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3.15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評課稿,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瞭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1

經過李老師對《角的認識》這節課的精心設計,整節課的教學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能夠立足於學生的主體發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動口表達、動腦思考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另外在教學畫角這一環節,尹老師先讓學生討論怎樣畫角,再讓電腦演示畫角的步驟,然後又學生模仿着老師畫角,最後再讓學生獨立畫角。

可能一定程度限制了學生操作能力的發揮,但我覺得李老師的教學方式可能能更好地落實這一知識,並能有效合理利用課堂時間。個人覺得在教學角的特徵這一環節時可以讓學生拿手中的三角板摸一摸角,體驗角的特徵。角是比較抽象的幾何知識,只有摸過,感受過學生才能對角的特徵留下深刻的印象。總之,整節課無論是基礎知識的落實還是重難點的突破,都是相當到位的。

本節課分為三塊內容,角的認識及判斷,畫角和角的大小。李老師在這三塊內容教學中處理得清楚恰到好處。本人比較欣賞尹老師在教學中的細緻,如在判斷中,除了説説是角還是不是角的'原因,還通過變一變把不是角的圖形變成角,或把角轉一轉還是角。在角的大小教學中,我覺得是不是可以出示兩個角,一個開口大但邊短,另一個開口小但邊長讓學生判斷哪個角大?學生可能會判斷開口大的角大,以此來得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2

江老師的《角的初步認識》一課,課堂氣氛活躍,能突出重點,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突破難點。是一節成功的課例。本節課有幾大亮點:

1、新課的引入抓住了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利用學生熟悉的兔房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2、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先在情境圖圖片上找一找、摸一摸,分一分角、指一指角,讓學生初步感知“角”是怎麼樣的`,讓學生初步形成角的特徵和概念。再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搭一搭、拉一拉、折一折、畫一畫等手段來幫助學生建立角的概念以及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讓學生在“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畫角”的實踐操作過程中體會、理解、發現角、認識角。同時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並不神祕,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體現了新課標精神。

3、備課深入,能預知本節課的難點——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並能通過電腦演示、實物演示來突破難點。

4、練習設計形式多樣,有層次有坡度。在練習過程中並用兒歌的形式讓學生鞏固對角的認識。

本課的難點“角的大小與邊長無關”建議重複説明角的大小是指哪個部分的大小,老師最好把教具放到黑板演示,並多舉例説明,讓學生加深印象。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3

熊老師:

你好!我今天聽了你的國小數學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一課後,覺得你在這一年裏,通過自己的認真學習,刻苦鑽研,課堂教學技能較入校時大大提高,課堂駕馭能力上升很快,看到你的成績,你很棒,我很高興,也受感動。

作為一名新老師,在你今天的這一課堂中,有很多地方是你的驕傲,值得欣賞。

一是整堂課採用了觀察教材插圖信息,引出角的認識,再回到生活,找角、用手摸角去體驗和感受角,充分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迴歸於生活”的數學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這是數學教育中一個永恆的理念。

二是認識了角後,通過孩子自己製作一個角,以及孩子手掌遊戲,加深了孩子們對角的認識,鞏固了孩子們對角的一個頂點、兩條邊的初淺理論。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之一,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體現了教師教得快樂、孩子學得快樂的課改理念。

三是在結課時,對本堂課進行了認真的總結,本堂課學習了什麼,掌握了什麼,有利於孩子們對知識的點滴疏理,有利於孩子們對知識的沉澱和鞏固。

在這一堂課裏,也有一些不盡滿意的地方,或許是值得商榷的地方,我們共同思考,實踐解決。比如:

一是在開課環節,指導孩子觀察教材插圖,插圖是一幅足球場,這對於農村的孩子瞭解足球場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換一幅孩子生活中的運動場(比如學校球場照片),讓孩子去觀察圖中的角,找出角來,就更好一些,那樣貼近他們的生活,之後再回到教材去觀察,就更容易找準圖中的角了。只要我們使用的數學課堂元素是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其學習的'興趣和效果就不一樣的了。

二是在具體觀察實物剪刀、三角板中的角的時候,你説它們只有一處有角,其實它們都不只一個角,應指導孩子仔細觀察。

三是對角的認識有一定理論基礎後,應進一步把這一數學問題放到生活中去,教孩子們觀察,從而得到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包含有各種不同的角,為下課時學習直角作好鋪墊。

