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珍珠鳥》評課稿【通用22篇】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3.2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評課稿,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那麼評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珍珠鳥》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珍珠鳥》評課稿【通用22篇】

《珍珠鳥》評課稿1

《珍珠鳥》是一篇略讀課文,它語言清晰,明快,像一潭清泉,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出了小鳥由“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告訴我們: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根據本文的特點,我的設計思路是引導學生走進本文,抓住重點句讓學生進行理解,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然後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感悟到:無論是人與鳥,還是人與人之間,都需要真誠的信賴。教學時,我主要分以下五個環節進行:一通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什麼,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二作者是怎樣細心呵護和照料珍珠鳥的,三是珍珠鳥是怎樣在作者的照料和呵護下與作者一步步親近的;本節課存在的亮點: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根據本文是略讀課文的特點,我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時,根據本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理解作者是怎樣細心呵護、照料珍珠鳥和珍珠鳥怎樣與作者一步步親近的。學生在弄懂了這兩個問題後也就理解了課文內容,為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礎。

二、以文為本,重視思想教育。

語文教學不但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教學,還要充分利有課文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本課教學中,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及中心思想後,引導學生拓展延伸:作者僅僅是想表明生活中人與鳥之間需要信賴嗎?他要告訴我們什麼呢?讓學生討論交流後明白到人與人之間更需要信賴,並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從而使學生明白到人與人之間要真誠相對,才能互相信賴,才能創造出美好境界。

不足之處:

1、忽視學生課前的準備工作。

課前不夠重視學生的預習,所以,當我要學生説説珍珠鳥的特點時,一部分學生由於事先沒有蒐集到這方面的材料,所以不敢發言。另外,由於部分學生不熟悉課文內容,上課時只做旁觀者,坐在那裏不作聲。今後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2、朗讀形式比較單一

略讀課文是以學生自讀為主,而在這節課中我忽略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朗讀形成比較單一。今後將注意這方面的教學。

3、教學語言不夠生動

教學時我的語言不夠生動、精煉,缺乏感染力,課堂上教師講得過多,啟發學生的少,點撥過於直接,語言不夠生動,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珍珠鳥》評課稿2

《珍珠鳥》描寫了作者給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作者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通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顯然,教師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為什麼不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以上相關的句段反覆體會、交流。從中感受到那些描寫作者為鳥兒做了些什麼的語段是有層次的,作者對鳥的愛,體現在他順乎了鳥的習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寬容——溝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

閲讀,就是要了解文章由形式到內容的真諦。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這幾種能力的培養,是閲讀教學的重點,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賞,在欣賞中進行評價,會使閲讀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珍珠鳥》評課稿3

《珍珠鳥》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的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閲讀時,我從以下三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的。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受珍珠鳥的可愛。

我以動物導入課題,利用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學習興趣。講課中,讓學生在讀中畫出描寫珍珠鳥樣子的語句,並談感受。有點學生説“感受到珍珠鳥的可愛、活潑、淘氣、自由自在。”有的感受到鳥與作者之間的關係很親近,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雖然有些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我非常重視這種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

二、細讀課文,感受人鳥關係建立的基礎。(珍珠鳥的變化)

通過初讀,讓學生感受到珍珠鳥的可愛和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這麼可愛的珍珠鳥卻是一種怕人的鳥。讓學生在細讀中尋找答案,自主探索,然後彙報,關係建立的原因是因為“信賴”。

三、再讀課文,聯繫生活,體會“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境界。”

通過聽音樂,欣賞圖畫,讓學生談後感,學生談出人與鳥之間這種關係的基礎是因為關愛、尊重,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創造多少美好的境界。那麼,人和人之間也一樣,學生的感受從感性認識已經上升到了理性思考。其實,課文最後一句話,就是作家對人生的感悟。

我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課件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在導入新課時,我聯繫生活中的動物,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讓學生觀看、瞭解珍珠鳥,通過圖文對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讓學生帶着興趣讀課文,找出描寫我與珍珠鳥之間關係變化的句子,(即我為珍珠鳥做的,鳥兒的表現。)最後,用一首歌《愛的奉獻》結合圖片,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信賴”的理解。

不足之處是課前沒有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檢查一下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課堂上講解過多,不利於學生對文本的品讀,沒有給學生留足夠思考問題的空間。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沒有很好的發揮出來,教學中沒能運用多種讀的形式,使學生沒有與作者心靈達到交匯。

課後讓我深知“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我認為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感,就應先從朗讀入手。因此,在日後的教學中,要充分讓學生多讀,感知課文的語言,讓學生的體驗感悟通過他們的朗讀表現出來。

《珍珠鳥》評課稿4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述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閲讀時,我從以下四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情意”。

教師首先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興趣,引出課題。

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初讀後,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十分喜愛它”,有的説“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説“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明白主題的基礎。教師應珍視這些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明白作者寫作的真諦。

二、細讀課文,明白“真愛”。

透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明白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完美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完美的境界嗎?顯然,教師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為什麼不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起初,作者把珍珠鳥掛在“非常茂盛”的“生着長長垂蔓的法國吊蘭”中間,為它營造了“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的環境,鳥兒才傳出“笛兒”般的'叫聲。之後,小鳥出生了,愛鳥的作者該是多麼好奇啊!可作者卻“決不掀開葉片往裏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眼睛”驚動它們。於是,鳥兒漸漸把“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的愛,體此刻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

