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大鬧天竺的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1W

導語:言歸正傳,大鬧天竺是王寶強的第一步自導自演的電影(我沒説錯吧)。我也沒有具體瞭解過他拍這部電影的初衷,不過很明顯的,在這裏還是有很多他自己的人生映射本文是本站小編精心編輯的,希望能幫助到你!

大鬧天竺的觀後感

  大鬧天竺的觀後感

過年啦!新年快樂!雞年大吉!

今年集中在大年七年級上映的電影着實不少,説實話,我本來是想好好挑挑,選一部中意的電影好好過個年。人算不如天算,萬達影城已經被各路觀影羣眾擠爆了,要不是今天帶着我家“閨女買單專業户”我爸出門,我可能就選擇不看了。130一張VIP,容我這個在廈門上學的孩子心顫一下,廈門這娛樂消費還是低啊!

言歸正傳,大鬧天竺是王寶強的第一步自導自演的電影(我沒説錯吧)。我也沒有具體瞭解過他拍這部電影的初衷,不過很明顯的,在這裏還是有很多他自己的人生映射,比如去世的弟弟,被拋棄等等。客觀地講,王寶強並不是專業的演員,可是他有天賦,夠努力。他也不是專業的導演,這純屬廢話,我這麼説的原因其實是想説我並不想十分嚴格的評價這部電影。

作為喜劇片,他還算搞笑。有笑點,有笑星,有笑料。有的演員一出現,那就是搞笑,長得就搞笑,天生喜氣,一看就想笑。有的演員長得夠美啊,柳巖看臉看身材那也都是相當合格的啊。像小嶽嶽,黃渤,林永健,陳佩斯,朱時茂這些演員也是足夠撐起一部喜劇片的,王寶強本身也是足夠有料的喜劇演員。

整個故事單看有些單薄,現代版西遊記,一棟小樓引發的血案,啊不,故事。角色設定師徒四人都齊了,不過我真的要吐槽白龍馬能不能不要出現的那麼突兀,真的不是一般的突然,一點兒心理準備都沒有。電影的節奏快慢確實是有待提高,不是一直保持快節奏就能抓住觀眾注意力的,尤其是有的地方真的有點兒跟不上趟了。

説到這兒我就想説兩句特效問題了,好吧,誠實地説,國內電影的特效一向欠佳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兒了。這部電影也不能免俗,跟國外電影特效相比,確實差距甚遠,但是呢,這是個羣體性問題,也不是單單這一部電影就能解決的。

所以拋開這些,這部電影的畫面那是相當的豔麗,跟現在這個時間,跟過年確實是相當的般配。過年嘛,不就圖個開心,圖個喜慶。如果細説,這個電影着實問題不少,唸叨個三天三夜也沒問題,不過從電影院裏的笑聲可以知道,這是個搞笑的電影。不管毛病有多少,大家都是為了開心,開心了就好。

目前這部電影這麼點兒評分,也實屬正常,電影導演,真不是演而優則導那麼簡單的。

  大鬧天竺的觀後感

感覺王寶強在電影裏表達了很多個人情感,我挺感動的。

寶寶挺可憐的,弟弟被某人找人弄死(你不會真的以為出了車禍吧?),他自己在情感上又被耍了。他的事兒被曝出來之後,人工智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得出大眾的.普遍情緒是“高興”。

我看着電影,就像看着王寶強在通過各種人物來哭訴情感,挺心疼他的。

雖説有一大票朋友精神上支持他,結尾的鳴謝名單有很多大腕兒,但是他經歷的打擊只能一個人承受。

電影結尾孫悟空帶着寶寶一起飛,我的感覺就是這是一個童話式的結尾,寶寶就像是在現實裏找不到慰藉、就在電影裏尋找希望,希望有一個孫悟空一樣的英雄帶他飛、給他力量。“俺老孫回來啦” “這是俺老孫的家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孫悟空説的這句話都讓寶寶感受到一個英雄的存在,給他心靈的温暖。我覺得也有挺有童心的。

這個鏡頭結束,電影院的燈就都亮了,我身邊的人就都開始走。我很心疼寶寶,所以沒走,聽完了歌,還看到了黃渤結尾的自白。讓我很震驚的是,在最後的最後,出現一行字,大概意思是:此片謹獻給我最愛的弟弟。

我看完這行字特意環顧了一下電影院,觀眾席除了我一個人都沒有了。多諷刺啊。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寶寶的心思,我要再次強調,《大鬧天竺》的結尾寫的是把此片獻給他的弟弟。

跳出這部電影,説説寫電影觀後感的事兒。

每次寫完觀後感都會有朋友發給我一些影評,問我覺得怎麼樣。其實我都不太想看那些東西。大部分影評寫的都是以一個“評論員”身份對電影的評論,我又不是拍電影的,沒有發言權。再一個,一部電影拍得好不好,是不可知的,因為每個人面對客觀世界,都在盲人摸象,誰也別説誰就一定對,各有各的説法,所以讓我這個電影外行去評價一部“客觀”的電影,實在是趕鴨子上架。

我只關注一部電影帶給一個人的感受。

其實你仔細留意一下身邊的人對一部電影、一本書的評價,大部分都是“評論員”的分析。我喜歡“感受員”的話。兩者對比例子如下。

評論員:這部電影拍得挺好的。

感受員:我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很感動/興奮/開心/傷感/百感交集。

評論員:王寶強演得真好。

感受員:我看着王寶強哭,自己都想哭了。

評論員:這部電影動作戲很多。

感受員:動作戲看得我好爽啊,感覺既熱鬧、又歡樂。

大概就是這意思吧。

最近聽到好幾個專欄提到一個事兒,説現在很多人工智能可以通過跟人聊天的“圖靈測試”,原因不是因為機器聊天太像人了,而是人的聊天太像機器了。

其實通過一個電影的觀後感就能看出來。技術流的話,機器都能説出來,但是感受流的話,機器就不一定能説出來了。

就好像《太空旅客》那個吧枱的機器人一樣,只要涉及到情感的東西,他都給人感覺冷冰冰的、離你很遙遠。

特此呼籲,每個人都深挖一下自己的感受,這樣你才會更幸福,你身邊的人也會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