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通用15篇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1.21W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期會考試總結,歡迎閲讀與收藏。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通用15篇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1

這次期會考試過去,我現在還是覺得自己有一些不足,高一階段的學習還是非常珍貴的,平時在學習當中,在平時的學習期間,我還是存在很多的不足,這次的期會考試,我還是覺得有很多的問題,我知道接下來自己應該朝着什麼方向發展,這對我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幫助,但是我還是有一些做的不夠好的地方,所以成績出現了很多不好,所以我應該要好好的總結反思一下。

高一的學習同時也是比較緊張的,自我步入高中之後的,我就非常在乎這一點,這讓我感覺非常的有必要,學習方面的積累,確實還是感覺應該要遵守相關的規定,接下來也應該合理的去做好,考試結束之後我現在還是認識到了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讓我感覺很有動力,這是我應該要去合理安排好的,我也總結了一下這次的考試,我確實還是需要維持好的狀態,這也是我應該要好好去調整的,對於這一點我也應該要端正好自己的心態,這次考試我也是認識到了自己各方面的不足我也感覺非常的有動力,學習方面,我也是應該要去合理安排好好的,這也是對我專業能力的提高。

我也接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的,我也渴望能夠在接下來能夠做出更好的成績來,無論是做什麼事情都應該要認真維持下去的,有些事情確實是應該要認真去鑽研,高一的學習我還是需要對自己更加有信心一點,這對我個人能力還是有着很大提高的,期會考試的學習確實還是需要繼續去做好,這也是接下來我應該要去維持好的,高中階段我還是非常認真的,這次考試主要就是數學和物理考的非常的糟糕,我自身也是有非常大的壓力,我真的感覺非常的不好,我應該要好好的去糾正自己,高一的學習也即將結束了,這第二個學期也已經過半,我確實應該要好好地去安排接下來的學習。

這個學期後面的時間,我也一定不會辜負了老師的期望,我會認真去做好分內的事情,落實好相關的規章制度的,我也是認識到了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我覺得這些都是我應該要去糾正的,這次考試結束之後,我也一定會做的更好一點,總結這次出現的問題之後我也是感覺很好,希望能夠在今後的學習當中能夠保持做的更好,我覺得考試成績出現問題,主要還是因為自己沒有認真對待,所以我一定會讓自己去接觸更多的知識。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2

一、基本情況

本次期末考試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佔4%;60分以上32人,佔41%;不及格的46人,佔59%。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試題分析

本份試題難易適中,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選擇題大都是考查較簡單的單一知識點,但題幹設計巧妙,學生需認真審題才可以作出答案,非選擇題的小題設計也是注重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的考查。如選擇題中的5、6、7、9、11小題,非選擇題的第23題,學生若只是死記課本知識是難以作答的,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與運用。

三、試卷分析

(一)選擇題

本試題滿分40分,學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容易出錯的有4、5、6、9、10小題4、6、10小題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牢,對歷朝歷代所發生的事情記憶不準,混淆導致出錯。5、9小題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是對所學知識不能靈活運用。

(二)非選擇題

21、(1)本試題滿分4分,大部分學生得分在2—3分之間。本試題學生的錯字、別字太多,失分嚴重。另外出現的問題還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準確,張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題大部分同學對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較多。(4)是開放題,大部分同學思維不太靈活,答題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試題滿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學生對所學知識不會靈活運用,第2小題出錯的主要原因是把兩次戰役相混淆,對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相關知識記憶不準,第3小題赤壁之戰失敗的原因沒分析清,記憶不準確。

23試題滿分13分,學生得分在9分左右。學生存在的問題是記憶不準,對知識點沒掌握,胡亂拼湊。

24試題滿分5分。得分狀況較好,在4分左右。但也有個別學生 掌握不準確,

(6)探究題

本試題滿分16分,大部分學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國家篇中,大部分學生都能答對,但錯別字較多。 人物篇中,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正確,存在的問題還是錯別字較多,“嬴政”的“嬴”出錯率較高,很多學生寫成了“輸贏”的“贏”;出錯最多的還是最後一個試題,大部分學生不知亡國之君。

措施篇中,秦皇、漢武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措施掌握不到位,錯別字也較多。

分合篇中,很多學生朝代順序模糊,沒記憶準確,出錯最多的還是學生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形勢理解不深刻。

