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中國教師》讀後感10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26K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教師》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教師》讀後感10篇

《中國教師》讀後感1

第一次見到《中國教師報》,我就深深地被它所吸引。

那天,是星期六,我參加“北部山區國小六年級學生聯考”的閲卷工作。中午休息時,在鄉中心國小的辦公室裏,我隨手拿起一份報紙翻閲,映入眼簾的是報頭的五個遒勁、灑脱的書法大字:中國教師報。前方還刻着一枚“教師為本”的古篆,字印結合,顯得古樸大方。再細看報紙,每期16版的詳實內容,眾多的精品欄目,涉及教育難點、熱點,關心學生成長,關注教師的生存狀態,報道國外的教育動態……我仔細地讀着每一頁報紙。心想:這的確是“全國教師自己的報紙”啊!不知不覺間,上班鈴聲響了,帶着一絲遺憾,我戀戀不捨地放下了手中的報紙。

不久,學校也訂閲了這份報紙,再一次看到它,我就像遇見了熟悉的老朋友,禁不住把它緊緊地捧在懷裏。

讀着每一期報紙,我慢慢地熟悉了它眾多的精彩欄目:《新觀察》、《創新課堂》、《班級在線》、《閲讀》、《杏壇春曉》……它們是一扇扇明亮的窗口,通向知識和信息的海洋;它們是我的良師益友,在工作和學習中為我指點迷津。

曾幾何時,新課程的實施讓我耳目一新,但在教學實踐中也有許多東西讓我迷惑,一度使我無所適從。看了茅衞東老師主持的“創新課堂”,欄目裏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分析,一堂堂精彩的課堂實錄,使我瞭解到全新的教育理念,眼前變得豁然開朗。

在繁忙緊張的工作之餘,解成君老師主持的“閲讀”欄目,散發着縷縷書香,一篇篇美文,一句句意味深長的哲理,使我的心變得輕盈而充實,生活因此而更精彩。我把這種愉悦帶進課堂,在語文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感受文字的美,讓學生在閲讀中體會文字藴含的情感,在情境中品味文字。用文學淨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學生也從學習中收穫到甘甜的美果,在本學期舉行的“第三屆全國少兒書信大賽”(南康賽區)中,由我輔導陳遠香同學所寫的書信獲得了二等獎,我也被評為“優秀輔導教師”。我知道,能取得這些成績,是《中國教師報》助了我一臂之力。

“杏壇春曉”欄目更是我的鐘愛,讀着一位位老師的作品,我漸漸地融入其中,近距離地與作者交流,享受這些朋友帶給我學習的快樂。同時,它也使我深深的思索:新的時代,我們該如何更好地履行教師的神聖職責?

我的腦海裏閃現出來朱熹的名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是啊,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豐富自己,讓知識之泉、精神之泉長流,我們才能肩負起民族希望的重任,我們才不會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中國教師》讀後感2

長期以來,我一直在思考:名師的課堂何以精彩?讀了《中國著名教師的課堂細節——決定名師精彩教學的100個課堂細節》這本書,我才知道關注細節是名師課堂教學的共同點,也是他們實施精彩教學的關鍵。

關注細節,其實就是關注新的課堂教學理念能否落實到位,就是關注我們的教學行為能否根據新的要求重新塑造;關注細節,也就是追求教學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確化,是教學達到一定境界後的品味與追求。

課堂細節形成於特定的教學情境中,是看得見、聽得到、摸得着的東西。課堂的得失與成敗,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課堂教學中每個細節的落實上。名師精彩的教學細節構成了經典的教學,名師課堂細節精心的設計是其智慧與靈感的呈現。

發現和關注細節,反映教師的睿智和思想,捕捉和利用細節,體現教師的實力和功力。

教學細節稍縱即逝,要靠我們教師細心的去捕捉。它猶如課堂的精靈,倏忽而至又稍縱即逝,讓人始料不及。這就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及時捕捉,小心把握。當“意外”出現時,教師沒有置之不理,也沒有簡單化處理,將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是以此為契機,巧妙引導,將教學活動引向深入:或讓學生再次讀書,在讀中尋找答案,加深感悟;或動手操作,在探究中解決問題;或組織討論,在思維碰撞中修正和豐富認識……教學因意外而精彩,因真實而成為不可替代的一段師生生命發展的“流程”。

