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經典歷史典故集錦15篇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1.02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典故吧,要準確理解有關典故的正確含義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錯,用偏,產生笑話,影響意思表達,你知道有哪些廣為流傳的典故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經典歷史典故,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歷史典故集錦15篇

經典歷史典故1

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餘,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裏?起初,田忌準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議説,現在魏國精鋭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猛插進去,佔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于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曆史上是一個很有名折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叁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經典歷史典故2

春秋時期,有一次楚靈王親自率領戰車千乘,雄兵10萬,征伐蔡國。這次出征非常順利。楚靈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棄疾留守蔡國,全權處理那裏的軍政要務,然後點齊10萬大軍繼續推進,準備一舉滅掉徐國。

楚靈王的這個弟弟棄疾,不但品質不端,而且野心極大,不甘心僅僅充當蔡國這個小小地方的首腦,常常為此而悶悶不樂。

棄疾手下有個叫朝吳的謀士,這個人非常工於心計。有一天,他試探道:“現在靈王率軍出征在外,國內一定空虛,你不妨在此時引兵回國,殺掉靈王的兒子,另立新君,然後由你裁決朝政,將來當上國君還成什麼問題嗎!”

棄疾聽了朝吳的話,引兵返楚國,殺死靈王的兒子,立哥哥的.另一個兒子子午為國君。楚靈王在征討途中聞知國內有變,兒子被弟弟殺死,頓時心寒,想想活在世上沒有意思,就上吊自殺了。在國內的棄疾知道楚靈王死了,馬上威逼子午自殺,自立為王,他就是臭名昭着的楚平王。

另一個故事是:晉獻公寵愛驪姬,對她的話真是言聽計從。驪姬提出要將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齊立為太子,晉獻公滿口答應,並將原來的太子,自己親生的兒子申生殺害了。驪姬將這兩件事做完了,但心中還是深感不踏實,因為晉獻公還有重耳和夷吾兩個兒子。此時,這兩個兒子也都已經成人,驪姬覺得這對奚齊將來繼承王位都是極大的威脅,便建議殺了重耳和夷吾兄弟倆,晉獻公竟欣然同意。但他們的密謀被一位正直的大臣探聽到,立即轉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聽説後,立即分頭跑到國外避難去了。

《淮南子·説林訓》的作者劉安評論這兩件事説:“夫所以養而害所養,譬猶削足而適履,殺頭而便冠。”意思是説,聽信壞人的唆使,使父子、兄弟自相殘殺,就好比是砍去腳指頭去適應鞋的大小一樣。這種做法是非常愚蠢的。

——《淮南子·説林訓》

【求解驛站】鞋小腳大,把腳削去一塊來適應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遷就湊合,或不顧條件生搬硬套。

【活學活用】不考慮本國國情,照搬外國的做法,~,註定失敗。

【妙語點撥】淮南王劉安認為“削足適履太愚蠢”,很多人也認為削足適履是一種不明智的行為。畢竟,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大小是痛苦的,也是生搬硬套的。然而,世界上可能沒有為你量身打造的“履”——完全適應你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這種情境下,你該如何抉擇?是改變環境適應你,還是改變自己適應環境?事實證明,如果不懂得在關鍵時刻“削足”,我們可能終生都不會尋找到適合自己的那雙“履”。

【近義】生搬硬套、殺頭便冠

【反義】因地制宜、量體裁衣

經典歷史典故3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註釋】

選自《史記管宴列傳》。

倉廩:倉庫。

實:充實。

榮辱:光榮和恥辱。

【譯文】

倉庫充實,人民就懂得禮節;衣食豐裕,人民就知道光榮和恥辱。

【賞析】

管仲擔任齊相主持政務以後,與百姓同好惡,流通貨物,積累資財,使得齊國很快走上國富兵強的道路。

管仲所説的“倉廩實而知

有意思的歷史典故

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也成為齊國自強求富的'指導思想。

人民生活富裕,府庫財富充盈,禮儀就能得到發揚,政令才能暢通無阻。

管仲抓住了治國的根本,經過多年的治理,齊國逐漸強盛起來,成為春秋第一霸,歷史上也有了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記載”。

經典歷史典故4

從前宰羊時放完血,屠夫會在羊的腿上割開一個小口,把嘴湊上去使勁往裏吹氣,直到羊全身都膨脹起來,用刀輕輕一拉,皮就會自己裂開。這叫吹豬或吹羊。如果誰要説可以把牛皮吹起來,那就是説大話了,因為牛皮很大,而且非常堅韌,根本吹不起來。所以"吹牛"就是説大話的代名詞!

