膽怯,瑞德是那麼的震驚,難道這不是他們一直以來的希望嗎?還是説他們只是為了安慰自己,強加給自己記憶的一個名詞,至於這個名詞能幹嘛,能帶來什麼,他們都絲毫不考慮,因為從來沒想過會實現?

真實的希望是一個很好的詞,在那些個無數的黑夜裏,就是它,在一直伴隨着安迪。它就是那無邊黑暗裏的一點星光,很微弱,偶爾還一閃一閃的,但它始終在那裏,讓你知道那裏就是方向,你不會在無邊的黑暗裏迷路和沉淪,只要有一點點機會能靠近那裏,你就會欣喜,你知道,早晚有一天,你會到達那裏,只是時間問題。而時間,再也不是黑夜吞噬你的敵人,而是你的摯友,你需要它來幫忙完成你偉大的計劃,需要它來幫你靠近你的希望之光。

哪怕在困境中,哪怕在體制中,哪怕在漫無盡頭的時間荒野中,心存一點希望,它總是能幫你在那些無人陪伴,孤苦伶仃,卻又不得不咬牙堅持中給你力量,助你前行。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它就是上天給你最美好的禮物。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0

要麼忙着活,要麼忙着死。-題記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看完《肖申克的救贖》後,心中就有了答案:努力活着,去創造價值。

一個殺妻銀行家被關入肖申克監獄。開始沉默關押,也不斷遭受着獄友們的欺負。後來他遇到一位朋友,開始活躍起來,他不斷豐富自己的監獄生活。刻象棋、連續幾年向上級申報要建圖書館、教獄友們知識、為他們組織考試……監獄長用他賺錢。他趁機逃了出去,將證據交於上級,開啟自己的新生活。

《肖申克的救贖》,即在肖申克監獄裏的救贖。這與銀行家息息相關:銀行家救贖了監獄內的人,努力讓他們生活的更好;監獄也救贖了他,他尋到了生命的真諦,努力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影片中提到過,大多數人都是被冤枉的,銀行家也不例外。他們都被關押了數十年,誰能不厭倦?相比於他人的消極,銀行家對自由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強烈的。當你身處困境時,樂觀決定了你的去向。消極只會令你更加頹廢,哪怕有一絲樂觀,也應振作起來。像銀行家那樣,抱有對生活的希望,敢追敢闖。既然不能改變世界,那就改變自己的生活。活在當下,活在眼前。

生活中的我也略有些多愁善感。不知怎的,總會陷入思考,問題在腦中不斷的過濾,僅是重複,卻毫不細究,每每都會放下。心中有了計劃,想去實施,可每當去準備,卻放慢了速度,一直到放棄。心中也多有傷感和感歎,但每當到下一個計劃,還是總無力去執行。

通過這部電影,改進自己吧!積極地去生活,努力去行動,不斷完善,向着自己心中所期待的生活,去奮鬥,去拼搏,出發!

要麼忙着活,要麼忙着死。而我選擇熱騰騰的活着,活得開心,活得熱烈,去未來遇見最美的自己!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1

“把信仰寄託神,把賤命交給我。”

當典獄長以一種平緩而單調的語氣緩緩吐出這句話時,這些囚犯的命運彷彿就此註定。揣摩典獄長的意思,擁有信仰好像還可以作為這些可憐蟲的支撐,但他毫不留情地收下了一條又一條原本色彩鮮活的生命,久而久之,掌握不了自己的生命的他們,或許也就忘記了信仰為何物了。在監獄裏,生命以時間為單位,一分一秒地被刻畫出來,一分一秒地流逝,囚犯們好像感覺得到,卻終究漸漸習慣於這樣的流逝。有時候,習慣是一件可怕的事,它會摧毀你全部的希望,讓你在麻木中無望地度日。

肖申克監獄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安迪·杜弗倫無罪,卻因無法查清的事實而入了獄。他原本並不屬於這裏,在監獄的第一晚卻一聲不吭,好像已經逆來順受了。這讓人很心慌,沒有希望的人就已經失去了人生的全部,可他明明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銀行家啊,會在一次次心灰意冷之後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嗎?

