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精華】清明作文合集九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53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清明作文合集九篇

清明作文 篇1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之時,我國人民又迎來了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

每年的4月4日,是我國人民緬懷先人,烈士的節日。為紀念這個有着深遠意義的日子,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習上讓我們戰勝困難;在賽場上讓我們贏得榮譽;在集體生活中讓我們更加團結。我們胸前佩帶着鮮豔的紅領巾,懷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來到——陳贊賢烈士紀念亭。陳贊賢烈士作為xx贛南黨組織的創建人之一、中國共產黨早期工人運動領袖,他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他的事蹟將流芳千古!烈士紀念亭是那麼莊嚴、肅靜,迎亭兩側的松柏是那麼挺拔、青翠。

我們班排着隊來到烈士紀念亭,我們開始了主題隊會:首先由班主任講話,然後由班幹部代表發言,大隊輔導員深情地講述了陳贊賢烈士的英勇悲壯事蹟,還教育我們怎麼如何做一個誠實的人,勇敢的人。是啊,在那黑暗的舊社會裏,先烈們冒着生與死的考驗,不顧個人安危,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祖國欣欣向榮的今天,他們為國捐軀的崇高精神可歌可泣,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裏。

最後為陳贊賢烈士默哀。在那三分鐘裏,我想了許許多多:我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們為我們創造出來的,是他們拋頭顱、撒熱血換來的。於是,我暗自下定決心:要珍惜這金色的童年,要繼承先烈遺志,為了實現我們光榮的使命,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我必須努力學習,學好建設祖國的本領,為建設祖國的明天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

清明作文 篇2

梅港位於餘干東南部,是西漢大將梅鋗故鄉和明理學家胡居仁墓葬地。清明時節,從縣城驅車30公里,博友陸小鋒熱心作陪,同博友周鋒榮、江錦靈在梅港作踏春弔古之遊。

清明時節雨紛紛。在小雨中,我們一行來到位於梅港鄉古街邊的西漢大將梅鋗英靈安葬之所——應天寺。

梅鋗是越王后裔,越國滅亡之後,越王后裔中的一支散居古幹越一帶,更姓為梅。梅鋗出生在梅港村,據載,他“虎背熊腰,魁梧英俊,臂力過人”。秦統一天下時,梅鋗率人馬,跟隨當時的越王至南海(今廣東一帶),居台嶺(今南雄市梅嶺一帶),築城湞水上,“奉王居之”,擁兵據守,當地百姓稱“梅鋗城”。 梅鋗這批越人在台嶺休養生息,艱苦創業,屯糧練兵,稱雄一方。他們帶來的吳越文化、生產技術等,對嶺南的開發起到了積極作用。反秦起義爆發後,梅鋗決定率領部隊前去番邑投奔同鄉吳芮。吳芮派梅鋗率百越兵前往南陽,與沛公劉邦合兵一處,直取咸陽,梅鋗率領的這支隊伍在戰鬥起了重要作用,所以破秦後項羽論功行賞,吳芮被封為長沙王,梅鋗被封十萬户侯。劉邦統一天下後,梅鋗又被封為“台侯”。 公元前196年,梅鋗去世。梅鋗部屬及其家人歷時數月,才把他的靈柩運回到故鄉梅港。幾百年後,世人為了紀念這位一代英雄,在他墓地建造了一座應天寺,塑像供奉。

據載,應天寺建成於南朝宋孝建(454—456)年間,迄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寺依山而建,前後兩進,下低上高。因無重要佛事活動,寺大門緊閉,只開側門。進得院來,當中是五級寶塔香爐,塔檐六角,雲龍吐珠,每層兩側各一銅質鑾鈴。山風吹過,泠泠作鳴。據記載,舊時,應天寺前殿正中供樟木雕成2米多高梅鋗塑像,兩旁6小將,隔壁與梅將軍相背而立3尊彌陀佛,大佛兩旁是八大金則;後殿為觀音堂,兩旁是十八羅漢。但歲月滄桑,又近信江,洪水侵襲,寺廟屢經重修,如今於前殿中央,卻只見彌陀大佛。20xx多年前西漢大將、留於我筆端心中夢裏的家鄉英雄、曾被當地人稱為“梅王”的梅鋗呢?

