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觀電影《金剛川》有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1W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電影《金剛川》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電影《金剛川》有感

觀電影《金剛川》有感1

新中國成立不久,美帝國就對朝鮮發動了戰爭,中國政府考慮到朝鮮一旦被佔領,我國東北就有可能淪為人間煉獄。應朝鮮政府請求,也為了自身着想,我們派出了部隊前去支援。

我方部隊的大部隊準備過一條江,這條江流水急,深,通過它的唯一辦法就是過橋。美國顯然也考慮到這條橋的重要性,不斷地派出飛機前來騷擾我軍過橋。但令他們驚訝的是,中國工兵一次次的把斷橋給修了起來,美國工兵3天修的進程中國工兵只用了兩三小時?!我在這一刻看出了工兵們堅強的意志與那似乎擁有無窮力量的體魄。

令我震撼的有許多畫面:

鄧超飾演的高福來被延時炸彈炸重傷的那一刻,脱口而出的不是:“救救我。”而是:“修橋!”原本口齒清晰的.他此時説話卻變得的含糊無比,但他的眼神——是那樣的堅定,是那樣的有力量!炸彈炸掉的是橋,而不是他的信念!

張譯飾演的張飛為了吸引希爾的炮火,讓手下人點燃了周圍的草木。希爾果然朝着他們俯衝下來,並不斷地俯衝,射擊。周圍的人倒下了他也被炮彈給肢解了,但一個人的信念不能被肢解!凡不能毀滅他的,必使他更加強大!

他拿起了一根木棍,然後緩緩向另一個炮台走去。

……

他用盡全身的力量發出了最後一發炮彈,叫出了最後一聲咆哮!我用暫停鍵停住了畫面:他的面部猙獰。這猙獰,是為了誰?是為了祖國人民、朝鮮人民不受戰爭的波及,能夠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過完温飽一生啊!

沒有人能不朽,活過便是永恆。

他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路途裏,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裏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灑滿一地。他們累,卻無從止歇;他們苦,卻無法迴避。

觀電影《金剛川》有感2

20xx年10月23日,電影《金剛川》上映當天,我和廠機關的40名同志在阜康電影院共同觀看了這部獻禮抗美援朝70週年的愛國主義影片。

金剛川是一條江,水深4米,水流湍急。江上有一座橋,電影講的便是炸橋和修橋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1953年7月12日。

志願軍戰士必須在凌晨5點全部過江,江對岸是金城主戰場,那裏,我軍和美軍正在進行一場生死對弈。能否保證橋的安全讓支援部隊迅速通過金剛川成為了關鍵。

電影對同一時間、同一事件進行了不同視角的描述:士兵——我軍偵察兵視角、對手——美軍飛行員視角、炮兵——我軍高炮班視角、橋——一座橋反覆被轟炸、如火如荼修復的視角。

剛開始看的時候沒有理解,很多鏡頭是重複的,看着看着就懂了。

演員張譯無疑是影片中最出彩的角色,一條腿、一隻胳膊炸沒了,他用燃燒的火止血,用木棍支撐着身體穿過玉米地,走到戰友們全部犧牲的炮位上,拿彈、壓彈、瞄準、開火,一個人完成了原本6個人的操作,把囂張的敵機打了下來。他讓我們懂得了什麼是鐵骨錚錚的硬漢,什麼是自我犧牲,什麼是百折不撓,什麼是真正的英雄!

同樣出彩的還有演員吳京、鄧超。

戰爭是殘酷的、慘烈的,犧牲兩個字貫穿了整部影片。

一支莫合煙、一個哨子傳遞着戰友間的相互關懷,那是爭相赴死、鐵骨柔情;彌留之際留言“不要管我,快修橋”聽得觀眾揪心不已;男女互生情愫,對講機中一句“前線見”,卻是陰陽兩隔再難相見;那五枚信號彈、那一堆熊熊燃起的火焰是炮兵主動暴露自己、吸引敵機、保護部隊,那是他們與敵人共死的戰書。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還有一個場面十分震撼,敵軍“喪門神”反覆炸橋,志願軍反覆修橋。最終,當橋體被美軍摧毀後,為了保證大部隊按時過江,志願軍戰士用身體架起了一座四層的血肉之橋!鏡頭之下,會水的'戰士腳踩在水底的橋樁上,完全被水淹沒,他們託舉着第二層,第二層戰士託舉着第三層,第三層、第四層戰士託舉起橋面。

這是一座美軍再也無法摧毀的人橋,這是中國人民的精神,這是保家衞國的情懷。這座橋,粉粹了侵略者的陰謀,將他們趕出了國土,保衞了祖國的安寧,換回了我們的幸福生活!

