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聽講座有感集錦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8W

聽講座有感1

在上個星期五的下午,定海公安局女警俄老師給我們講了安全知識,使我們受益匪淺。

聽講座有感集錦15篇

俄老師先講了在校園外被拐騙的現象,教育了我們無論對方怎麼誘惑都不要説話。還教給了我們逃生的辦法:大聲呼救。只要大聲呼救就能引起路人注意,人多壞蛋自然會走,這可是個好辦法。對方一般都是在很晚時,沒有幾個同學時才出來拐騙的人多,所以我們自己首先得做到不要很晚回家。這就讓我想到學校要求我們不在放學不要在學校或路上逗留,要按時回家,原來是這個原因。這使我想起以前自己在校排練合唱的那段時間,排練結束後已經很晚了,我卻還在“老地方”文具店閒逛,現在想起來感到真不應該。聽了俄老師講的課,我再也不會這樣做了,這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是對爸媽負責,是對社會的.穩定負責。

春節是我們孩子們喜歡的節日,尤其是男孩子們更喜歡。每天都放鞭炮,“噼噼啪啪”地響個不停。可是,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在俄老師看來是關係着安全大事的。老師在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幅圖片,只見圖中一兩個小男孩站在窨井蓋旁等待着,突然,不可思議的一幕發生了,窨井蓋突然蹦出來,污水跟着噴湧而出。老師給我們講解了一下。原來是小男孩太調皮,把鞭炮放到了窨井蓋裏,才會導致這樣。險情的發生,所幸的是那幾個小男孩沒離井口太近,不然後果不堪設想。這可是給男孩子們的一個忠告,同時,也提醒我們行事之前要想想:這樣做安全嗎?不能為尋歡而悲泣。一節課的時間很快就過去,原本安全知識淺薄的我如今收穫良多。我也將會把這些知識告訴自己的親人、朋友,讓他們知道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讓我們一起創建“平安校園平安定海”吧!

聽講座有感2

對於國學的真正瞭解是從上了黃世坦教授的國學講座開始的,以前只知道國學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對它沒有多少的瞭解,也沒有將它聯繫到平時的各個方面,不過現在知道了國學有多麼博大精深了!

中華傳統文化是文明的結晶,通過國學講座這門課的學習,我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新的體會和理解。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

在以前的學習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為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與自己的以後工作關係不大。然而,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後人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悦。學習新知識,温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悦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另外,從專業的角度來説,學好國學,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們高翻學翻譯的學生來説是至關重要的。你很難想象,一個連自己國家文化都不瞭解或知其甚少者,又怎能去學好另一國家的語言?又怎能做好這兩種語言間的翻譯工作? 三是努力踐行。孔子在《論語》這部書中,教給我們很多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矩。這些道理看起來很普素,這些辦法有時候在原則中透着一些變通。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什麼是好事情,什麼事情是壞的。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説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説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説得多,不如説得少,説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在與人打交道時,要為自己説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説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説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他人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於承擔責任。

三是孝道及感恩的重要。

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更不能缺少孝道了,孝道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存在與我們周圍的各個方面的。子曰:“子欲養而親不待”,一個人心在哪裏,時間才會在那裏。我們要“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四重恩即,父母恩,師生恩,國土恩,眾人恩。為何要報父母之恩?

那叫生之恩,養之恩。生育養育之恩,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沒有父母,我們就不會長不大,多麼大的恩德;為何要報教育之恩?因為沒有教育,我們就不會認字,沒有教育,我們就沒有知識,沒有智慧。但是我們想想:從小到大,這些人有哪個人,吃過我們一塊糖;哪個人吃過我們一塊點心。為何要報國土之恩?因為文化傳播可以沒有國界,但是企業家,科學家必須有祖國; 最後度一切眾生,為民生立命,為天地立心。所以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天天把祖國,比喻成母親;把黨比如成母親,把黃河叫母親河,我們把山河比喻成母親,讀過《道德經》的人都知道,老子把道德經比喻成母親。一個人連孝道都沒有,沒有愛心的人,他如何去愛國家,愛黨,愛他自己,愛他的工作呢!汶川地震後世界才知道,為何我們的官員叫父母官,為何我們的JUN隊叫子弟兵。我們要時刻對這些最可愛的人心存感恩之心。