在右側小殿,我們總算找到了這座寺廟的真正主人。小殿內有兩尊塑像,右側真人身高、黃臉黑髯、紅色披風、金色戰袍、氣宇軒昂、仗劍肅立者,非梅將軍莫屬了!左側塑像高約一米,捧劍坐立,表情恭敬,應該是梅將軍隨從吧。史載,這位秦漢之際征戰沙場、叱吒風雲的梅將軍封侯之後,“食台以南諸邑”,但實無封地,因為當時台嶺以南已為南越王趙佗所據。故唐代羅隱有詩言:“十萬梅鋗空寸土,三分孫策竟荒丘。”而今,穿越20xx多年的時空,原本寺廟的靈主,更只能落寞的側身於偏殿,承受着凡夫俗子的冷遇。着實為梅將軍抱打不平!

離開應天寺時,寺廟老居士給我們講起了“梅王省親誤殺愛子”的故事。據傳梅鋗先在番邑東湖練兵,後率軍居台嶺,在外轉戰16載,有一次終於乘船回到家鄉。眼看快到梅港,不料突遇一個15歲左右的少年在岸邊手持彈弓將其帆索打斷,所乘大船隻得臨時靠岸。性情暴烈的梅鋗跳下船,一把奪過少年手中彈弓,一彈弓就將少年射死。回家之後,從妻子口中得知,自己當年離開之時,妻子已有身孕,如今兒子已有15歲。他喜出望外,忙讓妻子把兒子叫出來相認,妻子説兒子去河邊玩彈弓至今未回。梅鋗大驚,問明兒子特徵,方知自己誤殺愛子,悔恨不已。此後梅鋗從不濫殺,得到百姓擁戴。

老居士還領我們去看了附近的梅港古街,以及信江邊的古碼頭。斷瓦殘垣、芳草萋萋,窄窄的古街在信江岸邊延伸,2米來寬的麻石板坑坑窪窪,留下歲月深深淺淺的印記。古碼頭邊上,用來系船的鐵環讓人隱約窺見當年碼頭的繁忙,而如今只有江流無聲。陸兄指着遠處一個古老的埠頭説,那叫“太子埠”。當年“梅王”愛子就是在這裏用神弓彈斷帆索的嗎?虎父無犬子,可惜虎子竟讓虎父枉殺,真令人痛惜不已。當地百姓給這裏取名“太子埠”,也許是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來紀念這位少年英傑,表達惋惜之情吧!殺子悲劇似乎預示了將來,20xx多年過去了,當地梅氏越來越少,據老居士説,當地最後一個梅氏女於30多年前去世,周邊再無梅姓。

午飯後,沿昌景公路繼續前行約4公里,繼續我們的弔古之旅。我們來到一個叫大山底村的地方,在當地一位周教師的帶領下,我們去村後明理學家胡居仁墓地拜謁。

胡居仁,號敬齋,一生以講學授徒為業,為明代著名布衣理學家。據載,胡居仁幼時非常聰敏,有大志,喜讀書,時人謂之“神童”。 及長,博覽羣書,左傳公羊、諸子百家、楚辭漢賦、唐詩宋辭等,無不涉獵。他“醇正篤實,飽讀儒家經典,尤致力於程朱理學,過於其師”。後四處遊學訪賢,與當時許多有名學者交遊,探討學術。曾會講於弋陽圭峯、餘干之應天寺,開明代會講之先河。他的學術思想不落窠臼,豐富和發展了程朱理學,自成一體。後建屋講學於餘干梅溪山中,先後創辦南谷、禮吾、碧峯等書院,逐漸形成了一個全國聞名的學派——“餘干之學”。期間兩次到全國聞名的白鹿洞書院掌教,並制訂學院學規。據文獻,明代理學大家有15人,其中就包括胡居仁與同時期另一位餘干人張吉,在當時為餘干贏得“人文之盛甲江南”的美譽。

