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藝術

淺析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

欄目: 藝術 / 發佈於: / 人氣:2.81W

[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婉約派詞人。李清照的詞既繼承了晚唐温庭筠以來的婉約之風,又發展了自己的獨特風格,達到了完美的藝術境界,形成了清麗深婉、韻致秀雅的藝術風格,在文學史上被稱為“易安體”。她的詞作可以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輕巧清新,後期沉鬱悽苦。在她詞的創作中注重詞語的錘鍊,平實中見清麗,別出心裁,自成一家。

淺析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

[關鍵詞]李清照;詞作;藝術風格

宋代是我國古典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黃金時期,詞成了這個時期的代表性文學樣式。宋代的詞壇,人才濟濟,湧現許多著名的詞學大家,如蘇東坡、辛棄疾、秦少游、柳永、周美成、姜夔、陸游等。在諸多詞人中,有一位女詞人,“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李調元《雨村詩話》)。這個女詞人就是李清照。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她的詞作多輯錄於《漱玉詞》中,並且著有詞學論著《詞論》,提出詞“別是一家”的觀點。李清照生活於南北宋之交,經歷了社會與人生的重大變故,並將這些家國愛恨情仇融入詞作中,使得她的詞學作品內容豐富而厚實,風格清麗而深婉。李清照的詞承繼了自温庭筠、李煜、歐陽修以來的委婉詞風,即使描寫個人生活遭際的作品,也顯得含蓄藴藉,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一、李清照前期詞的內容特色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有着濃厚學術氣氛的家庭。其父李格非,博學多才,在文學、歷史、佛學、文學理論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詣,是北宋著名的蘇門後四學士之一。他堅持以“誠”為創作原則,性格上耿介忠直,具有憂國憂民的崇高品質,李清照的文學素養和性格就深受父親的影響。深厚的家學底藴使李清照從小就頗有詩名,王灼就曾經提到“易安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瞻,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不可多見”(《碧雞漫志》)。

在這良好的文化氛圍和較寬鬆的環境中,李清照早期的詞作充滿了少女的天真與浪漫,有不少熱情歡快之作。她將自己的生活反映到詞中,塑造了一系列真摯感人的少女形象。如《點絳脣蹴罷鞦韆》一詞,“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i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首詞選取了一個日常生活的片段,描寫了—位剛剛下鞦韆的少女在見到客人來時,匆匆向房中跑去,又因好奇而回頭張望,故意裝出在嗅門邊青梅的樣子。詞的上闋描寫了少女蹴罷鞦韆後的樣子,因為玩得開心以至汗透輕紗,因此可以看出這是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女。下闋則是在有人來時,少女含羞而走卻又回首張望的情境,既有少女的羞澀又寫出了她的好奇與頑皮。當時的社會,她這一舉動中也透出了幾分大膽,因為封建社會的女子是應“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而詞中少女卻在門邊以嗅青梅為掩護張望來人,也算是對禮教的一種違反。整首詞生動地描繪了一個天真、可愛又充滿熱情的少女形象,充滿了生活情趣。這首詞通過塑造這一少女形象反映出李清照自身的熱情與不拘於封建禮教的勇氣。

