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關於幸福的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3W

關於幸福的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幸福的讀後感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幸福的讀後感

關於幸福的讀後感 1

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無可非議.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後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為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可從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幸福在哪裏

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感受,它是教師個人價值觀的體現.在物慾橫流的世界,教師追求職業幸福的腳步當朝着精神"行走".或許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和理想是為了西部的貧困孩子受到教育,為了西部的開發,發展,他很苦但奉獻着,快樂着,幸福着;而南方老闆的人生價值卻是低成本,短時間,高利潤,可能為"錢"活着,所以很富很累,腰纏萬貫而永不滿足,於是他很不幸福.教師這個職業的本身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有了這種蠟燭,春蠶般的價值觀,人生觀,幸福觀,就能"一意孤行"地幹好自己的工作;就會真心對學生,走進"激情燃燒的歲月";就會用心靈點燃心靈;就會固守這份職業,堅守這份信念,並綻放出許多精彩與豪邁.

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勞動報酬確實很難輕言幸福,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並不意味着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着教育,體驗着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態的幸福觀詮釋着什麼是教師的幸福,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煩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其實對於教師對説,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那麼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

我想, 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來源於平凡,忙碌而又充實的每一天.這也許正是所謂天長地久的幸福吧!那麼,我也會説----我愛教師這個職業,我也會為教師---這個光榮的職業貢獻畢生的精力!

關於幸福的讀後感 2

很久沒有靜下心來看看書了,於是想找本書,重温高中語文自習課上看閒書的那種安定與淡然。選擇《幸福了嗎》是因為很喜歡它的序,是JH最先給我看的,後來FJ又提起,兩個好朋友的青睞讓我最終決定讀一讀。

本以為整本書會是以説教為主,闡明白巖鬆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但是看完才發現,真正説教的文字很少。全書主要以白巖鬆作為一個新聞人的視角,回顧了2010到2000年間中國和世界的一些要事,比如舟曲泥石流、08奧運、汶川地震、禽流感、SARS、9。11等一系列新聞事件。在回憶中講述着自己的成長,央視的成長、中國的'成長。雖然他寫的一些事情我瞭解一些,甚至經歷過,但是記憶已經很淡了。透過他的視角再回首時,感覺自己像個旁觀者,只有淺淺的哀傷、感動或興奮。

最喜歡這本書後面的部分,他講到了自己的童年、中學和大學的日子。很難想象他這樣一個嚴肅、中正的人,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居然“竊書”,被人抓住還自報家門叫“常振錚”(當時廣播學院院長的名字);偷換同學乘車月票上的照片逃公交車票;在宿舍裏廢寢忘食的看金庸古龍;半夜在學校衞生間藉着燈光打。讀着讀着,感覺那時的他彷彿是另外一個人。不過,靜下來想想,在青春年少的歲月,誰沒有做幾件瘋狂的事情呢?也許,沒有瘋狂過的青春不叫青春。

看着別人一路高歌、一路精彩,忍不住也回頭看看自己的走過的路程,竟也有一首歌可以相伴——《一直很安靜》,配着阿桑那沙啞的歌喉,倒也挺合拍。豔羨麼?遺憾麼?沮喪麼?應該有吧,但是幸福是別人的,自己的幸福還得自己去爭取。在這本書中,對於幸福,沒有一個確切的回答。但我想也用不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都會給自己一個答案。我的幸福很簡單,也很難。因為我擁有的東西已經很多,比如健康平安、家庭和睦、家人平安健康、有可以談心的朋友、男朋友還不錯、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雖然不小了但偶爾還會做做夢等,但是我要的東西更多,比如一直平安健康、家庭一直和睦、家人一直平安健康、一直有可以談心的朋友、男朋友對我一直很好、以後還有機會得到老師的指導、到了跑不動的年紀還夢想一路小跑等等。看看,加上一個“時間”,很多平常的東西就不再平常了吧?現在擁有的東西,以後不一定會擁有,現在沒有的東西,以後可能會擁有。小時候貪吃,爸媽老説我“吃着碗裏看着鍋裏”。但我覺得,對於幸福,就該好好享受“碗裏”的,看着“鍋裏”的,爭取可以多撈一點。但是不要老看着別人碗裏的就是了,別人的“大魚大肉”未必適合自己的胃口,自己的“粗茶淡飯”也許來的更長久。

關於幸福的讀後感 3

我校開展幸福教育專題活動。寒假伊始的一個深夜,我一口氣讀完高峯關於“幸福教育”的專著《幸福在心》,深感震撼。看《幸福在心》,很輕鬆,很親切,就像在聽一位智者娓娓講述生活的歷程。

很輕鬆,因為本書從頭至尾沒有涉及到似是而非讓人云裏霧裏的所謂理論的東西。通篇講述的都是學校教育中一件件自然而然(在我看來,學校就是這樣的自然)的事情。就在這自然的表達中,卻能看到其中流淌着的作者對教育的真心、真情與智慧。

