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八佰》觀後感集合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9K

看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佰》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佰》觀後感集合15篇

《八佰》觀後感1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的生命如稻草般脆弱,可一旦做了平常人做不到的事,那就不再平凡,不再平庸,變得堅不可摧。我們存在於這個時代,就必須肩負起這個時代的命運,無論是鼎盛還是衰敗,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做這個國家的支柱,一個人或許是渺小的,但所有人都是同一條心,那一定是不可摧折的!

回顧歷史,顯得的當下存在太美好,與那時的人們比起來,為什麼我們可以這麼幸運?

革命烈士用滿腔熱血譜寫着這個民族的魂魄,可一旦這個民族病了,只憑屈指可數勇敢的、無畏的人民是不夠的,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是不能留給外人的!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國家在遭受危難時是不容易被打敗的,從古至今,頑強的精神一直流淌在革命的路上。

1937年10月,上海淪陷,遍地狼藉。從影片中看到,一江之隔一面的大地上富麗堂皇,燈紅酒綠,河水上映着對岸台子上的戲子,滿臉洋溢着笑容,台下人在喧鬧中有説有笑,孩子們在寬闊的街道上輕盈的跑着,時不時回回頭看看自己的父母有沒有跟上來,路邊賣糖葫蘆的專心收着錢。這邊沒有硝煙,這裏是租界。

一面的大地上,千瘡百孔,骯髒的水潭裏沉寂着泥土和血跡。倉庫的樓被摧殘的奄奄一息,樓內壯士滿身傷痕,一個又一個生命在支撐着這片土地。第二日,日本人向四行倉庫攻擊我們沒有足夠先進的武器,即使日本人即將炸破樓梯,我們也沒有辦法……只能用一個又一個生命揹着炸彈去破壞日本人的進攻,壯士們連續的把自己投入敵羣,就是這樣才阻止了日本人進一步攻擊。可上海四萬萬同胞呢?去哪裏了?還是在租界裏面貪生怕死,每天一推開窗子,聽見的就是槍聲、炮聲,就看見四行倉庫的人拼命與敵人抗爭。每個人都是血肉之軀,誰又不怕死呢?還是眼睜睜的看着這片土地被各國列強瓜分,還是看着同胞們白白地失去生命,上海之所以淪陷,並非中國人少,而是我們不夠團結,如果同一條心,我們或許不會讓壯士們用身體當炸藥,活生生的被炸死。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國民族正是有這些精忠報國的人,這個民族才沒有亡!追溯歷史,這個民族有過興盛,有過衰敗,卻從未懼怕過!

拯救中國並非是靠四行倉庫內的800人,壯士們的犧牲,只是為了點醒這個民族,點醒我們的魂魄,抗日的精神在於頑強,在於活着,生命給予這個民族最純真的感情,因為這裏是我們的家。

《八佰》觀後感2

今天上完了週末補習班,媽媽答應我的要求,帶我去看新上映的電影《八佰》。

電影開始之前的氛圍讓我震撼,每個人都屏住呼吸,盯着屏幕,現場氣氛安靜,雖然還沒有開始,甚至屏幕還沒有亮,大家都非常期待,因為中國軍人值得被期待。隨着安靜的氛圍,電影開始了,片頭的故事就非常激烈,被衝散的隊伍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休息,可是卻看到了日本人對中國軍人處刑,刑法惡劣,不忍直視,被發現後也沒能逃躲毒掌。

僅有的400軍人在四號倉庫,意味着中國軍人要面對四萬日本軍人,他們為什麼要選擇留在倉庫,就是為了身後的平民,為了他們中國軍人沒有退縮,勇敢抵抗。四意味着死,中國軍人也有家,有妻有兒,可是他們肩負重任,在他們眼裏只有國家,把生命於不顧,把身體當作一張紙,一個抗日工具。

一河之隔,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原本的農民也逐漸大膽,拿起槍對準敵人,拉起阪口。誰都會期盼天堂,就如現在的我們,沒有中國軍人的守護,我們可以在中國生活的舒舒坦坦嗎?不可能的。軍人也不想死,但是他們死了,死的人就會更多。中國軍人在那麼小的倉庫裏面對敵人的百萬大軍,日本人用車,用芥子毒氣,用戰鬥機……可是中國軍人只有一把槍,一副精疲力竭的身體,但是卻可以守住好多天。電影中有一個小男孩叫小湖北,年紀可能和我差不多,甚至更小,可是他並不害怕,他的那一句話讓我觸動:老子不怕——一個正直上學堂的孩子説出了這樣一句話,他原本可以在家裏好好學習,可是天有不測風,日本的侵略導致他們無論可退,只好為了國家做點什麼。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為軍,為父報仇,為國盡忠,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恥辱。

