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學習歷史的方法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2.38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會有學習的需求,想要高效的學習,就一定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想要高效學習,卻不知道怎麼做?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歷史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歷史的方法

學習歷史的方法1

三本必修教材之間其實有着很多的聯繫。無論從時間上還是事件類別上,都有規律可循。如果各位同學能夠根據唯物史觀的幾個基本理論,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找出三本必修教材中各具體概念間的聯繫,你學習時對時間的支離破碎的感覺就會大大改善,記憶負擔大大減輕,學習起來會事半功倍。

而會考完以後,普遍的公立中學都會集中進入選修課本的學習。在這一階段,許多學生開始死心塌地學習文科,對兩本選修課本投入巨大的精力。殊不知,這裏面存在着嚴重的誤區。事實上,在大學聯考中,直觀地看,選修課本分值有20%,但實際上只有大約4%的分值是真正需要靠選修課本知識解答出來的(具體細節請在百度搜索“邵軼辰”,網上的真題解析等多份資料都闡釋了這一問題),所以投入大量精力,其實許多都做了無用功。關於選修課本,最需要注意的是每個課本單元與單元之間的聯繫,以及選修課本與必修課本中知識的聯繫。切切不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把學習完全侷限在選修課本上。

最後想對高二的同學們説的是,選擇了高中其實就是選擇了大學聯考,進入高二的你,需要有一個長遠的眼光,如果你能在高二的時候,提前接觸一些大學聯考的題目,,會使你的眼光、理論水平迅速得到提高,站上一定的高度,使你未來的學習變得更加簡捷有效。所以,請大家及早着手,提前為備戰大學聯考做好準備,這一點小小的改變,會對你的高三生活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

學習歷史的方法2

一是要背,歷史很多東西需要記住,這是基礎。

二是總結,教材的知識點很分散,要學會自己總結,把老師講的融合進去,成為一個體系。

三是多做題,題做多了,發現錯誤,才能記得牢,才能總結出題和解題角度。

四就是要多理解,讀題要認真,要明白題目的意思,這樣才能準確解題。歷史題很多都是理解性的,所以讀懂很重要。

學習歷史的方法3

為了獲取成功,你必須努力學習。筆者認為歷史複習至少六遍:第一遍,是高二下學期為歷史會考而準備的。這一次的複習與以前差不多,就是逐字逐句看,一個個知識點的背。記得當時背中國近現代史,看一個小節就得花上一兩個小時,對史料不熟,由此可見一斑了。第二遍,是在高三開始。這一遍的複習比起第一次無太多變化,只是看的速度快了一些,有時先把一個整章快速瀏覽一遍,有個整體印象,再細背下去。第三遍,是在高三第一學期末,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接觸了一些高難度的問題,因而決心要將知識整理成體系。第四遍,是從第二學期開始,主要也是着眼於線索的整理記憶即縱向整理,理清各圍歷史發展脈胳,各個事件之前因後果。又整理不同歷史階段,如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自由資本主義時期,進入壟斷後各國情況之比較,找出各自的特點及產生原因,又如一戰前後民族解放運動之異同等等,這是橫向整理。這樣厚厚的幾本歷史書就被穿連成了一個有經有緯的網絡。

在整理中,為節省時間,並不寫下全部內容,只寫出主要框架、思路、要點。複習時就將沿着框架進行,從而打破了歷史書原有的編輯體系,在整理中,還可鍛鍊幾種能力:概括歸納能力——大學聯考時間有限,為爭取最多的分數,答題要答出要點、提煉出觀點,而不是不加分析的原始史料羅列;分析判斷能力——事件之前因後果,任何事物的背後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經濟、文化、傳統背景;多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從各個方面分析兩種事物的異同,等等。第五遍,是在第二學期中期,這次又回到課本上,加深課本在頭腦中的印象,主要過程是:按塊複習,有時包括幾章的內容。先背標題,從章列節到黑體字,再往每個標題下填補內容,背完之後合上書,在腦子裏回憶一下,看是否能記清標題,看是否能記住標題下的要點和大致內容。最後一遍,是臨大學聯考前,主要將課本逐字逐句看了一遍,旨在查闕補漏,是屬於收尾工作了。這樣在一年時間裏,平均兩個月,將歷史徹底複習一遍,每一遍複習結束就着手計劃下次的復劃。而在兩個月內,由於要與遺忘作鬥爭,往往是背了的東西隔幾天再温習一遍。這樣的歷史複習就是經歷從點到塊到面,然後又刪其旁枝,留下一個主幹分明的網絡。

