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語文評課稿(合集15篇)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2.22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有利於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那要怎麼寫好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評課稿(合集15篇)

語文評課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敬愛的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

秋風送爽,今天我們帶着一份對國小語文教育執着的追求,齊聚泗南江國小。很榮幸能成為以呂霞老師為指導專家的墨江縣第二批國小語文骨幹教師實踐研修工作團隊的聯絡員,讓我有機會和大家共同學習、交流。受呂霞老師的委託,今天的實踐交流課的評課活動由我主持。

今天的活動時間緊、任務重。接下來我們就按照“授課教師説課——主評教師評課——其他教師補充發言”的程序進行教學評議活動。

一、第一堂課——口語交際二《我們的畫》

(一)呂霞老師説課

今天的第一堂課是由呂霞老師執教的——口語交際《我們的畫》,首先請呂霞老師就本堂課説説自己的授課思路和講課後的感悟、反思。

(二)主評吳金寶老師進行評課

下面請吳金寶老師對次堂進行主要點評。

(三)其他教師做補充發言

今天的活動既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實踐研修的交流。請老師們參與其中,暢所欲言,進行補充式的發言。

(四)主持人做簡單總結

二、第二堂課——10《新型玻璃》

(一)李憶老師説課

第二堂課時由李憶老師執教的《新型玻璃》,接下來請李憶老師就本堂課説説自己的授課思路和講課後的感悟、反思。

(二)主評陳蕾老師進行評課

下面請陳蕾老師對次堂進行主要點評。

(三)其他教師做補充發言

讀書使人充實,交流使人進步!有交流,就會有收穫,請老師們積極發言,留下你寶貴的意見。

(四)主持人做簡單總結

三、第三堂課——《紙船和風箏》

(一)吳金寶老師説課

首先請吳金寶老師就本節課説説自己的授課思路和講課後的感悟、反思。

(二)主評呂霞老師進行評課

下面請呂霞老師對次堂進行主要點評。

(三)其他教師做補充發言

老師們,我的進行觀課議課的目的不是衡量一堂課的好壞,也不是評價老師上得好與不好,而是以此為平台,我們互相交流學習、互相幫助提高,逐步提高教學效益。所以大家不要有所顧慮,本着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態度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四)主持人做簡單總結

四、第四堂課——《美麗的小興安嶺》

(一)陳蕾老師説課

下面請陳蕾老師就本節課説説自己的授課思路和講課後的感悟、反思。

(二)主評李憶老師進行評課

下面請李憶老師對次堂進行主要點評。

(三)其他教師做補充發言

今天,我們研討的氛圍很熱烈,希望這份熱情能一直延續。

(四)主持人做簡單總結

教學研討,貴在真誠。評課就是一種課程理念的互動、交流,交流完後,參與者都會有所收穫。我相信今天的評課會將我們的教研活動進一步引向深入,讓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讓教科研之路越走越寬。

五、活動總結

老師們,能參加今天的活動,我深感榮幸,下面我簡單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1、墨江縣國小語文骨幹教師實踐研修工作得到了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輕鬆和諧的研討氛圍。讓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我們尊敬的學校領導。在百忙之中你們能抽出寶貴的時間親臨教學活動現場,足以證明你們對此項活動的重視和關心,可以看出你們對培養年輕骨幹教師的決心。希望你們能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們的工作,謝謝你們!感謝泗南江國小為我們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台,謝謝。

2、專家指導教師認真負責,工作組織得井井有條,實踐研修指導工作正在按照預定方案有條不紊地深入開展。感謝我們的指導專家——呂霞老師,感謝他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與參訓教師共同學習交流,耐心指導學員們一步步成長。

3、參訓教師們實踐態度端正,每次實踐課前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在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利用週末或是節假日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網絡平台集體備課,每次備課時間都長達三四個小時。真正做到了互幫互學,共同進步,使我們能領略到各具特色的4堂課。(例舉朱燕萍老師帶傷堅持上好實踐課,獲得小組第二名,展示課一等獎的好成績的例子)

4、教師們説課有高度,有理論支撐;評課水平高,會評、敢評,敢評真課,敢説實話,態度誠懇。

最後我提幾點希望:

1、參訓學員要認真總結反思,注重交流探討實踐經驗,領會老師們提出的建議。繼續認真開展好今後的實踐研修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課堂教學水平。

2、加強交流學習。包括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領導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等。

3、參訓教師也要多與指導教師溝通交流、虛心求教,儘快成長起來。

4、注意收集材料,最好能做成一本屬於我們自己的成果集,記錄好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也宣傳宣傳自己。

六、學校領導作要求

1、下面有請聯珠一小的領導—— ,對此項工作給予指導。

2、接下來有請壩溜國小的領導—— ,對此項工作給予指導。

3、下面有請東道主學校的領導—— ,對此項工作給予指導。 感謝各位領導給我們提出的寶貴建議,我們一定會不斷實踐、勇於創新、 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服務於教育教學工作。

七、指導教師發言

有請呂霞老師總結此次活動,並對下一次的活動作安排。

結束語:

老師們,我們墨江縣的骨幹教師在崗實踐研修工作得到了市教育局領導、縣教育局領導的好評;得到各級學校、老師們的歡迎,只是辛苦了老師們,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學校的負擔。但是此項活動為學校與學校間、老師與老師間的溝通交流學習,共同提高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台,也算值了吧!

