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清明的作文(1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2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的作文(15篇)

清明的作文1

清明又叫踏春節,是春天的一道分水嶺。

清明時,花草樹木,該綠的都綠了,該開的都開了。梨花飄白,楊柳依依,春光無限,一片祥和。

幼時,每逢清明,老師就會招呼小朋友們去踏青。等我懂事一些,踏青就被掃墓取代了。

在温嶺,掃墓、踏青,我都沒有什麼深刻印象,但在我的記憶裏,“吃清明”卻一直佔據着重要的地位。

每年清明的中午,奶奶都會老早地吃完午飯,然後做清明。每家做清明的時間不同,奶奶從十二點開始做清明,從正午一直忙裏忙外到下午三點。

三點後,父親會帶着我以及吃清明的飯菜到老房去,四層樓的老房子承載了幾代人的回憶,在這裏祭祖無疑是最好的地方。

我在老房子前的小院裏尋樂,玩累了,又思尋着去桌上摸點吃的,但在祭拜祖先前是不能碰桌上的菜的。奶奶捉住四處亂跑的我,把我抓到屋內,一桌好菜,一旁燃香,氣氛莊嚴,奶奶又拿給我幾根香,讓我好好給祖宗祭拜。那時我小,也只是裝裝樣子,按奶奶説的去做,在心裏默唸:“保佑我們一家人幸福安康”。拜完,沒我的事,撒腿就溜到外頭歡去。

待到桌上的香燃到一半時,就要燃紙錢。可奶奶從不去街上買現成的,現在燃的是奶奶早在一個月之前一個一個折的。

奶奶粗糙的手將眼前金黃的硬紙對摺,手指一翻一折。奶奶還會在意紙張的邊邊角角是否會裂開,最後兩個姆指同時用力,力度控制得恰到好處,一個金黃的元寶就成型了。奶奶曾教過我怎麼折元寶。我總控制不好力度,不是元寶的某個角開了縫,像個剪子,就是用力過度,紙被弄得破爛不堪。時間久了,奶奶也就放棄了再繼續教我的.念頭。

奶奶將紙錢分成三堆,我也幫着奶奶,三堆小山般的紙錢各有各的意義。

吃清明的程序非常複雜,是祖輩留傳下來的。隨着時間的流逝,摺紙錢的方法也漸漸被人遺忘。只有為數不多的老人依然願意將吃清明的習俗從頭到尾,規規矩矩地做一遍。這些是為了祭奠已故的親人,讓我們去紀念那些逝去的愛。

清明的作文2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那年清明,雨紛紛,時光逆襲,回到兩年前,阿太還在世的時候……

阿太是唯一在世的,是我最後一個阿太了。雖然,阿太患有老年痴呆,但我依舊對阿太有着無微不至的關懷。即使,她總是記不得我是誰,可,我還是一遍遍告訴她,我是她的曾孫女,她一聽到這個雙眼發亮。“哦!我寶貝曾孫女,這一句話久久印在我的腦海裏,迴盪在我的耳畔。可是無情的時間將我拉回了現實,阿太終究還是去了那沒有孤獨,沒有病的另一個世界了。

那一天,我笑了……

伴着悽風冷雨,我的淚水不請自來了,嗚嗚咽咽,在這欲暖還寒的`三月末裏。沒有燕了,也沒有梨花,只有烏雲……

阿太是去年去世了,在93歲高齡,還是難逃命運的折磨。那年,哭得最傷心的不是我,而是奶奶,必盡是奶奶的媽媽啊!一想到每個人都會有生老病死,我的淚水再一次不禁湧了出來。人生能有幾清明啊!時光不可重來。阿太死得那天正是清明的前一個月。那年清明,阿太被火化了,成了骨灰,埋進了墳墓裏,阿太沒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給人慾斷魂啊!