學習歷史的方法4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温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繫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複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峯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閲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閲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閲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閲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閲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遊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件》。

學習歷史的方法5

首先,理解。在記憶一些歷史事件產生的影響和作用時,同學們一定要先去理解,為什麼這件事會有這些影響,因為什麼導致了哪些後果。理清這裏面的邏輯關係,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記憶。

其次,深化。歷史是由一件件事和一個個人組成的,是這些人和事推動了歷史的進程。我們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去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以北宋時期王安石變法為例,王安石為什麼要變法,他採取了哪些方法,推行得怎麼樣,有什麼影響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記憶的。我們可以通過課外歷史資料去深入瞭解北宋時期的社會經濟,瞭解王安石這個人,從而深化對於歷史事件的認知。

最後,反覆記憶。畢竟要想記住知識點,一定要反覆地去看課本,背知識點,在反覆的記憶中,加強掌握。

學習歷史的方法6

一、學習興趣

無論任何一門學科,學習興趣是關鍵,如果連興趣都沒有,及時再努力,也只能停留在中等水平。

二、學習主動性

學習是一個自我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認清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堅持不懈地學習。當然還有就是要採取積極的學習態度,有計劃地學習每門課程,要注意做到課前認真預習,對老師要講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對於疑難問題做出記號,等到老師講解時集中精神聽。

三、學習思路

俗話説:“思路決定出路”,對於歷史的學習,同樣也如此。高中知識重在梳理,在平時不斷探求新知識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對舊知識的鞏固複習,歷史知識網絡系統化的學習思路,一定要貫徹其中,從而成為實實在在轉化的能力。

四、學習理解

學歷史其實是不用死記硬背的,只要帶着心去看課本,認真多看幾次課本,記清事件的背景、過程和意義,理清歷史線索就可以了。

五、三多原則

對於文科類的學科,三多學習原則是必不可少的。多聽、多記、多背,這三樣主要是為了更好的幫助你對歷史的事件背景、詳細的知識有個更為系統化的深入瞭解。堅持不懈的長期積累,自然而然會看到非常不一樣的效果。

六、總結反思

歷史是一個長線的學習積累過程,除了平時全面深入瞭解學習的同時,還要善於對平時的學習過的內容進行反思總結,找出自己的薄弱之處,對症下藥,做針對性的調整。

七、目標分解

牢記歷史教學的目標掌握分析、歸納、綜合、比較、概括、推理等邏輯思維方法,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這是進行歷史複習時的指導方針,要一步一個腳印落實到每個細節上,切不可盲目制定,也不能保質保量的完成。

八、整合與拓展

歷史是一門綜合性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科,所以單純的死記硬背肯定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多加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的多加靈活運用,多將知識做分類與整合,從各個方面拓展自己的能力,做到全方位的提升

學習歷史的方法7

一、內容濃縮法:就是根據材料主幹,將其內容的精華和核心進行高度壓縮或分解,用最簡單、最本質、最概括的文字表達出來。如複習中國古代史的井田制,可將其內容濃縮為:“國王所有,諸侯享有,奴隸耕作,形似井字”。或者進一步濃縮為:“王有、侯有、奴耕、井形”。這樣記憶的好處是在需要回憶這段內容時,只要酌情在每段話上“添枝加葉”就可以了。內容濃縮法需要積極的思維和辛勤的篩選,只有這樣,才能把精華提煉出來。在濃縮的過程中刪繁就簡、擇精選萃,使知識在數量上大大減少,在質量上成倍增加,顯著地提高記憶效率。

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其內容如下:

(1)頒佈均田令;

(2)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實行漢化政策。

(3)遷都洛陽,採用漢族的統治政策。可濃縮為:“一均、二化、三遷治”。這樣讀起來順口,記起來便當。

二、字頭濃縮:就是將每句話、短語或詞的字頭提出並按順序串聯起來進行記憶。字頭濃縮法在記憶中形成知識結構的整體縮影,特別在記憶較多的人名、地名時能發揮良好的效果。如記憶絲綢之路中的幾個地名,可將長安、河西走廊、安息、西亞、大秦等濃縮為:“長河新,安西大”。再如,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建立,其主要領導人————興中會的孫中山,華興會的黃興,光復會的蔡元培,日知會的劉靜庵,可濃縮為:“興華光日,孫黃蔡劉”。

