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精品】傳統文化的作文7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92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傳統文化的作文7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清明節、七夕節。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又稱為“過年”和“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家家户户貼對聯,可熱鬧了。每個小朋友 都可以拿利是,小朋友還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個個喜氣洋洋。爸爸 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 ,與家人一起開開心 心的吃水果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節日。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今天,我和奶奶一起上街去買東西,在一個茶館前面,奶奶停住了腳步,仔細的聽裏面傳出來的聲音,原來是唱川劇的聲音,奶奶明顯是被川劇聲吸引住了,於是我們就坐在旁邊的石梯上休息一會。

我聽了半天,一句也沒有聽懂裏面在唱什麼,可奶奶卻聽得津津有味,還時不時的跟着哼唱起來。我十分不解,奶奶一輩子沒有上過學,難道還比我這個學生聽得明白?也許是看出了我的疑惑,奶奶對我説到:“以前,根本就不像現在這樣每家都有電視看,我們那會兒有個收音機就不錯了,收音機裏面放的大部分就是川劇,這就是我們那時最大的娛樂,以前街上可以看見很多唱戲的,現在都幾乎沒有了,只有一些茶館裏面還有,以後就更難聽見了。”是啊,現代的社會,恐怕很多人寧願打一天的麻將也不願意坐下來聽一天的川劇了,這種民間流傳的傳統文化喜歡的人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各種娛樂活動。

想到這裏,我的心裏一陣的酸楚。既然今天遇上了,我就掏出自己的零花錢,拉着奶奶一起走進茶館,去感受這傳統文化的魅力,並且我打算回到學校後告訴更多的同學,叫他們也一起來看。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中國乃上下五千年歷史,是歷史長河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而中華傳統文化卻始終影響着當今的中國及中國人。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的根本創作力,是民族歷史上的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的形態總體。

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悠遠,是以老子孔子為代表的道德文化為主體,中國約5000年曆史中延續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

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如的東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提到尊老,就不得不説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對於尊老文化的發展一直延續下來,經過不斷的完善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思想體系,其在外受強制性禮制的規範,在內則是成為了人們潛移默化納定俗成的道德行為,在尊老文化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中華武術也是傳統文化之一,它也具有深刻文化內涵,講求禮、苦、超越。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和人類自身對肢體的認識過程中,形成一種文化現象,也是一種特殊的極具價值的體育運動方式。習中華武術講究剛柔並濟,內外兼修,想畢我們從小就深有受意吧!在武打動作片中的對打環節,主角的正義勇敢等正是我們兒時所效仿的。是中國人民長期積累起來的一宗寶貴的文化遺產。

智慧的中國人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文化底藴、飲食審美、民族性格特點等因素影響下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中國飲食以素食為主,重視藥膳和講補:講究“色、香、味”俱全,四川的“辣”便可得知地處盆地多雨,加大了患風濕性疾病的發病率,而“辣”卻能防止及通身抗濕的微妙作用。還講究菜餚的色彩搭配,古典但不失親情的大桌飯菜也是突顯了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傳統,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凸顯方式。在食源的開發方面有獨特見解的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物質的財富及精神財富,值得向全世界推薦。

可小小的紅色編織狀的中國結卻凝聚着那深深的文化。中國結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如一絲一縷被編入了這中華古老的文明中。它是原曲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後演變今日的裝飾手藝。象徵着團結,幸福平安,特別是在民間,它精緻的做工深受大眾的喜愛。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侃侃而談不知聊到幾時,其中的魅力,影響卻是不可棄的瑰寶。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苗繡是指苗族民間傳承的刺繡技藝,是苗族歷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現形式之一,是苗族婦女勤勞智慧的結晶。主要流傳在貴州省黔東南地區苗族聚集區。雷山台江等地的苗族服飾至今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傳統風格,精美絕倫的刺繡技藝和璀璨奪目的銀飾讓人讚歎不已。苗族服飾的刺繡工藝有其獨特性,如雙針 苗繡、鎖繡、縐繡、辮繡、破紗繡、絲絮貼繡、錫繡等。刺繡的圖案在形制和造型方面,大量運用各種變形和誇張手法,表現苗族創世神話和傳説,從而形成苗繡獨有的藝術風格和刺繡特色。苗家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繡,清《開化府志》、《廣南府志》、民國《馬關縣誌》、《邱北縣誌》都記載有苗族婦女“能織苗錦”之句。苗家姑娘個個會繡花。由於環境的薰陶,苗族女孩四五歲就跟着母親、姐姐和嫂嫂學繡花了。到了七八歲,她們的繡品就可以鑲在自己或別人的衣裙上了。