教學細節隱藏得很深,要靠我們教師用智慧去發掘。細節猶如竹筍,每“剝”一層,就有一段“鮮活”呈現出來。教師若能一層一層“剝”下去,課堂就會精彩不斷。能“剝”到什麼程度,全看教師的功力。

細節很細微,容易被忽視,靠我們教師去關注和研究。細節雖小,卻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細節雖小,卻能閃耀出生命智慧的光環;細節雖小,卻是“生命”的智慧創造……“一滴水可映出太陽的光輝”,只有欣賞細節,關注細節,才能使課堂魅力無窮。

對教學細節的處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失敗的細節給人以啟迪,成功的細節則給人以借鑑。

《中國著名教師的課堂細節——決定名師精彩教學的100個課堂細節》以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為順序,系統的總結出名師充滿智慧的課堂細節,並配以全國著名教師課堂教學的精典案例和專家分析,充分展示了他們精湛的教學藝術和課堂魅力,呈現出名師處理課堂細節的高超的技藝和獨特的智慧,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學習、啟迪和借鑑。

正如著名特級教師華應龍所説:“一個細節,見理念、見價值、見功力、見境界、見文化、見魅力……”我們的課堂也許無法做到完美,但我們要珍視細節,把握細節,讓細節綻放光彩,讓課堂呈現精彩。

《中國教師》讀後感3

科學文明的進步,物質技術的發達,信息產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知識經濟時代與網絡的普及使得今天人們接受信息、獲取知識的方式學習方式發生了徹底變化。以往單純的課程教學不再成為人們獲取新知、接受教育的唯一。相應地,在教育領域,廣泛地教育信息媒體正在悄悄地豐富我們的生活與大腦神經。

從走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我有幸認識了《中國教師報》,從這份報紙上我看到了大部分的作品都是跟我們一樣工作在基層一線的教師的真實寫作,反映的都是我們這些廣大教師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教學,切實貼近我們的實際。從閲讀這些報紙,給我的感觸很多,收穫很大。

我在《中國教師報》上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為人師表、堅守道德”,其中的一些話很有道理:教師是一份特殊的職業。這份職業不同於流水線上的生產工人,產品不合格了可以重新生產;這份職業不同於在田地裏勞作的農民,種植的禾苗不言語、不思想…..教師是心靈的工程師,教師面對的是一羣會思想的活潑可愛的孩子。為人師表-----這一道德規範,非常樸素,教師雖不是名星,但教師的一言一行有許多天真的雙眼在看着;雖不是名家,但一舉一動影響着無數稚嫩的心靈,如果教師言行相悖、表裏不一,學生怎能“親其師,信其道”?作為教師,我們不能隨波逐流,應把握自己人生的航向,堅守自己,認真執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

在教師的眼中,後進生是最令人頭疼的羣體,從《中國教師報》上讓我瞭解到了“轉化後進生的策略”,其實,只要我們充滿愛心、細心和耐心,就會發現後進生都是未經清洗的玉石,是等待着春雨滋潤的小草,只要找準方法就可轉化他們,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維護後進生的自尊心(有愛心融化後進生冰凍的“心理防線”,在師生間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橋樑)。

二、用關愛去感化學生(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教師唯有心裏時刻裝着學生,學生心裏才能有你這個老師,尤其是後進生,愛之深切,才能喚起他們奮發向上的勇氣、信心和激情)。

三、集體幫助,樹立後進生的自信心(開展各種活動:

1、互幫互學的“一幫一”活動。

2、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3、組織參觀訪問活動。

4、開展“改正一個缺點,為班級爭光”活動。使後進生感到班集體的温暖,逐漸消除自卑心理,振作精神)。

四、在鼓勵中激發上進心(鼓勵學生能給學生奮發向上的動力,表揚鼓勵對學生來説,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對他的認可,使他們增強了勇氣和力量,激發了他們的上進心)。

《中國教師報》幫助我們開闊了視野,讓我切身感受到了這份刊物的魅力,它讓我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在自身教學實踐與理論的反思中不斷積累知識,也獲得了自我人格的提升,從而產生了情感上的愉悦之情與收穫的快樂。這種感覺是無與倫比的。它喚醒了我們沉睡的情感,告訴我們作為基層的一線教育工作者,如何去表達,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總結,如何去學習,如何去獲得更多地快樂!