今天的骨幹教師實踐交流活動在相關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圓滿結束。感謝各位領導、在座的所有老師,因為有你們,我們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意義更加深遠。謝謝你們!

語文評課稿2

前段時間,我們學校舉行了陽光課堂觀摩,我有幸聆聽了我校幾位語文老師的課,聽後收穫頗多。周老師執教的四年級的《巨人的花園》,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老師在這節課上,努力創設了一種和諧、融洽的人文氛圍,讓整節課成為了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舞台,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課堂上,周老師讓朗讀成為學生閲讀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藴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為之一顫,為他們點燃心中的一盞明燈,讓他們學有所獲。通過多層次的多形式的反覆品讀、體會巨人的心理變化。教學時,周老師先讓學生找出巨人的言行,反覆品讀,引導學生想象,體會巨人性格的變化,通過自由朗讀、指名朗讀、範讀等感悟,揣摩巨人的心理,體會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心。因為描寫巨人冷酷無情的語氣是文章朗讀評論的重點。這個地方理解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後面重點句子“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這句話的理解。這一部分,周老師指導得非常到位,學生在她的指導下,已經完全進入到課文設置的情景中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也被調動了起來。課堂氣氛也變得活躍起來。

課文裏有許多想象的空間,比如巨人趕孩子們的時候是怎麼想的,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小男孩會説話的眼睛凝視着巨人,他想告訴巨人什麼呢。又比如當巨人看到小男孩這種眼神後,他心裏火辣辣的,為什麼火辣辣的,他感覺到了什麼?……周老師就指導學生進行想象、揣摩、練説,最終讓學生明白了“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懂得了“美好的東西應與別人同享”。這樣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雖然這節課結束了,但卻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語文評課稿3

《豐碑》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聽到徐新會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徐老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學法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2、誦讀質疑法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媒體演示法多媒體展示感人的畫面,再配以柔和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朱熹曾説:“讀得熟,則不待解説,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心得體會《國小語文第十冊《豐碑》評課稿》。本節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徐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整體感知這篇文章,即:1、大聲自讀,讀通課文;2、分段朗讀,檢查自學;3、快速覽讀,概括內容;4、小聲自讀,畫出最感動的語句。由品賞朗讀到領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主要依靠求異思維。在結尾之處的教學設計也體現出教者的別具匠心。徐老師用投影出示軍需處長在雪地裏凍僵,像座晶瑩的豐碑的畫面,讓學生仔細看圖,並想象“當軍需處長靠在樹下馬上要犧牲了,他會想些什麼呢?他有什麼心願嗎?”讓學生看圖想象延伸,不僅練習了學生的説話能力,發展了思維,也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了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種精神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説:“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徐老師又問學生:“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暢所欲言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了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我認為徐老師這節課的教學正體現了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學習。

語文評課稿4

儲老師教的一年級的《荷葉圓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荷葉圓圓》通過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四個小夥伴的對話體現了荷葉的美,從而突出夏天的特點,使學生熱愛夏天這季節。儲老師的聲音悦耳動聽,很具有親和力,彷彿夏天一股清涼的泉水,沁人心脾,使課堂成為充滿愛意的課堂,富有詩意的課堂,飽含情意的課堂。本課教學中,老師經常給學生賞識、表揚、肯定和信任,尊重學生的感受、想法和意願,能與學生“零距離”接觸、對話,和學生一起把課堂構建成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

建議:練字是為了讓孩子真正掌握生字的寫法,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我們不能為了寫字而寫字,所以在指導書寫上還要多下功夫,這些細小的地方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功夫不能只做在表面,要深入進去,這也給我以後的教學敲響了警鐘,要關注細節。

語文評課稿5

還記得以前聽老師上的一節《葡萄溝》課,當時我聽到了一堂實實在在的課,看到了一位美麗充滿智慧的老師,我的思想被觸動了。作為語文老師,我們經常會感歎作文課不好上,學生的習作能力差,想努力的改變這種現狀又苦惱不知怎麼入手。在聽了老師講教習作的經驗後,我知道要讓孩子愛上寫作,就要讓孩子多讀樂讀,多寫和樂寫。下面我將就從引導孩子讀,説,寫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做法。

第一步從讀入手,幫助學生進行習作素材積累。

俗話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這話言簡意賅地向我們説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書讀得多,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會寫得好,筆下就會生花。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通過加強課外閲讀,讓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老師説:“學生的閲讀量越大,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就越大。”兒童文學作家——金波説:擁抱孩子,是給孩子們身體上的維生素;給孩子閲讀一本好書,就是給孩子們精神上的維生素。很多家長問我,怎樣才能讓孩子提高習作能力?一些老師習慣進行大量的字詞句段的訓練,搞題海戰術,我並不認可這樣的做法。

我認為最有效的做法是讓孩子讀書,尤其針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説,大量的閲讀不但能讓他們在閲讀的過程中認識和鞏固很多生字,能學習句子的表達方法,而且能通過閲讀懂得道理,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薰陶。例如老師就特別注意學生課內閲讀積累和課外閲讀積累。老師在上《葡萄溝》這課時很注意引導學生美美的讀詞,美美的讀句子。

在老師的巧妙的提問設計和創設情境中,學生理解了句子和詞語,體會到他們的用法,體會到他們的美。

而這就是學生會用這些好詞好句的前提。如老師在講寫葡萄的句子時,先抓這個句子主要寫了葡萄的什麼?學生答葡萄的五光十色,教師再問這是説葡萄怎麼樣?學生答顏色多,教師又問我們還積累哪些表示顏色多的詞語。

