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育

會考生家長教子經家庭教育行勝於言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1.55W

鮑人的女兒璇子今年剛剛以不錯的成績考上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在此之前,她讀的不是名校:國小上的是家附近一所普通學校,國中時為了就近入學放棄了北京二中的推優資格。

會考生家長教子經家庭教育行勝於言

説起自己的教子經,鮑人總結:"有些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想方設法為孩子擇校。我覺得,只要學校有一個基本的教學條件和負責任的老師,家庭有一個有利於孩子學習的氛圍,對孩子來説就足夠了。"

既要守規則,又要敢於挑戰權威

從小到大,璇子的學習從來沒讓父母操過心。鮑人認為,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養成獨立安排學習的能力。父母代替包辦,只能讓孩子永遠長不大。從國小一年級上學第一天,媽媽就告訴璇子要獨立收拾書包,自己安排學習。

另外,在學校教育體制下,鮑人認為父母應當培養孩子專注的能力以及遵守規則的能力。"現在孩子多數不缺乏個性,缺乏的是專注和守規則。"他告訴記者,有一位朋友的孩子,自國小起就不能受到任何委屈,上課不能強迫去,老師不能批評,作業不能強求。一個十幾歲的男孩,至今還要與母親同睡。

"世界上沒有絕對合理的事,有很多方面明知不合理,但不能擅自推翻它,只能讓孩子克服困難去完成,然後我們再去跟學校溝通,以期有所改變。"這是鮑人和妻子一直秉承的原則。比如,有時候老師佈置的作業有些多,有很多孩子悄悄地不做,或者應付,但璇子一定會認真完成,在她的習慣裏沒有"應付"。

雖然對目前的教育體制有諸多不滿,但鮑人認為,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學校與老師個人也很難改變,所以多數時候要尊重老師和學校,讓孩子儘量去適應。"不能適應學校,今後就可能很難適應社會。不能讓孩子認為能接受的就是合理的,不能接受的就是不合理的。"

鮑人認為,適應並不是盲從,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敢於挑戰權威。這也是璇子讓鮑人引以為傲的一點。上八年級時,一次老師佈置了一篇命題作文,鮑人覺得女兒寫得還不錯,但後來發現得分並不理想,原因在於她沒有按照老師規定的格式和思路來寫。璇子有些不服氣,就給老師打電話,説自己的思路是合理的,而同學寫的那篇範文在璇子看來"很假"。後來老師被她説服了,答應讓她換個題目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寫一篇。

支持孩子玩遊戲,甚至可以跟她一起玩

璇子個性活潑,愛好廣泛,喜歡寫歌,經常自己作詞作曲並自彈自唱,在網上小有名氣,擁有一批小粉絲。對此,鮑人與妻子充分尊重。他認為,適當的.興趣愛好對於整天在學習重壓下的孩子來説,也是一種放鬆。所以只要在許可的範圍內,都給女兒充分的自由。

但是有一件事璇子還是受到"干涉"了。.璇子發在網上的音樂作品引起一家地方衞視的注意,想找璇子去錄一期節目,鮑人和妻子商量後,果斷地回絕了。他們認為,學生還是應該以學業為主,興趣愛好不能佔用過多的時間,更不能變輔為主。因為有平時的教育在先,對此,璇子也沒有表示不悦。

孩子都喜歡玩,璇子也不例外。對此,鮑人的觀點是支持孩子玩。"現在是信息發達時代,遊戲也越來越吸引人,連大人有時都不能抵制誘惑,何況孩子。不能因為課業重就把學習以外的信息都堵塞,這樣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

鮑人一直堅持的原則是把遊戲合法化,規定一個時間讓璇子痛痛快快、無拘無束地玩,甚至有時和女兒一起玩。經常父女倆在一起玩得不亦樂乎。但是時間一到,就馬上停止,這也培養了璇子很強的自控力。而有的家長千方百計阻止孩子玩遊戲,結果引發逆反心理。鮑人認識的一個朋友就跟他抱怨説,兒子最近經常一回家就把門關上,開始他們還以為是寫作業,後來才發現是躲起來玩遊戲。"因為父母過度粗暴地阻止,逼得孩子和家長玩起了‘地道戰’。"

家庭教育行勝於言

因為是就近入學,放學後璇子一般是自己回家。有一天,璇子媽媽單位的領導和同事都下班了,她工作也做完了,就提前走了一會兒。沒想到給璇子打電話時,媽媽遭到女兒的"訓斥":"你不是一直跟我説要守紀律,不能遲到早退嗎?就算別人早退了,你也不能跟人家學啊……"一番話説得讓璇子媽媽不好意思起來,為了以身作則,再也沒敢"早退"過。

"父母的見識,父母的為人,父母的責任心,父母的處世方式,父母的道德水準,孩子都在看、都在學,更不用説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安排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小偷的孩子還是小偷’,這個道理不是説小偷生養的孩子註定會是小偷,而是説以小偷方式言傳身教教育出來的孩子還是小偷。我們的孩子今後會以什麼樣的人格發展,從父母身上能夠看到影子。"鮑人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

有一次在餐館吃飯時,他見到這麼一對母女:因為服務員的一點小錯,母親就破口大罵,十一二歲的女兒略帶青澀地在一旁小聲地幫腔。"我真不能想像這個女孩長大以後會是什麼樣子。"

鮑人認為,對孩子的教育,歸根結底是教育他如何在社會上做人。學校教的主要是知識,在現代社會這種作用家庭是無法替代的;家庭教的主要是如何做人,這種作用也是學校無法替代的。

有一些父母認為,孩子成長的一切都由學校決定,做父母的任務就是掙夠錢將孩子送進學校。鮑人身邊就有這樣的家長,願意花錢讓孩子吃穿,也願意花錢到各種補習班,卻不願意與孩子花時間相處、交心。

鮑人和妻子很少給女兒報什麼課外班,他們認為,課外時間就是要多讀書,多歷練。在家裏,他和妻子只要有時間就看書,而不是打麻將或看電視,女兒就在不知不覺中養成閲讀習慣。

在週末或假期,只要有空,鮑人就帶璇子出去,"跋山涉水,接近大自然,到村莊裏接觸樸實的村民,看同樣樸實的動物。"

在工作之餘,鮑人喜歡寫一些文章,生活隨筆、旅行漫記、雜文評論都有,這些文章的第一個讀者就是璇子。鮑人讓女兒點評自己的文章,父女倆一起討論,一起漫談。

在家裏的陽台上,有一塊小白板,是父女倆的"文化沙龍"。鮑人讓璇子每週在白板上抄一篇古詩詞,然後和女兒一起賞析。一篇《岳陽樓記》,璇子沒幾天就背下來了,鮑人就給她講北宋的歷史,講范仲淹的故事,和璇子一起領會"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懷。每週一篇古詩詞,不僅給璇子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基礎,也促進了父女倆的心靈溝通。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應當留樣於兒孫。"這是鮑人帶璇子回福建老家時,在武夷山一個小山村的農家老屋看到的一副對聯,讓他感慨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