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歷史考試後的反思12篇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3.07W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考試後的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歷史考試後的反思12篇

歷史考試後的反思1

縣會考第一次適應性考試結束了,為了今後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下面就這次期會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教師方面:由於歷史課複習任務重,為了加快總複習的速度,在課堂中,我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練習時間和量都不太夠。

學生方面:從試卷看,

⑴學生審題不夠細心,不理解題目的要求。

⑵學生答題不規範;

⑶學生在年份的計算上沒掌握好方法。

⑷感想、啟示類題目,學生沒能做到有感而發,答案各式各樣,天馬行空亂寫一通。

今後的措施:

1、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採取及時反饋抽查。期會考試後,我改變了教學方法,採取邊複習邊抽查。經過驗證,每講一個知識點,我進行重複後,然後,讓學生記憶,再抽查;這樣做,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識,而且課堂氣氛緊張,學生生怕漏聽了而使自己起來丟臉,因而,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強課後的鞏固記憶程度,採取做練習的方法。同時要求學生避免照抄照辦的現象再次發生。

我的看法:

歷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為過的,它對你的記憶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對社會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學歷史要紮實、牢固、脈絡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時間的紅線串起,切勿東一個人物西一個事件地無規律記憶。因為那樣,雖然把所學的事件都記住了,但這些事件如一盤散沙,缺少戰鬥力。今天的歷史考試已不是單純考察你對孤立事件的記憶,它要求你在記憶單個事件的基礎上,經常重複一項工作——串線。這樣的線索可大可小,可橫可縱,十分靈活。越是靈活串線,證明你的知識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簡單提及一些:最常見的是以時間為線索。這是一條自始至終的大線。也可以人物、民族等為線索。 “線不在多,有之則靈。”另外,要勤思考,千萬不要以為歷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務只是記憶,實際上記憶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記憶基礎上的分析、歸納、比較能力。這也是能暴露弱點的部分。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探索,大膽嘗試,與課改同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教育事業奮鬥終身。

歷史考試後的反思2

期會考試成績出來了,我兩個班的成績從各項得分的情況來看,26-50選擇題部分是明顯進步的,非選擇題覺得不夠理想。

根據這些情況,我總結了一下,在教學當中的措施很明顯起了直接的作用。先説選擇題,我從月考結束以後,就把得分不高或者沒有發揮自己的水平的同學們單獨找出來瞭解情況,鼓勵並指導他們去有意識地積累基礎的知識點,另外,在課堂上用5分鐘限時訓練,從各方面強調基礎知識點的重要。要積累,更要落實鞏固,反覆練習記憶。通過這一段時間的練習評講和複習後,有很大一部分同學的選擇題得分明顯提高,也就是説,堅持評講,練習,反覆鞏固是有效的方法,我以後還會堅持下去,希望把同學們的基礎成績能大面積地提高上來。

材料題的難度較往年偏大,學生做的不夠好。鑑於學生不能夠靈活運用知識點之間的聯繫來解決問題,不能從材料中找出有效地知識信息,得分偏低。在今後的教學當中要注重基礎知識落實和訓練。在教學方面,我還是要多向其他老師學習,每一位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多和別人交流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教學是常做常新的工作,每一年的學生情況不同,自己對於教材課本的理解也有不同,隨着時間的過去,經驗的積累,我相信,我的教學也會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有效的。我的目標是做一名教學成績出眾的學生喜歡的市優秀老師。

歷史考試後的反思3

一、考試題型:

1、單選題25;2、材料題四道。

二、期會考試學生答題時存在的問題:

1、基礎知識不紮實。

2、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不夠,答題無從下手。

3、不能使用學科語言。

4、卷面答題缺乏規範。

(1)書寫不認真

(2)書寫格式不規範

三、考題歸類:

類型1:考查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類型2:考查閲讀理解、分析歸納能力。

類型3:考查綜合應用能力。

四、温馨提示:

不要憑經驗答題,遇到曾做過的題目不要盲目作答,一定要認真把題讀完,因為題目考查的角度可能不同。

五、材料解析題答題方法

1、讀帶着問題讀材料,先看問題,後讀材料,目的明確,節約時間。

2、想想材料與設問的相關點和與課本的相聯點。“材料在書外,答案在書中”。分清“依據材料回答”還是“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

3、答(1)問什麼答什麼。(2)語言簡練、條理清晰。(見分答題)(3)書寫認真、工整、規範。

六、總結反思:

克服惰性:人人都有惰性,克服惰性,每天進步一點點。沒有人能打敗你,除了你自己。

注重基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習猶如廚師做大餐。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記憶和鞏固,熟練掌握基礎知識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善於思考:事物萬變不離其宗。試題也是如此,換湯不換藥,所以在熟練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如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至關重要。如何審題、如何提高閲讀材料的能力、如何提高選擇題的做題技巧、如何尋找試題和所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這些能力都要在實踐和思考中提升。

歷史考試後的反思4

上週四我進行了七年級歷史第三單元測試,考試前滿懷信心,覺得學生應該能考好,原因有二:第一,我們把第三單元已經複習了一週多的時間,可以説複習時間充足;第二,考試前學生説材料解析題不大會做,我在考試前一天印了一張材料解析題的複習題,內容都是第三單元的,所以這兩個原因的存在,我覺得學生應該可以考好,因為第三單元一共8課,內容有限。但是考試後讓我大吃一驚,兩個班最高分84,最低10分,及格人數不到三分之一,我真不能理解。

這兩天我一直反思這個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我想可能與以下問題有一定關係。

七年級歷史教學主要講述是中國古代史的內容,時間間隔長,學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古文材料,七年級學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時候都是教師“一言堂”,這其中古人的思想問題的教學更是許多老師的難題,講深了學生不易理解,講淺了學生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思想問題時更需要教師靈活應用教材,結合背景材料,最好能應用計算機課件,積極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提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學習。

我發現造成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師沒有給予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的動機和機會,學生的學習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勵;

(2)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缺少懸念和情景,沒有找到學生感興趣的歷史問題,讓他們進行分析與探究;

(3)不能靈活使用教材,缺乏培養學生自學精神和創新精神的教學設計;

(4)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體現不夠。

歷史考試後的反思5

九年級月考已經兩次了,但兩次考試都沒有預期的好,尤其是第二次,從兩次考試後我進行了反思,總結出以下幾點希望在以後的考試中能不斷改進。

一、考試卷看似簡單,沒有難度特別高的題目,但每一個問題的思考量都很大,還有個別題目雖是考查重點內容,但設問比較偏,以至學生答題時失分點多,A率不高。

二、這兩次考試時間是和政治結合在一起,共有100分鐘,時間各為50分鐘。跟學生交流後瞭解到,以往學生答卷時,歷史、政治兩科分開考,現在考試時間進行改革,但試卷的題量跟以往一樣,學生對時間把握不住,如果先做哪一門科,那一門就考得比較好,加之答題時又不抓緊,導致許多同學考到後半階段時答題倉促,導致後考的一門科差。

三、主觀上,學生學習的自覺能動性不夠,沒有很好地掌握學過的知識點。甚至,停留在開卷考,只要“查一查”、“抄一抄”就可以過關的觀念上。這也是考試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針對以上問題,下階段我在九年級教學工作準備做好如下幾點:

一、抓好進度,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注重教學方法,在平時多加強審題的訓練,圍繞問題,尋找知識的落腳點。開放性試題的命題依據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為導向的,教會學生在解題時必須以教材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向教材求索,尋“根”問宗,找出解答問題的相關歷史知識,切忌隨心所欲,想答什麼就答什麼。

二、注重對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正確運用發散思維是解答開放性試題最為重要的思想武器。這就要求學生平時多注重時事政治,多看、聽新聞,多讀書,藉助課外知識對課本有進一步的把握。平時的點滴積累和不斷的鍛鍊,持之以恆地堅持才會碩果累累。

三、教會學生抓住規律性的知識,舉一反三,進行知識遷移。

四、強調虛心聽同學的發言和老師的總結,不斷的進行反思。

五、通過兩次月考對我個人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講課要有吸引力,讓學生時刻關注老師,關注課上知識,不斷思考問題。特別是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要深思熟慮,考慮到學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問,沒有任何的價值。老師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願望。老師的思考能激發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嚮往。這就要求我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一一注重以上問題,逐步讓學生適應我的教學方法,我也要適應他們,形成和睦、融洽的課堂氣氛,並扭轉學生“開卷考,只要瞭解知識點在什麼地方就可以”的錯誤觀念。師生共同努力,勇敢的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歷史考試後的反思6