四、採取措施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從這次七年級學生的歷史試卷來看,出現了很多空白試卷,且學生的試卷書寫相當潦草,胡寫亂寫的學生很多,不及格人數佔參考人數的13,成績令人瞠目,同時為九年級歷史教學埋下了隱患。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學生思想上不重視歷史學科,從而導致成績低下,對此情況,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重視起來,採取有效措施,爭取使學生下半學期成績能夠得到提高。

2、重視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落實。

在歷史學習中,基礎知識部分是佔主體的,掌握基礎知識是學生綜合運用,靈活掌握知識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對於課本一些重點知識一定要反覆落實,要使學生能正確書寫下來,避免書寫錯別字,要使課標要求的重點知識、主幹知識學生掌握準確無誤。

3、對課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講解。

由於七年級是中國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資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對於課本出現的一些文言資料要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理解到位進而掌握相關知識點。

4、複習時要對知識進行系統歸納,形成知識網絡。 重視單元小結、同類知識的總結及比較,構建知識網絡,使學生有明確的歷史知識體系。同時對於單元學習主題也要重視講解,要讓學生掌握單元主題。

5、複習時要對學生進行審題、答題規範、答題技巧的訓練。

七年級階段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審題、認真答題的訓練,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認真讀題,規範答題,同時使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3

本次期會考試題型、題量、分值分配及比例基本按照會考模式。非選擇題20道20分,佔40%。由於本次考試為閉卷形式,非選擇題根據中招試卷結構中的五道題減少為四道大題,分值仍為30分,佔60%。本次考察七年級下冊1-12課內容,主要考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兩單元中我國古代由隋朝至元朝的發展歷程。

本次考試中年級最高分49,最低分3分。其中,班級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年級2844%12%一班2845%8.3%二班3054%26%三班2750%5.5%四班2842%11%

本次考試發現學生答題中出存在的突出問題與九年級較為相同的有以下幾點:

(1)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準確、不牢固:題中出現的歷史事件、人物貢獻等缺乏基本的瞭解,七年級第一單元中有涉及很多的人物,比如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涉及他們在位期間的稱謂問題分別對應“貞觀之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開元之治”,其實很容易記,但是因為前三課的內容比較集中,學生就把這些知識點搞混。

(2)缺乏對知識的理解認識:很多學生存在錯誤的認識,以為歷史只要死記硬背就行。其實不然,大多數學生害怕碰見考察時間的題,就是因為在死記硬背的情況下,很難將知識點進行串聯,造成知識的分段記憶。在這種情況下,將各個事件對號入座當然很難。並且,這種記憶方法,很難將考察綜合能力的題拿下。

(3)審題不仔細、不認真:七年級試卷中22題的第2問,在以前練習的時候出現過,但是進行了些微的更改將考察作者作品的部分刪除,但是部分學生不審題,完全靠印象寫答案,將“三吏”、“三別”寫上。可見其考試過程中極其不認真。

(4)答題過程中書寫不認真:部分成績比較偏後的學生,在考試過程中,態度不認真,非選擇題部分僅寫幾個字,字體潦草、卷面也不整潔。也有部分學生答題的時候馬虎、粗心,出現添字、漏字的現象。比如“吏”與“史”兩字多次強調,但是在試卷中仍是有很多的學生寫錯,“安吏之亂”、“詩吏”一大片。

(5)多次強調的知識仍有學生寫錯,説明部分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沒有集中精神,認真聽課,在講解習題、學案的過程中,沒有及時的更正自己的錯誤。

今後改進的措施,主要針對存在問題有以下幾點:

(1)提醒學生重視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會考現在實行開卷形式,注重對知識的變形與組合,這就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綜合分析、實踐、創新能力。但是這些都離不開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只有對知識熟練掌握,才會有能力的不斷提高。因此,在今後的學習中還是應該強抓基礎知識的過關。

(2)注意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想要獲取高分就需要有較高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在平時的課程中對學生多做引導,使其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尤其在導學案的教學中,利用小組的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對於審題不仔細、不認真;答題過程中書寫不認真兩個問題,則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平時做作業的時候對其提高要求。講解習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的審題方法,抓住關鍵詞,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有針對的去回答,避免偏差與疏漏。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4

一、試卷質量分析: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落下帷幕,此次考試試卷結構合理,分為四部分:單項選擇、判斷並改錯、填空題和材料解析題。其中選擇題50分,判斷並改錯、填空題分別為10分,材料解析題30分。試卷難易度適中,比較注重基礎,同時也充分考慮能力的考察。在強調基礎知識的原則下,考察學生運用史學知識、史學理論分析史學現象的能力,並形成科學的唯物史觀。是一套有水平的測試題。