經典歷史典故5

歷史典故:

一代文豪蘇軾,字子瞻,號東坡,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為人所熟知。其詩詞歌賦,水平之高,數量之多,在中國古代文壇上都是屈指可數的。但他的宦海生涯並不順利,雖然也曾官至三品,任過禮部尚書、翰林、皇帝侍讀等要職,但的是作遷客騷人,一生被放逐的時間遠遠大於“在廟堂”的時間。雖然仕途坎坷,但他的名氣卻很大,身後更是千年傳頌不衰。

1057年,22歲的蘇軾和19歲的弟弟蘇轍在其父蘇洵帶領下進京赴試,在仁宗皇帝舉行的殿試考試中,雙雙考中進士,名震京師,可謂少年得志。當時的大文學家、宰相歐陽修在讀到蘇軾的文章時説:“看他的文章,我的汗都快下來了,再過三十年,就沒人知道我了,而只知道他了。”仁宗皇帝更是高興地説:“我今天為兒孫選了兩個好宰相。”

蘇轍和蘇軾兄弟倆都是京官,蘇轍任尚書右丞,蘇軾任翰林學士丞旨。有一個人同他們是舊交,想求取官職。他在蘇轍那邊呆了很長時間沒有如願,便滿懷希望轉到蘇軾這邊來。他説:“我很想在翰林學士院謀個職,請你幫忙説幾句話。”蘇軾未置可否,卻講起了故事:“過去,有個窮得叮噹響的人去盜墓。棺材裏坐着個赤條條的人,他對盜墓者説:我是漢代的'楊王孫哪!臨死的時候,我囑咐兒子實行裸葬。所以,沒有錢賙濟你呀!盜墓的又花了好大力氣掘開另一座墳,裏面的人打扮像國君。死者自我介紹:我是漢文帝。駕崩之前,我留下遺詔叫臣下不要用金玉財寶陪葬。這裏連器皿都是陶製的,你能得到什麼呢?盜墓者見旁邊還有緊緊相連的兩座墳,便掘開了左邊的那座。死者皮包骨頭,眼珠深深地凹在眼眶裏。他説:我是伯夷,你沒有聽説嗎?我是餓死在首陽山的,你想想看,餓死的人身上能有分文嗎?盜墓的還想挖右邊那座墳,伯夷好心相勸:那是我的哥哥叔齊。我這個做弟弟的瘦成這個樣子,他還能像個人嗎?”

蘇軾拿這個故事作比喻:伯夷是蘇轍,叔齊是自己;蘇轍滿足不了你的要求,我蘇軾就能滿足嗎?還是不要張口吧!朋友會意,竟忍不住笑了起來

人物介紹: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經典歷史典故6

1、高山流水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託意搖深,常人難解,僅鍾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贊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鍾子期歎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後來鍾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後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

2、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意思説,我一定勤勤懇懇,不辭勞苦,小心謹慎地辦事,為國家大事用盡我的力量,一直到死為止。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後,昏庸無能的劉禪繼位,他只知享樂,不知如何管理國家,就把國內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一 面聯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準備第二次北伐,在第二次北伐前夕給後主寫《後出師表》表示自己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3、莊周夢蝶

戰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莊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隻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後,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説,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後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

唐李商隱名作《錦瑟》雲:“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詩中額聯即用此典。

4、傾國傾城

漢武帝時,協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古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無限神往,歎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

武帝召見,納入後宮,即後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作品中引用甚多。

5、既生瑜,何生亮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以其經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為演義黨所不齒。原因很簡單,因為其沒有正確的心態。面對一個才能和智謀都高過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討教,而是選擇了嫉妒和想方設法的與之爭鬥甚至陷害,這種要不得的心態終究使自己心願難遂下英年早逝。

這句話來自三國演義,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為了抬高諸葛亮造的。三國演義這本小説是著名的褒蜀,抑曹,貶吳的`文學作品,歷史上的周瑜心胸寬廣深受孫權及文武百官乃至後世英雄的敬重與懷念。

6、破鏡重圓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因見天下大亂,國亡無日。恐一旦亡國,離亂之際,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夫妻各執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以謀晤合。未幾,陳果為隋所滅。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僕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後,大為感動,終於讓他們夫婦團聚。

後因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圓。

7、五絃琴

晉代詩人陶淵明,雖不善琴,卻置“無絃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適之時,便撫琴以為寄託。宋代文學家歐陽修作《論琴貼》,自謂曾先後得琴三具,一張比一張名貴。但“官愈昌,琴愈貴,而意愈不樂。”當其任夷陵縣令時,日與青山綠水為鄰,故琴不佳而意自適;官至舍人,學士以後,奔走於塵土之間,名利場上,思緒昏亂,即彈奏名琴,也索然無趣了。因雲:“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適,無玄也可。”

蘇軾《琴詩》雲;“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匝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此均言聲音不在琴,其意均從陶淵明“無絃琴”一事翻出。典見《昭明太子集。陶靖傳》