見到了學生的成績,雖然在年級對比上還説得過去但這顯然不是重點,相對的良好掩蓋不住絕對的問題,並且看上去“問題”還很是不小。

首先,班級及格人數不足三分之一,如此低的及格率即使是年級評比靠前也顯得毫無意義,只能説明年級整體的水平欠佳。再者,低分人數較多,不乏成績還未突破兩位數的同學,這真的有些難以想象,知識的漏洞該有多大?想來着實堪憂。再者,要數答卷上凸顯出來的問題了。簡單翻了翻試卷,最突出的問題有兩點:其一,沒讀懂問題。要麼答非所問,要麼離題萬里,還沒搞懂問題實質所在或是僅憑第一感覺就揮筆作答當是癥結所在。其二,沒有把握答題技巧。歷史作為文科類學科,論述題的給分必然是依據得分點給分,而大多數學生尚沒有這這種答題的概念,難免長篇大論卻又與得分點擦肩,或是不分層次將答案“揉作一團”。

當然,問題的出現實際是考試的最大意義,如此方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第一劑藥應下在基礎知識薄弱上。雙基尚且不牢無異於體質虛弱,要得強健幾乎沒有可能。因此,要着重基礎知識的加強和鞏固,這説來簡單實際上並不容易,畢竟細碎的知識不易記住又容易忘卻。要讓學生重回課本,我也該為其做適宜的知識點歸納,同時要在平時注重相關練習尤其是注意落實課後練習冊的完成。

第二劑藥當開在讀題與答題上,體質加強之後接着要做的就是適當鍛鍊強健體魄了,讀題與答題技巧的把握就是加強“鍛鍊”的過程。具體而言,要讓學生掌握問題的實質和關鍵,明晰出題人想要得到的東西。再者,應該使學生逐步形成按點答題的習慣,做到讀過問題立馬清楚題幹問了幾個問題,答題的要點在哪裏,並能分條列出答案。這個目的的達成有賴於知識的儲備,還取決於歸納總結能力的提升,更要在實際練習中經過指導去體會。

設想和實際效果的距離往往是“望山跑死馬”的,我們自身多數時候都是“知易行難”更何況是要去指導學生行動。因此,只能是以最壞的打算做最全面的準備,這個準備就包括不斷地根據實際情況去採取更深入的調整與應對措施。

下一次就是期末的測試了,打破這尷尬的及格率,即便不能達到全員及格,做到六成及以上及格,哪怕是成績年級墊底我覺得也是不小的進步。

歷史考試後的反思7

試卷分析:本次考試試卷題型分三大類:選擇題、材料題和探究題。古代史內容考了12分,偏多;探究題形式和會考不相符,答案較為複雜、難度較大;對近代史和現代史的重點知識考查不全,出題比較籠統,學生理解起來不知從何下手。

成績分析:本次考試,自己的成績與其他學校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是優生。仔細翻翻卷紙,後來又通過和學生談話,冷靜下來後總結一下,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熟練度不夠,對相應的史實及史實間的聯繫不能很好的把握,出現混淆,該背下來的東西記不住,如明治維新的內容影響;經濟危機及羅斯福新政目的影響;兩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性質、影響及啟示;諾曼底登陸,巴黎和會等;

二、學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比較能力還很欠缺,平時強調的很多,但是學生一到運用的時候就不能自覺運用,同時也凸顯學生對知識的橫向和縱向理解還不到位;

三、學生在細節方面還有很多問題,如歷史術語的不準確,審題不到位,答題格式的不規範,語言不規範。

四、學生對本學科的不重視,還存在着僥倖心理,比較懶惰。

五、教師對學生缺乏針對性的檢查檢測督促和輔導,在課堂上説的多,練得少,背的少,檢測的少。

整改措施:

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給學生背誦練習的時間,針對性的檢查檢測和輔導。結合會考題型和最新試題加強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做題的訓練力度,並儘可能給學生改出分數,隨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同時結合試題傳授學生做題的方法和技巧。

歷史考試後的反思8

這次期會考試範圍主要圍繞1-12課,題量大,範圍廣。問題設置難易適中,總體難度並不大,但是成績並不理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現總結以下幾點:

1、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

2、對一些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刻。如三農問題中“農業生產合作社”“人民公社化運動”等不夠理解。

3、對綜合問題分析不夠,縱橫聯繫比較差。

4、書寫欠認真,甚至有些同學的試卷塗改現象非常嚴重。

今後要注意的問題:

1、夯實基礎,加大知識的聯繫,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2、強化綜合訓練,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

3、注重培養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全方位,多層次的設問,加大訓練力度。

歷史考試後的反思9

一、學生方面:

1、有一大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 背背而已, 就不去認真學了。

2、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願地以為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