三、口訣濃縮法:就是以整齊壓韻的句式概括出所要記憶的內容,形式上近於順口溜,內容上極其概括,然後實行強化記憶。應用時根據口訣進行聯想展開,達到準確全面記憶的目的。如紅軍四次會師編成口訣:“56—四懋,510———陝吳:66———二四甘,610———三會字(每句5個字分別代表年份、月份、部隊番號和會師地點)”。口訣濃縮法簡單有趣,但是在開始時需要動一番腦筋,把識記材料編成生動有趣甚至有韻味的口訣,這是要下點工夫的,不過,一旦編好,便終身難忘。

濃縮記憶法形式多樣,實效性強,希望廣大同學們,在各科的學習中都能加以利用,最好是有發揮、有創新,並相互交流,讓經驗、體會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讓每個同學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習歷史的方法8

養成濃厚的學習的興趣:張載説過:“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克成。”楊振寧亦説過:“成功的真正祕訣是興趣,興趣是自學學習的先導,是人們探究世界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遇到挫折困難才能頑強攻克,百折不撓。”

培養學習的主動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學習規律:什麼是學習的主動性呢?就是不靠別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動下學習。怎樣才能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呢?一是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斯大林有一句名言:“偉大的毅力產生偉大的目的”。只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認清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堅持不懈地學習。二是要採取積極的學習態度,有計劃地學習每門課程,要注意做到課前認真預習,對老師要講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對於疑難問題做出記號,等到老師講解時集中精神聽。

“温故知新”與“温新知故”相結合:“温故知新”反映了學習過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認識過程必然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規律,它告誡我們探求學問應該逐步消化,切忌囫圇吞棗,有的知識由表及裏,深思熟慮;有的知識需要由此及彼,融會貫通;有的知識應引進先知,觸類旁通;有的知識應該聯繫實際,具體領悟。然而,“温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識面狹窄,難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實踐中,“温故知新”走向“温新知故”,從後者中找方法和規律,與“温故知新”相輔相成,成為我們學習方法中的重要原則。“温新知故”就是不拘於舊知,在不斷探求新知識的同時,以新帶舊,組成知識的網絡系統,顯現知識間固有的邏輯關係,從而成為轉化能力,提高素質。

學歷史其實是不用死記硬背的:只要帶着心去看課本,認真多看幾次課本,記清事件的背景、過程和意義,理清歷史線索就可以了。

上課要專心聽,多記,多背:對一些歷史年代要聯繫上下文的內容來記憶。掌握問答題時,首先要對歷史事件的背景有個清晰的瞭解,再運用所學過的知識作答,做到理解記憶。多閲讀一些歷史課外書,除了能增長見聞外,還幫助你理解歷史課文。

要做到熟練地掌握歷史知識:一是對課文要做到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二是平時要認真記錄好老師提出的重點內容,三是背誦;但即使是背誦也要講究方法:以時間為主軸,形成一條歷史事件演變的線索

掌握分析、歸納、綜合、比較、概括、推理等邏輯思維方法: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這是進行歷史複習時的指導方針,應側重從這幾個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學習歷史的方法9

一、注意知識的系統性,整體性

注意比較學習法的運用。

世界近代史不僅階段劃分明顯,而且幾條線索也非常清楚。即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運動的開展,資產階級思想運動,殖民擴張及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獨立運動等知識在各個階段基本上都有涉及,學習時要注意比較、歸納、概括,找出其共同點和不同點。

如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運動有17、18世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英、法、美),1848年歐洲革命和19世紀60、70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不同階段發生革命的相同原因都是資本主義發展,但資本主義發展的程度不同決定了不同時期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具體原因,革命的根本任務,革命的進程,革命的結局和影響有很大的差異。

又如思想領域出現的人文主義、理性主義、自由主義等進步思潮,其產生的原因,思想觀點,性質都有相同或相似之處,但處於不同階段的這些思潮其具體主張,歷史作用和影響又有很大的不同、學習時對一些相關歷史事件進行縱向聯繫、比較、歸納,就能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提高學習效率。

關注小字,插圖和閲讀課的內容。

作為文科班的學生,從高二年就要立足大學聯考,注意知識的系統性,整體性。小字和插圖是正文的補充,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對教材規定的閲讀課也要全面瞭解,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章節和重要的知識點在知識體系中是不可忽略的。如第一章第四節——宗教改革關於英國的宗教改革,第二章的第二節——歐洲封建國家的改革,第三節——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第三章的第二節——19世紀前期的歐洲和1848年革命等,把這些內容也加以掌握,才能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