苗繡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服飾文化的瑰寶。要數中國少數民族功夫絕技,苗繡以其古老、神奇以及文獻特性著稱。

苗繡也是相當著名的民族文化遺產,已名列“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精美絕倫的刺繡技藝和璀璨奪目的銀飾讓人讚歎不已,已被世人公認為是最精美的刺繡藝術品。這種民族文化遺產目前的情形是僅僅依賴民間傳承,顯然,這只是將其處於自生自滅的自然狀態,大有將流失之虞。媒體報道説:百年後,中國人要研究苗族的服飾文化,或許要到法國的博物館來研究。

只有將苗繡做成產業,方可不負其盛名,並以此拉動地方經濟。在吸引眼球的基礎上,再能換來收入,善莫大焉!現在的問題是,苗族繡品只有少數當地人在以家庭作坊式生產,在全手工操作下,出產極為有限,銷售渠道也極為仄逼,靠當地旅遊商店銷售、網上銷售等,其銷量極為有限。而據相關行業人士市場調查,苗族繡品的價值,在識貨人那裏,可以達到昂貴天價的地步,尤其是外賓樂於作藏品收購,這種狀況只能説明,我們還沒有建立起一種有效的產銷渠道,並且,讓人憂心的是,如果洋人們學會了苗服和苗繡技藝,並經工廠化大量生產,將給純手工的苗族服飾製作帶來巨大沖擊。

苗繡的特色

繡以五色彩線織成,圖形主要是規則的若干基本幾何圖形組成,花草圖案極少。幾何圖案的基本圖形多為方形、稜形、螺形、十字形、之字形等。苗族婦女刺繡不打底稿,也不必先描畫草圖,全憑自己天生的悟性,嫻熟的技藝和非凡的記憶力,數着底布上的經緯線挑繡。她們憑藉豐富的想象力,佈局謀篇,將一個個單獨的局部的圖形巧妙組合,形成一個豐滿的繡品,達到和諧完美的境地,美觀大方。

苗繡最講究對稱美、充實美和豔麗美。所謂對稱美,就是上下左右不論圖形、色彩、空間,都完全要求對稱;所謂充實美,就是整個繡品不留空白;所謂豔麗美,就是用色大膽,大紅大綠,鮮亮奪目。 苗繡主要用來鑲嵌服裝的衣領、衣襟、衣袖、帕邊、裙腳、護船邊等部位,亦可用它來縫製挎包、錢包等。一件布料價格平平的上衣,一條普通麻布製成的褶裙一旦鑲上了苗繡,便會光彩奪目,身價百倍。苗繡顯示了苗族婦女高精的工藝水平。近些年來,苗繡這朵藝術奇葩已享譽海內外,成為觀賞、收藏的藝術精品。

苗繡是獨具特色的一種中華刺繡藝術。苗族刺繡有着悠久的歷史。唐代時,東謝苗族是“卉服鳥章”,即在服裝繡上許多花、鳥圖樣。明代時,貴陽苗族喜用綵線挑成“土錦”,“織花布條”,“繡花衣裙”。清代文獻記載苗族刺繡織錦的很多,如黔東清水江苗族刺的“錦衣”和繡的“苗錦”。古州苗族刺繡亦多,今榕江縣平永地方一户苗族農民至今還保存着兩套乾隆時代的男女服裝,都滿繡彩色花紋。關於貴州、雲南、川南、湖南、廣西各地苗族繡花、織錦,各種史書及地方誌多有記載。可見刺繡織錦是苗族人民美化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工藝,是人們一種愛美的體現。

