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薦]認識乘法評課稿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4.35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評課稿來輔助教學,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那麼問題來了,評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認識乘法評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薦]認識乘法評課稿

認識乘法評課稿1

施老師的課帶給我最大的體會是那兒童般的語言和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的環節設計。本節課的亮點有: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熱情,有利於學生學習。

在導入階段,教師出示遊樂場情景圖來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同時讓學生感到加數相同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為下面的教學提供一個平台。

二、在新知的教學中能突出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乘法的來歷,在教學時,施老師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通過列連加算式,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當學生列出了幾個加法算式後,教師出示了4+4+4+4…+4=?這麼多數加在一起,你覺得怎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突出矛盾,計算不方便,然後引出了可以用乘法計算。這樣,乘法的來歷就很明瞭了。

三、在練習中突破難點。

施老師設計的練習都很典型,涉及了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尤其是後面的第4題,每豎行合作寫算式時,學生的熱情高漲,積極活躍的.去做題。而老師在學生的反饋中也引導學生注意先想想是幾個幾,然後再列式,第六小題的判斷題中,涉及到了有加數不同的時候,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到了不同的加數是不能用乘法計算的,只是時間關係,要是再讓學生説一説就更好了。

建議:

1、在乘法的引入環節上。施老師引導大家列出了很多幾個相同數相加的算式,然後又出示了幾個算式去觀察是幾個幾,最後由4+4+4+4…+4=?引出了可以寫成一個比較短的算式,從而介紹乘法。我覺得可以列出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後,直接就介紹可以用乘法來計算,再説説這是幾個幾,可以寫成幾乘幾,這樣會節省出後面練習的時間。

2、對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體現的不太明顯。學生的表達能力並沒有太多的體現。

3、在語言上要多強調是幾個幾相加,不要光説是幾個幾。

認識乘法評課稿2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是學生學習了百以內數的加減法後進行的教學,也是學生學習乘法的初始課,因此這節課就顯得尤為重要。我認為這節課的重點要落實到讓學生理解這樣幾個問題上:

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為什麼要用乘法。

2、什麼樣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

3、怎樣用乘法表示。縱觀這節課,我認為李老師在課堂上有以下三個方面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一、在教學中善於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以此為切入口進行有效的教學

在課堂中讓學生經歷了連加計算的繁瑣,老師在出示了5個3用加法計算後,怎麼辦?然後教師適時介入乘法計算。學生進行對比後,自然就體會到了乘法簡便和快捷的優越性。讓學生參與經歷數學知識的呈現過程,瞭解新知產生的由來,既有利於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教師在課堂上注重讓學生在實踐中提煉數學模型,並能運用這個數學模型去解決問題。

在課堂上,教師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在師生互動中提煉出“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運算可以用乘法表示”。在課的最後教師讓學生看圖,列乘法算式,然後出示乘法算式5×3。平時在課堂上教師進行的練習,往往比較關注學生會不會列乘法算式,而李老師把練習反過來,讓學生逆向思考,這樣的練習比重複機械地列乘法算式更能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三、教師在教學中也很注重自己的評價語言

課堂中的`動態生成,學生的回答,教師的評價往往都是一閃而過,但李老師很注重自己的評價語言。李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及時把握和利用課堂動態生成因素,對學生髮表的不同意見,進行提升,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學習了7個2的乘法算式後,教師提出:黑板上哪些算式和它很像。學生回答:3+3+3+3+3。教師追問:為什麼?學生的回答是直白樸實的:因為都有許多一樣的數字。這時李老師及時用數學語言加以提煉:是啊!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加數相同。“加數相同”這幾個字並不一定非要從學生嘴裏説出來,學生只要理解就可以了。教師這句簡單的評價,既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了肯定,又提升了學生的回答,恰到好處。

教學是一門複雜的藝術,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探究,才可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逐步精彩起來。

認識乘法評課稿3

本學期第七週,我們學校安排了數學組二年級同課異構活動。作為聽課者,我認為這五位老師講的各有特色,也給我留下了很多值得學習和反思的地方。

首先,我説一下劉**老師的課,他從實際生活出發,提問同學們都到那些地方去玩過?用最簡單,最貼近生活的問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乘法的初步認識》,並藉助多媒體呈現的情景,讓孩子們置身於熟悉的“遊樂園”情景中,把數學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的聯繫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數學,學習知識搭建一個有力的“支架”。