二、學生答題情況:

此次試卷位七年級學生入校第一次進行系統的歷史測驗,有點主要體現在絕大多數學生的字跡整齊、乾淨,基礎知識掌握紮實,學生的能力得以體現;但在此次的考試中也發現諸多問題:

1)選擇題部分:學生失分點主要集中在18題、24題。

2)非選擇題部分,判斷並改錯、填空兩個題學生答得比較差。反映了學生基礎知識不夠紮實,粗心。

3)材料解析題回答情況較好,但反映的問題是不能認真審題,錯字、別字問題較嚴重,期中“葵丘會盟”的“葵”錯誤率高

三、測試結果:

最高分100分,最底分低於60分。平均分為84.1分,優秀率60.5%。

四、教學反思:

期會考試結束了,為了今後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下面就這次期會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一)、教師方面:

1.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加強對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加註重學以致用的原則。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以後在這方面多下功夫,提高培優和不差的效率,整體提高教學質量。

3.在讀圖題上多加練習。學生的讀圖題都做得不是很好,可以看出來,讀圖能力欠缺,要帶領學生分析歷史圖片,進一步提高能力。

(二)、學生方面:

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

4.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後的措施:

1、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採取及時反饋抽查。

2、加強課後的鞏固記憶程度,採取做練習的方法。

3、這裏打造德育課堂,少講精講,讓學生多學習多探究多思考,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學習歷史要紮實、牢固、脈絡清晰。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會努力探索,大膽嘗試,與課改同步,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自己的教學工作做得更好的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5

期會考試是檢驗一個學期教學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試卷質量的高低決定能否很好檢驗一學期的教學成績很重要。下面對本學期的期會考試試卷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找到教學中的不足,以便為以後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為100分,實行閉卷考試,共五個大題。題型有選擇題、列舉題、識圖題、材料解析題、綜合探究題。可以説題型多樣,接近會考試題類型。

從題量上看共五個大題,設計出了32個問題,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全,能夠檢全面測出課標上中國近代史部分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

容易題約佔50%,中檔題佔30%,稍難題佔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直接從教科書上選取,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節設問,對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侷限於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解題情況

1、概念把握不準確

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因素,無數個概念支撐了歷史長河,歷史概念區分了多個歷史史實與現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勢必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如第20小題:相當部分學生錯選為B,此題得分率只有0.56,這是由於學生對皇帝的貢獻沒有認清導致的。

2、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不牢

歷史學科內容包羅萬象,涉及了語數政地等多領域、多門類、多學科知識,若相關學科知識缺乏,定會對學習歷史帶來一定困難。如第6小題顯然是學生空間感弱、地理知識缺陷造成的。

3、歷史思維能力、從材料中獲取信息能力、概括歸納能力差

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史實,分析歷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擅於從材料中獲取提煉有效信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就會出現零亂、囉嗦或不完整。如第28小題第2、3問,學生失分較多,失就失在不能從材料中獲取有用的東西,對史實分析不透。這就是平時歷史思維能力訓練太少、分析綜合能力欠缺影響所致。又如第31小題,要求學生結合談談對應當如何考試的看法,這考的就是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歸納能力,許多考生在答經過時不是答得囉嗦,就是太簡略,一筆帶過。

4、審題能力不強

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説,題審好了,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亂作答。如第29小題第3問,有學生審題不仔細,不少學生舉的例子不恰當。

三、對今後教學建議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歷史作為會考學科已經幾年了,但從重視的角度看還不夠。第一,從八年級年級的成績來開,校與校、班與班之間的差距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15---20分之間,這説明了有的學校、有的教師沒有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造成差距較大,為九年級年級的歷史教學埋下了隱患。第二,從八年級年級的試卷來看,學生答題的質量普遍不高,書寫不整齊,空白的試卷較多,説明了學生從思想上不夠重視,對知識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會考考查的重點,佔會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學校一定要給八年級年級充足的課時,保證教師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對於近代史的知識,教師一定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要求學生基本知識點掌握準確無誤。

2、要依據《課標》進行教學

《課標》是歷史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和準繩,《課標》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提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生學什麼以及學到何種程度,都一一作了具體的規定和説明,所以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讀課標。(兼職教師也可參看練習冊的學習目標)

