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李清照傳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5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李清照傳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清照傳讀後感

李清照傳讀後感1

當年,你的每一次落筆,寫下的是心情。如今,我們的每一次品味,讀到的是人生。——題記

你從歷史長河的那頭泛舟而來,曳地的長裙上繡滿了華麗的辭章。優雅而倔強的裙襬,在青史時而悠揚時而深沉的舞曲中,不斷變換着舞姿。你,涉過近千百的光陰,來到我的眼前。我深情凝望,細心思量,不由慨歎,良辰美景奈何天!

少女不識愁滋味:

金桂飄香的時節,迎來了一個新生命。一聲響亮的啼哭是你送給大千世界的第一個音節。春花秋月,幼小的你漸漸長大,讀着經史子集,吟着詩詞歌賦,一步一步踏進文學殿堂。天資聰穎的你,在父母的悉心調教下,在經史典籍和詩詞的薰陶下,如同一塊漸漸成形的美玉,終有一日,必將豔奪天下。“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二八花季,即興而作的一首《如夢令》,清麗脱俗,豔驚四座,京城名家無不交口稱讚。

一生一代一雙人:

燈下人如玉,公子世無雙。你與明誠初遇的一剎那,一個不經意的回眸,一個無意中的抬眼,彷彿命運的牽引般,在這電光火石的.對視下,一段姻緣就此拉開了序幕。甜蜜温馨的初婚時代,你們一起研究金石,寫詩作畫,遊山玩水,好不快樂!“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叫郎比並看。”俏麗的你,自然比花嬌。婚後,明誠負笈遠遊,你飽嘗相思之苦,寫下了著名的《醉花陰》寄予丈夫,“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寂寞,躍然紙上。

物是人非事事休:

生活永遠充滿了意外,當你以為下一步是踏上階梯的時候,也許命運會讓你掉頭。汴京城被金兵攻破,風雲再起,明誠竟和逃兵們作戰了。那段時期,煙火四起,沒有安寧。在去湖州的途中,明誠染上風寒,最終病逝。趙明誠的離去與虛偽的張汝舟的到來,對你都是沉重的一擊。“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你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什麼是天昏地暗,什麼是痛徹心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人亡物在,睹物思人,舉目四顧,不堪回首。

寂寞空庭晚來春:

死別明誠,再嫁而離異。此時的你,正被失望與孤獨籠罩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一曲《南歌子》,真實反映了你的心境。“春殘何事苦思鄉,病裏梳頭恨髮長。”晚春時分,看着滿院的薔薇和將盡的晚霞,不由念及枯萎的落花、殘留的歲月,又一次喚起了你難以言喻的愁緒。蒼老只在一瞬間,生命的沙漏已經快要漏完了。你就這麼靜靜地等待着那一天的到來,因為你知道,很快就可以再次見到明誠了……

清麗其詞,端莊其品,千古第一才女。情深意篤,至死不渝,人間一段佳話。你的人生本該是一場絢爛的花事,但天妒奇才,造化弄人,你的前半生錦衣玉食,伉儷情深,後半生卻孤苦伶仃,顛沛流離。

我猜中了這開頭,卻猜不中這結局。不禁唏噓,良辰美景奈何天!

李清照傳讀後感2

印象中的文人墨客,大多都是男性,浪漫主義“詩仙”李白,與他同時代的“詩聖”杜甫,還有能夠兼美詩與美景於一體的蘇軾。這種在我兒時就產生的印象致使我先前一直認為所有的詩人詞人都是男性,直到我讀到李清照的作品。

從隨園散人的《半生煙雨,半世花落:李清照傳》中讀到的李清照絕對沒有她“千古第一才女”這個稱號那樣飛黃騰達,而更像是一個被上天恩賜,卻又被歲月捉弄的人,但是李清照的形象,一直都是正義凜然,栩栩如生的。

一開始接觸到李清照的作品時,我的思想還停留在“所有詩人都是男性”這個階段,所以我也理所當然地認為李清照是個男的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首《夏日絕句》寫得是多麼的豪情壯志啊!這怎是一個古代女子可以寫出來的?當時我讀到的是她寫得幾首《如夢令》,詞句如畫,通俗易懂,我彷彿身臨其境。當我翻到背面的註釋時,有一些驚訝,甚至懷疑這一頁是不是編輯錯了,那上面寫的是:李清照,宋代女詞人。咦?李清照居然是個女詞人,寫詩填詞的不是隻有男的嗎?帶着將信將疑,我打開電腦查了查,李清照果然是個女詞人啊!真是才華橫溢,是個文人墨客中的巾幗啊!