《八佰》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是屬於歷史的每一個人的故事,也是現在我們所要銘記的的歷史。通過觀看這部電影,使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發奮圖強,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報效先烈,讓先烈們知道,中國不但保住了,而且更強大,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我們中國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

《八佰》觀後感3

戰火綿延,硝煙瀰漫,人仰馬翻,血染中華大地······

“東北淪陷了,華北淪陷了,但是現在因為有你們,上海還在!”老鴰在屍橫遍野的土地上悽慘地叫着,陣陣喘息聲在四行倉庫蔓延·······從而四行倉庫成了最後的希望······

對面是天堂,而我們這兒是地獄,對面租界歌樓的商女在唱戲,對面租界的富家太太在打麻將,對面租界的叫賣聲徹夜未寧·······“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獄唱後庭花。”所有人都迷住了,“快,快,加固南牆防禦·······”對面的光照亮這裏的夜,相顧無言,卻勝似萬語千言,他們不得不被拉回現實,“我在老家讀過私塾,沒出過縣城,就想看一眼上海長什麼樣。”“我就是害怕,我怕我死掉了,死了什麼什麼都沒有了。”很多人害怕着,但山河破碎,男兒許國,日本人宣言稱三小時內完勝倉庫,可他們奮不顧身綁着炸藥,用自身的重量砸進日方鋼板陣來阻止形成,看到這兒我的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想到現在我們的小康社會都是他們先前在負重前行,他們肩上不止有家庭還有身後幾十萬百姓同胞們。

“明天,我們將接受更猛烈的攻擊”他們決定在第二日一早升上國旗,背水一戰!“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換來國旗不倒,只要人在,國旗就不能倒!中華人民就不屈服!“國人皆此,倭寇何敢?”

記得,有一個片段,租界為倉庫送來物資,當時女記者問:“再這樣抵抗下去的意義是什麼?”“意義?這裏是我們的家!”

“委員長之所以讓你們留守至今,本來就是給西方諸國看的 !”洋人們知道這次戰鬥中國人根本不可能贏,但他們依舊被國人這種寧死不屈的精神所打動。

他的名字叫“端午”,家人一定有個讓他安康的祈願,家鄉的晚稻還沒收,他卻永遠留在四行倉庫。家書會泛黃,相片會暗淡,唯有那些曾用生命守護過去,會誓守在時光中,始終榮耀········英雄不死,祖國無殤,故土燃燒,戰士誓衞家園。手足同心,共享和平之夢!

勿忘國恥,為國所用!

《八佰》觀後感4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嘹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清晨,朗朗書聲的校園裏時常會出現這一幕——莊重而嚴肅的升國旗儀式,每當此時,頸系紅領巾的同學們頂着烈日,將右手高舉過頭項,注視着五星紅旗緩緩升起,這,是我們少先隊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尊敬。

我心中的國旗,是那高高掛在天空,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它矩形的紅色旗面,象徵着革命,象徵着中華民族不敗的靈魂;在這碩大鮮紅的旗幟右上方,綴着五顆金黃的五角星,大星居左,四顆小星,環繞在大星之右。那顆大五角星正代表着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而四顆小五角星則代表四個階級,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徵中國人民的大團結。

記得從幼兒園起,懵懵懂懂的我們在心中卻已知國旗的神聖,這是一種信念滋養在心間。每當週一上午,國歌奏響時,那些頑皮的、愛上躥下跳的小朋友們,此時此刻都安靜了下來,抬頭挺胸,那冒着豆大汗粒的額頭下,那雙似乎要瞪出眼眶的大眼睛,深情地注視着冉冉升起的國旗。

上國小了,學校經常邀請一些老黨員、老紅軍來學校,給我們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悠久歷史及優良傳統,那時的我們還不懂事,總是覺得反反覆覆聽了那麼遍,甚至都有些不耐煩了。可是我們當時何曾想過,這一次次的宣誓、演講、解説,積累着中華民族的團結和友愛,和我們今天幸福生的來之不易啊。

上中學了,伴隨着功課多元化的增加,我們肩上的學習擔子愈加變沉,在老師和學校的教育下,我們對黨、對國旗的認知愈加深刻。黨和國家為我們提供了全面的成長環境,學校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我們也為着心中的理想,在不停奔跑、努力奮鬥,這不就是我們的初心嗎?我們在國旗下成長,在黨的陪伴與守護下長大。

五星紅旗,伴我們成長;五紅紅旗,是我們的驕傲。我們為五星紅旗祈禱:原將來的我們,都能成長為棟樑之才,化作五星紅旗上面一顆顆小小的星星,為祖國的發展、民族的復興,奉獻出我們的一腔熱血、一份力量。

我們在國旗下快樂成長,我們在國旗下幸福生活,讓我們在五星紅旗的帶領下,向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勇前進!

