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民風的作文彙編1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92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風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風的作文彙編15篇

民風的作文1

清明節到了,我很想念您——外婆!這只是一個藉口,不是清明節,我依然想念您!

雖然我今天無法趕到外婆的墳前,但是我知道外婆一定是最開心的,因為在今天我們很多親人都特別的想念您。

我三月份回家參加了奶奶的七十大壽,去給外婆掃墓,插親。感觸很深。

很多時候,我們做晚輩的都是感受不到他們對我們深沉的愛,有時候或許還覺得他們多濾了。隨着我慢慢長大,知道了有很多事情是我不能控制的,比如人的生老病死。

從小我最喜歡外婆,雖然她文化程度不高,在農村裏是個很平常的人。她對我特別的好,有什麼吃的總是留着,等我週末從枝江趕到那裏吃,記得有幾次我很小的時候,她偷偷給我吃東西,其實吃到的東西已經壞掉了,我不懂,吃完了就拉肚子,媽媽還會怪她!不可否認,外婆很偏心,她有一個孫子,兩個孫女,我一個外孫。按道理説應該喜歡的是孫子啊,可是她從小就特別疼愛我,常常也會引起媽媽的話語。

在我上八年級那年,我父母協商要離婚,問我跟着誰?我當時很迷茫,我説我想跟着我外婆過日子,當時我就是這樣想的,就算世界上的`人都離棄了我,我的外婆不會!雖然最後沒有如願,但是我還是在心中有個想法,等我安家了,把外婆接過來跟着我住!結果還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外婆被查出來是癌晚期,我悲痛欲決!

總是等到我還沒有做到的時候就失去了,我心中永遠的遺憾——曾經答應外婆要陪她坐飛機去上海玩的@!

我親愛的外婆,您在天堂還好麼?

民風的作文2

“56個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飲食,這就應了一句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而滿族,就是這56 朵花中豔麗的一朵,滿族的服飾特別有特色,下面,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

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繡有漂亮的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着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

旗袍是滿族婦女的'傳統服飾。她們喜歡穿長及腳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點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擺開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滾邊或鑲邊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經改進,腰身寬鬆,袖口寬大,長度適中,便於行走。已成為中國婦女較通行的服裝。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高衩。四十年代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東方色彩,能充分顯示依態雍容文雅,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裝。稱譽世界。

滿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一朵豔麗的奇葩。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們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認識。

民風的作文3

説起我國的民風民俗,還真把我難住了,我急忙上網搜索,究竟什麼是民俗?經過搜索整理,我發現,我國的民俗有很多,無論是傳統節日還是民族風俗,亦或是服裝菜餚,歸納起來一句話眾多的民風民俗匯聚了中國的文化。在眾多的民風民俗中以春節期間的民俗為最多。有一首歌謠最能突出我國春節民風民俗的.特點。“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七年級扭一扭。”

正如歌謠上説的,過年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家家户户開始忙着準備年貨,收拾屋子,當然我家也不例外。在大年三十當天,我們家可忙了,中午十二點,爸爸和爺爺就貼上了大紅的春聯。奶奶説:“貼上了對聯就等於過年了。”我國的民風民俗特別奇特,貼“福”字就十分講究,過年時,“福”字不能正貼,而要倒貼,意味着“福到了。”

晚飯前我們家放了鞭炮,關於放鞭炮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説。很久以前人間有一個怪物叫“年”。人們為了驅趕怪物才放起了鞭炮,而現在,家家户户在新的一年來臨之際,用爆竹聲辭舊迎新。晚上八點半,全家人聚在一起包餃子,看春晚,這也是在大年三十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通過對中國民風民俗的瞭解與認識,增加了我的知識,提高了我的見識,讓我收穫很多。

民風的作文4

我的家鄉是湖南,湖南和廣州的民風民俗有着極大的不同,接下來我給你們説説。

湖南的公交車和廣州的'完全不一樣。車上所有的人都很和藹、慈祥。廣州一上公交車就有一個機器讓你投兩元錢進去,而老家不同,老家的公交車上,有個專門售票員。她會先問你到哪裏,如果是遠的地方就會收多你一點錢,如果是6元,你給5元,她也不會説什麼。是10多元,還可以討價還價。碰上新年的話,售票員會對你説 “新年快樂。”

湖南人很熱情,跟廣州完全不同。在湖南如果家裏要是有人結婚,或者過壽,只要一碰上喜事,就會邀請親朋好友和鄰居一起來參加。湖南人稱這不叫派對,叫做酒,參加的人稱吃酒。吃酒時男人都是坐在大廳裏,女人和小孩就坐在喝茶的屋裏,這是由於地位不同。做酒都是在家裏做,請一個藝術團在外面搭個舞台,表演。再請個煮飯的隊伍,來煮飯。客人們看完表演就去裏屋準備吃酒。大家一坐下菜就來了,一桌五六個人,十盤菜,全是肉。湖南的人不像廣州,廣州聚會都是喝紅酒,而湖南鄉村是喝營養快錢和米酒還有白酒。湖南把米酒當水喝,喝得越多表示主人越大方,喝醉了更好!

