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5篇)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

讀了《做最好的老師》一書,給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很多,但這裏我要説的是愛和平等是我今後要學習和努力的地方。

李老師説:“愛學生就應該要有一顆與孩子一樣的“童心”。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也許只有童心才能滋潤童心。當我們擁有一顆童心時,我們就更容易的去理解學生,當我們有了童心和愛心之後,自然我們就會很容易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和他們一塊來分享快樂與煩惱,學生就會視你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對你的愛自然也就會流露出來,因為學生是最單純、最可愛的,他們也是最容易感動的。我們要愛學生,但是不能憑藉自己的感情只愛那些自己認可的學生,我們應該一視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老師的一個關切的眼神和一個微笑就能個一個學生莫大的動力,讓他感受到老師是關心他的,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温暖,作為老師,我們更要注意觀察去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學生,賞識他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至少我們關注的優點是發現學生的亮點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們的缺點和短處,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學生是優秀的,他們就會向優秀的方向發展。因為有愛,我們才會關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和同學心貼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有崇高的靈魂和蓬勃的朝氣。

李鎮西老師説,“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説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是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説,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

在書中我看到:一個孩子走進辦公室向李老師借杯子時,李老師只是告訴孩子杯子的位置,讓孩子自己去拿。這我來説是一件極平常的事情,心裏可能還會想,能借給學生就不錯了,還有什麼可説道的。然而就是這樣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卻讓李老師反省了師生之間的.所謂的平等。當我們向孩子借筆的時候,哪個孩子不是雙手擎上呢?這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卻從沒想過這憑什麼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我們從來沒把孩子置於一個和我們平等的位置。那麼我們所謂的“師生平等”不就是一句空口號嗎?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他們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夥伴。我又一次的捫心自問:你是怎麼做的,你把孩子放在和你平等位置上了嗎?我的回答是:以前沒有做到,以後一定做到。

“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班主任工作的觀念核心是:管理的目的不是為了管理,是為了教育。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老師是不是真心為他好,時間久了,他看得清清楚楚。學生的學問要想好,根本問題還是做人的問題,人做好了,可以説學習也會好了。

通過讀《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我更深刻地認識到:要做到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教育上的愛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中氛圍。合理運用,會把自己的愛很自然的貫穿在我們教育的每一個環節,感染每一個學生。因為愛是教育永恆不變的主題。有一句話説得好,選擇一行,就要愛一行。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2

一本《做最好的老師》引起我的注意,在讀過了李鎮西老師的序言之後我才理解了這個題目所藴涵的深意。我想在我身邊的優秀教師層出不窮,要我看每人都像作者所説最好的教師不大可能,帶着好奇我就去買了一本,讀過之後感受很深。

在序言中“做最好的自己”觸動了我的心絃。李鎮西老師説“最好”就是“更好”,“最好”是相對的,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他強調的是“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的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説:“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李老師是這樣闡述的,通過讀書我發現他也是這麼做的,我對他充滿着崇敬之情。

看到這裏我深有感觸,在我現在的工作單位從領導到老師每個人對教育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我來説他們無論是教學經驗還是教育理論都是很優秀的,以前我對自己這方面底氣不足,但是看完李老師的這番話我對自己充滿信心,原來一代教書天將也是從教學的基礎開始的,只要我多讀多思考,在教學的生活中不斷的反思自己並將它記錄下來,今天的我不斷的和昨天的我相比,不斷總結自己,我想我一定也會有很大的提高的。

説到愛學生李老師也認為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聯繫我自己的教學實際我原本感覺我是一個很愛自己學生的老師,盧凱中午沒吃飯我會馬上買來麪包和飲料給他,孫靖的腿摔破了我會用備用的創可貼給他貼上,我會利用課餘時間給落下課的'同學補課,我也會在課後真誠的給上課好做小動作的都泳江、王盛林給予忠實的告誡……,只要是我能看到哪位學生有需要幫助我用自己的方式去幫助他,所以我們班的學生很喜歡我這個關心理解他們的老師。但是看完李鎮西老師對待學生的“愛”這只是一種“小愛”,是一種人情感的基本交流。

對學生的愛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因為沒有了愛就沒有教育,但有了愛不等於就有了教育。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愛也許是強者對弱者一種本能的愛護,因為它缺少了教育學生影響學生的深刻含義。而真正教育的愛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它自然而然的貫穿與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也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潛移默化的浸潤每一位學生的心靈。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3

閒暇之時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後,我無數次地被他的深邃,他的執着,他的激情所打動,更感覺到自己似乎又找到了那久違了的衝動,從今天起,我要做最好的老師!

