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育

讀《教育就是解放心靈》有感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1.97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教育就是解放心靈》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教育就是解放心靈》有感

讀《教育就是解放心靈》有感1

享譽世界的心靈導師克里希那穆提的著述《教育就是解放心靈》所表達的洞見,對於關心教育問題的教育者是很有價值的,在這本書裏,他告訴我們學校應該是什麼樣的,學校不僅要在學業上非常出色,而且還要關心對人的全面培養,必須幫助學生和教師自然地綻放。

請注意,學校要在學業上非常出色,是學校的目標之一,毫無疑問,這是古今中外各大學校都要牢記的使命,是不能改變的“根”;必須幫助學生和教師自然地綻放也是目標之一,有些教育管理者總是把幫助學生當成唯一追求目標,面對教師的時候只剩權威和自己過去的經驗——毫無疑問,這是教育領域裏的“薄情”事件,縱使教師忙忙碌碌,卻沒有了教師熱氣騰騰的心靈世界的歡聲笑語。

克里希那穆提用簡單的語言所要表達的意思常常是深刻而微妙的,你必須要以學習的態度去讀,就像你要了解一隻螞蟻,就得非常細心地觀察它的觸角、它的腿、它的軀幹、它的顏色、它的體態和它的活動。他説教師有兩件事情:使學生從過去的傷害中解脱,和防止將來的傷害。對於“學生受傷了,而教師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防止進一步的傷害”這一事實,克里希那穆提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指向教師內心,同時他表明:它不是單方面的問題,它不僅是學生的問題也是教師的問題,教師和學生一樣牽涉其中,這個牽涉是教師需要面對和觀察的核心點。這個真相需要教師用全部的內心和生命去發現。教師的內心是什麼狀態?當下,教師工作異常繁忙,教師有沒有時間和心情關注自己的內心呢?我們的腦子裏面被塞滿了大量的信息,我們和學生在一起的時候似乎太過聰明瞭,以至於我們時常被囚禁在自己的自負和傲慢裏面了。《道德經》 裏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的智慧,並不一定就是知識,智慧是一種懂得,是一種對人性的瞭解與擔待。生命是一種因果,看到因果的循環輪替,也就有了真正的'慈悲,慈悲其實是真正的智慧,慈悲並不是天生的,慈悲是看過生命不同形式的受苦之後真正生長出來的同情與原諒。教師更要緊的是觀察自己,而且不要在一個固定的位置去觀察自己,也不是出自信念、成見或結論觀察自己,這種觀察有點類似於無所事事地閒逛於街頭,它是 不可測量的,甚至不需要理解的,同時也是拒絕經驗的。克里希那穆提認為有經驗的人是一個危險的人,因為他被困在自己知識的監獄裏了。

觀察自己對於教師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只要我們在觀察,就意味着我們在學習,觀察鳥,觀察樹,觀察天空,夜空的星,觀察別人的言行舉止,觀察自己為什麼思考這個或者那個,觀察自己的日常行為,觀察自己為什麼會生氣,為什麼會煩惱……只要你在觀察,就意味着你在學習,學習是沒有止境的。當我們通過觀察自己來學習時,你自己就成了教師和學生,當我們瞭解了自己真正的樣子以後,我們的內心會逐漸不再依賴任何人、任何書和任何專家。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觀察自己的學習就像火焰一樣將愚蠢和幻想燃燒殆盡。當然,前提是我們不帶任何形式抵抗和反應地觀察自己。

我們首先是人,然後才是教育者,而不是相反。理解這點,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識,這種智慧又來自敏感的觀察。觀察,不同於隨意地看並迅速略過,以至於從來不知道身邊一片葉子的細節,這種觀察是將自己作為整體的一部分去看待,沒有否定的陰影或隨便的認同。這種觀察包含着巨大的能量,不被固定在任何一點。這樣的觀察中沒有重複的活動,只要我們柔和地持續地深入地研究它,我們的內心會漸漸收穫安全感。只有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被觀察的時候,我們才能發現沒有衝突的生活意味着什麼,這種觀察是深刻、清晰而敏鋭的感知,除了真實的存在還是真實的存在。當我們憤怒的時候,我們如果能立即看到它是如何開始的,我們就能很快結束它的滿腔怒火。

