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讀《傅雷家書》有感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1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傅雷家書》有感15篇

讀《傅雷家書》有感1

父母的心始終念着孩子,孩子從小的一顰一笑一直印在他們的腦海裏。他們渴望孩子能時刻相伴左右,但又希望孩子能在國外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大的發展。面對這樣的矛盾,他們的內心是複雜的。

傅雷對兒子的教育可謂嘔心瀝血,讓我佩服。有人説,傅雷對兒子是“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看了一封又一封書信,確實如此。這樣用心,讓人潸然淚下。

書信裏字裏行間流露出的這種感情,撥動着我心中的漣漪,讓我不時想起爸媽對我的愛。

《傅雷家書》是一本很特殊的書,他不是跟市面上的大多數書籍一樣,《傅雷家書》收錄的是一位父親對於教育子女的語言,總的來説,就是一封封的信構建自己對於子女的諄諄教誨,體現了作為爸爸的他對兒子苦心孤詣。

《傅雷家書》中傅雷沒有用華麗的語言來傳達自己的人生經歷,自己的總告。他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和真誠的心來和自己的兒子進行心靈的交流。

每一位父親對於教育自己的子女都會很用心,而傅雷更是對於兒子在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從中,我們能夠體會到傅雷對於孩子的教育的重視程度,同時也看出了傅雷與兒子之間的友好關係。

讀《傅雷家書》有感2

《傅雷家書》講的是傅雷在他長子赴波蘭留學時給他寫的信。信中他們聊音樂,聊生活,聊理想,聊戀愛。他們是父子,也是老生,更是朋友。傅雷身為父親更是對孩子關心有加,幾乎是每個月就要通兩回信,不論是忙與不忙,回的信長或短。他總是認認真真,逐字逐句的看過去,再一絲不苟的回信。信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透露着濃濃的愛意。我覺得正是這一份份愛為傅聰成為優秀的鋼琴家打下牢固的地基。

其中的一個情節令我印象深刻。當時傅聰因出國不得已與初戀相隔兩岸,他的父親立馬察覺到傅聰被戀愛所困擾。但他並沒有立馬讓傅聰停止交往,只是提醒他,他的理想和學業的重要性。那孩子自己去明白道理。為了方便傅聰,傅雷花了不少錢弄了兩個麻繩方便搬運。一位普普通通的翻譯家卻為了孩子學習了不少音樂專業的知識。這是多麼偉大的父愛呀!正如温家寶所説:“父愛如大海般深沉而寬廣。”

幸運的是,我也有一位這樣愛我愛的深沉的父親。幾年前的一個暑假。窗外是辣的太陽毒蛇吐着信子,虎視眈眈的盯着我,真叫人待不下去。此時,在門外站的汗流浹背,滿臉焦躁,面紅耳赤。心中是數不盡的懊惱和倔強。

那天,和母親因一件極小的事大吵了一架,一氣之下,我站在門外不肯吃飯。誰知也聽見母親摔門進房間的聲音。就這樣站在陽光下暴曬,心卻漸漸靜了下來,卻有些不知所措。這時,門開了。父親把我拉了進來,涼爽的空氣輕拂着我的面龐。他沒有説話,默默的為我添了一碗飯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看着我吃。“以後什麼情況下都不可以不吃飯。”父親依舊是那樣面無表情,眼底閃爍着是不易察覺的關心呵護。他聲音沉穩寬厚,聽不出多餘的情感,可能聲音鏗鏘有力。穿透了我最後的倔強,心中的委屈與憤怒都隨着淚水流了下來。父親遞給了我一張紙巾,欲言又止,終是沒有説什麼。只是拍了拍我的肩,轉身便去廚房洗碗。嘩嘩的流水聲,寬厚的背影成了我永遠的記憶。

世界上有這樣一羣人,他們是家裏的頂樑柱。卻是孩子最依賴最堅固的後盾,他們擁有着世界上最尊敬的稱謂——父親。他們的愛如大海般深沉而寬廣,他們沒有優美的言辭去表述愛意,卻用一個個微小的動作去傳達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3

