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關於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集錦六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16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集錦六篇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配戴香囊,我家當然也不列外。粽子的品種有很多。按肉餡分:有鹹的、有甜的……按形狀分:有三角粽、有狗頭粽……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就可以包粽子了。只見奶奶把粽葉捲成三角圓柱形的,下面不讓它有空隙,放入一半的糯米,再放上肉餡,最後放進一點兒糯米,把粽葉蓋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我見奶奶包得這麼簡單,自己也想包,便説:“奶奶,我也要包。”奶奶説:“奧麗,不是奶奶不給你包,而是你不會包,等你長大了,再給你包好嗎?”“不嘛,我就要現在包!”奶奶經不住我的能牙利齒,只好讓我先去洗洗手,拿一個最小的粽葉給我。我想:哼,奶奶真偏心,自己拿這麼大的,給我的這麼小。我不滿意的接過這個最小的粽葉,學着奶奶先把粽葉捲成三角圓柱形,不讓下面有一點空隙。然後放入一小把糯米,正準備放肉餡時,卻發現米不知道從哪裏全部漏出來了。我疑惑的看着奶奶,奶奶卻在一旁看着我的小臉笑彎了腰。奶奶走過來,將我手中的小粽葉重新捲成三角圓柱形,:“來奧麗,拿好了啊,我放米了,不能再讓米漏下來了啊!”

奶奶笑呵呵的對我説。我雙手拿着粽葉,緊張極了。“手放鬆,上面放鬆,下面捏緊”奶奶一邊放糯米,一邊對我説。在奶奶的幫助下,粽子包好了。粽子放進鍋裏,開始煮了,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把我吸引了過去。當粽子出鍋時,我馬上去拿了幾個。當吃到自己包的時,我的心裏甜甜的。晚上,媽媽送我了一個香囊,它散分着清香。我掛在胸前,人人都説好看呢!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的習俗也十分有趣。我以後一定要多做端午節的活動,體會體會它的快樂。名師點評:文章講述了小作者跟奶奶學包粽子的事情,讓讀者見識了包粽子的全過程。這篇文章的條理很清楚,先介紹故事的'起因,接着介紹粽子的品種,然後再介紹包的過程和品嚐的過程。文章選材來自生活,展現了温馨的家庭生活畫面,同時,也讓讀者感受到了濃厚的節日氣氛。文章如果沒有筆誤就很不錯了。“奶奶經不住我的能牙利齒”中的“能牙利齒”是“伶牙俐齒”,這個成語用得也不太恰當,建議改為“軟磨硬泡”。

“它散分着清香”中的“分”改為“發”。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中華傳統文化——古詩

中國有許多豐富的傳統文化,但我最喜愛的是古詩,它在中華文字出現之時就有了。我讀過好多古詩,有《山行》、《望天門山》、《靜夜思》……古詩大多是來抒發感情的,我個性喜愛。

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愛上了《草》這首詩,它是唐代的詩人白居易寫的,簡簡單單的兩句話就寫出了草頑強的生命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就是最好的寫照嗎?竟然連小草都有這麼頑強的生命力,我們必須要變得堅強一些,不能讓“野火”傷到我們。

每當過年的時候,我都要去奶奶家,爸爸媽媽離開的時侯,我就會個性悲哀,這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會出此刻我的`腦海裏:“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看菊花展嘍!”人們的叫聲把我的腳勾了過去,啊,芙蓉廣場的菊花白如玉,黃如金,紅如火。白菊花那嬌嫩的樣貌最引人注目;黃菊花又像磁鐵一樣把人們“吸”了過去;紅色的“大火把”又好像在威脅人們:“誰敢但是來!”菊花美麗動人,我忍不住喊到“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的詩好優美呀!

古詩就是這樣抑揚頓挫,栩栩如生,古詩陪伴着我度過了一年又一年,它成了我的至愛。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三國演義》上的灰塵被輕輕抹去;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西遊記》的扉頁被輕輕打開: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水滸全傳》被輕輕放在橘黃暖光下的書桌上;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紅樓夢》被輕輕放進書包裏。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喜歡上了散發中國古典氣息的四大名著。

記得當初買這些經典的時候,是因為聽説長大有用,可小小的我並不怎麼喜歡。當時拿着一本厚重的書,打開一看,全是我看不懂的語句,變更沒有興趣了,所以,這四本國學經典便靜靜的躺在落滿灰塵的書架上。

直到上了國中,便在某年某月某日懷着一個強烈的好奇心搬出這些書,一頁一頁地翻了起來。當時似乎林黛玉和賈寶玉這兩個人物在女生中最受歡迎,於是我開始認真地看起了《紅樓夢》,其實並不算認真,認真的看了兩會之後,便沒有興趣看下去了,只挑了一些較有趣的情節瀏覽。

漸漸地,我明白了,寶黛釵三人之間的愛情糾葛,賈史王薛的興盛衰落;明白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明白了英雄好漢豪俠仗義、除暴安良的英雄壯舉;明白了唐僧師徒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取經路程。