四是在教孩子數角的個數時,不能只是直觀的角,更應考慮隱藏的角,比如從一個角的頂點處向角內再畫一條直線出來,就不只是2個角了,而是3個角,因為表面上看上去是兩個角,而實際上還有一個大角。

總之,你的這一堂課,為你點讚的地方比較多,體現了你的專業水平上升了很大,希望你繼續發揚你的不懈追求精神,把課改理念,如小組建設、班級文化等,用於你的二年級班級,你的課堂就會更能體現你的風格和特點,更能在課改潮流中體現你的人生價值。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4

今天聽了平飛娜老師的《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下面我就從以下幾點説説我對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的一些看法。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讓同學們在生活中找角,使學生初步感知角,教師用紙片折角,讓學生在觀察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在摺好角後,老師讓學生感知角的兩條線是直直的,這時老師將給出“角的頂點,直直的線是角的邊”這一概念,同時讓學生歸納出角的組成,從而揭示角的本質屬性,在此基礎上得出角的共同特點:一個頂點,兩條邊。以上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都圍繞着“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這一知識與技能目標在進行。

在導入過程中,老師讓學生在自己周圍找角,有的甚至找到同學身上去了,這把原本抽象的角和生活中的角緊密的聯繫起來,不僅讓學生加深了對角的認識,還讓他們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數學就在他們身邊。

在整堂課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學生親自動手摺角、畫角及改變角的大小,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體驗角的一些本質屬性。在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中,老師在多個地方運用了多媒體。特別是在顯示角的各部分名稱,角的畫法及變角時,充分運用了多媒體的動畫功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並掌握知識,而在展示學生所畫角和用三根小棒擺角時,老師沒有合理的利用投影儀。

在鞏固練習的環節上,老師根據較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首先是判斷角、數角、做遊戲—變角及角的大小,題的練習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會到熟,循序漸進。根據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表現可知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達到了的,學生不僅認識了角,會判斷角的大小,而且還會畫角。另外,將角與生活實際相聯繫,這充分體現了角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就是體現了數學的生活性,讓數學學習與兒童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起來,將學習納入他們的生活背景之中,讓他們在尋找發現探索中認識和掌握數學。

值得商榷的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用言語和行動對學生進行及時的鼓勵,給予學生及時地肯定。其次,這節課的操作性較強,老師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較少,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太多,沒有讓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學習。總的來説,角的初步認識這節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們學習。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5

從這堂課的總體效果來説,林思思老師已經樹立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課堂很活躍,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1.讓數學知識迴歸現實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兩者相互依存。只有當學生體會到數學是來源於生活,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才學得興趣盎然,對數學充滿親切感。林老師這堂課上始終注意了這一點。例如:從長方形導入新課,喚醒學生平時對角的認識,再通過學生摸角、找生活中的角,抽象出角,人而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數學就在他們身邊。在課的結束部分,林老師讓學生再找“五角星”上有幾個角,這樣,無形中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2.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這節課一改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讓學生在各個教學活動中唱主角。真正實現了“知識不再是全靠教師的授給,而是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自主體驗,不斷得到的”這一目標。如比較角大小這一環節,教師只提供給學生簡單的材料(圓片)讓學生親自操作,主動去探索,折出了不同的角,並且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體驗出角的大小。

3.運用多媒體視頻,突破教學。

教學時教師播放一個畫角的視頻,把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很清晰很直觀,學生看完以後馬上練習畫角,教學效果很不錯,這個視頻也可以讓學生重複看,突破了教學難點。

值得探討的兩個問題:第一,比較角的大小用圓片折角,學生比較起來不是很直觀,很難突破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建議可以改為活動角,可能教學效果會更好。第二,角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的認知水平要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所以可以先從生活中去找再到數學中的角,這樣可能更好地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6

這節課孫老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材的編排特點,教學設計有以下特點:

一、創設情境,準確找出物體表面的角

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上課開始,孫老師利用課件展示主題圖——學生熟悉的校園一角,讓學生説一説看到什麼?找出呈現在各中圖形中的角;同時讓學生找一找教室中那些物體上有角。通過找角的活動,使學生對角圖形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由具體到抽象,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充分放手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新知運用新知,培養能力

孫教師敢於放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了讓學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徵,教師組織學生找一找、摸一摸、辯一辯,畫一畫的活動。

先讓學生找一找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角這一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

讓學生拿出三角板,任意摸一摸板面上的一個角,説一説有什麼感受。總結出角的特徵: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這樣為學生學習畫角找到了依據。