四月,清明,就隱約多了一份讓我繞不過的哀愁舊念。

別人都説最美人間四月天,但我不覺得,那年的清明有着抹不去的回憶。

阿太您在天堂過的如何,我的淚水一湧而上,止不住了,一頭埋進媽媽懷裏。靜靜地、靜靜地,我平靜下來了,仰望天空,似乎看到了阿太又出現在我的眼前。

四月的記憶總是這般停留在鄉愁中,歲月匆匆,又到了一年清明時。

12歲的天空有點灰……

清明的作文3

濛濛的天,好像誰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使天幕染上一層黑色,細細的雨絲,從天窗紗縫般的雲層中鑽出,融入了空氣中。

我獨自一人,揹着厚重的行囊。孤獨地走在這淒涼的大道上,偶爾有一兩個行人,但也是行色匆匆,眼神裏透露着愁苦。

今天,是清明。

我繼續向着前方的集市走去,此時的我,在這個特定的時節,心裏也不免有些悲涼。

這也難怪,誰被流放到這種窮困的地方,都會產生這種情感,就像蒼耳球似的粘在你心頭。

兩旁的房屋前,都擺滿了白、黃色的菊花,遠方的山上,不時傳來幾聲鞭炮的響聲和人們告唸的聲音。

我停下了腳步,抬頭望着灰色的天,心中十分難受。是啊,我已有幾年沒見到我那年邁的老父老母了,不知他們的雙鬢是否又添了幾絲銀髮,不知他們身體是否還好。

我歎了口氣,望向前方的一片朦朧,不知未來的道路上還有多少苦難等着我,不知道我還能不能完成心中的理想。

叮鈴~叮鈴~

我身後傳來了鈴的聲響,我轉過頭去,發現一個十二三歲的牧童,騎在一頭老黃牛背上,正悠閒地削着竹笛。老黃牛也慢悠悠的.走着,脖子上的牛鈴發出清脆的聲響。

牧童也看到了我,連忙讓老黃牛停下了腳步。

“敢問先生要去何處?”那個牧童笑着問我,彷彿他並沒有受這時節氣傷的感染。

我愣了一下,連忙答到:“吾乃自京都而來,現已在此,不知此處是否有酒家?”

牧童笑了一下,答到:“先生算是問對人了,從此向前行五里,便可見杏花村,裏面有酒家待客。不知先生為何而來?”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啊。

“吾乃為理想而來。”我回答到。

“祝先生順利,告辭。”牧童似乎察覺到我的不悦,連忙騎牛而去。

我站在那裏,心中如波瀾起伏。

為理想?為理想。為理想!

一瞬間,心中的迷霧被驅散,清純的陽光直射心房,把心中那美好的東西,給點亮。

我又背起行囊,帶着別樣的心情,向前當走去……

清明的作文4

今年的4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那天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陵園掃墓祭祖。大約15分鐘,我們一大家人開車就到達了目的地。我捧着一大束菊花,緊跟着爸爸媽媽一起往陵園墓地走去。雖然一路上都是爛泥巴,粘住了我們的鞋跟,髒兮兮的,但卻阻擋不了我們誠心祭祖的那一份熱情。

沿着石級而上,我們一行人終於找到了第八排的墓地。墓地上整整齊齊地擺放着多位先人的墓碑,碑上還雕刻着先人們的名字呢!只見媽媽把買來的供品擺放在每一位先人的碑前,有燒鵝、乳豬、包子,有酒,有茶,還有可樂呢!爸爸要我學他的樣子,手裏拿着三支點燃的香,朝曾祖太公的墓碑鞠躬三下,很誠心地説:“曾祖太公公,今天是清明節,我們給您掃墓,希望您泉下有知,保佑連家祖孫老少平安,萬事如意!”我拿着香,按順序給每一個先人鞠躬,然後在他們的碑前插上三支香。更有趣的是,媽媽要我在曾祖父的碑前獻上那束菊花,再把那些紙做成的衣服、鞋襪、人民幣、別墅、轎車……全部點燃,還插上兩支點燃的紅蠟燭呢!

媽媽告訴我:“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去親人的一種活動。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邊走一邊想:今天,我去祭祀自己的先人,去完成自己心靈上的尋根之旅,緬懷祖輩,這是一個多麼有意義的清明節啊!

清明的作文5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作為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可以算得上是很重要的了。可是我們又對清明節瞭解了多少呢?

