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2.32W

上學的時候,説起知識點,應該沒有人不熟悉吧?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為了幫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識點,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

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1

古人有“書中自有顏如玉”之説。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這篇八年級下冊歷史第三單元知識點,希望可以加強你的基礎。

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1)關鍵: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關鍵在於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

(2)推動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的原因和要求:

原因:1)在意識形態領域,多種文化並存是客觀事實。但是,任何社會、任何國家都不會對文化發展方向採取放任的態度。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2)面對文化發展的這一階段性特徵,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要求: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什麼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4)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意義:1)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5)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

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2

有關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

內戰烽火

1、重慶談判:(見書93頁插圖)

(1)蔣介石邀請重慶談判的目的:

A為了贏得準備內戰的時間。

B為了欺騙人民。

(2)談判的目的:

A為了爭取國內和平。

B也為了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

(3)談判的結果:國共雙方簽定了《雙十協定》,又稱《會談紀要》。

2、轉戰陝北:1947年,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陝甘寧解放區,周恩來領導下,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陝北;彭德懷,賀龍指揮西北人民解放軍採用“蘑菇戰術”,取得了清化砭等戰役的勝利,粉碎了敵人的全面進攻。

3、挺進大別山:劉鄧大軍率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挺進大別山。見書94頁插圖。

→意義:

A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B嚴重的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

八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

第十五課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農曆一九三七年五月二十九,小暑),日軍炮轟盧溝橋附近宛平城,二十九軍奮起還擊,佟麟閣、趙登禹為國捐軀,最終平津陷落。

影響:標誌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爆發。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過程:

1、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略矛頭指向華北,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2、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誌着十年內戰的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3、盧溝橋事變後,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盧溝橋事變後,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

八一三事變:1937年8月13日(農曆一九三七年七月初八),日軍發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

南京.(最能反映日本軍國主義野蠻暴行的事件):1937年12月,南京被佔,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陪都),日軍殺害中國軍民30萬人以上。

對南京.及日本右翼勢力歪曲歷史的認識:戰爭是殘酷的。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日本右翼勢力企圖掩蓋、抹殺侵略事實,可見,日本對軍國主義罪行沒有真正反省,這是對世界和平的嚴峻挑戰。對此,我們要牢記日本帝國主義的深仇大恨,警惕法西斯勢力的復活,防止歷史悲劇重演。要反對戰爭,熱愛和平,勿忘國恥,警鐘長鳴。

第十六課

平型關大捷:1937年9月,抗戰以來首次大捷。由八路軍一一五師取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台兒莊戰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揮的徐州會戰中,中國軍隊取得台兒莊戰役的勝利。台兒莊戰役是國民黨正面戰場上的一次重大勝利。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敵後戰場的戰略總後方。

百團大戰:由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取得,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的規模戰役。

中共七大:

1、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

2、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七大。

3、會上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羣眾,壯大人民力量,在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4、大會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抗日戰爭的勝利:

1、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兩枚原子彈;蘇聯出兵進攻駐中國東北的日軍;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大反攻。

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3、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A.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指導下,實行全民族的抗戰。

B.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是正義的戰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中國共產黨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堅持敵後抗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軍民頑強抗戰,成為抗擊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D.國民黨正面戰場上積極抗戰,成為抗戰勝利的重要原因。

E.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家和廣大愛國華僑與國際進步力量的支持。

4、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抗戰的勝利,扭轉了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屢敗局面,洗刷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學好歷史的五大技巧

一、要對歷史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覺得歷史年代、人物、歷史事件比較難背,把學歷史當做一種負擔,那麼,永遠學不好歷史。只有真正融入到歷史長河中,認真閲讀每一個歷史故事,去感受歷史人物的狀態,對歷史產生興趣,才有學習歷史的動力,才能更好的學習歷史。

二、學會讀歷史材料

“讀歷史教材”需要“讀”目錄、引言、課文、插圖、材料、地圖、引文、註釋、思考題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節目錄及內在聯繫的基礎上明確此章節講了什麼問題,以及圍繞此問題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第二,根據教材,分析、歸納每個方面講了幾點,每點都包括哪些基礎知識,並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表達出來。第三,找出書上的核心詞、關鍵語,明確哪些是必須記住的,劃出來加強記憶。

