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精品】中國傳統節日作文合集九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75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傳統節日作文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中國傳統節日作文合集九篇

中國傳統節日作文 篇1

這段時間,我們對感興趣的節日進行了深入的瞭解,一定有很多收穫。選一個傳統節日,寫一篇習作。可以寫自己家過節的過程,也可以寫節日中發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清明自古以來都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清明這一天,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去祭奠已故的先烈與親人,在這一天往往會下起濛濛細雨,故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之説。

今天,為了紀念這個有着深遠意義的日子,我們排着整齊的隊伍,胸前佩戴着鮮豔的紅領巾,懷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緬懷那些為了祖國人民的.安全而英勇犧牲的戰士們,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學習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烈士陵園是那麼的莊嚴肅穆,我們到了陵園門口,首先聆聽校長講話,然後是學校代表發言,接着班主任帶我們宣誓,最後為革命先烈默哀三分鐘。此時,周圍安靜得彷彿可以聽到樹葉在空中飛舞的聲音,在這短短的幾分鐘裏,我心中卻感慨萬千: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他們的鮮血換來的,幸福來之不易,我一定會努力學習,長大以後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默哀完畢,老師帶領我們有秩序的來到烈士墓前,行注目禮,獻上鮮花。隨後我們又來到了紀念館,牆上的圖片記錄着革命烈士的偉大事蹟,展櫃裏擺放着他們生前用過的物品,一一欣賞完越發能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偉大和崇高的奉獻精神。參觀結束後,我們所有學生齊讀了一首詩歌,來讚美和歌頌偉大的革命烈士付出的努力。

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們清明節的掃墓之旅也結束了,但我會永遠記得那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奉獻一切的先烈們!

中國傳統節日作文 篇2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當然,最熱鬧的是春節

早上,我們早早地起來就聞到了一陣甜甜的香味,我飛快的跑到廚房一看哈!原來是湯圓,我盛了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忍不住先嚐一口,真是又甜又糯,還滑滑的。叫過大家一起來吃後,我就先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

吃完早飯,爸爸把我寫的春聯貼在了門口。後來,我跟着爸爸去買鞭炮。我們滿載而歸地回家時,媽媽已經把土豆、五花肉、毛豆、蘑菇等一些材料拿了出來。

下午到了,媽媽要做新年裏的第一頓晚餐了。首先,媽媽把整隻雞和蘑菇先放入沙鍋內燉着;再把別的菜都分類洗好,媽媽就開始切菜燒菜了。先把土豆切成絲、過水;再把鍋燒熱,放上油,等油熱了之後,把土豆絲放入鍋裏翻炒……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晚飯做好了,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吃着新年的'第一頓晚飯。

飯後,我們聽到了一陣陣打雷般的響聲,開始放鞭炮了。煙花有的像一朵朵美麗的花兒;有的像一個個正在跳舞的小精靈,給黑暗的天空增加了一絲絲光明;還有的像一隻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各種各樣的煙花數也數不清,我都看得眼花繚亂了。

過春節可真好啊!

中國傳統節日作文 篇3

“鞭炮煙花,煙花鞭炮,户户紅春聯。鑼鼓鏗鏘,鏗鏘鑼鼓,舞獅跑旱船。問候朋友,恭喜新年,我們的心願。琴棋書畫,柴米油鹽,紅火日子甜。歲歲平安,家家團圓,真情滿人間……”新年又到來了,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都準備着“紅紅火火”過大年。

超市裏,天花板上掛着大大小小的紅燈籠和中國結,而各式各樣的春聯也隨處可見,他們把超市打扮得紅光滿面,渲染着過年的氣氛。客人們也在精心挑選,選出一副自己滿意的春聯,然後認認真真地貼在自家門口,迎接新年。身在老家的我也不例外,在大人們貼春聯時,我會熱情地幫助他們,替他們做些雜活。有時還會糾正他們上、下聯貼的順序。

貼好了對聯,往遠處一站,看看自家門口,呦!好一個紅紅火火呢!財神一定十分願意到我們家來!到了大年七年級,就該到各家各户拜年了。來到近親街坊家,便要説吉祥話了。哈哈,這可難不倒我!“祝三爺三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長命百歲!”“祝姐姐學習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考大學金榜題名!“祝叔叔(阿姨)越來越帥(漂亮),顏值越來越高!”祝福的話語一句接一句,長輩們開心得合不攏嘴。

吃完年夜飯,我們一大家子圍在一起烤火,夜是冷的,可跳躍着的火焰卻是温暖的.,我的心也是暖暖的。在坐的每個人都會時不時往火裏扔些樹枝,爺爺笑眯眯地説:“過年了,大家都為了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添一把柴!”