《中國教師》讀後感4

“讓愛走在教育的前頭”是《做中國立德樹人好教師》一書第五篇中的一個小章節的開篇語,我覺得這句話才是這本書的核心所在,對我的啟示非常深刻。一直以來,我們都講立德樹人,都將以德育人。那麼,作為教師,要如何立德?如果教師的心沒有温度,沒有對學生深沉且細膩的愛,這樣的德,就等於是空中建樓閣,形同虛設。

老師的德行,是建立在有仁愛之心的基礎之上的,這才是立德的關鍵,所以我非常認同本書作者説的.讓愛走在教育的前頭這句話,於我而言,我也認為這是我作為一個國中政治老師立德樹人的基礎條件,沒有這個基礎條件,再多對個人德行的粉飾,修飾,都無濟於事。中國知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説過,教育,需要老師的心和學生的心去發生碰撞,老師要敞開心門,接納學生,如果我們的教育只停留在口頭上高喊立德口號,那是無法真正讓學生從小就具有培德的意識的,我們必須要自己有德行,躬身去做學生的示範,和老子説的那樣,厚德載物,我們才能去影響學生,在學生心中種下善的,美的,正能量的種子,讓他們以我們為鏡子,而學到何為真正的愛國情懷,愛黨思想。

古人説,師者,人之範也,老師,就是做學生學習範本的人。我們不否認,我們所教的學生,家庭因素複雜,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同樣的道德起點,也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同樣的悟性和資質。但是,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找出學生之間的差距,通過課間的交流,去碰撞學生的思想,去感受學生的感受,而不是以一個教師的權威,去苛責學生,讓原本成績就不好的同學,更自卑,更沒有自信。

做人民教師,和修道無異,畢生面對的都是自省,學生們是一面面鏡子,每一面鏡子可以照見我們自己的心性,德行。面對一個政治成績非常不好的學生,我們能否穿過他試卷上的得分去了解他,傾聽他,這才是師德的根本。

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急速發展中的時代,它需要的是綜合型的建設人才,如果我們只有分數論英雄,看不見學生們藴藏的人格鋒芒,看不到他們的優點,這就是教學上的失德,因為這樣教出來的學生,會特別功利,會產生極度慕強的心理。所以,讀這本書,我一直在思索,什麼是真正的師德?我該如何在學生面前立德樹人,我認為,立德樹人的前提是我內心要有愛,一是熱愛我的政治教師這份職業,二是熱愛我的學生,我可以在課堂上,欣賞每一個學生,不是以他們的成績,分數,去將他們劃分為三五九等,我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了平等,關愛,尊重,他們長大後,才有能力,將同樣的尊重,同樣的關愛饋贈給整個社會,我們的這個社會,才會在一羣高素養,高德行的未來青年人的構建下愈發地和諧,文明,強大。

《中國教師》讀後感5

組裏徵訂了《中國教師報》,這份報紙可是我夢寐以求早想擁有的呀,這下我可“解饞”了,每天不管哪位老師看完只要沒把它用夾子加好掛在規定的位置上,我就會馬上收起,連同我的那份整齊地掛好,一天也不知道要掛多少次,可我不覺得麻煩,反而覺得快樂和充實。一次,一老師在切西瓜,我沒看見西瓜是大是小,可一眼就看見了西瓜下面緊緊地壓着一張報紙,我急忙走過去看刊頭幸好不是《中國教師報》。弄得同事們哈哈大笑,還以為我去搶西瓜吃呢。