畫面為證,所有的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

電影院裏鴉雀無聲。

在我們臉上,淚水長流。

心中,似有驚雷炸響!

影片最後,是迎接志願軍戰士遺骸回國的真實場景。

山河無恙,英雄不巧,吾輩當自強!

《我的祖國》的歌聲響起。——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

我們緩緩起立,向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致敬!

觀電影《金剛川》有感3

坐在寬敞舒適的本田吉普車裏,我的心情格外激動,不停地催問着爸爸:“到了嗎?快到了嗎?”突然,一輛輛威猛帥氣的陸戰式坦克展現在我的眼前。緊接着,一架架排列整齊的火炮米格式戰鬥機也依次閃亮登場。“哦,抗美援朝紀念館到了!”我興奮地大喊起來。車剛一停下,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衝進了紀念館的大門。

展廳中央,兩座青銅雕像高高地矗立着,彷彿在向人們訴説着彭德懷總司令臨危受命時的場景。彭司令身穿呢子大衣,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朝鮮的方向,好像正暗暗下定決心。在雕像的後方,刻着八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抗美援朝,保家衞國。大廳裏一直迴盪着“打敗美帝野心狼”的雄壯歌曲。

在第一展廳裏,陳列着各種各樣的軍用水壺和美式卡賓槍。我興奮極了,在一個個展台前穿梭觀看。聽導遊阿姨説:

“抗美援朝戰役共分為五次大戰,每次戰爭都相當地激烈。第一次大戰志願軍就將聯合國軍打了個大敗,直接把他們趕到了三八線以後。朝鮮人民為志願軍縫補衣物,運送糧食。曾有一羣朝鮮婦女頂着炮火,為志願軍戰士們送飯菜。這濃濃的中朝兩國友誼,怎能讓人忘懷?在一次次戰役中,也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人物。拉響手__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孫佔元;烈火燒身紋絲不動的邱少雲;第一個將敵軍戰機擊落的王海……這些英雄的光輝事蹟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

走過超級通道,一個巨型戰鬥模擬沙盤就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這就是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在沙盤旁的介紹中,我得知上甘嶺戰役打得極為慘烈,歷時43天。美軍共投入6萬餘人,重型武器不計其數。在攻打597。5高地時,志願軍遭到了密集的.炮火阻攔。通訊員黃繼光在彈盡糧絕之時,挺身而出,衝向了敵軍的火力點。在探照燈的指引下,他艱難地爬行着。最終,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敵人的槍眼。“殺呀!為黃繼光報仇。”震耳欲聾的口號聲響徹雲霄,戰士們向潮水一般湧了過去,一舉攻下了高地,為以後的大小戰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看到這裏,我彷彿也回到了那個硝煙瀰漫的戰場,和志願軍一起痛打敵軍。

走出展廳,我感慨萬千。在這短短的時間裏,我穿越歷史,領略了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的光輝事蹟。我在心裏暗暗下定決心:我們新世紀的少年,一定要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用先進的科學知識來保家衞國!

觀電影《金剛川》有感4

國慶檔後,電影院似乎又陷入片荒,新片完全撐不起人氣。23日新登場的《金剛川》因而再度掀起觀影熱潮,在週末的福州影院排片率高達50%以上。這部新“人氣王”除了佔據有利時機之外,吸引觀眾的原因還有哪些呢?