教師對自我的 觀察並不侷限於學校,教師的職責絕不僅僅是在學校裏和學生交流知識,我們必須關心品行,關心人類行為的複雜性,關心一種生活方式——善的綻放。我們要和學生交流他們的未來會是怎樣的,人類的未來是怎樣的,我們有沒有可能會永遠生活在衝突、悲傷和痛苦中……這種關心,需要教師突破時空的限制去理解觀察以及觀察這個行為。身為一名教師,我們要以擁有深刻而真切的關懷為目標,我們要努力解除自己頭腦裏的侷限,這種解除不是靜止的,也從來都不是相同的,只有這樣,教師才有可能幫助學生解除頭腦的侷限。

教師對自己的觀察越深刻就越容易幫助學生從每一種好的或壞的影響中解脱,使他們自己看到什麼是正確的行動,而不是被別人告知什麼是正確的行動,從而逐漸擁有看清虛假和真實的能力和動力。教師要啟發學生的智慧,以使他們能夠理性地面對生活和它所有的複雜性。作為一個教師,作為一個人,我們要思考能以什麼方式帶來智慧的品質和能力。來到學校的國小生總是受限的,粗心的,貪玩的,淘氣的,偶爾他們會相互欺負,競爭,等等。我們不要把這些問題丟給自己獨自解決,我們要和學生一起探討,一起理解,讓學生逐漸有獨立的能力面對這個世界,研究和學習整個內心世界。

觀察自己,使我們不再柔弱。

讀《教育就是解放心靈》有感2

《教育就是解放心靈》這本書源於克里希那穆提寫給學校的信,裏面分享了印度作家克里希那穆提對於教育的一些見解,以及引導人們如何認識自我,用自信的光明照亮自己、解放自己。

按照克里希那穆提的觀點,教育的目的不是給孩子填塞知識,而是在適當的時機喚醒孩子來自靈魂和內在的某些能力,“當理智、情感、身體處於完全的和諧時,心靈就會自然地、不費力地、完美地綻放”。如果能夠這樣,孩子們應該是越學越精神,越學越有創意,越學越會質疑的。聯繫到我們園目前大力開展的幼兒自主遊戲,與克里希那穆提的觀點不謀而合。我們不需要“教”孩子怎麼做,而是給他們條件、環境,靜待花開。

下面是這本書的一些觀點,給了我無限的思考。

自由不意味着做你喜歡的事情,你絕不可能完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企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所謂的個性自由,是根據你的願望來選擇行動,這已經給世界造成了社會的和經濟的混亂。對這種混亂的迴應就是極權主義。

教師是最重要的人,因為他們擔負着人類未來的幸福。教師的'創造能力就在於非常仔細地去觀察自身和學生根深蒂固的制約。這是一個共同的過程,不是你先檢查你的制約,然後告訴別人你的發現,而是你們共同去探究和發現事情的真相。這需要一種耐心的品質,不是時間性的耐心,而是一種恆心,和出於完全的責任感的勤勉關懷。

我們生活在偽裝的世界裏,而它已經變成了現實。生活就像一條奔流的大河,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我們從那個急流中取出一桶水,這點有限的水變成了我們的生活,這是我們的侷限和永遠的悲傷。

看完這本書,我想:人在教育他人的同時,更貴在自我教育;教師在解放學生之前,應該首先從自己的固有意識中突圍出來。只有這樣,教育才能真正成為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靈都能自由飛翔的廣袤天空啊!

