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食品安全法賠償問題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9.35K

《食品安全法》與食品消費損害十倍賠償問題

食品安全法賠償問題

備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食品安全法》於6月1日已經正式實施。消費者對這部法律的適用很關心,尤其是市消保委接到關於不安全食品的賠償方面的諮詢電話比較多。為此,筆者就《食品安全法》與食品消費損害十倍賠償談點看法。

一、《食品安全法》突破《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雙倍賠償的界限

(一)加大損害賠償力度。《食品安全法》相對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而言,《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普通法,《食品安全法》是專門法。《食品安全法》實施之前,我國民事法律提到的賠償,都以“補償”為原則,一般是“一賠二”,而《消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即“退一賠一”)。今年6月1日實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1.“十倍賠償”只適用於食品。《食品安全法》是適用食品安全方面的專門法,只有發生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才能適用,換句話説,目前只有發生了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消費者才能得到一賠十的懲罰性賠償,除此以外,只能依據《消法》有關規定賠償或者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2.賠償額僅為食品價款10倍。消費者購買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並不要求造成人身損害後果,消費者即可要求賠償損失,並可要求獲得十倍的懲罰性賠償。根據本條規定,一是消費者要求“一賠十”的'只能是食品;二是“一賠十”只能是消費者購買食品所支付價款的十倍;三是“一賠十”懲罰性賠償金不含依法應當賠償消費者的損失賠償。

例:如某消費者花3元買了一瓶非B字瓶啤酒,在開瓶過程中發生爆瓶,炸傷了手,醫院治療花了200多醫藥費,那麼經銷者是賠他啤酒價款的十倍——30元,還是要另加醫療費的十倍賠償——2000多元?

國家早已明令禁止使用非B字瓶生產啤酒,銷售者銷售非B字瓶啤酒,可認定為“明知”即知道或應當知道的行為。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條的規定,首先消費者能得到啤酒價款十倍的賠償,即30元,另外,消費者還可得到200多元醫藥費的賠償。

3.向食品生產者或銷售者索賠,要求不同。一是向食品生產者的索賠。食品生產者又可大致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取得食品生產許可的食品生產者在其生產場所銷售其生產食品的;第二種是取得餐飲服務許可的餐飲服務提供者在其餐飲服務場所出售其製作加工的食品的;第三種是農民個人銷售其生產的食用農產品。第一種食品生產者可能不直接向消費者銷售,對此,消費者可選擇向生產者索賠,也可以選擇向銷售者索賠。當選擇向生產者索賠時,只要消費者購買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生產者就應該賠償;當選擇向銷售者索賠時,需符合銷售者是“明知”的要件。因此,消費者在索賠時要從有利於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角度,行使選擇權。第二、第三種實際上是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為主併兼食品生產(製作加工)的銷售者。所以,只要消費者購買了食品生產者或兼食品製作加工的銷售者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除因科技水平、監測設備或監測能力還無法發現的情況例外,銷售者就應該賠償。

二是向單一食品銷售者的索賠。向單一食品銷售者索賠,是指當食品銷售者銷售了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換句話説,食品經營者只有銷售了“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本站承擔賠償損失,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食品安全法》並沒有對“明知”作出解釋。所謂的“明知”,一般是指知道(實際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根據有關法規的解釋,結合消費維權工作的實際和兄弟市的經驗,認為以下表現方式涉嫌“明知”的行為:

(1)銷售明確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或《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規定明令禁止銷售的食品的(如銷售“三無”食品、病死及未經檢驗檢疫的豬肉等);

(2)銷售過期食品,或者為了延長食品的銷售期更改、調換商品的生產日期、批號的(如銷售者將食品上原有或到期或即將到期的生產日期、批號用化學制劑消除或用不乾膠覆蓋,再重新標上新生產日期、批號等);

(3)同一違法事實受到處罰後重犯的;

(4)事先已被警告或已發生消費者投訴反映情況屬實而不改正的;

(5)同一批食品經有關部門檢測確定為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且在媒體上公開披露後,仍在上櫃銷售的;

(6)因涉嫌食品安全問題被有關部門責令下櫃後,未經監督部門同意,擅自上櫃銷售,且被證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

(7)有意採取不正當銷售渠道,且價格大大低於市場正品的,或在採購食品時未經查驗或不能提供進貨憑證、批號,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證明文件,導致銷售的食品假冒、變質的;

(8)案發後轉移銷售物證,提供虛假明證、虛假情況的;

(9)在發票、賬目等會計憑證上弄虛作假的;

(10)銷售以人的視覺就可以發現的變質食品以及其他可以認定銷售者明知的行為的(如銷售膨聽罐頭、蟲咬鼠啃、黴變腐爛食品,銷售非B瓶啤酒、瓶中含有雜質啤酒等)。

(二)確立民事賠償優先原則。《食品安全法》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時,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時,“優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這使經營者因違反本法規定,造成消費者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時,能保證消費者可以優先支付賠償損失和價款十倍的賠償金,以確保消費者合法權益。

Tags:安全法 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