圖案內容的選擇是人們審美意識的反映。苗族人民忠厚朴實、勤勞勇敢、富有感情,是一個愛好和平,有着美好向往的民族。他們善於運用裝飾紋樣來美化生活,常常借豐富的物象來反映喜慶、吉祥、人壽、年豐、友誼等生活內容,表達自己的生活感情,反映內心的憧憬。這些物象有獸類的龍、麒麟、獅子、鹿、猴子、狗;花果類的桃李、牡丹、玫瑰、芙蓉、金瓜、石榴;鳥類的喜鵲、鳳、錦雞、鴛鴦、畫眉;中文的福、祿、壽、喜、康、日;自然界的山川、河流、雲霞、日月、人物、用具、建築物以及傳説中的仙人善神和他們的道具等等。

由於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組成本民族的氏族部落很多,並且在很早以前的長期的戰亂遷徙中,形成了居住分散、互不同屬的狀況。他們為了崇拜、銘記自己的保護神,或區別本民族內部的各氏族,都以某一動植物作為自己氏族的代表,裝飾自己。所以裝飾的紋樣,各地氏族有各自的主體內容。一般情況是:蠻氏族以鳳為主體,戎氏族以龍為主體,夔氏族以麒麟、獅子為主體,僚氏族以花果為主體,萊氏族以魚蝦、水、草為主體,樊氏族以蝶蛾為主體,盤氏族以狗為主體,近山者多配花、鳥、走獸,近水者多配龍、蝦、魚、藻。當然,隨着社會歷史的發展和文化藝術的交流,苗族的氏族間裝飾紋樣越來越相互滲透;但由於圖騰崇拜的影響,以圖騰為主的構圖內容,到近代以至當今仞或多或少地在流傳和應用着。因此,圖紋設計亦應考慮這些重要因素。

苗族裝飾圖案內容一般都來源於生活,它在應用時以按照藝術的要求,結合生產製作的特點進行加工處理, 大膽而帶有幻想色彩,有意削弱或增強其中的一些布分,使之比人們生活中的更鮮明、更強烈、更美好。

圖案設計除了要考慮到苗族人民審美心理外,還有考慮到裝飾所採用的材料和裝飾對象。苗族裝飾紋樣有着特定的外部形狀。如胸部花邊是由幾個長方形組合起來,有的呈帶條伸延;衣袖、褲腳、帳沿、扇形圍裙上檐花樣呈長條形;扇形圍裙下角花樣,背羣花樣是直角等腰三角形;鞋口花為馬蹄形;枕頭花是圓形或方形;高圍裙花樣呈船頭形等等。它們各有一定的尺寸。構圖時要認真佈局,根據不同的情況,考慮各個組成部分的變化和統一,對比與和諧。一般來説苗族圖案的構圖都要求對稱、平穩、嚴謹、經湊,豐滿而疏密虛實得當。在衣袖、褲腳花邊、圍裙花樣等小幅裝飾品中,佈局時就要求密一些,而在大幅裝飾作品中,就可以疏一點,粗一點。老年人採用的常偏稀,青年採用的則要密一些。

圖案的組成,大抵分為枝紋、坨紋、角紋、邊紋、方紋五種形式。枝紋是完全獨立的個體花樣,如一支花,一枝鳥,一條魚,一隻蝶等。它用於點補圖案中的空稀部位,使之平穩、經湊、活躍。坨紋是與周圍沒有連續、重複的一種較大的獨立單位,用幾種枝紋按照一定的形式組成圓形、四方形、五方形、六方形、八方形、菱形等規則和其它不規則形狀。規則形式的坨紋包括向內或向外的輻射式,上下或左右對稱的橫立式,上下或左右互相調換方向的轉換式,繞一基點(面)周圍轉向的迴旋式。坨紋的用途很廣,小的可組成花邊,大的可用於大幅裝飾品中間或單獨應用,如被面、枕頭、門簾等。角紋是一種能單獨應用或和坨紋等配合組成一個完整的裝飾品的圖案。它包括兩邊對稱、兩角對稱、三面對稱和自由式幾種形式。如在背裙、扇形圍裙中作單用角紋;在手巾、被面上作配合角紋。邊紋是依照一定的邊周兩向延長的圖紋。它分為直線和非直線兩向延長,又分為對稱連續和非對稱連續以及對稱不連續等幾種。它可單獨應用,如衣褲花邊,也用來襯托坨紋。方紋是由一個基本紋樣向周圍循環連續組成大的紋圖。它有散點式、點綴式,還有些在花段上構圖刺繡而成特殊的重疊式。方紋一般用在白衣繡花、衣背花、動物圖紋身子的“填心”等,使大面積或局部顯出整齊劃一的效果。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傳統文化就像一片綠葉,許多綠葉聚在一起,形成枝葉繁茂的大樹。在眾多的綠葉中,我找到了最激動人心的一片,看到了綠葉所記錄的那一刻。