那是一封封感動無數人的真摯家書。紙短情長,寫不盡嚴父的諄諄教誨;見字如面,滿載着諍友的真知灼見。僅從表達情感而言,這些書信無疑是感人至深,無與倫比的。

全書分為兩輯,第一輯是傅雷寫給兩個兒子的家書。而《致傅聰》是全書的主要部分,也是我比較感興趣的。在前面幾封中,作者並沒有直接表達對兒子的思念,而是以回憶的形式,表達對兒子的悔恨與歉意。雖然我們無法得知作者自省的具體原因,但也可從中體會到作為一個父親的擔當與責任,以及願為孩子付出一切的心理。傅聰是著名的鋼琴家,而他父親是著名的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兩者的專長看似毫不相干,卻絲毫不影響傅雷對其子極具專業性的指導。在信中,作者無時無刻不談音樂,而這看似單調的話語中,又藴藏了無限情感。他特別善於和他人交流,不僅是和自己的孩子。他對自己的親友也是如此,先從專業談起,再輔以自己的感想以及對對方的關懷。一篇文章的最後幾句話往往藴藏豐富的人生哲理,講問題一針見血。對孩子們有人生啟示,人情世故的講述;對長者友人則充滿了真摯與尊敬,謙恭與虛心。

傅雷和傅聰不僅是生活裏的父子,更是音樂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學識,嚴厲又不乏慈愛的父愛,傾聽着萬里之外兒子的每一次心跳。他時刻叮囑兒子,不要耽擱下學習,要多讀書,多參觀當地的博物館等,也藉此表達對兒子的惦念。

“你走後的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有一天不想着你。”“你記住一句話:青年人最容易給人一個忘恩負義的形象,其實是他眼睛望着前面,飢渴一般地忙着吸收新東西,並不是忘恩負義,但懂得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萬不要讓人誤會。”讀後感·除了含蓄的表達,作者也不失直抒胸臆,直截了當的寫出對兒子的關切。而第二句我個人認為是全書最富哲理性的句子。作者給兒子以心靈的指導,照亮他前進的方向。

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紐帶,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正是有這樣的慈父才使傅聰不論日後遇到何種打擊與磨難,始終沒有背棄自己的祖國,不受各方面的威逼利誘。

這就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遠在萬里之外,依舊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它像戲曲一般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餘地。

讀《傅雷家書》有感4

儘管今日的互聯網高度發達,書信往來已不是重要的通訊方式,但書信的內容深度、情感表達,遠不是其他通訊方式所能企及的。從古至今,書信所言皆出自肺腑之言,動人深切,諸如諸葛亮的《出師表》、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無不是如此。而我所讀的《傅雷家書》,字裏行間洋溢着一位充滿家國情懷的父親,對遠洋之外的兒子的思念與教誨。

《傅雷家書》比起《出師表》《曾國藩家書》等,稱不上晦澀難懂,相比之下顯得簡單樸素,但是,字字句句都鏗鏘有力、斬釘截鐵,包含着傅雷先生對人生的思考、對理想的追求、對愛國情懷的深切感悟,可以説,這是一位父親集畢生智慧所參透的哲理。

“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傅雷先生的書信中,不乏有這樣簡單而充滿愛意的字句,對兒子的思念之情無不充盈着他的每一寸心肝,愛子情深實屬讓人動容,更讓人察覺,傅雷先生在兒子傅聰身上也投入了不少精力,直抒胸臆的情感讓人讀起來十分温暖,彷彿父親就站在面前,孜孜不倦地傾訴着思念。

當然,如若是單純表達思念之情,傅雷先生的家書就談不上深度。我欽佩的是,傅雷先生能夠在書信中暢談人生與理想,思念之餘不忘鼓勵兒子要做個有擔當、有理想、有膽識的人。

傅雷先生是個藝術家,兒子同樣繼承了他的衣缽,所以,我們在書中所能讀到的是一位老藝術家在向他的兒子灌輸正確的思想和價值觀,從人格的尊嚴到國家的榮辱,傅雷先生的見解獨到且深刻。我相信,這也讓傅聰先生明白做一個德藝兼備的藝術家有多麼重要,有多麼可貴。

