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材

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學體會

欄目: 教材 / 發佈於: / 人氣:2.26W

地理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指出:“要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聯繫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學體會

高中地理新教材是在新的課程標準和課程理念指導下推出的,它以學生髮展為本,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關注貼近學生的生活,關注實踐與應用。關注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對於這樣的教材,教師如仍按老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無疑是“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裝陳酒”。然而如何在教學中體現新教材的新穎之處呢?我想到了教學方式的改變:既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又改變學生學的方式。

一、為什麼要改變學習方式

(1)地理學習方式的現狀

儘管隨着素質教育的推進與深化,地理學習的現狀有了一定的改變,但是,目前我國中學地理學習方式的主流仍然是以教師講授為主、以機械記憶為主、以書本內容為主。這種陳舊的學習方式,大致分為:①被動接受型。地理教師始終是地理講台的“主宰”,課堂活動的90%時間是教師講解,而學生處於“你講我記”的境地,地理學習偏重於結論的掌握忽視複雜的思維活動過程與結論獲得的認知策略實施過程,偏重於知識的積累而忽視能力、精神、方法、態度的培養。②模仿再現型。這種地理學習類型的主要任務是把學過的地理知識、技能進行再現和模仿,而不強調知識的遷移與靈活運用,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③封閉讀書型。畫地為牢,不敢越雷池一步,過分拘泥於課本知識,甚至對過時的事實材料與有疑義的地理結論也“照單全收”,另外注重理論性知識的學習而忽略操作性、實踐性知識的學習。

(2)轉變地理學習方式的理論根據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地理學習的“主體”而不是“客體”。積極主動的地理學習,才是有效的地理學習。如果一箇中學生毫無地理學習動機,在地理課上“身在曹營心在漢”,不接受外界地理信息傳輸,那麼可以説,地理學習在這個學生身上並沒有發生。從哲學的角度去看,在教與學這一對矛盾中,學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這是因為學生本身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狀態是地理學習是否成功的內因,教師提供的教學指導只是一種外因,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生的內因,而不是外界因素與條件,正如有的人所説的那樣:“你可以把馬牽到河邊,但你永遠無法強迫馬飲水。”

用信息加工理論分析,地理學習是地理信息雙向交流的過程,而不是地理教師向學生單向傳輸知識的過程。在信息社會中,師生在汲取信息方面是平等的,比如教師告訴學生:“月亮上沒有水。”而學生會對老師説:“月亮上可能有水!”這是因為他們從報刊、書籍、電視、網絡等渠道獲得了有些科學家對此問題的新的研究進展和新的.説法。雙向交流不僅起到信息互補的作用,而且體現了相互探討、共同學習的過程,這其中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是先決條件,否則上述的“作用”與“過程”就不復存在了。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認知主體積極建構的;學習是學習者個體主動的行為,是以先前建構的知識為基礎的;學習的過程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習者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因而,地理學習不是從外向內不斷被動填入新知識,而是學習者主動利用已有的知識作為新知識的增長點,不斷對地理知識進行加工和轉化。

二、如何改變地理學習方式

1、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當前學生中普遍存在這種現象:喜歡大自然,但不喜歡上地理課。主要原因即是老師往往喜歡“滿堂灌”,所講的知識又太難,太抽象,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楊振寧博士曾説過:“成功的祕訣在於興趣”。因為它能使學生的求知慾由潛伏狀態轉向活躍狀態。那如何才能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呢?在課堂教學中,若老師直接把規律或結果告訴學生,沒有經過學生大腦的加工,這些知識很快就會被忘記的。這種“填鴨式”的教學,也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今年新教材從設計到內容都給學生提供了很大的參與機會。能否實施到位,就看我們教師怎樣做了。比如,講“地域文化”這節時,課前安排同學收集中國或其他國家有特色的建築物(最好能找到相關的文字介紹)。然後在學習小組內進行交流,並選取一些佳作(如北京四合院、蒙古包、雪屋、竹樓、永定土樓、陝北窯洞)上台進行展示。每位代表展示完畢,都留幾分鐘的時間由同學發問,代表進行回答。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漲,有的上網查尋,有的到圖書館查資料,有的搬出集郵冊,有的求助父母幫忙。這種方式比傳統的方式要多花一些時間,但他們卻能在收集、整理、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當然對知識的掌握就更為牢固了。又如,在講“交通運輸與信息通訊”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對一些國際知名港口均有所瞭解,但這些知識是零碎的,當我要求他們設計兩條從上海到英國倫敦港的海上游輪路線,要求分別經過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和南非的開普敦港,他們一下子來了興趣,每個小組的討論與交流都異常積極,然後教師通過提問進一步強化兩條線路中途經的重要海峽、海域和運河,我想,通過這樣方式獲得的知識,學生的理解與記憶都會有效得多。

2、注重實踐與應用

注重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結合與應用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據我的粗略統計,在由全部兩冊教材中35個專題分解成的100個小題※中,約有20多個小題與生活實際有聯繫,如“季風與農業”、“城市熱島與雨島”、“不平等的國際貿易”、“城市的軌道交通”、“國際互聯網與數字地球”、“國際海洋運輸”等都是新增加且與現代社會緊密結合,往往能讓教師有話可説,學生們也覺得,地理不是那麼枯燥無聊,由於日常生活有共鳴,學生的理解與記憶的效果也比以前的死記硬背要好得多。

3、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

由於新教材內容新、容量大,勢必要求教師應儘可能地佔有多的信息與材料,上課才能吸引學生。因此,教師僅靠教材與教參就能縱橫天下的日子是一去不復返了,網絡資訊成了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素材,多媒體設備成上課必備的硬件。雖然有些資料可以要求學生查找,但在整個學年中大多數的教學素材還得靠教師自己。這一年來我積累了不少相關資料,如視頻、Flash動畫、圖片等,從學生的反映來看,這些資料豐富了課堂,吸引了大多數學生,教學效果也因此有所提高。不過,如何進一步用好這些素材還有待今後不斷研究和改進。

因此,要改變學生地理學習方式,地理教師須注意研究與掌握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在教學中採取適合學生的策略與模式。同時,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根據自己的認知特點,採取合適的學習方式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