李清照所處的那個時代,追求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但她從小就學富五車,平日裏也很有自己的見解。當然她的父母也是非常開明,不計較別人的看法。如果李清照沒有這樣支持的父母,也不會有如今這種成就。李清照自己也是一個很執著的人,沒有因旁人的紛紛議論而在文學道路上就此罷休。可就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竟有許多明眼人欣賞她,讚美她,喜歡她的詩詞作品,也喜歡她的性格。

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趙明誠感情非常深厚。趙明誠病故後李清照把幾乎所有精力都花在了幫趙明誠完成原先的事業上,沉浸在趙明誠離世的痛苦之中。應該很多人都認為李清照這樣做很對得起自己丈夫,是一種對丈夫的思念之舉,可能連作者自己都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我個人覺得李清照在風華正茂之時深陷在傷痛之中會很頹廢,會讓心胸狹隘之人有機可乘,但這也是她自己的選擇。

當時的宋朝就好像隨着李清照的衰老而衰落。奸臣秦檜害死英雄岳飛,在其他女子對這件事置若罔聞的時候,李清照卻能因自己年老體弱又是個女子不能為此做點什麼而歎息不已。也就是她的這種與眾不同,才造就了她傳奇的一生。

李清照的一生,飽嘗了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她只是一個柔弱女子,對世間萬象觸景生情;她是一個風流詞客,將自己的萬千思緒網羅於詩詞之中;她更是一個傳奇,值得敬仰,值得傳誦。

李清照傳讀後感3

有句話説"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易安便是她,一個飽經離亂坎坷卻依舊堅強的女子,一個至今鮮妍在歷史長河中的女子。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起初,她也是個活潑明媚的少女。她會"沉醉不知歸路,誤入藕花深處",顛覆名門淑女端裝矜持的形象,天真率性;她會與侍女調笑"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掙脱閨秀不苟言笑的嚴肅枷鎖,隨和自然;她也會"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見到心上人時露出女兒家的嬌態,真實可愛。她的整個少女時期,在叔父與父親的庇護與教導下過的格外快樂而無憂無慮。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與宰相之子趙明誠成婚後,因志趣相投,夫妻一起收集金石文物,吟詩填詞,賭書潑茶,極為恩愛。美中不足的是,趙明誠幾次出仕於外,而致夫妻分離,許多相思便寄予詩詞。她説"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她的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闕闕詞,寫盡相思。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生活不會憐憫詩意,苦難也不會因才華繞道。靖康之難,他被迫南渡,趙明誠卻在途中病逝,國破家亡的痛苦如濃雲密佈般襲來。她遇人不淑,第二任丈夫張汝舟假意逢迎,只為那些名貴的文物,得知目的無法實現,便對她拳腳相加。她做了那個時代的壯舉,狀告張汝舟,不管流言蜚語,她終於又回到了冰清玉潔的自己。時代的憂傷,個人的際遇,讓她吟出了她唯一的豪放詞《漁家傲》,她説:"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豪放曠達,意境瑰麗,卻難掩其中悲苦。這是她幻想中的精神歸宿,是她對這個山河破碎的.時代喊出的悲音。她隕落在命運的顛簸中。

她説:"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她欽佩項羽,便也想和項羽一樣生為人傑,死為鬼雄,不知道她自己如何評價自己,但在我看來,她敢於打破封建禮教的枷鎖,敢於掌控自己的命運,是為人傑;她帶着她率真的個性,真摯的情感,成熟精美的藝術手法徜徉在詩歌長河,近千年不朽,是為鬼雄。

她,不管是年輕活潑,還是白髮蒼蒼,都只遵照自己的意願而活,不去看那些勢利嘴臉,不去聽那些風言風語,終活成了世間一瞬風采,在詞壇留下深刻而悠長的印跡。她,李清照,她的率真與誠摯,她的魅力與才華,她的堅強與無畏,正適合她那句吟詠桂花的詞——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她就是那朵開在詞壇中獨一無二的永不凋謝的桂花。

李清照傳讀後感4

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如夏夜空中的滿天繁星,神祕豐富,讓人移不開眼。而宋詞就是這滿天繁星之一,也是這星辰大海中一抹不一樣的光彩,它是如此與眾不同,奪人眼球。

在我小的時候,只知道唐詩,並且從小就開始接觸唐詩,背誦唐詩,讀起來也朗朗上口,押韻。後來知道了宋詞後,發現它的句式雜亂,長短不一,和唐詩大相徑庭,可能因為從小接觸唐詩的原因,自然對唐詩更喜歡一點。但在不久前,我讀了《李清照詞傳》這本書,改變了我對宋詞的看法。我細細品味它們兩者的不同和各自的優點,發現宋詞不像唐詩那樣整齊,但正是那長短不一的句式才使宋詞更加別具一格。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即是當行本色也。”中華文壇幾千年,但能找出來的'女詞人卻寥寥無幾,至於原因,我想可能是因為古代對女子的偏見吧,古代總是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她們一生的工作,似乎就是相夫教子,順從丈夫的本意。而李清照卻與他人截然不同,她不僅有才有貌,更有着別人所沒有的人格魅力。這正是我喜歡她的原因之一。