與《八佰》相比,《金剛川》在口碑上略顯分化。這部由管虎、郭帆、路陽3位導演合作的作品,在敍事上採用了多線手法,寄望觀眾從不同主人公的不同視角去感受一段歷史。

從目前的評論看,喜歡這部影片的觀眾認為,《金剛川》敍事高級,為國產戰爭片進一步提升了水準;不喜歡的觀眾則稱該片未能塑造出真正豐滿的人物,“敍事重複,還有生硬煽情之嫌”。

對此管虎導演闡釋説:“《金剛川》講述的是大戰場後方的個體故事,關照更多無名英雄。3個視角也是一種創舉,之於中國電影也是一種新的經驗。”

除《金剛川》外,本週排片較多的影片還有《我和我的'家鄉》。在眾多類型片裏,觀眾對喜劇片的需求可以説是最為穩定的,《我和我的家鄉》恰好滿足了這一點。因此在上映24天后仍有近15%的排片率。《姜子牙》《一點就到家》《奪冠》這3部影片也依然人氣在線,共同構成了近日福州觀眾的觀影片單。

觀電影《金剛川》有感5

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家衞國,為抵抗侵略展開了一場正義之戰。70年後的今天,這羣英雄的戰士,雖然已是滿頭華髮,但回憶起那些在槍林彈雨中的故事時,他們依然能意氣風發地述説出一個個英雄的讚歌。

光影回溯,英雄不老。10月25日,在瀟湘國際影城長沙東塘店舉辦的“銘記歷史崇尚英雄——致敬抗美援朝老兵公益觀影《金剛川》”活動中,8位抗美援朝老英雄親臨現場。

老英雄們雖正值耄耋之年,卻依舊精神矍鑠,舉手投足間盡顯軍人風姿。今年87歲高齡的蔣萬瓊老人,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團46軍137師的軍人,赴朝作戰年僅17歲,聊起當年戰爭中發生的.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蔣老仍然記憶猶新,他堅定地説“我是中華民族的子孫,國家需要我,我必須挺身而出。”

另一位抗美援朝老英雄張行也感慨説,“能夠參加今天的活動我很高興,覺得很有意義,謝謝你們還記得我們這些老同志!打仗時,我的頭、手、腿,身體各處均有受傷,但我沒有一次後悔過,因為我的每一寸皮膚都屬於我的國家。”

“看了這個電影,我感覺又回到了戰場。我在電影《金剛川》人物的身上看到了當年自己的影子。”94歲的成建明老人身上掛滿了榮譽勛章,看到電影中擊炮的畫面時分外激動。韓遠正是老人的孫子,他説從小就聽着爺爺的故事長大,那段往事雖然沒有經歷過,但那些戰鬥的瞬間早已在心中想象過無數次。“我一直為爺爺而感到驕傲,他是那個時代當之無愧的英雄,是不畏犧牲、浴血奮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我會將他的故事、他的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觀電影《金剛川》有感6

20xx年10月23日,電影《金剛川》正式上映,講述了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修補堪比生命線的木橋,以血肉之軀無悔許國的故事。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衞祖國,就是保家鄉。”每一次聽到、唱起這首志願軍戰歌,就讓我們感受到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慷慨激昂、浴血奮戰、捨生忘死的英雄場景。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應當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唱一曲“英雄讚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從課本照進現實,校園裏傳承“英雄讚歌”。還記得國小課本里的邱少雲、黃繼光。讓我們永遠記住了英雄們面對艱難困苦時無私奉獻和不怕犧牲的堅強意志。互聯網時代同樣需要學習英雄模範人物,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可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既把傳統課本文化教育傳承和發揚下去,還可以把各類紀念館、陳列館、博物館搬上互聯網,讓羣眾能夠更直觀地“切身”感受中國近代史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浸潤式的環境中感知感受、認知認同愛國精神,讓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在心中牢牢紮根。

從電視走入生活,全社會唱響“英雄讚歌”。今天我們所站立的地方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青春守護的、用熱血捍衞的、用生命換來的,是他們所熱愛的土地、國家和未來。抗美援朝精神不是高高在上、脱離羣眾和實際的“口號”,而應當融入各類活動之中,精心組織公祭、瞻仰紀念碑、祭掃烈士墓等活動,豐富拓展愛國主義教育領域,推動抗美援朝精神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唱響新時代主旋律,引導羣眾緬懷先烈、銘記歷史,以榜樣的力量激勵人心、鼓舞士氣、振奮精神,大力唱響愛國主義正氣歌。

