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實用的傳統節日作文八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7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節日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傳統節日作文八篇

傳統節日作文 篇1

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又到來了。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節,春節里人們會吃年夜飯、放鞭炮,還有貼春聯……

這天下午一點,爺爺、奶奶和媽媽一起去廚房燒又香又美味的年夜飯。到了晚傍晚,我順着香味看到了外焦裏嫩的鱸魚,饞得我口水都要流下來了。正好,他們所有人都在廚房裏。趕緊用筷子夾了一塊,哈哈。在我剛伸筷子準備夾的時候,一下子被魚刺彈了回去,真像蹦蹦牀一樣。我找來水果刀,用刀把魚肉切成了兩半,我再用筷子一夾,把魚肉夾了起來吃了,這塊魚肉可真頑皮!

這時候,吃年夜飯了,爺爺把鞭炮放了起來,家家户户的鞭炮都被點燃了似的。萬紫千紅,真好看!

吃完了年夜飯,爺爺給我講年獸的故事:在幾千年前的春節,人家在燒年夜飯的時候,年獸忽然從一座山上跑了下來,傷害了整個村莊的人。有一天,年獸走了之後,有一個人説:“年獸怕火和聲音,還有紅通通的東西。”等第二年的春節的時候人家燒年夜飯的時候,年獸又來了。人們用火把圍着年獸轉,這時候一陣打鼓聲,嚇得年獸捂着眼睛,又有一個人拿着紅色的彩筆對着年獸。年獸害怕得就跑走了。從此,年獸再也不敢來了,村莊裏過年的時候就變得安寧了。最後,我聽着聽着就睡着了,爺爺把我抱回了房間。

這個春節可真難忘啊!

傳統節日作文 篇2

這兩個星期,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有對聯、十二生肖、剪紙,還有中國傳統節日的圖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歡傳統節日的資料,因為我對傳統節日很感興趣。

在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新年,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農曆的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飄飄的彩旗。媽咪做了豐盛的晚餐。外面不時傳來“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出門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新年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節目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

我還喜歡“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是中國古老的節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這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咪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我非常開心。因為我知道,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我瞭解的傳統節日還有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中國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作為新一代的我們,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傳統節日作文 篇3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歡樂詳和的春節、大鬧花燈的元宵節、賽龍舟的端午節、萬家團圓的中秋節在這許許多多的節日中,我最喜歡的要數端午節了。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每到這一天,媽媽就會給我戴上提前準備好的香包,胳膊上繫上五彩繩,據説這樣就不會招惹蚊蟲的叮咬。然後媽媽會端上來飄着棕葉清香的棕子,一年人吃着香香甜甜的棕子,其樂融融

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屈原是我國戰國時期的楚國人,深受楚懷王重用。一些奸臣看到了,非常嫉妒屈原。於是他們在楚懷王面前説屈原的壞話,楚懷王聽信了饞言,漸漸地就疏遠了屈原。屈原悲憤不已,就寫下了《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後來,秦國攻佔了楚國一些領土,要求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出這是秦王的一個陰謀,於是冒着被處死的危險向楚懷王進諫,楚懷王非但不聽,還將屈原逐出都城。楚懷王客死秦國。秦王又一次攻佔了楚國,並佔領了楚國國都。屈原見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又不願做亡國奴,便仰天長歎一聲,抱着石頭投入滾滾的汩羅江。當地百姓悲痛不已,他們紛紛划着船來到江面上打撈屈原的屍體。他們往江裏投棕子、雞蛋,希望魚兒不要吃屈原的屍體;他們把船裝扮成龍的樣,在江面上劃來劃去,以此驅趕水怪。

從此,人們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棕子,喝雄黃酒,賽龍舟;孩子們系香包,戴花線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傳統節日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賽龍舟、飲酒,但家家户户都要吃上香噴噴的大粽子,一口一口地吃下去,現在想起來還要流口水呢!媽媽有時還會用五顏六色的線編在一起,栓在手腕上或腳脖子上,非常好看。也有時候媽媽會在家門上掛上一些艾草。

我們家一般都會在端午節的上午包粽子。大清早的時候我就已經看見媽媽在廚房忙來忙去的身影了。我也想包便進去,讓媽媽教我包粽子。開始動手了,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些已浸泡好的糯米,放入花生,再放入已經清洗過的大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地笑了笑,原來包粽子這麼簡單吶!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粽葉像一個頑皮的爆竹一下子爆開了,一粒粒糯米像雨點似的掉落在地上,發出動聽的聲音。幸好媽媽替我“解了圍”,幫我重新示範了一遍,我認真的看着每一個步驟並牢牢的記在了心裏。