耿**老師採用“抱團遊戲”導入新課,讓孩子們充分的動起來,整堂課課堂氣氛很活躍。金芳妮老師採用複習舊知的形式導入新課。劉春妮老師從生活場景出發,讓同學們觀察教室裏面的窗户,並指出教室的後牆上有三個窗户,每個窗户上安裝了6片玻璃,問一共有多少片玻璃?既鍛鍊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也鍛鍊了孩子們發現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中也存在很多數學問題。

總之,我認為每位老師講的都有特色,很成功。因為每位老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都落實了這樣幾個問題:第一,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以及為什麼要用乘法;第二,什麼樣的加法算式才可以用乘法表示?第三,怎樣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第四,個別老師還對乘號的來歷做了簡單的介紹。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請大家多指正!

認識乘法評課稿4

x老師設計的這節課教學思路是很清晰的,通過學生特感興趣的遊樂園情景讓學生髮現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列出加數相同的算式,比較、發現算式共同特點,讓學生在親自動手寫一寫的過程中體會有若干個相同加數相加時還用加法算式特別麻煩,從而引出乘法算式及意義,最後鞏固練習。

就是整個教學過程顯得零碎,每個大環節設計意圖都很好,如果能把每個大環節整合一下,把問題集中在一個問題,學生能自己完成的就讓學生自己完成,就不要老師領着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了,比如情境圖可以綜合成一個情境圖,提出問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學生肯定會説出其中一種遊樂活動,“每架小飛機上有3人”“有5架小飛機”這時老師引導學生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呢?學生提出問題:小飛機上共做了幾個人?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其他的問題就可以直接放給學生,“你還能發現其他的數學信息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嗎?這時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小組內互相説一説或者直接回答(放給學生並不一定是小組合作),學生應該能模仿剛才的例子提出其他的問題並列出算式。

這節課的重點難點應該就是乘法的意義,而不僅僅是有加法算式簡單的變成了乘法算式,要提升到————表示幾個幾相加的和就可以用乘法算式,在這個環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多説一説,加深印象,比如,7×4表示什麼,為什麼用5×4?提出類似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及思考,加深學生的理解。所以説,在引導學生列出連加算式時,讓學生觀察發現這些加法算式的特點,總結歸納出這些都是幾個幾相加的和,然後分別説一説其他算式都是幾個幾相加的和。如果學生直接列出乘法算式,老師應該緊接着問:你是怎樣想的?通過學生的解釋也可以引出乘法算式及意義,然後緊接着讓其他學生也來説一説,最後再比較乘法算式和這些加法算式,有什麼發現,意圖是通過比較觀察體會乘法算式表示幾個幾相加的和要比用加法簡便,在學生能想到乘法算式的.前提下沒有必要再回到100節小火車能乘多少人,什麼懸念。

x老師一直在強調“幾個幾相加的和,幾是這個相同加數,有幾個就乘幾。”我認為不需要,因為新課標要求不再區分乘法算式中兩個因數的前後位置。只要學生會分析是幾個幾相加了,那麼沒必要非得強調是“5×3”中5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最後應該提升到,有幾個幾就用乘法,不需要再結合加法算式,在具體情境中就能體現,比如,有三架小飛機,每架小飛機能做6人,一共能做幾人?就可以直接列式:3×6=18(架)。x老師的板書設計特別好,字寫得好,而且清晰能夠很明確的表示出這節課的重難點。

x老師的語言特別豐富,教態自然大方,值得學習,如果講課時能走到學生中間那就更有親和力了,課堂氣氛會更加活躍。

認識乘法評課稿5

本學期第七週,我們學校安排了數學組二年級同課異構活動。作為聽課者,我認為這五位老師講的各有特色,也給我留下了很多值得學習和反思的地方。

首先,我説一下xx老師的課,他從實際生活出發,提問同學們都到那些地方去玩過?用最簡單,最貼近生活的問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乘法的初步認識》,並藉助多媒體呈現的情景,讓孩子們置身於熟悉的“遊樂園”情景中,把數學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的聯繫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數學,學習知識搭建一個有力的“支架”。

xx老師採用“抱團遊戲”導入新課,讓孩子們充分的動起來,整堂課課堂氣氛很活躍。金芳妮老師採用複習舊知的形式導入新課。xxx老師從生活場景出發,讓同學們觀察教室裏面的窗户,並指出教室的後牆上有三個窗户,每個窗户上安裝了6片玻璃,問一共有多少片玻璃?既鍛鍊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也鍛鍊了孩子們發現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中也存在很多數學問題。