學生説出自己平時積累的好詞,他們的臉上好幸福。

好像在説:瞧,我收集的詞語派上用場了。

老師如果在這時適當的表楊就更能激發起他們收集的興趣了。

接着老師還就勢引導學生,問學生:課文中為什麼用五光十色,而不用其他表示顏色多的詞呢?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同時瞭解了“五光十色”的用法。如果老師在這再點一下:我們在寫作時也要學習作者那樣用詞準確。就又引導學生掌握一個寫作技巧了。

瞧,別小看我們課堂上的課內積累。

再説説課外閲讀。老師從一二年級就開始重視學生的課外閲讀,到了三年級更是給班上的學生安排了7個1的作業,從而監督提醒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閲讀。

這7個1分別是:每週積累一首古詩,一句名言,一組好詞(三個),讀一篇好文章,讀一個好故事,寫一篇週記,每天安排一名學生在早自習領讀自己積累的一首古詩。雖然課外積累我們也在做,但老師做得更加具體,更加細緻。

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第二步引導學生多説,幫助學生積累習作的表達方式。

引導學生多説,説什麼呢?老師這堂課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引導學生説主要內容: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説每段好在哪裏:水果好,葡萄好,老鄉好,葡萄乾好。

説重點句子的意思。其實這些就是在讓學生説這篇課文寫了什麼,先寫什麼,在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光説這些還不夠,還要引導學生説出作者為什麼這樣寫。

如在處理自然段的一二句話時就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麼要寫葡萄生長的地方和葉子呢?可以不寫嗎?當學生説出葡萄生長的地方和他的葉子跟葡萄的長勢是有關係的,所以要寫!這時在點我們在寫水果之類的東西也可以這樣寫,不是又對學生進行了習作的滲透嗎。

教師在引導學生説這篇課文寫了什麼時,其實就是在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結構,説為什麼這樣寫時,就是幫助學生理解作者這樣謀篇佈局的原因。學生這些都掌握了,其實就是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積累習作怎樣謀篇佈局的表達方式。

第三步讓學生多寫,將積累的知識靈活的運用起來。

作為教師我們要為孩子們搭建一個學習、成長、展示自我的平台。

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寫的東西分享給更多的人,在大家的鼓勵和支持中會獲得更多的寫作樂趣和成就感,就會更想寫,更加渴望成功,這就激發了寫作的興趣。生活中並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善於發現沒的眼睛。當寫作變成一種生活常態時,就會變成一種慣性和動力。學生從小便開始有意識地留心觀察生活,尋找寫作素材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老師便是利用一切可以寫作的機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拓展想象,並讓學生記錄下來。他們班的練筆真的很多。

二年級每天讓學生寫日記,三年級每週寫週記。

張老師上作文課很注意引導學生想開去。如在寫三年級上冊一個寫習作:地方的變化,就引導學生去那個地方去看去聽去想,鼓勵孩子們用積累的好詞好句子。

老師還擅長幫學生找寫作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自然願意寫。感覺老師班的孩子一定寫得很快樂吧!相信我們用這樣的方法也能讓我的孩子們找到寫作的樂趣的。

最後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體驗習作的幸福吧

總的來説要真正的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關鍵是讓孩子願意參與到習作中來,記得有人説過有一種幸福就是能把自己所想的用最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不管是寫作之前還是寫作中或是寫作後,我們如果都能讓孩子體驗到幸福,那就是成功的習作教育。其實我們班的孩子他們在做以下這些事情的時候也是幸福的。

當他們認真收集有趣的文章工整的書寫在採蜜本上,想着明天我會得很多星時,他們是幸福的,當他們有感情的把自己的採蜜和大家分享時,得到大家送給他的星時,雖然一學期有可能只有一次公開展示的機會,但是這樣成功的體驗,他是幸福的,聽的同學也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在沒有負擔的情況下,聽故事,學習別人有趣的表達技巧,一學期他們可以認真的,投入去聽,去分析文章的好壞,雖然只是五六十篇,但在這過程中他們在興趣的指引下擴大了閲讀面,愛上了閲讀,其實看他們讀得這樣快樂,老師更是幸福的。

我們班還設計了“小荷才露尖尖角-----含苞欲放-----百花爭豔”這樣的過程性板塊,給孩子展示自己的習作,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習作,並從中收穫成就感。每學期期末我們都會根據孩子在這個版塊上粘貼的文章數目,為其頒發小洛貝爾文學獎。

孩子們的世界裏充滿着童真和童趣,藏着許多未被我們發掘的的寶藏。讓我們用温暖的懷抱給孩子身體的維生素,同時也讓我們陪着孩子閲讀一本好書並把它寫下來來補充孩子精神的維生素吧。

方法是實現目標的手段,相信只要我們老師開動腦筋,就會有更多更好的方法讓孩子愛上習作,相信我和你們,為了我們共同的孩子,用閲讀和寫作一起牽起孩子的手,帶他們在習作中找到幸福。

語文評課稿6

王老師講了一節語文課《雪》,我想從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程性質和課堂文化四個方面來展開我的表述。

一、學生學習

課前王老師發了導學案,學生通過預習,已作了下面的準備:瞭解了作者是誰,作品有哪些,掌握了生字詞。通過檢測,看得出學優生與學困生都作了準備,已養成了預習的習慣。

所有學生大部分時間都能認真傾聽老師講課和同學們的發言,很多同學還邊聽邊記筆記。師生互動,小組合作探究效果顯著。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比較多,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好,預設的目標達成度高。

二、教師教學

課前,王老師精心準備了課件,找了很多雪的圖片,讓學生在欣賞雪的過程中引起共鳴。王老師的講解清晰,結構合理,契合主題,語言簡潔,語速適中,節奏均勻,邊講邊板書,學生能從板書中抓住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王老師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在學生初讀感知時為學生設計了:作者為我們描述了哪兩個地方的雪景?這兩個地方的雪有何不同?