中國傳統節日作文 篇4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我覺着最有趣的還是端午節。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傳説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忠臣屈原。他抱石投江後,當地百姓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為了不讓魚吃他,大家就把包好的粽子投到江裏餵魚,漸漸成了習俗。

端午節這一天,不光吃粽子,還要插艾葉、喝雄黃酒、賽龍舟。記得每年端午節,媽媽把買來的艾葉插到家門口,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可以驅邪防蟲。

我奶奶包的粽子超好吃,姑媽還有表哥表姐們都要來我家品嚐。奶奶把前幾天泡好的江米、粽葉、大棗拿出來,她們一起包粽子,不一會兒就包了一大盆,再放到高壓鍋裏煮30分鐘就好了。媽媽用艾葉煮了雞蛋,本來蛋皮是白色的,煮完後變成淡淡的綠色。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粽子、雞蛋,可熱鬧了。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中國傳統節日作文 篇5

今天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邊吃着香甜的湯圓,一邊看着精彩的電視節目呢?

大家家鄉,每年的元宵節都要放煙花,看花燈,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街上看花燈。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提起元宵佳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上午的遊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裏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着自己的歡喜。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羣裏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着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後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於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吃完湯圓,大家又來到廣場觀看禮花。只見深藍色的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着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得離開了。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我相信,隨着祖國的日益發達,今後的元宵節一定會更好、更令人們期盼!

這就是我家鄉的元宵節!

中國傳統節日作文 篇6

尊老、敬老、愛老。現在的人們,也越來越看重這個中國的老人節了,因為重陽不光是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把關愛老人之風傳向全國各地,讓他們都來尊老、敬老、愛老。然而正值年少的我們,又能為身邊的老人麼做些什麼呢?

我想到的,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着乾點家務,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幹些什麼了。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的自己捨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的自己捨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來兒女穿舊了的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揮霍的買許多貴重的東西從來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卻把剩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讓我們在校門口乾着急。

説到這兒,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秋天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麼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轉過頭去,煩躁的説上一句:“不冷不冷。”心裏還不住的埋怨奶奶太隆A偕涎埃蓯嵌V鮃瘓洌骸奧飛閒⌒目闖擔鴯饌娑!”往往我來不及聽爺爺説完這句話,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覺得整天聽着一句話,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不知我的這些表現是不是刺痛了您的心,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請原諒我這個孫女的不孝和不懂事。

談了那麼多,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個老人不想得到晚輩的重視與尊重呢?雖然我們不可能有太多的資金與精力去給全體老年人一個温馨、舒適的家園,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愛去感動他們。最後,祝全社會所有老年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中國傳統節日作文 篇7

節日習俗作文400字(一)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佳節,也是過年的最後一天,正月十五鬧花燈,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以吃元宵、逛花市、賞花燈、觀禮花、猜燈謎,舞龍舞獅,來寄託對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我們一家剛吃完團圓飯,爸就説帶我去看花燈,我非常的高興。傍晚,一輪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幾顆星星頑皮的向我眨眼睛。銀白色的月兒隨我一起逛花燈。我們一家隨着熱鬧的人羣來到花市。我認識的“小魚兒”被爸爸頂在脖子上,她手裏拿着熒光棒,頭上帶着紅牛角,穿着紅色的外套。臉上帶着開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處都張燈結綵,各式各樣的電子花燈,簡直叫人目不暇接,隨着一陣陣鑼鼓喧聲,兩條蛟龍,在人羣中間交叉飛舞。

這時,幾聲巨響,美麗的

禮花接二連三地在空中開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滿天的星辰,還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賞花燈的人們臉上都洋溢着滿足,>幸福,愜意的神情離開了。

節日習俗作文400字(二)

以前過年 ,只是和大人湊熱鬧。今年過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節 有關的風俗習慣 。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貼春聯,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選一幅稱心如意的好春聯。今年選的上聯是:喜氣洋洋財旺旺,下聯是:好運多多福連連。橫批是:吉星高照。這足以預示新的`一年裏的幸福 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餃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們都説吃餃子好。吃餃子包含着非常豐富的文化 意義。餃子諧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發大財。因餃子的形狀又像金元寶,故又象徵團圓和財富。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意思是人們要走出家門進行户外活動。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 沿着河堤,從將軍碼頭一直走到新華碼頭。這裏是滑冰場,男女老少人頭攢動,人們身着五顏六色的節日新裝,好像給冰場上裝點了盛開的鮮花。人們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車。還有的在冰道上從高處往下放冰車,大家玩的真盡興!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歡歌笑語

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實寫照嗎?