她出身書香門第,靈秀聰慧,少有才名,並工書畫,尤擅詩詞,手持神筆,寫盡世間情感。她愛花,愛酒,敢飲敢醉,敢愛敢恨,既有巾幗之淑賢,更有男兒之豪氣,説起“女中豪傑”,人們總是不由自主的想起她。她有過如詩的愛情、賭書潑茶的情趣,也經歷了親人離世,山河破碎,顛沛流離,發常人之感慨,心懷國家天下。北宋末年,金兵大肆入侵北宋。在戰爭年代,她凜然執筆,諷喻今古。

李清照是婉約派詞人,年僅16歲的她就寫下了“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少女的純真、靈動、俏皮,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鮮活於人前。在《一剪梅》中,她初次與丈夫別離,孤獨時時侵心,在萬般思緒中,她寫下了這首詞。她望着大雁歸來,多希望其中有趙明誠給她的書信,“花自飄零水自流”,原來一切只是她的幻想罷了,眼前分明是花兒凋落,水自東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相思之苦,剛從緊皺的眉頭上下去,轉眼又漫上了心頭。這首詞生動地寫出了她對丈夫的濃濃思念。“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她認為敗就失敗了,男子漢大丈夫要敢於面對失敗,勇於承擔責任,項羽之所以可以成為英雄,是因為他雖有退路,卻甘願自刎烏江,寧死不屈。如今國家正是用兵之際,但一些官員卻貪生怕死。無奈自己只是一個弱女子,只會寫文章,無法上陣殺敵,只能以筆為戎,表達自己的憤慨。

清照,這如名字一樣,它品質清潔,照亮了中國文化的詞壇,為後人留下了文化瑰寶。她的人格和她的作品一樣受人崇敬,她不僅有才華,有學識,還有遠大的理想,豪情壯志,愛國情懷。李清照,一位剛毅堅強的女詞人。

李清照傳讀後感5

讀《李清照傳》,品宋詞滋味,不禁被作者那細膩的筆觸、豐富的情感世界所折服,頓覺耳目一新,流連忘返。從平時的“不感興趣”,到一連幾天,腦海裏不時縈繞的,都是宋詞的精彩片段,以至於想靜下心來讀下一本書,都變得有點困難。沒辦法,只有停下來理理這紛亂的思緒,寫點讀後感之類的文字。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是婉約派詞人代表。生於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羣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過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後,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悽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

一代才女李清照,從容一生李清照是一位才華出眾,成績卓越的女作家,就“詞”這一文學體式來説,她已經達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像《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寥寥數筆,一幅美麗的少女夜遊圖已躍然而出:一位活潑多情、熱愛生活的少女出外遊玩,被大自然秀麗的風光所吸引,為了看落日而忘了回家的時間。

興盡而歸,泛舟河上,路過一片蓮池,想要快點回家而奮力划船的聲響,驚擾了池塘邊的一灘鷗鷺,撲啦啦展翅而飛;除了詞,李清照在詩文上同樣有很高的造詣。比如“詩情如夜鵲,三繞未能安”:除反映出她的創作心態外,比喻的新鮮貼切,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鳥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的奇巧妙思,不能不令人擊節稱道。像《烏江》裏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更是千古傳頌的`名句:詩中項羽那雖死猶榮、傲然孑立的身影,黃鐘大呂般慷慨激昂的音響,那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義,無疑對國難當頭的人們具有精神感召的力量,同時對於苟且偷安、昏庸無能的南宋統治者也是一種諷刺。

還有《感懷》、《春殘》、《分得知字》、《偶成》等詩,或感懷言志、或睹物抒情,也非同一般手筆;李清照流傳下來的文章,當首推《金石錄後序》,這是清照散文中的代表作。文章介紹了《金石錄》的內容與成書過程,回憶了婚後至夫死亂離34年間的憂患得失,有敍有議,文情並茂。全文敍述線索清晰、敍述順序井然、細節描述生動形象,尤其是貫穿全文的今昔迥異、聚散無常的情感,跌宕起伏,感人至深。 《金石錄後序》之外,她的《詞論》一文,更是彪炳千古,開創文學評論之先河,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論詞的理論文章。對於詞的品評標準與創作原則,建樹了一套完整的理論框架,為詞學理論的完善與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李清照以一女性而躋身於男性的世襲領地,並以其創作的總體成就及多方面的才華傲視羣雄,在中國文學史乃至中國封建社會史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