很親切,因為書中講述的也是國小教育。作者從國小校長的角度,寫出了發生在自己校園裏的一個個故事。也許因為自己就是一個國小教師,所以總覺得這一個個故事,宛如在自己身邊一樣,有的也許很新穎,但更多的是熟悉和親切。

作者高峯校長在開篇自序中寫到了自己關於學校的夢想:“一所充溢着幸福的理想學校——讓我們沿着大樹和花草組成的校門走進去:校園是一塊塊花花綠綠的土地,那是孩子們勞作的試驗田……田野深處還有一座座車間……繼續往前,你又會看到美輪美奐的圖書館……這些田地、樹林、車間、圖書館就組成了孩子學習的'場所。……幸福就像花兒一樣開放在洋溢着濃郁生活氣息的土壤裏,在這些細碎的土壤裏,飽含着民主平等、尊重關愛、童心童趣……”

在高校長的這樣一個關於幸福學校的夢想裏,我似乎看到了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學校的影子,也看到了小林校長在巴學園的影子。

幸福教育到底是怎樣的呢?高峯校長認為:“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瀰漫着幸福的空氣,讓每一個教師都擁有一份幸福生活,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幸福童年並進而擁有幸福的人生——這理應成為一切教育工作者的終極追求!”我想,幸福教育簡單來説,就是要實現“教師幸福地教,學生幸福地學”,如此。

對於高校長,一個關於幸福學校的夢想最終成了一個教育理想,成了一種教育實踐。在《幸福在心》裏,我們看到了高校長為了尋找“幸福教育”而精心設計的一次次“幸福之旅”:春天裏的“長征”——遠足;來自節日的紅包;學校裏的動物園;班級互訪國小者;學校的16個節日;“讓每個孩子走到第一排”;“讓學校適應孩子”;教師軍訓,教師夜校,“今天我們都獲獎”……一次次幸福之旅,一串串幸福事件,一個個教育細節,讓人看到了幸福教育的花兒在美麗綻放。

高峯校長就像一個設計師,在自己心愛的校園裏憑藉着幸福教育的理念,傳播着幸福教育的種子,設計着一個個幸福教育的故事,創造着一個個幸福教育的奇蹟。從勝利四小到北海雙語,從自己學校到聯盟學校,這會讓人不由自主地遐想,幸福教育可以像花兒一樣,次第盛開,幸福教育的種子落到哪裏,哪裏就開出一片幸福教育的花兒。慢慢地,慢慢地,也許,某一天就在自己的身邊也開出幸福教育的花兒來了。

關於幸福的讀後感 4

這是一篇很長很長、有些小複雜、但實際上簡單而又温馨的故事,我不知道怎麼去評價它。小時候捧起這本書,總覺得主人公好慘好悲哀,於是不由得拋開書本,去向往王子與公主美好的愛情故事;長大後再次捧起這本書,卻發覺原來主人公並不淒涼,成長的眼睛讓我看到一個美的不真實的她,幸福原來一直在她身旁縈繞,只是需要前文的推磨。這本書名叫《擁抱幸福的小熊》。

主人公是一個叫小念的孩子,童年時因為爸爸的叛變、媽媽的疲憊和同學的白眼,導致她封閉了自己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單純。至始至終陪伴她的,是一個茶色熊公仔,還有一個有點特別的胖男孩霍雨欣。一場車禍之後,那個拋棄他們母女倆的男人拿走了小念最愛的泰迪熊,儘管丟失了小熊,但她在醫院裏認識了一個最年輕、最善良、魅力無限的醫生,林醫生。林醫生給她最温暖的微笑,最温暖的安慰,最温暖的擁抱,甚至又送小念一個最温暖的泰迪熊,還鄭重其事的説,小念要記住,等你長大以後會有很多很多的泰迪,,也會有很多很多的幸福。還要記住,擁抱泰迪就是擁抱幸福。小念出院後,生活越發黑暗起來,她一如既往的受盡欺負,在學校的每分每秒都是度日如年。這都不算什麼,但媽媽創的小熊繪畫班除了剛剛有點小小輝煌後,盡是一片枯枝敗葉的未來。她很想念林醫生,甚至經常偷偷的去醫院看望他,哪怕一眼也好。每天期待着林醫生告訴她很多很多的泰迪、很多很多的幸福或許是小念虔誠的盼望和充滿天真的.固執感動了一直看着她長大的天使,又或許林醫生真的是一個偉大的預言家,在她成長歲月的某一天,真的,小念得到了許多可愛的泰迪,還有許多美妙的幸福。

看完整個故事,我意猶未盡。説真的,曾經我以為這個世界賜給小念的太少,但靜下心來想想,小念得到的何曾少過?