畫角這一環節,孫教師通過用美麗圖畫打扮高密慶祝“十一”國慶節,引導學生想到需要畫角,激起學生很想學習畫角的強烈願望。這裏教師先讓學生嘗試畫一畫教師引一引的方法,解決了畫角這一重點。這裏過渡比較自然。

在突破角的大小與其兩邊長短無關這一難點,孫老師先利用同學們比較喜愛的孫悟空與金箍棒的故事引入,以激發起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慾望,從而讓學生各顯身手獻計獻策,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充分利用電腦教學的優勢,通過兩角的重合以及邊的變化來使學生進行直觀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鞏固練習這一環節,教師把鞏固知識融於遊戲創造性地讓學生在遊戲中進行運用掌握,符合兒童的學習特點。真正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這一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三、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在課的最後,孫老設計由依據對角的`各部分的認識,用學生自由選擇材料做的角,在互相交流中進一步鞏固角有大有小而與邊的長短無關,這樣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正節課的教學設計融趣味性、知識性、創造性、思維性為一體,增強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各個環節的設計也使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得到極大的鼓舞,從而使學生一舉多得。

本節課如果再在學生出現端點與頂點分得不十分清楚時,抓住一學生説的頂點時進行強調教學頂點就更好了。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7

在區國小數學評優課活動中,有幸聆聽了張麗珊老師《角的初步認識》一課。《角的初步認識》是一節生動有趣又紮實、有效的課這節課的教學,主要體現在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每個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談談這節課的特點:

一.聯繫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化數學

《角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角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導入時張老師利用學生已有的對於五角星、圓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認識,讓學生在這些圖形中抽象出了角,並在這些角中提煉出角的概念: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使抽象的角的認識簡約化,簡單化。張老師還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體驗。如讓學生去找一找老師帶給學生的剪刀、時鐘和三角形等這些物體當中的角。熟悉的物體引起了學生強烈的信心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學習新知的`興趣。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識和生活中的角緊密得聯繫起來,不僅僅加深了對角的認識,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二、注重操作,讓學生的行動起來

“角的初步認識”,直觀性和操作性比較強。張教師設計了找角,畫角,做角等活動,讓學生活潑愉快、興致高昂地參加到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導他們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在實踐活動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從而建立起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展了空間概念,真正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學生模型的過程”這一理念。

三、強調自主學習,讓學生自由發揮

張老師是一位敢於放手,敢於嘗試的好教師。特別是探索圓有角嗎?那你們會折出角嗎?這一教學環節,老師出示一個圓形,課前也給學生準備了同樣大的圓形紙片,讓學生折出角:有的學生折出了三角形,有的學生折出了長方形,有的學生折出了半圓形,張老師抓住了機會追問道:這個折出來的半圓形這個是角嗎?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從互相交流中更清楚的理解角的概念: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利用吸管做角這一環節中學生再一次體會到的角的大小跟角的邊長無關,一層扣一層,層層都體現教師的大膽放手,學生的積極參與。

整節課張老師的教學設計融趣味性、知識性、創造性、思維性為一體,增強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各個環節的設計也使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得到極大的鼓舞,從而使學生一舉多得。張老師的課堂語言很精緻,環節相扣、教學自然,非常注重細節。

最後我也給該老師提幾點小小的意見:在教學“指角”時,讓學生先找頂點,再去找兩條邊,要求學生一定按照這樣的步驟去指角。這樣的按部就班是不是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了,只要學生能正確的指出他找到的角是包括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即可。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8

現就曲老師執教的《角的初步認識》一課做一下點評。這個課題老師們研究的比較多,不同版本的教材對本課題有不同的目標和要求。無論怎樣改,教材的重難點應該是大同小異。曲老師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無論是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還是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角色的定位都把握的比較好。整節課的教學能夠立足於學生的主體發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觀察、發現、交流、思考為主線,讓學生在看、説、想中解決問題。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動口表達、動腦思考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幾方面突出的特點:

一、結合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化數學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也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導入新課時,曲老師利用學生已有的對於三角形、五角星、長方形等平面圖形認識,讓學生在這些圖形中抽象出了角,並在這些角中提煉出角的概念: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使抽象的角的認識直觀形象化。曲老師還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體驗。如讓學生去找一找五角星、三角板、紅領巾等這些物體當中的角。學生對角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由具體到抽象,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從而會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動手操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角的初步認識,直觀性和操作性比較強。曲老師敢於放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了讓學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徵,教師讓學生找一找、摸一摸、畫一畫的活動,體會感受什麼樣的圖形就是一個角。通過讓學生找一找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角這一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生活。讓學生摸一摸活動角,並説一説有什麼感受。總結出角的特徵: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這樣為學生學習畫角找到了依據。畫角這一環節,這裏教師先讓學生嘗試畫一畫,教師引一引的方法,解決了畫角這一重點。整個過程真正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這一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三、自主探究,較好地突破重難點