報紙有很多板塊,可我最喜歡的板塊是《新觀察》、《健康人生》這兩個欄目,板塊的文章選得非常貼近一線教師的心裏與工作狀態,文章寫得實在、現實還透漏着風趣。

先説説《新觀察》吧,這個板塊引領我的思想走在了教育的最前沿,讓我更清楚地瞭解了當代我們這個教師隊伍中存在的諸多利弊,也把一線教師心中的酸甜苦辣展示在大家面前,讓你去品味,去深思,尤其是遇事不走彎路子,組裏的教師都很喜歡它。我們有時看到一篇文章,組裏的人會針對一件事爭論不休,就説《老王》這篇文章吧,道出了“一位教學認真的好教師,可就是沒有一些教學中的榮譽證書,進而高級職稱與他很遙遠,老王為了把教學成績拼命爭成第一,抬手打了學生一耳光,接下來是家長不願意了,再下來老王回家了……”組裏的老師分成正反方,各持己見、互補相讓,爭得不可開交……可我對老王老師説,你本來就是一位敬業的好老師,你本來就是個能幹的人,不就是少一張紙嗎?慢慢爭取呀!人不常説嗎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教學幾十年了,雖然沒評上高級,可評上高級的人還是少數的,如果您能再看開點,結果可能就不會這樣了,關於那兩個差生,咱先分析一下他們的情況然後對症下藥,您説呢?哦,這也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原因,其實,評高級職稱的要求也應改一改,側重老教師一些也不為過,幹了幾十年的教育嗎。

教師呀,教師,當我們為了孩子的成績而想訓斥他們時,請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線————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再説《健康人生》,是我喜歡的版塊之一,它包括“人生感悟”、“健康方程式”、“休閒有道”、“職場心態”等,每當我閲讀完這些文章我工作起來精神勁十足。自己平時也很喜歡運動,每天都是走路上班,再加上有《中國教師報》這個精神食糧我想我的業餘生活會感到更充實的。

其實,“班級在線”、“杏壇春曉”、“閲讀”等這些欄目,我也都是很喜歡看的。《中國教師報》是在催我成長,是在“逼”我讀書呀!蘇霍姆林斯基説:“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佔有何種地位。”讀書看報是我們教師每天必做的“工作”,謝謝了《中國教師報》!

《中國教師》讀後感6

我一直從事一線教學工作,閒暇之餘,總該讀點雜誌或翻閲一些報紙,每次總有或多或少的收穫。當我第一次拿到《中國教師報》時,便感到一種驚喜,如一股春風撲面而來。沒想到竟然有我們教師自己的報紙。靜下心來仔細閲讀,我發現該報共有A、B、C、D四個基本版塊。不論是“杏壇春曉”、“新觀察”、“健康人生”,還是“現代課堂”,每個版塊都有讓我為之動容的地方。每每讀起,我都如獲珍寶。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深深地愛着我的課堂,愛着我的學生。我也和其他教師一樣在實踐着新課改要求下的新課堂。我學過“洋思經驗”,也實踐過“杜郎口教學模式”,但總是收效甚微。我懷疑自己是否在走彎路,是不是沒有真正踐行新課改的理念,沒有把先進的教學模式應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去。在閲讀了該報B版塊“建設新課堂”之後,我如夢方醒,我感覺到自己做得是那麼微不足道。課改不是紙上談兵,不是一兩個教學經驗和教學模式就能實現的。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

該報“建設新課堂”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建設新課堂的途徑和方法,為我的課堂教學指點迷津,讓我從傳統教學的束縛中走出來。今天的課堂教學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説的單向灌輸。教學也不再是教師從“一桶水”向“一杯水”傾倒的簡單行為,學生不再是被灌輸知識的容器。教師已不能治簡單地自己知道的知識。教師一次“充電”,終身“放電”的時代已經結束。教師不僅要擁有“一桶水”,更要成為帶領學生尋找水源的人。