《八佰》觀後感5

戰爭是殘酷的,是血腥的,是壓抑的。今天,我有幸觀看了一部振奮人心,令人動容的電影《八佰》。

這部電影中的每個人物雖然形象不同,性格各異。但都有血有肉,鐵骨錚錚。它主要講述了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保衞祖國的最後一道防線。電影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有許多情節讓人淚目。

當時情況危急,四行倉庫已被日軍包圍,四面八方響起飛機的轟炸聲。而駐守在四行倉庫的革命軍卻連一面象徵着中華民族的旗幟都沒有,河對岸的愛國民眾用自己的生命將一面國旗綁在身上,趁着夜色,遊過河水來到倉庫,將旗幟交到壯士手中。在危險面前,在正義面前,團長選擇升旗,他希望今天的選擇燃起中國人民的鬥志與激情,也讓中國守軍能燃起希望。傷痕累累的四行倉庫平台上,鮮紅的旗幟在軍號聲中緩緩升起,河對岸圍觀的民眾無不為此激動歡呼。

瘋狂的日軍看到了四行倉庫樓頂飄揚的旗幟時惱羞成怒,發起了更加殘暴的進攻。在硝煙中,在炮火中,英勇的將士頑強抵抗,血肉之軀向日軍坦克發起總攻。在千鈞一髮之際,作為敢死隊員的陳樹生身上捆滿了手榴彈,拉響導火索後,從六樓跳下,與日軍同歸於盡,數十名將士高喊口號,彷彿化作英雄之鷹,用自己的生命守住了四行倉庫,成功粉碎了日軍這一陰謀。於是,日軍的炸樓計劃未能得逞。繼後,便是一個接一個的“  此景讓河對岸平安無事,中國人乃至各國人內心激盪不已!軍人們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安全之牆!這情景怎能不令人潸然淚下?心中怎能不慨歎中國軍人的英勇、無畏!?

日軍久攻不下,又駕駛着戰機,在四行倉庫樓頂上盤旋。他們無休止般不停的在樓頂轟炸,目的就是為了炸燬那面鮮豔的旗幟,但中國軍人毫不退縮,他們前仆後繼,用生命拼死保護着用戰士們的鮮血凝固而成的旗幟!將士們用行動告訴世人:旗幟在四行倉庫始終屹立不倒,我們中國人,也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不會倒下,中國不會亡!在國難當頭,外敵入侵之際,我們會前仆後繼的去堅持戰鬥,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屹立不倒!

致敬八十三年前捨生取義的民族英雄!八佰壯士誓死不退的血性和中國人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這些都更應當被和平年代出生的我們所銘記。我們現在的生活如此繁榮昌盛,回想往日中國的千瘡百孔,軍人們,感謝你們為祖國做出的奉獻,歲月靜好,只因有了你們。年輕的新一代,同學們,我們應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為祖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八佰》觀後感6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一個加強營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晝夜的英勇故事。

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八佰》裏既有戰士們的熱血精魂也有小人物的掙扎堅守,既有真實的人性弱點也有令人動容的人性閃光點,既有戰爭的殘酷無情也有抗戰者的血色浪漫。電影裏展示了戰士們身為兒子、丈夫、父親在國家和親情之間做出的選擇,呈現出平凡的中國軍民共同奮勇抗戰的英勇情懷。希望與絕望並存,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震撼着我們每個觀眾的心靈。

影片中的三個細節令我熱血沸騰。

第一個細節是國旗,謝晉元團長最後決定在倉庫樓頂升起國旗,這無疑是激怒具有絕對優勢的日軍。謝團長明白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但他不僅要在樓頂升起國旗,他還要在人民心中升起希望的旗幟。在炮火連天中,染血的國旗無數次倒下又重新升起,直到戰士們用自己的身體作為基石,國旗在人民的心中就再也倒不下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真正被喚醒了。

第二個細節是電話線,為了將送電話線送入戰場連線起前方和後方,戰士們一個又一個的犧牲,電話線卻始終在橋中央不能移動半步。在租界幫蓉姐管理賭場的小刀,一身狠戾之氣但身手不凡,他是一個在亂世中只為謀生的人,但是在看到對岸軍人的壯舉時,他紮起頭髮,飛奔到青幫大佬面前,在投名狀上義無反顧地按下血手印,用生命完成了他的承諾送電話線過橋。

最後一個小細節是白馬。身騎黑馬的日本軍官和身騎白駒的謝團座無疑是影片中一大沖擊波,邪惡與正義、絕望和希望,對比十分震撼。奔馳在殘垣斷壁中的白馬,影片最後從廢墟中帶着血紅色的傷口踏出,意味着中華民族遭受重重磨難,早已千瘡百孔卻仍然充滿希望。白馬是希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一起,重新燃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塑起了中華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樑!