總之,我認為每位老師講的'都有特色,很成功。因為每位老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都落實了這樣幾個問題:

第一、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以及為什麼要用乘法;

第二、什麼樣的加法算式才可以用乘法表示?

第三、怎樣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第四、個別老師還對乘號的來歷做了簡單的介紹。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請大家多指正!

認識乘法評課稿6

王老師的課帶給我最大的體會是那兒童般的語言和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的環節設計。本節課的亮點有: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熱情,有利於學生學習。

在導入階段,教師出示遊樂場情景圖來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同時讓學生感到加數相同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為下面的教學提供一個平台。

2、在新知的教學中能突出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乘法的來歷,在教學時,王老師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通過列連加算式,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當學生列出了幾個加法算式後,教師出示了2+2+2+2…+2=?這麼多數加在一起,你覺得怎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突出矛盾,計算不方便,然後引出了可以用乘法計算。這樣,乘法的來歷就很明瞭了。

3、在練習中突破難點。

王老師設計的練習都很典型,涉及了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尤其是後面的第4題,每豎行合作寫算式時,學生的熱情高漲,積極活躍的去做題。而老師在學生的反饋中也引導學生注意先想想是幾個幾,然後再列式,第六小題,涉及到了有加數不同的時候,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到了不同的加數是不能用乘法計算的,只是時間關係,要是再讓學生説一説就更好了。

建議:1、在乘法的引入環節上。王老師引導大家列出了很多幾個相同數相加的算式,然後又出示了幾個算式去觀察是幾個幾,最後由2+2+2+…+2=?引出了可以寫成一個比較短的算式,從而介紹乘法。我覺得可以列出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後,直接就介紹可以用乘法來計算,再説説這是幾個幾,可以寫成幾乘幾,這樣會節省出後面練習的時間。

2、對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體現的不太明顯。學生的表達能力並沒有太多的體現。

3、在語言上要多強調是幾個幾相加,不要光説是幾個幾。

認識乘法評課稿7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了百以內數的加減法後進行的教學,也是學生學習乘法的初始課,因此這節課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節課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知識水平,以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習為基本活動的形式展開教學。

我認為楊雲麗老師在課堂上有以下幾個方面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1、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教師把“遊樂園”設計為本節課的一條主線,用這情境串起了整節課的內容,為學生創設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在玩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願意合作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主動地去探索。

2、教師在課堂上注重讓學生在實踐中提煉數學模型,並能運用這個數學模型去解決問題。在課堂上,教師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師生互動中提煉出“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運算可以用乘法表示”。在擺小棒的過程中列出乘法算式,然後出示乘法算式。

3、在課堂教學中及時把握和利用課堂動態生成因素,對學生髮表的不同意見,進行提升,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學是一門複雜的藝術,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探究,才可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逐步精彩起來。

認識乘法評課稿8

《認識乘法》是二年級上學期的內容,讓學生經歷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還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繫和區別,能正確地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式得乘法的積。我就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自己對這堂課的一些看法。

一、聯繫實際,激發興趣。

左老師先創設了動畫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件也製作得栩栩如生。在課件中都是展示一些學生喜愛的東西,最後的遊戲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設置,讓學生在遊戲中鞏固了知識,並且注意聯繫生活,從而引出乘法。總結全課時老師也提出了我們身邊還有哪些問題都可以用乘法解決。這些都是聯繫我們身邊的實際情況,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掌握了知識。