8、生子當如孫仲謀

曹操與孫權相持於濡須,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見吳軍陣容整肅,孫權英武異常,深為羨慕。於是就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讚語。這後人常以此比喻希望晚輩英賢。現多用來讚揚或激勵。如:某某真是有本事,“生子當如孫仲謀”;努力做事你一定也會有所成就。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9、人面桃花

唐詩人崔護,資質甚美,清明獨遊長安南莊,至一村户,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崔護以言挑之,不應。彼此注目久之。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惆悵之餘,乃題詩於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後代詩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來後不復再見的惆悵心情。

10、白雲蒼狗

唐太宗大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職。詩人杜甫與王季友有交,憐憫他博學多才卻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離而去的不幸,作《可歎》一詩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詩以天上浮雲翻覆蒼黃的變化,比喻人生榮枯沉浮無常。

“白雲蒼狗”,後用以比喻世事瞬息萬變。宋代詞人張元幹有“白衣蒼狗變浮雲,千古浮名一聚塵”句。典見《杜工部集》。

經典歷史典故7

典源出處

《左傳 ·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問之曰: ‘南冠而縶 (zhi) 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税 (tuo,脱) 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問其族,對曰:‘泠 (伶) 人也。’公曰:‘能樂乎?’對曰:‘先人之職官也,敢有二事?’使與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對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公語範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稱先職,不背本也。樂操土風,不忘舊也……君盍歸之。使合晉·楚之成。’”

釋義用法

楚國的樂官鍾儀被晉鄭軍俘虜,戴着楚國樣式的帽子,晉侯問他還能不能奏音樂,鍾儀説可以,給他琴彈,彈的.是楚國的樂曲。後以此典表現困處異鄉,懷念故土; 或用以指被拘囚的人。

用典形式

【南冠】 唐·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唐 ·崔國輔:“西候情何極,南冠怨有餘。”金·元好問:“南冠牢落坐貧居,卻為窮愁解著書。”元·虞集:“徒把金戈挽落暉,南冠無奈北風吹。”

【戀楚】 唐·白居易:“鍾儀徒戀楚,張翰浪思吳。”

【楚囚】 宋·陸游:“侷促常悲類楚囚,遷流還歎學齊優。”宋·文天祥:“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明·陳子龍:“簿書衡石皆秦吏,封事飛霜半楚囚。”

【楚懷】 唐·李白:“楚懷奏鍾儀,越吟比莊舄。”

【傷楚奏】 唐·駱賓王:“寂寥傷楚奏,悽斷泣秦聲。”

【系鍾儀】 唐·劉禹錫:“楚奏系鍾儀,商歌勞甯戚。”

【忘楚操】 北周·庾信:“遂令忘楚操,何但食周薇。”

【鍾儀囚】 宋·蘇軾:“我亦霑霈渥,漸解鍾儀囚。”

【奏鍾儀】 明·徐渭:“料得他年談夜雨,因君一為奏鍾儀。”

【楚囚哀】 宋·陸游:“一段淒涼傍酒杯,中年剩作楚囚哀。”

【楚地囚】 唐·李白:“悲作楚地囚,何由秦庭哭。”

【楚臣冠】 清·丁澎:“滄海不沉秦女石,浮雲欲動楚臣冠。”

【楚君子】 宋·文天祥:“儼然楚君子,一日造王庭。”

【楚奏哀】 唐·駱賓王:“自憫秦冤痛,誰憐楚奏哀。”

【楚琴悲】 北周·庾信:“操樂楚琴悲,忘憂魯酒薄。”

【操南音】 宋·蕭灼:“南冠岌岌操南音,此意此心千萬古。”

【我囚向楚】 清·黃景仁:“我囚向楚,君贅歸秦,六年離別話。”

【南冠君子】 唐·李白:“九土星分,嗷嗷悽悽。南冠君子,呼天而啼。”

【南冠學戴】 清·黃景仁:“南冠學戴竟何心? 落日登臨愴別深。”

【南冠相對】 清·宋琬:“猶有鍾儀數行淚,南冠相對共沾巾。”

【南冠楚囚】 唐·趙嘏:“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宋·章麗真:“萬里歸人空白頭,南冠泣楚囚。”

【鍾儀楚音】 宋·蘇軾:“風流賀監常吳語,憔悴鍾儀獨楚音。”

【琴寄南音】 宋·嚴日益:“相逢莫説夢中夢,琴寄南音時一弄。”

【悲歌學楚囚】 宋·蘇軾:“此身聚散何窮已,未忍悲歌學楚囚。”

【楚音感鍾儀】 宋·王安石:“趙將時皆思李牧,楚音身自感鍾儀。”

