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畢淑敏值得推薦的散文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2.97W

畢淑敏的散文温暖而堅定,給人的內心帶來力量。小編為大家大家整理了幾篇畢淑敏值得推薦的散文,希望大家會喜歡。

畢淑敏值得推薦的散文

  願你能盛得下世界的遼闊

1

尼采説過,“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報以凝視。”

這話,你試着自言自語幾番,便有森冷寒意從尾椎向上蔓延。

説起來,咱們的老祖宗也有類似訓誡——“非禮勿視”,只是口氣比較和緩。

從此我對有“深淵”嫌疑的人或事物,除了非打不可的交道,都儘量對之少看少想少理會,以防被惡之眼盯上,搞不好被吸入深淵。

你的目光凝聚何方?

人們到世界各地旅行,都是奔着風景優美、歷史人文底藴深厚的目的地趕赴。

除了新聞、攝影及肩負特殊使命的工作人員,一門心思去看飽含醜惡、骯髒、卑鄙、罪惡、醜陋……因素的人,應該極少。

中國古話説,心有所思,行亦隨之。

意思是心裏有什麼想法 或多或少地都會在行動上表示出來。

所以,從你的行動,可以看出你內心的端倪。

又佛經雲:心有所想,目有所見。

意思是你心裏想的是什麼,眼中見到的就是什麼。

為了印證這句話,傳下一個故事。

2

某天蘇東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

兩人坐了很久,太陽照着竹影婆娑,悄無聲息。

佛印對蘇東坡説:“觀君坐姿,酷似佛祖。”

蘇東坡聽了挺高興。

見佛印一身褐色袈裟坐在那裏,便説“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糞。”

佛印和尚不語,只是微笑。

蘇東坡後來把這事兒悄悄告訴蘇小妹。

蘇小妹説:“哥,你輸了。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糞,是因為你心中積滿牛糞呀!”

佛印和尚歷史上真有其人,和蘇東坡交往甚深,他們之間留下很多有趣故事。

但對這則傳説,我覺疑惑。

它把“心有所想,目有所見”庸俗化了。

兩人説的不過是打坐的姿勢,也許蘇東坡訓練有素(練過某種類乎瑜伽的功夫?),坐姿優美,真和佛祖老人家有得一拼呢。

佛印和尚雖精通佛理,但打坐的姿勢或許未進階。

兩人就事論事,都乃當時所觀所感,隨口一説罷了。

佛印沒見過佛祖,蘇東坡倒是見過牛糞,兩相比較,後者似更有發言權。

想那蘇東坡乃一文學人士,性喜誇張比喻,情有可原。

二是把“心有所想,目有所見”簡單化了。

若説是佛印心中有佛,他看誰都像佛。

看一人像佛,再看一人也像佛,天下皆佛,豈不無聊?

第三,蘇小妹本是戲説中的人物,歷史上查無此人,這故事的真實性也大打折扣了。

3

“心有所想,目有所見”這句話,我年輕時,半信半疑。

我曾經試過,想考個好成績,朝思暮想,以為能在卷子上看到100分,結果當然失望。

我祈告自此不碰到壞人,所遇皆善良之輩其樂融融,結果第二天就遭小人暗算。

年歲漸長,方才明白,這個“想”,並非具體指牛糞或是100分這等具象實物,而是察看世界的角度。

説的玄乎一些,關乎你的價值觀和方法論。

這個世界是善良佔主導還是邪惡佔主導?

人這種生物,基本上是可信任還是完全不值得信任?

行為模式受理性支配,還是主要以動物性為主?

你對未來寄予希望?還是悲觀地認為不會有什麼好事發生……

凡此種種,構成你心中對世界基本框架之色澤。

如果對上述問題的基本答案傾向光明,那麼,恭喜你。

你在世界上也慢慢能看到更多的光明,吸引到更多的光明。

美好如同鐵屑,你如磁石。

它們點點滴滴向你靠攏,最後凝聚在你周圍,變成積極勇氣,正面反饋開始形成。

4

如果你對上述問題的回答基本上趨向負面,那麼,不妙啊!

你會陰魂附體般吸附更多的暗黑,厄運會被你悲慘號角召喚而來。

它們剛開始小心翼翼,漸漸大踏步向你圍剿。

你躲不勝躲防不勝防……

悲愴遭遇更加深你對世界的嫌惡之感,情緒也像原始人的武器“飛去來”一般,你拋出它,它戀戀不捨地折返歸來。

釋放的苦痛吸收更多的苦痛,變得龐大粘膩,包裹着你,讓你不堪重負。

也許你會説,真的如此嗎?

我已年過花甲,認識很多人已經超過半個世紀。

我十分驚奇地發現,對世界的不同看法,導致不同的命運軌跡。

內心風景的不同,在每個人年輕的時候,如固體顏料,雖已潤濕,但大體還只是一些朦朧色塊。

歲月之水慢慢湧上生命底色,色塊不可抑制地湮開,似乎漫無規律地蔓延,漸漸流佈於所有縫隙。

由於基本看法的不同,導致了無數判斷差異。

差異累積,積少成多,積重難返,直至最後影響了一生的走向。

5

大家都明晰不同的選擇導致不同道路,跟隨而來的是不同結局。

一次選擇失誤,有可能是偶爾失手,或許還有機會糾正。

如果屢屢昏招,以最大的惡意看待人世間的一切,最後釀成的苦酒就是——世界變成深淵之眼,目不轉睛地凝視於你,直到把你嘬入它的深喉。

所以,你的內心世界,決定你看到的世界風景。

如果你看到的總是狼藉一片毫無美感可言,那麼出了問題的,不是這個世界,而是你的內心。

佛經《碧巖錄》中有一句“日日是好日”。

其實,人生怎可能日日是好日?

