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精選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四篇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2.08W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計劃了。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四篇

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體現時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書既是教師的教本,更是學生學習的學本,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着重培養學生學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注重啟發性,注意歷史的多方位性、多層次的聯繫和知識的延伸,並注意使學生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和學習技能,以提高學生的自身能力。

二、學生狀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從國小升入國中,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讓他感受到歷史學習的樂趣。

三、具體思路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學生學得好,以確保考試取得圓滿成功。

3、強化質量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複習階段,要認真制定複習計劃,精心組織複習,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提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6、引資料、學經驗。經常向老教師學習,經常聽課。

7、認真組織測試,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四、教學任務和要求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瞭解歷史的基本線索,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觀點,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歷史教學,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五、教學措施;

1、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

2、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髮現歷史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習慣。

3、注重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

4、認真貫徹課程標準的精神,在傳統知識培養各種能力的同時,加強思想教育。

5、採用多種教學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膽地進行改革,探索和創造,進行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歷史教學活動。

7、要注意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繫,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更好的來學習歷史

8、課堂教學要貼近課程標準的要求,採用探究式、啟發式和討論式等各種成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模式,要加大媒體輔助教學,特別是網絡教學的力度,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9、多角度觀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及時進行輔導。

六、改進措施

1、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層次上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幫助他們總結成功的學習經驗,在評價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應該有針對性的採取補救措施,還可以實際一些比較容易的活動使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悦。

2、教學時結合掛圖和資料知道學生學習有關的知識,或結合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感受歷史。

3、結合歷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4、結合有關內容介紹本地歷史的名勝、旅遊勝地,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的教育。

5、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性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學態度,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和互相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七、教學設想

1、歷史教學要充分體現時代精神,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對歷史作出正確的敍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學性的統一,觀點和材料的統一。

2、繼續深入課堂教改,在傳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養,樹立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學導結合的教學觀,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的育人觀,堅持教書與育人統一,提高課堂效率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鼓勵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提高學習素質和學習效率,嘗試歷史活動課的教學。

3、開展歷史第二課堂,通過舉辦歷史講座,故事會,創辦歷史報等形成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問題的能力。跟蹤輔導,找學困生談心,了節其學習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4、利用遠教和網絡資源。

八、教學進度(略)

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2

為了更好的抓好國中歷史教學工作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本學期除傳授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外,還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宗旨,制定如下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的總體水平偏低,歷史不是主科,不是會考內容,所以學生都不願意學。

二、教材簡介

本學期七、八年級上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閲讀性強,圖文並茂,增添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三、教學資源開發

1、教材、教學參考書

2、專業書籍、歷史筆記本、歷史資料卡

3、媒體信息(互聯網、影視中的歷史知識)

4、課程基礎訓練、單元測試卷

四、教學措施和目標

(一)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的:

1、目標統一準確

2、以“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依據

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答題、小組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潛能,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同時也是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三)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生參與歷史小製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索歷史的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聽好每一節公開課,做好課後互評,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五、教學進度

七、八年級歷史課本上冊都是22課(人教版)。其中新課講授22課時(每冊),單元複習4課時,期中複習2課時,期末總複習4課時:

9月份1——4課

10月份4——13課

11月份14——20課

12月中旬結束課程

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3

時光流逝,新的一個學期又開始了。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和八年級的歷史課,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使以後的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特制訂本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着眼於學生的發展,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課改的要求,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材分析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材屬於中國歷史的古代史部分,距今時間較久遠,特別是先秦史,跨度很大,學生的理解主要是跟時間有關的內容比較難一些,需要分析的較少,重點內容是在奴隸社會的基本發展及向封建社會的過渡,還有這一時期的社會生產力所創造的財富,對社會發展起到的推動作用;後半部分主要講到封建社會的誕生、發展,統一國家的產生、發展,創造的中國古代史上的燦爛文明及對世界的影響。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材,縱向為近代史,主要內容體現了近代的屈辱史,中國由封建社會沒落到開始社會轉型,接受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打破傳統思想,摧毀舊的社會體系,這些內容貫穿本書的始終;主要內容是:侵略與反抗,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內戰烽火,近代的`社會變化和成就。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情況,現在還不是很細緻的瞭解,從目前的初步瞭解及課堂的表現來看,學生的課堂紀律尚可,態度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總共87名學生裏,優生較少,大約在15人左右,中等生是主體,大約在50人左右,後進生約20多人,而且學習習慣各不相同,來自不同的學校,所以學習觀念和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不同。

