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觀看《活着》有感2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92K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看《活着》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觀看《活着》有感2篇

觀看《活着》有感1

人越懼怕死亡,人就活的越怯懦。而堅強樂觀是對死亡的超越。人因為孤獨而痛苦,又因痛苦而孤獨,在冥冥中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互為因果。看了餘華的《活着》,才開始覺得自己從未真正的活着。

《活着》講述了福貴一生的悲歡,表達了福貴一生的起落盛衰,讀它,我們會頓悟活着的更深層次的意義。

人要靠記憶來慰藉,要靠傾訴來釋然,要靠平靜來概括,要靠回首來徹悟。

悲愴的殘陽微弱的呼吸着,無意感染了那一個午後的黃昏,帶着些許的惆悵,帶着些許的悔悟,帶着些許的淡然,福貴講述了自己的一生。

枯草衰楊,曾為歌舞場。“曾經”像一部經典被縮成了記憶。年少的福貴是富少,有着劉村人所不能及的生活,享受着他人所不能享的尊寵。人往往在滿足和擁有中墮落,福貴也變得焦躁不安了,煙花柳巷像無形的磁場,福貴一步步陷進其中,當他讓青樓女子揹着穿梭在大街上之時,他不顧一切,包括他妻子的父親。他也許從未想到此刻的逍遙只是曇花一現,也許他從未感覺到煙花易冷時的淒涼。他不顧嬌妻,他忘懷於紙醉金迷的世界。人總是忘乎所以,放浪形骸,當一切浮華都成為過去時,繁華也就悄無聲息了,福貴不知道自己正在給自己挖陷阱,這一陷,福貴再也沒有出來過。

煙花柳巷太柔情,而金牌賭場才是富少揮手灑金的地方。福貴比鍾愛他的妻子還要鍾愛於賭場,天下人熙熙攘攘皆為利,而金錢就是利的實體。賭場上的輸贏就像夢一般若真若幻,福貴不知道他正在輸掉自己的人生。歎息之餘,我感歎人生換位的易,福貴不再是富少了,他的前半生充滿了奇幻。當他把家財輸地一無所有之時,父親並沒有大打出手,相反他的父親很平靜。其實,人表面的平靜是虛偽的,人內心的驚濤駭浪才是真實,福貴父親的死恰恰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

人一旦被上帝關注,那麼他得到的不是垂青,就是遺棄。那一抹悲傷的氣氛還未退卻,又增加了一份妻離之痛,家珍之父羅鼓聲張的接走了女兒,帶着福貴未出生的孩子。福貴木訥了,啞然了,沒有説一句話。男人一旦犯錯就難以讓人原諒,男人一旦傾家蕩產就少了擁有時的霸氣,福貴看着妻子走了,默默耕種着租來的五畝地,他要養活一家人。人往往在容易活的時候不安分地活,而在難以活下去的時候又要竭力地活下去,福貴學會了耕地,看着年邁的老母蹣跚在旁福貴心中也許很痛;看着伶俐的女兒鳳霞,福貴也許在狠狠地咒罵自己。我一直認為:親情是人內心中無形的線,看着親人為自己所累時,人的自責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福貴也如此。福貴的人生軌跡從圓滑優美的弧線變的曲曲折折、顛簸不平了,而他在一直竭力的想要好好的活。此時的福貴叫“富貴”,帶有點諷刺性的悲涼,但此時的福貴很真實,很認真的在活着。

人一旦真實得活着,那不真實也變的真實了。正如餘華自己説的:“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是他帶給我們最重要的信息,堅持活着,再苦再難也要活着,因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講述着一個生命中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藴藏着些微的卻如金子般閃亮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其實,自己的生活別人難以懂,別人的生活自己也不會刻意去懂,在這個時代中,我們都要好好地活着,無需懼怕死亡和時代的侷限,只需真實的活在當下。

觀看《活着》有感2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餘華在《活着》裏這樣講。

我細思忖:“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

譬如一顆種子。它深埋地下,在不見天日的地下,在陰暗潮濕的土壤裏。它悄悄積蓄心中的力量,不動聲色日復一日地,從始至終。這天,天色幽藍似錦緞,山勢延綿綠如簾,好聞的空氣味道鑽過縫隙溜進它的鼻腔,“是時候了”,它這樣想。於是深吸一口氣,漲紅了臉卯足了勁,青筋都要暴起。咔嚓!一聲響,眼前突然光亮起來,空中的麻雀繼續前行,路上紆徐的行人也不為此止下腳步,“有什麼關係呢”,它四下一瞧,不覺涕泗橫流:原來自己也不是隻配掩於泥濘之下,這青天耀日原可為我所覽。

這是它的新生。“它極盡努力擺脱束縛破土而出時,才可謂真正意義上的活着”,這是常規的説法,也固然不錯。但活着不應該僅限於此。

“拼搏過後獲得鮮花和盛譽才不算白活”諸如此類的話聽得也是煩不勝煩,可到底活着的定義是什麼?

讀過《活着》的人大多都對活着有了新的認知,這要從福貴談起了。福貴的一生多於常人的苦難,已不是坎坷曲折所能形容的,且不説從一個家擁地百畝整日混跡於賭場的富家子弟淪為常年與泥土為伴的鄉農,這是怎樣一種落差,單講他眼看着自己唯一的兒子有慶因失血過多喪命,賢良的妻子身負重病不久便撒手人寰,女兒難產霎時與自己陰陽兩隔,內心有多悲慼苦楚?無從知曉。網上流傳一句話:“所有苦難與揹負的盡頭,都是行雲流水般的此世光陰。”

然在旁觀者看來,福貴的一生都充斥着苦難,卻也沒有得到行雲流水的人生,這算什麼活着?

這時候倒成了“當局者清,旁觀者迷”了,人們過分地放大了福貴生活的苦,以至於忽略了細枝末節中的美好,當福貴自己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中想必立刻充滿了幸福與歡樂:當初他被捉去打仗的時候,妻子家珍獨自帶着兩個孩子在原地等了他三年,後來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妻子患了軟骨病卻強行拖着身子要下地幹活,只為了多掙幾個工分,讓家人們能多吃兩口飯;尚年幼的兒子每天從山間長途跋涉到縣城上學,一回到家就又搶着去幫父母放羊;女兒鳳霞生的標緻,好容易尋了個好人家卻不貪戀富貴,時不時地回家探父母……

所有的這些都是他們一起經歷的,無論苦還是甜。

這時候再回到最初,老人福貴在田埂上吆喝:“有慶不要偷懶,家珍耕得好,鳳霞也行啊。”那頭被福貴喚作福貴的牛一聽到這話好像渾身有了使不完的勁,拼命耕耘起來……

活着是相對個人而言的,也許我們把自己代入角色後,別人眼裏慘淡的人生淋漓的鮮血在你看來盡是繽紛絢爛的色彩。

這可以説是我看《活着》的最大感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