而經典當然不止這些。《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重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世的規範;《禮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知…… 漸漸地,這些經典的經典氣息就像蓋不住的'茶香縈繞在我的周圍。夜明珠的光芒在喧雜浮躁的白天被太陽似火的光輝掩蓋,而到了夜幕降臨,萬籟俱靜的時候,她就默默地亮着屬於她自己的獨特的光芒。而經典不就像夜明珠一樣嗎。當我們的心靈吵雜的安靜不下來,經典被我們一眼忽略過去,而就在我們心靈的灰塵沉澱下來,騰出一片安靜時,經典就在角落裏靜靜散發着清新淡雅的光。她就是一把古香古色的撣子,為我們拂去心靈的灰塵。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學有利於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們一起進入這經典的世界吧!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拓展視野、開闊思維,理解並尊重多元文化;學生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白它在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都反映着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尊重、交流和交融。通過學習,使學生牢固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備受磨難而更強,豪邁地屹立於世界之林。

《民族中國小漢語課程標準(義務教育)》規定,在第三學段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漢語,瞭解中華文化,熱愛祖國,具有民族團結意識。而使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拓展視野、開闊思維,理解並尊重多元文化;學生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白它在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都反映着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尊重、交流和交融。通過學習,使學生牢固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備受磨難而更強,豪邁地屹立於世界之林。

一、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 感受成語的寓意之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語作為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華文庫的瑰寶,它具有豐富的內涵,意義深遠、言簡意賅,讀上去朗朗上口;而成語故事則語言生動凝練,形象鮮明,具有很強的倫理性,藴藏着十分豐富的知識和道理。如,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精衞填海、嫦娥奔月、八仙過海等是少年兒童必讀的神話故事;又如,完璧歸趙、晏子使楚、負荊請罪、驚弓之鳥、三顧茅廬等又是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再例如,懸樑刺股、鑿壁借光、韋編三絕、程門立雪、囊螢映雪等又是刻苦讀書的典範,無一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 感受歇後語的詼諧之美。現行漢語教材在每個單元最後都要安排一次漢語園地,其中不乏許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如歇後語、對聯等。歇後語一般是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半句是比喻或隱語,後半句是對前半句的解釋或説明,而且許多歇後語不但詼諧幽默,還富含一定的寓意,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在教學中可以採取猜謎語、蒐集資料,課後利用牆報、黑板報等形式和全班同學共享資源。例如,孔夫子搬家淨是輸(書)外甥打燈籠照舅(舊)類似這樣的歇後語是以漢字的諧音為表現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使學生明白友情的珍貴,不亞於雪中送炭;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使學生明白誠信的重要;貓哭耗子假慈悲,使學生明白善惡、美醜的標準等等,通過學習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樂趣。

3. 感受古詩的韻律之美。在每次漢語園地中,都無一例外的安排了一首古詩,學習古詩可以幫助學生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古詩,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並使中華傳統文化不斷承傳,展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中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兩句是寫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向您打聽我的情況,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舊像玉壺裏的冰一樣純潔,不但把送別好友的依依不捨之情表現了出來,更將自己堅持高貴文知識,引導學生求真、求善、求美。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些無不體現了古人為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而立下的壯志豪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慾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從這些詩句中,感受和領悟詩人的'意境,陶冶自己的情操,昇華自己的情感。此外,利用業餘時間組織學生觀看中華優秀德育故事,學習孔融謙讓禮貌的處事原則、學習閔損和孟宗的真誠孝心、學習尹憞遵守禮儀、立志育人的精神、學習滂母的浩然正氣,最後再要求學生寫觀後感,學習他們孝養父母、尊老愛幼、團結友愛、誠實守信、見義勇為、禮貌待人、廉潔奉公的精神,立志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少年。

總之,在漢語教學中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擴展了學生的知識結構、讓學生明瞭古代卓越的藝術、燦爛的文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了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又使中華文化得以不斷傳承,展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釅釅的年味兒

“新年到,新年到,穿花衣,戴花帽……”一聽到這童稚的歌謠,你一定會聞到過年的味兒了。

在傳統的節日裏,過年是最像節日的,它沒有清明節的凝重,沒有端午節的匆忙,也沒有中秋節的內斂,它也不像西方的聖誕節蒙上神祕的宗教色彩。如果把節日比作酒,那麼在我們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過年”無疑是一罈陳年佳釀,其釅釅濃香讓人聞着就會醉了。

釅釅的年味兒,瀰漫在大街小巷、村村落落忙碌的身影上。進入臘月天,鄉下就開始忙“年”了,醃臘鵝,灌臘腸,曬湯圓粉,家家户户的門前像開博覽會似的掛出一串串的臘物,擺出一蒲團一蒲團的圓子面。鎮上、城裏的超市漸漸人頭攢動了,婦女、孩子一個個手裏提着大袋子,好像要把全市場的年貨都搬回家。這是前幾年的情景了,如今還有另一道風景線,那就是外出務工的人們忙着從天南海北的大城市往回趕,乘着飛機,坐着火車,搭着汽車……。這時候,你在城鎮鄉村的路道上,每天都會看到穿着時尚的曾經的種田人匆匆返鄉,他們的手裏提着大包小包,抬着家用電器,他們的臉上飛揚着自豪與歡喜,不少的人還帶着私家車“衣錦還鄉”。留守的老人孩子早已在村頭翹首張望,見到誰家從外面趕回的人都親熱地打招呼,候到了自家人便趕緊簇擁着回屋去了。見此情景,你一定會想像到那一家家一户户圍桌團圓的温馨與和諧。