他教導兒子,待人處事保持謙虛謹慎,理想要選大而實際,在順境中不驕傲,在逆境中不氣餒。我想,這大概就是一位老藝術家經歷人生百般折磨而屹立不倒所領悟出來的深刻思想,同樣也是一位父親對兒子最誠摯的教誨與勸誡。

最讓我動容的是傅雷先生的愛國情懷。他經歷過動盪的戰爭年代,親眼見到過國家在近代史上的衰落,更能體會到建國的不易與艱辛,也更能理解一個人具備愛國的赤子之心是多麼重要。儘管我沒有這些經歷,但從傅雷先生所寫的書信中,我能夠深刻理解到他的愛國情懷—祖國的利益高於個人的利益,要將個人的價值奉獻給國家與社會,傳播真善美。

很少會讀到這種感人深切的書信,但讀完之後,我的心中也儼然有了一股正氣,要有理想,有膽識,也要學會奉獻與熱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5

讀《傅雷家書》,感悟濃濃親情書是知識的寶庫,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通往成功大門的鑰匙。小時候,我很喜歡讀書,每晚都捧上一本書看看,否則就有罪惡感,難以入睡。然而現在的我,卻因學業沉重而“戒掉”了這一習慣,書離我越來越遠了。可是,在孤獨寂寞、傷心痛苦的時候,仍會很自然地想起國中時讀過的《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寫於1954年到1966年,是傅雷夫婦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的書信集,但它又不是普通的家書,因為其中藴含的不僅僅是父母對子女的諄諄教誨,更是一部包羅了藝術探討、温暖親情和人生態度的啟蒙書。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閒言絮語,一字一句都飽含了作者的愛子之情。每當想起這本書時,我就會想起我的父母。父母親都是工人,他們是大千世界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們的文化程度不高,他們粗糙的手寫不出優美的文章,在僅有的記憶中他們從未給我寫過信!在學校裏,我經常羨慕地看着別人手中的書信,有時想,就是問一句平安也好啊!電話與書信不能比的,書信是可以時時刻刻拿來温暖自己的,是可以永遠珍藏起來的。

雖説骨肉相連,可總覺得相距太遠太遠。於是總是閲讀《傅雷家書》,把其中的教導當成父母的話語。閲讀中我學到了很多,學會了關注生活細節,懂得了如何理解別人和如何幫助別人,印象最深的是如何理解父母對子女的愛和子女對父母的愛。《傅雷家書》中説“每個父母都是疼愛子女的”,這句話對嗎?想到這裏,我嘗試着撥通了母親的電話,嘀嘀了兩聲後就傳來母親温柔的聲音,接下來,仍是老生常談的話語,千篇一律得讓我感覺這種“母愛”是在走方程式。開學十幾天了,身在異鄉,思鄉之情總不經意地被碰觸,覺得委屈時晶瑩的眼淚就會在眼眶裏打轉!父母,我是你們的女兒嗎?為什麼在我無助的時候都是自己獨自舔着受傷的翅膀,獨自躲在角落裏哭泣?失望之際,猛然看見鬧鐘已是10點15分了,我驚訝於母親的執著,因為曾多次讓母親9:30關機睡覺,可是母親每每都違背這個承諾,這次依舊如此。想象不出母親看到號碼的激動,更想象不出母親接不到我的電話時的失落。而我知道,她此時肯定激動不已,因為時隔十幾日耳邊又響起了女兒的聲音。10點多鐘,屬於早出晚歸的父母休息的時間,此時母親僅為等一通可能等不到的電話。剎那間,淚水奪眶而出,這是歡喜的淚水,因為我知道父母是愛我的!我的手指飛快地在屏幕上打下四個字——我愛你們!