3、固本強基,狠抓基礎知識落實

基本知識點的落實:人物、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和影響等是歷史最基本的知識點,必須牢固掌握,反覆記憶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強訓練,注重鞏固

教師在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必須落實每一堂課後的作業練習,落實好練習冊的習題,反覆落實基本知識點,注重鞏固。

5、注意對所學知識的總結與歸納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視讀圖、識圖、填圖和析圖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課本圖;以圖讀史,以圖講史,建立緊密的圖文聯繫,進而挖掘課本圖的隱性知識。對於課本的一些圖片,一定要讓學生識記、理解、掌握。

7、加強對材料題的訓練

加強培養學生對信息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出處的信息,要求學生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6

一、考試分析

(一)成績彙總:

九一班應考人數為56人,班級平均分只有34.5,其中最高分72,最低分56;此外,30分以下的有19人,60分以上的僅2人,無80分以上者。九二班應考人數為52人,班級平均分更是少到28.5,其中最高分63,最低分7;此外,30分以下的有34人,60分以上的只1人,無80分以上者。

(二)試卷分析:

本次試卷分為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兩大部分。前者共20道小題,總分40,為基礎型試題,涉及第一、二單元,共十一課的基礎知識點,按具體題型可劃分為:事件類、人物類、時間類、文件類,概括起來也可看作是對歷史事件的經過之考察,皆是直接檢驗學生對一、二單元中所提重大歷史事件的熟悉程度。而從學生的卷面來看,做正確的平均只有9道題,這反映出一個嚴峻的現實:學生連最基礎的知識掌握程度還沒有五成。這裏面不排除有些同學根本沒認真對待選擇題,只三、五分鐘便搞定了這20道題,倉促之下必有疏忽,但客觀來講,還是學生的基礎太過薄弱,這是通過本次考試我發現的最大的問題。

而後者材料分析題,一直是學生最大的軟肋所在,通過平時的瞭解,我得知很多學生一見這種題首先心理上就慌了神,腦中僅存的那些知識也便全不見了蹤影,接着就是滿篇的信口開河,想當然地塗鴉而作,甚至材料於不顧,只是憑感覺答題,結果,雖然是都答滿了,但失分也極其的多,這次考試也不例外,兩個班的學生在本大題中基本上都作答了,但60分的題,平均得分卻僅有10分,許多同學都是個位數,在翻閲兩個班的試卷後我發現其中的一個問題:不注意審題、馬虎圖快,對於畢業班的學生而言,現在説他們不知道做題前應該先仔細審題也不現實,所以歸結起來,根本的原因還是學生的態度有問題,除此之外,對於此種題型缺乏一定的訓練和做題技巧也是導致這類答題得分荒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閲卷感想:

但就試卷而言,反映了兩大問題:第一、基礎薄弱,尤其是對於最基本的事件經過掌握遠遠不夠;第二、態度不端、缺乏做材料分析題的基本能力。針對這兩大問題,我的感觸如下:

首先,對於整份試卷,學生中普遍缺乏主次之分的觀念,從卷面分數設來看,材料分析題所佔分值較大,所以幾乎所有同學都將答題的重點放在了其上,而對於選擇題,只是草草地揮筆而成,缺乏足夠的重視、缺乏足夠的時間審題,同時也缺乏一定的答題技巧(即三個“缺乏”),這原本是合情合理的,但前提必須是對基礎知識有了一定量的儲備是,而大部分學生的真實狀況卻是恰恰相反基礎知識相當匱乏。就難度而言,選擇題要較之簡單的多,試卷的布可以説是先易後難,可我們的同學往往一拿到試卷就往難度較大的材料分析題裏鑽,説重了,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夠在哪些地方得分,不知道究竟應該在哪些地方花大精力去作答。