身為當代一名大學生,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我為中國有着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而自豪。在我看來,學好中國傳統文化是一份神聖的責任,更是我們語言類學生的光榮使命。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在穩步進行中,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崇高理想之實現指日可待,那就讓我們一起為民族之復興添磚加瓦,為中華之崛起貢獻力量吧!

聽講座有感3

近期,聆聽了虞永平教授的《過程意識和經驗指向》視頻講座,受益匪淺。

“過程“和”經驗“這兩個詞,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裏。我所理解的“過程意識”就是要有關注過程的想法,將幼兒園課程轉化為孩子實際參與的過程,過程中讓孩子獲得活的知識。“經驗指向”就是在有價值的活動中,幼兒通過探究、操作、體驗、交往、表達去感受自己的內心從而獲得經驗即過程性的知識。如何讓幼兒園的課程迴歸過程,如何讓孩子獲得經驗並走向新的高度,通過研修學習,讓我在虞教授的講座裏得到了更好的解答。

正如對虞永平教授所講幼兒園老師的備課和國小國中高中老師的備課不一樣,幼兒園老師不單單是備課,而是將知識點轉化為孩子實際參與的過程,讓孩子們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獲取經驗,收穫知識。對幼兒園孩子來講過程性的.知識是更適宜的。要給孩子“原料”讓孩子自己把它加工成”熟料”。

曾經也迷航

記得在國小實習的時候,有一篇叫做《雪地裏的小畫家》的課文。我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們認識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這幾個方面。學生們跟着我一句一句的讀着,讀的很準確他們讀得聲音很響亮,也很好聽。但是當時心裏總是覺得少了點什麼似的,學生們在整個過程中始終始終在被動的接受知識,沒有一點的主動探索與互動,課後我幡然醒悟,這是我的失誤,我沒有給予孩子們探索的機會,沒有給予孩子們自己去發現知識的平台。

遠航的燈塔已樹立

走上現在的工作崗位,在一個下雪的午後,腦海裏瞬間浮現出陳鶴琴先生的一句話: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我想:讓孩子在大自然中主動探索,獲得直接經驗豈不是更好?我靈機一動,將孩子們全部帶到雪地裏,用神祕的語氣説:“孩子們,你們知道嗎?我們幼兒園的小動物會作畫,不用顏料不用畫筆。”孩子們吃驚的問:“老師,是真的嗎?”孩子們有些已經迫不及待,“那我們邀請小動物們也來試試吧!“孩子們在雪地裏高興地蹦起來,連忙拍手叫道“好好好”!讓孩子們帶着好奇心去觀察去探索,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於是我把孩子們帶到幼兒園飼養區,哪裏的小雞,小鴨,小花狗都出來迎接我們。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孩子們目不轉睛的看着小動物們。可是有的孩子等不及了,急切的問:“老師,小動物們沒有畫畫啊?”我安慰他説:“你再仔細再看看,看看它們的腳下,看看它們走過的雪地!”“這時候,有的小朋友大聲歡呼道:“小狗踩在雪地裏的腳印好漂亮!”孩子們都圍觀過去,我趕緊引導幼兒:”哇,小狗畫的畫真漂亮,小朋友再看看,它畫的是什麼呀?“小朋友們你一句,我一句討論起來:“像小花”,“像點心”……這時,幾個小朋友大聲喊我:“老師,老師,小雞畫的小草,小鴨畫的樹葉!”“我故作吃驚的説:”是嗎,我看看,那他們畫的是什麼葉子?“孩子們大喊:“小雞畫的像竹葉,像松葉。小鴨畫的像無花果的葉子,像楓葉!”我又問:“為什麼他們畫的樹葉不一樣?”孩子們説:“他們的腳長得不一樣。”

背上行囊重新上路

轉瞬間我醒悟了,許多時候課堂上的講解僅僅是間接經驗的轉述和灌輸,缺少的就是這種直接經驗獲得的過程和參與的積極性。仔細想來,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幼兒園的活動是千變萬化的,這不正是幼兒參與其中,直接獲得的最佳途徑嗎?