相傳春秋時期,公子重耳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又累又餓,糧食匱乏,大臣介子推便悄悄從身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湯給重耳喝。當重耳發現這件事時感動地流淚。後來重耳做了國君,卻沒有賞賜介子推。有人為介子推抱不平,勸他向國君討賞,介子推不慕名利,收好行李與老母親隱居深山。重耳聽説後羞愧莫及,想去找介子推。有人獻計把林子點燃,從而逼介子推出山,可是仍沒找到介子推。火滅後,人們在一棵老樹下找到了介子推的屍體。重耳見狀痛哭。人們在樹洞中發現一片衣襟,上面寫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重耳下令將這天定為寒食節。後來,又將寒食節的最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一開始,清明只被當成是一個氣節。清明節習俗形成的重要條件在於時間和天氣物候的特點。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候的特點有關。到了清明,氣候變暖,降雨增多,是耕種的`大好時節,農諺“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國的傳統節日一般都有自身獨特的習俗,清明節也不例外。

各地關於清明節的習俗大同小異,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都是以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為主題。古時候,在寒食到清明這幾天要禁火,食物只能吃冷的,人們會帶上親朋好友一起去踏青、掃墓。清明節的一些習俗仍流傳至今。清明節最重要的是祭祖掃墓。在外奔波的子女會回到家鄉為先祖掃墓、添香、燒錢,並祈禱先祖保佑。

隨着國際間頻繁的文化交流,大批外國節日在國內悄然興起,許多年輕人卻冷落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統文化凝聚着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魂魄,承載着民族文化的精華,標誌着一個民族豐富和諧的文化內涵,豐富着人們的思想,是我們民族前進航行中的燈塔,因此,我們要把它繼續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清明的作文6

期盼着入睡,期盼着夢醒,期盼着温暖,期盼着光明。在這片廣袤的天空,我們懷念、回憶,並用彼此的眼淚,默默的刻下了前人的名。回憶裏那片幽藍深邃的天空,落滿了永不凋零的花朵,充滿了美麗的'期盼,記錄了被淚水打濕的雙眸,驗證了憂傷的誓言,那是這片土地飛揚絢麗的曾經。

微風撩動細雨織成的琴絃,奏出了一首悠揚而又悲壯的歌。

一隻白色的小蟲,為了躲避春日雨水的襲擊,停落在路邊的草葉下,抖動着沾在翅膀上的雨珠,暗暗叫苦不迭,可草葉卻將它擁在懷中,仔細傾聽他的訴説。

我輕輕的看着這個細小的情節,似乎是有些眼熟,曾經的我們是否也像這隻小飛蟲?可那片草葉卻早已凋落。

一個人靜靜的淋着小雨走在街上,卻不知道到底想去何方,轉了半天,卻莫名其妙的走向了陵園,畢竟,今又是清明。

腳步停在了陵園對面,看着進進出出的人羣,卻遲遲不肯向前,佇立了半天,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可思緒卻飛回了千里之外的那座墳。

四年前,那是一座新墳,四年後,那墳是否還是那樣的新?

我不知道,四年前,他們是怎樣用一懷懷土把你埋葬,又是怎樣將你的靈魂一點點深藏。曾經默默的下定決心,要做你的好學生,可這一切卻似乎是有些遲。

曾經想過,每年清明,拔掉你墳頭的雜草,為你修補每一個角邊。

曾經想過,每年清明,在你墳頭敬下千杯酒,燃過千張冥紙。

曾經想過,每年清明,飛到你墳前,訴説成長的心酸。

可是,我沒有做到,只是這思緒還會常常飛到你身邊,可你卻不再出現在眼前。

踱着不自,走了半天,回過神來,卻突然發現,好像又回到了原點,眼前還是陵園。

清明的作文7

清晨,走在田間那條不算長的小路,油菜不知何時長高長茂,是春天來了。濃濃的春意喚醒人們隱匿的夢,昨天,前天,往日都已化作泥沙而去。已是清明瞭。

每到這個時節,腦海裏便不自覺地浮現了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春日萬花盛開,熱鬧非凡的迎春大會,掩映了幾絲哀愁。在逝去親人的墳前,想起以往諸多的生活場景,幾行清淚還會忍不住湧出隨臉頰滑下。