其次,對於選擇題,第一,以題型而論,我主張讓學生放棄“時間類”的題,因為歷史事件很多很雜,完全記清楚每個事件的具體時間雖然不是不可能,但對於即將應考的畢業班學生而言是相當困難的,所以平時用不着刻意去記憶,那考試的時候怎麼辦呢?既然這類題考試中不會超過三個,分值不大,但是完全放棄嗎?不是!這裏就涉及到一個答題技巧排除法,此法不僅適用於“時間類”的題,其他類型的題在無法確信答案時也可採用,因為選項裏面必然有一至二個是明顯錯誤的,最常見的就是“世紀”不對,譬如“一戰”是二十世紀的事,那應該是19××年,而有的選項會是18××年,或是20××年,顯然可以排除,這時候一般會剩下兩個選項,都是19××年,不同的是月份和日子,那麼需要學生快速翻閲整個試卷,搜尋有關“一戰”的其它題,尤其是材料分析題,如果有,看裏面的時間,然後在選項中尋找合理的,例如,有材料已經給出有關“一戰”中的某一事件發生在1914年9月20日,然而在前面的選擇題會考察“一戰”爆發的時間,如果有選項給出的是1914年10月14日,那麼就應該排除。第二,“事件類”的題其實就是歷史經過的主要構成,這類題學生作答不好,歸咎於我的教學策略,之前一直把課堂的重點放在了對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意義”(影響)的分析和講授上,而對於“經過”言之過簡,強調更是不夠。

二、教學反思

(一)上半學期教學回顧

1、授課方面。在本學期開始的時候,講了一、兩課我就感覺到一個問題學生對於本冊書所講的世界史相當陌生,不論是重大的事件也好,還是著名的人物也罷,我在課堂上一説,下面的學生一臉茫然,完全不知所以然。其次,在課後談話中得知,幾乎所有的同學在世界史和中國史之中,都鍾情於後者,對世界史沒有興趣。針對這些問題,我在其後的講課中,不得不對一些學生陌生的知識做大量的擴充,以便能夠讓大部分同學明白,所以往往覺得一週三節課時間太不夠了,所以課堂之上往往留給學生的時間極少,可以説是滿堂灌,這就減少了複習提問和強調重點的時間;另一方面,為了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我在課前的準備中儘量加入一些名人趣聞以及一些學生在書本上看不到的歷史真相,這樣之下,課堂學習氣氛雖然還算活躍,但同時在笑聲之中,對於知識的有效吸收也打了折扣。

2、作業批改方面。學期之初,我發現學生在作業中的抄襲現象相當嚴重,對此,在平時批改作業時,我將所有作業攤開而看,發現相似的就放在一塊,找出其中相互抄襲的作業,記錄名單,上課時公開指出,並制定相應規則:平時作業中累計抄襲三次以上者,作業本以後送達班主任處批改,並且平時作業成績為零,而期末成績分為期末卷面成績、平時作業表現、平時課堂表現,期末卷面佔80,平時作業和課堂表現各佔10,我會在期末成績旁加上一列教師評定分。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多次發現作弊同學之後,整體的作弊現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尤其九年級(一)班,只有一、兩個“頑固派”仍是陋習不改。

3、複習總結方面。歷史是一門知識點極其散碎的學科,所以複習總結很重要,在第一單元新課結束以後,我專門用來一節課進行復習,再次強調每課的重點知識,降低語速、反覆提及考點,也對於當初筆記沒記完整的同學以機會補全。由於課時有限,僅僅是在第二單元講完之後用了一節課時間對第一、二單元的基礎知識點進行了一次檢測,由於試卷是自己所出,難免有不足之處,加之沒有時間進行以“做題”-“講題”的方式來鞏固知識的環節,所以效果不明顯。

(二)下半學期教學計劃

通過這次考試,反映了許多問題,有來自學生自身的,當然,更多的還是自己的教學環節出了岔子,對此,經過認真反思之後,我覺得下半學期的教學應該做如下的調整和改動:

首先,就是對教學策略的調整。課堂教學中應該把重點放在對歷史事件經過的講授上,而對於背景和意義的分析,點到為止,不宜做過多的延伸和擴充,這樣反而會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在課堂快結束時進行必要的小結,尤其對於經過中的重要事件、人物、文件等再次重申,而相應的在下一節課新知識講授開始之前必須要對本節課小結時的知識點進行提問,或是集體共同回憶,以達到複習鞏固的目的。

其次,加強基礎知識點記憶能力的培養。起初,考慮到九年級學生學習壓力大、任務繁重,所以平時沒有要求學生在課下記憶背誦歷史,現在看來是有必要採取“有選擇性”的抽查工作了,對於(二)班,我的想法是先在班上進行統計,徵集自願背誦者,如果人數偏少,則統一直接由我考察;如果人數稍多,則分組,選出負責人來考察組員,而由我考察各負責人。對於(一)班,採取課前、課後提問的方式,重點針對歷史成績處於50分至30分之間的同學。這是考察的方式,而考察的內容則還是以歷史事件的經過為主,這點我會在課堂小結時針對課堂筆記做出劃分,明確指出哪些部分是需要加強記憶的。