後來,為了讓孩子在此經驗的基礎上獲得新的經驗,我將這個活動課程請進了區域活動。閲讀區中,孩子們不僅輕鬆容易的學會了兒歌,還學會了自己創編兒歌。美工區中,孩子們用畫筆記錄小動物們的腳印畫,還請小朋友們一起收集樹葉,認識不同的樹葉,用樹葉作畫。科學區中,孩子們探索:“為什麼小雞和小鴨的腳掌不一樣。”通過實驗探索他們知道:小鴨的腳掌是連着的,撥水用。小雞的腳掌是分開的,拔土用。與它們的生活習性有關。

正如虞教授所提倡的:幼兒主要是通過直接經驗來學習的。幼兒教師不是要傳授知識,而是要幫助幼兒獲得經驗,更重要的是要用正確的兒童觀引導幼兒主動探索自然,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仔細觀察。只有讓幼兒親身經歷過、親自去感受,他才會深有體會難以忘卻,僅僅通過老師去講,作為旁觀者去看是沒有用的。讓每個孩子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這項任務任重道遠,讓我們一切從發展的角度出發,俯下身子,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切實瞭解他們的需求,給孩子真正需要的關愛。

聽講座有感4

今天“動物小説大王”——沈石溪來到我們學校,我們都興高采烈。

帶着動物小説的我們,排着長龍般的隊,一個接一個地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就馬上坐下來,津津有味地聽着沈石溪爺爺的講話。有的`故事讓我們哈哈大笑;有的讓我們深受感動;有的讓我們滿眼含淚……真是好聽。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沈石溪爺爺年輕時候養小鷹的故事。沈爺爺講到,一次他在找草藥的時候,發現了兩顆鷹蛋,就馬上下去偷了回來,偷偷地把老母雞窩裏的兩個雞蛋換成了鷹蛋。過了十八天,一個鷹蛋裏的小鷹出世了,可另一個鷹蛋因為蛋黃被震碎而成了死蛋。可是他們成長的方式不一樣,小鷹早晚會長大成為鳥飛走的。因為小鷹不會覓食,老母雞就每天照顧小鷹。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已五個月了,小鷹也漸漸長大了。有一天忽然出現了一條黑蛇,可小鷹不怕,挺身而出,勇敢地和蛇大戰,不一會就把蛇打敗了,並一口把蛇吞下了……

這次講座很有意思,讓我忘不了沈爺爺。

聽講座有感5

5月13日,郭老師在多媒體電教室給我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防災減災”教育課。郭老師一開始就告訴我們:生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識,正如我們校訓所説的:學做真人,學會生存!

地震是一種毀滅性的災害,要學會生存,首先就得正確認識地震。老師告訴我們,地震,分五種:火山地震、構造地震、地陷地震、誘發地震和人工地震。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屬於天然地震,是自然界發生的地震;誘發地震就是礦山冒頂、水庫蓄水等,是人為因素引起的地震;人工地震就是爆破、核爆炸、物體墜入等,是人類工程活動而引起的地震。地震就是地面發生的震動,是一種連續性強的災害。我們福建地區是一個地震多髮帶,特別是華安地區,經常會發生一些地震。不過萬幸的是,我們福建地區雖然地震次數多,但震級小,一般在4~6級之間,而我們現在房子都是避震都是6級以上的,所以不用害怕地震。郭老師講到:地震不是突然間就來的.,它是有前兆的,包括井水異常、動物異常、生物異常等等。人們還總結了一些震前井水變化的諺語:“淨水是個寶,地震有前兆,無雨泉水渾,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開冒氣泡,有的變顏色,有的變味道。”看來,只要細心觀察,地震還是可防的呀!