釅釅的年味兒,氤氲在貼起來的大紅春聯上,響起來的震耳鞭炮裏。除舊迎新,家家都把裏裏外外打掃乾淨,把門上的舊對聯紙刮乾淨,然後把嶄新的春聯貼上去。早些年,鄉下的春聯都是買來大紅紙請人現場書寫的;近些年方便多了,你儘可以到集市上挑揀,選出最合自己意的,有招財進寶啊,有吉祥如意啊。剛過午分,就有人家耐不住性子提前放了鞭炮,這一帶頭不要緊,緊接着便“噼噼啪啪”震天震地的響,五顏六色的煙花也“嗵、嗵、嗵”地在空中綻放,整個的一個喧鬧的世界。趁着炮聲間歇,伸頭朝外面一望,嚯,鋪天蓋地的都是紅,熱熱鬧鬧的紅!

釅釅的'年味兒,還貯藏在金元寶似的餃子裏。過年吃餃子是一種傳統文化,它象徵着團圓美滿,來年交好運。雖然如今城裏的超市賣的餃子品種多樣,但是許多家庭還是選擇自己動手包——年三十晚上看春晚包餃子是家家的“定點節目”。取一張餃皮兒放在手心,用小勺子舀上餡兒放在餃皮中間,手指頭輕輕收攏,一隻餃子便做成了。人們還常玩試來年運氣的小遊戲,把硬幣包進餃子裏,看誰在吃的時候盛到。大年七年級吃餃子,年年如此。燒開熱水,把餃子放進去,用勺子輕輕翻動,不一會兒一個個餃子像白蓮花一樣盛開在水面。吃餃子時,大家都希望能先盛到那包有硬幣的,但結果不管是誰盛到了,一家人全都祝賀,滿屋子都是幸福的味兒。

釅釅的年味兒,如一罈老酒似的年味兒,人們喝着它,在喜慶中盤點剛剛過去沉甸甸的一年,又在無限的希冀中醖釀着新的一年。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不管怎樣,中國人都不能忘“本”。

“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在緊急情況下,推開了兩名學生,自己卻被車輪碾壓,雙腿高位截肢。不少人感歎她的舉動,但也有人替她感到惋惜。對比《二十四孝》中的某些類似“埋兒養母”的極端行為,這種行為更讓人尊敬。

文章中提到的有違當今社會主義所“規劃”的和諧藍圖的“傳統道德”如今註定要被剔除,倘若繼承這些糟粕,必定會收到法院的“通知書”和“警察的手銬”。對那些垃圾道德必須剔除,毫無疑問。“三綱”,“五常”,男尊女卑,為千年後的我們描繪了一個男權社會。“裹腳”定義了當時的審美標準,那也註定要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被巨浪衝走,儘管它在某些人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正所謂“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今天的我們可以用千年後的眼光重審過去的歷史事實,諷刺當時的文化糟粕,卻不知道後人千年後亦會用這樣的眼光打量今天我們的一切。

千年前“精忠報國”的英雄與現在騙津貼的“士兵”形成鮮明對比。過去文化的精華大都隨時間的拉長減輕了質量,甚至湮滅了。

不可否認,自中國打開大門迎接外來文化的同時,我們便遭到外來文化的侵襲。新舊思想道德文化的激烈碰撞,新時代的先進文化才能佔到上風,而中國本土的傳統文化精華大都失去了,或者改變了最初的形態,遭到扭曲,甚至泯滅,無跡可尋。“聖誕日”“復活節”充斥店家“商戰”,“七夕”演變成了“情人節”;——這是多麼的遺憾。

我們承認,中國傳統道德中是精華與糟粕並存,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就成了必然。中華上下五千年所孕育的.未間斷的文化精華,留傳至今是一筆無法用金錢丈量的巨大財富,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是區別於其他民族血脈的獨特精髓。換言之,這就是“本”這就是“源”。

我們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傳統道德文化,衡量其思想價值,繼承並發展精華,保持傳統道德的內在思想形態,維護精華的本原,將它帶入當今的生活實踐中去,在它的基礎之上構建符合這一時代的道德文化大廈。

不忘“本”,只因為我們是中國人。即使外來文化與新思想侵蝕到了我們的每一寸土地,我們也無法丟掉傳統道德的“本源”。這“本源”,就是文明從未間斷的古國文化延綿至今的重要原因。傳統道德中的精華教會我們如何做好一個堂堂正正大寫的人。倘若你已被新文化浪潮沖掉了這看似包袱的財富。請一定要找回它。

因為,不管是什麼理由,只要我們是中國人,就絕對不能忘“本”!

Tags:集錦 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