李鎮西校長在序言中説:“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每每讀到此,我的內心便會受到觸動:是呀,我們在年復一年的工作中,有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與個性,有沒有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呢?很多時候,是在和別人的攀比中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和方向,失去了做好自我的追求。結果是渾渾噩噩度日,喪失了做為一個人應有的情趣與活力,更談不上去超越自我,並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了。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而這種愛源與他的心,正是這種愛成就了他的輝煌。任何成功的背後都需要艱辛的付出。從他的人生經歷中我發現他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良品質。堅韌、好學、勤奮……形成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作為教師,我們都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但我們也許從未曾真正去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我震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於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着他們——所以他會為大學聯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他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實許多老師都曾做過。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一個真正的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這當然有本身素質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説“‘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更多的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着哪一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4

假期裏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讀後感受頗為深刻,收益良多。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有着獨到而正確的理解,他對教育工作的執着,對學生的熱愛。

我時時會被書中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最好”是相對的,因為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説,“最好”其實就是“更好”;“做最好的自己”表明了一種更高尚的人生和事業的標杆,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所以我要如李鎮西老師所説,自己和自己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在教學工作中常有困惑與迷茫的時候——究竟應與學生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在面對學生時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我想,只有處理好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看了李鎮西老師的所作所為,我的收穫極大。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他説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這當然有本身素質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一份執着,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説“‘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更多的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為他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並且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的心血。李鎮西老師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

今天讀李老師的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在今後的工作中,以李老師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我一定會嚴格的要求自己,做一名智慧型的老師,做一名優秀的好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5

李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不是刻板的學説,而是以發生在他身邊的一個個小小的故事為例,讓我感受到一位教育家的睿智與前程,博愛與偉大,看的過程中也讓我的心一次次地感動着。

李鎮西老師説作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應該具備童心、愛心和責任心:童心使他能走進兒童的心靈,愛心使他能“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而責任心則能使他站在人生和時代的高度,着眼於兒童的未來與社會的未來,培養出“追求真理的真人”。

我也一直認為作為一名老師要真正的站在學生的角度,進入他們的世界,而不是一味的將自己的經驗強加給他們。我的觀點是把學生當作是自己的孩子,關心他們,在他們的犯錯的時候,責怪的同時也要耐心的教導他們,監督他們。李鎮西説過“愛心是好教師的基本條件,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是世界上最美的東西,只要我們心中有愛,用那熾熱的愛去點燃孩子們心中的火花,激發他們的上進心、自尊心,他們一定會成為明天最美麗的花朵。對學生的愛要像父母對孩子的愛,即使他在調皮搗蛋,成績不好,都不可以放棄他們。

李老師的書中對弱生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對弱生降低要求,他書中有一個例子:有個叫萬通的學生,他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還偷東西,上課搗亂等一些壞毛病,幾乎所有的老師都對他放棄,但是李鎮西老師並沒有放棄他。他首先從以前教過他的老師瞭解他,瞭解他的家庭,當萬通犯錯誤時,他並沒有對他大聲呵斥,而是循循善誘地對他進行教導。他面對萬通的學習成績時,並沒有採取消極的態度來看待,但萬通進步時,李老師當着全班同學的面當面表揚她,帶她去划船,去遊玩,這些都給萬通給予了莫大的鼓勵,這些都促使着萬通一直在進步。

當我看到這些時,思緒就把我帶進了我的班級,就讓我想到了我們班級裏那些可愛的孩子們,我曾經對我的學生説過,在我的語文課中沒有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學生,沒有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和令人頭疼的後進生,有的只是對語文課的態度,一切都一視同仁。説歸説,在做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不公的。以後我也會對那些弱生降低要求,爭取讓他們在我的語文課裏獲得最大的自我效能感,讓他們在我的.語文課裏獲得最大的幸福感。