《傅雷家書》讓我發現了愛,理解了父母。我想,在此後的成長道路上,我會像傅聰那樣主動把自己的成功、失敗、快樂、悲傷傾訴給父母親,讓他們不會覺得與女兒之間隔着千山萬水!

感謝《傅雷家書》!今後,我會與父母一起,共同到達成功的彼岸。

讀《傅雷家書》有感6

傅雷家書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如何對待藝術:怎樣做一個正直的人;生活;家庭等。這三個方面貫穿了傅雷的人生準則和教育子女的方法。

《傅雷家書》的基本要點,還是強調“做人”這是家書的核心問題。整本家書圍繞做人問題,層層展開。他教育兒子要把道德的約束放在第一位。傅雷的這種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

要有一顆“赤子之心”這是最高尚,熱烈,真誠的愛。對待他人要以城相待,誠懇直白。

要時刻愛國。在傅聰鋼琴比賽獲機獎後,他要傅聰首先把這種榮譽看作是新中國的榮譽。

要淡泊名利,名利是個人利益。傅雷要求傅聰要胸襟開闊,不為名利所累,身外之物只是社會一般要求,與個人的渺小和偉大無關。

讀《傅雷家書》有感7

讀完《傅雷家書》,傅雷對傅聰的嚴格教育與音樂上的交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傅雷曾説“藝術若是比較美的花朵,生活就是開花的樹木”,那麼我想説“傅聰的修養若是比較美的花朵,傅雷的教育就是開花的樹木”。在事業上,傅雷盡力助兒子一臂之力;在生活上,傅雷周到地考慮到了兒子可能會遇到的種種困難;在思想上,父子完全結合成了一體,即使相隔千里.傅雷,他用他的行動,點亮了傅聰傅敏心靈的燈。

在這偉大的父愛背後,在一封封信的千言萬語背後,其實也隱藏着至關重要的線索——故事的背景。在比較開始,傅聰為追求自己的夢想奔赴外國求學時,傅雷和妻子用温和貼切的口吻,彷彿近在咫尺地在與孩子聊天,字裏行間透露着他們對傅聰的思念,還時而不經意暴露出傅雷因對傅聰的生活和學業太過緊張而顯得焦急的口吻。

這時的故事背景一切都安好,感情也是那麼純真。可是讀到1961年5月23日的那封信時,我總會感覺哪裏怪怪的,細心摸索了一下便發現傅雷的口吻變了,雖然表面上是一封再簡單不過的信,但是在寫這封信時的背景是這樣的——傅雷被污衊且被錯誤批評,還要進行“思想改造”(其實就相當於坐牢)。

傅雷當時的心境一定是複雜、混亂的,所以這封信也顯得迷茫和硬板,傅雷好像另有所思。可惜的是,以傅聰從波蘭出走英國為轉折點,政治的包袱日重一日,傅雷和妻子朱馥梅比較後選擇的結局,總讓我心有所戚。

家書中,充分體現了傅雷嚴謹、認真,一絲不苟,對兒子無私關愛,為人坦蕩、秉性剛毅的形象;也充分體現了傅聰孝敬父母,熱愛音樂,心懷祖國的人物形象;傅聰的母親朱馥梅在我眼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在傅聰還小的時候,她就像家庭的潤滑劑,承擔着傅雷的衝動怒火。

傅聰大了,在海外留學,作為愛子情深的母親,端莊賢淑、温厚善良的慈母形象躍然紙上。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傅雷家書》以真摯的感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傅聰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感人至深。

讀《傅雷家書》有感8

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正如好友樓適夷面對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家教的過嚴過細卻“不以為然”。然而就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並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麼吧?為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子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的音樂譯著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子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麼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説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子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子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這種關子不是意識一個階段,而是伴父子而來。這位嚴肅的父親,從來就沒有推卸自己的責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圍成孤島時,他就把孩子關在家中,而且很早發現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養成為音樂工作者的素質,正如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一樣,對待幼小的孩子一樣,他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制定日課,一一以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規定孩子怎樣説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兒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為人間的這一遭父子情驚歎,對,是朋友,是同志。