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畫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那裏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明白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顫動的筆尖”,而“我”卻“不動聲色”,“默默享受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以至於“我”“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勾通,是零距離的接觸,是一種互為欣賞。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完美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完美境界的幸運。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以上相關的句段反覆體會、交流。從中感受到那些描述“我”為鳥兒做了些什麼的語段是有層次的,作者對鳥兒“不一般”的愛,體此刻他順乎了鳥的習性和天性,在“尊重——明白——寬容——勾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這種感悟由淺入深,除了對本義、引伸義、深層含義的明白,也有對“不言之義”的領會。

三、賞讀課文,欣賞“境界”。

在學生明白課文的過程中,還應培養學生對課文優美形象、深刻意藴、豐富情感的欣賞潛質,透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淨化。

在教學課文第14自然段時,我設計了一個情境,讓學生邊想象鳥兒伏眠於作者肩頭的情景,邊配樂朗讀。在“愛之羅曼斯”裊裊的樂聲裏,孩子們陶醉地讀着,情不自禁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教師適時推波助瀾:“在作者眼裏,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完美的境界啊!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學生的靈感被激發起來,有的説叫“愛”,有的説叫“親近的情意”,還有的説叫“信賴”,教師於是用“你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你像個詩人”“你像個哲學家”等充滿欣賞和讚美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意。

有位哲人説過:“正是兒童承襲了人類最初的詩性性格,他們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充分調動學生的這種潛能,讓他們在欣賞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創造,那麼,這一情境的創設就不僅僅僅培養的是學生的欣賞潛質,也融合了個性與創造的培育。

四、再讀課文,評價“信賴”。

在學生透過欣賞性閲讀獲得情感滿足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談後感的評價性練習。在交流中,有的同學談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聯要靠信賴來創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創造多少完美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學談到了對人生的感悟:“立刻要畢業了,回首六年的國小生活,竟沒有一個能夠信賴的好朋友……原來‘信賴’是要付出的。如果我們經常問問自己對別人付出了愛心嗎?有沒有尊重別人?在別人給你帶來麻煩的時候,有沒有明白或寬容?有沒有嘗試着與別人勾通?有沒有欣賞過別人?……那麼,也許就會得到很多朋友,會創造很多完美的境界……”學生的感受多麼可貴,從感性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其實,課文的最後一句話,已經是作家馮驥才對人生的感悟,體現了大家手筆的匠心獨運。

《珍珠鳥》一課,學生初讀後似乎沒有什麼不懂,但作品藉助語言、結構、手法等形式因素表現出來的思想資料卻是極為複雜和微妙的,不易被讀者真正把握到。閲讀,就是要了解文章由形式到資料的真諦。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剝開各種表面形態看到它們的精神實質,其方法便是“感受、明白、欣賞、評價”。這幾種潛質的培養,是閲讀教學的重點,教學中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感受中有所明白,在明白中加以欣賞,在欣賞中進行評價,會使閲讀活動的資料更加豐富多彩

《珍珠鳥》評課稿5

《珍珠鳥》是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文旨兼美,我很喜歡這篇文章。所以在教學設計時,主要想讓學生領會文章的主旨,並能賞析文章本身。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告訴我們:“教學不能是講解式的,不應當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應當讓學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緒,使自己成為發現者。”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已經對教材有了一定的認識,並且還有了相當的背景材料,那麼,在課堂上,我就要搭建交互性的展示平台,通過自讀、自悟、自學、探究,加深對教材的感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取長補短,互相影響,各有所獲。反思以前上的課總是不能徹底的解放思想,經常不敢相信學生,生怕他們不會,説不出來,總喜歡按照自己所設計的問題循規蹈矩地牽着學生走,結果往往事倍功半,適得其反。學生學完課文後,都有一種“讀完了就想説一説”的`衝動,為此,在教學結尾,我讓學生用一句話來表達出此時的感觸,在表達中培養語感。為此,在教學結尾,我請學生在自己的珍珠鳥上寫下你自己的感受,信賴產生了神奇的力量,讓我們心靈相通;

信賴創造了幸福生活,讓我們在快樂中飛揚;

信賴是一抹陽光,讓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

信賴帶給我友誼,使我有了很多好朋友。

……

學生對動物的關愛,對同學的友愛,對信賴的理解,都在情感的體驗中得到了感性的理解,在學生與文本、作者的對話中提高了道德的認識。學生有感而發,洋溢着濃濃的人文情懷,愛的力量在學生的生命活動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愛心的滋潤一定能夠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珍珠鳥》評課稿6

宋曉芳老師執教《珍珠鳥》。這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作者馮驥才,課文文質兼美,語言平實生動,情意深刻雋永。宋老師確立的教學目標是: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信賴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基礎。

應該説,教者對教材的定位是合理的,對教學目標的想定是準確的。平時我們聽課,關注的內容較多,如教者的基本素質、教學設計、板書、課堂評價、有無“出彩”的地方等。然而,這是課例研討課,教師的基本功是不用懷疑的。因此,我們最關注的`,是教者如何實現她預設的教學目標,如何處理實際教學中的變化即生成,以及學生到底學得怎麼樣等。

為了達成“理解課文內容(特別是最後那句話)、體會思想感情”的目標,宋老師在學法指導上下足了功夫,這也許是本節課最大的亮點。在講解第二自然段時,宋老師説:“讀書猶如品茶,只有細細品味,才能品出其中滋味。當學生帶着主要問題“為什麼珍珠鳥剛開始怕人,後來卻不怕人了呢“自主研讀時,還告訴學生在讀書時要用筆畫出讓自己有體會的句子,意在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和勾畫、圈點、批註的讀書習慣。這些東西看似很平常,但學生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受益終生,這叫“授人以漁”。