從電影院出來,我的心中百感交集。影片所表達出來的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銘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喚起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激發每一位中國人為國家的富強而努力。

《八佰》觀後感7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不愛看電影的,迄今為止去電影院沒超過五次。我反應太慢,而電影情節發展太快,不如電視劇一樣可以讓我細細品味。慶祝七夕節,單位組織看電影,我沒報名,可是要我拍照,便也看了。愛看電影的人都很關注電影的檔期。而我,拿到票看到片名,我都不知道講的什麼,直到開始播放。

一部戰爭片,慘烈。淞滬會戰末期,謝晉元所率領的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四天四夜,八百壯士打了一場必敗之戰。蘇州河畔,一面天堂,一面地獄。這邊,日本人慘無人道的狂轟濫炸和屠殺讓人憤慨;血肉橫飛、一片狼藉的場面讓人心驚肉跳,戰士們頑強抵抗的決心讓人淚目。那邊,租界歌舞昇平。

起初,河對岸的人像看戲一樣,觀望。漸漸地,看到對面戰士們的頑強,看到日軍的慘無人道,羣情沸騰,出錢的出錢,出力的出力,想盡辦法運送物資,為了搭好一根電話線,很多人捨生取義。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壯士中,也曾有人想要當逃兵,與自己內心做了各種鬥爭,但在那種慘狀面前,可以理解,也顯得更加真實。畢竟,求生是人的本能。

在殘酷的戰爭中,貪生怕死是常態,視死如歸,也是。日軍用盾牌築起銅牆鐵壁,匍匐前進,逐漸靠近想要引爆倉庫,戰士們抱着炸藥直接從樓上跳下去,用血肉之軀當炸彈。一個、兩個、三個,報完名字都毅然決然地跳了下去,緊接着,砰!地一聲,泥土灰塵混合着血四散開來,空中只剩下迴音。河對岸送來一面旗。升旗,日軍一定惱羞成怒,全力進攻,不升旗,或許還可以抵抗一陣。但他們,升了,一面旗幟象徵着一種信仰,表達着中國軍人抗日的決心。幾個學生,懷着一種報國的決心,從天堂偷偷跑到地獄,沒多久就親眼目睹一名同學被炸飛,隨之而來的是害怕,哭着喊着要回去。無知無畏的勇氣或許難能可貴,但見過了屍橫遍野,見過前一秒還在身邊跟你説話人,後一秒就被敵人一槍打中,口吐鮮血的場景還能堅守,更顯偉大。

何香凝先生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振聾發聵。”其實大家都知道,再怎麼抵抗,上海還是會淪陷,這種頑強,沒有結果。但那種飛蛾撲火的勇氣和信念,卻會成為中國千千萬萬同胞堅持抗戰的動力和信念,更有希望為中國在布魯塞爾會議上爭取到國際社會的支持。相比物質的毀滅,希望的喪失才更加可怕。

劇中一直奔騰的白馬,就是希望的象徵呀。電影沒有看完,最後二十分鐘,暴風雨前的寧靜之時,屏幕黑了。影院説沒有版權,退了票。也好,沒有結局就是最好的結局。希望常在。

《八佰》觀後感8

“誓不輕易撤退,亦決不做片刻偷生之計。”“晉元未死前,全營官兵必向倭寇取償相當代價。”這是謝晉元團長在進駐四行倉庫前所立下的錚錚誓言。這蕩氣迴腸的誓言拉開了一場八佰壯士的傳奇序幕!

這是一場在戰略上毫無意義,在戰術上毫無勝算的淞滬會戰的尾聲戰鬥,也是一場向全世界直播的戰鬥。它沒有阻止日軍侵略的鐵蹄,也沒有如有的人所期盼的引發國際社會的同情、調停,但它向全世界展示了國人抗戰到底的決心和勇氣。

戰鬥整整歷經四天四夜,面對多出十幾倍的日軍,中國軍隊多次打退敵人的衝鋒,最後以9人死亡,20餘人受傷的代價,擊斃200多名敵人。一條蘇州河為界,一邊是戰火紛飛,血火滿天;一邊是歌舞昇平的“東方巴黎”。這場戰鬥一面揭示着近代中國的悲情與屈辱,另一方面展露了華夏兒女的不屈與憤怒!

電影中,作為江湖兒女的“刀子”,義無反顧地請命,勇往直前地奔跑,拉動着每一位觀影人的心。四川軍人陳樹生為了阻止日軍炸開四行倉庫的牆體,在身上綁滿手榴彈,然後毫不猶豫地拔下引線,從窗口縱身一躍,跟樓下地日軍同歸於盡。在赴死之前,他用鮮血在一塊白布上寫下給母親的遺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壯哉,斯言!短短八個字,卻能如此鏗鏘有力。白布血字,直擊人心,讓人不禁為之動容。還有很多的主角配角用他們的角度為我們演繹了滅國亡種危險下我們國人的拳拳愛國情!