“朋友,我告訴你,有希望才危險,希望能把人弄瘋,希望無用,你最好認命。”

從一開始入獄與新人一起被嘲笑,到受到包格思三人不間斷的糾纏,也許有許多個瞬間,安迪真的是絕望的。他可能滋生出過恨意,可能想過自暴自棄,但這些心情竟漸漸轉變為他對新生的渴望,對生活的熱情,對自由的嚮往。這些支持着他忍受,等待着苦盡甘來的一天。在黑暗的監獄裏,安迪也許是為數不多的還保有着希望的人,甚至身邊人也在勸他放棄,到無望中來,何況他的希望本就不可能有結果,只是個無望的希望罷了。

可是他就是固執地懷着這份無望的希望。

這裏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老布。老布在監獄中整整生活了50年,對於他來説,監獄是個無可替代的地方。他早已習慣了這裏,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因此,在假釋出獄後,面對多姿多彩的世界,長期生活在黑白中的人痛苦地選擇了自盡。對於老布來説,出獄等於災難,因為他的生命中早已容不下色彩,體制化禁錮了他的生活,可安迪不同。內心自由的希望使他迫切地尋求每一個品嚐自由的機會。幫助警衞而獲得啤酒,安迪享受的卻僅僅是那短暫卻美好的自由的感覺;打開廣播放歌,悠閒地躺在椅子上;重拾愛好,閒時用雪花膏石和皂石打磨棋子。同時,他也運用着自己的才華,又積極地要求撥款購置新書。這一件件事,無一不體現出,安迪擁有肖申克監獄裏最可怕的東西——希望。

“芝華塔尼歐,在墨西哥,太平洋邊的小地方。”

“我要在那度此餘生,沒有回憶地温暖地。在海邊開個小旅館,買條破船修整一新,載客出海,包船海釣。”

“你在那地方也大有可為。”

“我在外頭吃不開的,我一生都耗在肖申克,我已經體制化了,就像老布一樣。”

……

“老婆和她情夫不是我殺的,我犯的錯已償清,一間旅店,一葉扁舟,這種要求並不過分。”

“你不該有此妄想,完全是痴人説夢。”

“反正人只要二選一,忙着活,或者忙着死。”

從安迪和瑞德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二人一個懷有希望,一個抱着無望。安迪對未來的幻想,對與監獄截然不同的生活的希望,證明他是一個“忙着活”的人,他不會將自己放棄在肖申克中。反觀瑞德,他曾經多次申請假釋失敗,最後終於斷了念想,得到了希望無用的結論。他否定着安迪的幻想,很有可能他自己在入獄之初也有過像安迪一樣的想法,但隨着時間流逝,他放棄了,成為了一個甘願在監獄中無所謂地度日的“忙着死”的人。當然,也有可能安迪始終抱着自己無罪的想法,而瑞德確實犯罪而比安迪少一份心安理得罷了。

肖申克監獄的黑暗有一部分來自典獄長。他道貌岸然,卻找安迪幫忙做黑賬。賬本就放在繡有“主的審判迅速降臨”的掛畫後,諷刺至極。他找人槍殺了得知真相的湯米,眼睜睜看着他倒地。他口口聲聲説着聖經,卻做着違背道德的事。這也是安迪痛苦的來源之一。

但安迪成功了。他花了二十年,用一把小小的鶴嘴鉗打通了一條通向希望的路。在下水道中艱難爬行時,骯髒的管道卻將其送往了自由。安迪扳倒了典獄長,又到了曾經夢想過的海邊,開始了新生。

“在巴克斯頓有個大幹田,它有長石牆,北端有大橡樹,美得像福斯特的詩。”

“在橡樹底下有一顆奇石,黑色的火山玻璃,底下埋着東西給你。”

橡樹象徵着安迪曾經的美好生活,他在樹下向妻子求婚。而如今,他與瑞德的約定又在瑞德假釋後救了處在崩潰邊緣的他,使他沒有走上老布的道路。

“我備好棋盤等着你。記住,希望是好事。也許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安迪給瑞德的信,是瑞德重拾希望的關鍵。安迪經歷了種種絕望後,依然相信着人間的至善至美,保留着心底的善良品質。而瑞德與老布曾停留於同樣的中轉站,最後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瑞德也來過。”他的結局是美好的。劇尾,他的一連串“希望”,昭示着他的人生又重新開始。

