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母雞評課稿通用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2.76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評課稿,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那麼評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母雞評課稿通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母雞評課稿通用

母雞評課稿通用1

《母雞》是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老舍的另一篇佳作,課文主要通過描寫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本節課,教學思路清晰,三維目標明確,真正體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有效輔助教學目標的達成和重難點的突破。教學中,該老師創設了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閲讀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及基本能力的訓練,達到得意與得言和諧統一。

1、思路清晰,結構層次鮮明。教師緊抓情感變化這條主線,找出關鍵的句子:“我一向討厭母雞。”“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針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提出問題:

(1)為什麼一向討厭母雞呢?

(2)後來為什麼又不敢再討厭母雞呢?通過這一鮮明的情感對比,使學生對課文內容一目瞭然。

2、體現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簡約而不簡單。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以學生的快速閲讀、默讀,瀏覽為主,給學生留出整塊的自主閲讀空間。教學重點由細節理解轉向線索引領;從師生互動轉向學生自主學習;從課內閲讀引向課外閲讀。例如,在學習討厭母雞的部分時,老師做了簡要處理。學習不敢討厭母雞的部分,則留給學生大塊的時間,自讀體會,然後彙報交流。整節課,每個孩子有充足的時間,靜下心來,原原本本地讀,平心靜氣地讀,步步深入地讀。

3、上出了濃濃的語文味。本課設計站在了單元主題的高度,實現了單元組情感上和學習方法上遷移,學生在輕鬆愉悦的的氛圍中,讀書、思考,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學有所得、學有提高。主要有以下三個亮點:

(1)注重閲讀方法的運用。這節課老師訓練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出文章內容。在自讀自悟,品讀朗讀中學生大量接觸語言文字材料,整節課散發着較濃的語文味,學生在訓練中有效提升了語文素養。

(2)關注作者的表達方法。老師不僅關注文本“寫什麼”,也着力於“怎樣寫”,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的同時,重點關注這樣的內容是用怎樣的方式表達出來的,將“感悟內容”與“學習語言,揣摩表達”有機結合起來。讓學找找作者從哪些具體事例寫出來母雞的討厭;想想作者情感由討厭到不敢討厭,這樣對比的寫法有什麼好處等等。學完課文後還讓學生比較老舍的'《母雞》與《貓》在寫法上的不同特點,不僅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動物的可敬、可愛,同時也使學生學到寫文章方法,為以後的寫作打好基礎,真正讓學生學有所得。

(3)、注重課內到課外的延伸。課堂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教師安排學生素讀《柱子上的母雞》,感受外國作家筆下母雞形象,體會寫法特點,拓展學生閲讀量,實現課內到課外的延伸,一篇帶多篇的閲讀教學。此時,學生被普里什文詼諧幽默的語言吸引着,被作者筆下那隻母雞無私廣博的母愛感動着,體會到中外作家不同的表達方法。課後老師推薦學生閲讀屠格涅夫的《麻雀》和列那爾的《母雞》,通過同類文章的閲讀,不斷拓寬學生的閲讀量。

總之,本節課散發着語文的特有的芬芳,流淌着師生間真情的表白,學生在高昂的情緒中主動學習,取得了較佳的教學效果。

母雞評課稿通用2

我有幸聆聽了曾老師執教的《母雞》一課,感受頗為深刻。

閲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給兒童一份文學的滋養”期待的是無非闢一條蹊徑,引領孩子觸碰文字,感悟文字中躍動的生命,以潤澤心靈。可如何在教學中“給兒童一份文學的滋養”呢?曾老師執教的《母雞》一課匠心獨具。我擷取兩大亮點與大家分享。

亮點一:挖掘文本祕妙,教學苗條健康

一篇文章,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教學點,教什麼、不教什麼就顯得尤其重要。這既需教師精心研讀文本,與作者、編者對話;更要潛心研究學情,以學定教。曾老師不僅做到了,而且很好地挖掘了文本祕妙,教學苗條健康。