短兵衝鋒,平射炮猛轟,甚至是毒氣瓦斯彈也仍未能撕開四行倉庫的防線。但慘烈的戰鬥換來的只是租界各國的不滿與不安,為避免戰火禍及租界,他們強迫國軍最高當局向謝晉元下達撤退的命令。10月30日晚,這支孤軍含淚撤進租界。

影片從頭到尾營造的真實感以及國人以卵擊石但仍義無反顧的孤勇讓人不禁唏噓。除此之外,觀影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劇中演員的濃重的湖北口音了。這是因為當時524團在淞滬會戰中減員過多,由通城縣保安團補充兵員,其中湖北人佔了百分之八十左右。這不禁讓人聯想到2020年的中國戰疫第一線——湖北省和武漢市。華夏兒女總是在危難中爆發出令世人側目的勇氣和精神。中國人從來不缺少迎難而上,捨生取義的民族的脊樑。我們可以通過電影來回望歷史,我們也在創造並見證着歷史。願所有為民族的解放復興而獻身的英雄們安息,當下中國的強大,正是我等所有華夏兒女共同的心願!

《八佰》觀後感9

很榮幸能夠和大家一起觀看《八佰》這部影片,觀影完畢,震撼頗深,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就像平靜的湖面扔下來一顆石子,波瀾起伏,這不是第一次觀看,但我覺得它值得,一遍又一遍。

該影片以電影的獨有形式拍攝,還原了1937年淞滬會戰,中國國民革命軍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影片彷彿讓我們又回到了那段歷史,那段滿目瘡痍、山河動盪的年代。

如果你問我“八佰”是什麼,我會回答“1937年、上海、四行倉庫、四百孤軍、以寡敵眾、血戰四天四夜”但你要知道,“八佰”是這羣勇士共同的名字,在這部影片,你可以看到,一河之隔,隔出天堂與地獄的戰事奇觀。

他們不只是在抗爭,他們是在向那些看戲的人們證明,華夏兒女的氣魄還在,他們哪怕流盡最後一滴血,也要與敵人拼到底!有膽怯、有害怕,但危難關頭國家最大;有爭吵、有嫌隙;

但大敵當前同仇敵愾,他們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在他們捆着炸藥包向敵人跳去的時候,何香凝含淚説出“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誠哉斯言,我有國士無雙,又何懼外敵!當別人問到堅守的意義何在,謝團長的回覆是“這裏是我們的家”,這讓我想起了艾青的“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他們的大義凜然着實讓我敬佩,我從“中華不會亡,中華民族必勝”看到了他們的士氣;“丈夫許國,實為幸事”看到了他們的志氣;“我們的旗幟終將飄揚在富士山頭,讓我的子孫後代再不受此屈辱”看到了他們的豪氣。

圖片

“八佰”壯士,向死而生,這些電影中的人物,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真真實實地存在着,他們以生許國,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偉大的歷史篇章,歷史會記住這裏,記住這些人,捨生取義、敢為人先,用血肉之軀來捍衞民族尊嚴,我們為他們而驕傲,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生種花家。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也許家書會泛黃,也許照片會變淡,但他們的精神、鋼鐵般的意志,會在歷史中閃耀,會在時代中延續!

我愛祖國,愛她萬家燈火的繁華;愛她歷久彌新的精神;愛她萬眾一心的團結。古有岳飛,心懷家國,身刺字,精忠報國;今有“八佰”勇士,赴湯蹈火,不足懼,捨生忘死!心懷鴻鵠志,敢為天下先,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居安思危,國泰民安當思來之不易,山河已無恙,吾儕當自強!

謹以此文,表達我觀影時所感到的震撼、感動以及敬佩,望泱泱大國,國泰民安,盛世長存!

《八佰》觀後感10

熱播電影《八佰》中,炮火中戰士們英勇殺敵,不怕犧牲的壯烈場景深深震撼着我的心靈,久久難以釋懷。

伴隨着強烈的愛國情懷以及對革命年代戰火紛飛的惦念。今年我有幸參觀了上海四行倉庫,我覺得重温那段悲壯的歷史,體會兄弟同心、共禦外侮的豪邁,感受華夏千年承先烈,八百壯士耀日月的光輝,對於我們新時代的大學生,也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八佰壯士們的故事家喻户曉,但是其中的一個橋段讓我記憶猶新。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10月28日,日軍用坦克掩護步兵進攻四行倉庫。危急時刻,國民革命軍戰士陳樹生在自己身上捆滿手榴彈,從六樓窗口躍入敵人小分隊,與多名日軍同歸於盡壯烈犧牲,年僅21歲。看到這一幕,我就在想,究竟是什麼讓我們的戰士不怕犧牲?我想這就是軍人的神聖的使命與責任,一種深沉而綿長的愛國情懷。