從口號變為行動,工作中踐行“英雄讚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繼承和發揚抗美援朝精神,要有行動有落實。對英雄的懷念,就是把我們的敬國之心、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匯聚成洪流,成為磅礴的“中國力量”。黨員幹部要時刻把個人生死與國家興亡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永遠銘記“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強化責任擔當,把抗美援朝精神作為提振幹事。

創業激情的不竭動力,轉化為在工作崗位上愛國報國的具體行動,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上下功夫,立足當前、腳踏實地,一步步埋頭苦幹,以超常的氣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乾事幹成事。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保衞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戰,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讓我們共同把這曲讚歌一直傳唱下去。

觀電影《金剛川》有感7

11月4日,在公司工會的組織下,我和同事們一起去看了愛國主義電影《金剛川》。觀看這部電影之前,我沒有想過這是一部怎樣的電影,會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直到電影開幕。

該影片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全景式地呈現了艱苦異常的戰地氛圍和戰場上志願軍生死相托、上下同心、協作堅守的戰鬥精神。與其他戰爭片不同,故事的主角們不是赫赫有名的英雄,但他們為在指定時間內讓增援部隊通過金剛川抵達金城,冒着敵機的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築建了“新的長城”。這一場戰士與敵人間、修橋與炸橋間的“拉力賽”,展現出志願軍戰士臨危不懼的戰鬥姿態和無畏氣概!

有一種感慨,尤其是從美國空軍視角去敍事的時候,飛行員説了一句話,大地炙烤的味道,地面上全部是屍體燒焦的味道,一片漆黑,對於他今後的人生來説,猶如活在地獄,每每想起,都是一種窒息的感覺。

三次炸燬橋樑,三次合攏,當時間所剩無幾的時候,為了保證主力部隊過河,修橋的部隊,抽調水性好的戰士,採取肩扛手抬的方式,搭建了一個人橋,作戰部隊快速通過,按既定時間到達了金城的主戰場,從而保證了抗美援朝的勝利,此片是為抗美援朝獻禮的電影。影片採取三個視角,展示了戰爭的殘酷,發揚了我軍打不死的鬥爭精神,一次次炸燬,又一次次修好。這些人那時候都不怕死,為了心中堅定的信念,無懼生死。

我很感念這種偉大,人生有個信念,併為此無畏生死是何其幸運,就連死都是一種偉大,而這種偉大的背後是對祖國深深的愛,對背後的同胞深深的愛。

直至電影結束,我仍沉浸其中,難以自拔。我們生於和平年代,不曾經歷過戰爭,但戰爭年代烈士們的精神不能忘卻。何為“金剛川精神”,是鐵的紀律、高效執行;是堅韌不拔、勢必達成;是不怕犧牲、勇於奉獻。如管虎導演所説“每一個犧牲都是有價值的,只是不易於被發現。如果大家走心的話,就會發現我們身邊的`同事與家人們,總會有人默默奉獻。”反觀現實生活,在我們的工作崗位上,依舊有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的“戰士”存在,他們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任勞任怨的付出着,而默默付出的人為什麼又不能是自己呢?我們雖然身處平凡的崗位,但依舊可以憑自己的綿薄之力發光發熱,為公司的發展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公司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發揚“金剛川精神”。

觀電影《金剛川》有感8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糾集“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並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中國台灣海峽。此後,侵朝美軍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並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雖然當時中國正面臨着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的緊急任務,但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共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經過反覆權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歷史性決策。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到1951年6月,歷時7個多月,先後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五次大的戰役,共殲敵23萬餘人,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中湧現了無數英雄人物:羅盛教黃繼光楊根思邱少雲……為了朝鮮人民,為了履行國際主義義務,許許多多的英雄,長眠在了朝鮮的土地上。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同時,國內掀起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

全國各階層人民踴躍參軍參戰,捐獻飛機大炮,慰問志願軍,訂立愛國公約,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戰。1951年7月,朝鮮戰爭進入“邊打邊談”階段。經過兩年的相持,交戰雙方於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

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是保衞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這場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範例,極大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觀電影《金剛川》有感9