曲老師是一位敢於放手,敢於嘗試的年輕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這一環節,我覺得設計的挺巧妙的,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教師通過演示活動角讓學生觀察,角的兩條邊叉開的越來越大,老師抓住了機會追問道: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呢?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從互相交流中發現叉開的口越大角就越大。接着老師在屏幕上出示兩個角,一個邊較長,一個邊較短,那這兩個角哪個大呢?大部分同學以為邊長的角大,這時課件演示兩個角重合後一樣大。學生明確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教學環節一層扣一層,層層都體現教師的設計巧妙,學生的積極參與,較好地突破重難點!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新穎,重難點突出,是比較成功的一節示範課。當然,由於曲老師也是初出茅廬的年輕教師,操作的過程中,個別環節處理的不是很到位,譬如在感知角是尖尖的,直直的時候,教師請個別學生摸一摸角,體驗角的特徵,我認為,角是比較抽象的幾何知識,學生手中都有一個三角板的,何不讓每個學生都用自己的三角板在手上刺刺,摸一摸,讓每個學生都有所體驗,再得出角是尖尖的,直直的。還有就是突破角的大小與其兩邊長短無關這一教學難點時,如果能借助學生的直觀感受,先説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再利用電腦課件的的優勢,通過兩角的重合來使學生進行直觀的理解與邊的長短無關,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我們這節課也是經過兩輪研討三輪打磨出來的,曲老師也是一名勤奮好學,善於鑽研的老師,希望我們的課堂展示能給大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9

劉老師設計的《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給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節課的設計構思非常巧妙,從鱷魚張開的嘴巴抽象出角的概念,並用手勢表示,再利用三角板的尖尖的角來突出組成圖形的要素——頂點和邊,然後通過一系列的例證來鞏固角的概念,鞏固練習中的幾個設計也特別吸引學生的眼球,如比較哪個滑梯陡,利用轉盤來教學弧線,利用燈光掃射的轉動過程來提出哪盞燈掃過的範圍比較大,再把燈光掃射的兩個角畫下來進行比較角的大小等等。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課的開始利用鱷魚張開的嘴巴產生角,在情境中產生問題,提出了什麼是角的大小,“角大”指的是什麼,這是一個典型的比較張開度的問題情境,劉老師藉此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並通過從“實物圖——手勢——角”的逐級抽象,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利用轉盤來教學弧線也是本課的亮點,在歷來的教學中畫好角後老師會順手添上一條短弧,角的定義中是沒有也推導不出要畫上這條短弧的',這對教師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對初學的學生來説就是“天外飛仙”,老師從沒有認真去想過這弧線到底表示什麼,只是一帶而過地告訴學生,在兩條邊形成的這個夾角之間可以劃上弧線,這就是角。而劉老師通過大轉盤轉動的不同方向呈現出旋轉方向的短弧,學生可以直觀知道短弧的表示作用,它表示的是開口的方向,兩邊所夾區域的含義,再和學生總結出表示角的大小要注意加上短弧,否則會搞不清楚我們所比較的到底是什麼。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10

李老師上的是一節紮實,有效的課。本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從生活中引出角

角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主要內容之一,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應建立在學生生經驗的基礎上,李老師在設計中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這一理念,不時地讓學生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數學學習緊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是找數學,在生活是學數學,將數學教學變成活動的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學生多種活動認識角,畫一畫,折一折等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親自感知,親身體驗角的特徵,在感知和體驗中進行思考和探索,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大家操作,討論,發言,都躍躍欲試。

二、注重課堂資源生成的再利用

李老師還注重課堂資源生成的再利用。在引導探索角的基本特徵時,先讓學生在白紙上畫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角,展示學生不同的作品,但並不作出評價,到學生體驗角的特徵後,再讓學生思考並判斷自己畫的是否是角,這樣,在凸現學生個性思維,個體差異的同時,能夠更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角的直觀認識。

三、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李老師在引導探索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這一環節,我覺得設計的挺巧妙的,“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教師組織學生用2支自己的鉛筆做成活動角,邊操作邊思考:“怎樣才能擺出一個大一點的角?怎樣又能擺出一個小一點的角?”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到:

(1)活動角的兩條邊的長短始終沒變,所以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

(2)張開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張開的口越小,角就越小,所以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經過李老師的精心設計,這簡單而有一定思維含量的教學難點,就輕而易舉地突破了。

值得探討的.是:在感知角是尖尖的,直直的時候,教師請個別學生摸一摸角,體驗角的特徵,我個人認為,角是比較抽象的幾何知識,學生手中都有一個三角板的,何不讓每個學生都用自己的三角板在手上刺刺,摸一摸,讓每個學生都有所體驗,再得出角是尖尖的,直直的。

總而言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能緊密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實際,符合國小生的認知規律,不僅使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汲取了新知,而且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向上發展。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11

根據學校教研工作安排,今天下午在教師會議室舉行了以“立足圖形與幾何,有效開展探究過程中的操作活動”為主題的數學教學研討活動。本次活動由鄭春華老師執教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一課。這節課的教學,主要體現在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每個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一、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這堂課中,在鄭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嘗試、主動探索,主動了解和發現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過程,從而更好地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和提高。如:在教學“比較角的大小”時,鄭老師通過一個圓片讓孩子們自己想想辦法,動手摺出一個角。第二次折一折,折一個比老師手中大的角,折完與同桌交流為什麼現在折的角比老師的角大?通過調動學生動手摺角、觀察等,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其中的奧祕,並且採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討論角的大小與什麼無關,與什麼有關?從而讓學生自己發現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邊的叉開大小有關。

二、注重教師的引領指導與示範演示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鄭教師為我們展示了他嚴謹紮實的課堂。如教學“畫角”這一部分時,陳老師先問孩子們可以怎麼畫角?學生們各抒己見,畫法不一,鄭老師話鋒一轉:打開課本第39頁,看看書本上告訴我們角是怎麼畫的。然後鄭老師演示了角的正確畫法,最後孩子們才拿起尺子正確規範的畫角。這樣的教學過程步步落實,紮實到位,相信孩子們不僅學到的是畫角的方法,更學會了嚴謹的學習態度。

三、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兩者相互依存。只有當學生體會到數學是來源於生活,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才學得興趣盎然,對數學充滿親切感。鄭教師這堂課上始終注意了這一點。例如:在課題引入部分,先在生活中找一找、摸一摸哪些地方有角,然後出示了3時整的鬧鐘、折過的吸管、剪刀等實物畫面,再抽象出角,從而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課的結束部分,學生學會本堂課有關角的一些知識後,鄭老師讓學生在長方形上剪一刀,會變成幾個角?這樣,無形中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商榷之處:鄭老師在教學“比較角的大小”時,如果運用重疊法,把老師折的角與學生折的角重疊後比較角的大小,再利用活動角演示角的變大、變小過程,相信學生對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邊的叉開大小有關這一結論會更明確、清晰。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12

今天聽了宋老師上的《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感覺到這真是一節生動有趣又紮實、有效的課。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談談這節課的特點:

一、聯繫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化數學

《角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角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導入時宋老師利用學生已有的對於三角形、五角星、圓形和長方形等平面圖形認識,讓學生在這些圖形中抽象出了角,並在這些角中提煉出角的概念: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使抽象的角的認識簡約化,簡單化。宋老師還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體驗。如讓學生去找一找老師帶個學生的剪刀、可樂瓶上的吸管、時鐘等這些物體當中的角。熟悉的物體引起了學生強烈的信心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學習新知的興趣。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識和生活中的角緊密得聯繫起來,不僅僅加深了對角的'認識,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二、注重操作,讓學生的行動起來

“角的初步認識”,直觀性和操作性比較強。宋老師設計了找角,畫角,做角等活動,讓學生活潑愉快、興致高昂地參加到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導他們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在實踐活動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從而建立起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展了空間概念,真正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學生模型的過程”這一理念。

三、強調自主學習,讓學生自由發揮

宋老師是一位敢於放手,敢於嘗試的好教師。特別是探索哪個角是從長方形上剪下來這一教學環節,老師出示一個長方形,讓學生從不同的角中去尋找出:哪個角最有可能是從這個長方形中剪下來的?學生拿出了都是直角的角,學生馬上發現他們拿出來的角的模樣是一樣的,老師抓住了機會追問道:這幾個三角形有什麼地方不一樣的?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從互相交流中發現邊的長短不影響角的大小。利用吸管做角這一環節中學生再一次體會到的角的大小跟角的邊長無關,一層扣一層,層層都體現教師的大膽放手,學生的積極參與。