首先,老師很好地與編者對話,關注了略讀課文的編排特點,緊扣略讀提示展開教學。三個問題中有兩個來自略讀提示,此外,沒有多餘枝節,為“向分析式閲讀教學説再見”提供了温牀,實現了教學的“簡簡單單”。

其次,教師在引導學生突破略讀提示問題之一“這是一隻怎樣的母雞”抓住了文本中最敏感的語言。 《母雞》一文,從真實的閲讀經驗看,母雞各種不同的叫聲顯然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將文本內容、文本意圖、情感傾向等都擰到一處。在教學中,曾老師非常睿智地抓住這一祕妙引導學習:劃出描寫母雞叫聲的句子,想想母雞當時在想些什麼?帶領孩子直奔關鍵句子。我想,這是智慧的抉擇。

教師就是這樣巧挖文本祕妙,較好地落實了課程標準20xx修訂版指出的“要從語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內容,體會情感而得意。更要關注語言形式、表達方法而得言”的指導方針,闢一條簡單的道,在簡簡單單中給予孩子文學的滋養。

亮點二:還原文字密碼,讀寫紮實有效

語文新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深入文本,還原激活文字密碼?曾老師自有高招。

1、讀中還原密碼。以讀為本,永遠是語文教學最有效的.手段。曾老師特別注重讀的引導,從開課的自由讀、默讀、到課中的範讀、表演讀,以讀代講、以讀促悟。尤其是教師的範讀,為孩子的朗讀做了很好的示範,讀出了語言的情趣與滋味。

2、寫中激活密碼。在品讀了文本語言後,曾老師引導學生走出文本,尋找文字中躍動的生命。如課堂上有這樣的聲音:母雞不同的聲音傳遞着它不同的心靈表白,它都在想些什麼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這既是對文章的整體性和生命性的一種小心翼翼的呵護,又是對課文作為一種召喚結構、一種空白張力的主動迴應。孩子不再是文本的旁觀者,而是與文本融為一體,他們入文本,出文本,超文本,不僅發展了語言,更體會到了一個“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偉大的“雞母親”形象。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此刻完美統一。

正是這些亮點,我們彷彿一位親切的大姐姐,帶領着一羣孩子徜徉在語言的世界裏,較好地實現了閲讀教學所期待的的“得意”、“得言”、“得法”。課堂上,教師、學生、文本以及編者四情共振,情滿課堂,孩子的生命由此得到滋養。

20xx年,新一輪課程標準正式投入使用。課標強調:“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老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大家都在期待語文教學的美麗轉身。

有了這份期待,我想教師教學中可否更加放手一些,給孩子一片個性張揚的天空呢?如,閲讀了自讀提示後,學習目標可否由孩子析出,而非教師代勞?因為重要的,不是要孩子明白學什麼,而是要引導孩子明白怎麼學。再如,品讀表現母雞形象的句子時,句子的呈現可否不由老師直接給出,而是更加放手,跟隨孩子的理解去品讀,讓孩子與文本共振?因為重要的不是教師的精彩解讀,而是孩子的主動而興致勃勃的理解和體驗。

有了這份期待,引領品讀句子時,可否弱化一些對內容的關注而更多聚焦於作者風趣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因為重要的不是瞭解句子表現了什麼,而是句子是如何表現的。同時“讀前想後”、“讀後想前”、“邊讀邊想”的學法指導是否可以在本堂課教學中稍稍弱化?因為學法的行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朝朝夕夕之力。

有了這份期待,在最後的結課環節中,可不可以嵌入這樣的聲音:“孩子們,跟隨着本單元課文學習的腳步,我們感受到了作家筆下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課後,建議大家讀讀選讀課文中屠格涅夫的《麻雀》,或者讀讀其他作家筆下的作品。”因為,重要的不是學習教材中的課文,而是以課文為契機,搭一個登高望遠的台,引導孩子們興致勃勃地走入更為豐富的文學的大世界中去。

