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育

《聚焦家庭教育》讀後感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1.51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聚焦家庭教育》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聚焦家庭教育》讀後感

《聚焦家庭教育》讀後感1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是保證一個家庭關係穩定、成員幸福和睦的關鍵。在《聚焦家庭教育》一書中,愛自己、愛配偶、無條件地愛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三原則;既關注孩子本身的狀態,同時又限制孩子對其他人傷害,做一名權威型家長,是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而由於所處的年齡段的緣故,我常常受到情緒的困擾,此書中對於“如何調節情緒”論述令我收益頗多。

不論是父母對孩子的引導,還是家庭成員的相處,處處離不開情緒的調節。有些時候,我們會感受到巨大的情緒波動,或歡喜或憤怒,人們往往認為這樣的情緒就是感受,本就應該得到表達和釋放。“動力溝通認為,情緒是一種思想,是思想對感受的傾向性評價。”本書認為,情緒是思想的附庸,深陷情緒漩渦實際就是在自己的思想中畫地為牢,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時候,最本質的感受已經經過思想的翻譯變成了另外一番樣子。

當讀到這樣的觀點時,我不禁想起《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的一個小例子,一個嚴重精神分裂患者,認為自己能看到街上很多外星人,別人看不到,外星人偷聽他的思維,並且趴在每個人的耳邊告訴別人,可是當他用那種奇怪的眼神看別人的時候,對方也覺得他奇怪,也會多看他兩眼,他就更加認為別人已經知道他想什麼了,會狂躁,會失常。簡單地聯想一下,也許這名患者為自己套上了一副思想的枷鎖,既然已經認定這個“事實”,後面情緒崩潰就顯得必然了,當然這樣草率的分析無疑是片面而不專業的。

故而把書中讀到的、自己感覺受益的精彩段落和王博士的觀點金句不做刪改,和盤托出,希望曾經帶給我心靈震撼的觀點也能帶給其他人省悟和啟迪。

關於家庭教育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教你一兩個方法如何去應對孩子,也不是教你怎麼説話讓孩子聽,而是家長與孩子相互學習,認識自己,認識對方,認識世界。然後,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那個人!

家庭教育,就是家長提升自我修養、自我教育的一個過程;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權威型家長。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我們傾盡全力培養、愛護我們的孩子,可是我們的做法是真的離“讓自己的孩子,離開家長後能夠獨立生活,能夠從周圍的人那兒學習,適應這個變化的時代”這個目標更近了嗎?我們真正的在做着完成自己使命的事情嗎?孩子就是家長的鏡子,家長是孩子的原型,家庭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家長的自我教育。

關於孩子的自信

如果想讓孩子更自信,那麼就還給孩子選擇的權利,玩耍的權利,讓他體驗到,真正的自信,在未來,他才能夠自信的去選擇自己的路,自信的堅持所愛的事業。

那些站在台前意氣風發的人,那些帶着團隊激情澎湃的人,在人後,會不會像泄了氣的皮球?那些看上去慷慨激昂的陳詞,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成功學套路的背後,踩着多少被夢幻色彩迷惑的人。

而我們大部分人竟然相信了這就是自信。

我想,自信應該就是這樣:

-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能夠欣賞別人的好,也能夠欣賞自己不那麼的好

-自己可以選擇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也能接受得不到

-自信,是一種從容的態度,在比賽前會緊張,贏的時候會開心,輸的時候會難過,在大部分的時候都能讓自己找到平和。

如果一直活在自己為自己創造的思想世界中,就永遠無法找到自己,關注到自己最真實的感受,也會受到情緒無法宣泄的困擾。只有突破思想的壁壘,拋棄自己的想法去感受別人,找回那顆嬰兒般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走進現實,走進自己,走進他人。

向孩子學習

孩子的心靈是開放而靈動的,他們時時處處在學習着,只要有安全穩定的環境,他們都會按着自己的節奏茁壯成長。

家長卻容易故步自封在自己已有的思想概念裏,認為自己是對的,因為孩子和外在環境與自己的思想地圖不一樣而產生焦慮、恐懼,所以隨時準備打破自己的思想,向他人學習是我們要向孩子學習的。