最後我提出一點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討論一下:也就是該老師在教學“畫角”這一部分時,可以先讓學生討論畫角需要什麼工具?要畫出角的哪幾部分?,這樣會不會限制了學生的操作能力的發揮,沒有這樣具體的討論學生可能會出現了各種畫法不正確的畫法,也許有的孩子畫出來的角會沒頂點,有的邊會不直……而這堂課也學會因為這些“不正確”而精彩。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13

聽了李老師上的《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感覺到這真是一節生動有趣又紮實、有效的課。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談談這節課的特點:

一.聯繫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化數學

《角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角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導入時老師利用學生已有的對於三角形、五角星、圓形和長方形等平面圖形認識,讓學生在這些圖形中抽象出了角,並在這些角中提煉出角的概念: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使抽象的角的認識簡約化,簡單化。老師還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體驗。如讓學生去找一找老師帶個學生的剪刀、可樂瓶上的吸管、時鐘等這些物體當中的角。熟悉的物體引起了學生強烈的信心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學習新知的興趣。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識和生活中的角緊密得聯繫起來,不僅僅加深了對角的認識,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二、注重操作,讓學生的行動起來

“角的初步認識”,直觀性和操作性比較強。李慧穎老師設計了找角,畫角,做角等活動,讓學生活潑愉快、興致高昂地參加到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導他們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在實踐活動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從而建立起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展了空間概念,真正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學生模型的過程”這一理念.

最後我提出一點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討論一下:也就是該老師在教學“畫角”這一部分時,可以先讓學生討論畫角需要什麼工具?要畫出角的哪幾部分?,這樣會不會限制了學生的操作能力的發揮,沒有這樣具體的討論學生可能會出現了各種畫法不正確的畫法,也許有的孩子畫出來的角會沒頂點,有的邊會不直……而這堂課也學會因為這些“不正確”而精彩。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14

《角的初步認識》是北師大版二年級的教學內容,此單元的教學目標主要是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姚老師在教學本節課時有以下幾個亮點:

1、新知識的學習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知識起點。

學生在生活中對角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積累了一些經驗。教學時,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先在實物圖片上找一找、指一指。交流過程中學生以為尖尖的部分就是角,這時候老師及時地告訴學生:這只是角的一部分,尖尖的點就是角的頂點。尊重了孩子真實的知識起點。在此基礎上老師和孩子一起補充,用完整的語言來描述什麼是角。從後面的練習中也可以看出學生敍述的比較到位。最終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圖形。

2、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

在初步認識了“角”之後,讓學生通過搭一搭、拉一拉、折一折,進一步體會角的.特徵,理解角是有大小的。通過親自操作,學生獲得了自己去探索數學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以小組為單位做角、展示角,讓學生參與了合作與交流的活動,在交流中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注重知識的拓展延伸

1)在認識了角之後安排了“數多邊形角的個數”這個練習,通過研究讓學生認識到邊的數量和角的數量之間的關係。

2)在研究“角是怎樣變大變小”這個環節,教師不僅讓學生自己探究出角的大小與兩條邊拉開、合攏有關。還在此基礎上滲透了“兩條邊平平的“、“兩條邊重合在一起”它們也是角這個知識點,為今後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通過這節課,使我認識到: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如課前多創設一此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深厚的興趣和親切感,同時在課堂上多注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15

3月8日下午第一節課,我聽了張建婷老師的一節數學課《角的初步認識》。感覺到張老師作為一名新教師,身上有着那種睿智、沉穩、大方、有條不紊等非常優秀的品質。張老師的教學有我值得學習的很多地方。

張建婷老師在課堂上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進行學習,體現我們學校寬和問學的理念。在課堂上設計遊戲讓學生摸圖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實物圖中找角,讓學生直觀感受角的特徵,學生能直觀的認識角。在動手做角環節,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因為數學有時候是做出來的。角是有大有小的,這是角的本質屬性之一,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獲得自己的體驗。整節課,學生學的非常好。

值得探討的.地方是:畫角時,是否教師能演示一下,畢竟畫角不是説説或探討出來的,可以直接告訴學生怎麼畫角。在做活動角時,變大變小等操作是否能讓學生演示和説明。總的來説,學生已經掌握了角的特徵,為今後的學習已經作好了鋪墊。

Tags:評課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