經典歷史典故8

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宋朝開國皇帝,“陳橋兵變”後被擁立為帝,黃袍加身。在宋朝建立初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禁軍也黃袍加身,趙匡胤通過酒宴“杯酒釋兵權”,稱為其鞏固統治的開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中國古代名人中一起了解具體典故吧。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使類似澶州兵變和陳橋兵變的歷史劇重演,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威脅利誘雙管齊下,暗示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趙匡胤與漢高祖、明太祖大殺功臣之舉相較,被視為寬和的典範。

趙匡胤有一天召趙普問道:“從唐朝末世以來數十年,皇帝已經換了八個家族了,戰爭頻繁不休不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什麼原因呢?朕想停止天下兵戈,使國家長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

趙普回答:“陛下講了這事,是天地人神之福啊。造成天下的混亂,非別的原因,就是藩鎮的權力太大,君弱而臣強罷了。今日如想要解決這樣的情況,唯有削弱藩鎮的權力,限制他們的財政,將他們的精鋭的軍隊沒收,這樣天下就會和平了。”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趙匡胤在退朝後留下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諸高級將領飲酒。酒至半酣,宋太祖對軍將們説:“我若沒有諸位,也當不了皇帝。雖然我貴為天子,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當了皇帝之後,我終日沒有好好睡過。”

此話令石守信等人大驚失色:“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誰敢再有異心?”趙匡胤説道:“誰不想要富貴?有朝一日,有人以黃袍披在你身上,擁戴你當皇帝。縱使你不想造反,還由得着你們嗎?”

石守信等將領跪下磕頭,哭着説:“臣等愚昧,不能瞭解此事該怎麼處理,還請陛下可憐我們,指示一條生路。”趙匡胤藉機表達了自己讓他們放棄兵權的想法,建議“人生苦短,猶如白駒過隙,不如多累積一些金錢,買一些房產,傳給後代子孫,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君臣之間沒有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

大臣們答謝説:“陛下能想到我們這事,對我們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第二天,各位軍將就稱病,請求辭職,趙匡胤一一敕準,並且給予他們優厚的退休金。

煮酒論英雄

《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章回中,有如下描述:

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忽陰雲漠漠,聚雨將至。從人遙指天外龍掛,操與玄德憑欄觀之。操曰:“使君知龍之變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詳。”操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請試指言之。”玄德曰:“備肉眼安識英雄?”操曰:“休得過謙。”玄德曰:“備叨恩庇,得仕於朝。天下英雄,實有未知。”操曰:“既不識其面,亦聞其名。”玄德曰:“淮南袁術,兵糧足備,可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氣方剛,江東領袖——孫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孫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劉季玉,可為英雄乎?”操曰:“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為英雄!”玄德曰:“如張繡、張魯、韓遂等輩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掛齒!”玄德曰:“舍此之外,備實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

這一段故事發生在曹操在白門樓勒殺呂布後,帶着劉關張三人回到許昌,劉備説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獻帝和劉備論上了親戚,並稱劉備為皇叔。獻帝此時察覺曹操的不臣之心,於是給董承衣帶詔書,除掉曹操。而董承在暗地裏聯合了劉備等大臣密謀除掉曹操。謀臣勸説曹操早日干掉劉備,免得劉備日後做大,曹操嘴上説:“實在吾掌握之內,吾何懼哉?”實則還是有所顧慮,劉備之仁義天下知道,而關羽、張飛都是虎狼之將,於是就發生了曹操對劉備的考驗,發上了以上精彩的一幕。

那日,風雨變化,天外龍掛,用現在的話説,發生了雷雨天氣,而此處的龍掛指的是閃電。於是曹操指天為題,以龍的變化、升隱來暗指英雄的行為,這正指劉備的痛處,劉備就是擔心曹操把他當做對手,就是怕曹操把他當作英雄。如果那樣,別説劉備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連人頭都會不保。於是在曹操追問他天下英雄時,他假裝糊塗,處處設防,甚至用一些其他人物來搪塞,比如袁紹、袁術、劉表等。以劉備的胸懷,這些碌碌無用之人,又怎麼能入他的眼睛?

曹操是不是言過其實、過於自負了呢?從三國演義後面的情節來看,曹操的這番話充分體現了一個政治家的高瞻遠矚:袁術淮南稱帝后,被曹操所破,帶璽欲歸其兄袁紹,被劉備截殺,落魄驚恐而亡,臨死想喝蜜水都不能如意。袁紹空自兵強馬壯,先自毀長城,拘田豐於獄中,關沮授于軍營,驅許攸於陣前,終被曹操破於官渡,十餘年內,其三子先後被曹操所滅。劉表枉稱八俊,憂慮焦思而亡,而其子更不如他,後人寫詞如此道:劉景升子,豚犬耳。而孫策空稱江東小霸王,死在許貢三門生下。看這些所謂“英雄”的結局,曹操的眼光是許等超前?