李老師的五個一工程即上好一堂語文課,每天找一個學生談心,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每天閲讀不少於1萬字和寫一篇教育日誌,可能一天乃至一週或者一個月能夠堅持,但是要做到每天都堅持這樣做,我相信沒有幾個人能做到,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在一年的工作裏,我只做好了李鎮西老師所説的兩條,上好一堂語文課,每天讀書不少於1萬字,其實內心感覺特別慚愧,雖然自己也找學生談心,但是沒有做到每天找一個學生,並且沒有好好的思考過教育問題,就更別説教育日誌了,讀書使我改變了不少,提高了自己的修養,這些和優秀教師相比的確差的太多,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要向李鎮西老師那樣做。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在這個新學期,做最好的老師會成為我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我會不斷的提醒自己,用愛心温暖學生,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有責任心的教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6

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李老師説的好:“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如果我們承認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作為教師,在學生的面前要保持着一份童心,用自己的童心喚醒孩子的童心,這樣才會走進孩子的世界,讓孩子感受你的愛。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太遠了,這哪是愛學生?反思後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為愛,能撥雲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

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裏,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裏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以“愛”為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於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為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甘為人梯,愛生如子。

“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所謂“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個“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老師”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讓我們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獻出自己最大的愛心,做最好的老師,做孩子最喜歡的老師,讓自己無悔!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7

讀《做最好的老師》,翻開序言,裏面有令我感悟最深的一段話,忍不住摘抄;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校長對教育工作無比赤誠,對;“做最好的老師”,是任何一個做教師的人的理想,可;在剛畢業的那一年,那時的我熱情滿懷,躊躇滿志,對;李老師是這樣説也是這樣做的;一、以教育為主題的美麗、可愛又動人《做最好的老師》讀了《做最好的老師》,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我覺得貫穿本書的靈魂所在就是“愛的教育”。這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讚歎、折服!翻開序言,裏面有令我感悟最深的一段話,忍不住摘抄下來留作自勉:“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校長對教育工作無比赤誠,對學生無比熱愛的一顆教育者的心。而這種愛心成就了他的輝煌。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成為孩子的親密朋友;愛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做最好的老師”,是任何一個做教師的`人的理想,可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老師的話説,“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説:“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説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是無濟於事的,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啟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每天進步一點是一樣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認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穫,那每天就都會有新的快樂。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8

在很多人的眼裏,教師是一份輕鬆的職業,可是我卻不這麼認為。教師肩負着神聖的使命,不容許有半點的閃失。一個人的靈魂可以很強大也可以很脆弱,而這一切的改變可能就在教師的一個眼神裏,教師的一句真誠的鼓勵就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在讀此書以前,我一直認為: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藴、有滿腔熱情就足夠。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我為自己的狂妄與無知汗顏。我從書中感受到:在實踐中成長的老師將要經歷那樣多的磨礪,學生對教師的愛戴是多少點滴的累積,教師對學生的付出又是多少歲月裏的嘔心瀝血。

他説:“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説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是無濟於事的,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啟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每天進步一點是一樣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認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穫,那每天就都會有新的快樂。實實在在的做法以及自身的不斷的自我超越的境界就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書的序言部分也讓我頗有感受,雖然《序言》僅僅只有四頁,但也是書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師談到本學期他擔任着兩個班語文課,連早讀和輔導課在內,周課時二十一節,此外還擔負着校長的一些職務,他很坦率:“我現在感到累,的確累。”但他本人對於“走路都在備課的狀態而感到高興,準確的説,感到內心的寧靜,因為這種狀態能夠讓他感到踏實,感到不浮躁,這是一種與學校與學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態。