二、歷史“死記硬背”也有技巧

注意中外史結合。

中國近代史是世界近代史的一部分,在學習世界近代史時把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聯繫起來。如學習“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或“亞洲革命風暴”,就可以聯繫“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對兩次鴉片戰爭發生的歷史背景,戰爭產生的影響和太平天國運動的地位有進一步的瞭解;學習“歐洲的啟蒙運動”,可以聯繫“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認識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對中國革命的影響;學習“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可以聯繫中國的“洋務運動”和“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對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工業化的歷程及特點有進一步的認識。

通過中外歷史的聯繫,比較,既可以拓寬知識面,又可以加速對中國近代史相關知識的掌握,使中外歷史形成有機的結合。

學習歷史的方法10

一、注意比較學習法的運用。

世界近代史不僅階段劃分明顯,而且幾條線索也非常清楚。即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運動的開展,資產階級思想運動,殖民擴張及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獨立運動等知識在各個階段基本上都有涉及,學習時要注意比較,歸納,概括,找出其共同點和不同點。

如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運動有17,18世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英,法,美),1848年歐洲革命和19世紀60,70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不同階段發生革命的相同原因都是資本主義發展,但資本主義發展的程度不同決定了不同時期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具體原因,革命的根本任務,革命的進程,革命的結局和影響有很大的差異。

又如思想領域出現的人文主義,理性主義,自由主義等進步思潮,其產生的原因,思想觀點,性質都有相同或相似之處,但處於不同階段的這些思潮其具體主張,歷史作用和影響又有很大的不同。學習時對一些相關歷史事件進行縱向聯繫,比較,歸納,就能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提高學習效率。

二、關注小字,插圖和閲讀課的內容。

作為文科班的學生,從高二年就要立足大學聯考,注意知識的系統性,整體性。小字和插圖是正文的補充,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對教材規定的閲讀課也要全面瞭解,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章節和重要的知識點在知識體系中是不可忽略的。如第一章第四節——宗教改革關於英國的宗教改革,第二章的第二節——歐洲封建國家的改革,第三節——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第三章的第二節——19世紀前期的歐洲和1848年革命等,把這些內容也加以掌握,才能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

三、歷史“死記硬背”也有技巧。

注意中外史結合。中國近代史是世界近代史的一部分,在學習世界近代史時把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聯繫起來、如學習“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或“亞洲革命風暴”,就可以聯繫“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對兩次鴉片戰爭發生的歷史背景,戰爭產生的影響和太平天國運動的地位有進一步的瞭解;學習“歐洲的啟蒙運動”,可以聯繫“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認識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對中國革命的影響;學習“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可以聯繫中國的“洋務運動”和“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對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工業化的歷程及特點有進一步的認識。

學習歷史的方法11

1、真正的“聽懂”,是能自己用出來

上課聽懂了,但一做題卻不會。是因為老師講課時只講正確的思路,你一直在順着那個思路聽講,基本不用費腦子想,只要每一步都聽得懂,你就以為自己都懂了;但在你獨立做題時,沒有了老師這個領路人,一步一步怎麼做?只能自己琢磨,遇到稍微難點的題就會犯迷糊,所以才會覺得題不會做。

學習方法高中之建議:每一個知識點不但要聽懂,還要記住並通過做題來運用。具體做法:聽講知識—複述知識—做題—講題。這樣一個流程下來,你就能把知識徹底掌握。

2、學習資料不在於多,而在於精

隨便buy一堆資料放在那當擺設,不如精選一兩本資料並吃透。

3、刷題要刷一個會一個,而不是湊題量

相信很多同學刷題,往往是做一遍題對一遍答案,然後就把卷子無情地扔到一邊了,好一點的會看一下答案的分析過程。但這遠遠達不到你刷題的目的:提高成績。這樣刷題,不管刷多少都是零。

學習方法高中之建議:要對每一道題充滿征服感,從題目到考點再到解題方法和命題陷阱,一個一個抽絲剝繭,全部弄明白。先不説刷一個會一類了,起碼要實現刷一個會一個的目標。在做題的時候,要時刻問自己:這道題考什麼知識點?解法是什麼?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哪?我該怎麼避免?這樣一步一步邊思考邊做題,自然會出效果。

4、學習不是拼時間而是拼效率

有的同學,你看他一天到晚吊兒郎當,不怎麼學習,但考試成績一出來,卻總能讓人大吃一驚;而有的同學,雖然一天到晚爭分奪秒學習,甚至熬夜到很晚,成績卻非常一般。你可能覺得是智商拉開了差距,但事實上,90%都和學習效率掛鈎。