3、、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4、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不肯下功夫,主動去背去記積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七年級學生是中學生學習不穩的時候,教師要把握好學生學習的尺寸,及時給以指導和輔導,讓學生的成績能有所提高。

二、教的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加大對學生檢查的力度。

3、歷史故事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佔用時間太長,課堂上很少應用,今後的歷史課中應適度調整。

4、教師挖掘教材不到位,導致考試時有個別題型學生沒有接觸過,有的知識點,講課中根本沒有提到,結果學會無從回答。

歷史考試後的反思10

今年的歷史試卷和往年的試卷大不相同,多了30分的填空題。 整份試卷考查的知識點,覆蓋面廣,信息量大。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項。選擇題15小題,共計30分;非選擇題共計60分主要5個填空題,三個材料題,重在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能力,重在對學生歷史基本史實的把握和利用基礎分析現實的能力、整合運用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學會認識、剖析歷史現象和對歷史發展規律的總結和把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剛拿到試卷感到很熟悉,但仔細做起來又感到考查的內容綜合性比較強,不好做。選擇題和填空題重基礎;非選擇題引領學生整合知識,回答現實問題。

一、試題分析

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項,選擇題15小題,共計30分。考查的是重點知識、主幹知識,但是僅靠單純的死記硬背也很難直接得出答案。這幾年試題的確靈活了,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要求較高,如第1、第15小題,

填空題共計30分,主要考查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重在對學生歷史分析能力、整合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學會認識、剖析歷史現象的'背景,和影響和對歷史發展規律的總結和把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對歷史知識的整合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學生對知識要熟練掌握、要有較強的分析、概括知識的能力。

材料題注重考查學生把歷史事件和觀點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和評價, 如第17小題。 材料新,出的習題緊扣現實分析歷史現象,引領學生探究歷史問題。

總之,試題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體現課改,導向性強。

二、學生答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學生答題的情況看,選擇題方面1、4、15、小題失分多, 需要學生調動自己的積累並進行分析才能得出結論。 第4小題失分原因是學生知識點記憶混淆,知識點相互干擾,出現判斷失誤,學生所得分數看總體較好。

非選擇題方面錯別字多,影響得分。16題填空題學生答的不好,主要還是知識點掌握的不好。這5個題均是書上的原句,摳出了重要部分進行檢測,但學生基本是大致意思的掌握,很難答對,答準確,失分比較嚴重。17題看着難,

沒有見過,但只要審清題進行解答,還是比較容易答對。但還是有學生不審題,答非所問,有不少學生 看不懂題目要求,答題有些混亂,失分較多,另外從學生間看差距較大,説明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待提高。

從試卷中可看出不少學生表現出對歷史基本知識掌握的薄弱、混亂甚至是無知。審題不清,有的學生不明題意,不少學生的歷史思維和實際運用能力較低,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突出表現在材料題和問答題的解答方面。

三、關於對今後教學的啟示

這次歷史試卷所體現出的特點,給今後歷史教學以極大的啟迪,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固本強基,狠抓基礎知識落實

基本知識點的落實:人物、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和影響等是歷史最基本的知識點,必須牢固掌握,反覆記憶是最重要的方法。

2、注意對所學知識的總結與歸納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3、加強對材料題的訓練

加強培養學生對信息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出處的信息,要求學生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4.重視教法,提高技能

實施新課標後許多老師改變教學觀念,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新課標下教師要講,關鍵是講什麼?怎麼講?怎麼練?這一問題應該是我們需要多思考的問題。

5.關注現實,以史為鑑

歷史學科不是一門“死”學科。 如果不關注現實問題歷史學科就失去了教育功能。在歷史教學中,平時多去尋找歷史的足跡,挖掘課本中的隱性知識點,歸納點撥,啟迪思維。

八年級歷史,師生們普遍感到內容多,任務重,難度增大,個別如洋務運動、抗日戰爭 等內容學生理解有難度,學生記憶是短暫性的,遺忘性大,剛記住就

又忘了,在沒有記住的情況下多數同學難以達到靈活運用,成績一直普遍較低。如何提高成績、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是困擾我們的一個問題。

今後教學需改進之處:注重歷史知識基礎知識的積累,平時要求學生記憶,適時進行抽查或檢測,提升學生身體能力,減少錯別字;提高學生信心,平時形成認真的習慣;書寫規範;轉變思想,抓基礎,高要求等。