當然,僅僅把學習的某些方法告訴學生還不夠。在“授人以漁”的同時,教師的教學方式要跟上。因為這是課堂,不單是個人學習,課堂需要體現集體智慧的交流、融合、碰撞和提升,需要教師的引領、點撥和啟發。在這方面,宋老師做得怎麼樣呢?總的説是不錯的。譬如在全班交流主要問題時“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珍珠鳥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學生的回答比較零散,又是無序的(與課文的敍述順序相悖),雖然有個別學生的回答也還精彩,但無疑對教師的臨場機智提出了挑戰。此處課堂稍顯沉悶,因為學生、聽課者找不到序。不過,宋老師還算處變不驚,比較順利地完成了討論交流的任務。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上,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探討。如何組織全班性的交流?為了提高交流的質量,可以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再推薦代表到班上交流。宋老師沒有這樣做,恐怕是擔心沒時間。為了儘量避免東鱗西爪、思考片面的現象,有必要提醒學生思考要周全些、系統些(高年級應該這樣),注意有序表達,善於綜合同伴的觀點等。而綜合、提升的工作,宋老師基本上由自己完成,可以預見,不少學生對“珍珠鳥的變化”這個問題的理解可能還是片面的,或者是零散的。

最後,還想説一下,另一個目標是讓學生領悟贏得信賴,必須付出關愛,可因為在第四自然段老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讀悟,從而沒有把這個任務完成,在我們的教學中,怎樣合理有效地安排時間,怎樣切實有效地抓好文章的突破點,做到不做無用功,這是我們授課老師所應該注意的。

《珍珠鳥》評課稿7

馮驥才筆下的《珍珠鳥》又帶給我們美妙的體驗和美好的境界。聽了“衎然”執教的《珍珠鳥》之後,對兩種線索的把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珍珠鳥從怕人到落到作者的肩頭熟睡,這是“信賴創造的美好境界。”珍珠鳥從開始在屋子裏飛來飛去,後來飛到我的書桌喝茶,再在作者的`筆尖蹦來跳去,最後落在作者的肩頭熟睡,還咂咂嘴,這些變化是漸漸的,是外顯的情況,而促成這些變化的,離不開作者對珍珠鳥的態度。“我把它掛在窗前。

那兒還有一大盆非常茂盛的法國吊蘭。我便用吊蘭長長的、串生着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它們就像躲進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從中傳出的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鬆自在。了。”“我很少扒開葉蔓瞧它們,它們便漸漸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我們就這樣一點點熟悉了。”“我呢,決不掀開葉片往裏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好奇的眼睛去驚動他們。”“我不管它。”“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着我的筆尖蹦來蹦去,跳動的小紅爪子在紙上發出“嚓嚓”的響聲。”“我不動聲色地寫,默默享受着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的啄兩下我的手。”“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

《珍珠鳥》評課稿8

《珍珠鳥》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是根據作家馮驥才先生的散文改編的,字裏行間洋溢着“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文章還生動、細緻地描述了珍珠鳥的外形特點及在“我”的愛心呵護下,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過程,揭示了“信賴,就能創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內涵。

課前,我佈置學生蒐集了有關珍珠鳥的資料,讓學生對珍珠鳥有了充分的瞭解。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習了課文的1-3自然段,通過品詞品句,使學生認識了珍珠鳥的外形特點,瞭解了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與呵護,幫助學生初步體會了小鳥與作者之間和諧的關係。因此,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把體會小鳥逐步信賴作者的過程、理解“信賴,就能創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內涵作為教學重難點。

教學中我緊緊抓住珍珠鳥對作者的情感變化這一主線展開教學。首先,我從課文的插圖入手,先引導學生看圖説圖,並結合自己的感受為插圖配上一個詞或一句話,使學生很直觀地感受到人鳥之間相互信賴的美好境界。然後讓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句進行體會的方法品讀第六自然段,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進一步感悟了“信賴”。

隨後,我結合課後訓練點,引導學生重點學習了課文的第4自然段,讓學生通過自主閲讀,圈畫詞語,品讀感悟,小組交流等形式,深刻地體會了小珍珠鳥逐步信賴“我”的過程。接着趁熱打鐵,補充原文資料、句式填空這一環節,讓學生更直接地感受到作者對小鳥的關愛。

最後,我又讓學生觀看了一組以“和諧”為主題的畫面,在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語文課承載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在感悟信賴過程的同時,我還引導學生學習了作者用表示時間先後順序的詞有條理地寫清楚一件事情的方法,並以此作為課堂讀寫結合的訓練點,提供了三個情境給學生選擇,要求學生用上表示時間先後順序的詞寫一段話,以此增強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將學到的方法融會貫通。

本節課我運用的課型方式是要素組合方式,通過讓學生看、聽、講、想、做、動、靜等各要素的交換使用,幫助學生開發和利用學習中的人力資源,讓學生更投入地學習,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但也有一些遺憾之處,如:我在教學中朗讀的指導不夠到位,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導向性及啟發性不夠,在課堂細節的處理上還需錘鍊。

《珍珠鳥》評課稿9

四年級上冊《珍珠鳥》一文,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精心撰寫的優美散文。這篇散文描寫了人鳥相親的動人歷程,揭示了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並茂,寓理於事,值得我們品味鑑賞。

