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常用(10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89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常用(10篇)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中國傳統文化是反映民族風貌的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華傳統文化有書法,對聯,燈謎,詩歌,民族音樂,民族舞蹈……

在我們陽泉,對傳統文化比較重視。像春節,端午節,元宵節都用不同的方式來慶祝。

下面,我詳細地介紹一下我們這裏是怎樣過元宵節的。作文

這一天,我們本地人早飯吃元宵,元宵很好吃,包的餡不同,味道也不同。這時街上已經掛滿了彩燈和大紅燈籠。道路兩旁的樹上掛滿了一閃一閃的小彩燈。

上午,蔭營廣場上有扭秧歌比賽。每個村都有自己的秧歌隊。他們穿着花花綠綠的衣服,在舞台上快樂地跟着音樂扭來扭去,都想為自己村裏爭光。作文

最熱鬧的地方是一中門口的黃河陣。傳説是諸葛亮擺得陣法。在我們這裏成了元宵節必須去得地方。奶奶説:“轉黃河陣可以祛百病,轉得快就一年順利。”

所以,每年全家人都要去轉一圈,以求平安和順利。

這就是我們這裏過元宵節的`傳統文化,體現出蔭營人民的精神風貌。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2

苗族是一個少數民族,分佈在我國的西南地區。苗族人對禮儀的注重和他們的真情實意讓我們難以忘懷。苗族十分注重禮儀。客人來訪,比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苗族人習慣先請客人飲牛角酒。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裏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均分給在座的'老人,如果客人酒量少,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説明情況,主人不能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苗族人講究真情實意,非常熱情,最忌浮華與虛偽。主人路遇客人不強的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談時用敬語稱呼,迎客要穿節日服裝;對貴客要到塞外擺酒迎候;客人到家門,男主人要叫門,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開門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樓;宴會上以及雞鴨容為佳餚,尤以心、肝最尊重,要先給客人或長者,客人則分給眾人享用,次序是先長後幼,客人不要稱主人“苗子”,他們喜自稱“蒙”。

正是因為苗族熱情的待客之道,才能讓我們如此難以忘懷,希望苗族人能永遠保留一顆真摯情誼的心。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中國傳統文化可多啦!有京戲,有賽龍舟,有寫對聯,有下象棋,有放鞭炮……我覺得最精彩的就是賽龍舟了。

一到端午節,河邊就熱鬧起來了,那是大家都來看賽龍舟了!一個龍舟隊由十多個人組成,中間十個人負責划槳,他們一個個都很強壯;船頭上的那個人,是這艘船的總指揮;站在船尾的人,則拼命地吹着號,不停給大家加油!

比賽開始了。鑼鼓震天響,大家都使出吃奶的'力氣奮力向前劃。船頭的總指揮有節奏地上下揮舞着紅旗,龍舟一個勁地向前衝去,乘風破浪,你追我趕。觀眾們都屏氣凝神,緊張得説不出話來。

伴隨着一聲歡呼聲,黃隊第一個衝過了終點,他們贏得了勝利,人羣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同學們,賽龍舟很精彩吧!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4

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不少作文裏,作者們為中華民族永不改變的傳統文化拼命吶喊,竭力控訴着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漠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我國傳統節日裏,我“遙望”古代詩句而感慨。傳統文化在我的腦海裏似乎已轉化成了一串串飲食文化的符碼,為我品嚐中華“小吃”劃定了時間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着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不論在什麼時候,都察覺得到它的存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我知道吃湯圓的時候又到了。“湯圓呢?今天可是元宵節啊!”餐桌上的麪包既讓我驚訝又讓我納悶。湯圓湯圓,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團團圓圓的意思。傳統文化在不同的節日裏,用不同的東西告訴我們。它沒有消失,就像大家春節一家要團聚在一起,吃着年飯。