這就是我的老家——湖南!這就是我老家的民風民俗,它跟廣州的可大不一樣呀!

民風的作文5

道獨特的風景線深深地吸引我的眼球-一股紅色的潮流掀起來了,大街小巷到處是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 ,大家熱情高昂地共慶祖國66年華誕。

我走到街上,一眼就看到街邊的店鋪都不約而同掛着紅旗,有的掛在門旁邊,有的掛在門把上,還有的粘在玻璃門上,一陣風拂過,紅旗就漾起的波紋,鮮紅的五星紅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着xx,又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炬透露着我心中最美、最真的夢想! 經過學生街時,流動小販沿街叫賣着小國旗,很多人受到沿街國旗影響而熱情高漲紛紛購買,那情景真是火爆搶購呀,這時有個姐姐手上拿着小國旗走到燒烤鋪前,不小心旗面被油煙薰得有點焦黑,看起來有點髒,於是,她就隨手把小國旗給扔了,我正想跑過去撿時,學生街人來人往,有人不經意踩了小國旗,我自言自語:“哇,更髒了,我去撿大家還以為我連一塊錢的小國旗都買不起。”想時遲做時快,這時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蹣跚走過來,我又想:“這個國旗又要‘雪上加霜’了。”誰知老人彎着腰撿這個“傷痕累累”的國旗,老人還喃喃着説“國旗怎麼能亂扔亂踩……”老人邊説邊將國旗抖了抖,還從包裏拿出擦眼鏡的布來回地擦拭,好像在擦一塊剛出土的紅寶石。看着看着我的耳根不由自主地燒了起來……

大家都在以自己的熱情、快樂歡度國慶的同時都要以老人家那顆最真誠的心對待國旗吧!

民風的作文6

歷正月七年級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户户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於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綵,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後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願。

七年級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户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還有手搖萬年青葉(俗謂搖錢樹)或手執書有“招財進寶”等吉利句小紅紙貼於人家門上的;或是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做四句、説吉利話挨家賀年的,都趁着討點賞錢。八年級、九年級日鄉村圩鎮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xx表演。今還有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羣結隊盡興遊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民風的作文7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其它的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慣,我只介紹漢族的。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與殷商時期。按照我國農曆,正月七年級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七年級,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一月一日叫春節。在春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比如我家今年的對聯是由書法家親自書寫在紅紙上的。有的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即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這些都是要為節日增添喜慶氣氛。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常年在外打工的人都趕在春節前回家團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聽説媽媽單位的一個北方阿姨介紹,他們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並且在十二點準時吃的。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麪,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而在南方我們有過年吃年糕、包粽子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和粽子,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説了這麼多,你也大致瞭解了吧,當然,少不了一家人聚在一起開心的看春節聯歡晚會。

民風的作文8

跟其他地方比,安陽的民俗基本與內地一樣。

春節吃餃子,放鞭炮,穿新衣服,走親訪友;端午節基本只有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走親訪友。義烏物產豐饒,紅糖、火腿、南棗被稱為義烏“三大寶”飲譽海內外;豆腐皮、腐竹、白字酒、山花梨等名土特產,歷史久、產量大、質量上乘。而安陽的送羊卻很獨特:女兒結婚生子後,每年農曆五月,備上燒餅、油條等四樣禮品,攜子回孃家看望雙親,稱“瞧羊“。民間流傳有“割罷麥子打完場,誰家閨女不瞧娘,瞧娘不是瞧娘,是讓孃家去送羊“之説。

六月由孃家用白麪蒸成羊形麪食24個(大、中、小羊各8個),兼有麻糖、水果、西瓜等夏季食品送到女兒家,謂之“送羊“。此舉取“羊羔跪乳“之意,教育外孫長大成人要孝敬雙親。如外祖父母已故,由舅父、妗子送羊,民間有“妗不倒,羊不了“之説。送羊時間一般是在農曆六月二十日之前,二十日之後送的羊稱為瘸羊。有的只送3年,有的送到外甥結婚後,有的`只要外甥在一直送。安陽城鄉頗為重視此俗。

