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精品】西遊記的作文彙編5篇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1.75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西遊記的作文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品】西遊記的作文彙編5篇

西遊記的作文 篇1

在他驍勇善戰,在取經西行的路途中,唐僧師徒四人遇到了很多妖怪,很多次唐僧等人都會被厲害的妖精抓走。可孫悟空,不論在什麼時候,都忠於師傅,在三打白骨精的時候被師傅誤會,也還是回來了。

偷吃人蔘果

在偷吃人蔘果中,孫悟空為了滿足八戒的慾望,去取了人蔘果,人蔘果掉了一個,孫悟空只拿了三個,可童子們説是四個,孫悟空等人又逃走了,可是又被鎮元大仙捉住了,在打他們的時候,孫悟空為了不讓師傅挨鞭子,自己一個人承受住了鞭子,可見孫悟空對師傅的忠誠。

三打白骨精

在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分別變成了婦女、老奶奶、老爺爺,孫悟空都把他們打死了,唐僧以為孫悟空是殺人成性了,便趕他走了,唐僧心慈手軟,不願意殺生,以為他們都是真的人,孫悟空為唐僧降妖除魔,救唐僧,他實在太絕情了。

孫悟空為了救唐僧,曾讓自己多次置身於危險當中,可是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去做。

西遊記的作文 篇2

以前,我最喜歡看的電視劇便是《西遊記》了,吳承恩的此作可謂家喻户曉。其中有一個情節是真假葫蘆,大致説金銀兩妖想吃唐僧肉,結果反被悟空打敗,被太上老君認領而去。

我不解:為什麼悟空不斬草除根?是不忍下手嗎?並不是,白骨精、豹妖等,孫悟空都是一棒置之死地,為何在這時手軟?細想,原來他們還有一大靠山——太上老君,其實太上老君早就知道此二妖下凡,而他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但不管,還為其求情。再加上悟空與其是老友,當然要“給面子”,那二妖自然沒事。

再來看看其它情節,俱是如此,玉兔精的後台是嫦娥,黃眉的後台是彌勒佛,所以他們都能棒下逃生。( )只怪白骨精、豹妖沒與“神仙”搞些“關係”,再使高明的詭計依舊被孫悟空打死。

妖怪被悟空降服後,天庭裏的神仙則憑“管教不嚴”“回去後定會好好管教”“望悟空饒他性命”此等荒唐的理由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帶走了,悟空看着自己的果實被搶走,除了接受,別無他選.

現代社會也一樣,警察抓住一名小偷,可小偷的哥哥是局長,局長一來,以提拔某某職位為名,輕而易舉地把這事掩蓋過去了,這小偷也就逍遙法外。這種姑息養奸的行為,不僅害了自己,也害了國家。國家好比一棵茂密的大樹,很威風,可裏面有許多“蛀蟲”,那這棵“大樹”是茂密不了多久的。

我期望有一天,“神仙”與“妖怪”一刀兩斷,讓“執法者”用正義的“鐵棒”砸向每一個“妖魔鬼怪”,使國家昌盛起來!

西遊記的作文 篇3

《西遊記》是經典的古代小説,裏面的神仙、妖怪、佛祖等人物都被吳承恩刻畫得栩栩如生。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對於《西遊記》這部小説的.感觸與認知。

《西遊記》是一部家喻户曉的小説,其中,孫悟空是最受人們喜歡的角色,他會七十二變,又可以駕着筋斗雲滿天遨遊,他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又可以任意掌控如意金箍棒,還能用猴毛變出想變的東西。

有這樣的本領,誰不羨慕,誰不喜歡?

可是,去西方取經的有四個人,另外三個呢?我們先講講老豬吧!