不同的人用它們不同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隨之改變。傳統文化不僅是流動時間的凝固劑,更是民族個性的烙印。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用自己的個性情感,彷彿羣體無意識般地充實着傳統文化。內斂含蓄,善良仁義,樂觀信賴,天人合一……這是一種純粹的情感,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國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洗禮一路走來,不同時代的人們賦予了它不同的形式,有的至今為人們所熟知,有的已湮沒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而現在的我們,儘管奮力追溯着一切傳統文化的習俗,爭相效仿,但同時並存的,卻是日漸冷漠的人情,有的`人可以為了工作利益而擠壓出更多的時間,卻從不為自己的親友,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心靈留一點空間。漸漸地,他們看不見世間的大象,聽不到世間的大音,他們與傳統文化分手,他們與人間真情絕緣。我們回憶着傳統文化,那我們何時能回味傳統文化呢?莎士比亞曾經説過:我們所謂的玫瑰,如果換一個名字,不也一樣芳香嗎?傳統文化需要我們的傳承,但花謝了無關緊要,我們所必須做的!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5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據説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人們包粽子投進江裏,餵飽魚蝦,為了避免魚蝦損害他的屍體。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有習俗。

我們這裏的'端午節還有很多風俗習慣,比如:艾草、菖蒲掛在門口上、喝雄黃酒,都是驅邪的,還有小孩子手腕和腳裸系五彩線。保佑小孩子,長命百歲、健健康康。

接下來,媽媽要包粽子,我也想學包粽子,媽媽包的是蜜棗粽,先準備好箬葉,拿兩三片箬葉,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形狀,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裏,再把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捆結實就可以了,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煮,我就耐心等待,終於粽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嚥地吃粽子,啊!粽子又甜又香真好吃。

這真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端午節。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積澱的文明古國。具有曲折而又漫長的發展過程,由中華各族人民共同書寫創造,內涵豐富,從未喪失過它的根本—中華傳統文化。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傳統文化呢?它是指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但它又與歷史文化有所區別:它對人有着深遠持久的影響,不僅存在於歷史中,還存在於現實中。

傳統文化被稱為中華文明之“根”,不單是因為它對於歷史發展保留了其文明成果,同時也是因為它對於現實也具有積極意義。

傳統文化中的傳統思想如“以和為貴”、“實事求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的思想仍沿襲至今,它在潛移默化中對人也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至今“平等”、“和諧”仍印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中國旗袍,更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已將它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從古至今,它代表着中國女性的古典韻味,標誌着獨具特色的東方時尚,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以及那具有永恆意義的美,讓世界為之傾倒。

但傳統文化就全部是積極的、先進的嗎?任何事情都是有其兩面性的,中國傳統文化也不例外。

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侷限性,決定了其對當今社會也有消極的影響。好比古代西漢時尊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於是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們過於追求道德修養而忽視自然科學,讓中國傳統文化重政務,輕自然,斥技藝。道德至高無上的觀念把人的興趣引向了道德修養和政治活動,而不是引向對自然的征服和對物質世界的剖析;這種極端的思想直到現在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社會。因此,我們更應辯證地看待傳統文明,抵制腐朽文化,改造落後文化。

而如今,各種思潮魚龍混雜。如何繼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有着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現代科學的發展,信息全球化,外來文化的進入,難免讓國人隨波逐流,忘記了怎麼去弘揚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以不卑不亢的姿態去與外來優秀文化借鑑、交流,博採眾長,發展中華傳統文化,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讓傳統文化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用心解讀傳統,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的“兩面性”;在當今社會中抵禦外來文化帶來的衝擊的同時,不忘中華文明之“根”,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做新時代的建設者,讓傳統文化一脈相傳,欣欣向榮!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7

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是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還是個又熱鬧又興奮的日子。那一天的慶祝活動真是豐富多彩,家家户户早早把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買來各種各樣的年貨,準備迎接新的一年。

除夕,又叫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要吃年夜飯。吃完後長輩們都會給我們發紅包,我美滋滋地拿着壓歲錢,這是長輩對我的期望,也是他們對我的關心和愛護。然後,我們一家人都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

一會兒,爺爺説:“我們去放煙花了。”我跟着跑出去看,外面都在放煙花,讓我看得眼花繚亂。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了12點,新年的鐘聲敲響了,這時又響起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五顏六色的煙花在天上綻放,把整個天空裝扮得絢麗多彩,來迎接新年的到來。

新年新氣象,在新的一年裏,祝所有的小朋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也祝願所有的老師和家長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8

今天,秋高氣爽,陽光燦爛,我和你們説説麪塑吧!