張兵吉老師的教學平實、紮實,能熟練運用白板教學,之前進行了多次磨課,教案也幾次修改,最終確定了要上一堂紮紮實實的語文課,在指導學生閲讀時,從以下方面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讓我受益匪淺。

第一部分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張老師抓住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並利用填空的形式複習課文內容,回憶珍珠鳥的外貌描寫。

品讀課文時,張老師一下子就讓學生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這句話指導進行理解,理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理解關鍵詞“信賴”的.意思,迅速引導學生把握了文章的基調。教學“信賴”這個詞語時,教給了學生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先拆分理解每個字的意思,再組合理解詞語的意思。

在教學課文第四自然段時,張老師先引導學生抓住段落中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再引導學生分成三層來品味文本,層層深入文本研究,體會珍珠鳥對我的信賴的過程。在教學第4段時採用由扶到放的方法,先指導學生閲讀第一層次,再讓學生自己學習後兩節寫寫體會。張老師在教學時能夠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引導學生體會,如抓住“撫一撫”、“再三呼喚”、“居然”等詞語體會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及珍珠鳥對作者漸漸信賴的過程。在“尊重——理解——寬容——勾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這種感悟由淺入深。

張老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漁,整堂課的教學注重對學生寫作進行指導,在教學珍珠鳥的活動時,讓學生談談三個活動順序能不能重新排列,從而理解言之有序的方法。通過分析珍珠鳥的活動,指導學生理解詳略得當這種寫作方法,並且可以將這種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最後指導學生運用“言之有序”和“詳略得當”的方法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寫法來描寫小狗和“我”之間的活動,讓學生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讓學生每堂課都有收穫,有所得。這個環節既是對課文內容的延伸,更是一次很好的練筆機會,充分體現了教師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及時遷移練習”的學習過程。

《珍珠鳥》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美文要美讀。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説“對於寫在紙上的死的語言,可以從聲音裏得其意味,變成活的語氣”。而朗讀正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張老師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指導學生讀出珍珠鳥的調皮、可愛和乖巧,朗讀的形式多樣,有個別讀、男女生讀、配樂讀等等,在個性化朗讀中,讓學生的心靈和情感逐步被打動,從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意藴。

一點小的建議就是這篇課文的4-7段是要求背誦的,張老師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背誦後,可以設計填空或者以其他形式在課堂上進行背誦練習。在教學的最後部分略顯倉促,時間有些不夠用。學生回答問題的面不夠廣,只是集中在幾位學生身上,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這僅是自己的一些淺見,加之水平有限,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批評指正。

《珍珠鳥》評課稿10

《珍珠鳥》是一篇描寫生動、富有詩情畫意的狀物散文。課文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的前半部分寫了兩件事,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對小生靈真誠的、無微不至的愛。後部分,生動地記敍了小珍珠鳥與作者之間逐漸挨近,直至熟睡地作者肩頭,對作者真誠信賴的變化過程。教學時,“我”對小鳥的精心照顧、小鳥的變化,兩條主線並進。為更好地解決教學重點,讓學生閲讀後,結合課前導讀,確定着重研究的問題: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前後有些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哪裏體現出我對鳥的喜愛之情?

先是由學生圍繞問題自主進行讀、思、畫、批,再小組合作探究,最後全班共同交流。在學生交流問題的過程中,我有機地穿插了三個引導學生想象思維進行説話交流的問題:

1、這時,我不理睬小珍珠鳥,而它卻繞着我的筆尖蹦來蹦去,一點也不陌生,假如小鳥會説話,它會説些什麼?2、看插圖好好想一想,作者在笑什麼?3、作者的笑是一種對自己孩子般愛的笑。小珍珠鳥真的把“我”當作親密無間的好夥伴、好朋友了。那麼,小珍珠鳥趴在我的肩上做夢,它夢見了什麼呢?通過這些問題為學生創設了大膽想象的空間,允許有不同的見解,引領學生用自己的心靈主動去與文本對話,學生對這些問題很感興趣,馳騁想象,個性解讀,發言很熱烈。

總結以上教學,我想,興趣是學生創造力、求知慾的原動力,只要學生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就會去追求、去探索。學習時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就會願學、愛學、樂學、主動學。讓學生享受到課堂學習快樂的同時,又學到知識,發展了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看來,這個學生的“內在興趣”需要我們老師去認真解讀教材,再精心地設計,課堂氣氛是一定可以調動起來的。

《珍珠鳥》評課稿11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李老師在指導學生閲讀時,從以下幾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理解“詞義”。

教師首先出示圖片介紹珍珠鳥,讓學生在認識珍珠鳥的基礎上引起興趣,引出課題。之後進行識字檢查,通過兩種方式:一人一段指名讀和開火車讀詞並説出自己不理解的詞,會的學生當小老師解釋。教師在其中滲透理解詞義的方法:帶到課文中分析理解。總之,識字檢查全面而且得當。

二、理解“真愛”。

教師在提出珍珠鳥是一隻怎樣的鳥,在學生的發言中總結提煉出三點,之後提出最大特點膽小。可是如何從膽小到膽大呢?教師讓學生自學勾畫相關語句。通過再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和作者的朋友對珍珠鳥的愛。