忘不了大媽,她的笑臉猶如金黃的陽光毫不保留地傾注在我的心田,透過生活的縫隙,印在我記憶的`深處。大媽墓旁的大樹,只半年時間,就鬱鬱葱葱。看遠處浮動的幾朵雲,似鐫刻了彼時人們的美好念想。

大媽,一箇中年婦女,一年前患了絕症,她心灰意冷,不再拖着疲憊的身子踱步在小院裏,不再早起看每天的日出。我去看她時,她用絕望的眼神看了我一眼,沒有説話。她的臉瘦削得只剩骨架。幾個月前,她回來時,還給我買了好吃的餅乾,還提着掃帚利索地為我家打掃後院。我還記得,她問我在家掃不掃地,我點頭以後她欣慰的眼神。

命運真是會捉弄人,它給我們開了一個如此大的玩笑。一個人,兩種眼神,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原來,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再好,日子過得再滿足,最終也會被身體的病痛擊垮。每個人都想擁有少年的青春與活力,都想擁有花季的無憂與快樂,可是誰也掌控不了時間和命運的舵。

樹木常青,剛過去的冬天很冷,它卻熬來了春天。清明雨下,子規聲聲啼鳴,故往的親人,讓我們重温了隨風而去的殘碎記憶。可有誰知道,觸動我們潸然而下的,不是與親人陰陽兩隔,而是現實中,活着的與逝去的,握不了手,望不見對方明澈的雙眸,眾人的擁抱與微笑裏,永遠缺了一個。

雨落清明,花開祭祖,濕濕的空氣中浸潤了一股淡淡的花香,壓在心頭的思念,飄散開來,卻久久繚繞。

清明的作文8

牆上的日曆悄無聲息地被翻到了4月4日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這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裏,我們準備去外公的老家那裏轉一圈。

我們從一條沿着外公菜地附近的羊腸小道出發,這條道路右面緊挨石壁,左面臨近水庫邊緣,中間只有一人多寬的土路。在這裏,我們只好並排前行,後面的人只能看見前面人的後腦勺。大堆的落葉、紛繁的雜草、雜亂的枯葉點綴於道路兩旁,水面清波盪漾泛着一絲絲漣漪,倒映着我們一行人的身影。

隨着越走越遠,前方的.路漸漸寬闊,變成了一車來寬的水泥路面,路上的落葉也漸漸變少。此時,我們可以三四人並排走在路上愉快地談論。大家走的很快,也不用像之前走那段土路上一樣小心謹慎了。

再往前走,可以看到前方有一個迷你型的水壩,那裏有—段延伸出去的部分。在路的後面,便是兩車多寬的、有柵欄的路,此時大家可以開心地暢談,只需注意一下有沒有車輛通過,基本就沒有其他危險,可以大膽地簇擁在一起。路邊的地勢如同一個個漏斗,而“漏斗”中間則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小房子,由水流聲、螄鳴吉與鳥叫聲共同構成了踏青中的一大元素,彷彿是搭配好的一首交響曲。而生機勃勃的小麥,鬱鬱葱葱的松樹則隨處可見,與顏色豔明的花朵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在路上,聽外公講起了他們過去的故事,那個年代比較貧窮,因為買不起柴,他只好上山砍柴,每次去砍柴時,就只帶上一些饅頭和榨菜,那個時候的路還沒有經過修繕,每一次砍柴上山、下山就只能走山路,一去一回就要花上整整一天的時間。聽了這番話,我不禁地想:過去的人真能吃苦耐勞,但也正因有這樣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祖國的繁榮富強!從此,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外公家的路越走越寬,——定要讓家鄉越來越發達,—定要讓祖國有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清明的作文9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春風夾雜着細雨,如煙如霧,打濕了樹上的杏花,花瓣伴着春風和細雨飄落,像一隻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清明是清新的。“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清明隨春風來到人間,美麗的梨花被那如煙如霧的細雨籠罩其中,令人陶醉其中。看着細雨綿綿、花瓣飄零的景象,我不禁浮想聯翩。我幻想着自己也是一片美麗的花瓣,隨着輕柔的春風自由翱翔,任那温柔的春雨,從我臉頰輕輕劃過。