看《金剛川》是籌備已久的事了。從聽到電影的消息,一直等到電影上映。上映第一天,就拉上朋友一起去了影院。

這部電影是關於抗美援朝的。抗美援朝在國人心中有特殊的意義,它和我們共和國的成長息息相關血肉相連,也凝聚着千千萬萬國人的生命和情懷。但因為種種特殊原因,近三四十年以來,抗美援朝題材幾乎在影視界絕跡,只有在早期拍攝的《上甘嶺》、《英雄兒女》等影片中大家才能一窺當時的.情景和傳奇。這不能不説是一種遺憾。所以看到《金剛川》,我是有一些激動的,在當下它是一個開局和定調的作品,意味着今後我們可以擁有這個題材的更多可能性了。

在這部電影中,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沒有展現志願軍與美軍的正面交鋒,而是以交通線的保障為入手點,分別從渡河士兵、美軍飛行員、守橋高炮戰士的視角,還原部隊抵達戰場前的一天。"金剛川"這個名字,代表的其實是一條江,夏季時水流湍急,無法泅渡過江。

江面其他橋已經被敵軍炸燬,只剩下一架木橋,為了能夠順利過江,在規定時間達到作戰地點,我軍制定多種策略過橋。讀後感m只是,虎視眈眈的美軍卻一次次又一次地轟炸橋體,不僅多次毀壞我軍剛修好的橋,並且給我軍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最後橋被炸得幾乎碎掉,我軍戰士站到橋底,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架起了生命的橋樑,幫助大部隊順利通過金剛川,圓滿完成任務。

“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時隔70年,在和平年代回顧那段歷史,回顧那段不畏強敵、不怕犧牲的英勇鬥爭,志願軍戰士以熱血鋪陳奮鬥底色,樹立起中國軍人精神不倒的旗幟。《金剛川》只是一個開始,後續還會有《長津湖》等同題材重磅電影上映。那段歷史那些人,祖國沒有忘記,我們普通人也沒有忘記。作者:張雪雲

觀電影《金剛川》有感10

今年是抗美援朝70週年,已經預想會有許多優秀的影視劇上映,直到《金剛川》的出現。

其實在看電影前,,抗美援朝那麼多可以拍的,為什麼會找這一戰役來拍呢?但是後來我也漸漸想明白了。

金城反擊戰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徹底把老美打的老老實實回到談判桌前。所以為什麼要拍這段,契合到當下的大環境下,是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迴歸到電影,故事的開頭,部隊要通過一座橋去參加金城戰役,全劇都是圍繞這座橋展開的,這座橋某種意義上有着很強的象徵意義。

第一個好感其實是來自戰士們各地的方言,開場其實有太多的.敍事和切換,為了交代背景實際上是有點分散觀眾注意力的。但天南海北的方言還是把你拉回到某種真實感之中。吳京一嘴痞勁的北京話還有鄧超一嘴的江西話都增添真實感和親切感。吳京演這種有點痞壞的角色真的像是量身定做。血氣方剛又有血有肉,讓你覺得他非常可愛。

第一段可能因為需要定基調加照顧全局,整體上可能會比後邊相比有些侷促。我甚至在看完結尾前覺得第一段拍得有些莫名,直到最後播完才知道很多是為了後邊前後呼應。

第二段是我最喜歡的,甚至我個人感覺拍美軍飛行員這段拉高了整個片子的立意。它塑造了一個非常個性鮮明,英勇,狡黠,技術水平高,值得尊敬的美軍飛行員。他對我軍完成了極大的損

觀電影《金剛川》有感11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七十週年。七十年前,十幾萬戰士血灑戰場,才築起一道禦敵的城牆;這城牆,是當之無愧的血肉長城!