到了整體感知環節,王老師設計了下列問題:1、江南的雪滋潤美豔,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對於江南的雪作者有沒有遺憾?從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來?這為什麼是遺憾?3、在描寫完江南的雪之後,轉入對朔方雪的描述中,北方的雪孤獨寒冷,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通過設計這些話題,學生進行有效閲讀,討論和小組合作學習非常有效,課堂效率高。

三、課程性質

《雪》這篇課文位於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散文詩單元,學習本單元,要加強朗讀,注意課文中的聯想與想象,學習抒情性語言,“讓我們透過文字,去捕捉作家們的情感律動,去感受他們心靈的無限風光。”王老師在處理教材時注意到了這些方面。她指導學生朗讀,在讀中品味、讀中領悟,對於江南雪和朔方雪的各自特點,王老師也是通過各種教學途徑讓學生揣摩領會,尤其是王老師帶領學生反覆比較作者在對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繪中所寄予的精神追求並從中感悟人生,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方面都很值得稱道。

四、課堂文化

學習目標關注高級認知技能,教學由問題驅動,問題鏈與學生認知水平、知識結構關係緊密,學生參與課堂人數多,課堂氣氛活躍,教學設計、課堂氣氛有助於學生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

語文評課稿7

今天聽了三節課,其中田霞老師執教的《景陽岡》一課,在教學設計上很有創新,

1、唱學生熟悉的喜歡的《好漢歌》,情景導入;

2、預習彙報文章主要講了什麼,課文共分幾部分;

3、按要求獨立閲讀課文,再讓所有學生自個兒盡情地説一説。

4、自主研讀,交流、感悟人物形象。

提出武松究竟“神”在哪裏?從課文哪些地方最能表現出來?用筆讀課文(默讀、點劃),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兩處,告訴大家。

要求學生結合初讀課文的感受,用一個字讚揚武松,教師把讚揚字寫在黑板上。(“勇敢、機智、豪爽、倔強”等)

5學生班級交流,教師隨機點撥並落實訓練。

教學設計主要體現瞭如下幾個特點:

一、創造性地處理教材。

新課標指出:教材作為一個“範例”,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認知水平生活經驗,重新組合,靈活處理。《景陽岡》這一課,教材中的教學目標是:按照事情經過把課文分成4段、説説事情的起因和結果:

(1)店家只給武松師三碗酒;

(2)武松不聽勸要上景陽岡;

(3)武松提不動那隻被他打死的老虎。

這個教學目標難度不大,學生經過讀課文,基本上能夠順利完成。而本節課,教師則根據教材的特點,創造性地把目標定為:學習武松打虎和打虎前的內容及相互關係,學習通過語言、心理、動作描寫體會人物特點的閲讀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

二、精心設計,實施自主、合作學習,是國小語文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自主學習從一定意義上説,就是指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中,經過積極主動的認知活動及合作學習,獲得主動發展的過程。本節課,教師為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共鋪設了4層“台階”:

l、讀武松打虎的內容,找出描寫武松的動作的字詞。

2、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武松的特點。3朗讀打虎前喝酒上山的情景,體會與打虎片斷的關係,突出武松的語言特點和的性格的關係。

三、突出對學生運用能力的培養。

沒有把理解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按段落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抓住重點。

1.酒量驚人。“武松前後共吃了十八碗。”“但凡客人來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風。”

2.膽量過人。

(1)武松笑道:“……你別説這樣的話來嚇我。就有大蟲,我也不怕。”

(2)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麼!”

(3)細想了一回,説道:“怕什麼,只管上去,看看怎麼樣。”

(4)武松自言自語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武松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説“不怕”的?説的語氣有什麼變化?當時武松會是怎樣的心理?你讀懂了什麼?)師生討論交流。生板書“膽量過人”。

3.力量超人。“武松雙手掄起哨棒,……把那樹連枝帶葉打了下來。……把那條哨棒折成兩截……”“……揪……按……提……打……”訓練讀第11自然段:

(1)生自讀第自然段,要求讀出動作詞;

(2)師讀“大蟲”,生讀“武松”,隨機提示“情況緊急,武松動作要快、有力”;

(3)學生自由結對朗讀;

(4)請自認為讀得好的兩對比賽朗讀。請讀“武松”力量大比較到位的選手板書“力量超人”。

4.機敏勝人。從武松三次“閃”讀出“機智”或“機敏”。師點撥,“閃”’這個動作字跟哪些字比較接近?“閃”與“躲”在這裏哪個字用得更好?用“閃”對錶現武松的形象好在哪裏?仔細讀讀課文第9自然段,並結合上下文,小組討論後交流。師生小結三“閃”表現了武松“機敏勝人”,並請一生板書,全體學生自讀第9自然段及上下文,體味武松的“機敏”。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統習,要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課教學在設計上,教師注意把理解與運用緊密結合起來,把理解作為基礎,突出對學生運用能力的培養。通過練習,學生基本上掌握了方法。

四、請學生結合現在環保談談對武松形象又有什麼新的認識。

學生交流,教師適時引導。

不足之處:

1、教學準備不足(準備錄音磁帶更好)

2、在分析課文把握人物特點時抓住了語言、心理、動作描寫特點,但在寫作方法指導上欠缺。

語文評課稿8

 課堂回顧

一、板書課題,質疑激趣

齊讀課題《畫楊桃》説説你想知道些什麼?生質穎(誰畫楊桃,怎麼畫的?畫得怎麼樣?)