節日習俗作文400字(三)

“砰砰啪啪“砰砰啪啪”,一陣陣爆竹聲把我從夢中喚醒了。呀!今天是過年,我真高興。

吃過早飯,爸爸和爺爺忙着貼春聯,掛燈籠,老叔和老嬸忙着洗菜、切菜、包餃子,奶奶在廚房裏忙着蒸饅頭。只有我最輕鬆,我穿上新衣服拿着鞭炮和小弟在院子裏放鞭炮,一羣羣>小夥伴們東家竄西家地忙個不停,不管到誰家都有許多好吃的,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貼春聯、做好吃的。

我一直惦記着奶奶鍋裏的大饅頭。時不時地跑到屋裏看看:“奶奶,饅頭好沒好”奶奶説:“這就出鍋。”奶奶掀起鍋蓋,一鍋熱乎乎、白胖胖的大饅頭就呈現在我眼前。白胖胖的大饅頭還在朝我笑呢!各個像芽孢似的咧開了嘴。“給!”奶奶順手遞給我一個大饅頭,“別燙着。”我拿着饅頭樂呵呵地跑回了屋和小弟弟吃起了軟綿綿、又香又甜的大饅頭。太香了。外面“噼裏啪啦”到處都是鞭炮聲,整個世界都充滿了新年的氣氛。

過年是我們小朋友童年的夢,是我們小朋友成長的歲月,是我們小朋友最難忘的日子。

中國傳統節日作文 篇8

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端午節、重陽節、除夕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在屈原投河自殺後,周圍的漁民就去打撈他的屍體,可是一直沒有沒有撈到,於是就用粽葉包住糯米和餡,投到河裏,好讓屈原的屍體不被魚偷吃。然後就發展到了屈原投河的那一天為端午,並要吃粽子。

上面説到了端午節要吃粽子,今天,我就教你們包粽子。首先,選好粽葉,再把粽葉的一頭捲起來,做成漏斗形。然後把泡好的.糯米裝進去墊底,再把餡放進去,然後用糯米填滿,最後封口。封口後你還有用繩子把粽子五花大綁,不然粽葉會把餡吐得滿地都是。

吃粽子的時候,先把水煮沸,再把粽子放在蒸屜上。等到粽葉變成深綠色,粽子就熟了。我挑了一個我最喜歡的是豆沙餡的粽子,先解開繩子,掀開粽葉,粽子就像一個剛剛出浴的美人,散發着誘人的香氣,糯米的香味就在我的嘴裏迴盪。再咬一口,糯米的米香和豆沙的甜味洋溢在我的嘴裏,讓我吃得停不下來。

我喜歡吃粽子,我喜歡端午節。

中國傳統節日作文 篇9

今天是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年節”。可是,你可知道它的來歷?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做重陽,也叫重九。據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始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並沿襲至今。歷來過重陽,都是以登高望遠笑傲人生為主題,民間多開展一些登高、爬山、郊遊、品酒、賞菊、書法、作賦等活動。自從1988年我國將農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年節”,使農曆“九月九”成為我國法定的老年節後,每逢重陽,各地各部門各單位都通過組織的形式組織老人過節,形式雖然不一,內容卻基本相同,大體都是組織老年人座談會,對老年人進行慰問活動,自此很少看到有開展傳統的重陽文化活動的了。

重陽節和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一樣,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些個節日都有很重的文化份量,都有她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定的文化淵源,每一個節日都是一個特定的文化元素。重陽節的文化背景和淵源深刻而悠長,登高望遠,品酒賞菊,吃重陽糕,這些都打上了特定的文化烙印,僅以一個敬老顯然不是重陽節的本質和內涵!

但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物質生活的豐富,節日的文化氛圍卻在逐漸淡化,除一些特殊的階層或羣體還能想到這些傳統文化的名片,對於大多數人來説,節日的文化元素已開始漸漸被遺忘,以至出現有韓國人把端午節拿去申請為該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之荒誕,而笑話的背後難道不是我們背棄了傳統文化後的一個痛心疾首的教訓麼?如果繼端午節被端之後,中秋節、重陽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這些文化名片再被人家拿去申請為他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那我們中華文化説不定什麼時候會要被人一鍋端掉,真要那樣,我們怎麼去對我們的子孫進行五千年文化的.教育與傳承,拿什麼讓我們的子孫信服我們有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誠然,敬老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相比整個中華文化,弘揚傳統文化比敬老顯得更為重要。因為重陽節不等於敬老節,敬老只是重陽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近年來,外來文化與我們的傳統文化爭奪較量不止,並且外來的文化因素越來越多的取勝於我,在向我們傳統文化滲透的過程中,他們得到了太多的好處。我們傳統文化這最後的堡壘如果也被攻破,那時,我們就失去了支撐民族意志的精髓和脊樑,就失去了民族的滄桑與尊嚴。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非要有她的一種精神,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傳統文化就是一種內涵深刻、底藴深厚的精神,是能夠扛得起千年文化和億萬人民的精神。因此,重陽節,我們不再應該僅僅把她當做敬老節,而要將她的傳統文化精神融入到現代人豐富的文化生活中,過出她的現代意義,過出她的本質內涵,讓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扛起千年文化和現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