在這一時期,她還有兩首小令最為後人所稱道,也是她小令詞的代表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和《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如夢令》這一詞牌來源於唐莊宗所作《憶仙姿》中的疊語“如夢”。因《如夢令》篇幅短小,要寫出一首好的《如夢令》,困難就在於如何做到語盡而意不盡。李清照的這兩首《如夢令》,一首明朗歡快,一首委婉含蓄,各具其妙,但都反映了主人公當時當地、此情此景的情懷和心理。李清照與她同時代的許多女子不同,她有着率真的品格和超凡的靈性,這也折射到她的創作上,她的詞反映出率真,靈動的特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中的女主人公是個青春少女,她不僅與同伴相約出遊,還飲酒嬉戲,以至“沉醉不知歸路”,直至日暮才興盡而回,小船卻誤入“藕花深處”,驚得水鳥高飛。在這首詞中,封建的束縛在主人公身上變得很淡,她儘可以隨心所至,出遊、飲酒、晚歸。生動的景色,高揚的心情,讀來使人沉醉。另一首小令《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首小令同樣是描寫一位閨中少女,與前一首的歡快明朗不同,流露出惜春傷春之意,卻無一悲愁之語出現。醉中初醒的主人公由昨夜的風雨引起對園中海棠的擔心,可“試問卷簾人”的結果卻是“海棠依舊”,這使得細心的少女大為不滿,忍不住要出言糾正“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至此全詞完結,可説是達到了小令“突然而來,悠然而去”的要求。詞的意境是閨中少女與婢女的清晨問答,在平實的語言中表現了兩個人不同的心情與感受。最後一句“綠肥紅瘦”是雨後海棠的鮮明再現,簡單的詞語藴含了豐富的情感,海棠花就像少女的青春,這既是對春天離去的惋惜,又是對自己青春流逝的歎惜。這兩首《如夢令》雖風格各異,但都表現出了李清照熱愛生活、珍惜青春、不甘困於深閨的真實情感。

李清照少女時期的詞已反映出她不甘於將自己禁錮於深閨之中的勇敢率真,出嫁之後,詞作繼續抒發她對愛情的嚮往與追求。徽宗靖國元年(1101年),18歲的李清照與2l歲的趙明誠結為伉儷,開始了人生旅途上最美好的一段歲月。趙明誠專於金石考據,是著名的金石學家,李清照嫁給他之後,兩人志趣相投,共同收藏校勘金石圖書,唱和詩詞,在這種環境中,李清照的才華不僅未被扼殺,還得到進一步發揮。在李清照的《金石錄後序》中就曾描繪兩人的生活片段,“歸來堂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自覺是“葛天氏之民也”,這種場景在宋代這一理學之風大盛的官宦之家中是難得一見的。

在愛情的感召下.李清照文思泉湧,一首首佳作紛至沓來,她的詩詞創作也進入成熟期,並形成情景相生、形神俱似、體物超妙、絕塵去俗的獨特風格,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等。《一剪梅》這首詞作於建中靖國元年,正是李清照初嫁之時。“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首詞語言之精巧,意境之悽美,令人歎為觀止。如果深味其情,更令人感受到其中的別離滋味,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稱其“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詞的下闋直抒情懷,突顯自己的離別之思一時一刻無不縈繞於心,眉間心上,無計可消。在詞中如此直接敍述自己的相思之情,在當時受到不少非議。王灼《碧雞漫志》就曾痛心疾首地評論:“作長短句……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忌也。”雖然如此,李清照仍不改她真率的品性,筆之所寫即是心之所念,封建禮教的束縛使她痛苦,但她並不屈服於此,而是繼續以詩詞來抒發她的真情實感。

隨着趙明誠離家遠行,李清照的相思之情日甚一日。李清照是個多愁善感的人,花開花落,秋雨春風,都會引起她思想情感上的波動。用詞來寄託和表達自己的相思之苦,成為這個時期她創作的主流。其中的《醉花陰》應時而生,成為後世人們廣為讚譽的絕妙好詞。《醉花陰》寫於宣和二年,此時趙明誠正出任萊州,而李清照獨自在青州居住。故詞中情感更為深沉,尤其最後一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形象地描繪了詞人的刻骨相思。正是李清照這種大膽、率真的品格,才會有這些感人至深的作品,而這種抒情的大膽、強烈,情感的深沉、執着,也正是李清照與其他婉約派詞人的區別所在。此後,李清照關於抒發離愁、春愁、閨情的名篇佳作聯翩而至。“惟行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鳳凰台上憶吹簫》)“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點絳脣》)李清照剛過而立之年,便以她驚世的才華和獨具一格的作品享譽文壇,“冰心一片煥華彩,緣情抒懷多婉約”,她的詞創作登上了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峯。