讀《教育就是解放心靈》有感3

寒假中,無意間與微微老師的相見裏,“巧遇”《教育就是解放心靈》這一本書,並幸運地加入到“弘毅讀書會”的組織,讀書會的半途加入對於自己來説是一次與書的緣分,更是一次約束與挑戰。要了二寶後的生活忙碌到沒有自我,就連讀書都成了一張奢侈。忙碌的生活好像永無止境,心靈的恐慌卻與日俱增,心底有一個聲音不停地告訴我,讀書吧,讓讀書充實自己荒蕪的心靈世界,帶着這種約束與讀書的渴望,整個寒假裏逼迫自己忙裏偷閒讀一讀,哄娃入睡後睡眼朦朧中看一看。説實話,初讀時克里希那穆提的文字是晦澀難懂的,浮躁的心情很難沉入其中,我抱着“虐你千百遍”的心態去讀:讀不懂,就拿出筆圈一圈寫一寫;讀不下去,就倒着讀,跳着讀;讀不明白,就邊讀邊做筆記……

讀着讀着,似有所淺顯的感悟,克里希那穆提的精神智慧不屬於印度,更不屬於“通神學會”……他提出的見解與心靈的感悟超越了國度,他屬於全世界!

編號6“責任”中提到它不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自己家庭,不是為了某種觀念或信仰,而是為了整個人類。一個人的文化和他所處的社會會限制了我們的責任;編號8“根本的改變”中説世界各地現有的制度都是腐化、衰敗和完全不道德的。編號19“問題”中説我們對整個人類富有責任,作為教育者對整個人類負責就是從自己和學生開始,然後遍及整個地球;編號30“合作”中稱當今世界的經濟和社會結構,包括組織化的宗教,都在加劇排外和分裂。這種合作的缺乏最終會導致戰爭和人類的毀滅。只有在危險和災難當中我們才會聚在一起,而當他們結束的時候,我們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文字中,我瞭解的克里希那穆提對教育的.價值定位超越了個人或國家的思考,上升到全球和整個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高度。

叩卷沉思書名,這本書信集《教育就是解放心靈》是寫給學校的,不僅是解放學生的心靈,也是寫給家長的,更是解放教師的心靈的。從小,老一輩人就告訴我們“讀書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進學校接受教育,讀書好就意味着能上一所理想的大學,尋求一份成功的職業。為了學生擁有好的學習成績,給家長一份滿意的答卷,我們進行着一項項所謂的“愛”的工作:學校管理者,為了評價學生,創設“七彩少年”爭彰活動,每個學期末量化考核,評選一次七彩少年;優秀的班主任,為了讓學生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制定詳細的班級管理細則,明確加分和減分的每一項,週週公佈,月月總結,學期評選文明優秀學生,美曰其名班級之間的競爭帶來了友誼和上進,帶來了進步和自信,帶來了責任和壓力,帶來了團結和奮進;學科教師,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為了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一週小測驗,一月一月考,每次考試成績不僅在全班學生面前公佈,更要發佈在班級羣裏公佈成績,宣佈名次……所有的一切,社會響應,家長肯定,教師也被附上認真負責優秀的桂冠,我們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無愧於教育,無愧於社會和家長。

然而書中卻告知為整個人類負責的教育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學科知識,更要培養完整的人,培養完全責任感的人,“完全的責任感就是愛”、“愛是對全人類的”、“善是愛的綻放”、“善意味着自由”、“休閒意味着自由”、“學校是一個休閒的地方”、“善不會在恐懼的土壤中綻放”、“在拿一個學生和另一個學生進行比較時,雙方都受到傷害”,“學校畢竟是學生獲得快樂的地方,而不是受欺負、受考試恐嚇,被一套模式、制度強迫着去行動的地方。它是一個傳授學習的藝術的地方。如果學生不快樂,他就不能學習這門藝術。”……

對比世界心靈大師提出的愛,我們的方式對嗎?我們的愛有分寸嗎?我們是在愛,還是在摧殘?我們一邊高舉愛的旗幟,一邊大搞特搞學校、班級間各種各類的競爭和評比,在所謂的競爭中孩子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快樂,競爭中感受到的是恐懼。

回過頭看自己,如果你眼睜睜看着有些學生因為各種原因而精神恍惚,瀕臨崩潰的時候,你就知道,成績!名次!絕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關鍵的東西!絕不是!我們可以在乎孩子們的成績!但更要在乎孩子們的全面的健康的成長,一切為了成績而對孩子的不尊重不理解,以愛的名義對孩子的簡單粗暴,有時候其實就是一種傷害!