麪塑,我的理解就是用彩色的面捏成卡通人物、動物,或者捏成栩栩如生的像真的人物、動物等的麪人。把“面”做成麪人的方法有捏、壓、揉、搓、滾、挑等。

我四歲多就跟着杜奶奶學麪塑,杜奶奶是一個面容慈祥、和藹可親的老人,她是我們當地有名的麪塑傳承人之一。每次去杜奶奶那裏,她先給我做示範,然後我跟着做。瞧!杜奶奶一會兒給我看那個小眼睛是怎麼做的,一會兒對我捏的哆啦A夢提意見……不知不覺中,2個小時的.課時就過去了。

上完課後我就欣賞杜奶奶家的鐘表,錶盤上的12個數字都是她捏的十二個屬相蓋上去的,小老鼠有炯炯有神的小眼睛;牛的那個牛勁都看出來了;小老虎真是威風凜凜啊;小兔子用害怕的眼神看着小老虎;龍有那樣吉祥的樣子;蛇嘴裏還吐着鮮紅的芯子;小馬好像正在拉車,看起來很累的樣子嘛;小羊好像正在低頭吃草,好香啊;小猴子的眼裏透出頑皮的眼神;小公雞你每天要記得打鳴哦;小狗的眼裏有忠心耿耿的樣子;小豬憨憨的,不知道你每天要吃多少噸食物啊。杜奶奶家的櫥窗裏還擺放着八仙過海、福娃、各種人物,還有穿着肚兜的小朋友,還光着小屁股呢!

麪塑是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也是現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我很喜歡捏麪塑,我曾經獲得過學校的麪塑吉尼斯記錄和一等獎,我還要繼續學習下去,做更多的作品。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9

今天下午,老師給我們開了一節有意義的班會:走進傳統文化。

老師點名我們這一組上台表演,同學們紛紛鼓掌,我的心情很激動,更多的是緊張,我和許子君還有組長一起背誦了《論語》中的一個小節,然後回到了座位上,我常常的噓了一口氣“好險呀,由於緊張,差點背錯了”!哎!班會就這樣一組一組的進行下來,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聽同學們講解,黑板上貼上了各種各樣的圖片,同學們照着圖片演講,大家都聽得很明白,他們蒐集的`資料真好呀!傳統文化有剪紙、武術、青花瓷、皮影戲……還有很多很多…都等着我們去發現和探索呢!

我開心地説:“我好喜歡這次班會!由於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這堂班會真有意義,開拓了我們的視野!”你們喜歡我們的班會嗎?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10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民間工藝品陶瓷,民族藝術戲曲,國畫,端午賽龍船,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了。

剪紙是中國的瑰寶,是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內容包含着濃厚的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字。

瞧,這幅剪紙作品多有趣呀。一隻穿綵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條長長的尾巴,他的眼睛圓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發現它在偷燈油。可是老天像和它作對似的,葫蘆裏的燈油全流到了地上,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從燈台上跳下來趴在地上,伸出那尖尖的舌頭貪婪的舔着燈油,那滑稽的樣子真是逗人喜歡!

剪紙藝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連外國人也嘖嘖稱奇,豎起大拇指一個勁的來誇讚。十二生肖被印成郵票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來認識中國博大精深的剪紙文化。

剪紙體現出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也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也想像民間藝人一樣剪出一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送給外國的小朋友,讓剪紙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