母雞評課稿 篇今天下午聽了我校顧老師的一堂《母雞叫咯咯》的音樂課,對於音樂知識,我是門外漢,但是當我置身於顧老師精心創設的美妙音樂氛圍中時,深深地被陶醉了。

整堂課顧老師用學生喜愛動物的特點,設計了趣味活動,讓學生置身於一個發生在農場裏故事的音樂教學情境中,在歡快的遊戲中藴涵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如通過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學習多聲部節奏;通過"接龍下蛋"的遊戲感受節拍。歌詞“脖子伸伸、兩翼撲撲、向人報喜添快樂”很難記又拗口,為了解決這一音樂教學難點,顧老師先讓全體學生跟音樂模仿母雞下蛋時向人們報喜的樣子(伸伸脖子,拍拍翅膀,叫咯咯);再用不同的朗讀形式分角色邊朗讀邊念歌詞,使學生很快熟記了歌詞。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顧老師利用各種手段努力給學生創設一種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並且安排了歌表演、創編歌詞等教學內容,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音樂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整堂課都沉浸在熱鬧、歡快的氣氛中。多媒體的應用,讓學生從視覺感官上更直接地體會了這種情緒。在每個教學環節上的設計上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讓學生在開心輕鬆的氛圍中學習了音樂,感受了音樂,表現了音樂。

母雞評課稿通用3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聽丁老師的課,給人清爽舒服的感覺,讓人耳目一新,賞心悦目,對我的啟發很多。下面我就講講自己的幾點看法。

1、字詞教學,穩紮穩打

也許對於四年級的學生而言,完全有能力自學生字,但是生字詞的教學即使在高年級階段,老師還是有義務提示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丁老師的這堂課便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如:在學生朗讀生字詞時,有幾個詞比較難讀,比如“一撮兒、小疙瘩”等難讀詞語,丁老師就及時地進行糾正,並讓多錯的孩子重讀,讓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易讀錯的字音;雖然所用的時間不多,但是這對於學生而言,生字詞的讀音掌握還是紮實的。

2、以情促學,思路清晰

《母雞》是通過描寫作者對母雞看法的前後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在體會作者由一向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過程中,丁老師緊扣文章的情感主線,讓學生快速找出文中兩處寫作者對母雞態度變化的句子。從而讓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來梳理文章的脈絡,學生的學習目標進一步的被明朗化,有着很強針對性。

3、關注語言特點,指導寫作方法

以往的教學我們都比較關注課文的內容,比如我們經常會問學生,文章是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到什麼?現在的新課標要求老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的語言特點,即作者是如何寫的,通過學習作者的寫法,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丁老師這節就比較關注文章的語言特點和寫作方法,比如在教學課文4到8自然段時,丁老師就提了這樣的問題:那作者是怎麼寫出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的?而不是問學生你從哪裏看出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僅僅是一個問題不同,體現不同的教學理念。然後在交流過程中,當學生講到一個句子時,丁老師就會引導學生關注句子的語言特點,如第五節,丁老師説作者就是這樣抓住動作,把一隻負責、勇敢的母雞栩栩如生地帶到我們眼前。在教第六節時,丁老師這樣小結:作者就是通過這種對比寫出了對母雞的喜愛之情,等。這樣的.引導和小結,讓孩子關注到文章的語言特點和寫作方法,為後面的小練筆和本單元的作文奠定了基礎。

4、精心設計課堂小練筆留足課堂實踐時間

語文課堂提倡給學生更多自主實踐的機會,一節課應該是聽説讀寫相結合,所以一節課應該留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動筆寫寫,培養孩子寫的能力。丁老師這節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她通過多次試教,反覆琢磨小練筆的題目,最後讓學生運用本節課學到抓住動作,運用對比等寫法寫自己熟悉的一個動物的一個特點,這樣的設計既把本課的寫作方法落到了實處,讓學生紮實掌握,又讓學生有話可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