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溝通的智慧》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6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溝通的智慧》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溝通的智慧》讀後感

《溝通的智慧》讀後感1

——用情商的角度來建設和諧的人際關係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主動與別人多接觸、多溝通,讓對方有一個好心情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最大祕訣。在仔細閲讀卡耐基《溝通的藝術與處世智慧》一書後,深感欣喜,這本書裏面的章節調理清晰、內容一針見血,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改善我們的人際關係,特別是克服封閉式的人性弱點,有非常寶貴的啟示和借鑑作用。讀完這本書後,我認為卡耐基的觀點都是基於情商的角度在表述溝通與處世的智慧,而這麼書帶給我最大的受益之處是學會用情商的角度來建設和諧的人際關係。

情商是我們感知自己,以及與同事、朋友等人際關機相互作用、互相影響的能力,如果我們可以通過控制自己消極的情緒,控制自己情感表露方式及程度,更容易瞭解別人的需求、建立正面的形象以及提高交互能力。用情商去思考,以《溝通》一書為工具,建立和諧人際關係,我總結了幾點體會:

破除人際交往消極情緒。無論是上班路上一個橫衝直撞的“意外”或者無意間的一個口角都會影響心情,讓別人控制了我們的情緒,似乎是讓別人決定了我們這一天過的好壞。這種消極情緒會讓我們完全不顧及周圍人的感受,為正常人際交往設置了障礙。所以我覺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從小事做起非常必要,樂觀積極地對待發生的事情,對難以控制的行為的性質進行深入地瞭解,分析整個事情和自己的感受及行為來把握好事態的發生,學會控制自己的反應,“微笑待人”,“管住自己的舌頭”,從而掌握“溝通的主動權”。

尊重他人,以禮待人。人與人之間很微妙,有時候一些人際衝突都是因為雙方沒有贏得足夠的尊重的緣故。卡耐基在書中章節也寫到“用友善的方式説話”“不要與人爭辯”“讓他人享受到被尊重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稱呼上要尊重對方,説話要符合場合,與客户約定就要按時赴約,尊重他人的人格,交談記住對象的名字,用謙虛的態度和待人,即使不同意對方的觀點,也應保持禮貌,要實事求是的評論任何事,對事不對人,不要任意攻擊對方的人品和道德。

使自己的談話充滿社交智慧。交談的目的是與別人建立關係、交流思想和信息,而且讓對方感到重要的、獨特的。根據卡耐基的口才修煉法則來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藝術,學會做一位忠實的聽眾,記住耳朵和嘴巴的數量之比。在各種場合與各種人之間的談話要適宜,與社交或者工作關係的每一個人都保持聯繫。關注交談的細節和技巧,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問題,不要提及對方的弱點,要把人和問題分開,選擇雙贏的相處模式。

人與人共處於世,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方法,順應時勢,依情況的需要去做事,既能做到明智審慎,又能掌握處世藝術,這才是戰場最聰明的操縱者。我的理想是站在卡耐基的肩上,用情商的角度去思考建設,用《溝通》去修煉提升,相信,我一定可以脱胎換骨,重塑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溝通的智慧》讀後感2

“如果説交流是在已經建立起雙邊關係的基礎上通行的信息快車,那麼溝通就是一塊打開傾聽與傾訴之間大門的敲門磚”,“溝通正是語言這門學問中最為關鍵的內容所在”,由此可見溝通的重要性。作為教師,每天的工作可以説就是與學生、與家長、與同事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在交流和溝通中,增進教學技能,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

從某種程度上來説,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實際上就是思想之間的碰撞與交匯。本書所闡述的,就是在各種不同的語言環境和對象面前,根據其表徵瞭解內心思想與精神狀態,根據實際情況與自身目的,運用合理的技巧和心態來進行處理的過程。

書中在談到“如何表達自己”時,強調了“溝通之前明確自己要表達什麼”。這對我們教師的教學同樣有借鑑意義。教師備課時一定要找到你的教學目標,清楚這一節課你跟學生們互動交流的最終目標是什麼,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也都要圍繞這個目標去進行,“明確自己要表達什麼”,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書中在談到溝通技巧時,説到“以他人的`興趣為出發點,那麼談話就可能會順利地持續下去,而且顯得自然流暢”。這對我們教師的日常教學,同樣有指導意義。在教學的導入環節,在素材的選取、問題的設置方面,我們都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事件、人物、活動出發,貼近學生實際,使交流探討在學生們饒有興趣的氛圍中進行,使課堂的生成自然而流暢。

“成功的交際,除了要有巧妙的言辭、真誠的情感,得體的身體語言也是必不可少的”,“身體語言是一種可以看到的、具有豐富表現力的肢體動作和神態表情,對有聲語言具有一定程度的補充作用,在溝通過程中,可以協助有聲語言將所要表達的內容準確地表達出來”。我們平時都比較注重有聲語言的推敲和磨練,而對身體語言的關注較少。在教學活動中,巧妙地運用身體語言,運用豐富的神態、面部表情,使用“目光交流”等讓我們的課堂聲情並茂,富有魅力。

書中還提到我們説話時要“巧妙地轉折”,也就是我們常常説的“聲東擊西”,即“間接地批評方式”,這樣“既不會讓對方太過尷尬,又能讓對方知道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這在教育教學中,也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對一些犯錯誤的學生,不要直來直去的批評,學會“巧妙地轉折”,“間接地批評”,或許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學生也更願意接受。

在“如何打動別人”這一章,作者指出,要“情與理恰當地融合”,要“善於利用心理共鳴”。書中舉了一個例子:新學期,一位老師被分到差班當班主任。第一節課,老師親切地對學生説“有人説,我們是差班、垃圾班,我認為這是非常沒有道理的。因為從體育成績來看,我們班不僅不是差班,而是優等班。”簡短的幾句話,使全班學生迅速從低落的情緒中解脱出來,並且非常振奮,不自覺地就擺脱了差生的自卑感。這啟示我們,跟學生交流時,多用“我們”,關注師生之間心理上的接觸和情感上的共鳴。

語言是一門藝術,教學也是一門藝術,學無止境,且行且學。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