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畫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裏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顫動的筆尖”,而“我”卻“不動聲色”,“默默享受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以至於“我”“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勾通,是零距離的接觸,是一種互為欣賞。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三、欣賞“境界”。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還應培養學生對課文優美形象、深刻意藴、豐富情感的欣賞能力,通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淨化。在教學課文第14自然段時,林老師設計了一個情境,“在作者眼裏,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啊!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學生的靈感被激發起來,有的説叫“愛”,有的説叫“親近的情意”,還有的説叫“信賴”,教師於是用“你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你像個詩人”“你像個哲學家”等充滿欣賞和讚美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意。

《珍珠鳥》評課稿12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珍珠鳥創造了舒適、温暖又安全的家,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閲讀時,我從以下幾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外形入手,感受小鳥的可愛

首先播放珍珠鳥圖片,讓學生認識珍珠鳥,激發興趣。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找出描寫珍珠鳥外形的句子,體會珍珠鳥的可愛,產生出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二、重點品讀,感受人鳥之情

通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時,我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為什麼?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抓住重點品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學生通過品讀,找出了小珍珠鳥是怎樣在我的寵愛下一步一步親近我、信賴我的,從而進一步感受到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另外,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畢竟,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展現的豐富表象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導入之後,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請同學們看幼鳥、成年鳥的生活照片,通過圖文對照,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讓學生帶着興趣讀課文,找出描寫珍珠鳥可愛、表現人與鳥相互信賴的句子、詞語,感知語言中藴含的感情色彩。最後,通過表現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信賴”的理解。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課上的提問過多不利於學生對文章的品讀,而過多的品讀、讓學生自讀自悟又不利於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這一節課留給我的反思很多,希望今後能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進步。

《珍珠鳥》評課稿13

聽了武老師的課讓我受益匪淺,有很多值得學習和探究的地方。

課的開始課件出示了各冊有關鳥的圖片,齊讀課文,初步感知,接着有以聽的形式過度到所學內容,課的開始就從視覺和聽覺上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珍珠鳥是隻膽小的鳥開始入手引出第三自然段,這一段武老師抓住了一個“探”字,探出了小傢伙的“趣”,讓學生探到了跟文本對話的樂趣。課件出示小鳥在“我”的肩頭睡熟了,有回到畫面,引起了話題剛才還是膽小讓學生產生疑問,自由讀第4自然段,這一段武老師讓學生抓關鍵詞並體會詞的作用,反覆讓學生讀,指導讀書。而後總結沒有作者的喜愛、寬容,哪來鳥兒的`頑皮和信任,拉近了心靈的距離。最後回到現實生活“你在什麼地方睡的這麼香過?”直至文章主題──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結尾以動物與動物、人與動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組畫展現在孩子眼前,把人鳥之情從馮驥才的書房流到了每一個孩子的心裏,流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情”的拓展真是意味無窮,也讓我深深地陶醉在其中。

《珍珠鳥》評課稿14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感受小珍珠鳥與我親近的過程,體會作者對它不一般的愛,我是這樣做的:

通過初讀,學生們都能感受到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邊讀邊抓關鍵字詞進行交流、感受。比如,第三小節,小鳥出生了作者該是多麼好奇啊!可他卻沒有掀開葉片往裏看,我問孩子這是為什麼?孩子們從他不驚擾中,感受到了不一般的愛。

第四小節是個重點段,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撞燈繩”,可作者卻沒采取任何行動,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讓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小鳥的包容,感受到了不一般的'愛。接着,我們又重點朗讀了句子,用朗讀來加深體會和理解。交流後面的課文內容,我同樣採用抓關鍵字詞的方式,並且進行了板書,讓學生隨着作者一步步和小鳥進行融合,一步步親近。從字裏行間中,學生們能感受到作者對小鳥的那種愛絕對不一般,正是有了這不一般的愛,才有了小鳥在作者肩上睡着的結果。

《珍珠鳥》評課稿15

有幸觀摩了蔡春芳老師的《珍珠鳥》,聆聽了蔡老師充滿情感的教學語言,感受了蔡老師充滿智慧的教學設計,沉浸於蔡老師精心營造的濃情氛圍,領略了什麼叫“真真正正教‘語文’”,真的,感覺就像馮驥才的那句:真好!