三、關注歷史年代

如果沒有歷史年代,就根本無法考察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更不能發現歷史時間的內在聯繫及找出歷史發展規律。由此可見,歷史年代對於歷史學科的意義。想要掌握歷史年代,就必須要通過恰當的方法來記憶。

常見的方法有:分類記憶法,就是把我們所學的歷史知識,按內容、性質、特徵歸納分類,使本來分散的歷史知識加以系統化、條理化,以便更多的記憶、如:6個主要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愛琿條約》、《北京條約》、《伊犁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然後註明各自的時間,這樣就能一目瞭然。

化簡記憶是把複雜的歷史基礎知識內容,刪掉複雜,遵從簡單,理出提綱。用簡單的文字或抓準本質性的語文,以便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如: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概括為“苛税”、“重役”、“酷刑”6個字,就掌握了秦末農民戰爭的根本原因,也掌握了化簡記憶的技巧和方法。

四、勤於複習鞏固

“温故知新”歷史的學習是以記憶為基礎的,所以不斷地回顧以前所學知識和對新的歷史知識進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這樣不僅能增強記憶,還能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閒暇之餘,突然想到一個歷史名詞或者某個故事中涉及歷史,應該馬上回憶教材上的知識,如果有可能的話追本溯源,思考通過其他渠道得到的歷史知識和教材所述知識的聯繫,把知識弄清楚,這樣也算是時間的充分利用。

五、整理歷史知識

針對歷史知識比較瑣碎的問題,我們就需要自己動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學知識,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實根據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加以整理,簡化成歷史線索,以建立主幹知識的結構和知識間的相互聯繫。當然,在整合的時候可以參考一下試題調研,把上面的精彩總結內容摘抄或剪下來,反覆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

怎樣記歷史的人名、地名、年代

(1)記人名

記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諧音法,用這兩種方法記外國人的名字尤為適用。諧音法就是將外國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漢字去理解,使原來無意義的音節成為有意義的名詞或詞組,便於記憶。有些人名不妨給它取個雅號,使用諧音法(雅號)記人名儘量要能順口、生動,防止低級和粗俗。對歷史人物不僅要記住讀音,還要書寫正確,若寫錯別字,則前功盡棄。如把齊桓公的“桓”寫成“恆”,把“贏政”寫成“嬴政”等等。

(2)記地名

歷史學習中常常要記許多地名,尤其是古今異名和外國地名,更使同學們感到頭痛,成為學習的攔路虎。如何記住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學習有關歷史地名時,一定要藉助地圖冊來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確的`空間表象。如學習《中國古代對外經濟交流》一章,要記的地名較多,一定要對着書本或圖冊,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記住;學《隋朝大運河》,只有看着地圖冊,才能記住一箇中心(洛陽)、兩個點(東北到涿郡,東南到餘杭)、四個段(自北而南),否則就會把方向搞錯。對於中外史上有關軍事的地名更應藉助於圖冊和其中的各種標記,才能記住。

其次,要記住地名還要仔細看課本中歷史地圖下列的古今地名對照表,才不會將古今名稱相同其實並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錯。如南宋趙構在“應天”稱帝,課本註明“應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稱帝,建立明朝,定都在“應天”,這裏的“應天”則是在江蘇南京。兩個“應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課本註釋或圖冊,就誤認為是一個地方了。

(3)記年代

時間概念是歷史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學科的特點之一。中外歷史綿延幾千年(若從原始人羣算起則有兩三百萬年),其中需要重點掌握的年代也有一兩百個,牢記這些重要年代既是歷史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最使同學們感到困難的一個方面。

學好歷史的五個“必須”

1、正確閲讀教材的三種方法:粗讀,瀏覽教材,知其大意(第一遍預習);細讀,精讀課本,掌握時間、地理、人物等基礎知識,並作出勾畫(第二遍預習);精讀,能對重點內容進行分析概括,歸納成要點(課後複習)。

2、正確記錄課堂筆記的方法:符號筆記,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符號。如用“ ”標明重點,用“......”引起注意;用“ ”表示重點,用“?”表示疑問等;不同顏色的筆標記不同的內容,如用黑色標記上課筆記,用紅色標記複習筆記。

3、哪些是學習的重點:①凡是發生在歷史轉折時期,對歷史進程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和事件;②凡是教材文字表達中具有“最大”、“最早”、“第一”、“領先”、“標誌”、“開端”、“序幕”等字眼的內容;③凡是和當今世界時政熱點、社會焦點有密切聯繫的歷史知識;④凡是教材內容配有插圖,課後有思考題、討論題和練習題的內容。