成化二十年,即1484年,胡居仁去世,終年51歲。他一生清貧,死後只留下一女,家徒四壁,然而他的.學術思想卻對後世影響深遠。在他逝世百年之後的萬曆十三年(1585年),胡居仁被崇祀孔廟,並被追諡文敬。

經過村前四棵合抱古樟時,周老師告訴我們,這四棵古樟傳為胡居仁死後其女親手所栽。古代有為父母守靈三年之俗。一代賢人仙逝之後,胡氏女定是在此搭起簡易靈棚,每日祭祀,並手栽樟木,寄託哀思。

踏着泥濘小路,我們爬上一座大約海拔30米的小山,周老師告訴我們,這叫獅子嶺,當年理學家胡居仁就安葬在這嶺之下。前面那幾塊田地,以前是胡家人的祖業。嶺前有坳,據説當年胡居仁的靈柩就是通過嶺下面的甬道推進槨中的。因為傳説胡居仁死後,皇帝曾賜其18顆金頭,所以曾引來盜墓的人,但由於這座嶺比較大,盜墓的人沒有成功。

雖然知道一代儒學先賢胡居仁埋葬於此,可要找到先賢的墓碑卻很困難。不知何時起,這裏已成為附近李姓村人的祖墳山。目光所至,是大大小小的墓葬,一塊比一塊新的墓碑,以及清明兩天祭祀的香燭和花束。好不容易在亂草叢中,找到一塊不起眼的墓碑,碑石陳舊剝落,上面刻有“明從祀先儒胡文敬公之墓”幾個字,碑前殘香零落,顯然已很久無人拜祭,顯得無比落寞。我們黯然佇立良久,惜乎沒帶來一束鮮花,獻祀於先學大儒靈前。

在悽清的小雨裏,我們心情有些沉重地離開了安葬明理學家敬齋公的獅子嶺。山路旁,杜鵑花在熱烈的盛開;那四棵古樟,在雨中顯得是那麼肅穆,似在向人們無言的訴説……

清明作文 篇3

清明節,又來臨了,我呆呆地望天空,不禁又陷入了對外公的懷念。因為在我那絢麗多彩的童年生活中,外公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外公給予我的愛實在太多太多了。

我依舊記得,外公的那張臉與那雙手,那張佈滿皺紋而又充滿精神的'臉與那雙蒼勁有力卻又突兀青筋的手,它們曾經與外公一起……

兒時,我一直都是被外公外婆拉扯大的。常常隨外公外婆起得很早,老是做在一張小木凳上看外公掃地。外公拿一把掃把在街道上掃,我呢,就拿比自己矮一點兒的掃把亂舞,常常弄得到處都是灰塵。外公性情温與,也不説什麼,只好一遍遍地掃,毫無怨言。那時侯,我還小,看到外公天天清掃街道,不禁也有一些納悶,常常扯外公的衣角,略顯淘氣地問:“外公,為什麼,你天天要清掃街道呀,你又不是清潔工?”外公也就朝我一笑,繼續掃地了。我看外公的笑容,也就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還不時“噢”幾句應聲。後來,隨年齡的增長,久而久之,外公清掃街道的原因我也清楚了,心底裏對外公也不免產生了幾分敬佩。

一次,冬天時分,天氣寒冷,我剛起牀下樓,又見外公在掃地。我走出去,坐在門口的小板凳上,託下巴呆呆地看外公,過了好一陣兒,外公才見我坐在外面,立刻把自己身上的棉襖脱下來,給我披上。我當時再看外公的時候,發現他的手已,凍得通紅,嘴脣泛青,可那時外公已經在掃地了……

外公,又一年的春天到了,您喜歡的桃花又開了,散發泥土的氣息,您,可聞到了它們的芬芳,感知到了有個童稚的心靈在呼喚您,在呼喚您啊!