老豬呢,就是豬八戒,他這個角色的存在,可能就是襯托出孫悟空的厲害和法力高強吧!在我們眼中,豬八戒是一個好吃懶做、不愛走動、貪婪好色的“負面”角色。

但在三個徒弟中,最為忠誠的,那麼沙僧就是第一名了。

《西遊記》裏面還有很多人物——有神,有妖,有精,有佛……他們都被吳承恩刻畫得栩栩如生,一時變得神通廣大,一時又變得懦弱無能。

《西遊記》因為它的知名度,所以拍出了電視連續劇、電影、動畫片,就連音樂,蜻蜓FM軟件上,都有它的身影,他們對它進行了講解,進行了評論,我也學到了不少知識,就比如古人把生日叫做“母難日”,都是通過讀小説得知的。

但是,《西遊記》中的一點,我是現在才知道——原來,作者吳承恩是以這部小説來責備皇帝、朝廷的昏庸、腐敗。其中,那些妖精,指的就是腐敗的朝廷官員。他們在“路上”作亂、作惡,並阻止好人們去幫助那些受苦受難的人們。

那麼佛呢?可能即是其中那些幫助人卻不求回報的人吧。

孫悟空、沙僧、豬八戒則是那些保護好人取得“善果”的終極人物吧!

別小看一部小説,或是漫畫,它們不僅有故事,有思想,更是有生命的!

西遊記的作文 篇4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體味《西遊記》中的孫悟空。鬧得天宮罷,震得天庭噬;幾載磨難離,風雨兼程,取得震驚滿乾坤。——題記

腰圍虎皮,一副行者孫模樣;頭頂僧帽,火眼金睛顯神通。瞧他那一副模樣,手執如意金箍棒,頭戴八字金緊箍。這便是有着“鬥戰勝佛”美稱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他的放蕩不羈造就了孫悟空獨特的性格特點。500年前稱霸花果山,領眾猴兒開拓自己的一片天地;500年後大鬧天宮,一根定海神針掃盡十萬天兵天將。哪怕是有至高無上的權利的玉帝,也沒有鎖住孫悟空對權力的慾望。齊天大聖嚮往自由,無論遇到再多的羈絆,都無法阻擋孫悟空對擁有自己一片天地的嚮往與追求。

同時,孫悟空正義凜然,頗有幾番英雄氣概。在師傅唐玄奘的感化之下,他除惡務盡,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風餐露宿,披荊斬棘,只為有朝一日步履西殿,取得真經。他秉着自己心中的善念與堅持不懈,最終才能修成正果。“磐石之志不可移,善人之心不可缺。”孫悟空用自己的堅強意志向人們詮釋了什麼是水滴石穿;齊天大聖憑藉着心中永恆不變的善念,揭示瞭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一心向善”,讀後感《體味《西遊記》中的孫悟空》。

以樂觀,積極之心,面對形形色色的生活,如悟空一般,知其善果,方可沉澱人性,才能戰勝心魔,以無畏化為永恆,化腐朽為神奇,便能立足於社會,無愧於根本。

“大聖”,我心中的孫悟空,以善行事,以志傳義,把數不盡的絆腳石,化為自己前進的動力。伸張正義的他,積極樂觀的他,桀驁不馴的他,為《西遊記》陌上了一抹神祕的色彩,給我的心中留下了這樣一位梟雄!

西遊記的作文 篇5

最近,張紀中版《西遊記》以一張嶄新的面孔出現在全國觀眾的面前,拿重慶影視頻道的廣告語説“魔幻暑期夏令營活動第三季”。對於張紀中版《西遊記》中的魔幻場景,張紀中在每播放一集後,他就要出來“做下廣告”,稱其為是他們整個製作團隊為之奮鬥的理想。可見,魔幻是張紀中版《西遊記》的一大看點。

但有些話不得不説,張紀中版《西遊記》也不過是在走回頭路,難逃“舊瓶裝新酒”或者是“換湯不換藥”的罵名,甚至是把藥煎熬了又煎熬,到最後成了沒有藥效的白開水。中國觀眾就特好這一口,你們看嘛,吳承恩老兒寫的《西遊記》已經先後被拍攝了三次,《三國》被拍攝了兩次,《水滸傳》被拍攝兩次,《紅樓夢》被拍攝了兩次……一個題材被不同的人反覆熱炒,已經成為中國娛樂界的詬病。

如果細讀《西遊記》原著,就不會被歷來的三個導演發現那麼多的歡樂。如果説《西遊記》是本魔幻類的喜劇熱鬧書,我想,肯定會讓吳承恩老頭兒“罵娘”。原本是一部集人生酸甜苦辣為大成的苦難《西遊記》,到了電視劇裏,到了觀眾那裏,怎麼就只剩下了甜,成了惹得觀眾哈哈大笑的喜劇鬧劇?如果不因其寫得神話,我們的張大導演就有可能難發現點魔幻元素。魔幻點,也就多笑點,也就搶眼點,或者説刺激點,搞笑點。