那句話的意思是——即使遇上的不是好日,你只當好日去過就是了。

心中好,世界就好。

為了一生幸福,請從內心美麗始。

  柔和

“柔和”這個詞,細想起來挺有意思的。先説“和”字,由禾苗和口兩問部分組成,那涵義大概就是有了生長着的禾苗,嘴裏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該氣定神閒,和和氣氣了。

這個規律,在農耕社會或許是顛撲不破的。那時只要人的温飽得到解決,其他的都好説。隨着社會和科技的發達進步。人的較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之後,單是手中的糧,就無法撫平激盪的靈魂了。中國有句俗話,叫作“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事”。可見胃充盈了之後,就有新的問題滋生,起碼無法達到完全的心平氣和。

再説“柔”這個字。通常想起它的時候,好像稀泥一灘,沒什麼盤骨的模樣。但細琢磨,上半部是“矛”,下半部是“木”——一支木頭削成的矛,看來還是蠻有力度和進攻性的。柔是褒義,比如“柔韌、以柔克剛、剛柔相濟、百炬鋼化作指柔……”,都説明它和陽剛有着同樣重要的美學和實踐價值。

記得早年當醫學生的時候,一天課上先生問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時候,什麼濃度為好?學生齊聲回答,當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説,錯了。太高濃度的酒精,會使細菌的外壁在極短的時間內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後續的酒精就再也殺不進去了,細菌在壁壘後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濃度是把酒清的濃度調得柔和一些,潤物無聲地滲透進去,效果才佳。

於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時比風暴更有力量。

柔和是一種品質與風格。它不是喪失原則,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堅守,一種不曾劍撥弩長,依舊扼守尊嚴的藝術。柔和是內在的原則和外在的彈性充滿和諧的統一,柔和是虛懷若谷的謙遜啊。不信,你看看報上徵婚廣告淨是徵詢性格柔和的伴侶。人們希望目光是柔和的,語調是柔和的,面龐的線條是柔和的,身體的張力是柔和的……

當我們輕輕念出“柔和”這個詞的時候,你會覺得有一縷縷藍色的温潤,瀰漫在脣舌之間。

有人追索柔和,以為那是速度和技巧的掌握。書刊上有不少教授柔和的小訣竅,比如怎樣讓嗓音柔和,手勢柔和……我見了一個女孩子,為了使性情顯出柔和,在手心用油筆寫了大大的“慢”字,天天描一遍,掌總是藍的。以致揚手時常嚇人一跳,以為她練了邪門武功。併為自己規定每説一句話之前,在心中默數從1到10……她除了讓人感到木吶和喜怒無常外,與柔和不搭界。

一個人的心如若為柔和,所有對外的柔和形式的摹仿和操練,都是沙上樓閣。

看看天空和海洋吧。當它們最美麗和博大,最安寧和清潔的時候,它們是柔和的。只有成長了自己的心,才會在不經意之間,收穫了柔和。

我們的聲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滲透到遼遠的空間。我們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輕靈地捲起心扉的窗紗。我們的面龐柔和了,就更流暢地傳達温暖的誠意。我們的身體柔和了,就更準確地表明與人平等的信念。

柔和,是力量的內斂和高度自信的寧馨兒。願你一定在某一個清晨,感覺出柔和像雲霧一般悄然襲身。

  孝心無價

網絡盛行的年代,資源豐富了,獲取方式也方便了,壞的資源也因此湧到我們的.面前,參雜在一起,令人眼花?亂。書籍的選擇也開始面臨這樣的問題,網上現在什麼書都有,做到多讀書還是很容易的,要達到“讀好書”這個要求就需要費一點時間來分辨了。

讀到一篇好文令人獲益,而通過書本認識一位書德上品的作家,然後再讀到他更多的作品,更是一件幸運又幸福的事情。

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位一直影響着我的一位女作家,在我青春期極度迷茫的時候,她讓我找到了人生的答案。至今她還在為我的人生和我的生活答疑解惑。希望她也能走進你的家庭,讓你與孩子一起聽聽這位長者的諍言。

她的名字叫畢淑敏。她的有好幾個身份,每一個都非常的出色:醫生、作家、心理師。她的作品大多與自己的職業角色有關,真實貼切。她的文字踏踏實實,不浮躁,不奢華,不賣弄,自然樸實中滲透着睿智、温婉含蓄又極具力量,娓娓道來的全是生活的哲理與温情。

在這裏,我想推薦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散文——《孝心無價》給大家。

今天的孩子們都太幸福了,也太容易成為家庭的主角了,父母在他們身上的努力與付出,久而久之成了理所當然與無可厚非。

同時,已經為人父母的家長們,注意力全部都在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身上,很多人沒有跟自己的父母居住在一起。這輩人的父母是正在老去的一代人,當你的孩子可以放手讓他自立的時候,你是不是可以用放開的手去牽住蹣跚的父母呢。

希望讀完這篇文章,孩子們能在感恩父母的同時,努力學着自強自立,知道凡事要靠自己做得好,才是一件非常棒也非常酷的事情。做父母的要學會相信自己的孩子,有些事情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讓他們學會獨立,那樣你們就可以分出一些心思用在自己的父母身上。

  百孝為先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了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為人類獻身的大師?

我也不喜歡父母重病在牀,斷然離去的遊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誇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後的期冀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着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着體温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陰。

Tags:畢淑敏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