短文的高潮發生在最後,劉備在曹操面前使用韜晦時,曹操卻不買他的帳,用手一指劉備,再指自己,説:天下英雄,使君與操耳。一言而石破天驚,梟雄如劉備者也變了顏色,匙箸落於地。能如此看透劉備胸懷,天下無二人。而天不滅劉備,忽傳驚雷,劉備這才掩飾説:“一震之威,乃至於此。”好個機智的劉備。

老天是眷顧劉備的,此時若無驚雷,曹操就立刻洞穿了劉備的內心世界。兩人雖同為英雄,在境界上還是有差別,想到曹操獻七寶刀行刺董卓的從容應對,劉備靠的還是天的眷顧啊!但假設劉備真死於此地,諸葛亮就不會出場,那些轟轟烈烈的故事就戛然而止!

這段描寫,我們統計了一下,總共732個字,如此短小的篇幅,卻把兩個人物活然於紙上。一個如升龍,躍於雲上,虎視天下,所謂視天下無一物,曹操的措辭是何等張揚,“我必擒之,非英雄,何足為英雄?”等等。而劉備似隱龍,因為時機沒到,羽翼未豐,還要藉助他人的力量,在談吐中步步後退,在危急時刻又能急中生智,巧度難關,不愧是曹操所指的英雄。

時間的'流逝,能把很多東西一洗而空,豪華高貴的銅雀台如今早就荒蕪,當年的赤壁古戰場也沒了金戈鐵馬的模樣,但有一種東西卻流傳了下來,英雄主義的光彩和英雄們的故事,始終心耳相傳。

如今很難再看見龍掛的天氣,即使有,也很難找到那樣的人陪你喝酒,天下多的是“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的人,對於這樣的人,不如埋頭喝自己的酒吧,還可以聽聽北京人玩的搖滾:

風吹不散長恨,花染不透鄉愁,雪映不出山河,月圓不了古夢,沿着掌紋烙着宿,今宵酒醒無夢,沿着宿命走入迷思,夢裏回到三國。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經典歷史典故9

【注音】shú yáng jiǎ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鐵勒的部族很多,其中一個部族叫骨利幹,地處瀚海以北,那裏的草多為百合,盛產良馬,可以日行千里。骨利幹北邊臨海,離唐朝京都長安很遠。那裏日長夜短,傍晚開始煮羊的'肩胛,等煮熟時,東方竟然天亮了。

【出處】日入亨羊胛,熟,東方已明。  《新唐書·回鶻傳》

【解釋】羊胛:羊的肩胛。比喻時間過得很快。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時間過得快

【結構】偏正式

【同韻詞】伯樂相馬、不公不法、黃門駙馬、尻輪神馬、軟裘快馬、零敲碎打、現身説法、橫行不法、小廉大法、行而世為天下法、......

【年代】古代

經典歷史典故10

1、數典忘祖出處

《左傳昭公十五年》:“王曰:‘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2、數典忘祖釋義

典,古代文化典籍,也指古代的禮制和歷史。“數典忘祖”,比喻忘本,或對本國曆史無知。

3、數典忘祖典故

晉國大夫籍談,出身於一個世代掌管文物典籍的貴族家庭。“籍”這個姓氏,就是由他們世襲的職務得名的。可是到籍談這個時候,他已不大管理文物典籍了,連晉國的歷史也瞭解得很少。

魯昭公十五年(前527)秋天,東周景王的`夫人穆後死了,大辦喪事,各諸侯國都按照禮儀,派專使前來弔唁,並貢獻珍貴的禮品。

籍談與大夫荀躒(li歷)作為晉國的專使,也來到東周都城。但是,他們沒有帶什麼珍貴的禮品。周景王心中很不局興。

周景王決定對晉使施加一些壓力,所以王室喪事禮儀一結束,他就特別設宴招待兩位晉使,並故意讓侍者用魯君新獻的青銅壺給晉使斟酒。

賓主漸漸地酒喝多了,周景王乘着酒興向晉使荀躒誇起魯國的青銅壺來,説道:“你看魯國送來的這件銅器珍貴嗎?”荀躒含含糊糊地答道:“確實珍貴。”

周景王話鋒一轉,單刀直入地問道:“承蒙各諸侯國眼中還有我這個周天子,進獻了這麼多珍貴禮品,遺憾的是沒有看到晉國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呵。”荀躒沒料到有這樣一問,答不上來,就示意籍談回答。

籍談也沒有思想準備,隨口就説:“陛下,各國諸侯獲得天王的恩賞實在太多了,獻上一點完全應該,只是敝國……”周景王打斷他的話,問:“晉國怎樣?”