二、精心設計活動,學生探索新知。

教師在課堂中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這一點在這節課中能很好地體現出來。老師的精心設計,引導了學生去自主學習、探索新知。比如:老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數一數小兔和小雞的只數,可以一隻一隻數,也可以兩隻兩隻,甚至一堆一堆地數,然後老師又讓學生自己觀察黑板上的連加算式,找出特點,等學生都説完以後再進行了歸納。在這之中老師起到了一個很好地引導作用,讓學生找出規律,自己發現,讓學生覺得是自己地成果。

三、合作學習,培養交流意識。

在課堂中教師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尤其是數學老師,要做到嚴格規範,語言精練。左老師上課抑揚頓挫,身形並貌,用自己的語言感染了學生和周圍的聽課老師,同時也十分規範精練。比如:有學生把“乘”讀成了“乘以”,老師及時糾正了,並指導學生一起再讀幾遍。在遇到學生已經會乘法,並説出口訣的時候,他並沒有展開説,只是表揚了學生,並説呆會兒會提問,這一點很重要,往往學生在學習已經會的知識時都是馬馬虎虎,不認真聽講,老師這樣一説,讓學生整節課都在認真聽講,隨時準備回答問題。在鞏固新知這一環節雖然魏老師準備的問題不多,但都很精練,非常典型。比如算算蘋果和麪包的個數,讓學生先用加法,再用乘法改寫。接着要求又進一步提高了,必須先擺學具,再列算式。然後一個遊戲直接讓學生不假思索地列出乘法算式,讓學生對乘法算式的認識更進了一步。

總之這節課是非常成功的一節課。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也很好地認識了乘法,整節課脈絡清晰,重點突出,是一節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地好課。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個人意見,如有不對或欠缺的地方敬請周老師進行批評和指點。

認識乘法評課稿9

劉老師設計的這節課教學思路是很清晰的,通過學生特感興趣的遊樂園情景讓學生髮現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列出加數相同的算式,比較、發現算式共同特點,讓學生在親自動手寫一寫的過程中體會有若干個相同加數相加時還用加法算式特別麻煩,從而引出乘法算式及意義,最後鞏固練習。

就是整個教學過程顯得零碎,每個大環節設計意圖都很好,如果能把每個大環節整合一下,把問題集中在一個問題,學生能自己完成的就讓學生自己完成,就不要老師領着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了,比如情境圖可以綜合成一個情境圖,提出問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學生肯定會説出其中一種遊樂活動,“每架小飛機上有3人”“有5架小飛機”這時老師引導學生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呢?學生提出問題:小飛機上共做了幾個人?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其他的問題就可以直接放給學生,“你還能發現其他的數學信息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嗎?這時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小組內互相説一説或者直接回答(放給學生並不一定是小組合作),學生應該能模仿剛才的例子提出其他的問題並列出算式。

這節課的重點難點應該就是乘法的意義,而不僅僅是有加法算式簡單的變成了乘法算式,要提升到————表示幾個幾相加的和就可以用乘法算式,在這個環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多説一説,加深印象,比如,7×4表示什麼,為什麼用5×4?提出類似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及思考,加深學生的理解。所以説,在引導學生列出連加算式時,讓學生觀察發現這些加法算式的特點,總結歸納出這些都是幾個幾相加的和,然後分別説一説其他算式都是幾個幾相加的和。如果學生直接列出乘法算式,老師應該緊接着問:你是怎樣想的?通過學生的解釋也可以引出乘法算式及意義,然後緊接着讓其他學生也來説一説,最後再比較乘法算式和這些加法算式,有什麼發現,意圖是通過比較觀察體會乘法算式表示幾個幾相加的和要比用加法簡便,在學生能想到乘法算式的前提下沒有必要再回到100節小火車能乘多少人,什麼懸念。

劉老師一直在強調“幾個幾相加的和,幾是這個相同加數,有幾個就乘幾。”我認為不需要,因為新課標要求不再區分乘法算式中兩個因數的前後位置。只要學生會分析是幾個幾相加了,那麼沒必要非得強調是“5×3”中5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最後應該提升到,有幾個幾就用乘法,不需要再結合加法算式,在具體情境中就能體現,比如,有三架小飛機,每架小飛機能做6人,一共能做幾人?就可以直接列式:3×6=18(架)。劉老師的板書設計特別好,字寫得好,而且清晰能夠很明確的表示出這節課的重難點。