二、李清照後期詞的創作風格

建炎三年(1129年),趙明誠被調往湖州,此時高宗已從杭州來到建康,並下詔趙明誠立即“過闕上殿”,領旨奏事。由於時間緊迫,不允許他們帶着那麼多的金石書畫同時返回建康,只好臨時決定“駐家池陽”,由明誠一人先到建康赴詔,然後再回來接李清照。六月十三日,正是盛夏時節,趙明誠離開池陽。李清照望着舍舟登岸漸漸遠去的明誠,不禁淚流滿面,心如刀絞,一種不祥的預感像烏雲一樣籠罩着她。七月末,李清照得到明誠卧病不起的消息,當天她就乘船東下,日夜兼程,火速趕到建康,與相濡以沫的丈夫見了最後一面。他們夫婦訣別的情景,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作了十分生動感人的`描述“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從此,李清照開始承受國破、家亡、夫死的劇痛。

與此同時,她也不得不加入到逃亡的人流中。一年多的逃亡生活,使李清照嚐遍戰亂流離之苦。她在《清平樂》這首詞中,用”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來慨歎獨自一人逃亡,流落他鄉的苦悶心情。李清照的中年時期,遭遇了金人南侵、北宋滅亡、南宋建立的社會鉅變,既有國家破亡之痛,又有個人身世之悲。靖康之亂,社會的動盪,家庭的變故,使李清照由平靜安寧走向漂泊動盪,由生活的一極走向社會的另一極,飽嘗人生的大喜大悲。她的心靈在反差強烈的刺激中變得敏感而富於悟性,她的詞從題材內容到精神風韻都發生了變化,多以感歎淪落、悼亡懷鄉為創作主題,此時詞中的悲愁已不同於前期詞的離別相思之愁,而是打上了時代深深的印記。李清照這個時期的詞作偏重於以民族情緒和愛國情感為主題,在前期哀愁傷感的基調上更趨悲愴沉鬱。她的詞作,進入了一個人品、詞品極高的藝術境界。一方面,她的心中充滿了對故國的懷念與對親人的思念,因此她的詞中悲愁慨歎之語隨處可見。如“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蝶戀花》)“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悽清,點滴悽清,愁損離人不慣起來聽。”(《添字採桑子》)另一方面,李清照也並未將自己放逐於這種無盡的愁情中,也並未陷入徹底的絕望,雖然愁痛不已,一邊又自行寬解。如“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蝶戀花》)“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攤破浣溪沙》)

李清照後期詞的創作感情更為深刻,詞風也由前期的輕巧清新轉為沉鬱悽苦。她將這種強烈、真實的情感完全傾注於所寫的詞中,她的不幸遭遇及對故國的懷念,對南宋統治者的悲怨,都在詞中得到曲折深刻的反映。最能代表這一時期詞風的作品當數《武陵春》與《永遇樂》。《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是李清照悼念趙明誠所作。“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説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旒舟,載不動許多愁。”詞的開頭描繪出暮春時節的落紅無數,使地上的塵土也沾染了香氣。這種景色雖美麗卻帶着傷感,所以詞人不禁愁緒滿懷,無心粧扮。隨風飄落的花瓣也喻示着她飄零的身世。回想往日兩人一起賞花飲酒的幸福時光,再看眼前獨自一人的淒涼境況,使詞人不由發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歎,盡顯縱使淚盡愁難盡的感慨。下闋再寫聽聞雙溪春光尚好,本欲前去泛舟,再看一眼將逝的春光。但思及自己的悲愁之重,只怕是一葉輕舟所無力托起的。整首詞意境悽婉,動人心神,而最後一句更是將無形的愁思付諸有形,真切可感,淋漓盡致而又深沉地抒發了對丈夫的懷念相思。