籍談緩口氣,繼續説:“敝國僻處深山,與戎狄為鄰,從來沒有領受過天王的恩賜。我們的財力物力,對付戎狄的入侵都很緊張,拿什麼獻給陛下呢?”

周王聽了這話,責備道:“啊,你太健忘了!晉的祖先唐叔不就是我們成王的弟弟嗎?王室恩澤廣被,怎能説沒有施到你們晉國的身上?”

籍談想再説什麼,可是周王接連舉出許多無可辯駁賞給晉文公的,有襄王的“大路”、“戎路”兩種戰車,還有武士、弓斧及祭神的美酒,等等。

周景王進一步譏諷道:“你的祖先孫伯黶,是晉國專管典籍的正卿,你怎麼把老祖宗的職務都忘掉了呢?怎麼對晉國的歷史這樣無知啊!”籍談和荀躒實在沒有臉再待下去了,不等席終,就告辭而去。

周景王望着這兩個人的背影,得意地笑起來,對左右説:“籍談大約要絕後吧,竟然數典忘祖了!”

經典歷史典故11

每年農曆四月間,公曆5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45°時開始。民間習慣把它作為夏季的開始。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温暖,莊稼生長漸旺,多進行棉花等作物的中耕管理。農諺:“立夏三朝遍地鋤。”並以立夏日之陰晴占卜一年的豐歉。河南有“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的農諺。 舊俗立夏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夏節。”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那麼,關於立夏的由來有什麼呢?

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迎夏儀式宮廷裏“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有關立夏的歷史典故有關立夏的歷史典故。

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的春光明媚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崔S在賦裏説:“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吳藕汀《立夏》詩也説:“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

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有立夏日稱人的習俗。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台門裏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鈎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着吉利話。秤老人要説“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説“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説“立夏“稱人”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裏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裏。

民間相傳諸葛亮與孟獲和劉阿斗的故事有關。據説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之後,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託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吒之日,正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當即去拜阿斗。從此以後,每年夏日,孟獲都依諾來蜀拜望。過了數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斗。而孟獲不忘丞相囑託,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鬥,每次去則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驗證阿斗是否被晉武帝虧待有關立夏的歷史典故素材庫。他揚言如果虧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晉。晉武帝為了遷就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斗吃

阿斗見豌豆糯米飯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獲進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斗雖然沒有什麼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秤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過得清靜安樂,福壽雙全。這一傳説,雖與史實有異,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

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經典歷史典故12

【出處】(漢代)劉向《説苑·談叢》。

【釋義】憂:憂慮;樂:享樂。憂慮在天下人之先,安樂在天下人之後。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後。

【歷史典故】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一生功績卓著,成績斐然,做了很多為民眾所稱頌的好事,深受百姓的愛戴。他重視教育,無論到哪裏為官,他都十分熱心興辦學校,培養人才。

一次,他的朋友滕子京被貶到嶽州當官。此處有一名勝,叫嶽陽樓,始建於唐朝,到了宋代已經破敗不堪了。滕子京到達此處後,重新修復了嶽陽樓,范仲淹受他所託寫了一篇《嶽陽樓記》來記頌這件事。

范仲淹在文章中寫道:“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的表現與被貶官的人和失意的文人的態度不同,是什麼原因呢?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裏做高官就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上做官就為君主擔憂。這樣看來是在朝廷做官也擔憂,不在朝廷做官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説:‘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成長心語】

范仲淹年寫《嶽陽樓記》時已經58歲,被貶謫多次。不管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他始終都沒有懈怠“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生使命。現在有太多的人,他們的.關注點總是集中在個人利益上,忘記了自己是國家的公民,忘記了對於國家應該有那種關切之情。顧憲成的名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是一個口號,更應該成為我們真正實踐的目標。胸懷天下的大氣,“先憂後樂”的悲憫之心,是我們應該具備的。

經典歷史典故13

秦朝有一個大奸臣,名叫趙高。他出身卑微,其父因犯重罪,不僅自己被處以宮刑,而且也連累其母罰沒為官家奴婢,後來其母與人野合而生下趙高。趙高就是在秦滅亡趙國後,作為閹宦被擄入秦的。由於他身體強壯,又粗通法律,很快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被任命為中車府令。

秦始皇死後,擔任中車府令的宦官趙高,和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串通起來,並且威脅丞相李斯,偽造遺詔,由胡亥繼位,稱為秦二世。趙高作為擁戴秦二世上台的頭號功臣,理所當然受到了胡亥的寵信,被任命為中書令,身居列卿之位,成為朝中的實權人物。為了堵住眾大臣與諸皇室公子對矯造詔書的懷疑與不滿,趙高與胡亥對眾人展開了殘酷無情的誅殺。