通過這次講座,我瞭解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一些與防震減災有關的知識。我想,以後如果真的遇到大地震,也不會害怕了!

聽講座有感6

虞永平教授《讓幼兒園課程迴歸經驗》帶給我們不僅僅是思考,更多是讓我們清醒認識到自己所做的工作離綱要精神還有很大的距離,綱要的核心精神沒有真正進入到教師的教育行為中。

一、 綱要精神是一種傳承。

我們以開放的胸襟接納西方文化中如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等理論時,我們對陳鶴琴、張雪門的思想有了解多少,原來五大領域劃分不是今天提出了的,在陳鶴琴先生的五指理論中已經提出,幼兒的學習是綜合的,整體的,就像五個手指缺一不可,血脈相連,這與五個領域不矛盾,因為綱要提出‘……相對劃分,各領域有機結合,相互滲透。’這些觀點是在陳鶴琴理論上發展,因此學習西方文化時更要注重自身文化學習與建構,如幼兒多方面的經驗是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的。

二、 瞭解孩子是教師的責任

從虞教授寫三個孩子的故事的案例中讓我們知道:看似瞭解孩子的我們其實並不真正瞭解孩子,每個孩子身上都發生古老的、現代的、個人的三個故事,教師不僅要了解現代故事,還有知道古老故事,形成個人故事,教師要學會觀察孩子,記住其行為特點及發生的.事,把握已有經驗這是實施課程的基礎,因為所謂課程就是形成其個人故事。

與孩子的溝通不難,虞老師用自己到託班的其身經歷告訴我們進入孩子的世界其實就是接納他們,甚至可以你的目光告訴孩子你喜歡他們,跟孩子交流不是蹲下我們的身而是我們的心。

三、良好的課程是幸福童年的保證

課程就是做事,讓孩子快樂。

做符合幼兒需要的事,做符合幼兒天性的事,做幼兒力所能及的事,做幼兒感興趣的事

活動要多樣化,讓幼兒感受多方面的經驗.

做有挑戰的事讓幼兒不斷做新鮮感。

四、 幼兒的主動學習

幼兒經驗是從活動中得到的,有效的經驗有利於幼兒的主動學習,繩子的例子告訴我們幼兒的學習不僅僅是教育活動中,幼兒準備過程中也是重要學習,關於橋樑的研究孩子可以問專家一上午時間問題,學習……教師的高明在於説少量的話,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説,幼兒可以建博物館,減少等待不僅在排隊中,區域活動中醫院沒人看病也是等待,浪費時間,可以讓孩子自己準備製作藥品……,這也是學習。

虞教授讓我們看到綱要真正的涵義,經驗、課程有了新的生命,糾正國小化傾向,讓每個孩子得到發展我們任重道遠。

聽講座有感7

週四下午業務活動時間,朱麗紅主任進行了新概念快速作文專題講座,讓我收穫頗豐、醍醐灌頂。

首先,朱主任向我們轉達了市教研室張自福主任關於快樂讀書吧的建議:讓我們把快樂讀書吧上成語文閲讀的系列活動課,把課外閲讀課程化;要分階段、有計劃安排快樂讀書吧活動,要重視過程指導,讀書指導課可以讀前指導,可以讀中推進,還可以讀後交流展示;要綜合運用閲讀策略,體現年段特點,創新成果展示形式;另外,還要加強閲讀評價,引導學生做好四讀:快快樂樂地讀,學會品讀人物品質的美,要思考地讀,要創造性地讀……讓我對如何開展“快樂讀書吧”活動有了較多的認識。

接着朱主任又對我們做了新概念快速作文課本的簡介及使用方法。新的統編教材中,雖然作文的編排顯得挺有系列,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有許多困惑。新概念快速作文這本書雖然早已經發到學生手中,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如何使用它。通過朱主任的講座,讓我眼前一亮,豁然開朗。