我記得那天,我剛做完作業,出去玩,父親突然攔住我,説要教我書法。我很不情願,但還是走了,在房間裏等爸爸,但他就是不來,所以我拿起畫筆,像別人一樣在紙上寫字。誰知道書法真的不好寫。它或重如蝌蚪,或輕如絲線。簡言之,不好寫。

這時,我父親和我一樣來了,對我説:“讓我來教你!”他拿着鋼筆仔細地教我。後來,在父親耐心細緻的指導下,我的筆跡比以前好多了。父親鼓勵我説:“真的很好,繼續努力!”聽了父親的話,我很高興繼續練習。我練習的時候説:“字如網,網平而美;字如陽光,輻射不均而飛揚;字如鋼架,升降平順而挺拔;字如樓房,稍有側傾就有彈性。”這是我父親的精練公式。它非常有用。

我終於練習了。看着這些書法,我體會到了中國文化的深邃和傳統文化的美麗。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文化是菜餚增味的作料,而菜餚則是文化添彩的符號。

——題記

“秋高東籬採桑菊,猶記那盆水煮魚”作為一名骨灰級吃貨來説,以提高中華文化我便不禁想到“吃”中國從古至今都以愛吃、會吃出名,被譽為“舌尖上的中國”。並且吃還作出了很多文化,從《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傳情,到詩詞中“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食會友,可謂是人生在世,惟願能吃。

談到“吃”不言而喻,不用質疑;作為一個地道的四川人,吃的一定要辣。

在我記憶中,第一次與它相識,也是如今一般。天氣寒冷四下之中的省級都被覆蓋在白皚皚的雪之下。那是還沒如今這般,一家人圍坐在那狹小的廚房裏,以此來抵抗寒冬的侵蝕。我坐在那高凳上,盯着飯桌發呆。冬意消逝了我對吃的全部興趣。而就在此時,媽媽端上一鍋紅彤彤的菜上桌,只見湯麪一片“紅紅”個個辣椒怒紅着臉,似乎在對我的味蕾挑釁。縷縷香味飄進我麻木的鼻孔裏,被寒冷所冰封的嗅覺,彷彿甦醒過來,我貪婪地吸取着它的味道,我忍不住了,拿出筷子夾出菜趁着熱氣還沒散失放進嘴裏。一瞬間,麻與辣刺激了我的大腦,只覺寒冷已退,只剩下吃的念頭。到了以後我才知道它叫“冒菜”。它的背後大有文章。“三顧茅廬”的故事家喻户曉卻沒人知道它可是招待劉備的主菜。劉備惜卧龍之力,更是對“麻不刺喉,辣不上火,中性温和,色澤鮮亮,口感醇厚”的冒菜讚不絕口,此後生活在離不開它。等劉備稱帝於蜀,冒菜又由宮廷菜流入民間。“三顧冒菜”又正是傳其味道鮮美,有益健康,一年四季,老少皆宜而稱霸於成都冒菜一脈。現在也如以前一般喜愛它,只是感覺沒有小時候,那般温暖人心了,大概是因為一起吃冒菜的人,如今已各奔前程了罷。

對於美食,不只我這般的戀戀不忘,更是連鼎鼎有名的詩人都為其寫詩讚美。

首先當其衝的便是美食達人蘇東坡。許多佳餚都與他有密不可分分的關係。如:“東坡肘子、東坡墨鯉”等東坡系列菜。他雖與世長辭,但他的菜與菜中所包含的精神文化卻流傳下來了。