我的學生呢?他每天必須學好每科功課嗎?次次考試必須及格嗎?否則就是“潛能生”嗎?需要每科老師不厭其煩的輔導和教誨嗎?人,不是全才,也許從小,他的老師、他的父母,就説他不是學習的料兒,他們肯定努力了,但最終放棄了!就無所在意了,他們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他們應當生活得有滋有味!作為教師應關注學生的長項,使他們快樂成長!如果你以極強的“責任心”,去關注一個在學習方面有弱點的孩子,整天地對其輔導、教誨,你不煩嗎?我認為簡直是對人性的摧殘!

你是教師嗎?你有沒有以愛的名義摧殘過孩子們呢?你還在以分數的高低去評判一個孩子聰明與否嗎?你再回顧一下那些沒有考上大學,所謂沒能成才的孩子們,他們在社會上不是一樣活得有洋有味嗎!你的觀念轉變了嗎?

假期播放火熱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從小與眾不同的她,給媽媽帶來的大多是麻煩,上學後到學校接受老師的教育是媽媽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面對媽媽的突然離世,賈玲內心深處一直想讓媽媽臉上有光,是啊,時光的倒流可以讓媽媽是廠子裏第一個買上電視機的人,可以讓媽媽嫁給官二代擁有一個有體面職業的女兒……其實,我們都想多了,媽媽一生所願,不過是兒女健康快樂,就行了。

是的,教育,我們賦予它的太多,我們走得太遠而忘了為什麼出發。讓孩子擁有友善和愛,在沒有恐懼、自由安全、休閒的學校學習,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

讀《教育就是解放心靈》有感4

一看到這個書名,就覺得挺有深意的,此書是世界著名心靈導師克里希那穆提的作品。作者生於印度,一生致力於引導人們認識自我,用自性的光明照亮自己,解放自己。他的教誨,主旨在於:要從根本改變社會和人生,必須先改變個人自我的意識。本書收錄了作者寫於印度學校、英國的布洛克伍德公園學校、以及位於加利福尼亞歐亥的橡樹林學校的關於教育的72封信,字裏行間表述了導師對於學校教育的深刻理解,他希望通過這些信來傳達,學校應該是什麼樣的,並且告訴那些對學校負有責任的人,這些學校不僅要在學業上非常出色,而且要關心對人的全面培養,必須幫助學生和教師自然地綻放。打開這本書,從讀第一封信開始我就感到我與大師的差距,我似乎看不大懂他所表達的意義,必須讀上兩三遍才會有所感悟,但有些詞句的含義我還是一知半解。下面我就對有點感悟的幾篇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一、悠閒——心只有在悠閒中才能學習