劉老師的語言特別豐富,教態自然大方,值得學習,如果講課時能走到學生中間那就更有親和力了,課堂氣氛會更加活躍。

認識乘法評課稿10

今天的兩節課都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值得學習、反思的地方。以下我就陳xx老師執教的《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發表自己幾點淺薄的看法。如果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首先我認為這節課陳老師很成功的落實了這樣幾個問題上:

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為什麼要用乘法。

2、什麼樣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

3、怎樣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的寫法和讀法。其次,陳老師在以下幾個方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讓學生在童趣中學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陳老師根據低年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利用數學小精靈並藉助多媒體呈現的情景,讓學生置身於熟悉的“遊樂園”情景中。同時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把數學問題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繫起來。創設有價值、有意義的數學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動機,為學生理解數學,學習知識搭建一個有力的“支架”。

二、讓學生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數學

學習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為了讓學生主動建構,理解乘法的意義,陳老師設計了多種多樣的活動:

如在課的伊始,教師創設遊樂園裏“飛機圖”的情境,利用生動的生活情境和數一數、圈一圈、説一説等數學活動,從生活情境和加法算式兩方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數量相同於加法算式中加數相同的特點,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加法算式的書寫,為理解乘法的意義積累感性經驗。教師提出“觀察這個加法算式你們發現了什麼?”又一次針對本質特點進行提問,充分釋放了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和才華,通過概括表述相同數連加算式的特徵,滲透乘法的意義。

三、讓學生在需要中學數學

從過山車的7個2相加,到8個2,9個2,10個2,再到,如果我們全班都去坐過山車,就有20個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根據老師的問題,標準地列出了,2+2+2+2+……通過寫連加算式讓學生體驗到用加法表示多個數相加的繁瑣,促使學生不滿足於現狀,對相同加數的連加產生強烈的改革需要,有一種想創造簡便寫法的慾望,再一次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發展的過程。這時陳老師適時地引入乘法計算。學生進行對比後,自然就體會到了乘法簡便和快捷的優越性,同時也充分感知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

四、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練習中鞏固所學知識

在練習環節,陳老師也頗費苦心,她以挑戰的形式設計了形式多樣的分層練習,通過寫一寫、分一分、改一改的`練習,既重視了基礎訓練,同時又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這樣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又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鞏固性、多樣性、層次性的練習,符合二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徵,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遊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總之,這節課充分體現了陳老師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過程。

當然,課堂永遠是遺憾的藝術,在此我也想提幾點自己覺得疑惑的地方:

1、如何能更好體現乘法的簡便

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是在列加法算式(加數相同)太繁瑣時產生的一種簡便運算,因此這節課應該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點。陳老師在這節課雖然有所體現,但是學生卻感受不夠深刻,如何設計才能讓學生的感受更深刻些呢?如果能夠在這裏設置情景,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然後再引出乘法算式,學生或許能夠對乘法的意義理解更加透徹。

2、在3+3+3+2=11與前面算式的比較環節,學生感受還不是很強烈。

3、關注學生還不是很到位。

教學是一門複雜的藝術,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探究,才可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逐步豐滿起來,以上都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請大家多指正。

認識乘法評課稿11

施老師的課帶給我最大的體會是那兒童般的語言和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的環節設計。本節課的亮點有: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熱情,有利於學生學習。

在導入階段,教師出示遊樂場情景圖來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同時讓學生感到加數相同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為下面的教學提供一個平台。

2、在新知的教學中能突出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乘法的來歷,在教學時,施老師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通過列連加算式,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當學生列出了幾個加法算式後,教師出示了4+4+4+4…+4=?這麼多數加在一起,你覺得怎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突出矛盾,計算不方便,然後引出了可以用乘法計算。這樣,乘法的來歷就很明瞭了。

3、在練習中突破難點。

施老師設計的練習都很典型,涉及了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尤其是後面的第4題,每豎行合作寫算式時,學生的熱情高漲,積極活躍的去做題。而老師在學生的反饋中也引導學生注意先想想是幾個幾,然後再列式,第六小題的判斷題中,涉及到了有加數不同的時候,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到了不同的加數是不能用乘法計算的,只是時間關係,要是再讓學生説一説就更好了。