在傷悼自身遭遇的同時,李清照也並未忘記國家的淪落。《永遇樂落日熔金》就是其中的代表。“落日熔金,暮雲台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青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李清照寫這首詞時,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一味乞和,這種作法引起了有民族氣節之人的不滿。但當時秦檜等奸臣當權,天下無人敢言兵。這一首元宵詞歷來作為一首憂國懷鄉之作而廣為流傳。其中藴含着深切的憂思,但寫得十分委婉含蓄。全詞無一字提到對南宋統治者的不滿,但仔細體會,悲愴之情溢於詞外。在詞的開頭,一句“人在何處”使讀者醒覺身之所處非是汴梁而是杭州,細想之下頓起國土淪落之悲。接着描寫元宵景象,一片鮮明的色彩,一派繁華的景象。但詞人又寫到“次第豈無風雨”。“風雨”二字既寫天氣又寫現實,暗含悲憤。只是其他人都為這表面的歡樂所迷,李清照只有“謝他酒朋詩侶”。詞的下闋是詞人對以往汴京元宵節的回憶,這不同時空元宵節的熱鬧繁華造成了今昔的對比。憶舊思今,詞人思潮起伏又無人知曉,最後一句“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以平常語淡淡道來卻藴含着深刻的悲痛,寫出了詞人與眾不同的心情感受。這種寫法暗諷了統治者沉迷於表面的歌舞昇平,忘記南渡之恥的苟安作為,直抒作者去國懷鄉的沉痛情感,在當時就已引起了許多愛國詩人的情感共鳴。

三、李清照所塑造的女性形象

在宋詞的創作中,李清照從女性的角度來抒寫自身的情感,更為真實貼切,也更加感人。如李清照的《風凰台上憶吹簫》之中“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説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以女子獨有的感受描繪出的景與情,情感更真摯、深刻,也更動人。胡云翼《中國詞史大綱》評道:“清照的詞是最能夠表現女性的優美的情調的。以前一切男性詞人所寫的‘女人語’,放在清照之前,都要黯然失色。”王國維雲:“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王國維又云:“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李清照膾炙人口的詞作《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油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被稱為“幽細悽清,聲情雙絕,尤一字不透雅,深情苦調”。此作雖寫重陽佳節夫妻不得團聚的離愁別緒,卻首先以景渲染之,即景取喻,以畫境示其“銷魂之狀,婀娜之姿,高潔之操,剛健之質”,皆含其中,則情景交融,形神兼備,化景物為情思,化情思為景物。這正是被明人茅?!洞實摹煩圃尬?扒榫巴窬??媸薔??薄@釙逭趙誚?寫醋魘幣彩?種厥佑鎇裕?岢鑾笮慮笱牛?紜奧譚屎焓蕁薄俺枇?炕ā薄傲?勖啡?鋇扔銼蝗銜?恰叭斯ぬ燁桑?沙憑???王士禎《花草蒙拾》)。再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四疊陽關,唱到下千遍”等句更是“以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金粟詞話》)。李清照的詞除了煉字用詞的新巧之外,還善用疊語。如“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行香子》)“更挪殘蕊,更捻餘香,更得些時。”(《訴衷情》)而最著名的則是《聲聲慢》,開篇十四個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其中有十個齒聲字,只這一句全詞的意境就此定格,使人立刻沉浸於這種淒涼傷感的氣氛中。

李清照在整個宋代詞壇上既繼承了前人的傳統,又發展了自已的風格,給後來的詞人帶來很大的影響。從她的詞作中,我們看到了她對生活的熱愛和對青春、對愛情的讚美,看到了她感情的深沉與真摯,看到了她自信、自強、頑強進取的精神,看到了她關心人生、關心國家命運的情懷,看到了她的高尚志趣、情操和品格。王士禎稱“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為首”。如果用她自己的詞來評價,正是“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