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了“關係”:關係就是生活,沒有關係,人就無法生存。教師和學生之間有一種關係,但作者提到的這種關係並不是我們所隨意想到的,書上是這樣描述的:“教師是不是有意無意地保持着一種優越感,總是佔據重要的地位,使學生有一種“我必須被教育”的自卑感?在這個格局中顯然不存在關係。它導致了學生的恐懼,一種壓迫和緊張的感覺。於是學生從年輕時起就學到了這種優越感。他感到被輕視了,於是終其一生,他要麼成為侵略者,要麼不斷地屈服和順從。”看這段話,雖然很不懂到底作者想讓我們建立怎樣的關係但我有一點可以明白:就是教師和學生應建立一個正確的關係,而這種關係不是教育和被教育的關係,不是單純的傳授和聽從的關係,應該是一個和諧愉快的關係。也就是作者接下來要説的——心只有在悠閒中才能學習。作者所指的悠閒“意味着內心不是常常被各種事情——被問題、被某種享樂、被感官的滿足所佔據;意味着擁有無限的時間,去觀察身邊以及內心正在發生的事情,去傾聽,去清晰地看;意味着自由——這個詞通常被解釋為“做你想做的事”,人類也正是那樣做的,結果導致了大量的危害、痛苦和困惑;意味着擁有一顆平靜的心,沒有動機,因而也沒有方向;只有在這種悠閒地狀態中,心才能學習,不只學習科學、歷史、數學,還有你自己。”這種悠閒看起來有點難懂,但細細評味作者也許就是讓我們用一顆平靜的心去隨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學習也是需要發自內心的需要,它不能被強迫的,而是滿足內心世界的需要,所以教師不能強迫學生學習,其實也強迫不來,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自主學習的心態,愛上學習才是真道理。這些理解似乎不是作者真正的表述,但也是我的一點思考吧。

二、知識——積累知識不能通向智慧

讀這篇文章,一開始的一段我頗有感受:“知識不會通向智慧。我們積累了關於很多事情的大量知識,但是要按照學到的知識去明智地行動,看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學校、學院和大學傳授有關行為、宇宙、科學和各種技術的知識,但是這些教育中心很少幫助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優秀的人。”作者提到的“識”和“智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知識就是單純的知識,數學知識、科學知識、宇宙知識、等等,很多事物的知識;而智慧又需要深一層的理解,它不像知識只要接受就可以,它就是覺醒,就是思考,也許知識是有限的,但智慧是無限的,只有會思考,會覺悟的人才是智慧的,才會棄舊迎新,創造新的世界。新世界需要智慧的人,而不是隻會接受知識的人,我們作為教師更應該培養一帶有思想會思考的孩子,讓其創造更美好的.未來。知識不能產生智慧,但智慧可以運用知識。

三、教師——教師與人類的綻放息息相關

在我們的思想裏,認為離開學校的時候教育就停止了,不把整個人生當作一個持續的、永無止境的自我教育過程來看待。作者面對這些,提出:教育真正的意義是什麼?教育和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教師打算通過教學做些什麼?教師是什麼?僅僅傳遞知識就能成為教師嗎?對於這一連串的問題,我本想教師不就是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傳授於自己的學生,讓其也充滿知識,從而能運用知識來解決經後將碰到的問題。看來這樣的思考太狹隘了。把書看下去,想理解作者對於教師的解釋,他是這樣解釋的:教育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儘管最不受尊重的,因為如果教師擁有深刻而真切的關懷,他就是在解除人們頭腦的侷限——不僅是他自己的頭腦,還有學生的頭腦。看起來似乎是想教師解放自己以及學生的思想。也許是他所在歷史背景下所思考到的教育的意義。而在現在,在中國,我們也應該好好思考,我們的教育真的只是傳遞知識嗎?我覺得更為重要的是孩子人格的培養,至少讓他們懂得以後要成為一個正直、誠實,對社會有用的人。而教師自己首先要是一個良好的榜樣,才能正面教育好自己的學生。 看這本書,我是真的雲裏霧裏,似懂非懂,但也有些許收穫,也許我該成為一個會思考的教師,會與時俱進的教師,不斷完善自己,不會更新自己,只有這樣才對得起叫我老師的孩子們。