建議:1、在乘法的引入環節上。施老師引導大家列出了很多幾個相同數相加的算式,然後又出示了幾個算式去觀察是幾個幾,最後由4+4+4+4…+4=?引出了可以寫成一個比較短的算式,從而介紹乘法。我覺得可以列出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後,直接就介紹可以用乘法來計算,再説説這是幾個幾,可以寫成幾乘幾,這樣會節省出後面練習的時間。

2、對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體現的不太明顯。學生的表達能力並沒有太多的體現。

3、在語言上要多強調是幾個幾相加,不要光説是幾個幾。

認識乘法評課稿12

王老師的課帶給我最大的體會是那兒童般的語言和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的環節設計。本節課的亮點有: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熱情,有利於學生學習。

在導入階段,教師出示遊樂場情景圖來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同時讓學生感到加數相同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為下面的教學提供一個平台。

二、在新知的教學中能突出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乘法的來歷,在教學時,王老師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通過列連加算式,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當學生列出了幾個加法算式後,教師出示了2+2+2+2…+2=?這麼多數加在一起,你覺得怎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突出矛盾,計算不方便,然後引出了可以用乘法計算。這樣,乘法的來歷就很明瞭了。

三、在練習中突破難點。

王老師設計的練習都很典型,涉及了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尤其是後面的`第4題,每豎行合作寫算式時,學生的熱情高漲,積極活躍的去做題。而老師在學生的反饋中也引導學生注意先想想是幾個幾,然後再列式,第六小題,涉及到了有加數不同的時候,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到了不同的加數是不能用乘法計算的,只是時間關係,要是再讓學生説一説就更好了。

四、建議:

1、在乘法的引入環節上。王老師引導大家列出了很多幾個相同數相加的算式,然後又出示了幾個算式去觀察是幾個幾,最後由2+2+2+…+2=?引出了可以寫成一個比較短的算式,從而介紹乘法。我覺得可以列出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後,直接就介紹可以用乘法來計算,再説説這是幾個幾,可以寫成幾乘幾,這樣會節省出後面練習的時間。

2、對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體現的不太明顯。學生的表達能力並沒有太多的體現。

3、在語言上要多強調是幾個幾相加,不要光説是幾個幾。

認識乘法評課稿13

於老師執教的《認識位置》這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老師教態從容、大方,語言簡練、又有親和力,能及時的評價和鼓勵學生,值得我們學習。

這節課從遊戲導入新課,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於老師在自主練習環節設計了三個教學活動:找一找、説一説、貼一貼,練習形式多樣有趣,由易到難,這樣的練習設計不僅使學生在遊戲中鞏固了新知,而且潛移默化培養了了學生的觀察、交流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王老師的《9的乘法口訣》在這節課的教學伊始,王老師用課件讓學生欣賞音樂《一個師傅三個徒弟》,並提出在這首歌曲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字?當學生説到72和81時,張老師又提問:這兩個數字相差多少?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然後自然出示情景圖引出本課的教學。對有限的資源加以利用,不但引起學生的熱情,也讓學生體會數學是無處不在的。9的乘法口訣是學生在學習的前面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了,應該説學生對於9的口訣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在這裏王老師也是讓生自主編口訣,利用知識的遷移作用,加深對口訣的理解。

並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説自己的想法,完全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提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的精神。

在課堂的主要部分:編寫乘法口訣和尋找乘法口訣表格中的規律,都是通過合作學習進行的`。一方面發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從學生彙報交流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來看,學生不僅很好地歸納出9的乘法口訣,而且對於每句口訣的意義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王老師是因為留給了他們的足夠時間去思考,又給予了他們充分展示發言的機會。學生在自主探究、彙報交流中學到了新知識,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通過自己編口訣,培養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新方法,同時他們在編口訣過程中,也會產生了一種成就感。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9的乘法口訣有其獨特的特點和規律,編出後該怎樣記住呢?王老師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發現隱藏的規律,尋找記憶口訣的途徑。讓學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積的規律時,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規律後體會到成功的喜悦。