該報用寥寥數語,以名校訪談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探索如何把學生從高耗低效的學習中解脱出來。其中有位名師講到:“面對目前的課改形勢,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改變教師滿堂灌,課堂效率低,學生成績不理想的現狀,我們要想繼續發展,必須解決這個問題,突破這個瓶頸。我們必須大膽嘗試,即使不做第一個吃螃蟹者,也要做敢吃螃蟹者。”課改不需要旁觀者,需要的是行動者,第一步再難,我們也要邁出去,只有做了才能成功。

讀了該報,它讓我懂得了如何去探索適合自己,同時也適合學生的課堂教學模式。於是,在教學中我不斷摸索前行。我把課堂變成一個舞台,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經過一學期的課堂實踐,我發現每個學生都較以前有所提高,特別是一向上課不愛舉手的小杰,課堂上也積極參與活動,學習成績由50多分很快上升到了80多分。我感到非常高興,沒想到我的初探竟然收到了這麼好的效果。

《中國教師報》為我的課堂教學撥開雲霧,讓我的課堂逐漸成熟起來。它讓我學會了探索,它引導着我正在向優質教學邁進。

《中國教師》讀後感7

《中國教師報》從聽説到初次接觸後再到走近並愛上她時,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光陰不長但卻讓我收穫頗多,受益匪淺。身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我深深地知道這份工作的責任和義務。教師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要走進孩子們的心裏,和他們心靈互通才能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中國教師報》讓我明白,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和前提。教師愛孩子是心靈撞擊出的愛的火花;是初春時細雨對幼苗哺育的無私;是花苞吐蕊漫人間的芬芳……

還記得初睹《中國教師報》芳顏是在一個舒服的秋天。那是我剛走上教師的崗位沒多久,在一次例行的會議前,我隨手拿起了放在報架上的一疊報紙悠閒地翻閲起來。在右手一上一下地擺動中,我的心漸漸地被她所深深吸引。眼前的她就像江南的女子般情感細膩,文風樸素悠長,沒有過分的誇誇其談,曼妙的字裏行間透出的都是發自內心的感慨和實在道理。每逢完成了工作的茶餘飯後,我便會走進空蕩的會議室裏,和她進行心靈的交流。於是在安靜的氛圍裏我慢慢熟悉了她的風格:《教師教育》、《新課程。課堂》、《班級在線》、《杏壇春曉》……從這裏我走出了校園,走向了世界。

我從《中國教師報》中不僅瞭解到基本的教育政策還讀到了許多震撼心靈的文章。如在《老師,我可以唱歌了嗎?》一文中,從簡單的話語中我能感受到一位善良的教師的“機智巧妙”和孩子的“天真可愛”。一個智障的孩子,一顆無法約束自己的心,看着看着,我落淚了,在過多追求分數和課堂紀律的今天,是他們讓我感受到了人性迸發出的光輝;而在《曉風輕拂,時光淡淡——讀<張曉風的國學講壇>》裏,讓我知道在被各種低級無聊毫無內涵的所謂流行充斥的現在,更應該拂去塵囂靜下心來去品讀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文化瑰寶。是啊!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文明,我們總是心安理得認為會永遠屬於我們,從不曾想過走進它、品讀它、理解它、昇華它。殊不知在自以為擁有中錯過了欣賞許多人類的輝煌。身為教師的我們都已經離經典的國學越來越遠了,還能指望那些熟悉周杰倫、李宇春的孩子們去記起孔子、孟子們的聲音嗎?當曾經優美的《高山流水》、《陽春三月》被如今的《雙節棍》等流行歌曲所取代時,我們是該高興時代的進步還是擔心文化的流逝?《中國教師報》讓身為語文教師的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和今後的任務。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啊!

《中國教師報》陪我度過了日落星升、花開葉落的歲月。是她讓我在工作的迷茫中找到了航行的方向;是她引領着我在浩瀚的天宇中盡情地翱翔;是她陪伴我度過寒冷的雪季;是她教會我如何擁有一顆與學生靈犀的心……

《中國教師報》,全國教師自己的報紙!《中國教師報》全國教師温暖的家!