“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鎮西老師講的那樣,才有了: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位學生。當遭到非議和誤解時,雖有過灰心但不氣餒。正因為這樣,李老師才會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難的可貴的是如今“碩果累累的他還依然保留着那份對學生對課堂的摯愛。李鎮西老師的書裏有這樣一段話: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説:“從教25年來,風華正茂也罷,人到中年也罷,默默無聞也罷,暴得大名也罷,普通教師也罷,教育專家也罷……這一切都沒有改變我的生活狀態,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線,一直都在講台,一直都和學生零距離!”讀完這段文字,讓我感受到了什麼才是好老師,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師。

現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擔起教師的職責,不僅需要我不斷的自我學習增加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愛心去灌溉。只有充滿對職業和對學生的愛,才能令我肩負起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最後,我想引用附錄中的一段話:教育是美麗的——美在理解、美在機智、美在創新!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9

老子説:“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孔子説: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俗話説:“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無小節,節節是楷模。”這些名言無不向我們道出這樣一個道理: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其實,人生就是由許許多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構成的。

讀完《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更讓我對老子的話“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感悟。

像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認認真真對待每一次談心,每天還能堅持做到,而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不少於一萬字的書,寫一篇教育日記這些平時也做,但是並不是每天都能堅持過來的,特別是讀不少於一萬字的書,更是讓我可望而不可即,一天讀那麼多字的書,哪來的時間啊,哪有時間再讀書啊?説實在的.的,我也想堅持讀書,可是問題是找不出時間啊!可是李老師做到了。也就是這顆持之以恆的心態,讓他在這些平凡的細節中取得非凡的成就,他成功了,成名了,成了我們的榜樣與楷模。

這也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每天面對這麼多的繁雜而瑣碎的事情,李老師的時間從何而來啊?細細地思索,慢慢地品味,當我讀到李老師《閲讀和寫作,提高教師素質》一文時,終於找到了答案,他在文中寫道:“對我比較熟悉的人常常驚訝我什麼會有這麼多時間來讀書,其實,我不過是養成了‘手不釋卷’的習慣而已。每天晚上我都必須倚在牀頭至少看幾十分鐘的書,否則就會失眠。每次我外出開會或者旅遊,我必須帶上幾本書,火車上、飛機上、賓館裏都是我讀書的地方。”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所説的話:“時間是海綿裏的水,只要擠永遠都會有,我把別人喝咖啡、談空天的時間都用在工作和學習上。”是啊,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與他們珍惜時間善於利用時間是分不開的,李老師正是善於利用時間才把我們認為難以想像的能做到的事而變成了現實。向李老師學習!

李老師善於從平常的細小事情上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而我們卻達不到這種境界。在此我想舉一個很小的例子,在我們平常的教學中,常常會遇到學生在下面寫作業,老師在講堂上批閲作業的情況,而且有時批着作業批着作業,筆就沒油或沒水了,我們就去向學生借,每每此時,我們就會享受着學生爭先恐後給我們遞筆的熱情,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當學生向我們借東西時,我們是否也親手遞到學生的手中。而李老師卻從中體會到師生之間的不平等,並由此寫了一篇文章《在平等中培養平等》一文,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句話:“師生平等與否,往往通過一些司空見慣的細節表現出來,而且這些細節都是不經意,但也許恰恰通過許多‘不經意’的‘細節’,我們就正在為未來培養公民或順民”。而且李老師還對自己進行反思:為什麼學生向我借杯子時,我想都沒想過親自把杯子遞給她呢?而我向學生借筆時,為什麼學生沒有對我説:“喏,文具盒裏有,自己拿吧”。這正是細微之處見精神,處處留心皆學問,事事反思見成長。

要想比別人更優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如果我們把自己的信念揉進每件小事中,那麼成功便多了許多基石。切記:生活中將你擊垮的有時並不是那些巨大的挑戰,而是一些非常瑣碎的小事。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

面對李鎮西老師和教育家們的師愛,我不禁拷問自己的心靈:我做到了多少?我可曾這樣深深的愛着我的學生,分享他們的成功和快樂,分擔他們的失敗和痛苦;我可曾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他們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我可曾儘量不傷害學生稚嫩的心靈;我可曾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它們的喜怒哀樂……