新概念快速作文是着眼於人的發展,以好方法快抒真感受,以快思維快述善品行,以新視角快寫美生活。新概念快速作文共分七個大板塊:習作目標、生活體驗、寫作演練、評改反思、語海拾貝、思維練習、習作情志。五大序列:目標序列、思維序列、內容序列、寫法序列、情志序列。曹洪彪老師在這本書中,強調了寫作的序列化、層階化,注重思維訓練,寫作願望的`培養。這本書着眼於學生一生的發展,讓學生學會快速作文,讓老師不再愁作文,達到人人會教、善教;讓學生不再怕作文,達到人人願寫、能寫。

是啊,強烈的寫作慾望的培養、寫作感情的培養,對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太重要了。只有喜歡,才會關注生活,才會關注所閲讀書籍中的信息,才會形成積累的習慣。這樣寫作時,在具備寫作技巧的前提下,有了充實的寫作內容,寫作速度和水平自然會提高。

這麼好的一本書,我一定好好使用它,讓我們班的學生40分鐘能完成500字的習作。

聽講座有感8

有幸前幾日聽了魏書生老師的講座,我被魏老師那幽默的語言、淵博的知識、平淡的心境所吸引,所震撼。可以説是對我心靈的一次重要洗禮。

一、愛崗敬業、守好心田

魏書生老師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詮釋。教育不僅是一門神聖的職業,而且是一門不斷探索、享受快樂的職業。他無論身兼何職,工作多忙,心中從沒離開過心愛的講台,從沒離開過深愛的學生。

而當今社會,種種誘惑,四處橫流,有的老師,不甘寂寞,經不起誘惑,不是去創業淘金,就是改行跳槽。魏書生老師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典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倡導的“鬆、靜、勻、樂”四字經,帶領教師脱離職業束縛,在教育純潔的世界裏享受工作的快樂,

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以魏書生老師為榜樣,讓“鬆、靜、勻、樂”四字經常駐心間,融入我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中,身體要保持放鬆,心理上要保持安靜,時刻抵禦外界的干擾;呼吸要均勻,使自己保持放鬆狀態;心情要舒暢、快樂,享受到生活的快樂,時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守好自己的心田。

二、民主、科學的管理方法

學習魏書生,更重要的是要學習他民主管理的方法。從魏書生的報告中不難讓人真切的感受到民主是管理之魂。他的民主管理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是樹立的服務的'觀念;第二是和學生建立互助的關係;第三是發展每個人的人性和個性;第四是決策過程多商量。在他的班裏,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個學生都有事情可做,每人管一件事,大家都是實幹家,每個學生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教師教會學生做事,不心事必躬親,學生能做的不用班幹部,班幹部能做的不用班長,班長能做的不用班主任,會管理的不必事事為之。這種理念真令人震撼,又令人信服。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層組織,從一定程度上説班主任作為班級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靈魂,但班主任不能只做學生活動的監護人與嚴厲的執法者。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要牢固地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在生活、工作中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需要做什麼工作,我都要積極地和學生商量,讓大家暢所欲言,羣策羣力,共同去把事情做好,創造一個有凝聚力的班級。

同時,無論班級的什麼工作,我和學生都認真地科學地制定計劃,在貫徹落實的過程中做到一絲不苟。有工作,就有監督、檢查。每項工作都要認真地總結、反饋,從中總結經驗,使我們班級能夠健康、高效地運轉。

魏書生老師用他自己的智慧、豁達和獨特的人格魅力為我上了寶貴的一課。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時刻做到“鬆、靜、勻、樂”,脱離職業束縛,在教育純潔的世界裏享受工作的快樂;牢記“守住、守住、再守住”,從基礎出發,以求得在“守住”中發展,在“守住”中快樂,在“守住”中智慧,爭當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聽講座有感9

聽了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李學紅老師的講座我被深深地觸動了.新課改有很多地方讓我茫然,正是李老師的講座讓我在一次次中感悟中豁然開朗.