現在,雖然外公已經不在人世,但外公的音容笑貌卻時常在我的腦海裏浮現。因為,外公給我那無私的愛實在太多了,他那勤勞樸實的形象給我的印象太……太深刻了!

清明作文 篇4

“清明時節探亡魂,細雨紛飛似淚痕。”每到清明節,天空總飄着細雨,席天卷地把人間都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那是什麼?是淚水,是後人祭奠祖先時所流的淚啊!

“今年的清明到了。”望着車窗外斜密雨絲,我與父母踏上了家鄉歸途。終於回到爺爺墳前,墓碑經過幾年風雨磨齧,上面的墓誌銘早已褪色,埋在一片萋萋青草之中,我跪在墓前,望着冷硬冷硬的墓碑無情地站在我和爺爺的面前,僅僅是一碑只隔,但是我知道我和爺爺的距離早已是陰陽兩界了。

六年前,我還清楚地記得爺爺去世的那一天也下雨了。他走得很安詳,就像睡着了。兩片厚脣緊閉着,鼻孔脹大,似乎還有氣息,眼幕微閉着,好像下一秒就會睜開,可是,這一閉就是真的閉上了。爺爺是因公致殘的,在牀上躺了大半輩子,爸爸曾經説過等他長大了一定要當個醫生治好爺爺的'腿,等到真的長大時,腿沒治好,爺爺卻死於心腦血管疾病。

“爺爺,不孝孫來看您了!”燃燒殆盡的香火飄飄四散,薰着我的臉,那帶一點暖的撫摸就像爺爺的大手,淡淡的在臉上劃過,粗糙卻不乏細膩,我哭了,不是悲愴於生命的脆弱,而是魂斷於親情的永訣。不由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可是我的爺爺站不起來,也做不到爬上月台去買橘子給我。但是他下棋時的凝神專注的神情我是忘不了的……

依稀記得坐在輪椅上的他沐浴着午後的陽光,一隻手環抱着我,另一隻在緊鎖的額頭上摩挲,注視着眼前的顆顆棋子,好像在等待時機。

突然,他伸手捏起手邊的“車”,“啪”的一下拍在對方的“帥”上。完美的結束了這進半小時的僵持。從那時起爺爺下棋的眉頭就讓我覺得那是世界上最威風的事了。我永遠忘不了他那緊鎖的眉頭,尤其是他的笑,更加温柔可人。

那是他去世的前一年,那時他已經患了嚴重的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我要去上學了,臨走前他把我一直送到門口,當我坐進車裏時他還扒在車窗上笑着説包裏有給我準備的早餐,然後才轉動輪椅費力地向家裏移動。

“柳色梅花仍依舊,陰陽相隔夢晨昏。”柳樹、梅花仍然如去年一樣開着,可是我和我的爺爺卻只能在夢中相見了。一年又一年,清明雨飄灑天際,清明魂纏繞在心間,那是一捧千年流淌不幹的思親淚,無際,無盡……

清明作文 篇5

清明節到了,我跟媽媽都會到外婆的墳前給外婆掃墓。

當我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看着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雲,感受着那拂過山頭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風,我知道我的外婆在這裏一定會開心。