《聚焦家庭教育》讀後感2

上週聽到校長的分享時,其實我的眼眶是濕潤的,我已經不止一次聽人到中年後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孩子的遺憾、自責,都會提到如果怎麼樣、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但是人生沒有如果,幸而我們培養的孩子是優秀的,還能給人以慰藉。對比他們的遺憾、自責、難受我覺得我無比幸運,多麼幸運在我將為人母的時候我接觸到了《聚焦家庭教育》這本書,所以這本書現在不止我在讀,還拿回家把一些觀點和我的老公共享、探討,不僅對於我,對他來説也是及時雨,我們為了孩子在開始不斷接受新的信息和學習,所以我會讀、而且會反覆的、好好的去讀。

其實把我們組放到這個位置分享壓力很大,數學組沒有音、體、美、英那麼多才多藝,也沒有行政組那麼高的站位和思想,所以最後我們討論決定還是彰顯我們的本色——踏踏實實。我們就踏踏實實的説説讀後的真實感受和反思。

本週我們組承擔的是分享第五章《行動與語言》,提到行動與語言,大家都能想到言行合一,書中的觀點我不再做介紹,大家都能看到。關於行動的闡述我讀懂了,但是關於語言部分的闡述雖然我讀了很多遍,還是有點模糊作為父母到底應該怎樣把握,所以我需要繼續去讀。不僅在讀第五章,包括在讀前面的內容,讀完後我的腦子裏有很多的想法。今天我就談談一點我粗淺的、還不太成熟的看法和觀點。其實,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把教育聚焦到家庭,更應該聚焦到學校教育。提到行動,父母的行動關注了孩子,保護了孩子,為孩子提供了親近感、安全感。提到老師,相信大家和我一樣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們的行動和語言能教學生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好的做法相信大家比我更有經驗。但我認為,作為老師除了教學生知識外,最重要怎樣用行動和言語搭配起來,保證學生在學校也能有像在家一樣的安全感、親近感、只有心裏踏實了才能開展其他學習。週末在家看微博,熱門幾乎都被少年的'你這部電影刷屏了,本來定檔在6月的這部電影據傳因為題材反映的是校園欺凌,太過真實和敏感推遲到了現在才上映,首映當日票房就已經破億,都説藝術源於現實,雖然我沒有去看,但是我能感受到校園霸凌事件確確實實是存在的。這又讓我想到了我去年前看到的一部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也是因為校園欺凌,生生的毀了一個花季少女,每當想到女主的無助、絕望,我的內心就覺得異常壓抑,施暴者固然是施暴者,冷眼旁觀、甚至置若罔聞的老師和同學又何嘗不是施暴者的推手呢?就連女主的扮演者也因為拍戲四五個月的壓抑差點得抑鬱症,事後兩個月才走出來,更何況是當事人?

學校是防治欺凌最有效地地方、最前沿的陣地。有的老師要問,國小不存在霸凌,沒有那麼嚴重,我們不用重視。我想舉一個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例子,其實國小一二年級那些給我帶來快樂的事我大抵不太記得,但是一個叫史超男的男孩(真的不是惡意詆譭,他就姓史,歷史的史)每次在等班級開門口大家擠着進班時從背後踹我一腳,並警告我如果敢告訴老師或者家長就會怎麼樣報復我等,膽小怕事的我就真的把這件事兒藏在心裏,藏久了我就變得更膽小怕事、不自信,成績也受到影響,一直到現在都不能釋懷,現在回老家遇他心中有説不出的芥蒂。雖然這也稱不上霸凌,但確實很長一段時間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每天都在不安、惶恐中度過,學習也變得沒那麼專注。想想如果我及時告訴了老師、或者老師、父母及時覺察到了我的不對勁,亦或許學校老師比較重視在行動和語言上往積極正面引導我們,可能我們都會比現在更好。總之,我想説,如果在基礎教育最初的六年我們用語言和行動培養出來的孩子都是勇敢、善良、敢於説不的孩子,那麼在他成長為青少年後他就不會成為施暴者、冷眼旁觀者,甚至被施暴時會勇敢的站起來,向他們説NO。對學校和老師有了安全感、傾訴感、親近感,我想再談教學,是不是會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也更容易達到家長和我們的期待呢!所以在學校、班級這個大家庭的讓我們用實際行動給學生帶來安全感,用語言的力量去判斷學生的過去,引領學生的未來,相信我們的孩子會越來越好,二實小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