 二、學生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一共多少自然段?

(2)課文哪些段落是寫畫楊桃的?

(3)你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麼?

學生讀課文,簡要作答,教師適時引導,理清了課文共19自然段,其中2——18自然段講畫楊桃,學生初步瞭解“我”畫楊桃的態度是認認真真,老老實實。

 三、析讀課文

1、課文重點寫什麼?

課文主要的並不是寫“我”如何畫楊桃,更多的部分是寫教師同學對“我”畫的楊桃的看法。

(1)同學們是怎麼的情況?(嘲笑)

(2)老師看了“我”的楊桃怎麼做的?(審視——讓同學們到我的座位上看)

教師引導學生注意了教師的表情動作,引發思考:教師審視後明白了什麼?如果你是教師,你想怎麼做?

2、分角色朗讀課文

 課後思考

1、縱觀整堂課教者有一定的目標意識,採取了較為恰當的教學方法。

從課堂教學而言可看出教者課前認真地解讀了教材,在課堂教學中力求以學生為中心,順學而導,重視語文基礎知識(標點、詞語)關注讀的訓練,有意識地進行了概括能力的培養,教者基本功紮實,教學中善於適時引導。

2、課文教學目標解析

《畫楊桃》一課系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這一組課文是圍繞思想方法的專題來組元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學習,初步懂得要敢於相信自己,講究實際;明白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結果不完全相同;不要輕易的否定別人。(當然要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不是一節課就行的,但作為教師要有這樣的教學意識)。

3、教師要認真讀教材,分析教材、設計教法。

從表面而言,課文講的是圖畫課上,“我”如實地畫出了自己所看到的楊桃,卻遭到了同學們的嘲笑,老師藉此巧妙地對同學們進行了教育,讓同學明白了“不要輕易的否定別人”的道理。

如果我們通過教學僅僅只讓學生達到上述認識,那麼教學只能説是完成了一小部分,因這我們若對文章加以分析,我們會發現一些問題:

①作為主人公的“我”,在畫楊桃之前其實已經發現楊桃不是平時所看到的那樣,可為什麼還要那樣畫呢?(——緣於父親的嚴格要求經常叮囑);

②文中教師的表情有哪些變化?為什麼先是嚴肅,後來卻又和顏悦色?(——緣於學生知錯能改);

③同學們到“我”的座位上看了楊桃後説話變得“吞吞吐吐”這是為什麼?(——標點的妙用,標點後面還有什麼意思?)

④文末提到老師的話與父親的話那麼“相似”,那相似之處是什麼?

……

諸如此類的問題,是學生不太明白的,也是用作訓練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感悟的“切入點”,教者應予以關注。

學生學習文本就必須切實瞭解文本大意,這就需要學生認真地反覆地讀,但只是“讀通”、“讀順”,瞭解文章大意還遠遠的不夠,教者還得認真引導思考,也就是説要求教者設計好精當的牽一髮而動全文的問題。教學設計宜整體把握細處入手,問題的設計要注意充分地與本文的教學目標結合起來,讓學生思有所悟,學有所得。

語文評課稿9

今天蒙老師上的《麻雀》一課,是俄國大作家屠格涅夫的一篇散文,文中敍述了一隻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的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動人故事。蒙老師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將三維目標有機地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堪稱一次精彩的課堂演繹,一次生動的愛的教育,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經受了一次愛的洗禮。

蒙老師的許多做法都值得我學習。

一、整體感受課文,認識到位。

《麻雀》這篇課文通過對不同角色的神態、動作的具體描寫,不僅刻畫出小麻雀弱小可憐,獵狗龐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為救幼兒奮不顧身的果敢形象,熱情地歌頌了“愛”的力量。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抓住描寫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神態、動作的句子,體會三者的特點,進一步感受愛是一種強大的力量。這堂課,蒙老師通過麻雀和獵狗的對比,讓學生感受到獵狗是那麼得可怕和兇惡,麻雀是那麼得弱小,可是老麻雀卻不顧自己的安危,毅然地飛了下去。在這樣的對比下,學生更能體會到這種愛的偉大。

二、重視語文的薰陶作用,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也是多元的。因此,蒙老師在教學時特別重視對課文文本的研讀,讓學生抓住語言文字材料,品味語言文字。例如在研讀“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着。”時,通過對重點詞句“像一塊石頭似的”引導學生體會“這是一隻怎樣的老麻雀?”感受麻雀的堅定、勇敢以及那份偉大的母愛。

語文學習是學生個體的行為。語文閲讀也是學生個性化的閲讀,所產生的感受也是不盡相同的。蒙老師在教學時就非常注意尊重與呵護學生的獨特感受。例如:在品讀“一隻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黃,頭上長着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從巢裏掉下來的。”時,對學生進行説話訓練,“你看到了一隻怎樣的小麻雀?”學生有的回答“無可奈何的小麻雀”“無助的小麻雀”“可憐的小麻雀”學生回答出什麼感受,就讓他帶着這種感情讀一讀。