有人説什麼是愛國,我想對於作為一名關院學子來説,愛國就是將自己的奮鬥歷程足跡與關院的發展,與祖國的騰飛緊密地相結合在一起,不斷在關院修煉自己的素質以及才能,陶冶自己的情操,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海關接班人。

一座倉庫因為有了英雄們的堅守,才最終成為我們國家永恆的豐碑;一場戰鬥因為有了先輩們的熱血,才最終成為我們民族刻骨的記憶。豐碑和記憶給世人展示的是中國軍人可貴的國家信念和民族精神。

戰士們把自我的價值和國家存亡民族榮辱有機融合,才能夠擊退強敵,最終實現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我們當代的大學生應不忘歷史,珍愛和平,銘記英雄;將自我的志向與奮鬥融於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時代偉業,才能一展人生壯麗多姿的畫卷。

有人説我們究竟是為了什麼去愛我們的國家,去讓我們的國家不斷地強大,我認為我們就是獨立地個體,在不斷地奮鬥中去實現我們自己地價值與擔當,我覺得我們所有的付出終將會有所回報的,希望我們都能夠拼盡全力為了我們的夢想不斷地努力與堅持,因為我依然相信我們所謂那種堅持地價值與意義,我依然為了我們最好地時間去奮鬥,我們就是未來地書寫者,我們就是未來地擔當與自強地代表領袖,我們就是未來地驕傲!

《八佰》觀後感11

最近上映的電影《八佰》票房已經突破20億,點燃了剛剛重啟的國內電影市場,同樣也收穫了許多好評。電影的上映也引發了網絡上關於那段慘痛歷史的熱議,故事原型發生地上海四行倉庫遺址紀念館也隨着電影的上映引來了大批市民前來參觀。

《八佰》是什麼?

電影從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開始,講述在謝晉元團長的指揮下,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日軍進攻達四天四夜的英勇事蹟,呈現出抗日戰爭的艱苦卓絕和八百壯士的英勇形象。《八佰》是這羣勇士共同的名字;是一條河間隔出天堂與地獄的戰爭史奇觀;更是抗日戰爭中千千萬萬的英雄縮影。

電影裏中國軍人堅守倉庫英勇抵抗與一河之隔的租界裏的歌舞昇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事實的確如此。1937年的大部分國人並沒有覺醒,他們不認為這個國家的戰爭跟他們有任何關係。很多人認為保家衞國流血犧牲那是軍人的事情,就算日本人已經轟炸了上海,摧毀了這個城市,也依舊炸不醒租界裏的人們。在他們看來,日本人是不敢進入英國租界的,生意繼續做,大戲繼續聽,日子一切如常。就連支援淞滬會戰的地方保安團的民兵,都琢磨着趕緊溜號回家,好把家裏的那幾畝麥子給收了。

四行倉庫保衞戰讓租界的國人看到了什麼是戰爭,什麼是捨生取義,倉庫對岸的芸芸眾生也最終完成了從麻木到奮起抗爭的轉變。

在收穫好評的同時,電影《八佰》的熱映也引來了網絡上的不同看法,認為影片誇大了真實的戰況,美化了國民革命軍隊,掩蓋了主力軍隊潰敗撤退的事實。這些批評大多是基於對抗戰初期國民革命軍抵抗不利的不滿情緒。不過,也許對於這部電影大可不必如此苛刻,以電影的形式還原歷史,本身就需要不少的藝術加工。更何況在《八佰》之前,許多人並不瞭解淞滬會戰這段慘烈的歷史,這部電影起碼讓人們知道了四行倉庫,也知道了上海晉元中學是為了紀念哪位民族英雄。這難道不是《八佰》最大的意義麼?