其次便是杜甫,他的五柳魚也做為川菜名,小吃流傳下來。遙想當年他在浣花溪邊定居與友人於草堂中吟詩作賦,留朋友在家中吃飯,只得一魚,杜甫親自下廚。魚做好上桌沒一會兒便吃得精光。因其魚身覆青絲和花刀極像柳葉,故此得名五柳魚。除此事還留下許多詩句,鮮鯽銀絲胎,香芹碧澗羹”暫憶江東胎,兼懷下魚船”無不從中體現他愛吃本性。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有多少文化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有多少事多少人在歲月長河中慢慢流逝,有多少不能忘的忘記從此陌路。

有多少絕跡的燦爛需要我們去追尋,有多少種文化迫切需要我們關愛,挽留。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追溯這些歷史沉澱積累下的傳統文化有些鮮為人知的滅絕。

我們所熟知的傳統太少,文化需要我們傳承,我們不能眼睜睜看着這些先輩們創造的文明就這樣從我們的視線裏消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的成立無疑是對中國文化源自傳統的珍惜,但是我華夏地大物博,傳統文化少説也有幾萬,甚至幾十萬種,真正能留給後人的有多少?

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高科技逐漸替代了傳統工藝,這些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正處於頻臨滅絕的邊緣,作為華夏的傳人我們該積極響應號召,努力繼承祖先文化。

剪花樣藝人在舊社會被稱為“賣花婆”的剪紙藝人,從事剪紙藝術在漫長的歲月中,為剪紙藝術傾注了無數心血,為了滿足玉環人民的需求,剪出了成千上萬的刺繡花樣,散遍每個角落,美化了人們的生活,給人們以美的享受,這就是獻給人民的寶貴財富,郭沫若先生讚美民間剪紙“美在人間永不朽”,用這句話來讚美剪花樣藝人,我想並不為過吧!

中國的剪紙起源於西漢。當時人們用麻纖維造紙,傳説漢武帝的寵妃李氏去世後,武帝思念不已,請術士用麻紙剪了李妃的影像,這大概是最早的剪紙。公元105年,蔡倫改進和推廣前人的經驗開始大量造紙,這種鏤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從而誕生了剪紙藝術。

剪紙到南北朝時期已相當精熟,在明、清以後廣為流傳,遍及大江南北。特別是在農村,人們以剪紙來表達吉祥如意的心願。在春節、結婚時,便把各種寓意祥瑞的剪紙貼在窗格上,營造出喜慶祥和的氣氛。有的地方,剪紙還曾是每個女孩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是人們用來品評新娘的一個標準。古老的剪紙以剪刀絞出為主要手法,趣味渾樸天然,後來剪紙藝人為了省工,一刀多張,改為刻刀雕刻為主,風格轉為精巧。作品取材於生活周圍的風土人情,藴含着濃郁的鄉土氣息。

傳統的窗花所表現的內容,主要有戲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蟲魚獸,以及一些吉詳諧音的物象,洋溢着歡快,健康和熱愛生活的情感,深為羣眾所喜聞樂見。

剪紙藝術,相傳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了。藝術家們繼承和吸收了木板水印窗花,天津楊柳青木板年畫和刀刻刺繡化樣等民間傳統藝術形式,創造出來的一個藝術品種,經過不斷推陳出新,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剪紙藝術,深深地紮根在勞動人民之中。它的作者多是不知名的農民,他們自畫、自刻、自染,農忙務農,農閒刻窗花,通過他們靈巧的雙手,把廣大農民羣眾的樸實情感,美好的願望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傾注在自己的藝術品上,反映了作者與羣眾的密切聯繫,使剪紙藝術獲得了永不衰竭的藝術生命。在漫長的年月裏,經過無數不知名的農民作者的千錘百煉,創造了大量日臻完美的優秀作品,培養了許多傑出的民間藝術家。剪紙藝術突出地表現在以“陰刻”為主和“色彩點染”上。它的構圖樸實、飽滿,造型生動、優美,色彩對比強烈,作品貼在紙窗上,透過户外的陽光照射,豔麗奪目,表現出一種特有的藝術效果。

傳統文化,形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然而,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工業與商業的全球化正逐漸改變着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消解着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瀕臨消失。

Tags:精品