《中國教師》讀後感8

偶爾翻了翻《中國教師缺什麼》這本書,發覺黃燕先生以生動的教育事例,闡述和反思了中國教師之種種缺失。這是一本對教育充滿關懷的書,作者直面真實的教育生活,深切地關注着教育生活世界裏發生的事情,關注着那些事情裏的言行、人的情感、人的精神、人的生存狀態。

《中國教師缺什麼》也是一本用心來傾聽與敍説的書,作者細細傾聽着學生的聲音、教師的聲音、家長的聲音、社會中關心教育人的聲音,傾聽他們的內心的歡樂、苦痛與彷徨,傾聽他們對教育的殷殷期盼。簡而言之,缺失有六:一缺乏愛,二缺乏服務意識,三缺乏生命意識和等待意識,四缺乏理想和激情,五缺乏創造,六缺乏健康和關懷,從不同層面進行追問與思考,頗受啟發。的確,教育生活世界中有許多問題需要有心人去關注,讀了《中國教師缺什麼》,結合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本人進行了再思考。缺乏理想和激情,缺乏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事實上,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有的孩子長得漂亮些,有的孩子長得難看些;有的孩子比較聰明,有的孩子比較愚鈍等。如果教師不能正視這些差異,不能以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看待,那麼,對學生的愛,對學生的尊重、寬容、平等以及服務意識,更是“空中樓閣”。

在《圍城》中曾經有個十分有趣的故事。天下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後,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後吃。但兩種人都感到不快樂。先吃最好的人認為他的每一顆葡萄越來越差,第二種人認為它每吃一顆都是吃剩下的葡萄中最壞的。原因在於,第一種人只有回憶,它常用以前的東西來衡量現在,所以不快樂,第二種人剛好與之相反,同樣不快樂。為什麼不這樣想,我已經吃到了最好的葡萄,有什麼好後悔的;我留下的葡萄和以前相比,都是最棒的,為什麼不開心呢?這其實就是生活態度的問題。我們教師一定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聽老教師談到,那些成績不怎麼樣的,畢業後反而跟老師很親,常到學校來看望母校老師,在街上遇到也很熱情,尊敬老師;而那些成績優異,曾被一度器重的部分學生卻“人間蒸發”了。

因此,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要有積極向上,用自己的激情點燃學生求知、自信的心。

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沙,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用了未來。承認學生間的差異,承認學生的未完成狀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悦,寬容地對待人生,你會活得更加快樂、豁達。正如魏書生説的:“埋怨環境不好,是我們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不好教,是我們方法太少。”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麼,你就是生活的智者。“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中國教師》讀後感9

在我參加工作以來,《中國教師報》是我接觸到的第一份教育刊物,和她兩個多月的親密接觸,我深深地體會到,她猶如一位長者,引領我在工作業務中不斷進取。更如一位智者,時刻為我解答着教育中遇到的種種困惑。

作為一名新老師,我可謂着“初生牛犢不怕虎”。站在國小課堂上,我以為自己一名堂堂本科畢業生,面對一羣“小屁孩”應該能運籌帷幄,不在話下。然而,一切並非我想象的那樣,國小科學的課堂,我面對的是無法壓制的吵鬧和不被重視的學習態度。這一切猶如當頭一棒,澆滅了我內心的所有激情,於是,我茫然,困惑……

然而,就在一次無意的機會,我看見了靜靜躺在辦公桌角落的《中國教師報》。一次隨意的閲讀,我被《中國教師報》深深吸引,像《現在課堂週刊》,《教育家週刊》等版塊,字字句句鼓勵着我,猶如海洋上的燈塔,指引我們教師前進的方向;又猶如喧囂城市中安靜的家,無時無刻都充溢着絲絲的暖意。

