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食療的歷史與發展閲讀參考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1.14W

藥王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提過:“凡欲治療,先以食療,既食療不愈,後乃用藥爾。由此可見,食療的重要性,正如孫思邈本人所説安身之本,必滋於食。近代醫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也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療病,並可充飢。可見食物不僅是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營養品,也是祛除百病的良方。本文以《黃帝內經》為根據,給大家介紹幾款實用的食療方。

食療的歷史與發展閲讀參考

食療的歷史及好處

在中醫中,我們常常講“藥食同源,這便是對食療最簡潔也是最深入精髓的介紹。從鑽木取火到烹飪方法的增加、湯羹等飲食內容的發明、酒醋醬糖等調料的出現……食療是伴隨着人的日常飲食而逐漸產生的。以下為各重要論著及大家對食療作用的描述:

戰國時期的《素問·五常政大論》主張:“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意思是用毒性大的藥物治病,只需用到病邪去除十分之六時,就應停藥;用一般毒性的藥物,只需用到病邪去除十分之七時,就應停藥;用毒性小的藥物,只需用到病邪去除十分之八時,就應停藥;即便是無毒的'藥物,也只能用到病邪去除十分之九時,就應停藥,之後可用食物進行調養,從而逐漸至康復。這便是對食療養生作用的高度評價。

東漢名醫張仲景治療外感病時服桂枝湯後要“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此為飲食對疾病治療的輔助作用。

隋唐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主張“為醫者,當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此為食療專論。

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收載了穀物、蔬菜、水果類、動物類藥物共700餘種,皆可用以食療。

春夏食療方法

所謂萬病始於口,飲食不節會導致很多疾病的產生,而食療也是從飲食入手,缺之補之。值得注意的是,食療方式不僅與體質相關,還與十二時辰、一年四時息息相關。本文即以快要到來的春夏兩季為主體,介紹一些春夏季實用的食療方法。

1、 春宜養肝,適合春天服用的食療方

五臟之肝通四季之春,所以春宜養肝,飲食上要以具有保陰潛陽、清肝降火旺的食品為主,比如多吃菠菜、胡蘿蔔、雪梨、蜂蜜、銀耳、百合、蓮子、芡實、山藥、薏米、花生、核桃、燕窩、豬肝等平性食物,少食辛辣油炸等食物。另外,由於春天萬物復甦、氣温上升,所以春天無須特別進補。推薦春韭、枸杞粥、雞湯三款食療。

春韭

春韭為四季韭菜品質之最,李時珍認為韭菜“葉熱根温,功用相同,生則辛而散血,熟則甘而補中,乃肝之菜也。所以,春季養肝護肝宜多吃春韭。

枸杞粥

枸杞粥,枸杞護肝明目,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多種維生素和鈣、鐵等對眼睛有益的營養物質,有 “明眼子之稱。另外肝通目,肝血不足可引起視物昏化,也可作為枸杞護肝之佐證。用枸杞和粳米煲粥,有保肝護肝、促使肝細胞再生的良效。

雞湯

春季喝雞湯是補肝的最好選擇,五禽之中,雞應於肝,所以春天喝雞湯有助於滋養肝血,最能養肝。

2、夏宜養心,適合夏天服用的食療方

五臟之心通四季之夏,所以夏宜養心。夏季萬物茂盛發達,走向成熟。此時人體血液循環加劇,從而加重心臟負擔,所以夏季養生在於養心。《攝生消息論》中有云:“夏季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夏季養心在飲食上要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儘量少吃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不妨多吃蓮子、豆製品、雞肉、瘦肉、芝麻、玉米,多喝牛奶等,既能補充營養,又可以起到強心的作用。五臟之心通五色之赤,夏季養心還可多食赤色食物,推薦百合綠豆粥、蓮子羹、茯苓等。

百合綠豆粥

百合,性甘味寒,歸心、肺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之功效。綠豆,性涼味甘,歸心、胃經,具清熱解毒,利尿、消暑除煩,止渴健胃之功效,夏天食用百合綠豆粥可養心降暑。

蓮子羹

蓮子,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夏季多服蓮子羹,可補脾止瀉,止帶,益腎澀精,養心安神,對夏天心悸失眠很有療效。

茯苓

茯苓,又稱玉靈,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經,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是夏季養心除濕的調養佳品。

結語:所謂藥食同源,食療又稱食治,在中醫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是利用食物本身的特性來調節機體機能,以達到治病保健康的目的。作為一種健康的養生之道,食療與個人體質、十二時辰、一年四時密切相關,所以若想達到食療之目的,也必須遵循順應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