讀《傅雷家書》有感9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無論是什麼時候,家書總是無比貴重的,它凝聚着父母對子女的關心,而《傅雷家書》也是由此。

《傳雷家書》這本書由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構成的,它摘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書信,表達了對國家的愛與對兒子的期望,他教育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才兼備的藝術家。

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的是傅雷對兒子的鼓勵:“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是啊,人的生命就如那河流一般,時而曲折彎延,又時而筆直向前。時而飛速而落,又時而平靜無波瀾。面對這一切的一切,如果我們不堅韌,那麼生活就如一潭死水,毫無波瀾。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會像傅聰一樣,遇到不好的事,不稱心的事,比如在考試中,排名一落千丈,又比如在發言中的一個失誤,使你與成功擦肩而過,這時,如果你站起來了,你便會發現;其實成功離我如此之近,但如果你懦弱了,放棄了,那麼生活會讓你明白,你正離自己的理想越來越遠。

良藥苦口利於病,挫折,正是一劑苦口的良藥,但是,你必須服下它,才會利於病,否則,就是再好的藥劑,也無法讓發揮作用。

人的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朝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會如死水一般。這句話無時無刻都在告訴我,不要因為一時的生敗而放棄最大的故勵,生活本就是這樣,起伏不定,讓你我更加輝煌。

讀《傅雷家書》有感10

在一開始知道要讀《傅雷家書》時,我本是不情願的。雖然在那時並沒有接觸過這本書,但一聽書名就感覺內容很枯燥了。但在暑假這短暫的時光裏(每個學生的心聲)去接觸它時,卻發現現實跟幻想總是有很大的差距。

《傅雷家書》中記述的是傅雷夫婦與兒子傅聰之間以信的方式的來來往往。這裏面並不是普通的書信,在這些不尋常的書信中飽含着一家人之間互相的愛和有助於我們成長的廣泛的知識。

從這些家書中,我讀出了天下父母對孩子廣闊的愛。在傅雷夫婦寫給傅聰的每一封信中,都寫滿看對傅聰的關心、鼓勵與教導,很難想象,人們竟然會為了他人朝思暮想、牽腸掛肚,但轉而又覺得平常看,因為“人們”是一對父母,而“他人”則是他們辛辛苦苦哺育打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夢想,所以,大部分家長都會對孩子嚴加管理,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嚴格規定每天的作息時間,還時不時地抽出點時間述説自己的辛苦,以此來激發孩子們的感恩之星,並開始發奮學習。我這不是諷刺,也絕沒有説家長這樣做事=是錯誤的,他們可以有這樣的權利。但很明顯,平凡和頻繁總能襯出特殊。相比之下,傅雷夫婦更知道該如何去教育孩子,他們也很愛、很關心自己的孩子,很想讓孩子待在身邊、有所作為,從信中就能讀出,這些滿到溢出的愛。但他們卻作出了作為父母偉大的一波:他們讓孩子提前出國,等於提前讓自己與孩子分別。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咆哮孩子的表現,但其實恰恰相反,他們這麼做完全是為了孩子,這樣做為孩子帶來了更多自主、自由發展的機會,同時個,也讓孩子能更多地吸收外界文化,這無疑是為孩子的未來能夠充斥着光明做出了很大的幫助。在傅雷夫婦身上我們可以學到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麼地深。

在讀《傅雷家書》時,竟然總會在那樸素無華的語言中感到温馨。《傅雷家書》,不僅僅是傅雷一家的家書,更是天下家庭的家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11

在暑假裏我讀過很多本書,有《草房子》、《動物與昆蟲》、《小淘氣尼古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傅雷家書》。

大多數人都知道傅雷這個名字是通過那些幾十年來被無數次加印的暢銷書——《傅雷家書》。在我看來,傅雷家書不是一本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更是一部優秀的藝術修養讀物。傅雷既是一名稱職的父親,也是老師、朋友和知己,他除了關心兒子生活瑣事還和他談人生、藝術,具有一個藝術家的高尚品質。