李老師很明確的指出了語文課的目標是什麼?語文教學應該交給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

首先是明確大目標,就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是讓人活得更美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加幸福,教育必須面對現實、面向未來。所以教育要以現實的發展為本,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教育要開發現實的智慧和潛能,教育的任務就是讓人變得更聰明,還要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那麼就需要注意以下四點: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課堂上要以學生為本 避免“無人”教育,不要把課堂與生活割裂開來,把課改與實際結合起來.

其次是中目標,也就是課程標準規定的: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在生活中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當然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關鍵是注重教給孩子終身受益的方法。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思想品德課、政治課

還有是小目標,即每節課要完成的具體目標。要根據課型特點,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如:朗讀欣賞法,語言品析鑑賞法,比較閲讀法等.關於讀有時太繁瑣、太沉重,以致學生不會常態讀了。所以內容都寓一種過於飽滿的感情在裏面,帶有的、表演的性質。有許多名師的課貽害無窮,往往使老師們在刻意模仿中迷失了自我。所以我們教師要把心態沉下來,想怎樣實際交流,想給孩子什麼。

李學紅--這位身材不算高大卻充滿氣質與魅力的專家形象以及深深的印在我心裏對我以後的教學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將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不斷摸索,並用於實踐。 。這一次,我真的不虛此行。

聽講座有感10

這兩天參加了EE的講座。與其説是房地產專業講座,不如説是如何理解税收。他有個觀點我很贊同,我們學習和解讀税收,不是去死記條例,而是更多的要從立法背景,立法精神出發,這樣理解的税收才更準確。

企業的財務人員與税收籌劃沒有關係,其實説得很對。因為會計核算是事後的一種反映,而籌劃是事前,應該是管理者更準確地説應該是企業決策者所需要考慮的事。要籌劃,要先了解企業的經營模式。先有經營框架,後有方案,再是經營的相關合同,最後才企業財務的`賬務處理。方案就是籌劃方案,要怎麼經營,如果合作要怎麼合作才能更合理的納税(不是什麼讓你偷逃税款,而是不該繳的不繳)再根據方案要求律師簽訂合同。合同的簽訂也很有藝術性,因為經濟合同作為是否納税的重要依據,文字語言的描述一定要準確,不能違背當初制訂的方案,因此應該與税務籌劃參與者一起商定。當然籌劃即要符合税法的規定,再時也要考慮到税務機關的執行口徑。

現在很多企業都是存在一種心態就是税務局查到了再説,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有了現在絕大部份的會計核算以後才想到税務籌劃,其實這樣的籌劃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即使現在幫你解決了,也不能保證以後不會出問題,也許第二天換了税務局的領導問題又出來了。當然税收籌劃也不是所有企業都適用,他只是在當時特定的條件下、符合當時的法規政策所做的一種方案。

聽EE的講課,我個人認為不是説他給你講幾個成功的案例,而是你要更準備地去分析他做案例的一種思維方式,學習税法的思維方式。在税務工作中應該怎樣去打開我們的思維。

聽講座有感11

為了加強學生毒品預防工作,提高學生毒品預防工作,樹立正確的人生髮展觀,我校請了五位解毒所的專業人員,專為我們講了以“遠離毒品,健康成長”為主題的講座。

這次講座主要是講:什麼是毒品、毒品的種類有什麼、毒品的危害是什麼,吸了毒品會出現什麼不良的身體狀態……此外,戒毒所的人員還給我們講了幾個因吸毒造成家破人亡的故事,讓同學們對毒品提高了警惕。

聽了這次講座,我內心深深受到震撼,為那些沾上了毒品而家破人亡的.人感到悲哀!是呀!世上沒有“後悔藥”,想要不後悔,我們必須要遠離毒品,不要因為好奇心就去嘗試,我們必須要為自身的健康着想,為養育我們的父母着想,為家庭、社會着想,不要去吸毒,如果吸毒上癮了會造成家破人亡的悲劇,所以,面對毒品,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更要有堅強的意志。