建議:不要説“我今天學習了多長時間”,而要説“我今天學會了多少東西”。假如你每天的學習時間都是10個小時,第一天你把9個小時都用在了學習上;而第二天你把8個小時都用在了閒談、吃東西、玩手機上,僅僅學習了1個小時。雖然是同樣的時間,但效果卻不能相提並論。所以,一定要重視學習效率,儘可能用最少的時間學最多的東西。

學習歷史的方法12

對高一新生來講,學習歷史是一個循序漸進、長期積累的過程,決非一時一段的.努力所能達到的。國中歷史教材注重史實,形象而生動,而高中教材則注重理論概念,較為抽象。因此,高一新生接觸《中國近代現代史》時較為頭疼,只有注重學習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適應大學聯考形勢的要求。具體來講:

①要培養自學能力。高中歷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同學們在學習每章之前,要認真閲讀一下“引言”,把每章內容的線索和重點了解清楚。形成習慣後,有助於培養分析、概括能力。另外,每章選用的插圖、表格、史料都要認真理解領會,以幫助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所以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是必須的。總之,自己掌握了主動權,養成了良好的自學、獨立思考的習慣,對學習歷史至關重要。

②注重知識的聯繫結合,樹立整體知識觀。首先,高中歷史許多概念比較抽象,諸如“革命”、“改革”、“改良”等,必須結合政治常識方能理解。在目前各類歷史試題中,理解性的題目佔據了主要地位,如果對教材處理不好,做選擇題時,就會出現判斷錯誤,做材料題和問答題時則容易答非所問。其次,注重知識的縱橫聯繫。平時,在學習中應注重多分析、多比較,找出其異同處,加深對史實的理解,培養自己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③注重跨學科的聯繫,學以致用。要求各科加強滲透。學生在平時應關注當前國際國內重大時事等熱點問題,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問題,拓寬自己的視野,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歷史的方法13

1.學習歷史有階段性

等你上了高三你會發現,高三的歷史學習和高一高二很不同,它是一個高度概括和整合,反覆鞏固的過程,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紮實的基礎和歷史基本功。

我的觀點是高一、高二階段,不必苛求知識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識的廣度。

你會發現語文水平的高低和課外知識的豐富程度對歷史學習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建議你多讀一些課外歷史書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語感的培養,建立自己的一套歷史觀和世界觀。

這些東西對你的影響可能不會馬上體現在分數上,但上了高三以後你會發現它們太重要了。

2.抓住課堂

要説實在的東西,課堂是很實在的。我們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聰明的理科生不聽課,照樣可以考好;但是一個歷史生如果不聽課,他什麼成績都別想拿到。

聽課也有聽課的方法,我認為課前預習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把你理解的這一課的知識框架和系統大致構建出來,充分去領會書上每一個部分、每一個框題是為了説明什麼;

然後在聽課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聽課筆記,課後再與參考書上的知識重點、知識框架進行對比補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3.充分利用老師

每一個歷史老師對歷史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他們也都是經歷過大學聯考的。你可以主動地和老師交流你對歷史問題的觀點,從老師的迴應中吸取對你有益的東西。

4.史實問題和思維問題

你會發現我們做歷史題,做來做去無非就是考察兩個問題:要麼是史實,要麼是思維。

史實問題通常就是要考你的記憶,比如:法國大革命什麼時候爆發的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是什麼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實,你必須非常熟悉和了解,這需要平時的積累和記憶。

記憶史實其實並不是什麼痛苦的過程,重要是要對歷史抱有激情和信念。最終你會發現一切都不難,就像你不會忘記家裏的門牌號和好朋友的電話號碼一樣。

同時,你還可以編一些順口溜來幫助記憶,比如,我就是用工程隊三個字來記憶中共一大的侷限性的:工關注工人階級,忽略了廣大農民;程(城)把城市作為重心,不符合中國國情;隊(對)鬥爭對象指向資產階級是錯誤的。

思維問題考察的是你對歷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説我們見到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導火索這樣的字眼,那麼這道題應該就屬於是考察思維的。

這些問題通常是選擇題裏比較難的部分,但其實也有一定的規律和方法。

一般來説,根本原因通常是經濟基礎(生產力發展)或者本質矛盾(階級矛盾尖鋭);

根本原因通常看起來和該歷史事件的關係並不明顯;

直接原因通常是經過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能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關聯性非常強;

導火索通常都是一個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於社會和歷史發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導火索是巴黎和會外交失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索是國王召開議會企圖徵税等;

主要原因是最難的,有時它是直接原因,有時是根本原因,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內部邏輯,通過對比來決定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哪一個因素才是對事情起決定性作用的。