總之,通過這次考試,我們會吸取教訓,查找不足,盡最大努力提高教學的質量。

歷史考試後的反思11

這次歷史,難度不是太大,但因為我時間沒掌控好,導致最後歷史沒來的及寫完,以至於60分的卷子只拿到了20分;甚至於於選擇題大片錯誤,材料主觀題大片空白,以後要掌控好時間。

這次考試,我心態不好,做卷子時十分浮躁,沒有靜下來仔細審題,靜心思考;同時也因為我平時上課沒好好聽,作業總是胡,甚至出現遲交沒寫狀況;本來基礎就不好,上課效率也不高,考試前也不復習,就這麼去考試;所以才會出現因果關係,拿到這麼低的一個分數。甚至於我連老師發給我的知識點梳理在考試前都沒碰一下,考試時才臨時抱佛腳;可這終歸沒用,而且就算了我這次僥倖翻到了,那會考時怎麼辦,六本書,翻一題,找到答案,可時間也差不多沒了,剩下的題目怎麼辦?何況會考怎麼可能只有這點難度,知識點全集中在一起,上課不認真聽講,回家不寫作業,考試前不復習,看到考試題目也只有兩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在考什麼,這怎麼翻?甚至於我考試之前還在痴心妄想,妄想我不聽講,不寫作業,不復習,就能考到55分,免寫一切作業,上課可以不聽講;可這也正如老師説的,就算這一次考到了,那下一次呢?怎麼可能還考到?所以聽講,作業,複習,這三個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胡,只有這樣,我才能有機會考出一個好成績。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糾正我對學習的態度,上課認真聽講,回家認真寫作業,考試前認真複習,爭取在下一次考出一個好成績。

歷史考試後的反思12

高一第二學期的期會考試已經結束,結合這次考試成績、常規教學活動以及毛書記在段考分析會上的講話,對前一階段的教學活動,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本次段考就我自己的成績來説,比上學期期末考試相比,有所下降。尤其是二班的成績非常的落後,平均分比其他平行班級來説相差是比較大的。三班的培優工作不夠理想,前五名沒有比較突出的成績。一班平分生,出現低分的同學較多。總的來説這次考試不很理想。具體分析如下:

教師方面:

1、通過幾次大考我發現,平時在備課中,做題中一些比較細小的知識點,一些在部分資料的試題中所出現的小的知識點,在上課的時候相應的也補充給學生,但大型的考試基本上體現不出來。這樣以來,一方面增加了學生平時複習的內容,另一方面也浪費了許多課堂教學時間。更重要的是不容易體現出什麼是重點,什麼是要求背誦的內容,造成了草木皆兵的局面。

2、課堂教學環節中,補充的內容過多,課堂上沒有留給學生三到五分鐘的鞏固時間。如果學生在課下不及時複習的話,對學過的內容就很容易遺忘。還有就是,課程趕的過快,在每節課前,很少對學生就上一節的內容做一提問,這樣就很難督促學生在課下去主動的讀背,容易造成鬆懈的局面。在作業批改方面,對批改過的沒有做完的同學,只是在書上附以相應的語言文字,沒有去再次的收交複查,許多學生又表現出了太多的惰性,結果很多時候學生根本就不去補。長期以來的話,學生就容易懈怠歷史這門學科。

3、沒有能夠去與學生交流,尤其是一些問題學生,歷史學科學習不是很好的同學。這樣就造成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分離,對學生關心不夠。再次就是對學生要求不是很嚴格,引不起學生的充分重視。

4、就自己來説,還沒有充分的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來,沒有能夠沉浸其中,這一點也是以後改進的一個重點所在。

學生方面:

1、部分學生的自覺性不是很強,要求重點背誦的要點,還沒能夠掌握。考前重點強調的要點,尤其是段考最後一道大題15分,我把答案都寫在黑板上,但部分學生仍然沒能掌握或者是記憶混淆,造成了大量失分,這些都是很不應該的。還有就是卷面中的一些習題曾經練習過,但學生仍然做錯。

2、我發現,很多學生在學習上都容易產生惰性。如果你要求嚴格了,逼着他去讀去背,對他催促的很了,就容易出成績。如果你平時要求的鬆懈了,就不容易引起他們的重視。所以説下一階段的工作,這個是重中之重。

總的來説,前一階段的教訓是深刻的,通過這次段考也使他們暴露了出來,下一階段就是要去真正的落實。從細小處去挖掘去改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一定要打好會考和期考這兩次戰役,從而展現自我,實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