最後,加強材料分析題的訓練。這個主要在課堂上進行,對於每一課的“想一想”以及課後的“材料閲讀”,儘可能在課堂上進行解決,當做材料分析題去做,啟發學生,最後讓學生給出答案。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答題技巧,要善於從材料中找出關鍵字,比如“國家”、“人物”、“時間”等,並通過多次訓練,養成學生仔細審題、做提前先閲讀材料的習慣。===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7

一、考試成績分析及經驗小結:

本次考試試卷難度一般,有一定的區分度,主要側重於基礎題和學案錯題的再現與變式。總體學生考試成績一般。現將前期工作總結如下:

1、狠抓基礎知識的落實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把知識要點和教師補充的相關知識點落實到教材上,這樣使集中注意力,課堂聽課效果提高,同時便於以後的積累與複習。通過課堂提問及時反饋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利用前兩分鐘,朗讀、背誦前一天所學要點內容,上課後提問,發現問題再講解、強調。每一單元學完之後,要求學生列出單元知識體系表,前兩個單元老師完成,之後由學生自己動手,整理歸納。

2、注重課堂、自習的教學效率

課堂上要求學生紀錄整理,隨時提問反饋。自習課明確學習任務,做作業或練習冊,比如做練習冊時明確到具體某頁某題,然後當堂反饋檢查。

3、加強解題能力的訓練

本學期採取了多做基礎題,以題帶基礎知識的做法。除了導學案和固學案以外,每課一練一評,題量是7-8個選擇題,一個很基礎的非選擇題,做到小步子快反饋。每單元一測一過關,如果發現學生出現錯誤較多的知識點,再講解、強調、錯題重做。

4、培養答題技巧和規範答題

教會學生審題:單項選擇題教會學生抓材料和問題的關鍵詞,關注肯定項和否定項。非選擇題,教會學生提煉材料,找要點結論,注意時間斷限。

5、注重史學基本理論和史觀教學

例如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原理內容及運用;現代化、文明史觀等史觀。

二、存在的問題

1、態度問題

在“三科主打、六科主導”的大環境下,學生對歷史學科很不重視,從學生寫的反思中,可以看出很多學生是抱着“三科考好,無所謂”的態度走入歷史考場嘗試了“裸考”,結果可想而知。

2、不重視基礎

學生不願意,也沒時間去落實基礎知識,無課前預習,作業不能認真完成。課堂上聽過即放過。不能及時在書本上做記錄。

三、下階段學法指導

1、首先要從態度上重視,每一門課都要緊跟老師,都不能掉以輕心;

2、注重課前預習,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3、注重落實基礎,緊抓教材,課堂隨着老師在書本上做圈劃,重點內容及時做筆記。

4、學案認真完成,不會做的題及時找老師和同學解決。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8

本次考試目的是檢測開學以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併為下階段教與學提供有效依據,從而有針對性地根據學情,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與學質量。

一、 存在問題:

1、各班之間的發展還不夠平衡,各班的成績差距較大。

2、對重本生的培養措施和力度還不夠。

3、對普本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沒有完全調動起來,對其非智力因素挖掘得不夠,練習還不夠到位,沒有形成應有的能力,故這部分學生的成績還不夠理想。

4、老師有時講得過多、包得過多的教法還需進一步改進。

5、由於學生沒能自覺及時做好複習,練習鞏固,使學生知識消化不良,課本基礎知識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亂,沒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適當的識記,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6、學生考試過程中審題作答存在隨意性,考試技巧有待提高等問題,導致知識無法得以有效運用,同時還存在書寫不工整答題不規範等問題。

二、今後的改進措施:

1、繼續夯實基礎,反覆練習,狠抓落實。

2、少講,多練,課前提問,課下抽查。

3、培養學生閲讀、概括、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4,考試作業的批改,評講要及時,應注意審題技巧,答題規範性等問題的指導與訓練,對症下藥,適當的訓練是鞏固和理解知識點的必備途徑。

5、加強學法指導:指導筆記。

6、對個別學生進行試卷的書寫與規範指導

7、認真備課,研究教材,多聽課,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8、加強對重本和普本邊緣生的指導