《肖申克的救贖》所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無望與希望的故事。有人在無望中掙扎,有人懷着希望奮鬥,有人忙着活,有人忙着死。主角安迪卻是一個在無望中尋求希望的人,並且將希望帶給他人。無論如何,安迪在絕境中掙得生機,堅守希望的精神支持着無數人奮奮而行。或許在德州漢考克堡的某一處海邊,新屹立起一棟小小的旅館,裝飾樸素,招待客人十分周全。在藍天白雲下,漫無邊際的金色的沙灘連着漫無邊際的蔚藍的海,在細浪翻湧至沙灘的交界處,有一艘破舊的小船,有個人細細擦洗打磨。收工後,兩個人席地而坐,放上一張棋盤。雪花膏石和皂石打磨的棋子微微泛光,在棋盤上發出清脆的聲響。海天一線,至美至幻。或許,這是原本無望的希望帶給他們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2

這個牆很有趣的,一開始你討厭他,以後,你就會喜歡上他,感激他,雷德説布,在這裏他是個有教養的人,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出去以後呢?他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個被假釋的囚犯,或許連辦一張借書證都成問題(起初,你討厭它,然後你逐漸的習慣它,足夠的時間後你開始依賴他。這就是體制化”

我們,就在被體制化,在學校的牢籠裏,你或許成績很好,有很廣的人際關係,懂的奉承,老師眼裏的優秀生,但走出這個牢籠,我會是什麼樣子?還可以真誠的交朋友嗎?老闆會喜歡我的成績單嗎?如果我不喜歡,可以大聲的説no嗎?犯錯誤時,我真誠的一笑説聲對不起,會不會有人笑着對我説,沒關係的。如果我厭煩了,可不可以什麼都不管,放肆的瘋一天;

匡老師説我們,養尊處優慣了,是慣了,上課下課,再放學,體制化造就了這些,明年之後,我還會被社會同化,學着虛偽,假笑,奉承,又會被腐蝕掉,必須學着習慣,處之泰然,

如果要是沒文化,真可怕,睿智的安迪,1,在極度艱苦絕望環境下的堅定的意志,我們比主人公好多了,至少我們是自由的,我們有權出去,這是我們的自由,2。培養自己的朋友圈子,不要為了一點小利而拋棄自己的朋友,這樣是最傻的,不過物以類聚,你交什麼樣的朋友,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3。結識或利用有影響力的人,説難聽點,就是巴結,我不喜歡這樣做,但在一定環境下,不得不的,4。看到機會存在的可能性,人生至少有一次改變你命運的機會,但大部分人卻抓不住。這好象是鄭淵潔説的,多數成功者都是化忌諱為機會的高手,他們永遠想法在解決問題,而不是被問題困住,也許這就是他們註定成功的祕密吧!

5。有預見性,未雨綢繆,成功永遠屬於有準備的人,如果失敗,不要怨天尤人,問問自己,有沒有先見之明和耐心

還是很喜歡主人公的個人魅力,就像雷德説的,他的言行舉止和別人不同,走在圍牆裏,就像在公園裏散步,外表彷徨,內心堅強。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3

肖申克是美國一座監獄的名字,於此相關的是一部著名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贖》。很久以前就聽説過,但無奈沒有時間。正值假期,於是找出這部影片觀看。若有所思,便作此篇。

1946年,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被冤枉殺害了他的妻子以及情人,關進了肖申克監獄。安迪與獄中聲望頗高的瑞德交好,請他弄來了一把小鶴嘴鋤和一幅巨型海報。安迪藉助自身專業知識,幫助獄卒逃税,幫助監獄長洗黑錢,成為監獄長的私人助理,並申請到一批錢建設監獄圖書館。一天,一個年輕犯人被關進監獄,他聽説過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誰才是真兇。安迪多次向監獄長要求重新審理此案,卻遭到屢次拒絕還被關禁閉。為了防止安迪獲釋,監獄長又派人殺死了那個年輕犯人。其實二十多年來,安迪每天都用那把小鶴嘴鋤挖洞,然後用海報遮住洞口。在一個風雨交加、雷聲大作的夜晚,安迪終於越獄成功,重獲自由。

最後安迪給瑞德的信中寫道:“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這句話給我一股生命的衝力,彷彿一束穿透黑暗的光。那種感覺,只有陷入黑暗的人才能理解,那種感情,只有久違陽光的人可以理解。希望有時只是一種微妙的東西,虛無而又真實存在,也許照亮不了前路,卻給了我們前進的勇氣。