通過這本書,我想到自己的父親,平時總是少言少語,對我要求嚴格,雖然很少管我的生活和學習,但是對我的愛是真誠的,是藏在心底的。傅雷先生多次告誡傅聰要做一個大寫的“人”,培養正直、剛強、有毅力等優秀的品質。這些品質體現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比如到別人家做客的禮貌,對長輩的尊重等,還包括愛祖國愛人民的大情懷。在生活中我的父親也是這樣要求我的,為人誠懇,禮貌待人等等。傅雷先生不僅是兒子傅聰的楷模,更是我的好榜樣。

他告訴我讀書並不是提高修養的唯一途徑,既使讀書也不能只偏重某一學科,學習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一味的用功,要懂得適量的放鬆精神,和人交住的時候要禮尚往來,要時刻為祖國報效……

傅雷先生就像生活在書中的父親,老師,他苦口婆心的教育我,在他的影響下,我開始反省自己,越來越認真地對待生活。人們都説,一本好書能夠影響着讀者的一生。而傅雷家書就是這樣一本好書,一本適合青少年的閲讀的優秀讀物。希望大家讀過這本書能像我一樣收穫非常多的正能量。

讀《傅雷家書》有感12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這兩句詞寫的是李清照等待丈夫書信的場景。我想,傅雷是不是也常常仰望天空,眺望遠方,思念着遠在異國的兒子傅聰,幻想着天邊舒捲的雲寄來兒子的書信,又或是映出他的面容。

讀完這本書,我眼前浮現的便是這樣一位父親的形象,耳畔彷彿還回響着傅雷對兒子的諄諄教誨。每一封信,掩不住的是他滿滿的關心,改不了的是他似乎有點過於嚴厲的要求,而藏不住的是他焦灼的等待。傅雷的家書雖多以商量的口吻來寫,卻處處有着不可抗拒的威嚴,為人父的魄力自然流露。而傅聰的回信總是不卑不亢,沒有半點不耐煩,處處有着對父母的尊敬。他們無話不談,從藝術談到人生,從戀愛談到哲學,他們更像朋友、知己。

一封封的書信,寄出的是父母對兒子的愛與思念,是殷殷希望。一封封的回信,給予的是父母的驕傲與自豪,是得知兒子一切安好的心安。親情,在這無數次的一來一往中逐漸蔓延,讓人從腳尖暖到了心尖。

你,是不是也羨慕這樣的父子情深。其實,傅聰的父母,只是千千萬萬的父母之一。每個父母都是這樣愛着自己的孩子的啊!我們都生活在這樣的.小城市,總嚮往着一個更大的世界。也許多年以後,我們中有的會像傅聰一樣,遠渡重洋,出國留學;有的會去北上廣那樣的一線城市打拼;再不濟,也會去個二、三線城市。心甘情願留在這兒的又有多少?叛逆的我們總想如何逃離父母,殊不知,父母卻在苦苦等待我們的一封書信、一句問候。我並不反對去追逐一個更大的世界,並不想用親情的枷鎖去束縛自己所追求的詩和遠方。我要提醒未來的自己,追夢路上,別忘了支持自己、愛着自己的父母。這一點,傅聰教給我的,他在不斷追逐理想的同時,沒有忘記指引他前行的父母。他們之間的親情,沒有因為故鄉還是遠方而漸行漸遠。

閉上眼睛,傅雷似乎還在等待兒子的書信,而我,早已想好如何去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13

聽我的語文老師説過《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篇。

在寒假中讀了這本書之後我覺得傅雷夫婦的教育理念真的很棒,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户,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説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父愛就是一本書,一本飽含生活哲理的書!(袁裕鈞)

讀《傅雷家書》有感14

要談教育,施蟄存曾評價過傅雷的教育是成功的,樓適夷也説《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但我並不這麼認為。這緊固式的教育,又或者説是中國教育,對孩子來説,真的是好教育嗎?