清明是憂傷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的美景雖令人陶醉,但也讓人憂傷。想起掃墓,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感到,這是一個憂傷又莊重的節日。掃墓的人們,一身黑衣,神情嚴肅。他們邁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親人墓前,有的泣不成聲,有的甚至傷心地哭癱在地……

清明是孤寂的。清明的雨,讓人心裏有種説不出的冷。一望無際的`田野上,綠油油的麥苗鋪展開來,雨落在它們身上,更讓人憐愛。在那片綠色海洋中,有幾處黃色的墳塋點綴其間,墳塋上面,開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兒。人們將新土添在墳上,四周還散落着未燒盡的紙。

清明又是壯烈的。“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不是這世上沒有風雨,而是有人幫你擋住了風雨。有多少烈士為祖國獻上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才有瞭如今我們幸福而安定的生活。想起為了捍衞我國領空而壯烈犧牲的王偉戰士,我突然熱淚盈眶。

清明節,一個讓人深思的特殊節日。我喜歡清明,喜歡它的清新,喜歡它的孤寂,更喜歡它所包含的情懷!

清明的作文10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蕪自生愁。”又是一年清明到,我和家人一起回老家給外婆掃墓。

外婆是前幾年因病逝去的,我們一家人悲痛欲絕。葉落歸根,外婆去世後,被安葬在老家鄰近長江的一座偏僻而美麗的山上。

出發之前,外公和媽媽便準備好供品,香燭,紙錢,鞭炮等。來到外婆的墳前,一年沒來,墳前長滿了野草。我們一起把野草拔掉,外公張羅着佈置供品擺放,把香燭點燃後分別插在墳前,我和媽媽一起燒紙錢,爸爸則拆開鞭炮放在墳邊地上擺好。外公對着墳喊着外婆的`名字:“**,我帶着孩子們來看你了,你要保佑他們工作順利,保佑孫子身體健康,考試考百分。”一陣沉默,“哎,你走得太早了,還沒享到福喲……”外公説着説着,聲音哽咽起來。爸爸媽媽連忙安慰外公,領着我一起給外婆叩頭祭拜。墓碑上的照片已經有些褪色,但外婆的音容笑貌卻彷彿仍在眼前。我喃喃道:“外婆,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會來看你的!”

等我們拜完後,爸爸點燃鞭炮,媽媽捂着我的耳朵把我抱在懷裏,鞭炮燃燒的炮灰隨風飄起,盤旋在空中許久,許久,彷彿是外婆在向我們招手。突然,我鼻子一酸,撲進媽媽懷裏,“我想外婆了。”媽媽撫摸着我的頭説“外婆雖然不在了,但是外婆希望我們都健康幸福。”我懂事地點點頭。

走在回家的路上,聽外公和媽媽講着外婆的故事,我不知不覺握住媽媽的手,感受那無盡的温暖。死者已矣,生者長存,學會緬懷,學會珍惜,把握好每一天,好好愛自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我想,這就是清明節給我的最大感觸吧。

清明的作文11

有人永遠地留在了這個寒冬,只為了更多的人迎來重生的春天。

——題記

梅雨紛繁,又逢清明。天空上方一片懷念,下方即是默默緬懷。願每一個在黑暗中因鬥爭而消逝的生命,在另一個光明中一切安好。

寒冬,是很冰冷,但病毒侵入人心,更是冷上加冷。在這個冬,一場無聲息的新冠病毒戰役乍然打響了。此次病毒的“吹哨人”——李文亮醫生,默默據守在自己的醫學崗位上,次次向眾人發出通告,估量此次病毒十分嚴重並不普通,卻遭受警方口頭教育,與次次的打擊。可他,依舊置信自己的判別,依舊不停地提示人們,終於,他的提示使許多人早已有所警惕,惹起了注重。可當這新冠病毒確認時,他卻因挽救患者不幸感染,又大名鼎鼎地走了。

我們待在家裏靜等春暖花開,但卻又有幾人分開了自己暖和的家,換上了白色戰服,剃掉了自己秀麗的頭髮,據守在一線,與病毒做抗爭。他們共同站在了一同,扛起了屬於自己的一份義務,等候黑慢慢貧乏,渡過艱難的白晝。