八年級學生的情況都比較熟悉了,106名學生,優生在30人左右,中等生50人,後進生20人左右,在優生裏,學習主動性強,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的少,大部分都需要教師不斷的提醒和更多的指導;中等生裏,大部分都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而且在課堂上還不能進行完整的聽學;後進生的學習狀況就更加困難,不僅基礎差,而且態度問題特別難以處理、

四、教學措施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繫。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五、教學進度

整個學期總共有約19個周,每週2課時,共38節課,若除去節假日,所剩課時約有30節左右,現將七八年級的進度安排如下:

七年級:

1至10周完成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到第十二課(大一統的漢朝)。

11至12周複習、段考。

13至17周完成第十三課(兩漢經濟的發展)到第二十二課(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18、19周,複習、期末考試、總結。

八年級:

1至10周完成第一課(鴉片戰爭)到第十二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至12周,複習、段考。

13至17周完成第十三課(紅軍不怕遠征難)到第二十二課(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18、19周,複習、期末考試、總結。

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教學進度及內容

1、七年級:《中國歷史》第二冊。期中授完1—14課,期末授完全部內容。開學第一週,教師引導學生通覽教材,整體感知教材內容及編排體例。師生共同商定本期教學計劃。全期用2——3周時間組織學生期中期末考試。

2、八年級:《中國歷史》第四冊。期中授完1——17課,期末授完全部內容。開學第一週,教師引導學生通覽教材。整體感知教材內容及編排體例。比較新舊教材的異同,師生共同商定新的教學計劃和策略。全期用2—3周的時間組織學生期中、期末複習考試。

3、九年級:《世界歷史》第二冊。期會考試或5月1日以前授完全冊內容。期中至會考前完成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的三輪複習。即分冊系統複習,重點、難點、熱點專題複習,綜合模擬訓練。教師新授《世界歷史》第二冊前,要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分析新舊教材的異同,調整好教學計劃和學習策略。

二、教學要求及建議

1、基礎年級應嚴格開設課程,開足課時。九年級年級要根據新授和複習要求適當增加課時。

2、各年級均要配備專職歷史教師。兼職歷史教師要力求課堂教學規範化,歷史學科知識專業化。

3、要建立歷史教師的培訓機制,健全歷史學科教研組活動規章,積極開展學科教研活動和歷史課題研究。

4、要深入學習歷史新課程標準,進一步加深理解,查找人教版、北師大版、華東師大版新教材,積極開展對新教材的學習與研究,為20xx年秋季新教材實驗作好充分準備。

5、切實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的民主性和開放性。推進師生互動,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

6、積極開展聽評課活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歷史教師的教學比武和論文競賽要作為常規要求落到實處。

7、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重視歷史活動課的教學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積極開發地方校本歷史課程。

8、積極推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積極運用掛圖、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教學。各校在教材徵訂時要嚴格訂齊訂足掛圖、地圖冊等教學資料。

9、注重歷史學科與政治、地理等學科的相互滲透,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0、加強畢業年級的複習備考工作,發揮集體力量,搞好重點研究。即《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的研究;市會考考試説明和市編複習資料的研究;近年來會考考試形式與內容改革的研究。

三、學科活動的安排

1、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縣三級新課標和新教材的培訓。

2、適當的時候,組織全縣畢業年級教師開展複習備考研討活動。

3、以新課標的要求為標準開展課堂教學設計或教案競賽。

4、在全縣重點開展歷史活動課教學研究。

5、組織教師參加新教材實驗區的教學考察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