思維的鍛鍊要靠大量做題和有效總結來實現,這一點也是積累的過程,上了高三老師也會經常給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會有提高。

5.掌握一套既定的分析處理問題的方法

歷史學習裏面其實有很多約定俗成的東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條或兩條來總結,比如:

瞭解一個事件我們通常是從背景(原因),內容(經過),影響和意義(結果)來記憶;

分析問題我們總是有政治,經濟,文化三個維度來思考;

分析背景時我們會分國內環境,國際環境來進行;

評價意義時我們有正面(積極)和負面(消極)兩個方面。

你在答大題時會輕鬆地發現這些既定的思路可以迅速幫助你理解題目和入手分析。至於這些既定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在學習中很容易地提煉出來,或者我建議你可以看高中歷史學考必備手冊(貌似是湖南大學出版的)最後一部分談到的一些學習歷史的思維和方法,都非常實在和具體!

6.宏觀地學習歷史

很多同學可能會覺得歷史很煩瑣,細節很多,有沒有什麼主線可以把它們串起來

當然有!你可以適當地進行發散思維,把歷史事件串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不受課本的限制),比如説把一整個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整合在一起進行全面理解和思考,這樣一來你會發現你的歷史知識非常有條理,不光可以從宏觀上解答很大的問題,也可以隨便拿出一個部分進行微觀細緻的分析,這就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可以説絕學無憂了。

比如説在我腦海裏,整個歷史是由中國史和外國史構成的,中國史裏又分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近代史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舊民主主義革命這一階段整體由四次大型侵華戰爭(鴉片戰爭,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和三次中國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組成,期間經濟方面的顯著特點是自然經濟開始階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經濟形態形成以及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和發展;

思想文化方面出現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潮(地主階級抵抗派,地主階級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和實踐(洋務運動,維新變法,三民主義,新文化運動),歷經四次大型論戰(洋務派與頑固派,維新派與守舊派,革命派與保皇派,問題與主義)

歷史的每一個階段都可以被我這樣拿出來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再細到每一個事件和人物都是如此,所以這應該是你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學習歷史的方法14

一、在學習化學知識中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礎、抓思路、抓規律。

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這是提高能力的保證。學好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在做題中要善於總結歸類題型及解題思路。化學知識之間是有內在規律的,掌握了規律就能駕馭知識,記憶知識。如化合價的一般規律,金屬元素通常顯正價,非金屬元素通常顯負價,單質元素的化合價為零,許多元素有變價,條件不同價態不同。再如實驗室製取氧氣所需氣體發生裝置為試管。規律為只要是給固體受熱無論是一種藥品還是兩種藥品用來製取氣體都要用同製氧氣一樣的裝置-即試管。抓住規律可以加以運用如給出信息題告訴實驗室制甲烷氣用醋酸鈉和鹼石灰兩種固體混合加熱,雖然我們沒學過這部分知識但根據固體受熱製取氣體的裝置規律可知同製氧樣。再如根據化學式的計算,要抓好思路,什麼題用化學式來計算即只要有元素的質量分數的題就先要根據化學式來計算。

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方法 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特點

1、元素及化合物與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相互滲透關係密切,要把這兩者結合好。如由碳元素組成的金剛石、石墨物理性質的差異之大,硫酸由於濃、稀的不同而引起性質上有本質的不同。所以必須把物質的性質與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聯繫起來。

2、元素及化合物知識的內在聯繫緊密,規律性較強,知識系統都是從單質到化合物,都按存在 性質 用途 製備的順序進行的。而物質的存在、製備、用途都取決於物質的性質。因此學習中應緊緊抓住物質的性質去帶動其餘的。如依據氫氣的化學性質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來推導它的用途、存在不要去死記硬背。

3、元素及化合物知識內容多,即有共性,又有個性因此在學習中一定要全面分析問題,即記通性又記特性。如HNO3具有酸的通性又有特性與金屬反應不生成氫氣而生成水。

4、元素及化合物知識對實驗的依賴性強,大部分化學知識是通過實驗獲得的。如氧氣的化學性質通過與C、P、S、Mg、蠟燭等演示實驗使你認識到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所以一定要認真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達到印象深刻、記憶牢固、理解透徹。 如何學習呢?