一、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充滿情感的教學語言蔡老師借班上課,作為陌生老師,與學生是有一定距離的,但是蔡老師平易近人的教學語言和態度,很快化解了這一問題。上課伊始,蔡老師動情的一段描述就把學生帶入了那個安靜祥和的境界。這種動情的語調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如涓涓溪流流淌進了學生的心田,例如:“這小傢伙是多麼膽小啊!”“哦,你説到小傢伙的心裏了!”“聽出來了,你是多麼喜歡這可愛的珍珠鳥啊!”“它睡着了,別吵醒他!該怎麼讀呀!”等,讓人感受到的是一種如春天般的温馨、輕鬆,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緊張感消失了,表達的慾望被激發出來;人與鳥,就在蔡老師充滿情感的語言誘導下,不知不覺拉近了距離,最後融為了一體。真是“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充滿智慧的教學設計語文,始終是姓“語”,是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和學習。蔡老師的這堂課,沒有花裏胡哨的活動,沒有連篇累牘的拓展,而是始終抓住文本,紮紮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感悟和訓練。比如“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這句話,蔡老師不露痕跡地進行朗讀指導:“作者很喜歡這對珍珠鳥,所以文章一開頭就説,讀──”“作者太喜歡這對珍珠鳥了,再讀──”就這樣簡簡單單的引導,讓學生悟出了:朗讀要讀出感受,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朗讀方式。在學習“鳥是如何一步一步接近我的?”這個重點問題時,這種智慧更體現得突出。首先讓學生自讀4、5、6節完成填空,通過一個填空,就讓學生明確了小鳥接近我的活動路線,把握了作者描述的框架。然後通過一個簡單的問題“小傢伙是怎樣一步一步接近我的,你能説得清楚具體些嗎?説時用上表示連接的詞。”這就是藉助文本,把概括的文字説具體的訓練。因為中年級的習作重點和難點之一,就是如何把概括的文字描述具體,這一點,蔡老師充分地利用文本這個例子,進行了這一習作能力的滲透,體現了“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的理念。不僅如此,蔡老師又運用“小鳥説話遊戲”,對課文內容進行挖掘,讓學生體會小鳥的心理説小鳥的話,這不僅讓學生體會到小鳥的'接近是因為主人的“不傷害”,而且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讓課堂充滿了童趣。然後,要求學生抓住有關詞句,讀出小鳥給你的印象,真是讀中有悟,悟中有讀。給插圖起名字的環節也是我特別欣賞的,這一環節不僅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到“人鳥互信的美好境界”,而且是從另一個角度指導學生如何起題目。總之,讀中有悟,悟中有讀,寫法滲透,讀説促寫,真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三、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充滿濃情的教學氛圍在這堂課上,恰到好處的多媒體也為濃情的教學氛圍增色不少,抒情的輕音樂,淡淡地穿插其間,把聽者帶入了一個安靜、祥和的書齋,彷彿真的在和作者共同在欣賞,在關愛一個小生命的誕生和成長。真可謂“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珍珠鳥》評課稿16

這是一堂比較成功的公開課,教學目標的三維目標體現的很充分。知識與能力:體現了新課標的標準,既注重知識傳授,又注重人文色彩。方法與過程:應用媒體時操作熟練,視聽效果良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了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材處理準確科學,在課堂中,對各個環節、各知識點佔用的時間分配較合理,主次分明,重點突出,抓住關鍵,突破了難點。

教學程序得當,思路清晰,操作順利,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積極討論,踴躍發言,氣氛活躍,回答的準確相當高,幾乎達到了完美的境界,教師只需點撥,根本用不着糾錯,看來學生們在課下一定下了不少功夫。

教學方法和手段先進,多媒體的使用為課堂增色不少,給學生們以直觀的感受,灌輸了新鮮血液。師生交流和諧融洽,教師整潔大方的儀表,端莊、親切的教態拉近了師生距離,大腦思維進入亢奮狀態,讓人感覺不是教師在傳授知識,而是和學生娓娓而談,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了一場美的情感交流與薰陶。

教學基本功熟練,語言優美,聲音甜美,富於啟發性和感染力,能從書本走向學生生活,對學生進行拓展思維訓練。設想你就是那對大鳥,那隻小鳥,你會説些什麼,想些什麼?使學生在換位思考中更加深了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意識。

教學效果較為突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注意力集中,與教師配合默契。拓展思維由易到難,小麻雀——學困生——伊拉克少年,教學內容逐步深入,貼切生活實際,又列舉了2008年奧運會體育的設計圖形(樹枝般鋼網構成鳥巢形狀),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體味到了人鳥相依的動人景象,增強了保護鳥類的意識。

建議:教師的課前預設問題太詳細,課堂討論應更充分些。不能流於形式。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再加上多媒體的顯示及音響效果更佳。

《珍珠鳥》評課稿17

珍珠鳥是一篇文旨優美的課文,無論是遣詞造句,還是文章主旨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因此我的教學重點就放在這兩個方面。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就想如何讓學生清楚地瞭解“我”與小珍珠鳥親近的這一過程,這一過程體會不好,文章主旨的明白會顯得生硬。因此我還是讓學生透過反覆的朗讀,仔細的體會,並仔細觀察圖,利用這一具體的形象來體會抽象的東西,經過實踐,同學們的反應不錯,文章主旨水到渠成。

整堂課教學我都試着根據文章的特點採用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結果效果十分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熱情極高,普遍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反思以前上的課總是不能徹底的解放思想,經常不敢堅信學生,生怕他們不會,説不出來,總喜愛按照自己所設計的問題循規蹈矩地牽着學生走,結果往往事倍功半,適得其反。

因此老師們,把機會讓給學生吧,多給他們一些“自由”的空間,他們會創造出更多的奇蹟!

《珍珠鳥》評課稿18

《珍珠鳥》是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一篇散文,教學時主要想讓學生領會文章的主旨,並能賞析文章本身。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告訴我們:“教學不能是講解式的,不應當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應當讓學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緒,使自己成為發現者。”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已經對教材有了一定的認識,並且還有了相當的背景材料,那麼,在課堂上,我們就要搭建交互性的展示平台,通過自讀、自悟、自學、探究,加深對教材的感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取長補短,互相影響,各有所獲。反思以前上的課總是不能徹底地解放思想,經常不敢相信學生,生怕他們不會,説不出來,總喜歡按照自己所設計的問題循規蹈矩地牽着學生走,結果往往事倍功半,適得其反。

學生學完課文後,有一種“讀完了就想説一説”的衝動,為此,在教學結尾,我請學生在自己的珍珠鳥上寫下感受:

信賴產生了神奇的力量,讓我們心靈相通;

信賴創造了幸福生活,讓我們在快樂中飛揚;