無論答案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對於現在的我來説,都已經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從這一刻開始,我要努力,努力追趕李鎮西老師前進的腳步,努力做有思想的老師,努力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儘自己最大努力把課上好,並融進孩子們的心靈,努力用自己的用心和愛心,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學校、老師不斷的強調“愛的教育”,可是又有多少老師能夠像愛自己的孩子那樣愛自己的學生呢?又有多少孩子會用同樣的愛回報老師呢?懲罰不當、暴力對待老師的事件不斷髮生,不正説明了教育的不當之處嗎?雖然這樣的事件只是極少數,但小小年紀便“看透了世界”因而變得世故變得成人化起來,這樣的孩子應該説在現在是相當普遍的。本來應該是做夢的年齡,花一樣的季節,為什麼卻時時睜着一雙對周圍世界充滿警惕的早熟的眼睛?

因為他們的童年沒有愛,更沒有他們這個年齡應該有的純潔、温柔、天真以及由此帶來的情趣與浪漫!

所以説,愛不是一句口號,它要和我們的學校活動結合起來,要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要融入日常生活,讓孩子們從生活中感受愛,從付出中去體驗愛。例如:師生相約的郊外同遊,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困難時的伸手相扶,以及課餘時間問題的爭論,氣温變化時的急切提醒……都是我們愛心的自然流淌!

其實,愛的教育就是這樣簡單。它不是一種模式,一種手段,一種技巧,更不是為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做出來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它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也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因為“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的學生也是如此,都有純真,善良的本性,只要我們真心付出愛,也一定會收穫一份沉甸甸的愛!

所以,就讓我們努力“做最好的`老師”,努力“埋頭耕耘不問收穫”,努力做好每一天自己能做好的事,努力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努力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努力“讓每一個孩子抬起頭來”,努力用人格魅力征服學生,努力用愛創造生命的奇蹟吧!

教師感言:

很久了,沒有這樣一口氣把一本書讀完,然後,再回過頭來反覆閲讀、感悟。在感動的同時,也深深的思考:怎樣才能“做最好的老師”,如何才能“只管攀登不問高”。

答案就是:踏踏實實上好每一節課;

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

認認真真對待們一次談心;

開開心心組織好每一次活動。

放棄慾望,追求理想,在愛的教育中創造奇蹟,在平凡的細節中穩步成長!

因為: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

所以,讓我們用自己獨特的愛的方式,去創造教育的奇蹟吧!期待着教育奇蹟的不斷產生,併為之努力!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1

今年假期,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讀了着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

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裏,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裏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説,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着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着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裏,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太遠了,這哪是愛學生?反思後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為愛,能撥雲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着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於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為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甘為人梯,愛生如子。

最後,藉着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我的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師在學習中的心聲。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2

不久前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讚歎、折服!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老師的話説,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説: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説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是無濟於事的,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啟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每天進步一點是一樣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認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穫,那每天就都會有新的快樂。

上學期,我接下二年二班班主任的工作。那是我第一次當班主任,立志做一名受學生喜歡和家長愛戴的好老師。而學生也確實沒有辜負我對他們的那份熱情,課堂學習和交流非常積極,但我得管理工作並不盡如人意。轉眼間一個學期過去了,我在看了李老師這本《做最好的老師》後,對這方面找到了一些靈感。李老師提供的班級管理方法很多,現在我管理班級不再手忙腳亂,工作也不感覺那麼累了。

李老師是這樣説也是這樣做的。我一直都在一線,一直都在講台,一直都和學生零距離!我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師,我的生活在講台,我的`生命在學生。()是的,只有和學生們零距離接觸,才能感受到學生們的可愛之處,才能更多地用文字記錄下和學生們的點點滴滴,才能體現老師的真正價值!對於老師,教學經驗來自於與學生們零距離的交流與接觸,而不是一堆一堆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理論。試着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你會覺得教學原來是如此精彩!