三、目標

學科 前5

組內 前7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9

20xx---20xx學年度第二學期就將結束了,本學期按照教學計劃以及新的《歷史課程標準》,已經如期完成了八年級歷史下冊的教學任務。下面就分幾個方面來説一説我在這學期教育教學方面的心得和體會,總結如下:

一、備課——周到細緻,找準重、難點 作為一名老教師,我能堅持認真備課和教學,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教參,學習好《課程標準》,虛心向同年級老師學習、請教,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提前一週備好課,寫好教案。平時也堅持做到周前備課。積極參加備課組活動和晉江市的各種聽課交流活動,上好公開課,並能經常聽各有經驗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國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現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經常上網查資料,集中別人的優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常常忙到夜裏十一、二點。為了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所學的知識內容,我還積極查找課件,製作課件,雖然學校國中部無法採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但我仍不斷進行教材分析,製作課件,爭取把第節課都備到完美。複習階段,我把全書及每一單元的重點內容、知識點的內在聯繫予以概括總結,給學生一個明確的學習思路。並精心印發了一些歷年會考、期末試卷中出現的最新題型,及時地讓學生明確考試的方向。

二、上課——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難度的問題找優等生;一般問題找中等生;簡單些的總是找後進生回答。上課後及時做課後反思和寫教後感,找出不足之處及時加以改進。

三、作業佈置——有針對性和有層次性.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和作業負擔,每次佈置作業時,我都會精心地挑選,認真地選擇一些有利於學生能力發展的、有利於學生髮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作業。作業批改後,我又能及時給予講解;對於作業錯誤教多的學生,我利用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不明白的耐心講解,及時查缺補漏。這樣雖然作業量不多,但是作業的質量很高,學生通過不多的練習既掌握了知識,又提高了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四、輔導——面向全體,關注個別。在課後,我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視優生忽視後進生的思想和做法。在課後的輔導中我加大了對後進生的輔導力度。我對後進生的輔導,主要是學習思想的輔導,在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的同時,不斷的給予鼓勵和支持,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漸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事實證明,我的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總之,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成績已經成為過去,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將一如既往地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鑽研教育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為我校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10

期會考試結束了,卷子陸續發了下來,並沒有我預期的那麼好,一個個紅色的分數十分扎眼,那些錯題也大多是不該錯的。有的是沒讀清題意,提筆就寫,大意失分;有的是讀題後沒分析,想當然地寫出答案,大概意思雖然對,但一些言語答非所問,就是我背得再熟,跑題了照樣扣分。

哎!可憐的思品卷子,要不是這個小錯誤,我的得分就是三位數了;有的是概念掌握不牢,到考場上便慌了手腳,思考半天仍沒有答案,結果就又丟一分;有的因為字不會寫而扣分,這應該算是歷史上的錯誤,看來以後還要把好字詞關呀。

還有就是歷史的閲讀題了。閲讀題所佔分值很大,題型也多種多樣,而我做得最不好的就是讓談自己的理解和總結概括,談理解的題我最不能寫的全面,結果許多的半對出現在我的卷子上;至於總結類的題,我總不能把它寫得十分簡潔,也抓不住要點,寫出來的答案往往不是總結,而是擴寫,寫的比原文還長。所以我以後還要加強閲讀訓練,不論是看課外書還是學課文,都要試着提煉出它的主要內容,並想想自己的感受,相信堅持下去我的閲讀理解能力會不斷提高。另外就是要加強課外閲讀,這樣有利於我擴大知識面,對我的作文也有好處。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11

期會考試又結束了,為了今後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下面就這次期會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一、教師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任務重,為了加快總複習的速度,在11月份中旬學完九年級上冊的內容,我沒給學生複習歷史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在課後複習。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

3。歷史故事雖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佔用時間太長,課堂上應適度調整。

學生方面:從試卷看,主要失分是材料1有的學生理解有誤,沒有抓住中心內容,第一問應是文藝復興就錯,其它問題就全錯了;材料2(但這道題不是會考內容)和材料3兩個作用和意義。問答題主要失在美國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二、學生方面:

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

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願地以為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

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功夫,主動去背去記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後的措施:

1、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採取及時反饋抽查。期會考試後,我改變了教學方法,採取邊複習邊抽查。經過驗證,每講一個知識點,我進行重複後,然後,讓學生記憶,再抽查;這樣做,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識,而且課堂氣氛緊張,學生生怕漏聽了而使自己起來丟臉,因而,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強課後的鞏固記憶程度,採取做練習的方法。同時要求學生避免照抄照辦的現象再次發生。