信賴是一抹陽光,讓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

信賴帶給我友誼,使我有了很多好朋友。

學生對動物的關愛,對同學的.友愛,對信賴的理解,都在情感的體驗中得到了感性的理解,在學生與文本、作者的對話中提高了道德的認識。學生有感而發,洋溢着濃濃的人文情懷,愛的力量在學生的生命活動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愛心的滋潤一定能夠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珍珠鳥》評課稿19

《珍珠鳥》是人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九冊第四組教材的一篇略讀課文;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精心撰寫的優美散文。作者為我們生動地描述了珍珠鳥在“我”的細心照料、誠心呵護下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告訴我們: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根據本組教材的整體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啟示;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果。)我以“珍珠鳥是種怕人的鳥、怎麼會變得不怕人?”這一線索,引導學生尋找文中人鳥關係的變化及原因,由此自然而然地領悟“信賴,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文章主旨。

教學中我還結合學生的感悟,隨機指導朗讀。在交流“作者是怎樣照顧和呵護珍珠鳥”時,有一個學生談到作者稱呼珍珠鳥為“小傢伙”,突出了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還結合父母平時稱他為“小傢伙”進一步説明。我覺得他體會得很獨特,隨機讓學生找到出現了“小傢伙”這個詞的句子,自己反覆朗讀體會。學生自由讀完後,我又指名讀、部分讀、齊讀,在一遍遍朗讀中,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深深的愛。

為了引領學生用自己的心靈主動去與文本對話,獲得課文豐富的、多元的理解。在教學中,我提出“假如小鳥會説話,它會説些什麼呢?”“作者看着小珍珠鳥在笑,他愛笑什麼?”“小珍珠鳥趴在我肩上做夢,它夢見了麼?”讓學生馳騁想象,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另外還注重課內外延伸,訓練學生對信息的蒐集與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學會學習;在讀中質疑,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讓學生學會讀書;讓學生讀議結合,讀寫結合,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表達機會。讓學生學會表達。研讀課文精彩部分,重在品析課文優美生動的語言,在品析中受到美的薰陶,領悟其中深刻的哲理。再結合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拓展延伸,引導他們體驗反思,激發他們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珍珠鳥》評課稿篇《珍珠鳥》是我國著名作家馮驥才老先生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以豐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我”與珍珠鳥相處的和諧與温馨,揭示了“信賴,就能創造完美的境界”的深刻內涵。

此次教學為第一課時,第一課時的教學該教些什麼,怎樣去教,在教學設計時思考良久。讓我想起上次去杭州學習,於永正教師説的一句話“在課堂上,教什麼比怎樣教更重要”。教師在教學之前,先要精心備課,要思考在學習時,哪些是學生理解有難度的,哪些是學生容易掌握的,所以在教學時我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導入時,我從瞭解作者入手,經過這個導入,傳遞給學生,在讀作品時,關注作者是很有必要的,能夠更好的幫忙我們把握作品的內涵。

二、在教學生字及通讀課文這個環節,首先我出示的是生字詞,因為四年級的學生,對於生字的學習,已經掌握了必須的方法,難度不是很大,並且課前已預習,所以教學時直接出示生字詞,讓學生認讀,在教學中學生認讀的不錯。對於文中的“綠蔓、垂蔓”這兩個詞語,雖不是一、二類字,但學生在讀音、字義方面應當存在難度,所以教學中,單獨將這兩個詞語列出,先指名讀,學生讀成了“màn”,當我問他可查字典了,他説查了,先肯定他的做法正確,然後指出這個字是個多音字,所以在查字典時應當結合句子去思考,究竟選擇哪種讀音,將這種讀書的方法滲透給學生,相信多次的引導,學生這種主動獲取信息的本事會有所提高。

三、在理解課文資料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找出文中的主角,然後思考他們之間的關係。因為概括文章的資料,是四年級閲讀教學的一個重點,我想經過這種教學,讓學生感知,文章資料的概括能夠這樣去做:先找出主要主角,然後説説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讓學生在課堂學到一些閲讀的方法。

四、在感受“信賴”的環節,首先讓學生找出文章中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信賴,不就能創造出完美的境界嗎?”進而讓學生去發現“完美的境界是怎樣的境界?”“小珍珠鳥把我的肩膀當成了什麼?”“它會夢到什麼?”以及配樂朗誦,引導學生去想象,更深地去理解“信賴”,去感受完美的境界。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1、在整體感知課文資料時,如果先讓學生再次通讀課文或者教師進行範讀,這樣學生的整體感受性會更好。2、在理清文中主角之間的關係這一環節,處理的有些倉促,能夠引導的更充分一些。同時“他們之間的關係怎樣?”這一問題的提法,還不夠精準。

閲讀本事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須經過一個系統的學習過程。這就是要求教師必須始終把培養學生的閲讀本事放在重要位置,讓學生逐步掌握閲讀的方法,授人以漁。

《珍珠鳥》評課稿20

《珍珠鳥》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二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馮驥才以細膩親切的語言,為我們生動地描述了珍珠鳥在“我”的悉心照料、誠心呵護下,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全文自始至終貫穿了人性化的語言和筆調,親近小鳥、親近自然、親近生命的博愛之情,信賴、尊重、和諧的人文之舉,洋溢於字裏行間。文章語言生動活潑,文質兼美,淺顯易懂。

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我在教學時注重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整合,通過使用多媒體課件豐富教學內容,創設學習情境,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圍繞“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這句話創設學習情境,先讓學生把握作者情感基調,再由淺入深地展開教學。將“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這句話作為引領句“觀形聞聲、人鳥相親、相互依賴”這一組組圖文並茂的圖畫串聯在一起,讓學生逐步體會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以及人與鳥互相信任的進程,進而領悟“信賴——創造的美好境界”。