1. 要重視理論的指導作用。如物質結構的初步知識揭示了元素性質特別是元素化學性質跟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的關係,揭示了化學反應的本質,揭示了分子形成過程及化合價的實質。這就為正確書寫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奠定了理論基礎。

2.要總結規律並掌握物質的特性。要抓住典型物質總結出一般規律同時還要把握住物質的特性以提高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習有機化合物可總結出甲烷、甲醇、乙醇、乙炔蠟燭等與氧氣反應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規律但各自都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再如學習第八章酸,通過鹽酸、硫酸、硝酸、磷酸的化學性質學習總結出酸的一般規律,但對不同的酸所具有的特性也要清楚。如濃H2SO4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硝酸的強氧化性都要掌握就全面了,否則就會出現錯誤。

3.要定期整理歸納所學知識,注意縱橫聯繫形成知識網絡。元素化合物知識雖然繁多、零碎,但根據彼此之間的聯繫可以以某物質為中心將其聯繫串成一個知識網絡,使零散的知識系統化、結構化,條理化。

4.將元素化合物中類別相似的知識歸為一知識塊進行橫向比較,辯清異同點使知識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如H2、C、CO可從具有穩定性、可燃性、還原性比較它們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從實驗操作看H2、CO分別還原CuO的操作一樣,不同點是CO還原CuO需進行尾氣處理。H2和CO的可燃性的火焰顏色不一樣,還原性的產物都有金屬或水或CO2,從反應類型看CO與CuO的反應不屬於置換反應。

三、化學計算的學習方法

1.牢固掌握化學計算的基礎知識。

基本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是進行化學計算的依據。若概念不清,原理不明,物質的變化規律不十分明確,就會把題做錯。如式量這個概念它只表示一個化學式如H2O的式量為18,5H2O中水的式量仍是18而不是90,再如A+2B=C+2D中已知C和D的式量比為22:9,若生成4克C同時還有多少克D生成。其C和D的質量比一定是22:2×9=22:18然後再進行有關計算。如把C和D的質量比仍按22:9進行計算就是錯誤的,反映出你對式量的概念還不清楚。

2.掌握並運用好解題步驟

解題分為三步即審題、析題、解題。審題就是閲讀原題,理解題意瞭解特點和類型弄清已知和未知,要防止不看全題斷章取義,粗心大意。析題就是剖析原題,在審題基礎上弄清關鍵詞語的含義,對眾多事實或複雜現象進行分析、綜合、挖出隱含條件及內在聯繫找出突破口,從而確立解題思路和方法。這是解題中最關鍵的一步。解題是在析題的基礎上進行的用已知求出未知得出正確結果。

3.注意解題規律和思想,掌握解題技巧

要善於從典型題的分析中找出其特點、規律和思路,能舉一反三,要做一題知多題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質量守恆定律這是九年級化學方程式綜合計算題和用字母表示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題中的主要思路。如a克KClO3和b克MnO2加熱完全反應後剩餘固體質量為c克生成O2多少克?運用質量守恆定律可求出O2質量是a克+b克-c克。再如已知KClO3中氧的質量分數為39.2%,KMnO4中氧的質量分數的40.5%,若各取100克加熱完全分解後哪種物質產生氧氣多。表面上看KMnO4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比KClO3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要大,但要是認真分析抓住完全反應這個關鍵詞語,從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KClO3中雖含氧元素的質量略比KMnO4低,但它的氧元素全部都轉化為O2,而KMnO4中的氧元素只是部分轉化為O2,近而得出是KClO3生成的O2多。再如有FeSO4和Fe(SO4)3的混合物測得混合物中S元素的質量分數為a%,則混合物中Fe的質量分數是多少?此題按元素質量分數求可做出來但很繁索,可以巧解。即從物質宏觀元素巧妙地過度到微觀原子個數來找出質量比從而可以進行計算。無論FeSO4或Fe2(SO4)3中“SO4”是不變的所以: S : O原子個數比 1 :4,質量比 32 : 64 ,1 : 2 設混合物的質量為1,已知S元素質量為a%,則O元素的質量為2a%,那“SO4” 的總質量為3a%所以Fe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3a% 。

學習國中化學,“記憶”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下面談一下記憶的方法。

一、簡化記憶

克服它的有效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幾個關鍵的字或詞組成一句話,或分幾個要點,或列表來簡化記憶。如:用六個字組成:“一點、二通、三加熱”。這一句話概括氫氣還原氧化銅的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在研究氧氣化學性質時,同學們可把所有現象綜合起來分析、歸納得出如下記憶 要點:一、燃燒是否有火或火焰。二、是燃燒的產物是如何確定的?看到、嗅到或通過其它輔助實驗?。三、所有燃燒 實驗均放熱。抓住這幾點就大大簡化了記憶量。氧氣、氫氣的實驗室製法,同學們第一次接觸,新奇但很陌生,不易掌握,可分如下幾個步驟簡化記憶。一、原理?用什麼藥品製取該氣體?;二、裝置;三、收集方法;四、如何鑑別。如此記憶,既簡單明瞭,又對以後學習其它氣體制取有幫助。