總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多試着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最後,我還是要把李老師的一段話獻給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3

把課堂還給學生,這話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是學生惰性強,提不出問題。二是老師惰性強,即使學生提問題,老師也不願面對學生千奇百怪的問題,因為這樣備課難度大大增加,還不容易控制課堂,影響教學進度。所以長期以來,課改喊了很多年,課堂真正的自主學習並沒真正落實,大多沿用結合教學重點精心設計一些問題的層次,不敢正在放開。今天讀了李鎮西老師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看到了“逼問激疑:讓問題點燃學生的求知慾”這一章,很有啟發,好像找到了方向和方法。

在書中,李鎮西老師説真正有用的問題應從學生中來這樣教學才更有針對性。但長期被動學習的學生往往是提不出問題的,或者説即使有問題也不願提出來。面對這種現狀,第一,這就需要老師“逼”,甚至達到“你不問,我就不講”的地步。老師別怕麻煩,也別嫌問題幼稚而雜亂,只有先逼,才能越好,越會提問。第二,要教會學生無中生有地發現問題。有些課文文字淺顯,內容易懂,許多學生會覺得沒什麼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無中生有”地發現問題:在看似明白曉暢的'地方發現其耐人尋味的底藴,“於不疑處有疑”。“於不疑處有疑”,最基本的方法是讓學生在“不疑處”多想想:“為什麼會這樣寫?”“能不能不這樣寫?”“還有沒有更好的寫法?”學生如果具備了這樣深入探究的思維能力,即使再簡單的課文他們也會以挑剔的眼光提出許多問題。第三引導學生善於發現高質量的問題。語文教學中的所謂“高質量”的問題,其實就是儘可能地緊扣教材訓練內容的問題。除了讓學生找出有關字詞句障礙,我一般是讓學生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進行思考,進而發現問題。一般記敍文:記敍的要素是什麼?繼續對結構是怎樣的?記敍的詳略是怎樣的?語言表達方式有哪些?所要表現的中心是什麼?小説:人物、情節、環境、語言”。散文:形是怎樣散的?神是怎樣聚的?文章的構思如何?議論文:中心論點、論證結構、論證方法、語言特色。説明文:説明對象、説明特徵、説明順序、説明語言。有時,李老師還提倡學生對所有課文養成“四問”的習慣。這四問是:寫了什麼?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還能不能寫得更好些?

我覺得李老師的做法很有指導意義。對我啟發很大。尤其是後一點,在我平時的教學中,基本都是從文章的文體特點進行學習指導,在深度引導解讀中也常常遵循—寫了什麼、怎麼寫出來的、為什麼這樣寫、還能不能寫得更好些這樣的步驟,但就是控制性學習太強,自主發問式的自主學習實踐只是偶爾為之,遠遠不夠。看了李老師的文章,我增強了信心,我願多點耐心、愛心,增加些智慧,少點近利,多點遠見,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把課堂還給學生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多説無益,不如行動。自主課堂請從逼問開始。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4

開學初,翻看《做最好的老師》的書之後,我感覺這不愧是一線的老師,其中的案例非常吸引人,書中字裏行間流露出老師對學生的真誠的情感是那麼的自然,洋溢着李鎮西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愛,我想:可能其他職業的人讀起這本書會是另一種心情,另一種感受,而作為與李鎮西老師同一職業的我卻更能體會書中老師對學生的情誼,實實在在的做法,其中李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從不喜歡到要 “做最好的.老師”的情感變化,以及自身的不斷的自我超越的境界都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另外,書的序言部分也讓我頗有感受,雖然《序言》僅僅只有四頁,但也是書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師談到本學期他擔任着兩個班語文課,連早讀和輔導課在內,周課時二十一節,此外還擔負着校長的一些職務,他很坦率:“我現在感到累,的確累。”但他本人對於“走路都在備課的狀態而感到高興,準確的説,感到內心的寧靜,因為這種狀態能夠讓他感到踏實,感到不浮躁,這是一種與學校與學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態,讀後感《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鎮西老師講的那樣,才有了: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位學生。當遭到非議和誤解時,雖有過灰心但不氣餒。正因為這樣,李老師才會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難的可貴的是如今“碩果累累的他還依然保留着那份對學生對課堂的摯愛。