《八佰》觀後感12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題記

南面歌舞昇平,紙醉金迷;北邊灰暗殘破,屍橫遍野。一條不算寬的蘇州河隔開了天堂和地獄。

如今,那座滿目瘡痍的四行倉庫依舊佇立在那裏,像一顆頑固的釘子,將那段兇險荒誕的歲月與繁華錦繡釘在一起。

不知在座諸君是否想過,如果我們置身於那個山河飄零破碎的年代,會作何選擇是獨善其身,還是捨身為國?故事的主人公其實是一羣逃兵,是農民,開始也只是想着打掃戰場,不會有性命之憂。所以當他們面對殘暴的日本軍隊時,本能地選擇了逃避。但就是這羣小人物,將國人在面對生死,面對國家存亡的抉擇與變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端午,一個連槍都不敢開的新兵,一個想逃離戰火的農民,一個想回家的孩子,眼睜睜地看着無數戰友倒在血泊之中,眼睜睜地看着叔叔被日軍凌遲處死,眼睜睜地看着一個個小夥子綁着炸彈跳樓自爆。一次次殘暴的現實捶打着他稚嫩的心,端午的抗爭意識也逐漸覺醒,終為護旗而獻身。我在老家讀過私塾,沒去過縣城,我就想看下上海長什麼樣子。我娘還在家裏等我,你放了我吧,我想回家。很難想象,一個如此單純甚至有些懦弱的孩子最後面對死亡時竟不再恐懼,只有平靜。七月哥,團座的親信,在對小湖北説我死了之後,你補上的時候是那樣的從容淡定。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當將士們面對日軍鐵甲無力擊破,只得靠士兵用身體綁上大量手榴彈,瓦解敵人的銅牆鐵壁時,他們沒有害怕,沒有退縮,有的,只是對敵人無盡的憤怒!那句綁緊點,直戳我們內心。那自爆前的聲聲怒吼穿破長空,震撼着租界中的同胞,也穿越時空,深深震撼着熒屏前的我們!

彼時,四行倉庫的處境不能不讓人聯想到當時的中國。半壁江山傾頹,中華存亡旦夕,可謂百事休敝,大廈將傾。中華民族到底是浴血反抗,還是做個所謂的順民?《八佰》提醒着你我,和平盛世的美好,皆是前人苦難英雄血淚鋪就。

白馬舞翩躚,夢迴銀槍雕鞍。壯士去兮難再返,且把青天白日還!

當全人類的災難具體到每個個體身上,其不能違抗的強勢難以言説。好在中國人信命,卻不服命,若天地無眼,不見人間疾苦,便教人為改命,即便拼個身亡形銷,也總會有人為中華民族之存續而戰鬥。古岳飛于謙如是,今八百壯士如是,明日你我,亦當如是!

《八佰》觀後感13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堅守在上海市區的最後一支中國部隊,這是由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團長謝晉元率領的四百將士——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有“八百人”,這“八佰壯士”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以這一彈丸之地抗擊瘋狂進攻的數萬日軍,激戰四晝夜,斃敵200餘人,接到撤退命令後,英勇頑強過橋進入租界的故事。

什麼是一場戰爭的勝利?

消滅。是的,“贏”,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消滅對手——狹路相逢勇者勝!當豺狼虎豹進犯我們的家園,怯懦自私的“老鐵”,端起了槍,加入抗爭,成為了勇猛之士;對母親的割捨不下的“羊拐”,端起了槍,加入抗爭,成為了勇猛之士;要帶弟弟回家的“端午”,端起了槍,加入抗爭,成為了勇猛之士;十幾歲的“小湖北”,端起了槍,加入抗爭,成為了勇猛之士……這就是那“八佰壯士”,在敵我軍力差距懸殊的情況下,“四行孤軍”每個人心裏都明白:這是一場必死無疑的戰鬥,此戰,就是赴死。

死,是血淋淋的開始。樹立起旗幟,主動挑戰可能面臨更快速地毀滅,偃旗備戰可能還能堅持兩天——為鼓舞士氣,振奮人心,他們選擇了升旗,“我們為中國而生,死不足惜”!為此,“八佰壯士”用暴露在屋頂的生命迎接日寇飛機的掃射,前赴後繼護旗不倒:一個班的戰士,衝上來,被擊中,血肉橫飛,倒下去;再一個班的戰士,衝上來,被擊中,血肉橫飛,倒下去;再一個班……沒有畏懼,沒有退縮,沒有屈服,太可怕了,為這無畏的犧牲,我哭到顫抖,他們秉持的信念屹立不倒,用生命換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陳樹生身系炸藥,從三樓跳下去,跳到手榴彈打不透的敵人的鋼板護甲裏面,爆炸!義無反顧,鬥志昂揚,然後一個接一個的年輕生命都用這樣的方式與敵人同歸於盡……原本是毫無意義的作秀——當時正值九國公約會議召開,  伸手,牽手,拉手,抗爭,奮戰……

生命真好,戰爭過後廢墟的鏡頭切換,隨之而來的是高樓林立,陽光温暖,充滿活力的新世界。

這才是勝利的光芒。

《八佰》觀後感14

管虎導演的《八佰》上映後,我一直密切關注着,近日有幸參加了公司組織的觀影活動,也算圓了觀看《八佰》的心願。

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四百二十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在上海四行倉庫。“五人為伍,百人為卒”,於是影名《八佰》。