《金剛川》講述了這場戰爭中一個極小的故事:戰士們為趕到一線金城,必須通過一座橋樑,然而美軍反覆轟炸,給這次行動造成了巨大的困難。但對岸戰士捨身取義,過河的戰士也搭起人橋,大部隊才順利通過。

電影中,我不僅是感動志願軍戰士的捨己為人、無私付出,而更是一種悲憤卻又無可奈何的情緒充斥着我的內心。美軍的燃燒彈、延時炸彈一發接一發地轟炸着,飛機一架一《金剛川》主要講述了1953年的抗美援朝戰場,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亂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形成了“人橋”的神蹟,最終大部隊渡過金剛川,成功抵達金城戰場。

本片主要以四個視角來講述志願軍強渡金剛川的故事,分別是士兵、對手、高炮班和橋,士兵對渡過金剛川加入前方戰場的渴望、美國空軍的狂妄自大、高炮班同志的犧牲精神,一次次重複的敍事方式,更加體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無畏,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看完這部影片後,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是沒有人民軍隊的浴血奮戰,就沒有現在國泰民安的幸福生活。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衞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它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範例,它留下的抗美援朝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去努力學習、鑽研和實踐,也是我今後工作、生活和學習上的指路標!

觀電影《金剛川》有感12

星期六爸爸帶我去看《金剛川》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的影片,該片以戰士、敵人、防空炮台和橋上四個視角講述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一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燬,再度修好,始終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

《金剛川》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據一名人物原型爆料,這次戰役是他最難忘的戰役,戰士們連續七次修復三十七米長的大橋,用血肉之軀築起金剛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部隊和物資輸送的通行。這個故事發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當時為了爭取談判主動權,志願軍發動最後一次大型戰役,金剛川這條河是本次戰役中重要的軍事通道,而唯一的橋樑巖裏橋卻被敵方損毀。為了搶佔軍事先機,我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搶修戰鬥,卻一次又一次的被敵人炸燬。敵方轟炸機在兩個多小時內向橋樑扔下數以千計的炸彈,而我方不懼犧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復戰略通道,直至戰鬥勝利。

看完電影后,我激動不已,熱血沸騰,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了更多瞭解抗美援朝的歷史,我用爸爸的`手機查了抗美援朝的資料。1950年10月19日,中國志願軍跨過鴨綠江,25日開始了抗美援朝的戰爭。當時我們的新中國成立後沒多久,百廢待興,工業力量薄弱,無法制造先進的武器。因此,在抗美援朝的整個過程中,先進的武器都屬於對手,中國人民志願軍連炮彈都得數着用。但最終,戰爭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武器敵不過勇氣、強權敵不過正義,經過無數志願軍戰士的努力,最終我們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為什麼我們能夠以弱勝強?為什麼我們的志願軍戰士能夠不怕犧牲,勇往直前?我想一位主動加入抗美援朝志願軍隊伍的老兵説的話就是最好的答案,他説:“我不是不需要幸福,我不是天生願意打仗,可是敵人要剝奪我們的幸福,我不能有別的選擇。”

我想如果把視線放到今天,侵略者想要入侵我們的國家,剝奪我們的幸福,無數的解放軍戰士和無數的叔叔阿姨們,一定會像志願軍戰士們一樣,不怕犧牲,排除萬難,保衞我們的國家。

最後,我要向偉大的志願軍戰士致敬!學習他們為了保衞祖國而不畏犧牲的精神!

觀電影《金剛川》有感13

為了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週年,為了讓我們回憶並銘記這段歷史,激發愛國精神。鐵路組織我們一起看了《金剛川》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導演用三個個視角分別呈現了這個故事。

第一是隊員視角部隊需要過橋,美軍無情摧毀,工兵連迅速修橋。我瞭解到不只是有日本人掠殺我們,還有美國人,讓我看到了戰爭的殘忍以及中國人毅力修橋,志願軍死了又上用無窮無盡的血肉填滿炮坑,用意志戰勝了強國的飛機大炮,詮釋了前仆後繼捨生忘死。同時也勾引起我想一直觀看的興趣。

第二是敵人視角記得美軍有個人説了一句話意思是入地獄的人是幸運的,而還在執行任務的他是煎熬的'。從此可以看出他們雖然有着強勁的武器可是還是恐懼我們中國人的實力以及害怕繼續戰爭打仗的內心還有對我們修橋毅力的敬佩。在最後他們還説了句“沒有什麼是可以阻止他們的”,又可以看出中國人在修橋面對巨大困難的不退縮堅持不懈勇往無前的精神。