該報刊中,有六大板塊,像《區域教育週刊》,《現代課堂週刊》,《幼兒教育週刊》,《教育家週刊》…每個版塊都各具特色,有一定的針對性,從教學的不同角度給我指明前行的方向。最讓我覺得受益的是特別報道《課改》,尤其是最近的幾期中,我欣喜地看到,話題中不斷地重申了作為一名科學教師的重要性和價值。很多的科學教育者始終在這條孤獨的路上不斷進取。像河南省安陽市舉辦的以“新教師,新課堂,新學校”為主題的“殷都杯”演講比賽,讓我明白作為一名國小科學老師,要在課改這條路上發揮先鋒作用,要倡導變傳統課堂的以“教”為中心,蜕變成新課改理念下的以“學”為中心。努力在課堂中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相信那樣學生就會回報你無限的精彩…向着“以學定教、以學評教、以學促教”的新教師的目標孜孜不倦的努力。要有白居易鐵杵磨成針的毅力。

首先,《區域教育週刊》版塊主要報道了各個城市各個地區的教育實況、教育新聞,讓我的眼界開闊,提醒不要侷限於眼下的工作,應該跟上社會的需求,及時改進自己的業務,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其次,《現在課堂週刊》版塊主要講述了現在課堂的發展方向,在重視學生的參與,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大方向下,如何去組織自己的課堂。再有,《教師生活週刊》版塊,展示了全國名師交流的經驗,讓我切身感受到團結的力量。明白我們的努力,我們的辛勤勞動,有那麼多的人和我們一起感同身受,我們並不孤單。還有《教育家週刊》、《民辦教育週刊》、《幼兒教育週刊》……每個版塊都給我不同的感觸。

《中國教師報》它既是國家教育規劃者和教育實施者溝通的橋樑,又是教育家傳授經驗的平台,還是教育工作者之間交流的舞台。報刊的編輯們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美德辛勤地工作着。我想對你們説:“辛苦了!我們知道我們在教育行業中的路還很長,我需要以鐵杵磨成針的堅強意志不斷地努力。”

《中國教師》讀後感10

一直聽網友們稱讚:《中國教師報》是一份宣揚教師情感與聰明的報紙,是老師們自己的報紙,於是,從一開始起,便對《中國教師報》有了一份非凡的親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師座談會上,分管校長熱情的向大家推薦《中國教師報》,並鼓勵我們多為她寫稿。那時侯,我想像我這樣一名普通教師怎麼可能發表文章呢?於是,投稿的念頭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沒有想到後來發生的一件小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在成長論壇上給大家講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發的思考讓我不由的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憂慮,於是,我直言不諱的在論壇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沒想到,論壇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後,馬上鼓勵我把文章投給《中國教師報》。在他的“鼓動”下,我終於鼓起了勇氣,通過郵件把文章發給了《中國教師報》,第一次投稿就這樣在“匆忙”中開始了。沒想到第二天上午,編輯老師立即回覆説欲用這篇文章,並認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當時,我有一點驚奇,心中不禁暗自讚歎於《中國教師報》編輯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們對普通作者來稿的重視。帶着這樣一份感動,以後的日子裏,我不斷的督促自己勤積累、多思考,並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發現寫下來,投給《中國教師報》以及其他一些刊物。書寫是讓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條有效途徑,和《中國教師報》一起走過的日子裏,心情一天天的飛揚起來,學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這樣一種佈滿激情的日子,我們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樂,一起成長着,原以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這樣變得豐盈、多彩起來。每一位教師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會碰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們如同散落在海邊沙灘上的一枚枚閃亮的貝殼,也許不經意間就被我們踩在腳下,冷落在一邊,可是,假如我們俯下身去,悉心的將它們拾起、收藏,就會漸漸發現它們的漂亮,發現它們身上留下來的教育的真實痕跡,追尋着這樣的痕跡,或許我們就能尋找到改善教育行為的有效途徑。教育改革的過程需要全體教師共同交流,一起參與,一起推動,願每一位教師都能夠擁有自己的思考,發出自己的聲音,願《中國教師報》能夠成為更多普通教師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點。

一份報紙,一杯茶,讓煩躁的心慢慢沉澱,在網絡中的巧遇,讓我認識了你——《中國教師報》。從聽説到走近再到走進她,時間雖短,她卻很快成為我的良師益友,她以鮮明的時代性、前瞻性、實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時性的內容供我學習、吸收,為我更好地善待學生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幫助。

Tags:讀後感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