四、我的看法:

歷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為過的,它對你的記憶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對社會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學歷史要紮實、牢固、脈絡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時間的紅線串起,切勿東一個人物西一個事件地無規律記憶。因為那樣,雖然把所學的事件都記住了,但這些事件如一盤散沙,缺少戰鬥力。今天的歷史考試已不是單純考察你對孤立事件的記憶,它要求你在記憶單個事件的基礎上,經常重複一項工作——串線。這樣的線索可大可小,可橫可縱,十分靈活。越是靈活串線,證明你的知識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簡單提及一些:最常見的是以時間為線索。這是一條自始至終的大線。也可以人物、民族等為線索。 “線不在多,有之則靈。”另外,要勤思考,千萬不要以為歷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務只是記憶,實際上記憶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記憶基礎上的分析、歸納、比較能力。這也是能暴露弱點的部分。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探索,大膽嘗試,與課改同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教育事業奮鬥終身。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12

考試後,我最關心的事莫過於各科的成績了。成績很不理想。其實分數只不過是檢測我們對知識掌握了多少而已,不必耿耿於懷,而是要明白自己在哪裏失分了,找出原因,及時彌補。我們必須總結失分的原因,採取措施,加以補救。

一是基礎知識。

要想使自己的基礎知識更廣泛,就需要積累。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不明白意思的詞語及時查工具書。每天看一看,背一背,温故而知新,以免由於時間的關係,沖淡了記憶。

二是閲讀。

閲讀也是建立在積累上的。平常應該多讀。要用心去讀,讀的不是有趣,而是內容。在平常多讀的情況下,我們在考試時做閲讀題就會很好地抓住文章所要表現的感情。

三是作文,

最好先看好題目在答題。

這樣,在自己答題的過程中,就會有一個構思,也許,在答題的過程中,就會有靈感,在做作文就比較容易了。平常多寫,多練,逐步提升,平常時應該多讀一些“開卷有益”的書。

我沒有考好完全是在於平時的基本功沒有打好。吸取了這次的教訓,我以後會在平時的學習上更加努力!認真完成作業!專心聽講!沒有考好也在與臨場發揮的不夠完善。我在考完試後會仔細檢查。我會“更上一層樓”!老師,請你相信我,我會在下次的考試中,更加在努力的!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13

八年級第一次歷史考試並不理想全班有30人不及格,上40的僅僅5人。

歷史應該是一門好學的學科,但為什麼我們的考試成績卻那麼的不堪?同學們反思一下自己對學習歷史的態度,上課是否做到百分之八十的認真?課後是否有抽時間去複習?

如果你上課認真了,課後再花點時間去複習其實學歷史也是很容易的。

歷史課下課後我都會問歷史老師鄭老師我們本堂課的學習狀態如何,每次鄭老師給的回覆都會是這樣:有的同學多認真,但就是你們班上的“那些”同學。我想大家心裏應該都知道“那些”同學指的那些人,記得開學前幾周的時候鄭老師對我説過:你們班調皮的孩子不僅僅是要提醒他們,學習好的同學也應該一起多幫助他們。 學習是可以互幫互助,我們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帶動不想學習的同學。

同學們在課堂上基本能做到不講話,我相信這一點值得鼓勵,但同學們的思路是跟着老師走的嗎?敢肯定的是一定有不少同學在課堂上沒有做到認真,在開小差,老師在講台上四十分鐘講都的很認真,為什麼同學們不可以堅持四十分鐘。

總結:

1.對待歷史不重視。

2.上課效率不高。

3.課後沒有花時間鞏固。

4.沒有背牢知識點。

希望同學們能反思總結自己的問題,然後去克服自己的問題,在下次考試中能超越以前的自己。

我看過一本書,書名當時就吸引了我《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有多少同學在做'無用功'或着説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書的封面有一句話可以讓我們深思:“任何沒有計劃的學習,都只是作秀而已,任何沒有走心的努力,都只是看起來很努力。”所以在努力而又沒有很大提升的同學不要假裝很忙,不要做給別人看。還有那些想行動努力的同學,請真切的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行動是不需要等到什麼好的天氣好的狀態才開始的而是此時此刻。

還是那句話,加油!八四班!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14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德高尚,醫術高明,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15

一、考點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税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

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