二、編順口溜記憶國中化學有不少知識容量大,記憶難,很適合用編順口溜的方法來記憶。

如剛開始學元素符號時可這樣記憶:碳、氫、氧、氮、氯、硫、磷;鉀、鈣、鈉、鎂、鋁、鐵、鋅;溴、碘、錳、鋇、銅、硅、銀;氦、氖、氬、氟、鉑和金。記憶化合價也是同學們比較傷腦筋的問題,也可編這樣的順口溜:鉀、鈉、銀、氫+1價;鈣、鎂、鋇、鋅+2價;氧、硫-2價;鋁+3價。這樣主要元素的化合價就記清楚了。

三、關鍵字詞記憶

這是記憶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礎上,找出概念中幾個關鍵字或詞來記憶整個概念。如:能改變其它物質化學反應速度?一變?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不變二不變?這一催化劑內涵可用“一變、二不變”幾個關鍵的字來記憶。

對新舊知識中具有相似性和對立性的有關知識進行比較,找出異同點。如:學習“離子”概念時,可用第二章中所學過的“原子”概念在結構方面、所帶電荷方面、性質方面、表示方面以及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方面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區別及聯繫,從而防止混淆加深記憶。另外離子的表示方法和元素化合價的表示方法也易混淆,應注意比較,它們在數值上完全相同,只是排列的順序不同。

四、總結記憶

將化學中應記憶的基礎知識,總結出來,寫在筆記本上,使得自己記憶目標明確、條理清楚便於及時複習。如將課本前四章記憶內容概括出來;27種元素符號的寫法、讀法;按順序記憶20號元素;地殼中幾種元素的含量;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原子結構示意圖及離子結構示意圖的畫法;常見的化學式及其表示的意義;前四章化學方程式。

學習歷史的方法15

進入國中學習階段,很多學生面對眾多歷史知識,如朝代更迭、歷史年代、重要歷史事件的特點、異同點的比較,容易混淆,在面對這些試題時,往往束手無策。也有很多學生認為歷史學習只是死記硬背,枯燥乏味,從而對學習歷史提不起興趣。其實很多學生並沒有理解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更沒能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掌握學習方法是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採取正確的學習方法,歷史學習一定會事半功倍,充滿樂趣,提高成績自然也是水 到渠成之事。歷史學習的方法多種多樣,概而言之,有如下幾種:

一、找準方向,明確目標

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運用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先根據課標的要求找準方向,明確“三維目標”,即明確每節課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目標要求。這樣在學習中才能有針對性、有方向性,而不是漫無目的亂學,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歸納知識結構、基本線索

每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線索,即基本框架。瞭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宏觀的認識。如在學習秦朝時,可簡單設計為──建立(包括時間、人物、都城)、鞏固(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措施)、繁榮(指具體表現)、衰亡(包括衰亡的原因)。掌握了這一簡單的方法後,在今後學習漢、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時,就可以自己來歸納學習,對每一朝代的特點可以自己補充。當然,這也不是唯一的方法,針對不同的內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歸納,哪一種效率高,適合自己就可以選用哪種。

三、掌握基本史實和觀點

基本史實的識記、理解和掌握是學好歷史的基礎。根據每節教學內容的要求,明確每個歷史史實的諸多因素: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條件、原因、目的等)、事件過程(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口號等)、事件影響(包括性質、作用、意義、經驗教訓等)。這些要素作為學習的基本知識點,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另外,對一些基本史實可以使用關鍵詞記憶,如,記憶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時,可以概括為“一轉折、三撥亂反正、一新時期”。這樣既可以簡化內容,優化知識結構,又可以提高效率,學的輕鬆自如。

四、加強運用能力訓練

運用能力訓練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只學不練達不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運用能力主要體現在對各種歷史問題的分析解答上。典型而精確的

練習題,既能從多角度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從而使學生在記憶、理解的基礎上做到前後知識的融會貫通。

五、學會探究新知識

在學習歷史知識時,要改變被動地接受,敢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學會質疑,不能只侷限在教科書中的知識,要多讀書、多實踐,培養自己的探索慾望和創新精神。

良好的學習方法能夠增進學生的學習效能,正確的學習方法對學習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思想家盧梭説:“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的方法。”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也説,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要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際能力。

Tags:學習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