三、以情促讀,讀中感悟,加強讀書方法指導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確實,讀書是語文課的根本,蒙老師這節課落實了這點,而學生也正是在品讀中理解了老麻雀是怎樣態度堅決,毫不猶豫地拯救自己的孩子,使在場的每位學生深深感受到親子之情的偉大。同時,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品讀體會感情”這一讀書方法,體現了新課標“以人為本,着眼未來”的精神。如在指導“它呆立着不動,準備着一場搏鬥”這一句時,蒙老師注重了學生的自讀自悟,並摒棄了傳統的解析方法,通過補充理解“此時的老麻雀,明明知道(),但它還是呆立着不動,準備着一場搏鬥。”學生通過補充句子,體會到老麻雀那着急、擔心、害怕卻又堅定的複雜心情。當我們注意到學生正在輕輕抹去眼角的淚珠時,我們一定也是感動的。感動於老麻雀的愛,感動於學生的舉動,而這些感動,正是蒙老師和一羣可愛的學生給予的。

四、自主學習,形成開放,有活力的課堂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選讀課文的教學,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節課中,徐老師始終是一個鼓勵者、引導者,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循循善誘。通過她的循循善誘,課堂的主體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整個課堂老師體現出的是尊重、平等、關愛。學生顯示的是活躍、積極、輕鬆。

五、對中心思想把握深入

《麻雀》一文,是根據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於1878年4月寫的散文《麻雀》譯寫的,作者生活在俄國農奴們飽受剝削、倍受壓迫,沒有人生自由的時代。他出身貴族,但對這種不公平的社會卻非常不滿。其原譯文的結尾有這樣一段文字:“愛,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懼更加強大。只有依靠它,依靠這種愛,生命才能維持下去,發展下去。”這是對《麻雀》寫作目的的最明確的闡述。當然,對於國小生這樣的背景及意圖,徐老師給學生點到即止,學生能理解到這篇文章不僅歌頌了聖潔無私的愛,而且極為形象生動地反映了作者對那些備受欺壓與摧殘而又無力主宰自己命運的弱小者的無限同情及對殘暴勢力的極大厭惡。彰揚了老麻雀不畏強暴、反抗邪惡的大無畏精神。最後,蒙老師還利用播放《愛的奉獻》這首歌讓學生感受人間處處都有愛,只有人人獻出愛,世間就變得更美好,深化主題“母愛”的偉大。

六、不足之處

瑕不掩疵,蒙老師在學生自主習得後交流有感觸、扣人心絃的詞句時,可以有效的引領,如當第一位學生讀到句子“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可是因為緊張,它渾身發抖了,發出嘶啞的聲音。它呆立着不動,準備着一場搏鬥”一處時,在交流感悟之後,教師可以引領“你還從哪體會到了老麻雀帶給你的震撼?”在體會了老麻雀的英勇無畏之後,繼而再引領“為什麼老麻雀面對龐大凶猛的獵狗,可以如此奮不顧身呢?”再引出描寫小麻雀的語句加以解讀,抓住“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這一重點句深入挖掘深意,體會老麻雀那深深的母愛。這樣同樣也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感悟,又使故事情節更完整,同時使獵狗的兇猛與老麻雀的弱小及與小麻雀的無助對比更鮮明,使老麻雀的拳拳母愛之情更顯豐滿。

總而言之,蒙老師整堂課脈絡清晰,構思新穎,在語文教學中大膽地嘗試選讀課文的閲讀引領,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這節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更引發了我們對於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教學上的差異和具體措施的思索。

語文評課稿10

總體感覺,這是一節很成功的(研究型)課。具體紀錄如下:

1.新授課由圖片引入→姓“司馬”→“司”字的寫法,創意很好!

在引入新課時,有好的創議是很重要的,但在自然過渡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上,還可以再發揮點教師的智慧,即在課前的教學設計方面,再多思考下。

2.由於充分利用了電子白板的交互演示功能,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好地調動。

3.學生自讀課文開始時,可能由於習慣使然,非自讀,而是齊讀,但還是逐漸變成自讀。這可能是平時自讀少,而齊讀多的習慣造成的。但給人的總體感覺是,課堂真實、有效,未做假。

反思我到中國小聽課這20多年的經歷,公開課,尤其是對外的觀摩課,不造假的似乎很少!

4. “讀字正音”環節,形式活潑、多樣,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由“學生推薦下一位同學讀”,做法新穎,有創意。

6.“看圖説話”的圖設計的有問題(這一點上,我與市教育局駱處長觀點一致),要注意“圖”必須為“文”服務,也就是説,“圖”應該準確地將“文”給直觀地反映出來。

7.教師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營造氛圍,帶領學生通過看圖,模擬《司馬光》的人物情景,感受和體會當時的場景的.做法,效果非常好!