人們就喜歡這樣被演繹了的變味《西遊記》,因為當下的人們特別需要歡樂。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得感謝張大導演。

也有媒體説,張紀中版《西遊記》中的台詞,很不符合原著,或遭“封殺”。我也看了40多集了,台詞除了不符合原著,而且很現代很突兀很搞笑很雷人,不妨舉一例:烏雞國國王妃想與那假烏雞國國王“親熱”,假烏雞國國王卻想推脱,説出了一句:“我沒有刷牙……”

另外,豬八戒在張紀中版《西遊記》裏,完全是個“搞笑角色”,有點“喜劇人物”的味道,他跟孫悟空一唱一和,旅途愉快,沿途風景還好。

到西方取經痛苦、艱難嗎?不,是公費出資旅遊,餓了有當地土地菩薩“買單”,打不過了有觀音菩薩救難,而且背景特深,我估計,唐僧師徒四人到如來那取經,是發了“紅頭文件”的,是天庭的形象工程,舉天庭之力,解決九九八十一難,求取到一堆大白紙。

我們假設,吳承恩老頭兒寫《西遊記》是為了記述自己一生的“遊山玩水”,為了淋漓盡致地發揮他腦瓜裏的想象力,為了描寫苦難的人生經歷,那麼,張紀中版《西遊記》在前兩處上,表現得比較出色,西行的沿途風光比前兩部都好,魔幻效果,特別是孫猴子從八卦爐裏出來,毛被燒光了,而前兩部裏基本上是毫毛無損,我覺得更符合常識。但此處仍有遺憾,可能是因為猴毛被燒光的原因,猴子卻露出了人形,如果把此處“魔幻”成猴形,就更接近張大導演的意圖。

關於吳承恩老頭兒描寫《西遊記》的苦難人生經歷,不啻張紀中版《西遊記》沒有處理好,而且,在前兩部,也同樣沒有處理好。基本上給老百姓更多的是青少年兒童加的是同一作料:邊打妖怪邊看風景,笑談佛理,人妖神仙就如當下社會,有背景有關係有錢財,就能克服解決九九八十一難。從中,除了如來、觀音、唐玄奘“鄭重其事”的嚴樹“佛學”,其他基本上是遊玩人生搞笑人生的。

我總認為,《西遊記》原著,是把人生描寫得相當苦難的,吳承恩老頭兒是按一個人活八十一歲來設計九九八十一難的,如果把這些難看成大難的話,那麼,一歲一大難,人活着應該多麼的不容易,多麼的辛酸,多麼地痛苦。

與其説如來故意設計了九九八十一難,不如説,人難逃自己的命運主宰。《西遊記》原著也主張用虔誠和執着能到達西方極樂,現實生活中,虔誠和執着是一個成功者必不可少的品質,但確實非常痛苦,不然也不會有白巖鬆叫囂“痛並快樂着”。

其實,用“痛並快樂着”來形容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比較恰當,原著本是痛的,但到了電視裏,卻把“快樂”的元素加以放大。在九九八十一難中降妖除魔,本是件你死我活的鬥爭,妖怪常把吃“唐僧肉”掛在嘴巴,可想鏖戰之慘烈悲壯。像這種痛就大大縮水,甚至也被處理成了精彩的打鬥場景,巴不得贏來陣陣叫好聲。所以給觀眾的,已經是一個快樂喜劇的包,只要精彩、刺激、樂觀,觀眾就買單。

説到這裏,什麼樣的民眾,就有什麼樣的藝術作品。如果倒過來搞創作的藝術家,那他必然窮困潦倒。因此,對張紀中版《西遊記》無需作過多批評,在娛樂大眾方面,此劇功不可沒。

如果要思考人生,我主張去讀原著《西遊記》:無論你在從事何種職業,手握多大權力,是否腰纏萬貫,或者你身陷絕境,生活無比困頓,遭遇諸多不幸;你在經歷你該經歷的,享受你該享受的,人生似旅遊,前方有意想不到的困難,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樂或驚喜。

從出生那一秒就開始出發,現在的你,正走在《西遊記》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