據我瞭解,傅雷的教育方式是偏激的,能感受到他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他鑄好傅聰未來的模型,讓傅聰內心自由的水永遠流不出這深不見底的模型。大人總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這都是為了孩子好。一次次要求孩子後,以“這都是為了孩子好”的藉口一次又一次的安撫自己的心,一次又一次的成就了囚籠。只要時代在發展,囚籠就一直存在。

在許多家庭中,父母會給孩子定下許多規矩,要求孩子執行,自己卻很難做到。而傅雷卻會反省自己的錯誤,成為孩子的楷模,這點我不得不承認做的很好。再對比一下我爸,他總是要求我做事要有一個規劃,但是我的規劃都藏在小腦瓜裏,並不想寫出來,為了避免他餵我喝“雞湯”,我便沉默了,誰想到,他又餵我喝做人要大度的“雞湯”。久而久之,類似的事情越來越多,讓我不滿的事情也不斷地堆積,“你自己也沒有做到”之類的話,到了嘴邊,又選擇沉默了。所以我喝了很多“不能天天擺個臭臉”“我沒有欠你錢”類似的雞湯。

好像沉默的並不是我一個人。在《傅雷家書》後段,傅聰回信的次數越來越少。電影《狗十三》中的主人公,不再反駁父母。電視劇《小歡喜》中患上抑鬱症的“學霸”等等。家長與孩子的話題只侷限於學習上,這又正好是孩子的雷點。每次與孩子講話都會不歡而散。家長還是沒有意識到問題究竟在哪裏。這無疑在囚籠上加固更多的鏈條。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沉默,但人才也是越來越多,所以中國式的教育是好教育嗎?

我國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在談到教育時説:“教育不僅給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積極地生活態度,使其以積極地生存心境,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所以“為了孩子好”“如果不好好讀書,將來你什麼也做不成”等等類的話,才是教育最根本的問題。使“為了孩子好”和“為了孩子好”達到平衡,雙方達成協議,這囚籠便不解自破。

讀《傅雷家書》有感15

讀傅雷家書有段時間了,讀了將近一半,讀的很慢,每天睡覺前讀一點,之前有感悟就是在心裏想想就過了,這次卻想寫下來。是因為傅雷先生在給兒子傅聰的家書中提到,自己的思想一定要及時寫下來,要不日後容易忘記,就形成不了系統。這一點對我觸動還是挺大的,我一直以來都感覺自己掌握的東西很散,每次提到一個點我都懂,但要是系統的講下來對我挑戰就很大,今天似乎追尋到了一個原因,以後是要多動腦,多動筆。

傅雷先生提到學習,生活,工作都要科學化,要有計劃,切不可一段時間只知道工作,一段時間雜亂無章的生活,心情好就多工作會,心情不好就乾脆不工作。看到了這份教誨,就像是自己想象當中的長輩給到自己的教誨一樣。在有孩子以前我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來工作的,也不知道什麼叫生活,超負荷的工作就像是拉緊的琴絃,一不小心便會崩掉,多次體會到過山車似的心情。有了孩子以後我又是一個極端,只想陪着孩子,覺得工作的再好那最終還是大部分功勞都給了企業,但是錯過了孩子的陪伴便再也補不回來,這個時候覺得自己是個受委的活的緊繃的孩子,覺得好像自己不再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誰,就這樣大概到了孩子3歲。家庭的突然變故,讓我思考了很多,也因此換了工作,在這份工作中我開始有了新的變化,我開始去找平衡。平衡這個度是很難拿捏的,我在這段尋找平衡的過程當中有過內心的撕扯,當時感悟到一點如果我還是繼續超負荷工作,這份工作我遍堅持不了多久。我開始學着放鬆,學着去享受生活,當我感受到了工作以外的東西帶給我的快感的時候,我對工作的興趣也越來越大,感覺進去了良性的循環。這正是印證了傅雷先生的話,工作,生活都要科學化,不要走極端。

傅雷先生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教育孩子在習慣,日常細節,做人等等方面。而這些卻都是他親身經歷和感受。所以説教育不在於簡單的日常説教,更重要的是身體力行,才能把細節,感悟講給孩子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