伴隨着燈光的關閉,電影開始:一支保安團穿梭在雜草叢生的荒原,幾個人嘴裏唸叨着湖北方言,“迅速打掃戰場,秋收前回家收莊稼”。懷着疑惑的想法隨着鏡頭一拉,不遠處便是黑煙滾滾、斷壁殘桓、滿目蒼夷的上海城,心裏一窒,他們此去必凶多吉少。鏡頭一轉,保安團被日軍發現,沒有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不得以以逃兵的身份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五二四團。

隨着鏡頭一暗,一條蘇州小河分隔了四行倉庫與英法租界地,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形成強烈對比,南岸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北岸炮火連天、屍橫遍野,給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戰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日軍組隊扛着鋼板陣衝到最薄弱的西牆下,爆破樓體,我方手榴彈又不起作用,在這最萬分危急的時刻,一個從電影一開始就沒出現的小角色卻讓我記住了他的名字—陳樹生。

他脖子上掛上兩捆手榴彈,衝向被日軍炸開的牆口,拉開弦又身中數槍,毅然決然的縱身跳了下去。嘭!接着一個又一個戰士捆着手榴彈跳了下去,聽到那聲“娘,孩兒不孝了!”我已經控制不住眼淚,握緊的的拳頭一直沒鬆開過,正所謂“我以我血薦軒轅”。

國難當頭之際,看賭場的小刀哥、台上的戲子、女童子軍、沒了工作的老師,都成為了英雄的化身。恰恰是這樣一羣卑微的普通人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頑強的抗戰,寧死守護國旗不倒。

這部電影觀看完,我遲遲不能從悲傷中緩解過來。可以説電影中的許多片段讓我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生命的脆弱。還有來自民族苦難的同情,也來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氣,小人物在家國大義面前的捨生取義。

電影之中的那匹大白馬,在如此混亂的戰爭環境中,通體雪白、長鬃飛揚,它代表的是希望和未來,也是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無畏不屈精神的延續。歷史雖然過去了,但是我們要牢記歷史,要努力變得更加強大,才不會讓歷史重演。

向逝去的先烈們,致敬!

《八佰》觀後感15

四行倉庫。

經歷了兩晝夜的戰事,一場特殊的升旗儀式開始了。

倉庫之外,就是數十倍於我的日寇。一旦升起旗幟,日寇將不惜一切代價對四行倉庫發起衝擊。

旗,還升不升了?

升!一定得升!

幾分鐘後,日寇的飛機像聞見了血腥味的餓狗般向那面旗發起衝擊,戰士們一個個倒下……

但,旗不能倒!旗架垮塌了,戰士們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死死護住旗幟;飛機襲來了,一個又一個戰士舉起鋼槍,瞄準、射擊……

旗,不能倒。

四行倉庫與英租界之間只有一河之隔。一岸,租界極盡喧囂繁華;另一岸,卻是血肉橫飛、硝煙瀰漫。西方的記者、觀察家為戰士們的慘烈英勇而歎息;租界裏的國人從麻木不仁到羣情激憤,不斷有學生、記者遊過河來參與這場戰鬥……

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與犧牲,告訴了河那岸的繁華人世:

不要對戰爭無動於衷。

當鴉片戰爭的硝煙瀰漫於清帝國的海岸線上時,道光帝卻滿心都是朝廷內外的點滴得失。老皇帝選擇了無動於衷。

當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風波終於波及到慈禧女士的八抬大轎時,一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只能救得她自己一條命。慈禧女士選擇了無動於衷。

當日本人以一名士兵走丟為由,對東北三省展開侵略時,數十萬東北軍人卻不開一槍、撤往關內。蔣介石選擇了無動於衷。

可是,當日寇染血的刺刀刺向我們的胸膛,當亡國滅種的危機真正來臨時,當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與這場戰爭休慼相關時,又有誰還能選擇無動於衷?

《八佰》中,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意象。其中最令人難忘的莫過於那匹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清矍白馬。

“白馬非馬”,這句話放在這裏再合適不過了。它高傲,美麗,也温順通靈。它在戰場的各個角落中穿梭,卻仍不顯狼狽。它是黯淡戰場中的亮色,也是戰士們戰鬥精神的象徵。

在幻想中,死去的小戰士化身趙雲,身騎白馬,在長阪坡前斜眼冷對百萬雄軍。

白馬非馬。

電影結尾,團長謝晉元為留存革命火種,下令全體戰士從橋上撤至英租界。他説,“僅僅只靠我們四百多人扛是扛不住的,需要外面四萬萬人來扛。”

是啊。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告訴我們,一個民族的興盛與衰亡,始終是由這個民族的絕大多數所決定的。保衞四行倉庫的英雄們撤退了,但是他們為中國留下的寧死不屈、英勇頑強的精神火種卻迅速地在大江南北上蔓延開來……

正如毛主席那句廣為流傳的箴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向在抗日戰爭中浴血奮戰的先烈們致敬!

Tags:觀後感 八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