在這個清冷的'冬天,生活是很苦,但能夠加點甜。甜是什麼,是他們的期盼,是對疫情勝利的美好念想。透過病房門上霧氣騰騰的玻璃,時時辰刻都能夠看見他們忙碌時發出來的白色光輝,是那麼地道,卻又喚醒了幾人的心。

清明,把懷念託付予清風,把哀慟寄給明月,祭先祖、故人,也祭往昔,祭此次戰疫的白衣天使們,默默緬懷,送去更遠處的悲傷,告慰自省,又能身心整理。此時此刻,願凜冬散盡,銀河長明;願花饗逝者,春暖斯人。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清明的作文12

清明臨近,前幾天還是冷風嗖嗖,陰雨綿綿,轉眼間氣温竟升高到了二十六度。下午放學,一個人漫步於步行街,迎面碰見一位大爺推着一車的老雁饃在叫賣:“老雁饃!剛出籠的老雁饃!”聽着這熟悉的鄉音,看着那憨態可掬的“老雁”,不禁勾起了我對老雁饃的回憶。

從記事起,每年大雁北歸之時,母親都會給姥姥、姥爺蒸老雁饃。那時還是票證時代,糧食不夠吃,但每到這個季節,母親總會挖空心思地買來面,然後提前一天制酵。等面發酵了,母親一邊沾着鹼水和麪,一邊告訴我老雁饃的來歷。母親常常從“五更聞雁叫,老人遭劫數”的民俗,講到出嫁的女兒如何蒸老雁饃來為父母消災祈福,避兇化吉等。她還告訴我:大雁是候鳥,有兩個家,就像出嫁女兒的婆家、孃家一樣,雖然相隔千里萬里,但每年都會往返奔波……

和好面,母親把麪糰捏成大雁的.形狀,用梳齒在雁身上壓出翅膀的紋路,然後取兩個黑豆做眼睛,再用剪子剪出大雁的尖尖嘴。看見雁模子成型了,母親又在大雁的四周捏一圈雁蛋,最後放在蒸籠裏用旺火蒸。大約過了十幾分鍾,饃饃的香味飄出,這時母親麻利地掀開蒸籠,用筷頭蘸上紅顏料,分別在雁的頭頂和翅膀兩側點上圓點,這樣,栩栩如生的大雁饃就可以出籠了!

如今,一年一度的清明又將至,每當看到那一行行的雁陣,鳴叫着往北飛翔,“小蟲兒”會不由自主地爬進我的眼簾:家,是心靈的港灣,一個人永遠朝思暮想的地方!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那麼沒孃家的女兒又像什麼呢?爸媽,來生還讓我做您們的女兒吧!不管千里迢迢,我都會把對您們的愛包裹在老雁饃裏!

清明的作文13

清明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天清氣明的日子裏,人們沐浴齋戒,祭祀先人,我的家鄉也不列外。

家鄉主要的祭祀活動是掃墓,也叫“掛山”,這也許是先人的墓葬大都在山上的緣故吧。掃墓的時間很講究,一般要求前三後四,即是清明前三天和後四天的時間段內,否則就不為敬了。不像上海人提前半個月就掃墓了。而且還看黃曆,如果在要求的時間段內有不宜的.日子也不行。在此期間清明節那天稱為正清明,最為敬了,但若是那天不宜也只能作罷。祭祀活動也很講究。首先是掛山,即是鳴放鞭炮,不僅香霧繚繞而且聲音響徹山谷,此事便啟動了鄉民,知道誰家的子孫來祭拜先人了,有孝心。接着便貢獻祭品,插上香花蠟燭,燒紙錢元寶,跪拜致禮。祭品多寡隨兒孫意願和能力,沒有定規。一般是酒肉點心米飯饅頭水果之類。很有意思的是,香插三柱而且串上三片冥錢,不點燃。問其故,沒人知其源,只是説:“千思萬念,當不得清明一吊錢。”由此可見清明祭掃在人們心中是多麼重要。然後便是培墳,即是給墳堆培土並清除墳旁雜草及整理清潔等。諸事完畢最後則在墳墓上插上清明吊,這是清明掃墓的隆重象徵。從前使用白紙剪成的長長的花式各樣的帶有流蘇的串串,用竹竿高高挑起,一片肅穆悲涼。現在的清明吊更是花式各異形象獨特,而且是流光溢彩五顏六色繽紛燦爛爭奇鬥豔,顯示出一派繁華榮昌,更具喜慶韻味。這也説明隨着時代的前進,人們對於生和死的觀念也在不斷變化。