豫北好幾個地方都有這個風俗,倒也不是隻有安陽這樣。

民風的作文9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每朵花都有不同的民風民俗,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傣族的民風民俗。

要問傣族最獨特的小吃是什麼?竹筒飯當之無愧。將新鮮的竹筒砍下來,截成長短相同的小段,再將糯米放在竹節里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然後用芭蕉葉把口塞住,放在火上烤熟,這樣融入糯米香、青竹香於一體色香味俱全的竹筒飯就做好了,這是傣族最具特色的風味食品。

傣族是一個盛產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飯,就連他們住的房子也是漂亮的竹樓。四月十三至四月十五日是傣族著名的潑水節。在那幾天,所有的男女老少都會身穿節日盛裝,挑着清水先來到佛寺浴佛,然後就相互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徵吉祥、幸福和健康。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潑水的'同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靈魂,以孔雀舞為首,還有不少舞蹈,大家盡情揮灑自己的靜心製作,好不熱鬧。潑水節時,有的邊喝邊跳,有的邊唱邊喝,彷彿連續跳上幾天幾夜似乎也不累。

俗話講“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傣族雖然也是少數民族,但他們的熱情古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風的作文10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即臘八節,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就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煮成的甜味或鹹味粥。而我們家鄉的人卻喜歡吃鹹味臘八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月初八早上,天剛矇矇亮,人們就趕快起牀熬粥。粥熬好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餵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人們這樣做的原因,據老人們講,原來我們這個地區的棗樹原都不結果,人們都不願意種棗樹。棗神見人們都不尊敬她,便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人間。她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人們摘下一嘗,又酸又甜,好吃極,就紛紛跑到管理棗樹的老太婆那裏討教。老太婆告訴大家,只要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喂頓米飯,棗樹就會結果。人們按照她説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出紅棗。這不過是一個傳説而已,其實這裏麪包含着許多科學道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節棗樹的.營養增長,阻止養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供應地上部分,從而保證果實的營養需求。至於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一種保護傷口癒合的土辦法罷。

直到現在,家鄉的有些地方還保留有臘月初八讓棗樹吃米飯的風俗。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干連蛋。”“干連蛋”,是家鄉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

民風的作文11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每個民族的特點都不一樣,有豪氣樂觀的維吾爾族,還有好客注重禮儀的蒙古人,但是要説注重節日和規矩還要數回族了。

回族的四個特點一飲食,二節日,三服飾,四建築

回族的飲食非常有特點和漢族不一樣,不能吃豬肉驢肉,只要飯菜中有豬肉驢肉都不吃,不管是再新鮮再美味。這就是恪守規矩的回族人。我們漢族人有大鍋菜,而回族的人和我們大鍋菜可以相提並論的就是粉湯。粉湯非常好喝,白菜、酥肉、辣椒一應俱全。

回族的兩個重要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

開齋節,可謂是最有特點的一個節日。開齋節一般都有二十九天到三十天,到了那一天先要去清真寺裏跪拜,然後家裏面有什麼好吃的可以捐獻給清真寺。凡是捐獻的人名字都會印在一個黑板上面。家裏還會在那幾天裏招待客人,親戚朋友越來越多越來越熱鬧。

古爾邦節基本和開齋節差不多都要去清真寺裏跪拜但是不需要募捐而且日期也比開齋節短得多。

回族人的服飾也是別有一番風味,他們有傳統小巧精緻的禮拜帽,帽子上的圖案各式各樣,有菱形花邊的,有像窯洞似的拱形。戴上了禮拜帽彷彿來到了印度,別有一番風味。回族還有禮拜時候才穿的長袍,穿上長袍戴上帽子相機了從印度穿梭到古代的人。

回族人的`建築也是獨具特色,清真寺藍色的寺頂上還有彎彎的月牙,在晚上月光下照耀的時候就像天上有兩個月亮。

這就是回族人的民族文化,這就是注重節日和規矩的回族人。

民風的作文12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少數民族都有着與眾不同的習俗和風格。下面,讓我來為大家講一下苗族的風俗和習慣吧!

