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散步語文課文賞析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3.79K

《散步》寫於1985年,是一篇短小精悍、意境優美的散文。文章通過寫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的情景,表現了一家三代之間敬老愛幼、温和、謙讓與體貼的和諧關係,下面一起看看散步語文課文賞析吧~

散步語文課文賞析

一、整體把握

本文取材於家庭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容易激發學生的感受、聯想和思考;作品內涵豐富,又很適合做多元解讀。對於本文思想內容的理解,要注意“作者未必然,讀者未必不然”——作者自己想表達的思想,可以參考他的“創作談”,但文學閲讀的規律往往是“形象大於思想”,作品一旦問世,就有了相對獨立的生命,應該允許讀者從中讀出多樣的滋味、多角度的理解。比如,可以讀出“親情—關愛” “謙讓—和諧” “孝道—倫理” “中年—責任”“生命—感慨”“選擇—擔當”等。甚至,如有學生認為本文寫得過於“矯情”,也應鼓勵他自圓其説,這是尊重學生獨特感受、培養獨立思考精神的絕好契機,也是對課程標準中“閲讀對話”原則的貫徹。

本文的寫法,有兩個突出特點:

第一,在散文中運用了小説筆法。作者的文學創作本以小説見長,他在這篇散文的寫作中也引入了小説筆法。正如作者所言,本文寫的內容有真實生活的基礎,卻經過了截選、嫁接與改造,更富有曲折性和鏡頭感。即使是敍述“散步”這樣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也要製造一些波瀾,帶來一點曲折,這使得本文頗有幾分小説的色彩。另外,散文本是一種“向內轉”——專注於自我心靈傾訴的文體,但本文作者卻並未直接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以敍事為載體,用故事本身來説話,這也是小説筆法的體現。

第二,語言樸素親切,卻又精心營構。除了兩處景物描寫,本文沒有多少形容詞和細緻描摹,多用短句,彷彿拉家常;但若干語句簡約而耐人咀嚼。例如第二段: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兒就覺得累。我説,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這幾個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態充分顯現出來,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躍然紙上。

本文語言的另一特點,表現在多用對稱句與迴環句上。例如,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個迴環句,把母子關係倒溯到幾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順、老人的孤弱依賴、生命的輪迴之感盡在其中,讀來不能不為之動容。本文的語言,還有大詞小用中見幽默的特點。

《散步》入選教材二十年,經過數代教師的鑽研探究,已經有些“新經典”的意味。本文貼近生活,清新雋永,篇幅短小卻精緻優美,很適合中學生閲讀賞析、探究思考。學習本課,應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反思自我,受到倫理和情感的教育:與家人相處,更加關心理解父母,尊敬愛護老人;家庭事務產生意見分歧時,多多照顧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要唯我獨尊。當今時代,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中年父母對孩子熱烈的愛,往往超過對自己年邁父母的尊敬和關懷;有的家庭中,祖輩甚至是洗衣做飯帶孫子的“保姆”“長工”。在這種家庭氛圍中生活的孩子,尤其需要從《散步》中領受教益。這應該是本課教學的重要的現實意義。當然,這種教育不能是抽象化、概念化的道德説教,而應是真切、鮮活的情感教育。

二、素養提升

通過朗讀,可以把握文章中人物的語氣語調,走進人物的內心。我們常説“言由心聲”,一個人的語言往往代表着其性格特徵,當時的內心活動,等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模仿文中人物的語氣語調,能夠更加容易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瞭解人物的思想情感,進而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

課文中有一些對人物語言的描寫,數量不多,卻凸顯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情感。通過閲讀,我們彷彿能夠看到一個活潑可愛、聰慧機靈的小男孩兒,一個頗有擔當、體貼孝順、深沉穩重的中年男人,一位年邁體弱,卻十分善解人意的慈祥老人。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分角色反覆朗讀人物對話,使其置身於課文的情境之中,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並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展開聯想,再現情境中的人物對話,讀懂人物。讀懂這些人物,就能夠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作者對家人的濃濃的愛。

當然,反覆閲讀、揣摩人物語言,並不等於孤立地朗讀和理解,一定要結合上下文和全文,全面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朗讀才能夠更加貼切、生動。

三、問題探究

1. 對於本文的主旨,可以有哪些理解?

對於課文的主旨,有以下不同的看法:

①本文營造了一家人互敬互愛、互相謙讓的`和諧氛圍。

②本文讚美了兒女對父母孝心的可貴,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

③本文表現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身份和擔當。

④本文旨在表達一種生命的感慨。

⑤本文藴含着“人生無處不在選擇”的感悟。

以上各種看法都有一定道理,學生能夠從文本中找出支持或反駁的依據,言之成理即可。要注意引導學生多方面理解課文的主旨,細讀文本,深入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不要停留在事件表面;同時引導他們初步體會“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開放的”這一理念。

2. 這篇散文大詞小用、小題大做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大詞小用、小題大做,是本文的顯著特點。比如,把“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説成“分歧”;而且,面對“分歧”,“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這樣的大詞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結尾説“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似乎也有點小題大做,但這個結尾富含深意、耐人尋味,使讀者一下子領悟到中年人特有的心境和責任感。從全文看,作者賦予“散步”這件小事諸多深遠的內涵,也可以視為散文“以小見大”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