讀《教育就是解放心靈》有感5

讀了《教育就是解放心靈》 ,覺得挺有深意的,這本書是世界著名心靈導師克里希那穆提的作品。細細品讀文本,心中不禁感慨萬分。

克里希那穆提説:“在學校裏我們始終要堅持一種培養完整人的生活方式。”我很贊同這個觀點,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提倡:“做人第一,學習第二。”克里希那穆提講到:“我們的教育主要是為了獲取知識,這正在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機械。無論是在科學、哲學、商業方面,還是在我們奪取的其數值上,我們的心都在沿着狹窄的軌道運行。”因此,在唯分數論的指揮棒下,我們不但變得機械,而且殘暴。完整的教育“善—悠閒—恐懼—知識—責任—學習。”這是我對克里希那穆提的最初印象。不禁感歎,相見恨晚。現在的我們都試圖扭轉學生受教育只是為了一份工作的局面。但是我們在唏噓之餘卻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跟着老師走,那也只能變得更為機械、殘暴。看看我們的自然,看看我們的家園,正在被我們親手毀滅。一種完整的人的教育不能單單帶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更應該在他們成長髮育的過程中給予他們更為完整的成長空間。

師生合作發展,構建一個不以老師主觀設計而是以大家共同發展為目的的“發展型”班級。在這個平台上,沒有特定的目標,只有自由。讓那份樸素的善在自由中綻放。我們不走老路,只走新路,走自己的路。人本位就是克里希那穆提所倡導的善。他説:“善只會在自由中綻放。只能在行動中表達。善沒有對立面。只要有任何形式的暴力或者鬥爭,善就不存在。經過計算的,或有意或無意的都不是善。”我覺得作為班主任,善不僅僅是對於學生的寬厚,更是對於生命成長曆程的尊重。我們不應該以自己的價值觀去設計我們的教育行為,更不能憑藉着自己的主觀去刻意設計班級或者學生的發展路徑。我們要做的是還成長以自由、還成長以晴天。在學生成長的路上,我們一路陪伴,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我不認為以一種主觀的判斷來施愛是一種理智的行為。因為主觀的東西太感性,有些甚至沒有依據,但愛是正確的。真正的愛學生,就應該向對待孩子學走路一樣。只要孩子沒有出現涉及安全的事情出現,就讓他去跌倒。這是自然賦予孩子的特權,自己跌倒,自己快樂地站立,他們享受這個過程。但在教育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以愛為名去扶持。這樣孩子雖然沒有感覺任何的不快,但是他們卻失去了貼近自然的機會。連最基本的走路都會很長時間才能學會。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更是如此。我們陪伴着他們,但我們又不能礙着他們。我覺得以一個合夥人的身份出現比較合適。我們是一夥的,你在成長,我也在成長。我們是一路的,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你在進步,我也在進步。我做的比你好,你明裏暗裏地向我學習,你做的比我好,我低頭向你學習。

在這樣一個平台上,也許老師在學生面前沒有優越感,老師和學生都在學習。我們的內心沒有功利化指標化的紛擾,一個沒有分數概念的班級,一個沒有恐懼的班級,一個和諧並快速發展的`班級。班主任在這個過程中要做的,就是消除學生心中的恐懼。而這個工作不是班主任自己能做的。他需要讓放手,讓學生在這個平地上實踐,再跌倒中自然地去體會。只有自己真正體驗過自己曾將懼怕過的東西並最終走出來,人才沒有恐懼。當一個人能談面對恐懼的時候,它已經被放下了。漸漸地孩子們會認識到,人生在於分享,分享的越多,自己收穫的也就越多。而學習也一樣,你成就了一個天才,同時也就成就了你自己。學習為人,不為己。這就是責任。帶着責任去生活,去感悟。無論做什麼都是高效的。因為你快樂,快樂是搞笑的前提。一個人,為了一羣人;而一羣人也會為了一個人。這些都是知識之外的收穫。

作為班主任我們必須向自己坦誠,認清自己內心的恐懼,我們不是聖人,我們都有自己的恐懼。怕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等等。正視它,放下它。向自己內心坦誠,做一個真實的自己,真實的老師。明確自己的本位,我們與學生之間沒有教育與被教育的必然關係,雖然我們的工作賦予了我們這個職責。但我們必須放下它,與學生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