4、學習歷史的方法:①學習每個歷史事件要掌握五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意義;②分析歷史事件的三步曲,原因、經過和結果;③完成練習題。

5、科學的記憶方法:把握教材,化繁為簡,理清線索;在理解的基礎上,搞清因果關係,理清知識的內在聯繫。同時注意知識點的前後聯繫和同類知識的拓展延伸。

歷史考試的方法與技巧分別是什麼

一、調整身心,有備無患。

首先,考前要學會調整自己,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要調整到最佳狀態。生理上,考前一週要按照考試的作息時間走,這樣在考場上才能更投入。辛辣刺激的食物考試前不宜多吃,容易引起腸胃不舒服影響狀態發揮。心理上要做到不驕不躁,無論複習結果如何,都應該正視結果,很多考生容易把緊張的心態帶進考場,適當的緊張能提高我們的答題注意力,但是過渡緊張會導致各種失誤,因此,我們學會給自己釋放壓力,不要讓緊張成為我們考試的絆腳石。

二、支配時間,合理答題。

國中歷史真正的難點就在後面的簡答題上,文字多,考查的範圍大,因此,要預留出足夠的時間來做。很多學生容易在某一道題上糾結,耽誤大量的時間。任何時候都要遵循“先易後難、不會跳過”的宗旨,尤其是選擇題,跳過一定要做好標記,以防最後沒時間檢查而棄選。

三、巧用材料,輔助答題。

考試過程中必然有很多不會的題,這時千萬不要慌,更不能輕言放棄,把所有題做完後,回過頭來在思考一下,如果是材料題,不妨從給出的歷史材料中挖掘一些有用的知識,比如:概括核心思想、劃分層次,從材料中尋找靈感,很多時候都能“化腐朽為神奇”。簡

四、勞逸結合,相信自己

有的同學覺得考場就是戰場只有“勞”沒有“逸”,其實勞逸結合就是在感覺自己思路混亂或者是由於緊張造成“記憶堵塞”時,不妨喝喝水、深呼吸、瞄一下窗外、稍稍放鬆一下頸肩等,這能有效幫助我們找回靈感,也讓接下來的答題過程更加輕鬆。

有的考生做題後檢查對自己不信任,總喜歡更改自己的答案,很多時候我們發現一開始“蒙”對的題往往都是改錯了,因此,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優柔寡斷反而不能幫助自己。

五、仔細審題,針對答題。

珍惜考場時間,並不意味着匆忙答題,很多學生總是怕時間不夠,其實,大部分考試時間都有剩餘,大家只需要按部就班答題就可以了。匆忙答題,很多時候題目沒有審完就開始盲目答題,會導致失分嚴重,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動筆前應仔細審題,弄清出題人問的是什麼,然後再針對答題,否則會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最終影響考試成績。

六、條理清晰,規範答題。

在做歷史試卷的時候,一定要規範,清晰;選擇題的答題卡不能塗的太重,也不能太清;在做簡答題的時候要保證條理清晰,一條一條的來回答,分出“1、2、3……”來,這樣答題有層次,簡明、全面,同時要規範書面語的使用,不能口語化表達,此外0,字跡要清晰。

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3

古代埃及:

1、“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古代埃及位於非洲北部的尼羅河流域。

(1)尼羅河定期氾濫,促進灌溉農業的發展。

(2)按照尼羅河水的漲落和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埃及人發明了人類歷第一部太陽曆。

(3)尼羅河水流平緩,是一條寶貴而又可靠的交通運輸線,促進了尼羅河流域的統一。

2、發展歷史:

(1)公元前3500年前後,尼羅河沿岸出現幾十個小國,標誌着尼羅河流域進入了文明時代。

(2)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統一的埃及國家。

(3)公元前15世紀,埃及國力強盛,對外擴張,開疆拓土,成為地跨亞、非兩洲的帝國。

(4)公元前6世紀,古代埃及被波斯所滅。

(5)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古代埃及人與阿拉伯人逐漸融合。

3、政治制度:君主專制制度。

(1)古代埃及國王稱為“法老”,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獨攬國家行政大權,主宰國家經濟,控制國家軍隊和司法。