苗族是一個發源於中國的國際性的.民族,在20xx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總人口為:894,0116人,主要分佈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省(區)。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温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出產水稻、玉米、穀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油桐等。

説起苗族的歷史,那可是源遠流長,讓表達能力差的人來説就算説上個三天三夜也説不完。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苗族的祖先起先生活在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和長江中下游;後來由於種種原因,經常遷移, 一會兒到湖南,一會兒到貴州、過幾天又到雲南。除此之外,我查閲資料,資料上還顯示説苗族有隻屬於自己的、與眾不同的語言。資料上説是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苗族還是個音樂和舞蹈聖地,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羣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除了這些,苗族還有很多的工藝美術,如: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

苗族的簡稱也有許多,如:他們曾自稱“牡”、“蒙”、“摸”、“毛”、 “嘎腦”、“果雄”、“帶叟”、“答幾”等;他稱“長裙苗”、“短裙苗”、“紅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

這就是苗族。

民風的作文13

吃過晚飯,我來到了美麗的風景區—民風湖。民風湖是墾利縣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民風湖湖面約為七十六萬平方米,湖心島佔地四萬平方米,綠化面積三十萬平方米。夜晚的民風湖更增加了一份神祕。

走在沙灘上清風拂面,各種花草的`淡淡香味迎面撲來,沁人心脾,人工沙灘上的沙子似金子,看到“金子”,人人都會捧起來,好像在説:“我有金子了”。我從西面走到東面,再從東面走到西面,往地下一看,哈哈……滿地都是我的小腳丫。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湖中央的寶塔,各種顏色的燈照耀着它,隨着水波的晃動,更增加了一份神祕。假如我站在寶塔上,墾利縣城將盡收眼底。我想一定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晚上最迷人的地方要數北岸音樂的噴泉了,每個週末,人羣都會從四面八方趕來,等待噴泉的開始,七點三十分花燈和音樂齊放,只見左邊的往右邊噴,右邊的往左邊噴,他們相互交叉着。噴泉不斷的變化,一會兒變成一排排小樹、一會兒變成一朵朵白雲、一會兒……假如一陣風吹來,它們似煙又似霧。

音樂慢慢地停了,人們也陸續地走散了,我也隨着人羣戀戀不捨地走了,可這美麗的民風湖,卻始終深深地記在我的腦海裏。

民風的作文14

臘八節就要到,這讓我不禁想起家鄉的臘八節。那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節日,家鄉有很多關於臘八節的習俗,讓我現在都還念念不忘。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語:“臘八臘八,凍掉下巴”。因為進臘月門,天氣也就真正的到“數九寒天”,所以,臘八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飯,“沾沾下巴”。

臘八節,在我國曆史上也算得上是悠久綿長,各地的習俗不同,過法也就不同,飲食的'差異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視程度可不比其他的傳統節日差。因為過臘八,就離過年不遠,年味也就越來越濃。

小的時候,過臘八這一天,總能讓我們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黃米乾飯。每人再給那麼一小勺白糖,吃得那個香啊!就覺得老過這樣的臘八多好。可是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臘八吃粘米飯,其實是很奢侈的事情,糧店裏定量供應的糧食中沒有黃米。有的人家農村有親戚種的或者有什麼其它門道搞到的,否則,所謂的臘八飯,就只能用帶粘性的其它米來充當。不管怎樣,人們對臘八的盼望值還是很高的,因為能吃上一頓飽飯啊。

我開始懷念家鄉的臘八節,真希望可以回老家過臘八節,再吃上一碗香香的粘米飯,那該有多愜意啊!

民風的作文15

“咚嗆嗆,咚嗆嗆……”

伴着鑼鼓聲,一年一度的社火大賽開始了!

“看,那個是斷橋。”“那個是孫猴子扛芭蕉扇。”“那個是許仙和白娘子。” ……

老太太們爭這説。

噢,又來了一隊社火,這對社火真可笑,一位船伕在划船,船裏面坐着一個女人,那女人身子扭來扭去,真可愛。這時來了一個醜婆娘,要簡別着一個煙鍋,手裏拿着一把掃帚,一陣小跑跑到了船伕跟前不停地打船伕,船伕東躲躲西藏藏,醜婆娘就是打不着。

“看城關一小的社火隊。”一個人説。

我回過神,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看我們的腰鼓隊。

打腰鼓的學生,一會兒踢腿,一會兒轉圈兒,一會兒跑跳,一會兒打鼓。他們雖然在打腰鼓,但在打腰鼓的同時,也加了一些舞蹈的動作。

後來,又有一隻大黃牛過來,他的頭轉來轉去,連眼睛都滴溜溜的轉着;觀音菩薩也請來了,她身穿白袍,左手拿着玉淨瓶,右手拿着柳枝站在荷花中央;幾個穿這各種顏色衣服的.仙女,一手提着花籃,一手不時的向地面撒花;孫悟空扛着金箍棒,看他那威風的樣子,肯定是又除掉了一個妖怪……

“咚嗆嗆,咚嗆嗆……”

Tags:民風 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