説到師生之間的感情,開學三週以來,讓我深有感受。它對於教學工作的開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開學之初,學校決定每天早上學生不能自行進入教室,須由班主任帶領進班。記得第一次出去帶他們,學生看到我就想看到陌生人一樣,無動於衷,直到我説:一一班同學站隊!才有孩子開始向我走來。第二天仍然沒有多大改善,這讓我有一些受挫,怎麼從他們的眼睛裏看不到親近感?終於,在兩天之後,學生們在見到我,能夠自覺站隊,而且站隊前,還能看到他們在互相提醒,到了第三週,我已經能夠在門口看到他們自覺站成隊,並且在看到我之後漏出興奮的表情,他們這時的表現也讓我從感情上感受到了我是他們的老師,他們是我的學生。學生之間也變得熟悉起來,不再是最初的冷漠相望。而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配合也變得默契了很 多,我想這就是在這段時間裏,師生之間建立起來的感情所產生的效果。

李鎮西老師的書裏有這樣一段話: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説:“從教25年來,風華正茂也罷,人到中年也罷,默默無聞也罷,暴得大名也罷,普通教師也罷,教育專家也罷……這一切都沒有改變我的生活狀態,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線,一直都在講台,一直都和學生零距離!”

讀完這段文字,頓時覺得真的好佩服李鎮西老師,更是崇拜。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是作者對教育事業的一份執着,文字樸實無華,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讓我感受到了什麼才是好老師,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5

早就聽説李鎮西老師很厲害,剛拿到《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我幾乎是一口氣看完的,越看越愛不釋手,也沒感到倦怠,頭腦中一次又一次地閃着一個念頭:要多讀書,多動筆!這本書介紹很全面,李鎮西老師用一個個鮮活地事例把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技巧、教育情感闡述得很詳細生動,讀起來很親切,深受啟發。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在大會上,校長多次強調要愛學生,也許我們以前理解的愛是片面的,李老師認為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師愛,首先應是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和沉思。在我們班有十幾個學生,他們都被各科老師認為是“極差生”,他們的差在哪裏呢?就差在成績,各科幾乎都是個位數,讓所有的老師都很頭疼,想放棄了。讀完李鎮西老師這本書,我才知道我犯了多麼大的錯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有自己的個性,我們不可能培養出一樣大度的學生,我們要因材施教,使優點得到發揮,弱點得到彌補。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者的明智就在於他能從似乎都“差不多”的學生中,發現每個人特有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志向。大膽地讓每一個人的才能儘量得到發展,使每一位學生都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合格的公民,每個人都在生活中找到了他的條件許可的合適的地位。教育到底是什麼?我想教育就是愛,愛是教育的靈魂,簡單粗暴的體罰,那不是教育;不講方法藝術的懲罰,那也不是教育。教育需要過程,教育需要心智。最近春天來了,感覺孩子們也躁起來了,打架,不完成作業,不遵守校規,反覆犯着同樣的錯誤,我很生氣,靜下心來一想,他們還是孩子,他們的品格還是可塑的,他們的情感也是可以感化的,也許我該換一種方式來處理,不能傷害他們的身心健康,做一個有耐心的'老師,更重要的是做一個有愛心的老師。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提高教師的素養”這一章,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師素養,就要閲讀和寫作。以前,除了教科書以外,很少讀書,從工作以來,時間也多了,才開始閲讀教育專著,慢慢地我也喜歡上了閲讀,就像李老師説的,閲讀已經成了我的生活方式之一,或者乾脆説,“閲讀欲”就是我的“生存欲”!這種“閲讀欲”是源於自身的危機感,學問的功底,學識的功底,使我如飢似渴地閲讀。在寫作實踐中,李老師也總結了自己的幾點體會,每一點都是那麼真誠。最讓我佩服的是李老師的習慣,他的“五個一工程”,他30年的從教之路,教育教學的經驗之談,都給了我很多啟迪。李老師工作繁忙,但每天堅持完成好自己的“五個一工程”,一個人下決心不難,難就難在堅持。如果我也這樣做,我想我的生活會更加充實,更加豐富!

讀完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李老師告訴我們:“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一個人也許永遠達不到所謂的“最好”,但我想,只要今天比昨天好,一天天不斷地超越自己就一定會匯成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Tags:讀後感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