(2)為了使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神聖化,法老自詡為“太陽神之子”。還動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為自己修建了宏大的陵墓——金字塔。

4、文化成就:

(1)建築: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徵。

①金字塔的精密程度體現了古代埃及高超的科技水平。

②金字塔的高峻威嚴體現了古代埃及王權的神聖權威。

③金字塔作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即“靈魂不死”。

④成功組織修建金字塔反映了古代埃及強大的動員能力和先進的組織水平。

(2)文字: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它形成於公元前3000年前後,是一種與事物形狀相似的文字,並有一定的讀音。

(3)天文曆法:創造了人類歷第一部太陽曆。把一年劃分為“氾濫季”、“播種季”、“收穫季”3個季節,每季4個月,每月30天,歲末加上5天宗教節日,一年365天,與迴歸年的天數僅有1/4天誤差。後來的羅馬曆法和我們今天通用的公曆,都源於此。

(4)醫學:在製作“木乃伊”的過程中,初步知道了“解剖學”的知識,懂得了“血液循環與心臟跳動的關係”,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術”。並開始“分科治病”。

三大改造

1.對農業的改造

(1)時間:1953年—1956年

(2)改造方式: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2.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

(1)時間:1954年—1956年

(2)方式:先是公私合營,後來對資本家佔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_改造中的創舉)

3.三大改造完成的意義:

1956年底,國家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4.三大改造的實質: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5.三大改造的缺點: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

歷史答題三大技巧有哪些

1、把歷史事件,人物,觀念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放到當時的大背景來分析,不能主觀認為。比如,問中國維新思想和法國啟蒙思想在促進社會變革作用上有什麼不同時,大多數就可以答出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和學習西方科學文化等,但很多就漏答了救亡圖存內容。原因就在於大多缺乏從中國處於民族危機的時代背景上來分析問題。

2、善於利用材料。今年廣西大學聯考中歷史材料題其實只要把那段很長的材料分點概括出來就可以拿到滿分了。而在往年大學聯考中直接在題目所給材料中摘錄答案的也大有所在。

3、術語運用準確,不羅嗦。我在剛上高三時,答歷史題容易犯羅嗦的毛病。後來老師告訴我,歷史標準答案中很少有敍述性的,都是下定義式的。我在參照許多真題後發現也是如此。答題簡練而到點,才能節省時間,並且讓閲卷人更加“傾心”,從而提高得分。

歷史學習的十個有效方法

1.閲讀歷史文獻

閲讀歷史文獻是學習歷史的基礎。學生應該閲讀各種歷史文獻,包括教科書、歷史著作、歷史小説等。通過閲讀不同類型的文獻,可以瞭解不同的歷史觀點和解讀方式,拓寬歷史視野。

2.建立時間線

建立時間線是整理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有效方法。學生可以將不同歷史事件和人物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形成一個清晰的時間線,幫助記憶和理解歷史發展的脈絡。

3.運用地圖分析

地理環境對歷史事件有着重要的影響。學生可以運用地圖分析歷史事件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影響,理解歷史事件的地域特點和地緣關係。

4.多角度思考

歷史是多元的,學生應該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歷史事件和人物。可以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角度來分析歷史事件,全面理解歷史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5.利用圖表和圖片

圖表和圖片能夠直觀地展示歷史事件和數據,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學生可以製作時間表、流程圖、地圖等,將歷史知識可視化,提高學習效果。

6.參觀歷史遺址和博物館

實地參觀歷史遺址和博物館是學習歷史的重要途徑。通過親身體驗和觀察,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瞭解歷史背景和文化遺產,加深對歷史的感受和理解。

7.進行小組討論和辯論

小組討論和辯論是學生交流和思考歷史問題的有效方式。學生可以組成小組,就歷史事件和問題展開討論和辯論,分享不同的觀點和見解,提高思辨和表達能力。

8.編寫歷史筆記和總結

編寫歷史筆記和總結是鞏固歷史知識和提高記憶力的有效方法。學生可以將學習的歷史知識整理成筆記和總結,通過反覆複習和回顧,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9.運用多媒體資源

多媒體資源如視頻、音頻、網絡資料等能夠豐富歷史學習的形式和內容。學生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觀看歷史紀錄片、聽取歷史講座、瀏覽歷史網站等,拓寬學習渠道和提高學習興趣。