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在幫助學生記憶9的乘法口訣時,王老師讓學生學習用雙手記憶9的乘法口訣,生動形象,學生學得愉快、紮實。

認識乘法評課稿14

本學期第七週,我們學校安排了數學組二年級同課異構活動。作為聽課者,我認為這五位老師講的各有特色,也給我留下了很多值得學習和反思的地方。

首先,我説一下劉XX老師的課,他從實際生活出發,提問同學們都到那些地方去玩過?用最簡單,最貼近生活的問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乘法的初步認識》,並藉助多媒體呈現的情景,讓孩子們置身於熟悉的“遊樂園”情景中,把數學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的聯繫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數學,學習知識搭建一個有力的“支架”。

耿老師採用“抱團遊戲”導入新課,讓孩子們充分的動起來,整堂課課堂氣氛很活躍。金老師採用複習舊知的形式導入新課。劉老師從生活場景出發,讓同學們觀察教室裏面的窗户,並指出教室的`後牆上有三個窗户,每個窗户上安裝了6片玻璃,問一共有多少片玻璃?既鍛鍊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也鍛鍊了孩子們發現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中也存在很多數學問題。

總之,我認為每位老師講的都有特色,很成功。因為每位老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都落實了這樣幾個問題:第一,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以及為什麼要用乘法;第二,什麼樣的加法算式才可以用乘法表示?第三,怎樣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第四,個別老師還對乘號的來歷做了簡單的介紹。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請大家多指正!

認識乘法評課稿15

今天聽了林老師這節課,首先我認為很成功的落實了這樣幾個問題上: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為什麼要用乘法。2、什麼樣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3、怎樣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的寫法和讀法。其次,林老師在以下幾個方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讓學生在童趣中學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林老師根據低年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利用數學小精靈並藉助多媒體呈現的情景,讓學生置身於熟悉的“遊樂園”情景中。同時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把數學問題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繫起來。創設有價值、有意義的數學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動機,為學生理解數學,學習知識搭建一個有力的“支架”。

二、讓學生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數學

學習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為了讓學生主動建構,理解乘法的意義,林老師設計了多種多樣的活動:

如在課的伊始,教師創設遊樂園裏“飛機圖”的情境,利用生動的生活情境和數一數、圈一圈、説一説等數學活動,從生活情境和加法算式兩方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數量相同於加法算式中加數相同的特點,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加法算式的書寫,為理解乘法的意義積累感性經驗。教師提出“觀察這個加法算式你們發現了什麼?”又一次針對本質特點進行提問,充分釋放了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和才華,通過概括表述相同數連加算式的特徵,滲透乘法的意義。

三、讓學生在需要中學數學

從過山車的'7個2相加,到8個2,9個2,10個2,再到,如果我們全班都去坐過山車,就有20個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根據老師的問題,標準地列出了,2+2+2+2+……通過寫連加算式讓學生體驗到用加法表示多個數相加的繁瑣,促使學生不滿足於現狀,對相同加數的連加產生強烈的改革需要,有一種想創造簡便寫法的慾望,再一次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發展的過程。這時林老師適時地引入乘法計算。學生進行對比後,自然就體會到了乘法簡便和快捷的優越性,同時也充分感知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

四、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練習中鞏固所學知識

在練習環節,林老師也頗費苦心,她以挑戰的形式設計了形式多樣的分層練習,通過寫一寫、分一分、改一改的練習,既重視了基礎訓練,同時又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這樣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又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鞏固性、多樣性、層次性的練習,符合二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徵,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遊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總之,這節課充分體現了林老師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過程。

當然,課堂永遠是遺憾的藝術,在此我也想提一點自己覺得疑惑的地方:

如何能更好體現乘法的簡便

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是在列加法算式(加數相同)太繁瑣時產生的一種簡便運算,因此這節課應該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點。林老師在這節課雖然有所體現,但是學生卻感受不夠深刻,如何設計才能讓學生的感受更深刻些呢?如果能夠在這裏設置情景,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然後再引出乘法算式,學生或許能夠對乘法的意義理解更加透徹。

教學是一門複雜的藝術,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探究,才可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逐步豐滿起來,以上都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請大家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