我又重新包了一個。步驟跟前面的一樣,還好這次糯米沒有落地,而是聽話的在裏面呆着,我手忙腳亂的折騰了好一會兒,終於到了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扎粽繩。我拿出粽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蝴蝶結,自認為還扎的很好。媽媽看了看我的粽子,又皺着眉頭拿過我的粽子,一拉線粽繩就開了,並又給我重新綁了一遍,幾個小時以後。終於包完了,媽媽説最低要煮四個小時。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迫不及待地掀開蓋子察看。

下午了,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出鍋了,我高興地手舞足蹈,粽子香噴噴、軟軟糯糯,太好吃了。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的風俗――包粽子。

端午節是中國千年來文化歷史的結晶,我們要把自己家鄉的端午節的風俗永遠傳承下去,留於後人。

傳統節日作文 篇5

我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如: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春節。

春節到了,人們都千里迢迢的回家過年,大街上張燈結綵,變成了燈的海洋。到處都在放鞭炮,因為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家家户户開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

春節,人們還要貼春聯,因為傳説有一個怪獸叫“年”每到春節那天“年”就要到街上去搗亂,有一次一個人不小心把一張紅紙貼到了門上,到了春節,“年”又來了,“年”看到了門上的紅紙,嚇的逃跑了,從此以後人們就在門上貼紅紙,再寫在祝福的話,慢慢的就變成了我們現在的春聯。

春節裏的大年七年級,大人們還要給孩子們發壓歲錢,因為據説壓歲錢可以避邪。這也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刻。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真多呀!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傳統節日作文 篇6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端午節在我的家鄉,家鄉話是“旦五”,其實是“端午”的諧音。相傳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當年屈原力主聯齊抗秦,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他遭讒言被趕出都城,流放到外地。後來,秦軍攻破楚國,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他悲憤交加,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可能是因為這樣的傳説,讓這個節日有了根有了魂,所以我特別喜歡端午節。

我喜歡端午節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有很多習俗。在我國南方有賽龍舟、吃“五黃”等習俗,我們北方主要是給小孩系五色索、吃粽子。我最喜歡系五色索了。五色索是用紅、黃、藍、白、黑或者其它五種顏色的絲線混在一起編起來的絲線,在端午節的早晨,大人會把它系在小孩子的手腕或者腳腕上,稱為“長命縷”。五色索必須在早晨太陽未升起,小孩未醒來的時候給繫上,否則就失去意義了,並且要在端午之後下的第一場雨的時候把它扔到河裏讓它流走,寄寓着帶走災禍和疾病,留下幸福和快樂。現在一到端午節早晨,媽媽就會偷偷地給我係上五色索,祈求平安。

端午節還能吃到各種口味的粽子,有豆沙的、蜜棗的、花生的、蛋黃的、八寶的、鮮肉的等等,品種俱全,口味俱佳。拿起一個,剝掉粽葉,露出白白的糯米,咬上一口,粘粘的,香香的,甜甜的,那感覺比吃了宮廷御膳還美妙。你説,在這個節日裏,既能保佑平安,又能吃到美味的粽子,我能不喜歡這個節日嗎?

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又能繫上鮮豔美麗的五色索,吃到噴香美味的粽子了,我在心裏盼望着這一天早點到來……

傳統節日作文 篇7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又到了,早上十點鐘,我就看到街上人山人海的,熱鬧非凡。

我和爸爸剛走到幸福路口,就聽到一陣震耳欲聾的聲音,我立刻順着聲音找去,原來是有人在耍獅子。只見一隻大獅子踏着鼓點,上竄下跳呢!我仔細一看,原來獅子的頭裏有一個人控制着,後半部分還有一個人控制着。他們都穿着黃色的像獅子毛一樣的褲子,下面還有一個人,手裏拿着毛茸茸的繡球,引逗獅子。他們配合的很好,只見獅子時而忽閃忽閃大眼睛;時而張開血盆大口;時而跳躍着,爬到高高的架子上,做着各種高難度的動作,不時博得大家的喝彩。

繼續往前走,我看見還有人在劃旱船。有四個穿着鮮豔衣服的老太太,他們一邊用手划着船,一邊唱着戲,她們的船劃得可真快。細心的人會發現,其實是她們的.腿和腳走着呢!而在船的表面又設計了一個非常短的腳和腿做裝飾,她們滑稽的動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哇,真是一個熱鬧的元宵節!

傳統節日作文 篇8

説起咱家鄉的習俗,那但是三天三夜也説不完。就拿春節來説吧!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户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隨着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曆,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