所以,從前清明節掃墓,路上行人匆匆,而且滿懷憂傷。於是便有了古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借酒澆愁,何等淒涼!今天,又值清明長假。人們不僅乘車掃墓而且很多人還自駕小車前往。城裏人更是兼帶着踏青賞春。一路歡聲笑語,在風景如畫的自然山水中盡情放飛心情。此情此景,我不知道詩人將會如何描寫他。

永遠的清明,永遠的祭祀先人。但隨着喪葬制度的改變,家鄉今後掃墓應是另一番風景。

清明的作文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總讓人聯想到杏花村的美酒和江南的美食。今年的4月5日是清明節,而清明前一天為古代的寒食節,古人為紀念春秋時被晉文公燒死的介之推,實行禁火冷食,因此清明飲食多以“寒食”為原則。古時有麥糕、環餅、冷粥等,如今則更注重“應令嘗新”——也就是説吃些應時應景、新鮮而有季節特色的食物。

江浙一帶習慣吃青團,是用新鮮艾草或雀麥草汁和着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製成的。油綠如玉的青團,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是一款天然綠色的健康小吃。

在閩東,家家户户則要煮“烏稔飯”。它是將糯米用洗淨煮熟的烏稔樹葉浸泡後蒸煮而成,顏色烏黑但卻米香撲鼻,別有一番風味。此外,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吃芥菜飯,據説可以終年不長疥瘡。在泉州及閩南一帶清明常吃潤餅菜,是以麪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再捲入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芫荽等混鍋菜餚,此類食物品種多樣,葷素搭配,主副食都有,既營養豐富又美味可口,類似的還有温州人的清明餅和潮汕人的薄餅。

芥菜是廣東人清明節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時令蔬菜,因與“轎”同音,寓意先人坐轎歸去,免受乍暖還寒之苦。多吃芥菜不僅可以增加纖維素、礦物質及維生素的攝取,也有助於消化當天所吃的大量肉類食物。不僅如此,蕎菜還具有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的功效,經常食用可以降低超氧負離子的`活力,削減氧自由基的生成,能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晉南地區清明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為“子福”,取意子孫多福,全憑祖宗保佑。晉北地區,則習慣用玉米麪包黑豆芽餡食用。陝北的榆林和延安節前要蒸“子推饃”和做面花,蒸出來的面花栩栩如生,猶如藝術珍品,既可自己食用又能饋贈親友。

清明的作文15

又是一年清明時,起風了。思緒隨風兒愈飄愈遠,或許談不上傷感,或許談不上離愁。只是在這懷念的季節裏,想起了已故的人與已逝的往事。於是,淡淡的哀愁隨清波盪開,盪開……

清明時節雨紛紛。瞧,飄飄灑灑,悽悽冷冷,絲絲細雨,濕潤了心頭,也喚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雜亂,又似乎很有律動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輕輕地走在這林間小路上,享受這難得的安靜。低頭沉思,想起了那個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樣,沉醉於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但細雨紛紛,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於是,他寫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時節雨紛紛。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裏,我理所當然地想起了已故的親人。他們走了,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但卻免不了多愁善感幾回。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杜牧或許與我同樣的心情。看那春雨濕衫,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複雜。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又平添了一層愁緒。於是,他寫下了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覺小了,我的愁緒彷彿收斂回來了。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傷感離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許明白人世間分分離離,故寫下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絕句。行人也不願繼續哀愁下去,或許想散散心頭愁緒,於是借問酒家何處,而遙指杏花村卻令所有人豁然開朗。或許人生總有那麼一些死結,需要別人幫我們解開,而杜牧這句,寫得實在深得人心,一語驚醒我這個夢中人。

喜歡,很是喜歡。喜歡寫這首詩的高明的詩人,寫得自如之極,興味隱躍,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喜歡清明,那種感覺,很是輕鬆很是愜意。楊柳拂過心頭,悄悄地盪開了那顆憂愁的心……

Tags: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