國小,她擁有了一個一直保護着她的茶色熊公仔;後來,在她最困難時,那個特別的男孩出現給她鼓勵;車禍突如其來,加上小熊弄丟,林醫生又送了一個泰迪給迷茫的小念,告訴她擁抱泰迪就是擁抱幸福;長大中,她交到了朋友,和曾經一直以欺負她為樂子的阿彬、薛佳結為朋友;其次,小念又得到了好多人的關心,比如林醫生、林醫生的媽媽林莫阿姨、姨媽、小姐姐;最後,霍雨欣又送給她好多好多的泰迪,完成她一直以來的願望,那就是擁有很多很多的泰迪和很多很多的幸福。

大家都在堅強着,努力着,小念也一樣。作為旁觀者的我有什麼理由去埋怨命運對她的不公呢?歸根結底還是我當初幼稚的想法導致我理解錯泰迪熊和幸福的含義呢。

擁抱小熊就是擁抱幸福。小念已經幸福了,成長中的我也要一直幸福。因為那是小念教予我的。

對吧,小念?

關於幸福的讀後感 5

暑假裏拜讀了台灣人蔡禮旭的《幸福人生》講座稿, 蔡老師就如何學習《弟子規》成就幸福人生做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剖析,其中提到我們家長和老師最應該先學習《弟子規》,我十分認同。

我們學校從去年就開始全面組織學生學習、頌揚弟子規精神,可是我們的家長甚至是老師對《弟子規》的內容要求都還不清楚,如何能配合孩子學以致用,所以我認為最該學習的是作為父母的和作為老師的我們。正所謂身教重於言傳,身不正怎叫孩子正,蔡禮旭老師在講座中提到的一個例子,一個好戰國的領袖走進孩子的課堂,告訴大家要學會友善,不要跟別人打架,想想看哪個孩子會聽,他的話在自己的行動面前是多麼的蒼白無力。

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大家的互相“傾訴和抱怨”,説自己的孩子這一點不好,那一點不好,幾乎就沒有好的地方。這和那句老話 “孩子都是自己的好”是天壤之別,為什麼?我們不禁會問現在的家長是怎麼了?個個望子成龍,個個都要讓孩子變成自己,讓孩子成為實現家長理想的“木偶”。

我們不應該用自己的思想去壓制別人,包括我們的孩子,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更何況是人。我們都在想讓孩子圓我們的夢,可孩子就得放棄自己的夢,等他們長大做了父母,也會讓他們的孩子去圓他們的夢,這樣下去越往後的孩子越可憐,而我們是“罪魁禍首”。

我們應該去尊重孩子的思想,多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好孩子是鼓勵出來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真正做到的卻不多,這需要我們發自內心的愛和鼓勵。如果是違心的,孩子是會感覺到的,這樣的褒獎不如不獎。教育孩子要給他正面的積極的肯定,咱們只看孩子的好,天天説他的優點,孩子就一直按着“好”的暗示發展,越來越好。而相反的,你整天説他的.缺點,“啊,你看你這不如誰誰誰,那做的不好……' 那孩子就在你整天的這些“不好”的暗示下生活,孩子心理得到的是“我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就是不好”,就這樣一直不好下去。

蔡禮旭 老師在講座中還提到了分數教育問題。我們家長和老師經常會説這樣一句話“ 你給我好好寫作業,你給我好好聽課” ,家長和老師告訴孩子認真寫作業、認真聽課是對的,可是為什麼加上“ 給我” 兩個字呢?難道孩子學習的根本原因是為了老師和家長嗎?孩子是很容易受到語言影響的,你的話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的意識。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榜樣,孩子每時每刻都在模仿着大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是父母不折不扣地複製品,孩子也是父母的影子,隨時隨刻都會把父母的形象、品質、習慣倒影下來。如果當有一天在孩子身上發現了這些不良的言行時,我想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嚴厲的批評孩子,説孩子不學好。可是大人們有沒有想過,這些缺點都是從何而來。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 上所施,下所效” , 作為父母老師我們真應該先來學習、頌揚弟子規的精神,這樣才能好的精神代代相傳下去。