後來,趙高又設計殺死了李斯。李斯死後,趙高官拜中丞相,事無大小都由趙高裁決。雖然趙高當了丞相,把朝中的一切大權都把持在手裏,可是他並不滿足,還想篡權當皇帝。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佈,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的時候,趙高牽來一隻鹿,獻給了秦二世。他當着大臣們的面,用手指着鹿故意説:“這真是一匹好馬呀!我特意把它獻給陛下。”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裏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着對趙高説:“丞相搞錯了,這裏一隻鹿,你怎麼説是馬呢?”“這的確是一匹好馬,陛下不信嗎。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説:“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着眾大臣,大聲説:“陛下,這是馬不是鹿,不信可問問大臣們,它究竟是馬還是鹿?”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裏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着嗎!大臣們都知道趙高為人陰險狠毒,許多人畏懼他的.權勢,明明知道趙高説的“馬”是一隻鹿,但是為了拍趙高的馬屁,就順着趙高説:“是呀,這的確是匹寶馬啊!”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説話,因為説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説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説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説法,對皇上説,“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暗中對不承認是馬的大臣加以迫害,將他們投入監獄。此後,大臣們對他更畏懼了。

後來,就連秦二世對長期專權的趙高也產生了不滿。壞事做盡的趙高害怕二世追究他的過失,決定先下手為強,利用自己掌握的宮內外大權派親信強迫秦二世自殺,然後操縱政局,欲立秦二世之子公子嬰為秦王。

秦王嬰認識到趙高的險惡用意,經過周密的策劃,在趙高督促其到宗廟受璽的時候,令早已埋伏好的手下人揮劍殺死了趙高,結束了趙高罪惡滔天的一生。

成語“指鹿為馬”就是從這個歷史故事來的。人們常常用它來比喻那些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為。

經典歷史典故14

金屋藏嬌的典故出自漢武帝劉徹與其皇后陳阿嬌的故事,景帝離世後梁王奪位,當初劉徹是中宮太子,陳阿嬌的母親長公主扶了劉徹一把,讓他順利的坐上了皇位。

他與陳阿嬌青梅竹馬,還是幼年的時候其祖母竇太后問他長大要娶一個什麼樣的媳婦,他言要娶表姐阿嬌為妻併為阿嬌蓋一座金屋子,自此有了金屋藏嬌一戲言。

漢武帝坐上皇位之後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他真的為阿嬌備下了一坐金碧輝煌的宮殿,並冊封她為皇后。

他的一生有三個都留下傳奇的女人;陳阿嬌的金屋藏嬌,最後卻被貶長門宮憂鬱而終。衞子夫一步登天,從平陽公主府一名家奴成為國母取代了陳阿嬌的地位,最後也在宮中以三尺白綾自縊身亡。李央央的傾國傾城因為其兄李延年的`一首府樂‘北方有佳人’而三千寵愛在一身(生活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卻不料也是紅顏薄命,她是漢武帝最懷念的一個女人,在她有病的時候漢武幾次探望都被她拒絕,至到死後也沒讓漢武見她的病容,在帝王心裏總是她的傾國之色,劉徹有一首秋風賦詩文裏儘裏對她的思念之情。

金屋藏嬌讓後人知道了陳阿嬌,司馬相如的長門賦也讓後人知道了她的悲慘收場。

青梅竹馬的情是情何以堪,金屋藏嬌的藏又是為何人所藏;愛了一生痛了一生,藏盡了自己一生的青春風華藏盡了自己一生的快樂與痛苦。金屋裏曾經的郎情妾意嬌怯紅顏,最後卻在長門宮裏燈慘月暗無復盼下憂鬱而終,她死的時候只有二十六歲,二十六歲正是花開最濃的時節,她卻早早的枯萎。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有丈夫卻不知道丈夫在何處,一個人來回在長門宮裏來回緩步踱步以排泄自己心中的愁悵與寂寞,自被貶長門宮後漢武帝再也不曾召見過她,有一次偶爾想起她來,與她約好城南宮相會,本是君無戲言,她一直在等待中,至死都不曾等來相會之人。

經典歷史典故15

刮目相看的解釋

[釋義] 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語出] 宋·楊萬里《送鄉僧德璘監寺緣化結夏歸天童山》:“一別璘公十二年;故當刮目為相看。”

