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育

教育書籍的讀後感4篇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3.0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書籍的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書籍的讀後感4篇

教育書籍的讀後感1

一、多個教育理論是我們學習和工作的理論指。

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論,他的主要教育理論是生活教育理論,這是陶行知整個教育思想體系的主體和核心,是對中國傳統教育的反思與批判,更是陶行知對自己一系列教育實踐的總結與提。

在陶行知看來,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正如他所説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

細細想來,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時時是教育、處處是教育。作為人民教師來説,在校園生活中、在教學過程中,跟學生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接觸,都是教育。因此,我們要抓住教育的真諦,不能只看到學生的成績,而要從根本上出發,真正走進學生心裏,與學生融為一體,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標,去努力。那樣,我們的教學相長才可謂落到實處。

二、教學實例給我們切實的實踐指。

在《現代教育理論導讀》一書中,除了大量的教育專家的不同教育理論外,還展示出許許多多真實的教學實例、案例。這無疑在教學實踐方面,給了我們一些豐富的寶貴經。

比如有一堂數學課的教學實例在解決概率的計算上,教師鼓勵學生嘗試列表和畫出樹狀圖,讓學生感受求基本事件個數的一般方法,從而化解由於沒有學習排列組合而學習概率這一教學的困惑。整個教學設計的順利實施,達到了教師的教學目標,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通過思考、討論、點評得到解決,對問題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學生的課堂學習充滿了成就感,課堂氣氛輕鬆愉快,課堂效果好。

從這個實例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教學生什麼知識,對於現代新型的素質教育大環境下,最忌諱的就是一板一眼直接講授知識。而是要找到一個切入點,符合學生年齡、學生接受能力、興趣導向等方面的關鍵點。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跟着老師走,也才會在老師的引導下有自己的創新、自己的辦法。才能通過最最自然的方式走向自主學習的層次,自主不是完全自主,而是在老師引導下自然過渡而來。

學習了《現代教育理論導讀》這本書,再一次豐富了我們的頭腦,增強了我們下一步繼續課堂教學改革的信心和力量。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創輝。

教育書籍的讀後感2

第一次接觸華東師範大學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這本書是在灌南交流學習期間。還記得是在去年10月份,灌南縣六塘國小教科室相帆主任榮膺灌南縣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稱號,縣教育局為了勉勵大家,特選贈了幾本具有紀念價值的教育專著作為獎品。而《教育走向生本》就是其中的一本。隨後,相主任就在每週舉行的“主題分享”活動中,將這本書推薦給了學校的每一位教師,從而,在六小校園內掀起了一股研讀“生本”,踐行“生本”的改革熱潮。

現如今,我縣教育局也將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列為我縣教師今年上半年的必讀書目,足見這本書的教育指導意義非同一般了。

郭教授在書中的上篇的引子中介紹到,他是通過以一個低年級成功的教育實驗改革實驗,作為引發思辨的源點,真實生動地闡述了生本教育體系。生本教育體系似乎開創了新的教育思路即讓學生處在真正自主的狀態中,學生的潛能得到激發,學生的天性得到發展,學生的收穫像鮮花怒放。“我們把這樣的依靠學生,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和教學,稱為生本教育體系。”隨後,提出了“各個年級都行嗎?”迫切疑問,繼而通過大量的,真實的,鮮活的案例佐證這樣的觀點“只要保持生本狀態,只要不斷開發學生的認知能力而不是封閉它,只要始終保持情境的適度挑戰性,只要讓學生有適合其年齡特徵的舞台,只要永遠使學習帶有與他們個體相聯繫的意義,在他們所認識到的越來越多的事物的比較和啟發之下,他們的求知和表現的要求就會更為強烈。”?

生本教育實驗的目的是要讓兒童取得真正意義上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依靠兒童的內部自然來進行教育或教學。筆者認為,生本,生本,即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為根本,以學生的自我教育為根本,以充分發掘學生潛能為根本,以強力保持學生追求的天性為根本。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對現行教育的深刻反思,是對人性迴歸的深切呼喚,郭教授作為“生本理念“的吶喊者,倡導者以及踐行者,很是關注現行教育是否能夠依據“人”自身發展的規律進行教育教學,他顯然是教育改革征程中標杆,是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的“教育理想”的追隨者:找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鬧、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