外婆在我六歲的時候就死了,這就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就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讓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禮是怎麼樣的。老老的房子裏,掛着一簾簾白白的帳子,到處都是哭聲,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卻安詳地躺在棺材裏。於是,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為我並不知道外婆再也不會起來了。我躲在母親的身後,瞅着躺在棺材裏的外婆,哭鬧了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外婆總愛揹着我到處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們打着招呼,還不忘捎上一句:“這就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了,滿臉的皺紋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間只點着一根發出微弱黃光的的蠟燭的小屋裏,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的體温。一牀被子下,我聽着外婆講那遙遠的故事。我很喜歡聽外婆講故事,雖然那時的我並不清楚外婆講了什麼,但那親切的.帶着濃重方音的話語和那緩緩的語速,總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於是外婆就對我説:“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的,會給你一塊糖吃。”我信以為真,麻利地吃完飯後,真的在飯桌上發現了一塊糖。那時的我,單純地以為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還説佛祖會關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捨給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的乞丐,儘管會屢屢招來父母的數落與不滿。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隨後又馬上爬起來。家裏的人都以為沒事,我也以為沒事。於是,我就像是往常一樣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飯,就像往常一樣得到了一塊糖,也就像是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外婆安詳地躺在那張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還拿着那個伴隨她多年的扇子,我衝上前去,搖着她的手,以為她能就像往常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是,無論我怎麼去搖外婆那隻發冷的手,也搖不醒她。於是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了父母親,也引來了外婆的死訊。

每到清明節,當我登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藍天,享受着微風,我總覺得外婆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着我,直到永遠……

清明節啊,清明節,總是讓我們這麼的思念親人!

清明作文 篇6

『壹』寒風冷意似寒冬

提起清明時節,我一下子就會想去那一句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似乎就是清明節的代表,這一句詩詞已經讓人銘記在心了。

也許真的是因為清明節是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節日,我從早到晚就沒有看見過陽光,這一日天一直陰沉着臉,我覺得今天必定會有一場雨,只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大雨,不時之間吹過來的風都是有一絲寒冷,現在已經是春天了,有一些地方甚至是春暖花開時,然而我依舊有冬天來了的錯覺!

我一個人待在屋子裏,然而我總是感覺到刺骨的寒冷,我剛剛開始的時候還以為這是因為窗户沒有緊閉,後來卻發現一個窗户根本就沒有打開,我不知道這個季節是不是春天,因為我有了生活在冬天的記憶,我記得當初寒假期間就感覺到這樣的.寒冷!

『貳』清明時節雨紛紛

儘管現在已經是臨近夜晚了,而我的家裏依舊只有我一個人,我的爸爸媽媽去祭拜還沒有回來,我仍然一個人默默的忍受着寒冷!

我不知何時就聽見院子裏傳來噼裏啪啦的聲音,而且聲音十分急促,就好象開始下雨了,這就引起了我的興趣,因此我立即跑出去看了看,結果發現剛剛變得乾燥的院子如今再一次濕潤,想不到又一次開始下雨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話説的真不錯,在清明這幾天前後,這個地方一直在下雨,不管是濛濛細雨,還是滂沱大雨,這一切我都遇見過,這一切已經不是什麼意外了,因為那陰沉的烏雲就是大雨前兆!

只不過這一切僅僅就是一會而已,然而帶來的寒冷卻一直陪伴着我,我知道這是大雨帶來的變化,每一年都會如此,只不過每一次我都不會適應!

清明作文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陽春三月,正是12個月中,景色最為茂盛的美景。在這個週末中,清明節到了。

挨家挨户家門前,都插着柳枝,據説這是因為介子推死於柳樹之下,所以為了紀念他,家家户户就在家前插柳枝。

早晨,我們來到公墓踏青,沿着一條小小的石子路走向另一片土坡。路上有着許多紫羅蘭,夜裏的露水被那花瓣緊緊抱住。真好似傷心的滴着淚水。瞧!在微風中,那總是低頭喪氣的狗尾草,這次居然昂手挺胸。