[正音] 相;不能讀作“xiànɡ”。

[辨形] 刮;不能寫作“亂”。

[近義] 另眼相看 另眼相待

[反義] 視同一律

[用法] 多用於別人已有了顯著的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了。一般作謂語、賓語。

刮目相看的典故

呂蒙小的時候家裏很窮,靠姐夫接濟,沒有機會讀書,後來跟着姐夫打帳很勇敢,最終得到了孫權的賞識。目不識丁的他以為憑勇敢就能打天下。有一次。孫權很認真地對呂蒙説:“你現在是國家的.棟樑,要好好讀書啊“。 呂蒙嘻皮笑臉的回答説:“我現在整天打仗,忙得很呢,哪裏有時間讀書啊,哈哈。” 孫權很嚴肅:“我這個當國王的要比你還忙吧?我讀了那麼多書還嫌不夠用,現在還抽空讀許多史書和兵書,很有好處啊。你看現在曹操 這麼老了,還很好學呢,你可不要把我的話當玩笑啊。”

從這時候開始,呂蒙下定決心,一有空就讀書,學識長見得很快。有 一次,當時的大知識分子魯肅和呂蒙一起討論國家大事,魯肅常常 被呂蒙問得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魯肅很高興地輕輕地拍拍呂蒙的背説:“以前我 以為你這個大老粗只是在軍事方面有本事,現在才知道你學問很好啊, 看法獨到,你再也不是以前吳下(吳國)的那個阿蒙了!” 呂蒙很自信地笑着説:“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你怎麼能用老眼光看我呢。”

刮目相看的造句舉例

1) 我一向認為兒童的潛能是不可限量的,只要有適當的刺激,他們就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現。

2) 張君以往成績不好,這次考試語文得了分,同學們對他刮目相看。

3) 桂花是那麼素雅,那麼的大方,那麼充滿生機,叫你不能不刮目相看,特別是它那濃郁的幽香,薰得人都要醉了。

4) 當中國閉關鎖國時,亞洲的經濟地圖上出現了一塊巨大的空白,當中國開啟國門時,該地區的自然經濟地理讓世人刮目相看,政治影響力也在加強。

5) 4年過去了,帕丁頓專科學校的生源來自同樣的小區,但學校已經讓你刮目相看。

6) 在球場上,就像全世界所看到的',在一開始大敗於意大利和巴西后,紅白藍軍團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7) 大家公認的天才,沒想到畢了業以後混在了社會最低層,所以人都對他刮目相看了。

8) 沒想到那麼那的題目,你都做出來了啊,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9) 高級威士忌味道相當好啊,不僅能讓你一醉方休,還令對手刮目相看,為什麼不喝喝啊?

10) 小紅變得勤奮好學,熱愛勞動,對她刮目相看的人不在少數。

11)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12) 他的球技令我們對他刮目相看。

13) 趙書記改變了原先的火爆性格,回霜收電,讓人刮目相看。

14) 進來的這個人氣宇軒昂令屋裏的人刮目相看。

15) 看來你真有呼風喚雨的能耐,倒讓我們刮目相看了。

16) 小明近幾年來進步很快,大家都得刮目相看了。

17) 十年後的今天,小藍獲得了很多獎項,我們對她真的是刮目相看啊。

18) 辦公室的人都對我刮目相看,誇我再也不是以前的吳下阿蒙了。

19) 資本市場的表現也讓人刮目相看。

20) 不出數年,這個市場已令人刮目相看。

21) 他的成就使許多人刮目相看。

22) 他平時沉默寡言,此番石破天驚的話語,令人刮目相看。

23) 世人將會對她刮目相看,將會向她肅然起敬。

24) 一個假期後,他的成績大幅提升,令我刮目相看。

25) 開學咯,願你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單詞背誦過目不忘,幾何代數只用心算,作文下筆如有神助,外加愛因斯坦的IQ附體!

26) 本月摩羯座的聰明才智很是讓同輩人刮目相看。

27) 至為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不少高層管理人員察覺到品質是進取型競爭優勢的重要優勢。

28) 我一定要做到更好,讓以前看不起我的人對我刮目相看。

29) 士別三日,另當刮目相看,已非吳下阿蒙。

30) 不能製造令人刮目相看的電視機,錄象機。

31) 你能夠提出這樣別出心裁的創意已經讓我們很刮目相看了。

32) 通過小明的努力,學習取得很大的進步,老師對他刮目相看,並讓他要再接再厲。

33) 蘭花草不僅抗旱抗寒抗鹽鹼耐踐踏,而且還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只有具備前面那些條件,我們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改變落後的命運,爬到前方,別人才能對你刮目相看。

34) 桂花是那麼素雅,那麼的大方,那麼充滿生機,叫你不能不刮目相看,特別是它那濃郁的幽香,薰得人都要醉了。桂花開,十里飄香,更是吸引來了無數美麗的彩蝶,隨着這花香翩翩起舞,讓人看的如痴如罪,流連忘返。

35) 你娉婷婉約的風姿,嬌豔俏麗的容貌,嫵媚得體的舉止,優雅大方的談吐,一開始就令我刮目相看。

Tags:集錦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