電子白板逐步展現“文字”,通過“讀”,“動作模仿”+“語言表述”等,自然、真切,使學生體會很深刻。

8.最後,通過放映《司馬光》動畫片,讓學生將文本內容,與視頻相結合,再次體會和感受課文,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應有的提升。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國小低年級的教學運用,是很值得研究

語文評課稿11

在評蔡老師執教的《好漢查理》之前,我想先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對《好漢查理》這篇文章的文本解讀。

《好漢查理》,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寫的是自稱好漢的調皮孩子查理,後來在幫助一個殘疾女孩的同時,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兩個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幫助中,查理也改變了自身弱點,變成一個別人認可的好漢查理。文中的查理是個在改變的查理,是個發展的查理,是個在不斷豐滿的查理,不斷立起來的查理。同時對“好漢”的內涵,課文更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和存在多元的解讀。而這些人文性的東西都藴藏在語言文字的背後,這就給學生的體驗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尤其是要理解查理髮生變化的原因,這就需要教師着重引導和點撥的地方。

現在讓我們回到蔡老師上的《好漢查理》這節課,這節課中我認為非常明顯的一點就是教師解讀文本沒有立足於整體,沒有從整體上來把握人物形象,整體上來把握語言特點。這樣就把文本割裂成一塊一塊的,尤其是把文中的查理截然地分成了兩個人,壞查理和好漢查理,教師先分析好漢查理好在哪裏?再分析以前的查理不好在那裏,這樣整節課學生對查理的把握也僅僅停留在紙面上,是個不隨便拿別人東西的、助人為樂的、説話算數的、彬彬有禮的查理,而不是一個在不斷改變、不斷髮展的、不斷豐滿的、不斷給人以立體感的的查理。

我認為,這篇課文教師教學的時候應該做到兩點:

一、立足文本,整體構建人物形象。只有基於整體的背景,查理的形象才會是真實的,形象的,豐滿的。在教學時,我們可以把事件的矛盾衝突為切入點:課文第一段説,查理是個很調皮的孩子,愛搞惡作劇,沒人喜歡他。可他自認為自己是好漢查理。為什麼呢?那就是説,查理是個有缺點的孩子,但他有成為好漢的願望,只是對好漢的認識存在着一定的侷限,也不能否定他有優點的存在。這是一個非常真實的查理。基於以上的認識,教師再提出:那麼你認為查理是個怎樣的人呢?那你從哪裏看出他是好漢查理呢?這樣學生就能辨證地來看查理這個人,而不會截然地把查理分為開始的壞查理和後來的好查理了。

二、立足文本,整體把握語言特點。

這篇文章的語言有兩個特點,一是人物對話,通俗簡潔,卻具有豐富的內涵,能表達人物的內心活動;二是語言前後富有對比,在對比中突現人物的發展變化。

語文評課稿12

剛才有幸聆聽了戴老師的一堂《大禹治水》,讓我感受頗多。我想可以用一首詩來濃縮我整節課的收穫:

大禹治水千古傳,制服洪水美名留。

高山峻嶺來鑿穿,三過家門而不入。

抓住詞句展想象,緊貼課文巧導學。

創設情境大家談,情感澎湃悟品質。

下面我就具體談談:

《大禹治水》是一個古代傳説,講的是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制服了洪水的事蹟。它是一篇藴含豐富人文內涵的課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高度凝練概括,對國小二年級的學生來説,時空距離和心理距離遙遠,要讀懂課文並且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上留下美好的印記,難度頗大。本課中,戴老師注意深入鑽研教材,根據低年級閲讀教學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運用多媒體課件、簡筆畫、語言描述等多樣手段,激情引領學生入情入境體悟大禹治水的艱苦卓絕,師生跨越時空與大禹作了一次撼人心靈的精神對話。同時在學生讀、説、聽、思等言語實踐活動中將識字、學詞、學句、悟文、體情有效結合起來,體現了基礎性和創造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整個課堂教學節奏張弛有度,不疾不徐,收放自如,過渡巧妙自然。學生髮言聲音響亮,思維敏捷,朗讀到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縱觀戴老師整堂課的教學,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印象尤為深刻:

一、抓住關鍵詞句,讀中想象。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縱觀全文,戴老師緊扣關鍵詞開展教學,印象較為深刻的是課文第二段,課文第二段用簡練的幾句話敍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教學中戴老師緊扣關鍵詞“千辛萬苦”,提問:禹在走遍這山山水水的過程中會吃哪些苦呢?請你們想象一下。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在瞬間爆發,有的説:“大禹可能會受傷。”有的説:“大禹遇到猛獸還要和猛獸作鬥爭。”在孩子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漸飽滿,在孩子的想象中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體驗、情感體驗。通過學生反覆的朗讀,細細體會出大禹治水的辛苦和不屈不饒的精神。

二、緊扣文本,巧妙引導。

低年級學生認知特點是記憶能力強,理解能力弱,所以低年級語文詞語教學也要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重積累,輕理解。輕理解不是不指導理解,而是要找到適合兒童認知規律的有效的理解詞語的方法。戴老師這節課中多次運用的指導學生理解詞語的嘗試就是一種適合的方法,如:戴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挖通”“劈開”這兩詞時,她通過在黑板上邊“板畫”,邊講解,邊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歷經千辛萬苦,接着讓學生體會大禹身上的品質和朗讀也就水到渠成。再如:在引導學生理解“代代相傳”時,戴老師引導學生:同學們,大禹治水是發生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一直流傳到今天,而且還會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下去,這就是代代相傳!戴老師就是這樣有機地將教材化抽象為形象,讓學生在教師巧妙的語言情境中,自然想象,自主感悟,做到了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使課堂教學回歸教材文本,遠離花哨,返璞歸真,讓我們品出了語文的真味。