關於幸福的讀後感 6

“幸福”是一個美好的字眼,許多人在追求它。然而,什麼是幸福,人們理解各有不同。就拿我來説吧,過去,我以為過才是幸福,既能得到壓歲錢,又能穿上新衣服;既能吃上好東西,又能逛五彩繽紛的燈會。總之,彷彿吃好穿好就是幸福。其實,我也覺得這似乎太孩子氣了,但對於幸福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我總感到有些迷惘。讀了《幸福是什麼》這篇童話後,受到了啟發,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同的看法呢?反覆思索,我悟出一個道理:人生觀決定個人的幸福觀。怎樣看待幸福,關鍵是我們做一個怎樣的人,一生該怎樣度過才有價值。你看,有這樣的一種人,他們一輩子只是為自己吃好穿好,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那樣的人認為的幸福不用説是低級的,他的一生也是無價值的。也有另外的一種人,他們懂得人生的意義在於貢獻,而不是索齲讓我們選擇,應選後者。我們是新中國的少年,我們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我們的一生應該很好地盡一個共產主義者應盡的義務,做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人們幸福,我們從人們的幸福中感到幸福。即使生活艱苦,雖苦猶樂,幸福無比,你看,那些守衞祖國邊陲的戰士們,他們遠離家鄉,吃的是壓縮餅乾,喝的是苦澀的地下水,住的是陰暗潮濕的貓耳洞,生活是艱苦的,但他們崇高的理想是“戰死沙場我心願,祖國人民要安全”,“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他們無私奉獻,換來的是國家昌盛,人民幸福。革命導師馬克思説得好,“能使大多數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

掩卷沉思,智慧姑娘一語道出了幸福的真諦,澄清了我思想上的迷霧,不禁為過去的幼稚無知而羞愧。吃好、穿好就是幸福,不見得。凡事要看具體情況。電影《紅樓夢》裏錦衣玉食的賈寶玉幸福嗎?他最終自己都覺得那種“幸福”難熬,撒手出家了。沒有好的吃,沒有好的穿,日子過得艱苦就不幸福?也不見得。__烈士為了革命,一生過的'是清貧艱苦的生活,可是,在他的《可愛的中國》的遺書裏不是講了他的一生是樂觀、幸福的嗎?

這篇主要寫三個牧童通過共同的勞動,砌了一口井,智慧姑娘代表森林的花草樹木和動物們來感謝他們,祝他們幸福。牧童問:“什麼是幸福?”智慧姑娘要他們自己去弄個明白,十年後再到這裏相見。十年過去了,三個牧童果然在小井旁邊相見了,他們各自談了自己的幸福觀。當醫生的、幹雜活的和留在村子裏種地的,他們都感到幸福。智慧姑娘聽了後説:“你們三個人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智慧姑娘,我感謝你!你使我變得成熟多了,你使我不僅認識了什麼是真正的幸福,而且,使我懂得今後我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該怎樣做人!我立志從小樹立革命的幸福觀,為人民的幸福而奮鬥,我的一生一定會沐浴在幸福的雨露和陽光之中。

關於幸福的讀後感 7

幸福是什麼?由於價值觀和人生的體驗不同,每個人的看法也存在着差異。有的人認為物質充足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擁有自由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享受親情最幸福;有的人則認為品味成功的喜悦時最幸福……幸福是我們渴望的,然而,也有許多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卻毫不察覺,特別是我們的學生。

有幸拜讀劉次林先生的德育專着《幸福教育論》,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首先,劉次林先生用全面的人性觀界定了哲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的幸福概念,接着提出了幸福與教育具有天然的內在聯繫,“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的”,然後作者用豐富的實踐材料揭露並批判了當代教育忘記、違背、傷害學生幸福生活現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觀點,感受頗多。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所應該把握的應是幸福教育的含義,在科學的教育觀指導下,使學生獲得幸福的感受。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幸福觀和自信心及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從而使他們逐步發展成為擁有幸福能力的生命的主體。

教育應該成為幸福的理由。我們要使學生的智慧和人格同步發展,使接受教育的所有學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維、創造幸福的.能力、奉獻幸福的風格、體驗幸福的境界,擁有提高生命質量的高素質。從而成就高品位人才,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教育是為了改善人的生存狀態,提高生命質量,是為了學生更幸福地活着?説到底,教育就是要為每一位學生終生幸福奠基。

當然,作為教師要在工作中予孩子以幸福,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我們必須要知道孩子們的幸福是什麼?雖説,孩子們各自的幸福感也不盡相同,但總是存在一些他們共性的東西,要找出這些共性,需要的是教師用心去愛孩子,尊重孩子,感受孩子;不斷地思索怎樣的教育才更貼近孩子的生活,才能讓孩子學得更快樂,更高效。“孩子是腳、教育是鞋”,教育者是造鞋匠,只有造出合適的鞋,孩子才會幸福;只有造出了合適的鞋,造鞋匠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幸福。也就説,只有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進行的教育才會是適合他們的。只有按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符合他們興趣的教育才是合適的教育。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要把教育看作是幸福的職業,就能在過程中積極創造和享受幸福。

最後,我想引用兩句話作結尾:“我確信我們的教育目的不僅僅在於培養能最有效地參加國家建設的那種具有創造性的公民,我們還要把受教育的人一定變成幸福的人。”“對於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説,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不是重複,而是創造,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行動起來吧,讓我們做個幸福的老師,讓我們的孩子們在幸福中成長,讓我們與劉次林先生一起創造幸福的教育吧!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