生活也是一樣,常常被成長路上的石頭絆倒,被路旁的荊棘刺傷。勇敢者向前,怯懦者退縮。勇敢者最終獲得成功,怯懦者則倒在失敗的陰影裏歎息。我們也許不會遭遇安迪那樣的境遇,但應學習他高尚的品質。

“你知道,有的鳥兒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裏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輝。”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4

我偶爾看到美國影片《肖申克的救贖》後,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影片的每一句台詞、每一個鏡頭都是值得慢慢回味的,我覺得這部電影就是一劑困境中的強心針。影片講的是年輕的銀行家安迪因謀殺罪(冤枉)被判入獄,他沒有因此淪落,卻通過自己的智慧,在貪婪、殘暴的獄卒手下為犯人們贏得了冰啤酒、圖書館以及尊嚴;用一把小石槌在美女海報後面鑿了二十年,鑿開了很多人認為六百年都無法鑿穿的隧洞,爬過五百碼的下水道,在電閃雷鳴的大雨中笑着擁抱久違的自由。這位因□入獄的年輕銀行家在牢中如何追尋自由的故事,令人在沉重中有一種心靈的震撼!也有深深的感慨!看完這部影片後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希望和毅志,是任何人在任何境況下獲得成功的絕佳途經。心懷希望是一件好事,心懷希望就永遠有希望。就像片中那句膾炙人口的台詞:“有的鳥是不會被關住的,因為它們的羽毛太美麗了”!男主人公就是這隻心懷希望的鳥,併為之不懈地努力,最終實現了翱翔於藍天的夢想。但是它也告訴我們,希望對我們的生活具有怎樣的意義。我相信希望會創造奇蹟。“512”這個註定會載人史冊的黑色日子,它如猙獰的魔鬼,剎那間家破人亡。

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度過,肯定會碰上大大小小的困難,就連不會的一道數學題,那都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挑戰的困難。如果當時遇到危險時,你害怕了,你畏懼了,你放棄了,困難就不會放過你,會一直找你,直到你克服它為止。就比如剛剛説的數學題,你如果遇到不會的,草草地抄了答案,不思考,可當你再遇到時,你依然打算抄嗎?當然不行,要不然你永遠跨不了這高高的坎,你必須抬高腿,把它躍過,而不是放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困難等着我們去挑戰,讓我們鼓起勇氣跨過高高的坎,滿懷希望在逆境中茁壯成長吧!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5

肖申克是英語“Shawshank”的音譯,也有人翻譯成鯊堡。就像名字一樣,肖申克是一座“吃人”監獄。美國是西方世界宗教性最強、宗教在社會生活中影響最廣泛的國家。基督教在美國社會文化中佔有主導地位,而英雄救贖主題的確立與基督教文化不無關係。肖申克監獄吃掉的不僅是身體,還有希望,而整個救贖正是這雙重救贖。當然,雙重救贖不僅是身體和精神救贖,同時也是自我救贖和對他人的救贖。安迪自我救贖首先體現在最終逃出肖申克監獄。我們看到安迪的懺悔和反省,這是精神的救贖。

安迪用了19年鑿開了通往自由之路,所救贖的不僅僅是自己,也救贖獄中其他犯人的心,從此他們開始相信一切皆有可能。這正印證了基督救贖的那句話:“神愛世人,要拯救世人。”片中講述英雄偉跡,激勵了觀眾為自由和希望努力奮鬥。但也應看到,該片也通過安迪這一英雄形象的塑造,英雄偉跡的敍述,反映了美國人的力量和精神,傳播着美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和社會文化,是一曲歌頌美國自我中心主義的讚歌。這場英雄敍事與文化的應和,不能説是巧合,而是電影與文化的合謀。

安迪説道“在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不是用石頭圍成的,那些在內心不能到達、不能觸摸的東西那真正屬於你”,這就是希望。這使得他能夠保持一種冷靜的心態,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變得狂躁不安,而是用理性的頭腦自如地在得失之間求取平衡。也正是他那種把絕望化作希望的頑強毅力,使他實現了別人認為不可思議的夢想——爬過19年艱辛敲鑿的狹窄隧道,遊過足足有五個足球場那麼長的下水道,在電閃雷鳴夜晚擁抱了自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