2、以讀為本,以畫為輔,引導學生自讀、、思考、圈畫、寫批註交流等方法理解人鳥親密進程,同時結合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想象畫面,並與文本中的人物對話,調動學生情感,營造讀的氛圍,使學生進入情境,體會到讀書帶來的幸福與快樂,與作者進行心靈的碰撞與交流到達了披文入境的境界。

3、最後播放一組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之間和諧相處的畫面,讓學生欣賞,引導學生用心感受,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作者美好感情的體驗和對美好境界的體味,讓學生從心底受到震撼和教育。

雖然此節課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幫助自己成功的把握了課文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但思考整個教學過程,在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和使用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幻燈片的背景不夠簡潔和清晰,文字顏色和背景的區分度不夠等,這些都是自己在今後的課件設計和製作中應該多加註意的。

《珍珠鳥》評課稿21

今天聽了鄭老師執教的《珍珠鳥》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受益匪淺。

一、巧妙地運用電教手段激趣。

鄭老師通過先進的電教設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從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揭示課題“珍珠鳥”後,老師質疑:“你們見過珍珠鳥嗎?”同學們都搖頭。老師便順勢出示圖片:“老師也上網找到了一些珍珠鳥的圖片。”當鄭老師出示從互聯網上下載的珍珠鳥的圖片時,學生觀察十分仔細,都能把珍珠鳥的外貌特徵講清楚。在初讀課文時,學生也能順利地找到描寫珍珠鳥外貌的句子。當讓學生理解這樣一個和諧美好的境界時,鄭老師出示了相應的圖片,讓學生體會深刻。無疑,先進的電教手段的運用起到了點睛的作用。

二、在品讀悟情中,享受意境美。

鄭老師在學生二次讀課文後,要求學生找出文中的重點段第13段,然後通過朗讀、感受,感悟出因為我的關愛而使小鳥對我由疏遠到親近再到信賴的過程。讓學生在品讀悟情中,享受到“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美妙的意境。

《珍珠鳥》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美文要美讀。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説“對於寫在紙上的死的語言,可以從聲音裏得其意味,變成活的語氣”。而朗讀正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

在這個環節中,在這其中,鄭老師不忘引領學生表現馮驥才爺爺對小鳥的喜愛,朗讀指導細膩無痕。例如:在指導學生齊讀第3段時,導讀:“這是一隻膽小的珍珠鳥,你們可得小心翼翼,別把它嚇跑了。”在品讀後,不忘小結:“馮驥才爺爺不僅用吊蘭的垂蔓保護着小鳥,也用自己的愛心保護着小鳥。”在指導讀第6段中的句子,老師重點指導讀好:“呦,雛兒!真是這小傢伙!”從朗讀技巧兒化音“雛兒”的`指導,兩個感歎號的強調到“小傢伙”背後隱藏着喜愛之情的品味。學生逐步把馮驥才爺爺對小鳥的喜愛讀得入情入境。通過揣摩品味,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個性化朗讀中,讓學生的心靈和情感逐步被打動,從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意藴

三、在移情入境中,感受表達美

語文課承載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發展學生的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這一點上,很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她讓學生髮揮想象,此時,睡夢中的珍珠鳥會想些什麼呢?珍珠鳥咂咂嘴巴又會説些什麼呢?讓學生進行想象補白。通過角色互換,很好地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情智和心靈去感受、抒發他們心中一曲曲美好的歌。在教學中,追求這一種基於平等基礎上的合作、溝通,並努力使學生真正得到發展,很值得我借鑑、學習。

我想,讓我們語文課成為學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綠洲,心靈世界裏的一股甘泉,真正享受語文帶來的快樂,是我們每個語文老師努力的方向。

《珍珠鳥》評課稿22

我以“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鳥、怎麼會變得不怕人?”這一線索,引導學生尋找文中人鳥關係的變化及原因,由此自然而然地領悟“信賴,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文章主旨。我從以下幾點入手設計。

一、感受鳥的可愛

首先播放珍珠鳥圖片,讓學生認識珍珠鳥,激發興趣,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初讀後,有的説“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説“珍珠鳥是一種漂亮但怕人的小鳥,但它卻能和作者親密相處”。根據這些感受,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

二、感受美好境界

在教學課文第13自然段時,讓學生邊想象鳥兒伏眠於作者肩頭的情景,邊有感情地朗讀。孩子們陶醉地讀着,情不自禁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我適時點撥:“在作者眼裏,珍珠鳥太漂亮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學生的靈感被激發起來,有的説叫“美好的境界”,有的説叫“人鳥情”,還有的説叫“信賴”,學生的回答充滿了自己的理解。

三、感受人鳥之情

要理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作者對珍珠鳥的“關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顯然,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為什麼?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研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的愛:

作者為他們按時添食加水,給他們佈置温暖舒適的家。整整三個月,絕不掀開弔蘭去觀察它們、驚嚇到他們。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撞燈繩”,作者“不管它。這裏體現了作者的包容,對鳥兒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喝我的茶”,“啄”我的筆尖,而“我”卻只是“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寫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心血的。

整堂課教學我都試着根據文章的特點採用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效果比較好,課堂氣氛活躍。反思以前上的課總是經常不敢相信學生,生怕他們説不出來,總喜歡按照自己所設計的問題循規蹈矩地牽着學生走,死盯教案,結果往往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