穿過一片紫羅蘭,來到一座墳墓,它的'身旁有着一棵高大的柏樹。總是為它遮風擋雨,陪伴着它。

我們拿着毛巾擦着墓碑,插上兩支紅綠的彩紙換帳子。這帳子已被點燃,聽奶奶説,這就表示曾祖母來拿錢了。此時,我也盼望着那未曾見面的曾祖母能回來。

在這天,我們也該都知道要吃青團。在2500多年前,傳説在春秋時期,重耳當太子時常被人追殺,在餓得快死時。晉文公吃了介子推做的青團,躲過了災難。

媽媽買來做好的深青團,放進鍋蒸了20分鐘,掀開鍋蓋,一陣艾香香竄進我的心靈。那翠綠的小糰子,在太陽光的折射下,似乎變成了墨綠色。

我用筷子夾出一個,放進碗裏。那Q彈的身體,我都快捨不得吃了?我只能可望不可品。但實在忍不住了,咬上一口,十分有嚼勁,頓時口中有一陣清香,甚有一絲苦味在口中盤旋。它的味道正如同那清明悲傷

那濛濛細雨還未停下,空氣中騰起層層薄霧。讓我們在清明節中,紀念祖先緬懷先烈吧!

清明作文 篇8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俗稱“八月半”,是僅次於春節的傳統節日。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佳節,不知牽動了多少遊子的思鄉情愫。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此夜,人們仰望天空那如玉如盤的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對故鄉和親人的悠悠思念之情。因此,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習俗主要有拜月、賞月和吃月餅。

拜月就是設供桌於庭院,擺上月餅和各種圓形瓜果(如菱、柿、藕等),對月叩拜,然後,全家人圍坐桌旁,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是中秋節的特殊食品,寓意家人團圓。中秋賞月吃月餅,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所有人的`一種心願。

據説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每到中秋節,家家户户用麪粉內包糖和芝麻、或者青菜、豆莢等餡,烙成圓餅,晚上全家人分食。現在,每到中秋節,家鄉還保持着這種包餅過中秋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發麪餅。

上世紀七十年代,月餅都是要憑購貨本按供應量購買,那時的月餅也很硬,用黃表紙包裝,棕褐色的油漬閃着光亮。通常五個一斤包裝,就是現在像包硬幣一樣,一管一管的。再後來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集市上出售的月餅,基本都是那種2毛錢一塊的“五仁”月餅。而現在的月餅品種真是繁多、製作也很精細、餡料比較考究、外型包裝非常美觀。

如果家中有人在外工作,或女子回孃家,中秋這天都要趕回來,全家中午吃“團圓飯”、喝“團圓酒”,晚上吃“團圓餅”,同賞月圓。

中秋節,也是親友之間互相贈送月餅和探訪、加強聯誼與親近的日子,這些風俗,都反映了人們心中盼望團圓與美好的意願。

如今,中秋習俗中的拜月早已廢棄,賞月也已簡化,但吃月餅這個習俗仍然盛行。

清明作文 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兒時的我什麼也不懂,只曉得老師吩咐過這首詩一定要背上,就天天捧着個書背,其含義是一問三不知。現在漸漸長大了,幾年後的今天,凝視着遠方那東昇的旭日,心生感歎:“又是一個清明節!”

説實在話,所有的節日中我不喜歡清明節了。總覺得清明節不同於別的節日,別的節日都是張燈節彩,喜氣洋洋。而清明節,卻有種説不出來的'心酸味兒。

今天的太陽格外燦爛,温暖的陽光灑向大地。春風吹拂着,輕撫着我的臉頰,這樣的好日子並不常見到。此時的我正跟隨着大人到墓地去祭掃已故的先人。臨走前,媽媽千叮嚀,萬囑咐,叫我到那兒千千萬萬不要亂講話,有什麼事放在心裏。怎麼説呢,總有種喘不過氣兒的感覺。

到墓地時,看到好幾位親戚已經到了,透過他們哭紅的眼睛,我意識到,今天非比尋常,所以乖乖的閉上了嘴。

祭掃過後,該回家了,誰都沒有多説一句話,歸途中也遇到了一些也來祭掃的人家。

清明節,好不可思議!真是令人感到悲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