第三是炮兵視角其中有個感人的細節師傅讓徒弟換陣地是因為第一陣地已經暴露為了保護自己的徒弟他犧牲自己並且故意吸引敵軍為大部隊過江爭取時間,以及後來徒弟殘胳斷腿也強忍痛意直線面對敵人打敗敵人的這部分讓我安靜了下來彷彿置身於地彷彿在和他一起奮鬥,帶着痛恨帶着力量看完這個片段。

最後結局是志願軍活人搭橋眾志成城取得了勝利。水深4米水流湍急可以想象有多少戰士在水下死去,而人橋更像是一種象徵意義,用無數生命堆砌而成的勝利,深深的震撼了我,“不可能”就是他們唯一的武器。最後背景音樂一條大河一想起更是讓我潸然淚下,明白了很多之前不懂的道理,同時也賦予了這首歌新的含義。最後也讀懂了國歌中“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這句話,然而作為年輕人的我們更應該勿忘國恥,我們後輩人更沒資格替前輩人原諒敵人。

觀電影《金剛川》有感14

電影《金剛川》於日前正式上映,講述了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修補堪比生命線的木橋,以血肉之軀無悔許國的故事。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衞祖國,就是保家鄉……”每一次聽到、唱起這首志願軍戰歌,就讓我們感受到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慷慨激昂、浴血奮戰、捨生忘死的英雄場景。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應當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唱一曲“英雄讚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強化責任擔當,把抗美援朝精神作為提振幹事創業激情的.不竭動力,轉化為在工作崗位上愛國報國的具體行動,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上下功夫,立足當前、腳踏實地,一步步埋頭苦幹,以超常的氣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乾事幹成事。

觀電影《金剛川》有感15

電影《金剛川》不同於展現絞肉機似的戰場畫面,卻把視角聚焦在戰場中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戰士身上,他們的友誼、信仰與犧牲,好像講述的就是身邊戰友的故事,更加令人久久不能平靜。劇情簡單,但以小博大。影片所表達的抗美援朝的精神,是所有中華兒女都能夠感受到的。

看完電影《金剛川》,久久不能平靜,感動於革命先烈前赴後繼的拼搏,以血肉之軀保衞祖國的和平安寧。現在回想起影片中的幾個情節,還是不由得濕潤眼眶。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中國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一個個無名英雄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橋過江的故事,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金剛川》以四個不同的視角,展現了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戰士在金剛川上補橋過江,抗擊美軍的戰爭故事。這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以高炮連為視角講述的故事。這個故事裏最主要的`兩個人物是兩名高炮手關磊和張飛。他倆是師徒也是戰友,但在我看來他倆勝似血脈相連的兄弟。在關磊開玩笑地説出那句:想要這個炮位,用十發炮彈來換。而張飛則認真地回答説:可以。其實觀眾們都知道這個炮位早已暴露,是敵機下一次的攻擊對象,但當那句可以説出時,我的眼角濕潤了高炮連的戰士們不畏犧牲,用僅有的兩門武器和幾十發炮彈,抵禦美軍接二連三的偵察機、轟炸機,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在夜裏點燃火把,將自己視為敵機的活靶子,只為換取戰友們能夠快速過江。這一段將高炮連的戰士們刻畫的有血有肉、有痛有淚,將志願軍戰士們無畏犧牲,誓死保衞祖國的決心展現的淋漓盡致。

正如電影中美軍接二連三炸橋失敗後所説的那句話:不可能才是他們最厲害的武器。是的,在當時軍事力量懸殊的戰爭中,我們憑的不是武器,是億萬萬中國人保家衞國的勇氣和決心,是我們無畏犧牲,只為換取後代和平安寧的信仰。正是有了這些,我們最終才能將美國人拉在板門店前談判。

抗美援朝期間這樣的故事很多很多,上甘嶺戰役中用身體堵住機槍的黃繼光,熊熊烈火中為不暴露目標壯烈犧牲的邱少雲

今日的我們何嘗不是受着昨日先烈們的護佑,才能生活在如今這美好的和平年代。

在那個年代,我們的祖國尚無如今這般強大的軍事力量,但中國人的精神,就是無可爭議的神話!無論何時何地,自強不息、英勇無畏的中國人,都可以讓列強們看一下,中國人這道人牆,永遠都炸不塌,中國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的步伐,沒有誰可以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