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遠離毒品,珍愛生命,讓毒品失去成長的土壤,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聽講座有感12

今天下午,學校舉辦了一個法制講座,誠信,人類最高尚的品格。在不大的廣場上,容納了我們全校1500多名師生。

在講座上,兩名少年犯講述了他們的親身經歷,講述他們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以及如今是多麼後悔。

他們的事例,對於我們是一個警示。他們也曾是在校學生,或大學或高中,有的還曾是好學生,班幹部。但現在,他們的離開了學校,離開了老師、同學和父母,走上了與社會所期望的截然相反的路。正值風華年少的他們,卻失去了自由,變成了囚犯。

他們在獄警的教育下終於感了深深的後悔,後悔當初不懂法律,一念之差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但這未免太晚了一些。如果他們當初就瞭解所做的事是違法犯罪的,從而不去幹。那麼他們如今仍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同學眼中的好朋友,仍可以自由幸福的生活着,成長着。他們多麼可惜啊!

他們走上犯罪道路的關鍵原因,被我們校長一語説破,那就是——缺少誠信。正是由於他們的不誠實,不守信用。由一句謊話到常常撒謊甚至滿口謊話,這就是他們犯罪的根本原因,也正是我們現在青少年中所存在着的最大的問題。雖然,我們現在還在明亮的'教室中學習,擁有着自由,擁有着幸福,擁有着快樂,但如果我們不講誠信,長此下去,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後悔莫及的,誠信,人類最高尚的品格。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擁有着美好、善良、純潔的心靈。只是由於後天不同的道德薰冶,有些人仍然保持着那最初的美好,而有些人的心已被腐蝕濁化,已不再擁有美好與純潔。當然,那些壞人與罪犯,當他們心中還會後悔的話,可算是還沒完全喪失那份美好,或者是心中原本應該有的美好被從新喚了回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依舊有了一方潔淨,依舊存在着美好,因為他們還知道後悔,還知道自己所做的是不應該的。雖然晚了一些。如果把他們喚回了誠信,當他們改造成為新人後,他們還是有一條後路的。但這畢竟是晚了。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被賦予着非常豐富的內涵。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否應該繼承發揚這一美德,做到誠信做人,誠信求知,誠信交友,誠信處世呢?誠信是金子,誠信是基石,誠信是靈魂。擁有誠信之人,往往就擁有着美好高尚的心靈。所以,讓我們攜起手來,共鑄誠信!

教師評點:這是一篇在參加了當日活動後的感悟性文章。我們的語文學習不應該僅限於書本,要學習生活,學習社會。在培養寫作水平方面,就要注意觀察社會,觀察生活,並隨時記一記、寫一寫,這也是學習寫作的一種良好方法,是提高寫作水平的一個良好途經。這篇習作,在聽了囚犯的現身説法後,結合誠信談自己的體驗與感悟,是值得提倡的。

聽講座有感13

星期二下午,我們六年級在學校的安排下,聆聽了進出境檢疫某組織的王叔叔的講座。雖然講座持續了很長時間,但王叔叔講得很認真,同學們也聽得很專注。

王叔叔用一個個生動的.例子向我們説明了一些物品對我們的危害,我覺得很有道理。因為我在前面的觀察中發現,這些水果的個頭都比普通水果大好多,因為他們是從外地帶來的。也許被蟲咬過,也許果蠅在裏面安家講座還向我們介紹了一個特別的朋友,它們和我們一起保衞我們的家園,那就是狗狗!當軍犬“普京”登場時,全場人都擁上來,一睹“普京”的風采:坐下,敬禮在口令聲中,這些動作他都準確地做了出來,還當場識別有害物品“變異”的水果,後來還傳過來一個塑料袋子,裏面真真正正有一隻蟲在水果裏蠕動。同學們看了都驚呼“真是厲害”。

通過今天這堂課,我瞭解了有害物品對我們的危害。我們中國正是有像王叔叔這樣的進出口檢疫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守衞我們國門,才得以讓我們能吃上健康的食物。謝謝你們!