三、創設情境,拓展延伸。

在語文教學中,戴老師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尋求訓練點,利用想象來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其思維的廣遠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課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時有“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戴老師就抓住了關鍵數字,“十三年”“三次”“一次”“十多歲”,在教授“他的兒子十多歲”時,戴老師創設情境引導:大禹一心想着治水,一心想着老百姓能過上安定的日子,以至於他的兒子十多歲,還不知道他長什麼模樣。小朋友,如果你是大禹的兒子,你的心情會怎麼樣?還有有品讀第三段,訓練説話環節:如果你是老百姓大家對大禹會説些什麼感激的話呢?禹的兒子聽到老百姓稱讚他的父親,他心中是多麼地驕傲啊,此時,他面對父親,會説些什麼呢?通過這些典型場景的渲染,關鍵時候老師的引導,一次次撥動學生的心絃,使學生成功地步入角色,走進文本,激發起表達的慾望,從而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在交流中內化語言,發展思維,昇華了對人物的崇敬之情,達到入境、動情、達理。

不成熟的建議:

1、課文第三段講述了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在大禹治水的這麼多年中,發生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是否可以給學生補充1、2個。這樣,在學生的交流中,大禹的英雄形象將更加鮮明,孩子們對他的敬仰之情也將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2、課後是否可以讓學生閲讀類似《大禹治水》描寫英雄品質的故事。因為在我國曆史上,像大禹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如: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等。這樣可以把學生的閲讀從課內引向課外,凸顯了教學的開放,從而也可以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慾望。

語文評課稿13

對於閲讀教學而言,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思維、想像、語言表達的能力。而本節課的教學,在此方面則有較好的體現:

一、情境創設,提升情感

三次情境的創設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情感,在教學之初教師讓學生聽《致愛麗絲》,在優美的旋律中教師開展教學。

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教師播放了貝多芬的《月光曲》,同時藉助教師抒情的語言把學生帶入到優美的旋律裏,當學生陶醉其中時,教師又讓學通過多層次的朗讀展現當時的情境美。

第三次情境創設是教師提出了一個具有開放性的問題:此時你想説些什麼?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再讀貝多芬的話,此時學生的情感已經昇華,再讀本段學生自然會讀出對貝多芬的尊敬,對親王貴族的鄙視。

二、讀中悟,悟中導

這節課的精彩之外在於讓學生讀中品悟,悟中促讀的方法。在體會第四自然段時教師讓學生畫出印象深刻的句子,這樣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語文評課稿14

聽《和時間賽跑》:總的感覺是老師用語文的規律和特點教語文,體現了真語文的特點。一是夯實語文基礎知識,比如寫字詞讓學生分析比劃筆順,找出段落詞語,分析課文,從原因、怎麼、意義和幾個寫法角度分析,這都是語文的基本內容。二是這個班的學生謙詞敬語使用得特別好,不僅問候老師,每次答完題都説,我這樣答對嗎或可以嗎等等。三是這個班的學生説話的衝動特別強,足見老師平時對他們的訓練和鼓勵。

這堂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師還可以更“語文”些,也就是説,更加自覺地用語文的辦法解決語文的問題。比如,如果把這篇散文的哲理性再深刻分析透,特別是為什麼要和時間賽跑,對啟發思維和分析作者深意都會有幫助。還有,為什麼不從這篇課文的課題入手,説:我們平時都是和同學賽跑或和其他動物賽跑,你想過和時間賽跑嗎?如此提問引入話題,一方面可以啟發學生思考,另一方面還可以告訴學生修辭知識。

語文評課稿15

昨天,我鎮舉行了語文教研活動,聽取了塔耳堡國小范曉惠老師的一節語文課,是我受益匪淺。

本課教學,“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個奇才?”是教學的重點,教師緊緊抓住這個問題,從“文中的詞語詩句、王勃的表現、別人的表現”這三方面來引導學生體會到王勃很有才華。課中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探究、發現、思考中感悟文章所表達的中心。

課中教師採用了圖文結合、巧妙的處理“讀”與“講”的關係,如:本課第3、4自然段,描寫的秋景“遠處,天連着水,水連着天,水天一色。一隻野鴨正披着落日的餘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雲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這些文字是本課的重點段落,通過圖片、詩句與敍述文字的結合,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領會詩句、領會美麗的秋景。教師能夠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朗讀體會。像“筆走如飛”、“拍案叫絕”、詞語讓學生採用動作表演等方法,使學生體會到了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詞義講解,使學生興趣盎然。

我覺得本課的教學中,“王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奇才呢?”更要讓學生明白。課文中有這麼兩句:“這時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邊看邊想,突然迴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説:“讓我來試試吧!”,這兩句也許並不是課文的重點句,容易被忽略,我想,課文通篇反映王勃是奇才,但他為什麼能夠很快地寫出千古傳誦的文章,是因為,王勃善於觀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觀察,靜靜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這其實是寫出好文章的前提,學生寫作文也應該這樣。所以,抓住“凝望”這個重點詞,讓學生體會“凝望”的意思,讓學生知道王勃之所以成為奇才,是因為他善於觀察,勤于思考,這也是他寫文章能夠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的原因啊。我覺得,這段文字應該讓學生記在心裏,學會模仿王勃寫作的這一形式,因為習作離不開這樣的觀察與寫前思考。當然這也告訴我們語文老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不要只顧自己講,應該給學生靜靜思考的時間,給學生靜靜思考的環境,這是非常重要的。

Tags:評課 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