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二年級數學上冊《可能性》評課稿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6.49K

可能性的相關知識是課標教材新增設的教學內容,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有意無意都遇到過可能性問題,但作為數學知識來學習還是第一次,學生的正確理解將來逐步深入研究可能性有着深遠的影響,可以説這是一節研究隨機現象的種子課。可能性教學總是與試驗活動聯繫在一起的,宋老師創設了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遊戲,並設計了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初步體驗隨機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具體談以下三個方面:

二年級數學上冊《可能性》評課稿

1、在活動中學習

宋老師圍繞孩子們喜愛的動畫情境,先後組織了四次遊戲和活動,每一次活動都不是為情境而情境,而是被賦予了不同層次的要求,指向不同的目標,表明宋老師課前做足了功課,對隨機事件的科學把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第一次轉盤遊戲導入新課,使生活中的可能性自然而然地走近了數學課堂;接下來的摸球活動是教學的重點,藉助摸球應該實現兩個認識目標:一是通過統計摸球結果,驗證對於可能性的已有經驗,即從3號口袋裏可能摸出紅球,也可能摸出籃球;二是即便3號袋中有紅球、有藍球,每次摸出什麼顏色依然無法確定。我想第一個目標不難實現,而第二個目標是教學的難點,也是認識隨機事件的關鍵,即一切皆有可能。就這一點,我想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説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以往我在教這樣的課題時,學生總是希望找到“確定”的結論,有的認為可以憑藉手感判斷結果,有的把球故意放在固定的地方破壞隨機性,有的還根據數據一廂情願地找規律。而消除學生存在的誤解正是教學的目標之一,而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親自試驗。宋老師在活動設計中有序地組織、輪流摸球,迴避了上述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並通過提問“在摸球前能確定摸到的是什麼球嗎?”引導學生體會,雖然袋裏有紅球,但我們仍然無法確定下一次摸到的是不是紅色,但只要一直摸下去,就一定會摸到。不過個人以為還是比較保守的,雖然迴避了問題,但沒能充分暴露學生的認知難點,是否可以這樣問: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猜會摸到什麼顏色?一旦有孩子誤入“陷阱”或半信半疑,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契機,讓學生當場試驗,直到曲解被“破除”,讓學生深刻感悟可能性是事件發生之前的推斷。第三次裝筆遊戲和猜棋盒遊戲則由易到難,加強學生對可能性的體驗,培養學生根據現象全面分析問題,並作出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2、在探索中發現。

本節課中,教師密切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點,每個問題的提出,都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再聽取別人意見,讓每個學生都經歷思考問題的過程,並在思維的碰撞中達到昇華。“猜想、驗證、歸納”是學習數學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本節課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學生積極投身於數學活動中,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並逐漸掌握了探索的技巧和方法,真正體現了數學的思想和智慧。

3、在延伸中昇華

當學生認識了可能性的三種結果之後,教師引導學生判斷生活中的現象,使課堂知識重新迴歸生活。最後一個抽獎遊戲,既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又滲透了可能性的大小,使學生帶着思考和再學習的動力離開教室,是課堂知識的延伸,也是探究精神的指引,這是我們數學教育應當賦予學生的寶貴財富。

對於這節課,值得我學習的有很多,當然也有一些困惑引發了我的思考:

1、學生在摸球前就憑藉經驗知道了3號袋可能出現的'兩種情況,那麼接下來的試驗本身就少了一份吸引力,當然低年級的學生對於摸球活動還是極具興趣的,但我們有必要使學生的興趣不僅停留在操作層面上,更應指向對不確定性的困惑和未知。所以我覺得活動的設計是否可以將重心偏向“體會事先無法確定結果”的目標上來,即原先的“進一步理解可能”這一環節。因為這正是學習的難點。

2、在課的最後環節,宋老師設計讓學生用可能性的知識來描述三個城市下雪的情況,和説説生活中的現象。學生在描述的時候是基於經驗,而不是基於對數學事實的推理和判斷。也就是説,哪怕是在課前讓學生用可能、一定、不可能來造句,上述的這些素材孩子們正確描述也是沒有障礙的,那麼作為課尾,出示這樣的生活常識性問題,就顯得意義不大了。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可能性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數據和客觀世界跌隨機現象,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對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刻畫,來幫助人們作出合理的推斷和預測。這也是可能性的學習總是伴隨的統計教學出現,冠之於“統計與可能性”的原因。它決不同於諸如“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升起”之類的可以憑藉想象和經驗人為製作出來的偽命題。這一點在宋老師初次試教時就有這種感覺,現在依然持有這種懷疑。

當然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何完美地解決上述困惑,需要我們以一節課為起點,投入到更加深入和寬泛的研究和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