聽講座有感14

現在國家的教育方針明確了,使學生們收穫了很多。而法律也不在是人們的肓點,人們懂得得怎樣去利用它。它呢?它也懂得了自己的職責,不停地打擊犯罪,使犯罪者望而生畏。我們懷着即將畢業的喜悦,認真地聽了這麼一堂法制課。

我們應來的是那位講師——法官,在學校階梯教室的'講台上,娓娓動聽地為我們講訴着法律的知識,並適時的舉個實例,使例子給我們以教訓,令我們向崎途揮手道別。使我們明白了罪犯會犯罪的原因——仇恨、慾望使他們失去理志,做什麼事都不去思考,只是一味的蠻幹去報復他人…….在不知不覺中法制課結束了。我依舊坐在位子上痴痴地想着人們為什麼去幹壞事?難道單單只是人們滿腦子的壞想法?不,有的只是被自己的生活環境給耍了而已,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慾望,有些人的慾望甚至比犯人的還要強烈些,可偏偏他們卻沒有犯罪,卻生活地自由自在。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只有一個,他們都有一顆堅毅的恆心,並且他們都去努力改變自己,每時每刻都在尋找自我,力求改變。

突然,我腦中思考的事物一轉,竟想到了自己小時侯與夥伴玩耍,玩渴了。,正值夏季,面前有一個果園,於是我和夥伴們便偷偷地潛進果園,偷出了兩個可口的西瓜,並躲了起來,大傢伙集體銷髒。這個偷西瓜的惡性用法律來講不就是“偷竊”,想着想着,我不由地打了個冷戰,“原來偷西瓜也要坐牢,”我嘴裏説道:“下回我死也不偷了,不,沒有下回。”

現在,我們做什麼事情都受到法律的約束,以後我們一定要努力,使社會更和諧,儘量使“高級督察”——法律,可以在家中悠閒地休息。

聽講座有感15

聽了張老師在藝術國小做的《藝術讓城市更美》的精彩講座受益匪淺,例如他説的藝術有宣傳、教育、審美的功能;它是用來為社會和人們服務的;我們可以把生活中的廢品變成藝術品,能把別的事把這個事説清楚,就很體現創造力了,這些話常在耳邊迴旋。

張老師是一位充滿激情之人, 作品大刀闊斧,縱橫恣肆,不拘一格,大氣而陽光,有感而發,對生活充滿熱愛之情,自然看到的多是美麗;對社會充滿感謝之意,自然心胸開闊,一切都能包容,色彩強烈而構成繁複,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因其“熱鬧”, 往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的雕塑作品中,也常常是注重感覺和激情的表現,相對而言,不拘泥於結構、造型的準確和規範。他説藝術需要創造,就要敢於“不講理”!超越技巧的層面而進入藝術的境界。

張老師的`雕塑是壯美的,很善於把握形式語言的,抽象實質,裝飾美麗,在景觀雕塑設計中,根據題材、環境的不同,壯美和柔美,理智和激情總是恰如其分的有所表現:《鄭州解放紀念碑》——槍刺高揚,狂飆天落;《大車之歌》——車輪滾滾,風馳電掣;《濤聲》——翻轉起伏,凝固着鋼鐵的樂章;《綠城一家》——綠葉青翠,舞蹈着春天的温馨……

藝術的進步本身就是克服缺陷,超越自我的過程。瑕不掩瑜,完美是相對的,不完美是絕對的。從突出個性的角度理解,也大可不必追求完美,只追求獨特,“一俊遮百醜”可也。張老師很平和和親切,他的作品總是引人矚目;張老師又是一個很不普通的人——當你走近時,才能感覺到他的 “磁場”和“張力”。

感謝領導給我們這次與藝術家一起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