教育書籍的讀後感3

《帕夫雷中學》有這樣一段話:“一所學校可能什麼都齊全,但如果沒有了人的全面發展和豐富精神生活而必備的書,或者如果大家不喜愛書籍,對書籍冷淡,那麼,就不能稱其為學校。一所學校可能缺少很多東西,可能在許多方面都簡陋貧乏,但只要有書,有能為我們經常敞開世界之窗的書,那麼,這就足以稱得上是學校了。”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説過:“教師的讀書習慣和閲讀風氣會影響學生,影響學風和校風”。“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何種地位。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的豐富着,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複昨天講過的話,那麼閲讀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

書籍,特別是經過時間沉澱和篩選而被後人認可、接受的那些名著,是影響學生精神發展的最優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書籍是通往心靈的小路。閲讀能在學生面前展現我們自身的心靈世界。沒有這樣的閲讀,人就會受到精神空虛的威脅,因此無論什麼都不能取代書籍的作用。好書是自我教育的老師。蘇霍姆林提出:“我堅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並且表現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終於崇高思想的人們的生活來衡量自己。

課堂以外有萬水千山,閲讀之中有萬紫千紅。快打開閲讀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優秀書籍是學生與古今中外優秀的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們進行對話的橋樑。只有通過這座橋樑,我們的學生才能走出原先較為狹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無塵雲影,領略中華民族的.精神風采,從文本言語中去傾聽偉大的心靈的搏動,感受言語世界的奧祕,同時打好語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點煙酒味,多一點書卷氣,與其把時間浪費在麻將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來讀書吧!”熱愛讀書吧!讀書能找回我們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們麻木的性情,開啟我們智慧的大門。讓書香伴隨人生同行,讓書香在我們心中永遠飄蕩。

教育書籍的讀後感4

小的時候看過電影版的《海蒂》,就曾被她的故事深深地感動。最近有機會又讀了原著,初看《海蒂》,感覺就像被散發出陣陣清香的風拂過臉龐。再看《海蒂》,又像是品味了一杯甘醇的葡萄酒。正如人們常説:好書,越讀越有味。

《海蒂》是瑞士的著名女作家約翰娜。斯必麗的世界名著。這本書十分經典的描繪了“海蒂”這位年紀幼小的小姑娘在阿爾卑斯山上居住的經歷以及在富蘭克託的一段經歷。故事內容十分有趣而又感人至深,耐人尋味,主題鮮明、嚴肅並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

主人公海蒂是一個心地善良、天真的小姑娘,她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她熱愛生活,樂善好施,樂於助人,在她真摯情感的感化下,飽經滄桑、心情抑鬱、性格孤僻的爺爺重新燃起了生活之光。後來,蒂提姨媽把她送到了富蘭克託的一個有錢的親戚家,因為他們的女兒克拉拉一隻腿癱瘓了,總得坐着輪椅,連上課也只是一個人,特別寂寞,想找個孩子和她一起玩。也正是在海蒂的愛心幫助下,使克拉拉鼓起了生活的勇氣。她們成了一對知心的朋友。當克拉拉來到阿爾卑斯山的時候,受到了海蒂的鼓勵,堅定了戰勝疾病的信心而最終重新站立了起來。愛的力量是多麼偉大,多麼神奇呀!

看完《海蒂》,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主人公海蒂那種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她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挫折都不灰心,也從不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海蒂的玩伴克拉拉也是如此,雖然失去了行動能力,卻從未對生活產生怨恨或是自暴自棄。當我看完了這本書的時候,使人感覺到人間的温暖,友情的滋潤。可現在有許多孩子都生活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過着許多山村孩子夢寐以求的生活,可當他們遇到一點事就灰心,比如:作業稍稍多了點便叫苦連天,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不前,更有甚者不停地喊着要自殺。小時候的我們應該樂觀一點,像海蒂和克拉拉一樣,笑着去面對磨難。其實,人生在世,有很多挫折,有很多人都像海蒂一樣,經歷過風風雨雨,經歷過許多事情。但摔倒了不能永遠趴在地上,要站起來,重新面對新的人生!就説在雲南金摘金寨上學的孩子們吧!那裏的生活條件差的簡直無法形容,學校的桌子,都是坑坑窪窪,連字都沒法寫。宿舍裏的牀就是兩塊木板,地上的老鼠‘吱吱’的叫。書的頁面非常薄,書都是灰白的。有的人就穿着拖鞋,有些人連拖鞋都沒有,就光着腳,走到學校。但他們沒有放棄對生活的興趣,即使沒有任何東西……如果我們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生活,必定是受不了的,然而他們卻生活了下來,是多麼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