10.關注時事與歷史聯繫

歷史與時事有着密切的聯繫,學生應該關注當前的社會和政治事件,與歷史進行對比和聯繫。通過了解當前事件的歷史背景和發展,可以更好地理解歷史的演變和影響。

歷史學習方法有哪些

1、學好歷史首先要背熟教材

歷史屬於文科性質,那麼背書是前提條件,如果最基礎的知識點都沒有掌握,歷史想要考高分是特別難的。高中歷史複習大事年表大家要仔細背背,把時間和歷史事件順序都記好了,最好能用故事的方法把它們串聯起來,這樣既記得快又記得牢。

高中三年的教材都要反覆看,每個知識點都要背熟,可以合上書回憶各章節內容,以檢驗自己是否記牢,沒記住的部分再重新背誦。

2、歷史學習不在多而在精

其實每科都一樣,做多少題目都一樣,都只是鞏固練習,目的就是見新題型,鞏固知識點和公式。所以,大家不需要搞什麼題海戰術,只要踏踏實實把做過的每一道題目都徹底搞清楚了弄明白了,比什麼都強。

3、學習歷史最好要有興趣

如果對哪門學科有興趣,這科成績自然不會低,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喜歡一科,就會不自覺的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成績好了老師也會很關注你,你也就會越發積極,分數也越發的高了。

相反,如果某科成績差,即使你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也都是走馬觀花的表面功夫,根本沒掌握這科的精髓,題目做了一堆,原題目出現都不會,根本原因就是書沒看透、題沒做透。

比較實用的歷史學習方法

1.預習:課前要認真預習,通覽教材(課本)內容,導言、課題、標題、大字、小字、插圖、相關史事等,都要看。邊看邊思考,將語文課上學到的分層,縮句、找中心句的方法用上,思考層次間的關係、各子目間的關係、它們與標題間的關係。初步構建知識框架,將主要歷史事件的背景、起因、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結果、影響等在頭腦中理出來或製作簡單的結構圖。對課文內容中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標記或記下問題,以備上課重點聽記。

2.聽講:必須有力圖聽明白老師每句話、每個要點的意識,精神飽滿去聽講,積極思考,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認真落實老師的要求,注重當堂記憶和理解基礎知識。不熬夜,以保持課堂的專注力、持久力。

3.回答問題與質疑:課上要積極回答問題,抓住有限的機會培養自己的思維、分析、概括、表達能力。遇到疑難問題要大膽提出,向老師和同學請教。但也要注意時機,對於個性化和偏頗的問題可以單獨課下及時找老師提問。

4.記筆記:課上有隨時記筆記的意識,當聽到老師語氣重點強調、重複性強調、明確考點的強調內容要及時記筆記。老師要求記的筆記更應當規範、工整,可以以簡記、符號等方法加快筆記速度。記筆記不能以耽誤聽講為代價,來不及記錄的內容,可以課下問老師、同學補記。

5.複習:歷史學科是一個基礎知識龐雜、瑣碎、記憶難度較大的學科,所以最講究及時複習,按照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在將忘不忘時鞏固記憶,無論是持久性和準確性都是效果最佳的。建議下課一分鐘回顧當堂學習要點,當天回家作業前通讀當天所學課文一遍,並重點記憶基礎知識,下次課前回顧基礎知識一遍,週末複習一遍,整單元學完階段性複習一遍,加之期中期末前的複習,多少知識也不怕記不住。

6.練習:練習是十分必要的,忌諱隨意不負責任的以做完為目的,練習有三大功能:查漏補缺、拓展知識面、提升解題技能

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4

1.抗美援朝概況

(1)時間:1950年10月—1953年7月

(2)軍隊: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3)戰鬥英雄:黃繼光、邱少雲

(4)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志願軍。(學習志願軍戰士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2.抗美援朝的意義:(1)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2)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5

對內改革:

1、農村的改革

內容: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展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

目的: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作用:農業生產得到大發展,農村開始富裕起來。

2、城市的改革

(重點)國有企業的`改革: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

對外開放:

1、1980年建立第一批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引發第一次沿海開放高潮,1988年增設海南經濟特區。

2、對外開放局面的形成:設立上海浦東開發區(國際化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初步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3、意義:深圳等經濟特區所取得的成績充分證明實行改革開放的總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其成功為進一步擴大開發積累了經驗,它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層面上豐富了我們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